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79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包括底板、侧壁和两扭簧,侧壁由底板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在两侧壁的上部均设有一个供打印机轴芯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一个定位轴,定位轴的斜下方设有固定轴,扭簧包括呈螺旋状的簧片,簧片套设在定位轴上,簧片的一端伸出一支杆,支杆的端头上固定设有一个固定环,固定环紧固在固定轴上,两扭簧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两扭簧的固定环分别相对延伸以实现固定环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打印机轴芯不仅在拆装时快捷且方便,而且确保了打印机轴芯不易偏离和脱离于定位槽。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柜员机,特指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

【背景技术】
[0002]自动柜员机,即ATM,是指银行在不同地点设置一种小型机器,利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胶卡上的磁带记录客户的基本户口资料(通常就是银行卡),让客户可以通过机器进行提款、存款、转帐等银行柜台服务。自动柜员机一般包括机柜,机柜正面上部设置有显示屏,机柜下部内置了打印机和安装在打印机上的打印机轴芯。
[0003]打印机轴芯通常包括主轴,主轴左右两端各衔接一根转轴,动力部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主轴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打印机轴芯侧壁对纸张施加摩擦力,在打印机轴芯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纸张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打印机轴芯在打印机中起到传输纸张的作用。然而,当自动柜员机在运输途中或是打印机在工作时,打印机轴芯容易偏离于原来的安装位置,甚至是脱离于打印机,这样无疑影响了纸张的传输,造成自动柜员机无法打印输出的故障。同时,考虑到打印机的纸张经常需要添加或更换,打印机轴芯拆装的方式应该较为简单,否则将不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使打印机轴芯拆装起来快捷且方便,并使打印机轴芯不易偏离和脱离于安装位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包括底板、侧壁和两扭簧,侧壁由底板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在两侧壁的上部均设有一个供打印机轴芯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一个定位轴,定位轴的斜下方设有固定轴,扭簧包括呈螺旋状的簧片,簧片套设在定位轴上,簧片的一端伸出一支杆,支杆的端头上固定设有一个固定环,固定环紧固在固定轴上,两扭簧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两扭簧的固定环分别相对延伸以实现固定环之间的连接。
[0008]所述底板和侧壁为电镀钢带或不锈钢带。
[0009]所述电镀钢带或不锈钢带的厚度为0.5-1.0mm。
[0010]所述定位槽为U形槽。
[0011]所述定位轴与固定轴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呈80-85度角。
[0012]所述定位轴上设有用于防止簧片脱离的限位装置。
[0013]所述限位装置为挡板,挡板设置在定位轴上,挡板的半径大于簧片的半径。
[0014]所述簧片厚度为0.5cm。
[0015]所述簧片分为上层簧片和下层簧片,上层簧片与下层簧片内部连接,上层簧片的半径大于下层簧片的半径,上层簧片套设在定位轴上,下层簧片紧固在定位轴上,两上层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两下层簧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
[0016]所述上层簧片与下层簧片均具有2.5圈。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两扭簧均通过固定环设置在支架定位槽的两侧,当打印机轴芯在拆装时,打印机轴芯两端的转轴通过定位槽两侧扭簧的弹性作用卡入至定位槽内。待打印机轴芯完成定位后,扭簧的簧片又受弹力的作用复位至原有的位置,将打印机轴芯限位在定位槽内。当自动柜员机在运输途中或是打印机在工作时,打印机轴芯不易偏离和脱离于定位槽,确保了纸张的正常传输。同时,整个打印机轴芯的拆装过程快捷、方便,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扭簧的俯视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底板1,侧壁2,定位槽21,定位轴22,固定轴23,扭簧3,簧片31,上层簧片311,下层簧片312,支杆32,固定环33,打印机轴芯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包括底板1、侧壁2和两扭簧3,侧壁2由底板1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在两侧壁2的上部均设有一个供打印机轴芯4定位的定位槽21,定位槽21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一个定位轴22,定位轴22的斜下方设有固定轴23,扭簧3包括呈螺旋状的簧片31,簧片31套设在定位轴22上,簧片31的一端伸出一支杆32,支杆32的端头上固定设有一个固定环33,固定环33紧固在固定轴23上,两扭簧3簧片31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21槽壁之间的距离,两扭簧3的固定环33分别相对延伸以实现固定环33之间的连接。
[0025]此实施例的底板1和侧壁2为电镀钢带或不锈钢带,确保了支架整体的刚度和强度,使支架能够较好地支撑起纸张和打印机轴芯4。为了节省自动柜员机的内部空间,此实施例的电镀钢带或不锈钢带的优选厚度为0.5-1.0mm。
[0026]由于打印机轴芯4两端的转轴与定位槽21滚动接触,为了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定位槽21优选为U形槽,不仅拆装更加方便,而且有利于打印机轴芯4的顺畅转动。
[0027]为了确保扭簧3具有更强的弹力,此实施例的定位轴22与固定轴23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呈80-85度角,这样就使得簧片31与固定环33之间的支杆32具备更强的弹力,从而使簧片31的复位效果更佳。
[0028]定位轴22上设有用于防止簧片31脱离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有多种,具体可以是挡板,挡板设置在定位轴22上,挡板的半径大于簧片31的半径,以防止簧片31脱离于定位轴22。
[0029]此实施例的簧片31厚度为0.5cm。在可以保证弹力大小的同时,将厚度尺寸降到最低,以节省自动柜员机内的安装空间。
[0030]为了在满足弹力大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小扭簧3的体积大小,簧片31分为上层簧片311和下层簧片312,上层簧片311与下层簧片312内部连接,上层簧片311的半径大于下层簧片312的半径,上层簧片311套设在定位轴22上,下层簧片312紧固在定位轴22上,两上层簧片311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21槽壁之间的距离,两下层簧片312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21槽壁之间的距离。此实施例的上层簧片311与下层簧片312均具有2.5圈,这样可满足簧片31长度上的要求,即可满足扭簧3弹力的要求。
[003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两扭簧3均通过固定环33设置在支架定位槽21的两侧,当打印机轴芯4在拆装时,打印机轴芯4两端的转轴通过定位槽21两侧扭簧3的弹性作用卡入至定位槽21内。待打印机轴芯4完成定位后,扭簧3的簧片31又受弹力的作用复位至原有的位置,将打印机轴芯4限位在定位槽21内。当自动柜员机在运输途中或是打印机在工作时,打印机轴芯4不易偏离和脱离于定位槽21,确保了纸张的正常传输。同时,整个打印机轴芯4的拆装过程快捷、方便,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0032]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自动柜员机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侧壁和两扭簧,侧壁由底板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在两侧壁的上部均设有一个供打印机轴芯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一个定位轴,定位轴的斜下方设有固定轴,扭簧包括呈螺旋状的簧片,簧片套设在定位轴上,簧片的一端伸出一支杆,支杆的端头上固定设有一个固定环,固定环紧固在固定轴上,两扭簧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两扭簧的固定环分别相对延伸以实现固定环之间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侧壁为电镀钢带或不锈钢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钢带或不锈钢带的厚度为 0.5-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U形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与固定轴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呈80-85度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上设有用于防止簧片脱离的限位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挡板,挡板设置在定位轴上,挡板的半径大于簧片的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厚度为0.5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分为上层簧片和下层簧片,上层簧片与下层簧片内部连接,上层簧片的半径大于下层簧片的半径,上层簧片套设在定位轴上,下层簧片紧固在定位轴上,两上层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两下层簧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槽壁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轴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簧片与下层簧片均具有2.5圈。
【文档编号】B41J15/04GK204160910SQ20142061205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张德明 申请人:维卡(厦门)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