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63875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喷墨头如图8所示,在与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对的喷嘴形成面上,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的方式以矩阵状形成有多个喷嘴孔,上述第一方向与正交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平行,上述第二方向相对于作为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倾斜一些。在该喷墨头中,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喷嘴孔n1~n7(设为喷嘴列Nl1)在主扫描方向上以点距(日文:ドットピッチ)P0配置,该喷嘴列Nl1的副扫描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喷嘴孔n7与相邻的喷嘴列Nl2的副扫描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喷嘴孔n8也仍然在主扫描方向上以与点距P0相等的间距P2配置。此外,其他喷嘴列Nl2、Nl3、Nl4、……的各喷嘴孔也为同样的配置。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形成有上述各喷嘴孔的喷嘴板上分别单独地并设有供给墨的流路以及用于排出墨的驱动机构。那么,通过如上述那样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使喷嘴孔分散配置,来谋求点距的窄小化,并且实现各流路等的配置的容易化。但是,当上述喷墨头因装置的机体的安装误差等而沿图中的A1或A2的方向倾斜时,喷嘴孔n7、n8的间距P2与其他喷嘴孔的间距相比容易大幅变动,存在在所形成的图像上沿通过喷嘴孔n7、n8之间的线上发生深浅不均的问题。此问题的原因是:喷嘴孔n7与喷嘴孔n8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距P4,比相邻的其他喷嘴孔n1~n7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距P3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2的喷墨头中,如图9所示,以在喷嘴孔n7与喷嘴孔n8之间沿主扫描方向达到间距P5、沿副扫描方向达到间距P6的方式配置喷嘴孔n4(P5=P2(图8中的喷嘴孔n7与喷嘴孔n8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间距P2),P6=P4/2)。由此,能使形成相邻的墨点的喷嘴孔n7与喷嘴孔n4之间以及喷嘴孔n4与喷嘴孔n8之间的副扫描方向的间距P6为间距P4的二分之一,从而能使喷墨头的安装误差的影响减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050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878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喷墨头实现了嘴距(日文:ノズルピッチ)的缩小化以及用于进行墨头内的墨的排出的各结构的配置的容易化,专利文献2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防止由喷墨头的安装误差导致的画质降低。但是,上述以往的喷墨头并未考虑因墨的排出而导致发生共振的影响。即,在喷墨头的喷嘴周边,当因墨的排出而导致的振动频率接近基于该喷嘴的构造的共振频率时,发生共振。当发生该共振时,在该喷嘴周围的喷嘴孔,与通常的情况相比,排出速度发生快慢不均,存在对画质产生影响的问题。越靠近进行了排出动作的喷嘴孔,该共振的影响越明显。专利文献1、2的喷墨头的大部分的喷嘴孔为如下配置,即,要形成的墨点相邻的喷嘴孔彼此沿第二方向相邻。要形成的墨点相邻的两个喷嘴孔由于多在同一正时进行排出动作,所以在这两个喷嘴孔相邻配置的情况下,产生不能避免共振的影响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喷墨头的安装误差的影响,并且降低因墨的排出而导致的共振的影响。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喷墨头的特征在于,在与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对的喷嘴形成面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以二维状配置的多个喷嘴孔,上述第一方向与正交于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平行,上述副扫描方向与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平行,形成沿上述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以沿上述副扫描方向不相邻的方式分散配置,并且形成沿上述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配置为不会分离在上述以二维状配置的多个喷嘴孔的上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上述喷墨头的发明也可以是,上述多个喷嘴孔分开配置在以沿上述第一方向和相对于上述副扫描方向倾斜的第二方向排列的配置形成有喷嘴孔的多个喷嘴形成区域,沿上述副扫描方向排列配置上述多个喷嘴形成区域,形成沿上述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分散配置为不会位于同一个上述喷嘴形成区域,并且,形成沿上述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配置为不会分离在包含上述多个喷嘴形成区域的整个区域内的上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上述喷墨头的发明也可以是,按照要形成的墨点在上述主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将上述喷嘴孔依次分配到上述多个喷嘴形成区域内,并且改换上述多个喷嘴形成区域在上述副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使形成沿上述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配置为不会分离在包含上述多个喷嘴形成区域的整个区域内的上述副扫描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另外,上述喷墨头的发明也可以是,在各上述喷嘴形成区域内,从由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列的一端部起依次分配上述喷嘴孔。另外,上述喷墨头的发明也可以是,混合存在如下两个喷嘴形成区域,在其中一个喷嘴形成区域内,从由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列的一端部依次分配有上述喷嘴孔,其中另一个喷嘴形成区域内,将从由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列的一端部依次分配有上述喷嘴孔的喷嘴形成区域配置成绕沿着上述主扫描方向的轴线翻转。另外,上述喷墨头的发明也可以是,上述喷墨头包括:压力室基板,上述压力室基板形成有分别单独地与上述多个喷嘴孔相连通的多个压力室;振动板,上述振动板构成上述多个压力室的内壁的一部分;多个压电元件,上述多个压电元件设置在上述振动板的成为上述多个压力室的内壁的部分的外侧,使上述多个压力室的内部压力分别单独地变化。另外,上述喷墨头的发明也可以是,使主扫描方向的嘴距为主扫描方向的点距的整数倍,使副扫描方向的嘴距为副扫描方向的点距的整数倍。另外,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和上述的喷墨头。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喷墨头中,由于使形成沿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分散配置为沿副扫描方向不相邻,所以能够减小由墨的排出导致的共振的影响。此外,形成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形成为不分离在以二维状配置的多个喷嘴孔在上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以能够减小因喷墨头的安装误差而产生的相邻的墨点间的距离变动的影响。因而,能够提供可抑制因喷墨头的安装误差而产生的倾斜的影响,并且可减小由墨的排出而导致的共振的影响的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喷墨头的配置的行式喷墨头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喷墨头中的喷嘴孔的周围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喷嘴基板的俯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喷嘴孔的分散配置的图。图6是表示将喷嘴形成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改换后的喷嘴孔的配置的喷嘴基板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喷嘴形成区域的另一例的喷嘴基板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喷墨头的喷嘴孔的配置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另一以往的喷墨头的喷嘴孔的配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概略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20具有支承记录介质K的台板60。在台板60的前后设置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K的作为输送机构的输送辊8。当驱动输送辊8时,记录介质K以被支承在台板60上的状态从后方被输送到前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记录介质K的输送方向设定为“副扫描方向Y”,使与记录介质K的记录面平行且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X”。副扫描方向Y和主扫描方向X均为水平。在台板60的上方,从副扫描方向Y的上游侧到下游侧设置有行式喷墨头(日文:ラインヘッド)10、12、14、16。各行式喷墨头10、12、14、16沿X方向延伸,朝向记录介质K排出Y、M、C、K的各原色的墨。当从下方观察行式喷墨头10时,如图2所示,8个喷墨头100沿主扫描方向X呈交错状排列。喷墨头100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筐体(省略图示),在该筐体的底部以与记录介质K的记录面平行相对的方式设置有喷嘴基板1。在筐体的左右的侧部一体地形成有凸缘101。利用该凸缘101将喷墨头100固定在行式喷墨头10的支承体11上。另外,各行式喷墨头10、12、14、16是行式喷墨头组件的一例,行式喷墨头12、14、16也具有与行式喷墨头10同样的结构。喷嘴孔的周围的构造图3是表示经过喷嘴孔n的垂直截面的剖视图。根据该图说明该喷嘴孔n的周围的构造。依次层叠喷嘴基板1、第一粘接用基板2、压力室基板3、第二粘接用基板4、压电元件5及布线基板6而构成喷墨头100。喷嘴基板1位于喷墨头100的最下层。另外,喷嘴基板1例如是硅制的基板。该喷嘴基板1的下表面成为与记录介质K相对的喷嘴形成面,以上下贯穿该喷嘴基板1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喷嘴孔n。第一粘接用基板2层叠在喷嘴基板1的上表面上,并与喷嘴基板1接合。该第一粘接用基板2例如是玻璃制的基板。在该第一粘接用基板2中形成有与喷嘴基板1的喷嘴孔n相连通并构成墨流路的通孔2a。并且,在第一粘接用基板2的上表面上层叠并接合有压力室基板3。压力室基板3由压力室层3a和振动板3b构成。压力室层3a层叠在第一粘接用基板2的上表面上,并与第一粘接用基板2接合。另外,压力室层3a由硅制的基板构成。在该压力室层3a中以贯穿该压力室层3a的方式形成有对从喷嘴孔n排出的墨施加排出压力的压力室3c。压力室3c设置在通孔2a及喷嘴孔n的上方,与上述通孔2a及喷嘴孔n相连通。振动板3b以覆盖压力室3c的开口的方式层叠在压力室层3a的上表面上,并与压力室层3a接合。即,振动板3b构成压力室3c的上壁部。另外,在振动板3b的表面例如形成有氧化膜。并且,在振动板3b的上表面上层叠并接合有第二粘接用基板4。第二粘接用基板4层叠在振动板3b的上表面上。另外,第二粘接用基板4例如由感光性树脂构成。在该第二粘接用基板4的内部形成有收容压电元件5的空间部4a。该空间部4a以贯穿第二粘接用基板4的方式形成在压力室3c的上方。压电元件5形成为与压力室3c大致相同的俯视形状,隔着振动板3b设置在与压力室3c相对的位置。该压电元件5是用于使振动板3b变形的由PZT(leadzirconiumtitanate,锆钛酸铅压电陶瓷)构成的促动器。另外,设置在压电元件5的下表面上的电极(省略图示)与振动板3b相连接。另外,在第二粘接用基板4中相对于空间部4a独立地形成有与压力室基板3的连通孔3d相连通的通孔4b。并且,在第二粘接用基板4的上表面上层叠并接合有布线基板6。布线基板6例如具有作为硅制的基板的插板(日文:インターポーザ)6a。在插板6a的下表面上例如覆盖有2层的氧化硅的绝缘层6b、6c,在插板6a的上表面上同样覆盖有氧化硅的绝缘层6d。并且,插板6a的下方的2个绝缘层6b、6c中的位于下侧的绝缘层6c层叠在第二粘接用基板4的上表面上,并与第二粘接用基板4接合。另外,在插板6a中沿层叠方向形成有通孔6e,在该通孔6e中贯穿有贯穿电极(日文:貫通電極)6f。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侧布线6g的一端与贯穿电极6f的下端相连接。在该下侧布线6g的另一端设置有露出到空间部4a内的凸起(日文:スタッドバンプ)6h,与设置在压电元件5的上表面的电极(省略图示)上的导电膏5a相连接。另外,下侧布线6g被插板6a的下方的2个绝缘层6b、6c夹着并保护。另外,在插板6a中以沿上下方向贯穿该插板6a的方式形成有与第二粘接用基板4的通孔4b相连通的入口6i。另外,在布线基板6的上表面上配置有上侧布线6j,该上侧布线6j的一端与贯穿电极6f的上端相连接,并且另一端借助中继基板(省略图示)等与电装连接器(省略图示)相连接。另外,以覆盖布线基板6的上表面的上侧布线6j及插板6a的绝缘层6d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有粘接层6k。粘接层6k例如由用于使该喷墨头100与保持板(省略图示)粘接的感光性树脂等构成。另外,粘接层6k构成对上侧布线6j进行保护的保护层。另外,在粘接层6k中形成有与入口6i相连通的通孔6l。喷墨头100的连通孔3d、通孔2a、4b、6l及入口6i构成墨流路,经由该墨流路将墨室(省略图示)的墨供给到喷嘴孔n中。另外,针对多个喷嘴孔n的各喷嘴孔n,分别单独地形成上述的墨流路、压力室3c、压电元件5和压电元件5的布线构造等。喷嘴孔的配置接下来,基于图4~图6对形成在喷墨头100的喷嘴基板1中的多个喷嘴孔n的配置进行说明。图4是从上方观察喷嘴基板1的俯视图。喷墨头100能沿主扫描方向X以点距dpx、沿副扫描方向Y以点距dpy(由于是控制上的设定值,所以省略图示)形成墨点。并且,形成于喷嘴基板1的所有的喷嘴孔n分别单独地对应于在该喷墨头100能形成墨点的范围内沿主扫描方向X以点距dpx形成的所有的墨点D(参照图5)。各喷嘴孔n如图4所示,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状的4个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配置。上述第一方向与主扫描方向X平行,第二方向是不与主扫描方向X平行且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倾斜一些的方向。另外,上述4个喷嘴形成区域N1~N4均是沿主扫描方向X较长的平行四边形,朝向和尺寸均相同。并且,上述喷嘴形成区域N1~N4沿副扫描方向Y以规定的顺序排列。该顺序见后述。这里,基于图5说明各喷嘴孔n的分散配置。图5是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排列顺序与图4不同的比较例。在图5中,在○中标记了数字的符号表示从上方观察喷嘴基板1的情况下的各喷嘴孔n的配置。并且,○中的数字表示该喷嘴孔n排出的是在沿主扫描方向X排列的墨点D中从主扫描方向X的上游端部(图5中的右端部)开始第几个墨点D。另外,在该图5及后述的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将第二方向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的倾斜角度放大图示。在将形成沿主扫描方向X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n、n彼此临近配置时,在发生了由墨的排出导致的共振的情况下,改变另一方的喷嘴孔n的排出速度而成为画质下降的原因。因此,形成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n、n彼此最好分散配置为不会位于相同的喷嘴形成区域内。在图5的比较例中,将与墨点的排列顺序相对应的喷嘴孔n以依次分配的方式配置在沿副扫描方向Y依次排列的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也就是说,与第4k+1个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孔n配置在喷嘴形成区域N1内,与第4k+2个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孔n配置在喷嘴形成区域N2内,与第4k+3个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孔n配置在喷嘴形成区域N3内,与第4k+4个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孔n配置在喷嘴形成区域N4内(其中,k=0,1,2,3,……)。即,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沿第二方向将规定数量(例如8个)的喷嘴孔n排列成使墨点的排列顺序为跳着四个(日文:四つ飛び),沿第一方向以恒定的间隔形成规定条数(例如32条)的由该规定数量的喷嘴孔n构成的喷嘴的列。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沿第二方向相邻的喷嘴孔n、n的嘴距在主扫描方向X上为npx,在副扫描方向Y上为npy。由于墨点的排列顺序为跳着四个,所以上述主扫描方向X的嘴距npx成为主扫描方向X的点距dpx的4倍。另外,副扫描方向Y的嘴距npy是任意的,但从记录介质K的输送速度与各喷嘴孔n的墨排出正时的同步化的关系出发,最好设定为副扫描方向Y的点距dpy的整数倍。另外,在将第二方向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的倾斜角度设定为θ时,θ=tan-1(npx/npy)。另外,通过利用上述方法进行与墨点D的排列顺序相对应的喷嘴孔n的分配,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在主扫描方向X上的端部位置,是从喷嘴形成区域N1开始每次以点距dpx依次向主扫描方向X的下游侧偏置的配置。当按照墨点D在主扫描方向X的排列顺序将各喷嘴孔n依次分配到4个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时,墨点相邻的2个喷嘴孔n、n均属于不同的喷嘴形成区域。由此,能够避免喷嘴孔彼此的相邻配置,减小由来自喷嘴孔n的共振产生的对其他喷嘴孔n的影响,从而能够避免画质的下降。但是,上述图5的例子的按照墨点的排列顺序分配喷嘴孔n的顺序与喷嘴形成区域N1~N4在副扫描方向Y的排列顺序一致,所以会发生如下情况,即,墨点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2个喷嘴孔n、n在由4个喷嘴形成区域N1~N4构成的整个区域内成为沿副扫描方向Y最远离的配置。例如,图5中的第32个墨点的喷嘴孔n和第33个喷嘴孔n、以及第64个墨点的喷嘴孔n和第65个喷嘴孔n就是上述这种情况。当这样将墨点在主扫描方向X上相邻的2个喷嘴孔n、n沿副扫描方向Y远离配置时,在因将喷墨头100安装到行式喷墨头10、12、14或16上时的安装误差等而使喷墨头100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各墨点D、D在主扫描方向X上的偏离量增大,成为画质下降的原因。那么,在作为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0中,将形成在喷嘴基板1上的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在副扫描方向Y的排列顺序改换,使形成沿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D、D的2个喷嘴孔n、n配置为在包含所有的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范围内不会分离在副扫描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和副扫描方向Y上的下游侧端部。图6是表示将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在副扫描方向Y的排列顺序改换而得到的喷嘴孔n的配置的喷嘴基板1的俯视图。在图6中,标注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内侧的数字表示喷嘴孔n的配置以及该喷嘴孔n从主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排出第几个墨点D。在喷墨头100的喷嘴基板1上从副扫描方向Y的上游侧起按照N1、N4、N2、N3的顺序依次排列有喷嘴形成区域。在形成为该顺序的情况下,在包含所有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区域中,在副扫描方向Y的最下游侧的端部排列有与第32k+31个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孔n,在副扫描方向Y的最上游侧的端部排列有与第32k+1个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孔n(其中,k=0,1,2,3,……)。因而,包含多个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整个区域内的副扫描方向的一端部的喷嘴孔n与另一端部的喷嘴孔n均成为使要形成的墨点D沿主扫描方向不相邻的配置。另外,喷嘴形成区域在副扫描方向Y的排列顺序不限定于N1、N4、N2、N3的顺序,副扫描方向Y的最下游侧的喷嘴形成区域和最上游侧的喷嘴形成区域只要不与将对应于上述的墨点的排列顺序的喷嘴孔n分配的顺序一致,也可以是其他顺序。即,副扫描方向Y的最下游侧的喷嘴形成区域和最上游侧的喷嘴形成区域只要不成为N1-N2、N2-N3、N3-N4或N4-N1中的任一个即可。喷墨记录装置的图像形成当利用上述结构的喷墨记录装置20进行图像形成时,通过输送辊8的驱动来沿台板60输送记录介质K。并且,在各行式喷墨头10、12、14、16的各喷墨头100中,对与要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喷嘴孔n的压电元件5进行驱动而排出墨,形成墨点D。此时,在喷墨头100中,在对记录介质K进行副扫描方向Y上的点距dpy量的输送的周期内同步地从与形成图像相对应的各喷嘴孔n中排出墨。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这样,喷墨记录装置20上具有喷墨头100,该喷墨头100在喷嘴基板1上将形成沿主扫描方向X相邻的墨点D、D的2个喷嘴孔n、n分散配置为不会位于同一个喷嘴形成区域N1、N2、N3或N4内,所以即使在喷嘴孔n处发生了由墨的排出导致的共振的情况下,也能减小对进行排出的其他喷嘴孔n的影响,能够维持较高的画质。此外,喷墨头100在喷嘴基板1上将喷嘴形成区域N1~N4在副扫描方向Y的排列顺序改换,使形成沿主扫描方向X相邻的墨点D、D的2个喷嘴孔n、n配置为不会分离在由喷嘴形成区域N1~N4构成的整个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以能够减小由喷墨头100的安装误差产生的相邻的墨点间的距离变动的影响,维持较高的画质。另外,在喷墨头100中,按照墨点D在主扫描方向X的排列顺序将喷嘴孔n分配到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并且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内,以成为沿着第二方向的多列的方式以依次排列的状态形成喷嘴孔n,所以能够容易地确定形成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副扫描方向Y的端部的喷嘴孔n是主扫描方向上的第几个墨点,能够容易地决定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在副扫描方向Y的适当的排列顺序。喷嘴形成区域的另一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喷嘴形成区域全为相同的朝向,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图7中表示喷嘴形成区域的另一例。在该图7的情况下,标注在喷嘴形成区域的内侧的数字也表示喷嘴孔n的配置和该喷嘴孔n从主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排出第几个墨点D。在图7的例子中,改变了图6的喷嘴形成区域N3、N4的朝向而得到的喷嘴形成区域NA3、NA4混合存在。即,上述喷嘴形成区域NA3、NA4形成为使喷嘴形成区域N3、N4的外形及各喷嘴孔n的配置绕着沿着主扫描方向X的轴线翻转而得到的结构。即使在这样使喷嘴孔n的配置翻转了的情况下,由于各喷嘴孔n在副扫描方向Y的配置不变,所以仍然维持主扫描方向X上的墨点D的顺序和喷嘴孔n的对应关系。并且,通过沿副扫描方向Y从上游侧以N1、N2、NA4、NA3的顺序配置上述喷嘴形成区域,与图6的例子同样地能够避免成为使墨点D、D相邻的喷嘴孔n、n相邻的配置,并且能够避免成为墨点D、D相邻的喷嘴孔n、n分离在整个喷嘴形成区域N1、N2、NA4、NA3内的副扫描方向Y的下游侧端部和上游侧端部的配置。其他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改良以及设计的变更。例如在上述喷墨头100中,例示了设置有4个由形成于喷嘴基板1的喷嘴孔n构成的喷嘴形成区域的情况,但喷嘴形成区域的个数可增减。但理想的是,喷嘴形成区域的数量为3个以上,更理想的是为4个以上。另外,关于多个喷嘴孔,表示的更加优选的例子是分开在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的配置形成有喷嘴孔的多个喷嘴形成区域内,并且使形成沿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分散成不会位于同一个喷嘴形成区域内,并且配置为沿副扫描方向不相邻,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喷嘴孔只要沿第一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呈二维状配置,并且分散配置为使形成沿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沿副扫描方向不相邻,并且在配置有呈二维状配置的所有的喷嘴孔的区域内,形成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配置为不会分离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即可。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多个喷嘴列改换,而将形成沿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墨点的2个喷嘴孔配置在同一个区域内,也可以将所有喷嘴孔配置在1个喷嘴形成区域内。另外,例示了形成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的内侧的喷嘴孔n的数量为8×32个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该个数。也可以依据喷墨头100所要求的墨点密度增减喷嘴孔n的个数。例示了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配置为沿副扫描方向Y紧密相接的情况(位于一方与另一方的区域的交界处的2个喷嘴孔n在副扫描方向Y上的嘴距,与在同一区域内相邻的2个喷嘴在副扫描方向Y上的嘴距npy相等的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各喷嘴形成区域N1~N4间以嘴距npy的整数倍设置间隙。另外,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只是例示,并非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来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利用在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中。附图标记说明1、喷嘴基板;2、第一粘接用基板;3、压力室基板;3b、振动板;3c、压力室;5、压电元件;6、布线基板;20、喷墨记录装置;10、12、14、16、行式喷墨头;11、支承体;100、喷墨头;D、墨点;n、喷嘴孔;npx、嘴距;npy、嘴距;N1、N2、N3、N4、NA3、NA4、喷嘴形成区域;K、记录介质;X、主扫描方向;Y、副扫描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