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53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型打印机的发展越来越快,应用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如银行的自动提款机、超市的收银台和电商发货处随处可见,用于打印交易凭条、小票或快递单等,其中热敏标签打印机是微型打印机中最常用的一种。热敏标签打印机在干燥的环境下连续打印工作,打印头与胶辊跟纸张之间的摩擦会产生较多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打印头烧坏,对打印机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具有外壳,所述外壳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外壳内设有胶辊,所述打印纸从所述胶辊上方经过,所述胶辊的一端设有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与所述外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弹簧采用压簧,所述胶辊的一端相应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与抵压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胶辊的另一端也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所述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胶辊连接,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胶辊同轴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胶辊包括外套和芯轴,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芯轴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安装孔设在芯轴上,所述外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与地面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打印头,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胶辊上方,打印纸从所述胶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经过。还具有导电结构,所述打印头与所述导电结构连接,所述导电结构将静电导至外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胶辊上设置导电弹簧,且导电弹簧与外壳连接。因此,打印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弹簧传到外壳,在由所述外壳向外界传递出去。具有导电方式精巧且导电迅速的优点。

2、通过采用压簧的导电弹簧,且在胶辊上设置相应的安装孔,使得导电弹簧与外壳、胶辊的连接稳定性好,同时还简化了导电方式,适合应用在小型打印机中,避免占用打印机过大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中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中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一种打印机导静电的结构,包括机座10,所述机座10具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外壳11内设有胶辊20和打印头30,所述打印头30位于所述胶辊20上方,打印纸从所述胶辊20与所述打印头30之间经过。打印头30与胶辊20跟纸张之间的摩擦会产生较多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打印头30烧坏,对打印机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将所产生的静电快速、有效的传导至外界。

请参考图1和图3,所述胶辊20的一端设有导电弹簧24,所述导电弹簧24与所述外壳11连接。通过在胶辊20上设置导电弹簧24,且导电弹簧24与外壳11连接。因此,打印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弹簧24传到外壳11,在由所述外壳11向外界传递出去。具有导电方式精巧且导电迅速的优点。优选的,还具有导电结构,所述打印头30与所述导电结构连接,所述导电结构将静电导至外界。使得聚集在打印头30的静电能够通过导电结构向外界导出。

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胶辊20的另一端也开设有安装孔23,所述安装孔23内设有所述导电弹簧24,所述导电弹簧24的一端与所述胶辊20连接,所述导电弹簧24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11连接。在所述胶辊20两端同时设置导电弹簧24,加快静电的传导。优选的,所述安装孔23的中轴线与所述胶辊20的中轴线平行,提高所述导电弹簧24与外壳11、胶辊20的连接的稳定性。更优选的,所述安装孔23与所述胶辊20同轴设置。

请参考图1,所述胶辊20包括外套22和芯轴21,所述外套22套设在所述芯轴21上,所述芯轴21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外套22上聚集的静电能够通过面积较大的芯轴21向外传导,加速静电的导出。所述安装孔23设在芯轴21上,所述外套2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外壳11与地面电连接。因此外套22上所聚集的静电通过芯轴21传导至导电弹簧24,再由导电弹簧24传导至所述外壳11,最后由外壳11向外界传导出去。具有结构紧凑,适合小型打印机使用以及连接关系稳定、导电速度快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