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印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2587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薄膜印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料薄膜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在薄膜上进行印字和印图案等操作,以用于和其他的塑料薄膜进行区别。

目前,市场上授权公告号为CN203126121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8月14日的中国专利《薄膜表面印字装置》公开了一种薄膜表面印字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上外圆面上覆有一层喷漆字膜,所述喷漆字膜表面喷洒有油墨,所述的支撑架上在转轮上方转动安装有压轮,压轮与转轮之间正好供薄膜经过,所述的压轮压在从转轮表面经过的薄膜上,其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容易,适合小型企业加工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这种薄膜表面印字装置的转轮上覆有一层喷漆字膜,在喷漆字膜表面喷洒有油墨,再使得薄膜从压轮与转轮之间经过,使得薄膜和喷漆字膜上的油墨印在薄膜上,但是因油墨是喷洒在喷漆字膜上的,油墨的喷洒不均会使得薄膜时出现多余的印记,影响薄膜表面印字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薄膜印字装置,对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字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塑料薄膜印字装置,包括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油墨盒、转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油墨盒上方的印刷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抵触于所述印刷辊周侧的刮片、转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印刷辊相靠近的压轮,所述压轮与所述印刷辊之间形成有供薄膜穿过的间隙,所述印刷辊周侧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抵触在薄膜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位于所述印刷辊两端的所述架体上对称设置有朝向所述压轮所在方向延伸的挡杆,所述挡杆抵触在薄膜表面且使得抵触处远离所述印刷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薄膜在印刷时穿过印刷辊和压轮之间的间隙,因薄膜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印刷辊和压轮的表面,使得在传输中的薄膜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印刷辊和压轮进行转动,印刷辊在转动的过程中,其周侧侧壁上会粘附住油墨箱内的油墨,再通过刮片将印刷辊周侧侧壁上的油墨刮除,使得油墨只存在于印刷辊的印刷部上,最终印刷部上的油墨印刷在薄膜表面上。在印刷的过程中,因刮片只能将印刷辊表面的油墨刮除,为了避免薄膜接触在印刷辊两侧壁上的油墨而影响印刷的质量,通过设置挡杆使得薄膜表面脱离印刷辊的两端,从而提高印刷时的印刷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杆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呈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杆远离架体的一端呈弧状且抵触在薄膜上,在通过挡杆使得薄膜脱离印刷辊两端的过程中,挡杆和薄膜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不会对薄膜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的挡杆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两个挡杆之间的连接杆能够和两侧的挡杆形成一个整体,避免挡杆远离架体的一端的端部损伤薄膜,同时也能避免因挡杆远离架体的一端的端部而产生的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在摔到时与挡杆远离架体一端相撞时的安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上转动连接有一个穿过所述印刷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用于抵紧在所述印刷辊的两侧侧壁上的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轴转动连接在架体上,印刷辊套在转轴上且两端均通过端盖进行固定,端盖在轴向上能够对印刷辊的两端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周侧沿着轴向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印刷辊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转轴上的限位块和在印刷辊侧壁上的限位槽相配,在周向上能够对印刷辊进行限位,使得印刷辊和转轴之间不会发生周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呈“门”字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印刷辊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通过螺丝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刮片夹紧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固定板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两侧上的,刮片夹紧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使得刮片相对印刷辊的角度能够进行调节,同时刮片抵触在印刷辊周侧上的抵触程度也能够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穿过所述支撑架两侧侧壁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抵紧在所述支撑架侧壁上的第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固定板上的螺纹杆穿过支撑架的两侧壁且通过第一螺母进行固定,当螺纹杆固定的角度不同,就能够对刮片的角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还焊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内螺纹连接有抵紧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面的第二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螺纹抵紧在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使得第二固定板相对第一固定板不会发生松动,从而使得刮片能被良好的夹持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墨盒与所述架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油墨盒的第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油墨盒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架体上,使得油墨盒能够进行拆卸,方便清洗油墨盒。

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轮内穿设过一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焊接有第四螺母,所述架体上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四螺母相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四螺栓螺纹与架体螺纹连接的位置发生改变,能够使得压轮相对架体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能够调节压轮与印刷辊之间的间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印刷的过程中,因刮片只能将印刷辊表面的油墨刮除,为了避免薄膜接触在印刷辊两侧壁上的油墨而影响印刷的质量,通过设置挡杆使得薄膜表面脱离印刷辊的两端,从而提高印刷时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图中:1、架体;2、油墨盒;3、印刷辊;31、印刷部;32、限位槽;4、压轮;5、刮片;6、挡杆;61、连接杆;7、转轴;71、端盖;72、限位块;8、支撑架;81、第一固定板;811、螺纹杆;812、第一螺母;82、第二固定板;821、螺丝;83、第二螺母;831、第二螺栓;84、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塑料薄膜印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内的油墨盒2、转动连接在架体1上印刷辊3、设置在架体1上且抵触在印刷辊3上的刮片5,转动连接在架体1上的压轮4。在印刷辊3周侧的中部开设有印刷部31,压轮4和印刷辊3的表面相靠近,且在压轮4和印刷辊3之间形成有一个供薄膜穿过的间隙。

薄膜在印刷时穿过印刷辊3和压轮4之间的间隙,因薄膜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印刷辊3和压轮4的表面,使得在传输中的薄膜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印刷辊3和压轮4进行转动,印刷辊3在转动的过程中,其周侧侧壁上会粘附住油墨箱内的油墨,再通过刮片5将印刷辊3周侧侧壁上的油墨刮除,使得油墨只存在于印刷辊3的印刷部31上,最终印刷部31上的油墨印刷在薄膜表面上。

如图1所示,油墨盒2是呈方形的,油墨盒2的下端面抵触在架体1上,同时在油墨盒2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在架体1上也开设有螺纹孔,通过第三螺栓84分布与油墨盒2上的螺纹孔、架体1上的螺纹孔进行连接,使得油墨盒2能够被稳定的放置在架体1上,同时也能够方便进行拆卸。

如图1所示,在位于油墨和两侧的架体1上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两个轴承座,在轴承座上是开设有腰形孔的,使得轴承座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位置能够发生改变,从而能够调节压轮4和印刷辊3之间的距离。在两侧的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转轴7,印刷辊3的中部是开设有通孔的,转轴7穿过印刷辊3中部的通孔,同时在转轴7的周侧沿着轴向一体设置有定位块,在印刷辊3内开设有与定位块相配的定位槽,使得印刷辊3与转轴7之间不会发生周向转动。同时在转轴7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端盖71,两侧的端盖71分别抵紧在印刷辊3的两侧侧壁上,实现在轴向上对印刷辊3进行限位。

图如1所示,压轮4设置在在架体1相对远离印刷辊3的一端,在压轮4内穿过有一个销轴41,在销轴41的两端焊接均有一个第四螺母42,同时在架体1上螺纹连接有第四螺栓43,第四螺栓43的一端是螺纹连接在第四螺母42上的,通过盖板第四螺栓43与架体1之间的连接位置,能够对压轮4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盖板压轮4和印刷辊3之间的间隙。

如图1所示,在架体1上还焊接有一个呈“门”字形的支撑架8,支撑架8位于油墨箱的上端。在支撑杆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固定板81,在支撑架8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第一固定板81上焊接有一个两端分别穿过支撑架8上的通孔的螺纹杆811,同时螺纹杆811的两端又通过第一螺母812实现固定。

在第一固定板81的上端通过两个螺丝821固定有一个第二固定板82,刮片5是被夹紧在第一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板82之间进行固定的。

同时在支撑架8的上端还焊接有两个第二螺母83,在两个第二螺母83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831,第二螺栓831的下端抵紧在第二固定板82的上端面,使得第一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板82之间不易发生松动,刮片5不会从第二固定板82和第二固定板82之间脱离。

如图1所示,在位于印刷辊3两端的架体1上对称设置有用于抵触在薄膜表面且使得薄膜脱离印刷辊3两端的挡杆6。挡杆6的一端是焊接在架体1上的,挡杆6相对远离架体1的一端是呈弧状的,使得挡杆6用于抵触薄膜时与薄膜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同时在两个挡杆6相对远离架体1的一端之间还一体设置有一个连接杆6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