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51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物料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料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印刷生产行业来说,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材质的印刷物料例如玻璃、金属等来说,烘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烘干可以使物料上印刷的图案快速干燥,避免出现粘黏而破坏印刷质量。

目前所大量使用的烘干设备都是直线式设计,由进料端、烘炉和出料端构成,物料由传送机构传送,从进料端送入烘炉进行烘干,然后从出料端将烘干后的物料送出。为了保证物料的充分烘干,提高烘干设备的生产效率,往往都会通过加长烘炉的长度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就会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还会受到厂房长度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加长烘炉长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占用空间的物料烘干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物料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炉和第二烘干炉,所述第一烘干炉和第二烘干炉在物料传送方向上彼此平行设置但方向相反,还包括一转弯传送机,所述转弯传送机的进料端与第一烘干炉的出料端对接,所述转弯传送机的出料端与第二烘干炉的进料端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干炉和第二烘干炉均为隧道式烘干炉,包括从进料端到出料端依次设置的多个温区以及将物料依次传送经过所述多个温区的物料传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温区分别设有红外加热组件、热风循环组件和温控组件,并且所述多个温区中物料传送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温区还设有废气排放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料端和出料端其中一端处的主动辊、设置于进料端和出料端其中另一端处的从动辊、套装于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传送网带、以及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网带的上下层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弯传送机设有与第一烘干炉的出料端和第二烘干炉的进料端对接的180°弧形传送机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物料烘干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物料烘干系统通过转弯传送机将并排设置的两台烘干炉连接起来,从而加长烘干炉长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大大节省了直线方向上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物料烘干系统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物料烘干系统中的第一烘干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物料烘干系统的结构俯视图。如图1所示,该物料烘干系统主要由第一烘干炉10、第二烘干炉20和转弯传送机30构成。第一烘干炉10和第二烘干炉20均为直线式烘干炉,二者设置成在物料传送方向上彼此平行,但是二者的物料传送方向正好相反。如图1中所示,第一烘干炉10的进料端11在右侧,出料端18在左侧,而第二烘干炉20的进料端21在左侧,出料端26在右侧。转弯传送机30设置在第一烘干炉10和第二烘干炉20的左侧,即转弯传送机30的进料端与第一烘干炉10的出料端16对接,转弯传送机30的出料端与第二烘干炉20的进料端26对接,从而将第一烘干炉10和第二烘干炉20的物料传送线连接起来,以达到加长烘炉长度的目的,又节省直线方向上的占地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烘干炉10和第二烘干炉20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并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可能的各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烘干炉10为隧道式烘干炉,在进料端11和出料端16之间依次设置有四个温度,即第一温区12、第二温区13、第三温区14和第四温区15,并设置物料传送机构180将物料从进料端11送入,依次经过四个温区12~15进行烘干后,再从出料端16送出。该物料传送机构180主要由电机181、传动链条182、主动辊183、从动辊184和传送网带185构成。主动辊183安装在出料端16处,从动辊184安装在进料端11处,传送网带185套装在主动辊183和从动辊184上,用于承载物料。电机181可安装在主动辊183下方的机架内,通过传动链条182带动主动辊183转动,进而带动传送网带185在主动辊183和从动辊184之间运转。由于需要经受高温烘烤,该传送网带185优选打孔铁氟龙网带。并且,在传送网带185的上下层之间还可设置隔热层186,这样四个温区12~15内热量便不会从传送网带185下方排出。每个温区12~15内可以分别设置红外加热组件、热风循环组件和温控组件,实现每个温区的独立控制,并且物料传送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温区即第四温区15上还设有废气排放组件16。温区的具体实现为现有技术,在此便不再详述。

第二烘干炉20亦为隧道式烘干炉,在进料端21和出料端26之间依次设置有四个温度,即第一温区22、第二温区23、第三温区24和第四温区25,并设置物料传送机构将物料从进料端21送入,依次经过四个温区22~25进行烘干后,再从出料端26送出。第二烘干炉20的具体结构与第一烘干炉10相同,便不再详述。

转弯传送机30用于连接第一烘干炉10的出料端16和第二烘干炉20的进料端21。具体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弯传送机30设置有180°弧形传送机构31,用于将从第一烘干炉10的出料端16送出的物料传送到第二烘干炉20的进料端21。该180°弧形传送机构31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可能的各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两组锥形输送滚轮加带导向轮的扇形输送带组合来实现180°弧形传送机构31。优选实施例中,该180°弧形传送机构31可以是一条与第一烘干炉10和第二烘干炉29对接的封闭式的传送通道,从而可以减少热量的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