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纸生产线水性油墨自动加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壁纸印刷过程中,印刷辊轮的下部浸在墨槽中,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油墨会被印刷到壁纸上,多余的油墨被刮刀刮掉,并滑落到其下方位置的回收槽中。由于墨槽内溶剂的挥发,油墨均匀度降低,表面容易结成墨皮或墨块,使得印刷出现拉线及色差等问题,需要工人定期对墨槽的油墨进行更换。在实际生产中,将油墨从墨槽的排墨管排出,由回收桶收集后,人工将其搅拌均匀,然后再倒入墨槽中重复利用,此外,在添加油墨时,通常的操作是需要工人重新进行称量、投料、配制、搅拌,然后再倒入墨槽内,不仅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操作不连续,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槽内油墨均匀,能够避免印刷出现拉线及色差、具有生产连续性的壁纸生产线水性油墨自动加墨循环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壁纸生产线水性油墨自动加墨循环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墨槽、搅拌罐,所述墨槽、搅拌罐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料管、出料管连接,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用于实现油墨循环的循环泵,所述墨槽内底部呈向下内凹的弧形面,墨槽与所述进料管连接的一端的弧形面上开设复数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支管与进料管连接,墨槽与所述出料管连接的一端开设出料口,出料口与出料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搅拌罐上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于搅拌罐外的电机、安装在搅拌罐中心的搅拌轴以及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搅拌罐上端设有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料罐以及连接于所述料罐下端的计量管,所述计量管与搅拌罐连接,两者连接的管道上设有进料阀。
优选的,所述循环泵为气动隔膜泵。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墨槽内的水性油墨味循环流动,通过对墨槽结构进行改进,使印刷轮上的油墨更为均匀,并且避免了因墨槽内溶剂挥发产生拉线及色差等问题,而且由循环泵实现自动循环,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
参考图1及图2,一种壁纸生产线水性油墨自动加墨循环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墨槽1、搅拌罐2,所述墨槽1、搅拌罐2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料管3、出料管4连接,所述进料管3上安装有用于实现油墨循环的循环泵5,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5采用气动隔膜泵。为提高与印刷辊6的配合度,将所述墨槽1内底部设为呈向下内凹的弧形面11,墨槽1与所述进料管3连接的一端的弧形面11上开设七个进料口12,所述进料口12通过进料支管13与进料管3连接,墨槽1与所述出料管4连接的一端开设出料口14,出料口14与出料管4连通,本实施例进料口12位置更接近印刷辊6,使经过搅拌后的水性油墨在进入墨槽1后更直接地沾染在印刷辊6上,减少了流动行程,可以提高印刷辊6的印刷效果,提高生产质量。
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印刷杂质由印刷辊6进入搅拌罐2内,在所述出料管4上安装有过滤器7。
为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投入,所述搅拌罐2上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于搅拌罐2外的电机21、安装在搅拌罐2中心的搅拌轴22以及设于所述搅拌轴22上的搅拌叶23,并且在所述搅拌罐2上端设有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料罐24以及连接于所述料罐24下端的计量管25,所述计量管25与搅拌罐2连接,两者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用于新油墨添加的进料阀26。搅拌、新油墨的加料、称量,均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不影响墨槽1内油墨的循环,实现了生产的连续性。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