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435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喷墨式的印刷装置,通过使喷出用于形成不同尺寸的点的液滴(墨滴)的喷头沿着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往返移动的双向印刷,使图像等形成于记录介质。从喷头喷出的液滴因其尺寸(质量)而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位置不同,因此当喷出大于或小于预定尺寸的液滴时,在向外移动时和向内移动时会导致液滴的着落位置产生偏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印刷装置:将印刷图像分类为大多数情况使用大尺寸点进行印刷的条形码等的大点图像、以及大点图像以外的图像,并使用用于调节对应于各个图像的着落位置偏差量的调节值而进行双向印刷。由此,能够防止因墨滴的着落位置偏差而导致的画质劣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407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仅在大点图像与大点以外的图像的两种分类下调节喷出液滴的喷出时机。因此,校正向外移动时喷出的液滴与向内移动时喷出的液滴的着落位置偏差的效果、以及抑制因着落位置偏差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的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涉及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输送部,沿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喷头,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不同尺寸的液滴;喷头移动部,使所述喷头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返移动;计算部,根据印刷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数据来解析所述液滴的尺寸和数量,从而计算喷出所述液滴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调节值来变更所述喷出时机。

基于本应用例,印刷装置根据通过从图像数据解析出的液滴尺寸及数量而计算出的调节值来变更喷出液滴的喷出时机。由此,能够抑制向外移动时和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差、以及因着落位置偏差而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装置。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是,所述调节值按每个预定区域而被算出,所述喷出时机按每个所述预定区域而变更。

基于本应用例,印刷装置按每个预定区域而计算出的调节值来控制在每个预定区域的喷出时机,从而能够抑制着落位置偏差,并提高印刷质量。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是,所述预定区域是由所述液滴形成的点沿主扫描方向排列而成的光栅线。

基于本应用例,印刷装置根据在每个光栅线计算出的调节值来变更形成各光栅线的液滴的喷出时机,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着落位置偏差。

(应用例4)涉及本应用例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介质输送部,沿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喷头,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不同尺寸的液滴;以及喷头移动部,使所述喷头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返移动,所述印刷方法包括:根据印刷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数据来解析所述液滴的尺寸和数量的步骤;计算喷出所述液滴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的步骤;以及根据所述调节值来变更所述喷出时机的步骤。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包括:根据印刷于记录介质的图像数据来解析液滴的尺寸及数量的步骤;计算喷出液滴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的步骤;以及根据调节值变更液滴的喷出时机的步骤。由此,能够抑制向外移动与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差、以及因着落位置偏差而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涉及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喷头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构成的电气框图。

图4是用于印刷图像的图像处理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形成中点的液滴的着落位置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形成大点的液滴的着落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形成小点的液滴的着落位置的说明图。

图8是对印刷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对点的解析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部;2…接口部;3…cpu;4…控制电路;5…存储器;6…驱动信号生成部;10…介质供给部;20…介质输送部;23…输送带;24…带旋转辊;25…带驱动辊;27…干燥单元;30…介质回收部;40…印刷部;41…喷头移动部;42、42a、42b…喷头;43…托架;45…喷嘴列;46…喷嘴;49…压电元件;50…清洗单元;60…介质紧贴部;71…液滴;71a…大液滴;71b…中液滴;71c…小液滴;72…点;72a…大点;72b…中点;72c…小点;81…像素数据;82…解析数据;91…线性编码器;95…记录介质;100…印刷装置;110…图像处理装置;111…打印机控制部(计算部);112…输入部;113…显示部;114…存储部;115…cpu;116…asic;117…dsp;118…存储器;119…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或各部件设为能够识别程度的大小,使各层或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另外,在图1、图2、图5~图7及图9中,为了方便说明,图示了x轴、y轴及z轴作为彼此正交的三轴,图示了轴向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侧”,基端侧设为“-侧”。另外,以下,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x轴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y轴向”,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z轴向”。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是示出涉及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构成的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对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通过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而在记录介质95上进行印染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介质输送部20、介质紧贴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以及清洗单元50等。而且,具有控制上述各部的控制部1。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安装于框架部90上。另外,印刷装置100具有后述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参照图3)。

介质输送部20将记录介质95沿着输送方向(在印刷部40中为+y轴向)输送。介质输送部20具备:介质供给部10、输送辊21、22、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带驱动辊25、输送辊26、28以及介质回收部30。首先,对从介质供给部10至介质回收部30的记录介质95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

介质供给部10将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95供给至印刷部40侧。作为记录介质95,例如使用棉、毛织品、聚酯纤维等的织物。介质供给部10具有供给轴部11及轴承部12。供给轴部1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设置为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带状的记录介质95呈卷状地卷绕于供给轴部11上。供给轴部11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轴承部12上。由此,预先卷绕于供给轴部11上的记录介质95能够与供给轴部11一并安装于轴承部12上。此外,如图1所示的保持于介质供给部10上的记录介质95的卷绕方向及旋转方向仅为一例,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供给轴部11沿着相反方向旋转,从卷绕于记录面的内侧的辊供给记录介质95。

轴承部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供给轴部11的轴向的两端。介质供给部10具有使供给轴部11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供给轴部11沿着送出记录介质95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由控制部1进行控制。输送辊21、22将记录介质95从介质供给部10转送至输送带23。

输送带23使记录介质95沿着输送方向(+y轴向)输送。具体而言,输送带23的带状的带的两端部相连接而形成为环状,输送带23被挂于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上。输送带23在预定的张力发挥作用的状态下被保持成以使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与地面99平行。输送带23的表面(支撑面)23a上设有使记录介质95紧贴的紧贴层29。输送带23对从输送辊22供给的在后述的介质紧贴部60中紧贴于紧贴层29的记录介质95进行支撑(保持)。由此,可以将具有伸缩性的织物等作为记录介质95进行处理。

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对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进行支撑。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设有用于支撑输送带23的支撑部。

带驱动辊25具有使带驱动辊25旋转驱动的电机(未图示)。如果带驱动辊25被旋转驱动,则输送带23伴随着带驱动辊25的旋转而旋转,带旋转辊24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被输送带23支撑的记录介质95沿着预定的输送方向(+y轴向)进行输送,并通过后述的印刷部40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带23的表面23a在与印刷部40相对的一侧(+z轴侧)支撑有记录介质95,记录介质95与输送带23一同从带旋转辊24侧输送至带驱动辊25侧(+y轴向)。另外,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清洗单元50相对的一侧(-z轴侧)中,仅输送带23从带驱动辊25侧移动至带旋转辊24侧(-y轴向)。此外,虽然说明了输送带23具备使记录介质95紧贴的紧贴层29,但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输送带也可以是通过静电使介质吸附于带上的静电吸附式输送带。

输送辊26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95从输送带23的紧贴层29剥离。输送辊26、28将记录介质95从输送带23转送至介质回收部30。

介质回收部30对通过介质输送部20输送而来的记录介质95进行回收。介质回收部30具有卷绕轴部31及轴承部32。卷绕轴部3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设置为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带状的记录介质95呈卷状地卷绕于卷绕轴部31上。卷绕轴部3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轴承部32上。由此,处于卷绕于卷绕轴部31的状态下的记录介质95能够与卷绕轴部31一同拆除。

轴承部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卷绕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介质回收部30具有使卷绕轴部31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卷绕轴部31沿着记录介质95被卷绕的方向而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通过控制部1进行控制。此外,图1示出的被介质回收部30保持的记录介质95的卷绕方向及旋转方向仅为一例,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卷绕轴部31沿着相反方向旋转,记录介质95的记录面卷绕于内侧的构成。

接下来,对沿着介质输送部20设置的各部进行说明。

介质紧贴部60使记录介质95紧贴于输送带23上。介质紧贴部60设于印刷部40的上游侧(-y轴侧)。介质紧贴部60具有按压辊61、按压辊驱动部62及辊支撑部63。按压辊6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设置为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按压辊61配置成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交叉,以使沿输送方向的方向进行旋转。辊支撑部63隔着输送带23设于与按压辊61相对的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侧。

按压辊驱动部62一边将按压辊61向铅锤方向的下方侧(-z轴侧)按压,一边使按压辊61沿着输送方向(+y轴向)、以及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y轴向)移动。重合于输送带23的记录介质95在按压辊61与辊支撑部63之间被按压于输送带23。由此,能够使记录介质95切实地紧贴在设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紧贴层29上,从而能够防止输送带23上的记录介质95的翘起的发生。

印刷部40配置在输送带23的配置位置的上方(+z轴侧)。印刷部40具有:对載置于输送带23上的记录介质95喷出墨的喷头42、搭载喷头42的托架43、以及使托架43移动的喷头移动部41等。喷头42具备形成有多个喷嘴列45的喷嘴板44。例如,喷嘴板44形成有4个喷嘴列45,每个喷嘴列45喷出不同颜色的墨(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喷嘴板44与通过输送带23输送的记录介质95相对。

喷头移动部41使喷头42(托架43)沿着与记录介质95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记录介质95的宽度方向(x轴向))往返移动。托架43被在沿x轴向配置的导轨(未图示)支撑,并构成为能够通过喷头移动部41沿着±x轴向往返移动。作为喷头移动部41的机构,例如,可以采用组合滚珠螺杆与滚珠螺母的机构、或者直线导轨机构等。进而,作为用于使托架43沿着x轴向移动的动力源,在喷头移动部41上设有电机(未图示)。如果通过控制部1的控制驱动电机,则喷头42与托架43一同沿着x轴向往返移动。另外,印刷部40具备线性编码器91(参照图3),用于检测托架43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位置。

干燥单元27设于输送辊26与输送辊28之间。干燥单元27对喷出至记录介质95上的墨进行干燥,干燥单元27中包含例如ir加热器,通过使ir加热器驱动,能够使喷出至记录介质95上的墨在短时间内变干燥。由此,能够将形成有图像等的带状的记录介质95卷绕于卷绕轴部31上。

清洗单元50在y轴向上配置于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清洗单元50具有:清洗部51、按压部52及移动部53。移动部53使清洗单元50沿着地面99一体地移动,并将其固定在预定的位置。

按压部52例如是由气缸56与滚珠衬套57构成的升降装置,使其上部所具备的清洗部51与输送带23的表面23a抵接。清洗部51从下方(-z轴向)对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在预定的张力发挥作用的状态下进行挂设的从带驱动辊25朝着带旋转辊24移动的输送带23的表面(支撑面)23a进行清洗。

清洗部51具有:清洗槽54、清洗辊58及叶片55。清洗槽54中存积用于清洗附着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墨或异物的清洗液,清洗辊58及叶片55设于清洗槽54的内侧。作为清洗液,例如可以使用水或水溶性溶剂(酒精水溶液等),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消泡剂。

如果清洗辊58旋转,则清洗液即被供给至输送带23的表面23a,并且清洗辊58与输送带23滑动。由此,可通过清洗辊58除去附着于输送带23上的墨或作为记录介质95的织物的纤维等。

叶片55例如可通过硅橡胶等的挠性材料形成。叶片55在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上设置于清洗辊58的下游侧。通过输送带23与叶片55滑动,由此除去残留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清洗液。

喷头

图2是示出喷头42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接下来,参照图2,对喷头42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喷头42具备喷嘴板44,喷嘴板44上形成有喷嘴46。在喷嘴板44上侧(+z轴侧)、与喷嘴46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与喷嘴46连通的空腔47。而且,将积存于未图示的墨供给部中的墨供给至喷嘴46的空腔47中。空腔47的上侧(+z轴侧)配设有:沿着上下方向(±z轴向)振动以扩大和缩小空腔47内的容积的振动板48、以及沿着上下方向伸缩以使振动板48振动的压电元件49。

压电元件49沿着上下方向伸缩以使振动板48振动,振动板48扩大和缩小空腔47内的容积以对空腔47加压。由此,空腔47内的压力变动,供给至空腔47内的墨通过喷嘴46喷出。如果喷头42从后述的控制部1接收用于控制驱动压电元件49的驱动信号,则压电元件49伸展,从而振动板48缩小空腔47内的容积。其结果,缩小的容积量的墨作为液滴71从喷嘴46喷出,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点。本实施方式的喷头42喷出不同尺寸的液滴71(后述的大液滴71a、中液滴71b、小液滴71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采用纵向振动式的压电元件49的加压单元,但是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层叠下电极、压电体层与上电极而形成的弯曲变形式的压电元件。另外,作为压力产生单元,也可以采用所谓的静电式致动器等,使振动板与电极之间产生静电,通过静电力使振动板变形,从而从喷嘴喷出液滴。进而,喷头也可以具有以下构成:使用发热体在喷嘴内产生泡沫,通过该泡沫使墨以液滴形式喷出。

电气构成

图3是示出印刷装置100的电气构成的电气框图。接下来,参照图3,对印刷装置100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100具有:图像处理装置110、用于对印刷装置100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作为图像处理装置110,可以使用个人电脑等。图像处理装置110(以下,也称作pc110)也可以与印刷装置100分开设置。

pc110具备打印机控制部111、输入部112、显示部113以及存储部114等,用于控制使印刷装置100执行印刷的印刷任务。

在pc110动作的软件中,包括:对所印刷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通常的图像处理应用程序软件(以下称为应用程序)、以及生成用于使控制部1执行印刷的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器软件(以下称为打印机驱动器)。

打印机控制部111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15、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116、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117、存储器118、以及接口部(i/f)119等。接口部(i/f)119用于在pc110与控制部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输入部112是作为人机界面的信息输入单元。具体而言,例如是连接有键盘或信息输入设备的端口等。

显示部113是作为人机界面的信息显示单元(显示器),根据打印机控制部111的控制,显示从输入部112输入的信息、印刷装置100中印刷的图像、以及与印刷任务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部114是硬盘驱动器(hdd)或存储卡等可改写的存储介质,存储有pc110动作的软件(由打印机控制部111执行的程序)、印刷的图像、以及与印刷任务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器118是确保存储cpu115动作的程序的区域或动作的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由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的存储元件构成。

控制部1由控制电路4、接口部(i/f)2、cpu3、存储器5、驱动信号生成部6等构成。接口部2用于在处理输入信号或图像的pc110与控制部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cpu3是用于执行各种输入信号处理或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器5是用于确保存储cpu3的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具有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等的存储元件。

驱动信号生成部6生成用于驱动压电元件49使得墨从喷嘴46喷出的驱动信号。

控制部1通过输出自控制电路4的控制信号,对介质输送部20所具备的各种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使记录介质95沿着输送方向(+y轴向)移动。控制部1通过输出来自控制电路4的控制信号,对喷头移动部41所具备的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使搭载着喷头42的托架43沿着记录介质95的宽度方向(x轴向)移动。控制部1通过输出自控制电路4的控制信号以及输出自驱动信号生成部6的驱动信号,对喷头42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墨朝着记录介质95喷出。另外,控制部1对未图示的各装置进行控制。控制部1根据输出自线性编码器91的信号,控制液滴71的喷出动作(喷出时机)。

控制部1一边控制喷头移动部41及喷头42使得墨从喷头42的喷嘴46喷出,一边进行移动托架43(喷头42)的主扫描,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点排列的光栅线。而且,通过重复进行该主扫描、以及控制部1控制介质输送部20而使记录介质95沿着输送方向输送的副扫描,由此光栅线在输送方向上排列,从而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

图像处理

图4是对用于印刷图像的图像处理进行说明的图。接着,参照图4,对印刷数据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印刷数据从pc110发送到控制部1而开始向记录介质95的印刷。印刷数据通过打印机驱动器生成。

打印机驱动器从应用程序接收图像数据(例如,文本数据或全彩色的图像数据等),将其转换为控制部1能够理解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并将印刷数据输出至控制部1。将来自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器进行分辨率转换处理、颜色转换处理、半色调处理、光栅化处理、指令附加处理等。

分辨率转换处理是将输出自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于记录介质95上时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印刷分辨率指定为720×720dpi的情况下,将接收来自应用程序的矢量格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分辨率为720×720dpi的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由配置为矩阵状的像素构成。各像素具有rgb颜色空间的例如256灰度的灰度值。也就是说,分辨率转换后的像素数据表示对应像素的灰度值。

配置为矩阵状的像素的内的预定方向上排列的1列像素所对应的像素数据称作栅格数据。此外,栅格数据所对应的像素排列的预定方向与印刷图像时的喷头42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相对应。

颜色转换处理是将rgb数据转换为cmyk色系空间的数据的处理。cmyk颜色是指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cmyk色系空间的图像数据是与印刷装置100的墨的颜色相对应的数据。因此,例如,印刷装置100使用cmyk色系的4种墨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根据rgb数据,生成cmyk色系的4维空间的图像数据。

该颜色转换处理根据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色系数据的灰度值相关联的表格(颜色转换查询表lut)进行。此外,颜色转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是通过cmyk色系空间示出的例如256灰度的cmyk色系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数(256灰度)的数据转换为控制部1可形成的灰度数的数据的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灰度的数据被转换为,表示2灰度(有、无点)的1位数据或者表示4灰度(无点、小点、中点、大点)的2位数据。具体而言,根据灰度值(0~255)与点生成率相对应的点生成率表格,求出灰度值所对应的点的生成率(例如,4灰度的情况下,无点、小点、中点、大点各自的生成率),在得到的生成率中,利用高频颤动法、误差扩散法等,以使点分散形成的方式创建像素数据。

也就是说,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是1位或2位的数据,该像素数据成为表示各像素的点形成(有无点、点大小)的数据。例如,2位(4灰度)的情况下,将其转换为4灰度,使得无点所对应的点灰度值为(00),小点的形成所对应的点灰度值为(01),中点的形成所对应的点灰度值为(10),以及大点的形成所对应的点灰度值为(11)。

光栅化处理是将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数据(例如,2位的数据)按照印刷时的点形成顺序进行排序的处理。光栅化处理中包括路径分配处理,也就是将由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构成的图像数据分配到喷头42一边往返移动一边喷出液滴的各主扫描中。如果路径分配结束,则形成用于构成印刷图像的各光栅线实际喷嘴得以分配。

指令附加处理是对经过光栅化处理的数据附加与印刷方式相对应的指令数据的处理。作为指令数据,例如是关于介质的输送方式(沿着输送方向的移动量或速度等)的输送数据等。

印刷数据发送处理是将生成的印刷数据借助接口部119发送到控制部1的处理。

打印机驱动器的这些处理根据cpu115的控制由asic116及dsp117执行(参照图3)。

喷出时机

图5是对用于形成中点的液滴的着落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用于形成大点的液滴的着落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用于形成小点的液滴的着落位置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5~图7中,在同一附图中示出了在记录介质95上沿着主扫描方向(x轴向)向外移动的喷头42a、以及向内移动的喷头42b。接着,对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以及液滴71的着落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沿着+x轴向等速移动(向外移动)的喷头42a、以及沿着-x轴向等速移动(向内移动)的喷头42b喷出用于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中点72b的液滴(以下,称为中液滴71b)。在沿x轴向比预定的着落位置a距离l的地点,从喷嘴46喷出中液滴71b,从而在向外移动及向内移动时会着落在相同的着落位置a。换言之,印刷装置100将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初始设定为距离l,从而使得向外移动时喷出的中液滴71b与向内移动时喷出的中液滴71b的着落位置一致。

如图6所示,沿着+x轴向等速移动(向外移动)的喷头42a、以及沿着-x轴向等速移动(向内移动)的喷头42b喷出用于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大点72a的液滴(以下,称为大液滴71a)。如果在x轴向上以与中液滴71b相同距离l的喷出时机喷出大液滴71a,则由于大液滴71a的质量大于中液滴71,所以其喷出后的速度降低较小,相较于中液滴71b更早地到达记录介质95,并且着落于比预定的着落位置a距离m的地点。即,向外移动时与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产生了偏差。通过将喷出时机从距离l向距离m延迟的方向进行调节,则可以抑制这种着落位置偏差。距离m也是喷出大液滴71a时的调节值。大液滴71a的调节值为“-m”,存储在存储器118中。此外,调节值的“-”(负)符号表示将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相比距离l缩短。

如图7所示,沿着+x轴向等速移动(向外移动)的喷头42a、以及沿着-x轴向等速移动(向内移动)的喷头42b喷出用于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小点72c的液滴(以下,称为小液滴71c)。如果在x轴向上以与中液滴71b相同距离l的喷出时机喷出小液滴71c,则由于小液滴71c的质量小于中液滴71b,所以其喷出后的速度下降得较快,相较于中液滴71b更晚地到达记录介质95,着落比预定的着落位置a距离p的地点。即,向外移动时与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产生了偏差。通过将喷出时机从距离l向提前距离p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抑制这种着落位置偏差。距离p也是喷出小液滴71c时的调节值。小液滴71c的调节值为“+p”,存储在存储器118中。此外,调节值的“+”(正)符号表示将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相比距离l延长。

印刷方法

图8是对印刷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9是对点的解析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接着,参照图8及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设计为:形成图像的各点72由具有4个喷嘴46的喷头42形成。

步骤s1是接收用于在记录介质95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步骤。

步骤s2是执行图像处理的步骤。印刷装置100生成在上述的半色调处理中展开点而成的像素数据81(参照图9)。

步骤s3是执行点的解析的步骤。打印机控制部111根据印刷于记录介质95的图像数据,解析在每个预定区域的液滴71的尺寸及数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控制部111将由液滴71形成的点72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而成的光栅线作为预定区域。

图9中示出了根据图像数据展开点而成的像素数据81以及点的解析数据82的一例。此外,在像素数据81的旁边,附有与由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的点列形成的光栅线对应的光栅线编号(l1~l8)以及喷头42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另外,各光栅线l1~l8也与解析数据82的行相对应。另外,在喷头42的旁边,附有与各喷嘴46对应的喷嘴编号(#1~#4)。

通过喷头42沿着+x轴向向外移动的主扫描,由此形成光栅线l1~l4的各点72。将记录介质95(参照图1)沿着输送方向(+y轴向)输送4个喷嘴之后,通过喷头42沿着-x轴向向内移动的主扫描,由此形成光栅线l5~l8的各点72。

像素数据81中示出了通过向外移动及向内移动的2次主扫描用于形成各像素的大点72a、中点72b、小点72c。解析数据82中示出了光栅线l1~l8的每条光栅线中形成光栅线l1~l8的大点72a、中点72b、小点72c的数量。此外,在解析数据82,将大点72a表示为“l”,将中点72b表示为“m”,将小点72c表示为“s”。

打印机控制部111将s点设为“-1”,将m点设为“0”,将l点设为“+1”,并且将形成各光栅线l1~l8的平均点尺寸在-1~+1的范围内进行数值化。例如,光栅线l2由3个中点72b和7个大点72a形成,因此平均的点尺寸为(3×0+7×(+1))/10=+0.7。另外,光栅线l6由5个小点72c和5个中点72b形成,因此平均的点尺寸为(5×(-1)+5×0)/10=-0.5。该点尺寸相当于形成各光栅线l1~l8的从各喷嘴46喷出的液滴71的尺寸。例如,在向外移动的主扫描中从喷嘴#2喷出的平均液滴尺寸为“+0.7”。另外,在向内移动的主扫描中从喷嘴#2喷出的平均液滴尺寸为“-0.5”。此外,步骤s2及步骤s3相当于根据印刷于记录介质95的图像数据来解析液滴71的尺寸及数量的步骤。

在步骤s4中,计算喷出液滴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作为计算部的打印机控制部111根据步骤s3中求得的平均液滴尺寸,计算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作为一例,对喷嘴#2的调节值的计算进行说明。

喷嘴#2向外移动时的平均液滴尺寸为“+0.7”。打印机控制部111以“+”(正)符号,对存储在存储器118中的大液滴71a的调节值“-m”与数值“0.7”进行累计,将向外移动时的喷嘴#2的调节值设为“-0.7m”。

喷嘴#2向内移动时的平均液滴尺寸为“-0.5”。打印机控制部111以“-”(负)符号,对存储在存储器118中的小液滴71c的调节值“+p”与数值“0.5”进行累计,将向内移动时的喷嘴#2的调节值设为“+0.5p”。

在步骤s5中,根据调节值变更喷出时机并执行印刷。打印机控制部111将附加了调节值的印刷数据发送到控制部1。而且,控制部1根据调节值变更喷出时机并执行印刷。

例如,控制部1将喷嘴#2的喷出时机从中液滴71b的喷出时机距离l变更为距离l-0.7m,执行向外移动的主扫描。而且,控制部1将记录介质95沿着输送方向(+y轴向)按4个喷嘴输送之后,将喷嘴#2的喷出时机从中液滴71b的喷出时机距离l变更为距离l+0.5p来执行向内移动的主扫描。另外,关于喷嘴#1#3、#4的喷出时机,控制部1也根据与喷嘴#2同样求出的调节值进行变更,此处省略了详细说明。控制部1对于每个喷嘴46(每条光栅线)细致地校正向外移动时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以及向内移动时喷出液滴71的喷出时机,从而能够抑制向外移动与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差,以及因着落位置偏差而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将形成光栅线的点设为预定区域,在每个预定区域(每条光栅线)中求出调节值并变更喷出时机,但是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一次主扫描(1路径)中形成的点设为预定区域,图像数据中包含多个缩略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形成各缩略图像的点设为预定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印刷装置100的打印机控制部111将光栅线设为预定区域,根据印刷于记录介质95的图像数据,解析在每个预定区域中的液滴71的尺寸及数量,计算喷出使形成预定区域的液滴71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而且,控制部1根据调节值,变更喷出时机而执行印刷。由此,能够抑制向外移动与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差、以及因着落位置偏差而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装置。

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包括:将光栅线设为预定区域,根据印刷于记录介质95的图像数据,解析在每个预定区域中的液滴71的尺寸及数量的步骤;计算喷出使形成预定区域的液滴71的喷出时机的调节值的步骤;以及根据调节值,变更喷出时机而执行印刷的步骤。由此,能够抑制向外移动与向内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差、以及因着落位置偏差而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