记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877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无需对朝向记录部自动搬送介质的搬送路径的形状进行大幅地变更,就能够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其中该手动插入路径的延伸设置方向在与该搬送路径汇合的汇合部发生变化。记录装置(12)具备:记录部(20),其对介质(17)进行记录;搬送路径,其朝向记录部(20)延伸;输送机构(35),其将介质(17)送出至搬送路径;手动插入路径,其以相对于搬送路径交叉的方式使延伸设置方向变化而与所述搬送路径汇合;以及引导部(57),其配置在搬送路径与手动插入路径的汇合部(63)。引导部(57)在介质被输送机构送出时不动,且在介质被插入至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向扩大所述引导部的方向移动。
【专利说明】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存在这样的结构:该结构除了对收纳于供纸盒中的纸张进行自动搬送的盒侧搬送路径外,还具备对载置于手动插入托盘中的纸张进行搬送的手动插入侧搬送路径(例如,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6228号公报
[0004]可是,在上述这样的2个搬送路径汇合的汇合部,至少一个搬送路径的高度方向的宽度、即延伸设置方向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该延伸设置方向发生变化的搬送路径并穿过合流部的纸张会沿着该搬送路径的形状挠曲,同时行进方向发生变化。
[0005]因此,对于延伸设置方向在汇合部发生变化的搬送路径来说,需要以比向延伸设置方向在汇合部被固定的状态、即不发生变化地呈直线状延伸的搬送路径送出纸张的情况大的力来送出纸张。关于这一点,在利用输送机构从供纸盒输送纸张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输送机构的驱动力等,能够增强送出纸张的力。
[0006]与此相对,在通过手动插入来插入纸张的手动插入路径相对于延伸设置方向在汇合部不变化而是以直线状延伸的盒侧的搬送路径,汇合成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情况下,由于在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纸张的前端侧来到汇合部后纸张发生挠曲,因此纸张的插入阻力变大。并且,如果纸张的插入阻力变大,用户会误认为纸张已经插入到了必要的位置而停止进一步的插入,从而存在纸张没有被插入至能够进行自动搬送的位置这样的问题。
[0007]作为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使手动插入路径这一方形成为延伸设置方向在汇合部不变化而是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使盒侧的搬送路径与该手动插入路径汇合成以规定的角度交叉。可是,如果像这样改变盒侧的搬送路径的形状,则还必须变更输送机构等的配置,因此需要大幅的设计变更。因此,优选的是,通过简单地构成手动插入供纸和来自盒侧的供纸的路径,来降低纸张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
[0008]并且,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对纸张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具备延伸设置方向在与其他搬送路径的汇合部发生变化的手动插入路径的记录装置中,是大概共同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无需对朝向记录部自动搬送介质的搬送路径的形状进行大幅地变更,就能够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其中该手动插入路径的延伸设置方向在与该搬送路径汇合的汇合部发生变化。
[0010]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0011]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其对介质进行记录;搬送路径,其朝向所述记录部延伸;输送机构,其将介质送出至所述搬送路径;手动插入路径,其供所述介质从手动插入用开口部插入,并输送所述介质;以及引导部,其配置在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手动插入路径的汇合部,对所述介质的搬送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在所述介质被所述输送机构送出时不动,在所述介质被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向扩大所述引导部的方向移动。
[0012]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配置在汇合部的引导部移动,来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因此,无需对朝向记录部自动搬送介质的搬送路径的形状进行大幅地变更,就能够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其中该手动插入路径的延伸设置方向在与该搬送路径汇合的汇合部发生变化。
[0013]另外,根据该结构,在介质被插入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引导部向扩大汇合部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
[0014]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引导部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一端侧,且随着所述可动部件的转动而向所述手动插入路径的外侧移动,其中所述可动部件通过受到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按压而转动。
[0015]根据该结构,当介质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可动部件转动,因此,能够与该转动相伴随地使设在可动部件的一端侧的引导部从汇合部内朝向手动插入路径的外侧移动。由此使得汇合部扩大,因此,能够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另外,由于可动部件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按压而转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引导部移动,而不需要设置用于检测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的传感器或用于使可动部件转动的驱动源。
[0016]上述记录装置具备:驱动辊,其将被所述输送机构送出并通过所述汇合部后的介质向所述输送机构侧送回;和限制部件,其对所述引导部的移动进行限制,被所述驱动辊送回的介质的挠曲移位被由所述限制部件限制了移动的所述引导部所限制,由此,所述介质的斜行得到矫正。
[0017]根据该结构,当驱动辊将介质向输送机构侧送回时,介质在汇合部挠曲移位而与引导部接触。此时,由于引导部被限制部件限制移动,因此,挠曲移位的介质即使按压引导部,引导部也不会移动。由此,介质的挠曲移位被限制,介质在搬送路径上的斜行被矫正。与此相对,在引导部没有配置于汇合部的情况下,被输送机构送出的介质的挠曲移位变大,矫正斜行的功能可能降低。即,通过限制部件限制引导部的移动,能够抑制输送机构对介质的输送精度的降低。
[0018]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当介质被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所述限制部件解除对所述引导部的移动限制。
[0019]根据该结构,当介质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限制部件解除对引导部的移动限制,因此,能够在介质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使引导部移动,以降低介质的插入阻力。
[0020]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限制部件具有能够突出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卡合突部,在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与所述卡合突部抵接的情况下,解除对所述引导部的移动限制。
[0021]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与卡合突部抵接来解除对引导部的移动限制,因此,无需设置用于检测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的传感器等,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判别介质的进入路径并控制引导部的移动。
[0022]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手动插入路径由第I路径形成部和第2路径形成部形成,所述第I路径形成部在介质的插入方向上配置得比所述汇合部靠上游侧,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配置于所述汇合部,所述第I路径形成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以角度ΘI交叉,另一方面,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以比所述角度ΘI小的角度Θ 2交叉,所述引导部在配置于所述汇合部时比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向所述汇合部的内侧突出,并且,在介质被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所述引导部移动至比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靠所述汇合部的外侧的位置。
[0023]根据该结构,当介质被输送机构送出时,能够利用比第2路径形成部向汇合部的内侧突出的引导部来引导由输送机构送出的介质。另一方面,当介质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引导部移动至比第2路径形成部靠汇合部的外侧的位置,因此,被第I路径形成部引导至汇合部的介质一边被第2路径形成部引导一边通过汇合部。此时,由于第2路径形成部相对于搬送路径的交叉角度比第I路径形成部小,因此,介质在汇合部处的行进方向的变化变得平缓,从而能够抑制介质卡在第2路径形成部。
[0024]S卩,通过使引导部从汇合部退避以减小手动插入路径相对于搬送路径的交叉角度,由此,能够降低介质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
[0025]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引导部是能够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旋转辊,所述旋转辊伴随着通过所述手动插入路径并进入到所述汇合部的介质的移动而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
[0026]根据该结构,当通过手动插入被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进入汇合部时,旋转辊伴随着行进方向在汇合部中发生变化的介质的移动而旋转,因此能够降低介质的插入阻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具备第I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0028]图2是该复合机的剖视图。
[0029]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可动机构的俯视图。
[0030]图4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可动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1]图5是第I实施方式的可动部件和限制部件的立体图。
[0032]图6是对第I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33]图7是对第I实施方式的可动部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34]图8是对第I实施方式的可动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35]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剖视图。
[0036]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引导部被配置在汇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7]图11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移动至汇合部的外侧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8]图12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引导部被配置在汇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9]图1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移动至汇合部的外侧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0]图14是示出变形例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0041]标号说明
[0042]12:记录装置;17:介质;20:记录部;35:输送机构;40a:驱动辊;51、51A、51B:可动部件;52、52A:限制部件;55:卡合突部;57:作为引导部的引导部;61:第I路径形成部;62:第2路径形成部;63:汇合部;70:旋转辊;71:作为限制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单向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参照附图对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记录装置是例如通过向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来进行记录(印刷)的打印机。
[0044](第I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复合机11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2;和图像读取装置14,其经由铰链部13相对于记录装置12安装成能够开闭。图像读取装置14读取在放置于原稿载置部14a的I个或多个原稿上记录的图像。
[0045]记录装置12具备:壳体部16,在该壳体部16上形成有开口部15 ;和记录部20,其在壳体部16内对介质17进行记录。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壳体部16的形成有开口部15的一侧称作前侧,将壳体部16的设置有铰链部13的一侧称作后侧。
[0046]记录部20具备:能够沿壳体部16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21 ;和配置在滑架21的底面侧的记录头22。在滑架21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收纳体23,所述收纳体23收纳有作为向记录头22供给的记录材料的油墨。
[0047]在壳体部16中的开口部15的上侧,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用于操作复合机11的操作面板24。在壳体部16的底面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有可将多张介质17重叠起来收纳的输送盒25。在壳体部16中的开口部15与输送盒25之间,配置有用于接收通过开口部15排出的介质17的可伸缩的排出托盘26。
[0048]如图2所示,在壳体部16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4的后方(在图2中为右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手动插入引导件31。另外,在壳体部16中的安装有手动插入引导件31的部分,形成有用于将介质17插入壳体部16内的插入口 32。
[0049]在壳体部16内,对通过插入口 32插入的介质17进行引导的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3以朝向前下倾斜的状态配置。而且,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3与记录部20之间,配置有被支承于支承框架30的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3和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形成了从插入口 32朝向记录部20延伸的手动插入路径。
[0050]在壳体部16的后部的手动插入引导件31与输送盒25之间配置有输送机构35,该输送机构35将收纳在输送盒25中的介质17送出至朝向记录部20延伸的搬送路径上。输送机构35具备:中间辊36,其借助于未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以及阻滞辊37和协助辊38,它们将介质17夹持在与中间辊36之间,且基于中间辊36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0051]在中间辊36的前侧且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3的下侧的位置,配置有朝向前方延伸的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形成了从输送机构35朝向记录部20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搬送路径。并且,手动插入路径以相对于搬送路径成锐角交叉的方式变化延伸设置方向而与搬送路径汇合。
[0052]在记录头22的紧后方,配置有构成搬送辊对40的驱动辊40a和从动辊40b。驱动辊40a被支承部件42支承,该支承部件42配置在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和记录部20对置的位置,另一方面,从动棍40b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被支承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的前端侧(在图2中为左端侧)。并且,驱动辊40a借助于未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另一方面,从动辊40b基于驱动辊40a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0053]在支承部件42上的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对置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形成搬送路径的搬送路径形成面42a。另外,在支承部件42上的与记录部20对置的位置,设有用于支承介质17的介质支承部42b。
[0054]如图3所示,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支承着一对可动机构50,所述一对可动机构50以沿介质17的宽度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可动机构50具备:可动部件5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的基端侧(后端侧);和限制部件52,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
[0055]如图4所示,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具有--第I路径形成部61,其配置在与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对置的位置;和第2路径形成部62,其配置在与搬送路径形成面42a对置的位置。
[0056]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的前方的区域成为手动插入路径和搬送路径汇合的汇合部63。并且,第I路径形成部61在介质17的插入方向上配置得比汇合部63靠上游侧,另一方面,第2路径形成部62被配置在汇合部63。另外,第I路径形成部6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搬送路径以角度Θ I交叉,另一方面,第2路径形成部62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搬送路径以比角度Θ I小的角度Θ 2交叉。
[0057]限制部件52具有:转动轴53,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的基端侧(在图4中为右端侧);限制部54,其从转动轴53向前方(在图4中为左方)延伸并卡合于可动部件51 ;以及卡合突部55,其能够突出至手动插入路径中。
[0058]可动部件51具有:转动轴部56,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作为引导部的可动部57,其比转动轴部56配置得靠前端侧(在图4中为左端侧);以及卡合壁部58,其比转动轴部56配置得靠基端侧(在图4中为右端侧)。限制部件52的限制部54在如图4这样配置于可动部件51的卡合壁部58的后方时,限制可动部件51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0059]可动部57具有:第I受压部59,其被配置在汇合部63时的延伸设置方向与第I路径形成部61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平行;和第2受压部60,其被配置在汇合部63时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搬送路径大致平行。
[0060]如图5所示,在可动部件51的前端侧,朝向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有安装了施力部件65的突部66。并且,可动部件51被施力部件65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
[0061]接下来,对如上述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2]在进行输送机构35对介质17的输送或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之前,限制部件52和可动部件51被配置在图2和图4所示的非动作位置。此时,可动部件51成为这样的状态:基于施力部件65的作用力实现的转动(绕图2和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被支承框架30 (参照图2)限制。
[0063]当可动部件51处于非动作位置时,可动部57被配置在汇合部63,第I受压部59和第2受压部60成为比第2路径形成部62朝向汇合部63的内侧突出的状态。此时,第2受压部60与搬送路径形成面42a —起形成搬送路径,另一方面,第I受压部59和第I路径形成部61 —起形成与搬送路径以角度Θ I交叉的手动插入路径。
[0064]并且,在对收纳于输送盒25的介质17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介质17被输送机构35送出至搬送路径上。
[0065]如图2中的实线的介质17所示,从输送盒25送出的介质17随着中间辊36绕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进入汇合部63。此时,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处于搬送路径形成面42a的上侧,因此被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引导的介质17从搬送路径形成部件39落在搬送路径形成面42a上,同时进入汇合部63。
[0066]然后,当沿着搬送路径形成面42a前进的介质17的前端通过汇合部63时,中间辊36的旋转被临时停止,并且,驱动辊40a绕成为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反转方向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将介质17朝向输送机构35侧送回。
[0067]这样,介质17由于前端侧被送回而朝向上方以鼓起的方式挠曲移位,并如图2所示这样与可动部57的第2受压部60接触。然后,欲进一步挠曲移位的介质17按压可动部57的第2受压部60,但是,由于限制部件52限制了可动部件51的转动,因而可动部57成为移动被限制的状态。
[0068]因此,介质17由于进一步的挠曲移位被抑制而被推回,前端侧被搬送辊对40挤压。其结果是,在介质17的前端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介质17的方向被矫正而使得其前端与宽度方向平行。即,被驱动辊40a送回的介质17由于挠曲移位被可动部57限制而使得斜行(偏斜)得到矫正。
[0069]在介质17的斜行被矫正后,如果驱动辊40a和中间辊36绕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的正转方向旋转,贝1J介质17被搬送棍对40夹持着朝向记录部20搬送。然后,从记录头22对被搬送辊对40搬送到介质支承部42b上的介质17喷射油墨,由此进行记录(印刷)。
[0070]另一方面,在对以手动插入的方式通过手动插入引导件31插入壳体部16内的介质17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将介质17以手动插入的方式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
[0071]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的介质17所示,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 —边被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3引导,一边向汇合部63前进。
[0072]然后,如图6所示,当介质17的前端与限制部件52的卡合突部55抵接时,限制部件52由于介质17的按压而绕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被配置在图7所示的位置。
[0073]如图7所示,当限制部件52转动而使得限制部54向上方移动时,限制部件52对可动部件51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即,在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而与卡合突部55抵接的情况下,限制部件52对可动部57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0074]然后,当一边被第I路径形成部61引导一边在手动插入路径中前进的介质17的前端进入汇合部63并按压可动部57的第I受压部59时,可动部件51克服施力部件65的作用力而绕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0075]这样,如图8所示,在可动部件51的一端侧设置的可动部57随着可动部件51的转动而移动至比第2路径形成部62靠汇合部63的外侧的位置。由此,汇合部63以突出至汇合部63中的可动部57的量扩大。即,当介质17被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可动部57向扩大汇合部63的方向、即向手动插入路径的外侧移动。
[0076]另外,像这样使可动部57从汇合部退避的结果是,成为第2路径形成部62在汇合部63中形成手动插入路径的形态,因此,手动插入路径相对于搬送路径的交叉角度从角度Θ I变化至比这小的角度Θ2。
[0077]由此,介质17在汇合部63撞击搬送路径形成面42a而挠曲移位,同时,行进方向发生变化,但是,其变化的程度比可动部57突出至汇合部63时变得缓和。因此,与可动部57突出至汇合部63时相比较,在可动部57从汇合部63退避时,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变小。即,可动部57在介质17被输送机构35送出时不动,且在介质17被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向减小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的方向移动。
[0078]当行进方向在汇合部63发生了变化的介质17的前端通过汇合部63被搬送辊对40夹持时,介质17成为能够通过搬送辊对40进行自动搬送的状态,因此介质17的手动插入完成。另外,当驱动辊40a在该状态下绕在图8中成为逆时针方向的正转方向旋转时,介质17被朝向记录部20搬送。然后,通过从记录头22对被搬送辊对40搬送的介质17喷射油墨来进行记录(印刷)。
[0079]并且,如果在介质17被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可动部57不动而配置于汇合部63,则在介质17 —边沿着搬送路径形成面42a挠曲移位一边使得行进方向变化的过程中,由于介质与位于弯曲的介质17的内侧的可动部57接触,介质17的插入阻力变大。
[0080]因此,插入介质17后的用户可能误认为已经完成了至必要位置的插入,而停止进行进一步的插入。这样,在介质17的前端未被搬送辊对40夹持的状态下就中断了介质17的插入,因此,可能产生即使驱动辊40a旋转也无法将介质17搬送至记录部20这样的搬送错误。因此,在介质17被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如果通过使可动部57移动来减小插入阻力,则可以抑制因手动插入的中断所引起的搬送错误的发生。
[0081]另一方面,当由输送机构35送出的介质17被驱动棍40a送回时,如果在汇合部63没有配置可动部57,则无法对挠曲移位的介质17进行按压。因此,介质17保持斜行的状态被搬送,由此使得朝向记录部20的输送精度降低,可能导致印刷精度变差。因此,当介质17被输送机构35送出时,配置在汇合部63的可动部57不动,由此能够将介质17的输送精度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008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0083](I)通过使配置于汇合部63的可动部57移动,由此降低了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因此,无需对朝向记录部20自动搬送介质17的搬送路径的形状进行大幅地变更,就能够降低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其中该手动插入路径的延伸设置方向在与该搬送路径汇合的汇合部63发生变化。
[0084](2)通过在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使可动部57向扩大汇合部63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降低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
[0085](3)当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可动部件51转动,因此,能够与该转动相伴随地使设在可动部件51的一端侧的可动部57从汇合部63内朝向手动插入路径的外侧移动。由此使得汇合部63扩大,因此,能够降低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另外,由于可动部件51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按压而转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可动部57移动,而不需要设置用于检测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的传感器或用于使可动部件51转动的驱动源。
[0086](4)当驱动辊40a将介质17向输送机构35侧送回时,介质17在汇合部63挠曲移位而与可动部57接触。此时,由于可动部57被限制部件52限制移动,因此,挠曲移位的介质17即使按压可动部57,可动部57也不会移动。由此,介质17的挠曲移位被限制,介质17在搬送路径上的斜行被矫正。与此相对,在可动部57没有配置于汇合部63的情况下,被输送机构35送出的介质17的挠曲移位变大,矫正斜行的功能可能降低。即,通过限制部件52限制可动部57的移动,能够抑制输送机构35对介质17的输送精度的降低。
[0087](5)当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限制部件52解除对可动部57的移动限制,因此,能够在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时使可动部57移动,以降低介质17的插入阻力。
[0088](6)通过使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与卡合突部55抵接来解除对可动部57的移动限制,因此,无需设置用于检测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的传感器等,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判别介质17的进入路径并控制可动部57的移动。
[0089](7)当介质17被输送机构35送出时,能够利用比第2路径形成部62向汇合部63的内侧突出的可动部57来引导由输送机构35送出的介质17。另一方面,当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可动部57移动至比第2路径形成部62靠汇合部63的外侧的位置,因此,被第I路径形成部61引导至汇合部63的介质17 —边被第2路径形成部62引导一边通过汇合部63。此时,由于第2路径形成部62相对于搬送路径的交叉角度比第I路径形成部61小,因此,介质17在汇合部63处的行进方向的变化变得平缓,从而能够抑制介质17卡在第2路径形成部62。S卩,通过使可动部57从汇合部63退避以减小手动插入路径相对于搬送路径的交叉角度,由此,能够降低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
[0090](第2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9,对记录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1]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在下述方面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上的旋转辊70作为可动部,来代替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可动机构,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并且,在两个实施方式中标记相同的标号的部件具备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下面,以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92]如图9所示,旋转辊70以下述方式配置在离开支承部件42的位置:周面的一部分突出至汇合部63,并且,突出至汇合部63的周面在与支承部件42之间形成搬送路径。
[0093]旋转辊70能够向在图9中由箭头所示的一个方向(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旋转辊70具有作为限制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单向离合器71,所述单向离合器71限制旋转辊70向该一个方向的反方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0094]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5]当输送机构35 (参照图2)送出的介质17被驱动辊40a送回时,挠曲移位的介质17按压旋转辊70,由此,对旋转辊70施加有朝向反方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
[0096]此时,旋转辊70借助于单向离合器71的作用限制了向反方向的旋转,因此旋转辊70不会向反方向转动。因此,欲挠曲移位的介质被旋转辊70的周面推回,由此,介质17的挠曲移位得到限制,介质17在搬送路径上的斜行得到矫正。
[0097]另一方面,当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进入汇合部63而与旋转辊70接触时,与介质17的移动相伴随,旋转辊70向一个方向(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降低。
[0098]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除了上述⑴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O
[0099](8)当通过手动插入被插入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进入汇合部63时,旋转辊70伴随着行进方向在汇合部63中发生变化的介质17的移动而旋转,因此能够降低介质17的插入阻力。
[0100](第3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10和图11,对记录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01]在第3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可动机构的结构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但其他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并且,在两个实施方式中标记相同的标号的部件具备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下面,以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为中心进行说明。
[0102]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部件51A具有:转动轴部56,其设在基端侧(在图10中为右端侧);卡合壁部58A,其设在前端侧(在图10中为左端侧)的上表面;支承轴部76,其从前端侧向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可动部57,其设在转动轴部56与卡合壁部58A之间。
[0103]在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上设置有能够卡定支承轴部76的卡定部77。并且,当在可动部件51A上没有作用外力时,可动部件51A通过使支承轴部76卡定于卡定部77而配置在图10所示的非动作位置。另外,当可动部件51A处于非动作位置时,可动部57被配置在汇合部63。
[0104]限制部件52A具备:转动轴53,其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组传递驱动辊40a的旋转;和限制部54A,其从转动轴53开始延伸。当驱动辊40a旋转时,限制部件52A向与驱动辊40a相同的方向旋转。
[0105]并且,当限制部件52A向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限制部54A被配置在从可动部件51A离开的待机位置(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当限制部件52A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限制部54A如在图10中以实线所示这样移动至与可动部件51A的卡合壁部58A卡合的限制位置,来限制可动部件51A的转动(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0106]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0107]当为了搬送介质17而使驱动辊40a向正转方向(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限制部件52A向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被配置在待机位置。因此,在前面的记录动作完成且对接下来的介质17的记录被实施之前,限制部件52A被配置在待机位置。
[0108]并且,当被输送机构35 (参照图2)送出至搬送路径上的介质17的前端通过汇合部63时,驱动辊40a向成为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反转方向旋转而将介质17送回。
[0109]当驱动辊40a向反转方向旋转时,限制部件52A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限制部54A从待机位置移动至限制位置而与可动部件51A的卡合壁部58A抵接。由此,可动部件51A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因此可动部57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被送回的介质17即使按压第2受压部60,可动部57也不会移动,介质17的挠曲移位被制限,由此,介质17的斜行得到矫正。
[0110]在介质17的斜行被矫正后,如果驱动辊40a向正转方向旋转,则介质17被搬送辊对40夹持而朝向记录部20搬送。另外,与驱动辊40a向正转方向的旋转相伴,限制部件52A向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限制部件52A从限制位置返回待机位置,因此,对可动部件51A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
[0111]另一方面,在前面的记录动作完成后,当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进入汇合部63的介质17按压可动部57的第I受压部59。其结果是,可动部件51A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0112]这样,如图11所示,配置在汇合部63的可动部57伴随着可动部件51A的转动而向汇合部63的外侧退避。由此,汇合部63扩大,因此,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变小。
[0113]根据以上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除了上述⑴?(4)和(7)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0114](9)限制部件52A伴随着将介质17送回的驱动辊40a的向反转方向的旋转而限制可动部57的移动,另一方面,伴随着驱动辊40a的向正转方向的旋转而解除对可动部57的移动限制。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对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控制可动部57的移动。
[0115](第4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12和图13,对记录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16]第4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在下述方面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不具备限制部件,而是具备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上的可动部件51B,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并且,在两个实施方式中标记相同的标号的部件具备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下面,以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为中心进行说明。
[0117]如图12所示,可动部件51B具有:转动轴部56,其设置于基端侧(在图12中为右端侧);支承轴部76B,其设置于前端侧(在图12中为左端侧);以及可动部57,其设置于转动轴部56与支承轴部76之间。
[0118]在手动插入路径形成部件34上设有能够卡定支承轴部76B的卡定部77B。并且,当在可动部件5IB上没有作用外力时,可动部件5IB通过使支承轴部76B卡定于卡定部77B而配置在图12所示的非动作位置。另外,当可动部件51B处于非动作位置时,可动部57被配置在汇合部63。
[0119]可动部57具有:第I受压部59,其被配置在汇合部63时的延伸设置方向与第I路径形成部61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平行;和第2受压部60B,其沿着与第2路径形成部62的延伸设置方向和搬送路径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转动轴部56配置在因被驱动辊40a送回而挠曲移位的介质17按压第2受压部60B时的按压方向的前面。
[0120]接下来,对第4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0121]当被输送机构35 (参照图2)送出至搬送路径上的介质17的前端通过汇合部63时,驱动辊40a向成为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反转方向旋转而将介质17送回。
[0122]然后,被送回的介质17挠曲移位而按压第2受压部60B,但是,由于可动部件51B的转动轴部56处于介质17的按压方向的前方,因此可动部件51B不转动。即,可动部57保持着配置于汇合部63的状态而不移动,因此,介质17通过被可动部57推回而限制了挠曲移位,从而矫正了斜行。
[0123]另一方面,当介质17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进入汇合部63的介质17按压可动部57的第I受压部59,由此使得可动部件51B绕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0124]这样,如图13所示,配置在汇合部63的可动部57伴随着可动部件51B的转动而向汇合部63的外侧退避。由此,汇合部63扩大,因此,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变小。
[0125]根据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除了上述⑴?(3)和(7)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0126](10)当驱动辊40a将介质17送回时,介质17在汇合部63挠曲移位而与可动部57接触。此时,由于可动部件51B的转动轴部56处于介质17的按压方向的前方,因此可动部件51B不转动。即,可动部57不移动,因此,即使挠曲移位的介质17按压可动部57,可动部件51B也不会转动。由此,介质17的挠曲移位被限制,介质17在搬送路径上的斜行被矫正,因此能够抑制介质17的输送精度的降低。
[0127](11)由于能够在不具备用于限制可动部件51B的转动的部件的情况下限制被介质17按压的可动部57的移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介质17的输送精度的降低。
[0128]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如下述这样进行变更。
[0129]可以是,具备随着驱动辊40a的旋转而移动的可动部,当驱动辊40a向反转方向旋转时,可动部被配置在汇合部63,另一方面,当驱动辊40a向正转方向旋转时,可动部从汇合部63退避。即,可以是,当介质被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可动部被配置在汇合部63的外侧而不移动,另一方面,当驱动辊40a将介质17送回时,可动部向汇合部63的内侧移动。根据该结构,无需设置用于对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控制可动部的移动。
[0130]可以是,当手动插入引导件31处于覆盖插入口 32的闭合位置时,可动部被配置在汇合部63,另一方面,当处于闭合位置的手动插入引导件31被转动而成为能够将介质17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状态时,可动部从汇合部63退避。根据该结构,无需设置用于对插入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17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控制可动部的移动。另外,即使介质17没有按压可动部,也能够使可动部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介质17相对于手动插入路径的插入阻力。
[0131]如图14所示的变形例这样,记录装置也可以是以能够相对于壳体部16开闭的方式安装有盖部29的记录装置12A。即,记录装置并不限于搭载于具备图像读取功能的复合机的装置,也可以是仅具备印刷功能的打印机。或者,也可以是在传真、复印装置或具备这些装置的复合机中具备的记录装置。
[0132]也可以变更为下述这样的所谓的整行式的记录装置:记录部20不具备滑架21、而是具备与介质17的整个宽度对应的长条状的固定的记录头。这种情况下的记录头可以形成为,通过将形成有喷嘴的多个单位头部排列配置而使得记录范围遍及介质17的整个宽度,也可以形成为,通过以遍及介质17的整个宽度的方式将多个喷嘴配置在单独的长条形头部上,而使记录范围遍及介质17的整个宽度。
[0133]对向记录头22供给的记录材料进行收纳的收纳体23并不限于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滑架21上的盒,也可以是在壳体部16内固定于滑架21以外的规定的部位的箱。
[0134]收纳体23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刚性的壳体中,收纳有收纳记录材料且具有挠性的袋,也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将记录材料直接收纳于具有刚性的壳体中。
[0135]也可以形成为,在收纳体23上设置可将记录材料注入的注入口,从而能够通过该注入口注入或补充记录材料。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装卸收纳体23的情况下补充记录材料。
[0136]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将收纳体23配置在壳体部16的外侧,将收纳于该收纳体23中的记录材料经由与滑架21连接的供给软管等供给至记录头2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收纳体23固定在壳体部16的外表面,也可以将收纳体23配置在从壳体部16离开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收纳体23的大小不受壳体部16的体积限制,因此,能够使收纳体23大型化,从而能够连续进行更多的记录。
[0137]并且,在从壳体部16的外侧经供给软管向记录头22供给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壳体部16上设置用于使供给软管通过的孔或切口。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从壳体部16的外侧向记录头22供给记录材料的供给软管由刚性低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供给软管的压扁,从而能够确保从配置在壳体部16的外侧的收纳体23至记录头的流路。
[0138]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凸台等,以使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体部16开闭的图像读取装置14或盖部29等开闭体不完全闭合,并使供给软管穿过利用该凸台在壳体部16与开闭体之间形成的间隙。根据该结构,无需在壳体部16上设置孔或切口,就能够抑制供给软管的压扁。
[0139]用于记录的记录材料也可以是油墨以外的流体(包括液体、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成的液状体、凝胶这样的流状体、以及能够作为流体流动并喷射的固体)。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喷射用于液晶显示器、EL(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色材(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体,来进行记录。
[0140]另外,记录装置也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喷射以色粉等粉体(粉粒体)为例的固体的粉粒体喷射装置(例如色粉喷射式记录装置)。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流体”是不包括仅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概念,在流体中,包括例如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粉粒体(包括粒体、粉体)等。
[0141]记录装置并不限于通过喷射油墨等流体来进行记录的打印机,例如可以是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包括升华型打印机)等非撞击式打印机,也可以是撞击式点阵打印机等撞击式打印机。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部,其对介质进行记录; 搬送路径,其朝向所述记录部延伸; 输送机构,其将介质送出至所述搬送路径; 手动插入路径,其供所述介质从手动插入用开口部插入,并输送所述介质;以及引导部,其配置在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手动插入路径的汇合部,对所述介质的搬送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介质被所述输送机构送出时不动,在所述介质被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向扩大所述引导部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一端侧,且随着所述可动部件的转动而向所述手动插入路径的外侧移动,其中所述可动部件通过受到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按压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驱动辊,其将被所述输送机构送出并通过所述汇合部后的介质向所述输送机构侧送回;和限制部件,其对所述引导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被所述驱动辊送回的介质的挠曲移位被由所述限制部件限制了移动的所述引导部所限制,由此,所述介质的斜行得到矫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介质被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所述限制部件解除对所述引导部的移动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能够突出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卡合突部,在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的介质与所述卡合突部抵接的情况下,解除对所述引导部的移动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插入路径由第I路径形成部和第2路径形成部形成,所述第I路径形成部在介质的插入方向上配置得比所述汇合部靠上游侧,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配置于所述汇合部, 所述第I路径形成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以角度Θ I交叉,另一方面,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以比所述角度ΘI小的角度Θ2交叉, 所述引导部在配置于所述汇合部时比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向所述汇合部的内侧突出,并且,在介质被插入至所述手动插入路径中时,所述引导部移动至比所述第2路径形成部靠所述汇合部的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是能够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旋转辊, 所述旋转辊伴随着通过所述手动插入路径并进入到所述汇合部的介质的移动而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
【文档编号】B41J13/00GK104275933SQ20141032470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0日
【发明者】三泽勇二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