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744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打印的技术,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在双面打印期间控制片材的传送和对打印头的驱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被构造成将墨等的液滴排放到片材上以形成打印点的打印机。例如,打印机被构造成通过使用设置在比打印头更上游侧处的辊和设置在比打印头更下游侧处的辊来保持片材的同时将片材从上游侧朝下游侧传送。在这种情况下,在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上打印利用由两个辊保持的片材来执行。顺便提及,在片材由一个辊保持而未被另一辊保持的状态下执行与片材端(例如,下游端或上游端)邻近的打印。

在片材仅由一个辊保持的状态下,与片材由两个辊保持的状态相比,取决于重力、片材的类型、打印机的安装环境等,片材更可能变形。片材的变形可能改变打印头与片材之间的间隙并导致片材和打印头彼此接触。由于这个原因,由于片材的变形,可能引起打印质量的恶化(诸如,点的位置偏差和片材的污点)。

已经公开了当利用仅由一个辊保持的片材执行打印时设计片材的传送量以缩短从由一个辊保持的片材上的位置到片材的一端的距离的技术。根据相关领域技术,通过抑制片材的变形,能够抑制打印质量的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可以提供一种打印执行机构的控制装置,所述打印执行机构包括: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具有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被构造成排放液滴;和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被构造成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上游保持构件,所述上游保持构件被设置在比所述打印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更上游侧处,所述上游保持构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片材;和下游保持构件,所述下游保持构件被设置在比所述打印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更下游侧处,所述下游保持构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片材,所述打印执行机构被构造成通过交替地多次执行由所述打印头进行的部分打印和所述传送机构对所述片材的传送来进行打印,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执行控制所述打印执行机构在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上进行所述打印的第一控制处理,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包括: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片材传送至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片材由所述上游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片材不由所述下游保持构件保持;并且所述片材的下游端位于所述上游保持构件与所述下游保持构件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中将所述片材传送至所述第一位置之后,通过由所述打印头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执行所述部分打印,开始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打印;以及在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之后,执行控制所述打印执行机构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进行所述打印的第二控制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包括: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片材传送至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片材由所述上游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片材不由所述下游保持构件保持;并且所述片材的所述下游端位于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下游端更上游侧处;以及在所述第二控制处理中将所述片材传送至所述第二位置之后,通过由所述打印头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执行所述部分打印,开始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打印。

根据以上构造,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在片材的下游端位于比位于第一位置的片材的下游端更上游侧处的状态下,进行在开始打印时在与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邻近的区域上的部分打印。也就是说,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在与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相比从上游保持部分到片材的下游端的距离较短的状态下,在与片材的下游端邻近的区域上进行部分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之后的片材可能变形。然而,根据以上构造,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当进行在开始打印时在与片材的下游端邻近的区域上的打印时,能够抑制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由于附着到片材的液滴而导致的片材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片材的下游端的附近打印质量的恶化,并且能够实现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的适当的双面打印。

可以提供一种打印执行机构的控制装置,所述打印执行机构包括: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具有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被构造成排放液滴;和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被构造成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上游保持构件,所述上游保持构件被设置在比所述打印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更上游侧处,所述上游保持构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片材;和下游保持构件,所述下游保持构件被设置在比所述打印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更下游侧处,所述下游保持构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片材,所述打印执行机构被构造成通过交替地多次执行由所述打印头进行的部分打印和所述传送机构对所述片材的传送来进行打印,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执行控制所述打印执行机构在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上进行所述打印的第一控制处理,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包括: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片材传送至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中将所述片材传送至所述第一位置之后,通过由所述打印头通过使用所述多个喷嘴中的n1个喷嘴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执行所述部分打印,开始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打印,其中n1是2或更大的整数;以及在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之后,执行控制所述打印执行机构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进行所述打印的第二控制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包括: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片材传送至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二控制处理中将所述片材传送至所述第二位置之后,通过由所述打印头通过使用所述多个喷嘴中的n2个喷嘴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执行所述部分打印,开始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打印,其中n2是1或更大的整数且小于n1,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片材由所述上游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片材不由所述下游保持构件保持;并且所述片材的下游端位于所述上游保持构件与所述下游保持构件之间。

根据以上构造,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使用数目比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处理期间的喷嘴小的喷嘴,进行在开始打印时在与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邻近的区域上的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之后的片材可能变形。然而,根据以上构造,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当在与片材的下游端邻近的区域上进行打印时,能够抑制由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附着到片材的液滴而导致的片材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开始打印时在片材的下游端的附近打印质量的恶化,并且能够实现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的适当的双面打印。

顺便提及,能够以各种形式实施本公开。例如,本公开能够以打印设备、打印方法、用于实施所述设备或所述方法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所述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的形式来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描绘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构造的框图;

图2描绘打印头240的示意构造;

图3a至图3c各自描绘传送机构210的示意构造;

图4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一视图;

图5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一视图;

图6是双面打印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二视图;

图8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二视图;

图9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三视图;

图10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三视图;

图11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四视图;

图12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四视图;并且

图13是描绘在变型实施例中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与在打印之前的片材相比,具有已经将液滴排放到的一个已打印表面的片材可能由于在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打印期间附着到片材的液滴而变形。因此,与双面打印相关,当在两个表面尚未打印过的片材的一个表面上进行打印时以及当在一个表面已经打印过的片材的另一个表面上进行打印时,片材的状态在每次打印期间可能是不同的。然而,在上文描述的相关领域技术中,尚未考虑到在双面打印期间在每一个表面上打印时片材的状态的差异,从而可能不进行适当的打印。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实施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的适当的双面打印。

(打印设备的构造)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图1是描绘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构造的框图。打印机10是喷墨式打印机,被构造成通过使用液滴(具体地,有色材料的墨)在片材上形成点,由此进行打印。打印机10包括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被构造成控制整个打印机和打印机构200,打印机构200用作该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执行单元。

控制装置100包括cpu110、易失性存储装置120(诸如,dram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30(诸如,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等)、显示器140(诸如,液晶监视器)、操作装置150(包括与液晶监视器面板重叠的触控面板、按钮等)以及通信装置160(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诸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易失性存储装置120设有缓冲区域125,该缓冲区域125被构造成将当cpu110执行处理时将产生的各种中间数据临时存储在缓冲区域125中。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30中存储用于控制打印机10的计算机程序132。

在装运打印机10时,计算机程序132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30中。另一方面,计算机程序132可以被存储在dvd-rom等中或可以从服务器下载。cpu110被构造成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132来实现对打印机10的控制处理(将在稍后描述)。

打印机构200具有传送机构210、主扫描机构220、头驱动电路230和打印头240。传送机构210具有传送马达(未示出)并且被构造成通过传送马达的动力在传送方向上沿着预定传送路径传送片材。主扫描机构220具有主扫描马达(未示出),并且被构造成通过主扫描马达的动力使打印头240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地移动(简单地被称为“主扫描”)。头驱动电路230被构造成:将驱动信号ds供应至打印头240,并且在主扫描机构220进行打印头240的主扫描的同时驱动打印头240。打印头240被构造成响应于驱动信号ds排放相应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墨并在由传送机构210传送的片材上形成点。虽然在稍后详细描述,打印机构200能够执行打印,在所述打印中,根据控制装置100的cpu110的控制,交替地不止一次地执行由打印头240进行的部分打印和由传送机构210进行的片材m的传送以进行打印。部分打印是在一次主扫描期间将由打印头240对作为待打印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像进行的打印。

图2描绘打印头240的示意构造。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z侧表面)形成有喷嘴列nc、nm、ny、nk,所述喷嘴列nc、nm、ny、nk被构造成排放相应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墨。每一个喷嘴列包括多个喷嘴nz。所述多个喷嘴nz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方面是不同的,并且在传送方向上以预定喷嘴间隔nt排列。喷嘴间隔nt是所述多个喷嘴nz中的在传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喷嘴nz之间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同时,在图2及其后的图中,+y方向指示片材的传送方向(子扫描方向),并且x方向指示主扫描方向。每一个喷嘴列中所包括的所述多个喷嘴nz中的位于传送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喷嘴nz(即位于图2的+y侧端处的喷嘴nz)也被称为最下游喷嘴nzd,并且位于传送方向上最上游侧的喷嘴nz(即位于图2的-y侧端处的喷嘴nz)也被称为最上游喷嘴nzu。通过将喷嘴间隔nt加上在传送方向上从最上游喷嘴nzu到最下游喷嘴nzd的长度所获得的长度也被称为喷嘴长度d。

图3a至图3c各自描绘传送机构210的示意构造。如图3a中所示,传送机构210具有片材架211、用于保持和传送片材的上游辊对217、下游辊对218和多个按压构件216。

就传送方向而言,上游辊对217设置在比打印头240更上游侧处(-y侧),并且就传送方向而言,下游辊对218设置在比打印头240更下游侧处(+y侧)。上游辊对217包括驱动辊217a和从动辊217b,驱动辊217a被构造成由传送马达(未示出)驱动,从动辊217b被构造成依照驱动辊217a的旋转而旋转。同样地,下游辊对218包括驱动辊218a和从动辊218b。顺便提及,可以采用板构件代替从动辊,并且片材可以由驱动辊和板构件保持。

片材架211被布置在上游辊对217与下游辊对218之间与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面对的位置。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被布置在上游辊对217与打印头240之间。

在图3b和图3c中,示出片材架211和多个按压构件216的透视图。图3b描绘片材m未被支撑的状态,并且图3c描绘片材m被支撑的状态。片材架211具有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多个低支撑构件213、平板214和倾斜部215。

平板214是大致平行于主扫描方向(x方向)和传送方向(+y方向)的板构件。平板214的-y侧端部位于打印头240的-y侧端部的-y侧位置处,并且位于上游辊对217附近。倾斜部215是位于平板214的+y侧处并且朝+y方向向上倾斜的板构件。倾斜部215的端部位于打印头240的+y侧端部的+y侧位置处,并且位于下游辊对218附近。在平板214的x方向上的长度比待传送的片材m在x方向上的长度长预定量。因此,当执行无边界打印(通过无边界打印,片材m能够被一直打印到x方向上的两端)以便在片材m的x方向上的两端处不留空白区时,能够接收将由平板214排放到片材m的x方向上的两端的外侧的墨214。

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在x方向上在平板214上交替地排列。也就是说,每一个低支撑构件213被布置在与对应的低支撑构件相邻的两个高支撑构件212之间。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肋。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的-y侧端部位于平板214的-y侧端部处。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的+y侧端部位于平板214的在y方向上的中央部处。也可以这样说,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的+y侧端部位于形成打印头240的所述多个喷嘴nz的区域na的在y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每一个低支撑构件213的在y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与高支撑构件212的在y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相同。

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被设置在上游辊对217与最上游喷嘴nzu之间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这样说,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位于在y方向上在高支撑构件212和低支撑构件213的-y侧端与+y侧端之间的位置处。另外,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位于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的+z侧处。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按压构件216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位于与对应的按压构件相邻的两个高支撑构件212之间。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中的每一个是板构件:随着该板构件面朝+y方向,该板构件倾斜成离低支撑构件213更近。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的+y侧端部位于打印头240的-y侧端部与上游辊对217之间。

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和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被设置在离上游辊对217比离下游辊对218近的位置,并且还能够被说成设置在上游辊对217与下游辊对218之间的上游辊对217侧。

如图3c中所示,在片材m的传送期间,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从与打印表面ma相反的表面mb侧支撑片材m,并且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从打印表面ma侧支撑片材m。打印表面ma是在片材m的传送期间与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面对的表面。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支撑片材m的位置(即,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的+z侧表面212a的位置(图3a))位于每一个低支撑构件213支撑片材m的位置(即,每一个低支撑构件213的+z侧表面213a的位置(图3a))的+z侧。换言之,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支撑片材m的位置与包括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的平面之间的距离lz1比每一个低支撑构件213支撑片材m的位置与包括喷嘴形成表面241的平面之间的距离lz2短。

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支撑片材m的位置位于每一个按压构件216支撑片材m的位置(即,每一个按压构件216的+y侧端部的-z侧部216a(图3a))的+z侧。换言之,每一个高支撑构件212支撑片材m的位置与包括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的平面之间的距离lz1比每一个按压构件216支撑片材m的位置与包括喷嘴形成表面241的平面之间的距离lz3短。

由于这个原因,片材m由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和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支撑且在x方向上变形为波形(图3c)。片材m在变形为波形的情况下在传送方向(+y方向)被传送。当片材m变形成波形时,能够增加片材m的刚度抵抗在y方向上的变形。作为结果,能够抑制如下情形:片材m变形成在y方向上弯曲,并且因此片材m从片材架211朝打印头240浮动,或片材m朝片材架211下垂。当片材m浮动或下垂时,打印的图像的图像质量可能由于点形成位置的偏离而恶化。另外,当片材m浮动时,片材接触到打印头240,使得可能弄脏片材m。

顺便提及,与片材的纤维方向平行于y方向的情况相比,当片材的纤维方向平行于x方向时,片材在打印期间更可能弯曲。另外,当在具有a4或a3大小的片材m的纵向方向平行于x方向并且片材m的宽度方向平行于y方向的状态下进行打印时,片材较可能在y方向上弯曲。因此,在这些情况下,迫切需要在变形成波形的情况下传送片材m。

顺便提及,传送机构210进一步具有反转机构219(图1)。在已经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完成打印之后,反转机构219将排放到下游辊对218的+y侧的片材m反转,使得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变成打印表面,并且再次从上游辊对217的-y侧(即,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供应片材。因为已经知道反转机构219的详细构造,所以省略其描述。

如从上文的描述能够看到,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是第二支撑构件、第三支撑构件和第五支撑构件的示例,并且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是第一支撑构件和第四支撑构件的示例。上游辊对217是上游保持部的示例,并且下游辊对218是下游保持部的示例。

(打印设备的操作)

打印机10的cpu110被构造成基于来自用户的指令来执行双面打印处理。具体地,打印机10的cpu110被构造成基于来自用户的指令获取指示待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打印的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和待在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打印的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是以例如jpeg的预定格式被压缩的图像数据,或利用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图像数据,并且是从诸如例如个人计算机c、智能电话等的外部装置获取的。

cpu110被构造成对所获取的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执行熟知的处理诸如栅格化处理、颜色转换处理、中间色处理等,由此产生点数据。例如,栅格化处理是将所获取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包括rgb的三分量的等级值的rgb图像数据的处理。颜色转换处理是将rgb图像数据转换成包括对应于墨的颜色(例如,cmyk的四种颜色)的分量的等级值的cmyk图像数据的处理。中间色处理是将cmyk图像数据转换成指示将要包括在打印出的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的点形成状态的点数据的处理。例如,每一个像素的点形成状态由“无点”和“有点”的两个等级或“无点”、“小”、“中”和“大”四个等级来表达。

cpu110被构造成通过使用所产生的点数据来执行双面打印的控制处理,其中cpu控制打印机构200以执行双面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以及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两者通过交替地重复传送处理(也被称为子扫描处理)和主扫描处理来执行。在一次传送处理中,cpu110被构造成控制传送机构210将片材m传送预定传送量。在一次主扫描处理中,cpu110被构造成在片材m被固定的情况下控制主扫描机构220(图1),由此使打印头240(图1和图2)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上移动一次。在一次主扫描处理中,cpu110进一步被构造成在打印头240的移动期间将来自头驱动电路230(图1)的驱动信号ds供应至打印头240,由此从打印头240的所述多个喷嘴nz排放墨。将要打印的图像的将通过一次主扫描处理打印的部分图像(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也被称为与一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部分图像。

图4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的打印头240相对于片材m的位置(在下文中,称为‘头位置’)的第一视图。在图4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五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五个头位置p11至p15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六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六个头位置p21至p26。头位置p11至p15和p21至p26是打印头240相对于在图4的右边示出的片材m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

指示每一个头位置的框架的在y方向上的长度指示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区域na的在y方向上的长度(即喷嘴长度d)。头位置pmq对应于在第n(n:1或2)个表面上打印的第q(q:1或更大的整数)次主扫描处理。

在指示图4中的每一个头位置的范围内的阴影线区域指示将被使用用于在打印头240上形成的所述多个喷嘴nz(图2)的打印的喷嘴(在下文中,称为使用喷嘴)的位置。

在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处理中,cpu110被构造成执行一次通过打印(onepassprinting):通过使用仅一次主扫描处理来打印片材m上的一个部分图像(例如,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是喷嘴长度d的部分图像)。

在图4的左边,将要打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打印区域pa以与片材m对应的虚线示出。顺便提及,在第一表面上要打印第一图像的打印区域和在第二表面上要打印第二图像的打印区域可以具有不同的大小和位置。然而,在图4和图5中,在第一表面上要打印第一图像的打印区域和在第二表面上要打印第二图像的打印区域具有相同的大小,并且它们在片材m上的位置也是相同的。因此,在图4和图5中,第一表面的+y侧和-y侧的空白区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bld、blu与第二表面的+y侧和-y侧的空白区在传送方向上宽度bld、blu也是相同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图7至图12。

图4描绘如下情况:在包括片材m的上游端(-y侧端)和下游端(+y侧端)的四端处留空白区的打印(所谓的边界打印)中,-y侧端的空白区的宽度blu和+y侧端的空白区的宽度bld具有最小值wmin(在下文中,也称为‘最小空白区的情况’)。

图5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一视图。在图6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五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五个片材位置m11至m15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六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六个片材位置m21至m26。片材位置mmq指示当在第m表面上执行打印的第q次主扫描处理时片材m的位置。在图5中,片材位置mmq上的阴影线区域指示将通过对应的主扫描处理打印的片材上的部分打印区域。图5的部分打印区域对应于使用喷嘴的阴影线的位置。

顺便提及,第一次传送处理是将片材m传送至打印开始位置的处理,即,在执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时,将片材m传送至片材位置的处理。第q次(q≥2)传送处理是将在第(q-1)次主扫描处理和第q次主扫描处理之间执行的传送处理。在图4和图5中,示出第二次传送处理及其后的传送量(具体地,d、l1、l2)。如图4中所示,能够看到:每当执行传送处理时,头位置相对于片材m在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上移动。如图5中所示,能够看到:每当执行传送处理时,片材m相对于打印头240在传送方向(+y方向)上移动。

图5的位置y1、y6是在y方向上片材分别由上游辊对217和下游辊对218保持的位置。位置y2是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从两个表面支撑片材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另外,位置y3、y5分别是打印头240的最上游喷嘴nzu和最下游喷嘴nzd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在一次主扫描处理中,能够在从位置y3到位置y5的最大范围内进行打印。位置y4是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的+y侧端的位置。位置y4位于位置y3与位置y5之间的大致中央处。

图6是双面打印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在图6的s100中,cpu110指定片材m的类型。例如,用户输入片材m的类型连同打印指令。cpu110基于用户的输入指定片材m的类型。代替该构造,可以使用为打印机10提供的传感器来指定片材m的类型。

在s105至s120中,cpu110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执行打印的控制处理。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在第一表面面对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的情况下执行片材m的传送处理。在s105中,cpu110控制传送机构210以将片材m传送至通常开始位置。也就是说,cpu110执行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

通常开始位置是图5的片材位置m11。在通常开始位置,将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图像的+y侧端即打印区域pa的+y侧端dt(图4和5)与最下游喷嘴nzd就y方向上的位置而言一致。换言之,在片材位置m11处,打印区域pa的+y侧端dt与y方向上的位置y5一致。在此处,在y方向上从最下游喷嘴nzd的位置y5到下游辊对218的位置y6的距离nld(图5)大于+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的最小值wmin(图4和图5)。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的通常开始位置,片材m的+y侧端位于位置y6的-y侧。也就是说,在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的通常开始位置,片材m在第一状态ms1,在第一状态ms1,片材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而不由下游辊对218保持。换言之,在通常开始位置,片材m的+y侧端位于在y方向上在上游辊对217与下游辊对218之间的位置处,即,在y方向上在位置y1和位置y6之间的位置处。更具体地,片材m的+y侧端位于在y方向上在位置y5与位置y6之间的位置处。

在s110中,cpu110执行一次主扫描处理,由此在位于当前片材位置的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例如,紧接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执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执行的部分打印是在其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尚未开始的状态(即,墨尚未被排放至第一表面的状态)下将在片材m上进行的第一次打印。因为片材m位于通常开始位置,即,位于片材位置m11处,所以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能够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来进行部分打印。

在s115中,cpu110判定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是否已经完成。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当五次主扫描处理已经完成时,判定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已经完成。当判定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尚未完成(s115:否)时,cpu110在s120中执行第二次传送处理及其后的传送处理。当执行第二次传送处理及其后的传送处理时,cpu110返回至s110并且执行第二次主扫描处理及其后的主扫描处理。当判定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已经完成(s115:是)时,cpu110进入s130。

以这种方式,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传送处理和主扫描处理交替地重复预定次数(例如,五次)。如图4中所示,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分别是喷嘴长度d,而最后的第五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是小于喷嘴长度d的传送量l1。在第二至第四次主扫描处理中,能够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来进行部分打印。在最后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喷嘴长度d中所述多个喷嘴的-y侧的一些喷嘴(而不使用+y侧的一些喷嘴)来进行部分打印。

通过第二次传送处理,片材m的+y侧端移动至+y侧超过下游辊对218的位置y6。由于这个原因,在第二至第四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m12至m14(图5)处,片材m在第二状态ms2下,在第二状态ms2下,片材m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且由下游辊对218保持。

通过最后的第五次传送处理,片材m的-y侧端从上游辊对217的位置y1的-y侧移动至位于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的位置y1的+y侧以及支撑位置y2的-y侧的位置。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后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期间在片材位置m15(图5),片材m在第三状态ms3下,在第三状态ms3,片材m不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且由下游辊对218保持。在y方向从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的支撑位置y2到最上游喷嘴nzu的位置y3的距离hl(图5)小于-y侧空白区的宽度blu的最小值wmin。由于这个原因,在将要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像的-y侧端处的打印能够在片材m的位于打印头240的-y侧的部分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的第三状态ms3下执行。

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图5中的s105至s120)之后,执行在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图6中的s135至s170)。在图6的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之间的s130中,cpu110控制反转机构219以将片材m反转,由此使片材m返回到传送路径上,在传送路径处,片材再次从打印头240的-y侧朝+y侧被传送。因此,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在第二表面面对打印头240的喷嘴形成表面241的情况下执行片材m的传送处理。

在s135中,cpu110判定片材m是否为第一类型片材。在s100中指定片材m的类型。例如,由于墨渗透到片材m中或已经渗透在片材m中的墨被干燥,使得片材m的打印表面膨胀或收缩。由于这个原因,当在片材m上进行打印时,片材m可能由于在打印期间附接到片材m的墨而变形。片材m的变形取决于片材m的特征(诸如,片材的纹理方向、材料、厚度等)而变化。例如,片材m可以在打印表面上弯曲成凸形,或可以在打印表面的相反表面上弯曲成凸形。第一类型片材是由于墨而导致的变形相对可能发生的片材,例如,相对薄并且具有低刚度的片材,诸如,常规片材和薄喷墨片材。第二类型片材是变形相对难以发生的片材,例如,相对厚并且具有高刚度的片材,诸如,明信片和厚喷墨片材。

当判定出片材m是第一类型片材(s135:是)时,cpu110在s140中对已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的片材m的下游端部ta判定已经通过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所打印的量是否等于或大于基准。具体地,对于片材m的下游端部ta的第一表面(图4),cpu110基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中使用的点数据来计算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s105至s120)中形成的点的数目。当片材m的下游端部ta的第一表面形成有预定阈值th1或更多的点时,判定出打印量等于或大于基准。例如,端部ta是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从片材m的+y侧端起的在喷嘴长度d中的部分。

当判定出已经在片材m的+y侧端部ta上打印的打印量等于或大于基准(s140:是)时,cpu110在s145中判定片材m的第二表面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是否小于阈值th2。具体地,cpu110判定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从片材m的+y侧端到将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二图像的+y侧端的长度(即,+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是否小于阈值th2。阈值th2是通过将在y方向上从最下游喷嘴nzd的位置y5到下游辊对218的位置y6的距离nld(图5)加上预定余量α(例如,几毫米)而获得的值。当+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等于或大于阈值th2时,可以在第二状态ms2下打印第二图像的+y侧端。当+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小于阈值th2时,第二图像的+y侧端在第二状态ms2下不能打印,并且能够仅在第一状态ms1下打印。例如,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因为第二表面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是最小值wmin并且比距离nld短,所以判定出对应的空白区的宽度bld小于阈值th2。

当判定出对应的空白区的宽度bld小于阈值th2时(s145:是),cpu110在s150中通过传送机构210将片材m传送至特别开始位置,作为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

在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下,特别开始位置是图5的片材位置m21。在特别开始位置,片材m的+y侧端位于最上游喷嘴nzu的位置y3的+y侧,并且也是最下游喷嘴nzd的位置y5的-y侧。像这样,在特别开始位置处,片材m的+y侧端位于位于通常开始位置(即图5的片材位置m11)处的片材m的+y侧端的-y侧处。如图5中所示,在特别开始位置处,在y方向上从片材m的+y侧端到下游辊对218的距离rl(即,从片材m的+y侧端到位置y6的距离rl)比喷嘴长度d短预定余量β(例如,几毫米)。另一方面,在y方向上到下游辊对218的距离rl可以与喷嘴长度相同。

此外,在特别开始位置处,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也就是说,在特别开始位置处,片材m的+y侧端由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另一方面,在通常开始位置,片材m的+y侧端不由支撑构件212、213支撑。

在特别开始位置处,像通常开始位置一样,片材m在片材m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且不由下游辊对218保持的第一状态ms1下。

顺便提及,在特别开始位置处,将要打印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图像的+y侧端即打印区域pa的+y侧端dt(图4和图5)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离最上游喷嘴nzu比离在喷嘴长度d中在所述多个喷嘴的y方向上的中央喷嘴近。更具体地,+y侧端dt位于在y方向上的中央喷嘴与最上游喷嘴nzu之间的在y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处。

在s160中,cpu110执行一次主扫描处理,由此在位于当前片材位置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例如,紧接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执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将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执行的部分打印是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已经完成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尚未开始的状态下(即,在墨尚未被排放到第二表面的状态下)将对片材m执行的第一次打印。当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片材m位于特别开始位置(即,片材位置m21)处时,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述多个喷嘴的-y侧的一些喷嘴(而不使用+y侧的一些喷嘴)进行部分打印。也就是说,与片材m位于通常开始位置处的情况不同,当片材m位于特别开始位置处时,不能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进行部分打印。因此,当片材m位于特别开始位置处时,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小于当片材m位于通常开始位置处时将使用的喷嘴的数目。

在s165中,cpu110判定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是否已经完成。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当六次主扫描处理已经完成时,判定出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已经完成。当判定出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尚未完成时(s165:否),cpu110在s170中执行第二次传送处理及其后的传送处理。当执行第二次传送处理及其后的传送处理时,cpu110返回到s160并且执行第二次主扫描处理及其后的主扫描处理。当判定出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已经完成时(s165:是),cpu110在s175中控制打印机构200以将已经打印了两个表面的片材m排放到排放托盘(未示出),并且结束双面打印的控制处理。

以这种方式,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传送处理和主扫描处理交替地重复预定次数(例如,六次)。如图4中所示,第二至第五次传送量分别是喷嘴长度d,并且最后的第六次传送量是比喷嘴长度d小的传送量l2。传送量l2小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最后的第五次传送处理中的传送量l1。在第二至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可以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进行部分打印。在最后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述多个喷嘴的-y侧的一些喷嘴而不使用+y侧的一些喷嘴进行部分打印。在最后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小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的最后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将使用的喷嘴的数目。

通过第二次传送处理,片材m的+y侧端移动到超过下游辊对218的位置y6的+y侧。为此,在第二至第五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m22至m24(图5),片材m在片材m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且也由下游辊对218保持的第二状态ms2下。

通过最后的第六次传送处理,片材m移动到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的最后的第五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5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最后的第六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6(图5)处,片材m在片材m不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且由下游辊对218保持的第三状态ms3下。因此,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一样,将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二图像的-y侧端处的打印能够在位于打印头240的-y侧的片材m的一部分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的状态进行。

返回到图6,当判定出片材m是第二类型片材时(s135:否),当判定出已经在片材m的+y侧端部ta上打印的打印量小于基准(s140:否),或者当片材m的第二表面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等于或大于阈值th2(s145:否)时,cpu110在s155中通过传送机构210将片材m传送到通常开始位置,作为在第二表面上进行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s155)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s105)相同。此外,在s160至s170中执行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及其后的主扫描处理和第二次传送处理及其后的传送处理以与在s110至s115中执行的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相同的方式执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是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相同的处理。

根据上述双面打印的控制处理,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也称为“第一控制处理”)中,cpu110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中通过传送机构210将片材m传送到片材位置m12,然后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通过打印头240在位于片材位置m12处的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由此开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也称为“第二控制处理”)中,cpu110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中通过传送机构210将片材m传送到片材位置m21,然后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通过打印头240在位于片材位置m21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由此开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y侧端位于位于片材位置m11处的片材m的+y侧端的-y侧。

为此,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的区域上的打印相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在打印开始时,在与片材m的+y侧端邻近的区域上的打印是在片材m的+y侧端位于-y侧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说,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在从上游辊对217到片材m的+y侧端的距离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相比较短的状态下,进行在与片材m的+y侧端邻近的区域上打印。在图4中,能够看出,从在片材位置m21处的上游辊对217到片材m的+y侧端的距离dl2比从片材位置m11处的上游辊对217到片材m的+y侧端的距离dl1短。在图4的示例中,距离dl2是距离dl1的一半或更小。

这里,当片材m在第一状态ms1下时,能够说距离dl1、dl2是片材m的在+y方向上从上游辊对217突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长度。当距离dl1、dl2变长时,取决于重力、片材的类型、打印机的安装环境等,片材m更可能变形。特别地,当距离dl1、dl2变长时,片材m的+y侧端更有可能在z方向上移动。因此,随着距离dl1、dl2变长,喷嘴形成表面241与片材m接触并且片材m因此被墨弄脏的缺陷发生率增加。此外,随着距离dl1、dl2变长,片材m和喷嘴形成表面241之间的距离容易变化。因此,点的着落位置偏离,使得待打印的图像的图像质量恶化的缺陷发生率增加。

当在第二表面上打印时,第一图像已经被打印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由于这个原因,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片材m可能由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附着到片材m的墨而变形。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如上所述,距离dl2相对较短。因此,当在片材m的+y侧端(下游端)附近在第二表面上进行打印时,能够抑制由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附着到片材m的墨而引起的片材m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由于片材m的变形而导致缺陷以及与片材m的+y侧端邻近的打印质量恶化的情形。

顺便提及,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由于在第一次传送处理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之前不在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进行打印,所以墨不附着到片材m。由于这个原因,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即使当距离dl1长时,片材m的变形可能性也相对较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因为距离dl1相对长,所以能够增加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进行的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的打印量。

从上述描述能够看出,根据说明性实施例,能够实现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并且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的适当的双面打印。在说明性实施例中,与将用于在第一表面上进行打印的控制处理也应用于双面打印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此外,在说明性实施例中,与将用于在第二表面上执行打印的控制处理也应用于双面打印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

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包括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将要执行的传送处理和主扫描处理的一组处理的次数(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为5次)小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将要执行的一组处理的次数(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为六次)。换句话说,第一控制处理包括k1次(k1:2或更大的整数)的所述一组处理,所述一组处理包括通过传送机构210进行片材m的传送和通过打印头240进行部分打印。第二控制处理包括k2次的所述一组处理(k2:比k1大的整数)。像这样,能够看出,能够适当地抑制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时间上的增加和在双面打印的整个打印时间上的增加。

此外,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能够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进行部分打印。然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仅使用-y侧的一些喷嘴进行部分打印。也就是说,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通过使用所述多个喷嘴中的第一喷嘴和位于第一喷嘴的+y侧的第二喷嘴,在位于片材位置m11处的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进行部分打印,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通过使用第一喷嘴而不使用第二喷嘴在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进行部分打印。作为结果,能够使通过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大于通过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当通过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减少时,打印时间可能增加。当通过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增加时,可以在相对宽的区域中打印由于片材m的变形而具有使图像质量降低的相对高的可能性的图像。此外,当通过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增加时,将附着在片材的+y侧端的附近的墨的量增加,使得可能促进片材m的变形。当促进片材m的变形时,例如,在第二次传送处理中,片材m的+y侧端可能不由下游辊对218保持,使得可能发生卡阻或片材m的传送精度可能下降。然而,根据说明性实施例,抑制了上述问题,使得能够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在片材的端的附近适当地进行打印。

此外,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第一数目的喷嘴(例如,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进行部分打印,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比第一喷嘴少的第二数目的喷嘴(例如,-y侧的一些喷嘴)进行部分打印。换句话说,在第一控制处理中,cpu110被构造为通过使用打印头240的所述多个喷嘴nz中的n1个喷嘴(n1:2或更大的整数)在位于片材位置m11处的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在第二控制处理中,cpu110被构造为通过使用打印头240的所述多个喷嘴nz中的n2个喷嘴(n2:1或更大且小于n1的整数)在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作为结果,能够使通过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大于通过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进行的打印量。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在片材的端的附近适当地进行打印。

此外,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将片材位置m21设定成使得在传送方向上从片材m的+y侧端到下游辊对218的距离rl(图5)等于或小于喷嘴长度d,更优选地比喷嘴长度d小余量β。作为结果,当片材m通过第二次传送处理被传送喷嘴长度d时,片材m能够被下游辊对218保持。也就是说,与第一状态ms1相比,在第二状态ms2下,能够抑制片材m的变形,能够确保第二次主扫描处理。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由于片材m的变形而导致的打印质量的恶化。

此外,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两者都包括将片材传送喷嘴长度d的处理(例如,每一个控制处理的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作为结果,在至少一些主扫描处理中,能够通过使用最大数目的喷嘴进行部分打印,由此能够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更具体地,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的任一个控制处理中,片材在除了第一次传送处理和最后的传送处理之外的所有传送处理中被传送喷嘴长度d。作为结果,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能够在第一至第四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最大数目的喷嘴进行部分打印,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中,能够在第二至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最大数目的喷嘴进行部分打印。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此外,在包括将片材传送喷嘴长度d的处理的相对高速的双面打印中,即,在一次通过打印的双面打印中,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并且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

此外,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构200具有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被构造成在使片材沿着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以波形变形的情况下支撑片材m。因此,即使当片材在第一状态ms1下时,也能够抑制片材的+y侧端下垂或浮起。作为结果,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在片材的+y侧端的附近的打印质量的恶化。

此外,在说明性实施例中,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作为结果,支撑构件212、213从与打印表面相反的表面侧支撑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y侧端。因此,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在第一状态ms1下,但是片材m的+y侧端的变形通过由支撑构件212、213支撑而被抑制。作为结果,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在片材的+y侧端的附近的打印质量的恶化。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片材m是第一类型片材(图6中的s135:是)时,对位于特别开始位置(即,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执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即,第一部分打印。当片材m是第二类型片材(图6的s135:否)时,对位于通常开始位置(即,片材位置m1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执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作为结果,取决于片材的类型实现适当的双面打印。例如,在用于难以变形的片材的双面打印中,能够进一步缩短打印时间,并且在用于可能变形的片材的双面打印中,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并且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对于片材m的+y侧端部ta判定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已经打印的打印量等于或大于基准时(图6中的s140:是),对位于特别开始位置(即,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进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即第一部分打印。当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对于片材m的+y侧端部ta判定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已经打印的打印量等于或大于基准时(图6中的s140:否),对位于通常开始位置(即,片材位置m1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执行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作为结果,能够根据已经在片材m的+y侧端部ta上打印的打印量来适当地控制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例如,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当片材m的+y侧端部ta难以变形,具体地,当已经在端部ta的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打印量相对较小时,能够进一步缩短打印时间。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当片材m的+y侧端部ta可能变形时,具体地,当已经在端部ta的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打印量相对较大时,能够减少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质量的恶化。

此外,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包括将片材m传送到片材位置m15的第五次传送处理和在位于片材位置m15处的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此外,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包括将片材m传送到与片材位置m15相同的片材位置m26的第六次传送处理以及在位于片材位置m26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也就是说,在两个控制处理中,对位于同一片材位置处的片材m执行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进行打印的最后的主扫描处理即最后的部分打印。

在片材位置m15、m26处,片材m的位于打印头240的-y侧处的部分不由上游辊对217保持,而是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从两侧支撑。因此,在片材位置m15、m26处,从下游辊对218到片材m的-y侧端的距离dl3(图4)相对长,但是抑制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的变形。作为结果,即使当在与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相同的片材位置处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打印片材m的-y侧端时,也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而不会使在片材的-y侧附近的打印质量恶化。

随后,参照图7和图8描述以下情况(在下文中,被称为“小空白区的情况”):片材m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和-y侧空白区的宽度blu具有值ws,值ws大于最小值wmin并且小于在y方向上从最下游喷嘴nzd的位置y5到下游辊对218的位置y6的距离nld(图8)。图7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二视图。在图7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五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五个头位置p11b至p14b、p15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六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六个头位置p21至p26。在图7的右边,与片材m对应地示出打印区域pab,在该打印区域pab中,将打印空白区的宽度bld、blu是值ws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图8是描绘对于每一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二视图。在图8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五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五个片材位置m11b至m15b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六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六个片材位置m21至m26。

描述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1b(图8)是通常开始位置。在片材位置m11b处,第一图像的+y侧端即打印区域pab的+y侧端dtb(图7和图8)和最下游喷嘴nzd就y方向上的位置而言彼此一致。换言之,在片材位置m11b处,打印区域pab的+y侧端dtb与在y方向上的位置y5一致。与图4和图5中所示的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相比,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空白区的宽度bld、blu较大。也就是说,片材m的打印区域pab的+y侧端dtb位于最小空白区域的情况的+y侧端dt的-y侧处(图7)。为此,片材位置m11b以空白区的宽度差(ws-wmin)向图5的片材位置m11的+y侧移位。

与片材位置m11b一样,在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2b至m14b以宽度差(ws-wmin)向图5中所示的片材位置m12至m14的+y侧移位。在最后的第五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5是与图5中所示的片材位置m15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图7中,片材位置m15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7的头位置p11b至p14b、p15分别对应于图8的片材位置m11b至m14b、m15。由于头位置p15是与图4的头位置p15相同的位置,所以用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分别是喷嘴长度d,像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一样。第五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l1b比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的传送量l1(图4)短宽度差(ws-wmin)。

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头位置p15处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的喷嘴的数目比最小空白区的情况小2×(ws-wmin)的值。原因是+y侧和-y侧空白区的宽度分别大宽度差(ws-wmin)。具体地,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如图7的头位置p15中的阴影所示,将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在+y侧和-y侧的两端处少宽度差(ws-wmin)。

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期间,甚至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因为在除最后的主扫描处理之外的所有主扫描处理中都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所以就像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一样,也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

描述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在图7中,第一到第六次主扫描处理中的头位置p21到p26与图4的头位置p21到p26是相同的位置,因此用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它们。同样地,在如图8所示,在第一至第六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1至m26是与图5的片材位置m21至m26相同的位置,使得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它们。然而,与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相比,在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一次主扫描处理和最后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少宽度差(ws-wmin)。如图7的头位置p21、p26中的阴影所示,与图4的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相比,在图7的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头位置p21处不使用与宽度差(ws-wmin)对应的+y侧的喷嘴。此外,与图4的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相比,在图7的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头位置p26处不使用与宽度差(ws-wmin)对应的-y侧的喷嘴。

从以上描述能够看出,关于在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当片材m的+y侧空白区具有第一宽度(例如,wmin)时,通过使用第三数目的喷嘴在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进行部分打印。关于在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当片材m的+y侧空白区具有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例如,ws)时,通过使用比第三数目少的第四数目的喷嘴在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进行部分打印。换句话说,在第二控制处理中,当片材m的+y侧空白区具有第一宽度时,cpu110通过使用打印头240的所述多个喷嘴nz中的n3个喷嘴(n3:2或更大的整数)在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在第二控制处理中,当片材m的+y侧空白具有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时,cpu110通过使用所述多个喷嘴nz中的n4个喷嘴(n4:1或更大且小于n3的整数)在位于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第二表面上执行部分打印。作为结果,能够根据待打印的第二图像的空白区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适当地执行打印。

随后,参考图9和图10描述以下情况(在下文中,被称为“大空白区的情况”):片材m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和-y侧空白区的宽度blu具有值wb,值wb大于在y方向上从最下游喷嘴nzd的位置y5到下游辊对218的位置y6的距离nld(图10)。图9是描绘对于每一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三视图。在图9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四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四个头位置p11c至p14c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四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四个头位置p21c至p26c。在图9的右边,与片材m对应地示出打印区域pac,在该打印区域pac中,将打印空白区的宽度bld、blu是值wb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图10是描绘对于每一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三视图。在图10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四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四个片材位置m11c至m14c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四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四个片材位置m21c至m24c。

描述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1c(图10)是通常开始位置。在片材位置m11c处,第一图像的+y侧端,即打印区域pac的+y侧端dtc(图9和图10)和最下游喷嘴nzd就y方向上的位置而言彼此一致。换言之,在片材位置m11c处,打印区域pac的+y侧端dtc与y方向上的位置y5一致。与图4和图5中所示的最小空白区的情况相比,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空白区的宽度bld、blu更大。也就是说,片材m的打印区域pac的+y侧端dtc位于最小空白区域的情况的+y侧端dt的-y侧处(图9)。因此,片材位置m11c以空白区的宽度差(wb-wmin)向图5的片材位置m11的+y侧移位。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片材m的第一表面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大于距离nld。因此,在片材位置m11c处,片材m在片材m由上游辊对217保持、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由下游辊对218保持的第二状态ms2下,即使片材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位于对应的片材位置处,情况也是如此。

类似于片材位置m11c,在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2c至m14c向图5中所示的片材位置m12至m14的+y侧移位宽度差(wb-wmin)。在最后的第四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4c处,片材m在第二状态ms2下。也就是说,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由于-y侧空白区的宽度blu大于距离nld,因此能够在第二状态ms2下在待打印在片材m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像的-y侧端处进行打印。

图9的头位置p11c至p14c分别对应于图10的片材位置m11c至m14c。

在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中的传送量都是喷嘴长度d。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即使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因为在除了最后的主扫描处理之外所有主扫描处理都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所以与最小空白区或小空白区的情况一样,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

描述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在图6的s145中判定片材m的第二表面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等于或大于阈值th2。因此,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在s155中将片材m传送到通常开始位置,作为第一次传送处理。因此,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相同。从图9和图10能够看出,片材位置m11c至m14c和片材位置m21c至m24c相同,头位置p11c至p14c和头位置p21c至p24c相同。

从以上描述能够看出,在大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和第二表面上的打印中,能够在第二状态ms2下执行所有主扫描处理,在第二状态ms2下,片材m难以变形。由于这个原因,所有传送处理的传送量被设定为喷嘴长度d。作为结果,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此外,打印的图像的图像质量不恶化。

随后,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能够对片材m的上至四端进行打印以使得在片材m的四个端不留下空白区的无边界打印。图11是描绘对于每次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位置的第四视图。在图11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六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六个头位置p11d至p14d、p15、p16d和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七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七个头位置p21d至p25d、p26、p27d。在图11的右边,与片材m对应地示出在无边界打印期间将打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打印区域pad。在无边界打印中,打印区域pad是略大于片材m的区域,使得不留下空白区,并且打印区域pad的四个方向的端位于片材m的对应端外少量的余量γ(例如,2mm)。

图12是示出对于每一个主扫描处理相对于打印头240的片材位置的第四视图。在图12中,示出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六次主扫描处理对应的六个片材位置m11d至m14d、m15、m16d以及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七次主扫描处理的七个片材位置m21d至m25d、m26、m27d。

描述在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1d(图11)是通常开始位置。在片材位置m11d处,第一图像的+y侧端即打印区域pad的+y侧端dtd(图11、图12)和最下游喷嘴nzd就y方向的位置而言彼此一致。换句话说,在片材位置m11d处,打印区域pad的+y侧端dtd与y方向上的位置y5一致。

在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在片材m的端上的打印期间,墨可能滴落到片材m的外侧。由于这个原因,当在片材m的端的附近执行打印时,优选片材m的端位于片材架211的未形成支撑构件212、213的部分(即,用作墨的接收部的部分)的上方。原因是当墨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时,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的墨可能附着到片材m上以弄脏片材m。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进行打印的第一主扫描处理时的片材位置m11d处,因为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处,所以没有问题。

在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没有空白区。因此,片材m的打印区域pad的+y侧端dtd以值(wmin+γ)位于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下的+y侧端dt的+y侧处(图11)。由于这个原因,片材位置m11d以值(wmin+γ)向图5的片材位置m11的-y侧移位。

与片材位置m11d同样,与图5的片材位置m12至m14相比,在第二至第四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2d至m14d以值(wmin+γ)向-y侧移位。在第五次传送处理(即,从最后一次处理算起的第二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5与图5的片材位置m15相同。由于这个原因,在图12中,片材位置m15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顺便提及,在片材位置m15处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结束的时刻,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处于仅在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上的打印尚未完成的状态下,如图5中所示的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一样。在第六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6d处,最下游喷嘴nzd的位置与片材m上的尚未完成打印的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域的+y侧端一致。

图11的头位置p11d至p14d、p15、p16d分别对应于图12的片材位置m11d至m14d、m15、m16d。因为头位置p15与图4的头位置p15相同,所以用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在片材位置m16d(头位置p16d)的最后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期间,通过使用包括最下游喷嘴nzd的+y侧的值(wmin+γ)中的喷嘴在片材m的-y侧处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上进行打印。也就是说,在片材位置m16d处,因为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处,所以在执行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进行打印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期间能够抑制墨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上。

第二到第四次和第六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分别是喷嘴长度d。第五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l1d被设定为小于喷嘴长度d的值,以将片材m传送到片材位置m15。

在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在头位置p15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的喷嘴的数目比最小空白区的情况少值(wmin+γ)。原因描述如下。由于在+y侧没有空白区,因此在+y侧端的附近要打印的区域大值(wmin+γ)。

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期间,即使在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由于在除了主扫描处理(主扫描处理是从最后一次处理算起的第二处理)之外的所有主扫描处理中都使用喷嘴长度d中的所有喷嘴,所以能够抑制打印时间的增加。

描述在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在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图12的片材位置m21d处,与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下的图5的片材位置m21一样,片材m在第一状态ms1下。在片材位置m21d处,片材m的+y侧端位于图5的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y侧端的+y侧。更具体地,在图5的片材位置m21处,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然而,在片材位置m21d处,片材m的+y侧端位于位置y4的+y侧。这是为了在执行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进行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抑制墨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

然而,在片材位置m21d处,在墨未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的范围内,片材m的+y侧端的位置设定为尽可能接近-y侧。因此,在片材位置m21d处,片材m的+y侧端位于位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的片材位置m11d处的片材m的+y侧端的-y侧处。作为结果,在无边界打印中,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抑制变形,并且在墨不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的范围内,打印质量的恶化被抑制。

此后,类似于片材位置m21d,在第二至第五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2d至m25d向图5的片材位置m22至m25的+y侧移位。此外,类似于片材位置m21d,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时,片材位置m22d至m25d向片材位置m12d至m15d的-y侧移位。在第六次传送处理(即,在从最后的处理算起的第二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6与图5的片材位置m26相同。因此,在图12中,片材位置m26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时,片材位置m26也与片材位置m15相同。

顺便提及,在片材位置m25的第六次主扫描处理结束的时刻,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处于仅在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域上的打印没有完成的状态下,和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五次主扫描处理结束的时刻一样。第七次传送处理和第七次主扫描处理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的第六次传送处理和第六次主扫描处理相同。因此,在第七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7d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时的片材位置m16d相同。

图11的头位置p21d至p25d、p26、p27d分别对应于图12的片材位置m21d至m25d、m26、m27d。由于头位置p26与图4的头位置p26相同,所以用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在片材位置m27d处的最后的第七次主扫描处理期间,通过使用在包括最下游喷嘴nzd的+y侧的值(wmin+γ)中的喷嘴在片材m的-y侧处在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上进行打印,和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六主扫描处理一样。

第二至第五次和第七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分别是喷嘴长度d。第六次传送处理的传送量l2d被设定为比喷嘴长度d小的值,以将片材m传送到片材位置m26。

从上面的描述能够看出,关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当在片材m的+y侧存在空白区时,将片材位置m21设定成使得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处,如从参照图4、图5、图7和图8描述的最小空白区和小空白区的示例能够看出。此外,关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当在片材m的+y侧没有空白区时,将片材位置m21d设定成使得片材m的+y侧端位于支撑构件212、213的+y侧端的位置y4的+y侧处,如从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的无边界打印的示例能够看出。作为结果,当在片材的+y侧处存在空白区时,能够进一步抑制片材的变形。此外,当在片材的+y侧没有空白区时,能够抑制墨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上,并且抑制附着到支撑构件212、213的墨附着到片材m而弄脏片材m。

此外,在片材位置m16d、m27d处,片材m在第四状态ms4下,在第四状态ms4,片材m不由上游辊对217保持,不由按压构件216和支撑构件212、213支撑,并且由下游辊对218保持。由于这个原因,在片材位置m16d、m27d处,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可能变形。在说明性实施例中,除了在-y侧处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之外的打印已经完成直到在第三状态ms3下的片材位置m15、m26处执行的主扫描处理,在第三状态ms3下,片材m比在第四状态ms4下更难以变形。在第四状态ms4下在片材位置m16d、m27d处执行的最后的主扫描处理期间,因为仅对在-y侧处具有宽度wmin的最小空白区执行打印,所以能够减少待在-y侧端的附近打印的图像的质量的恶化。此外,在最后的主扫描处理期间,因为使用了包括最下游喷嘴nzd的+y侧的值(wmin+γ)中的喷嘴,所以能够相对缩短从下游辊对218到片材m的-y侧端的距离dl4(图12)。作为结果,能够抑制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的变形,使得能够进一步减少待在-y侧端的附近打印的图像的质量的恶化。

从以上描述能够看出,图5的片材位置m11、图8的片材位置m11b和图12的片材位置m11d分别是第一位置的示例,图5和图8的片材位置m21和图12的片材位置m21d分别是第二位置的示例,并且图5、图8和图12的片材位置m15、m26分别是第三位置的示例。

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第一表面上要打印第一图像的打印区域和在第二表面上要打印第二图像的打印区域在片材m上的大小和位置方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第一表面的+y侧和-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blu与第二表面的+y侧和-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blu是相同的。从中能够看出,即使待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图像和待在第二表面上打印的第二图像相同并且在具有相同的空白区的情况下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之间的差异(具体地,片材位置、头位置、传送量、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喷嘴的位置的差异)等也会出现。例如,即使待在第一表面上打印的第一图像和待在第二表面上打印的第二图像相同,并且在具有相同的空白区的情况下进行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即,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分打印)开始时的片材位置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即,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一部分打印)开始时的片材位置也是彼此不同的。具体地,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一部分打印时的片材位置(例如,图5的片材位置m21)的+y侧端位于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分打印时的片材位置(例如,图5的片材位置m11)的+y侧端的-y侧处。此外,即使待在第一表面上打印的第一图像和待在第二表面上打印的第二图像相同,并且在具有相同的空白区的情况下进行打印,也使用n1个喷嘴(n1:2或更大的整数)进行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分打印,并且使用n2个喷嘴(n2:1或更大且小于n1的整数)进行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一部分打印。

(变型实施例)

(1)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例如,在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1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1不同,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小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代替这种构造,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可以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1相同,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可以小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这对于小空白区和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图13示出在变型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主扫描处理相对于片材m的头部位置。在图13的示例中,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21x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片材位置m11相同。此外,与图5的示例不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二次传送处理期间的传送量被设定为比喷嘴长度d小的量lx。此外,与图5的示例不同,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喷嘴是包括最下游喷嘴nzd的一些下游喷嘴。顺便提及,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与图5的示例相同。另外,其它构造例如片材位置m11至m15、m22至m26与图5的示例相同。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能够将在第一状态ms1下执行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中的打印量设定成小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的打印量。作为结果,当在片材的第二表面的+y侧端的附近进行打印时,能够抑制紧接在打印之后的片材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片材的+y侧端的附近的打印质量的恶化。

(2)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将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期间从上游辊对217到在片材位置m21处的片材m的+y侧端的距离dl2设定为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期间在片材位置m11处的距离dl1的50%以下。距离dl2并不限于此,但是优选与距离dl1相比尽可能短。例如,距离dl2优选为距离dl1的7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

(3)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使用一次通过打印进行打印,其中通过次数ps为一次。代替该构造,可以使用具有不同于通过次数ps1的通过次数ps(诸如,2、4等)的打印方法来进行打印。通过次数ps指示在片材m上的一个区域(例如,传送方向上的宽度是喷嘴长度d的部分区域)中进行打印所需的主扫描处理的数目。即使当使用任何通过次数ps的打印方法时,在第一状态ms1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m的+y侧端优选地位于第一状态ms1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片材m的+y侧端的-y侧处。此外,在第一状态ms1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优选小于在第一状态ms1下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将要使用的喷嘴的数目。

(4)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例如,在最小空白区的情况下,使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m21不同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m11,使得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并且抑制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的打印时间的增加。除了这种构造之外,可以使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之后的最后的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不同。例如,当在第四状态ms4下执行最后的主扫描处理时,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可能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控制第一次传送处理,使得位于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最后的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处的片材m的-y侧端定位在位于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最后的主扫描处理期间的片材位置处的片材m的-y侧端的+y侧处。通过这样做,能够减少打印质量的恶化并且抑制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的打印时间的增加。

(5)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打印机构200具有反转机构219,并且片材m使用反转机构219自动反转。代替这种结构,打印机构200可以不具有反转机构219。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已经完成时,cpu110将已经完成了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的片材排放到排放托盘。用户手动将排放到排放托盘的片材m装载在片材进给托盘上,然后通过操作装置150将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开始指令输入到打印机10中。cpu110可以基于所述输入开始指令开始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控制处理。

(6)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执行计算机程序132(图1),使得打印机10的cpu110执行重复传送处理和主扫描处理的双面打印的控制处理,如图所示4至12所示。代替该构造,连接到打印机的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装置的cpu可以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以执行说明性实施例的控制处理,从而使打印机能够执行双面打印。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外部装置的cpu被构造成通过使用指示打印目标的图像的目标图像数据(例如,利用jpeg压缩的图像数据、用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图像数据)来执行在说明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光栅化处理、颜色转换处理和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点数据。外部装置的cpu还被构造成使用点数据和用于控制打印机的控制数据,从而生成包括打印数据的打印作业,将通过按照点数据将要在多个主扫描处理中使用的顺序来重新布置点数据而获得该打印数据。例如,控制数据包括用于指派在所述多个主扫描处理中将要使用的使用喷嘴的数据和用于指派在所述多个传送处理中的传送量的数据。外部装置的cpu还被构造成将所生成的打印作业提供给打印机,并且打印机被构造为根据所提供的打印作业来执行打印。

从上述描述能够看出,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打印机构200(图1)是打印执行单元的示例,并且在该变型实施例中,将被提供打印作业的打印机是打印执行单元的示例。

(7)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平板可以用于传送机构210的片材架211(图3)。也就是说,片材架211可以不具有所述多个支撑构件212、213,并且传送机构210可以不具有按压构件216。也就是说,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被传送的片材m可以未被所述多个支撑构件212、213和按压构件216支撑。

此外,片材架211可以具有所述多个支撑构件212、213,并且传送机构210可以不具有按压构件216。也就是说,例如,位于片材位置m21、m21d或片材位置m11、m11d处的片材m可以不从打印表面侧被支撑,并且可以由上游辊对217和下游辊对218之间的所述多个支撑构件212、213从与打印表面相反的表面侧支撑。

(8)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传送机构210可以具有被构造成将片材m以平形式支撑而不使其变形为波形的支撑构件,而不是被构造成支撑片材m且使片材m沿着x方向变形为波形的支撑构件。例如,片材架211(图3)可以具有仅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而没有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并且传送机构210可以具有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顺便提及,优选地,被构造成从与打印表面相反的表面侧支撑片材m的构件(例如,支撑构件212、213)被设置在被构造成至少从打印表面支撑片材m的构件(例如,按压构件216)所位于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处,并且被构造成从两个表面支撑片材m。

此外,传送机构210可以具有仅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而没有所述多个高支撑构件212,并且传送机构210可以不具有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16。像这样,片材m可以在上游辊对217与下游辊对218之间由所述多个低支撑构件213从与打印表面相反的表面侧支撑为平的,而不从打印表面侧被支撑。

(9)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可以适当地改变或省略图6的控制处理。例如,可以省略图6的s100和s135的处理,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期间,可以将片材m传送到特别开始位置,而与片材的类型无关。另外,可以省略图6的s140的处理,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期间,可以将片材m传送到特别开始位置,而与在片材m的+y侧端的附近在第一表面上的打印量无关。另外,可以省略图6的s145的处理,并且在第二表面上的打印的第一次传送处理期间,可以将片材m传送到特别开始位置,而与片材m的+y侧空白区的宽度bld无关。

(10)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由硬件实施的构造的一部分替换为软件,将由软件实施的构造的一部分或全部替换为硬件。

尽管已经基于说明性实施例和变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提供本公开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公开,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在不脱离其主旨和权利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和改进本公开,并且本公开包括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