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851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于2016年5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06436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参照的方式被引用于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存在从所安装的液体盒穿过供给流道而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并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喷射该液体(油墨)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种的打印机中,一般会在液体盒的收纳空间的里侧配置供给流道的一部分(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当在液体盒的收纳空间的里侧配置供给流道时,存在有打印机的进深会加长与之相应的量从而导致用于放置打印机的地板面积扩大的问题。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局限于喷射油墨的打印机,在具备液体的供给流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是大致共通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07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放置所需的地板面积的扩大进行抑制的液体喷射装置。

以下,针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朝向介质喷射从液体供给体而被供给的液体;安装部,其上以可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所述液体供给体;供给流道,其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头而供给所述液体,所述安装部具有形成可收纳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收纳空间的框体,所述供给流道包括沿着所述框体而配置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由于安装部具有形成液体供给体的收纳空间的框体,因此为了放置液体喷射装置而需要框体所占用的量以上的地板面积,但是液体的供给流道沿着该框体而配置,因此能够对放置所需的地板面积的扩大进行抑制。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对所述介质进行收纳的介质收纳部,所述介质收纳部被配置于在铅直方向上与所述框体并排的位置处,所述供给流道包括被配置于所述框体与所述介质收纳部之间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介质收纳部与框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配置供给流道,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供给体在随着向进深方向的移动而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时的安装姿态下,在所述液体供给体的高度、进深及宽度的各个长度之中,与所述高度相比所述宽度的长度较长,多个所述液体供给体能够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中。

根据该结构,由于与高度相比宽度的长度较长的多个液体供给体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安装部中,因此能够抑制安装部的高度。由此,即使在安装有多个液体供给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在铅直方向上与所述框体并排的位置处,使配置有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区域和成为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所述供给流道在所述侧方区域内包括将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从水平转换为铅直的转换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供给流道的转换部将液体的流动方向从水平转换为铅直,因此为了进行配置而需要预定的高度,但是通过将所述转换部配置在成为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内,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输送路径的侧方所成形的空间。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侧方区域在隔着所述输送区域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所述转换部被配置于两个所述侧方区域之中的任意一方内。

根据该结构,通过仅在两个侧方区域中的一方内配置供给流道的转换部,从而能够将两个侧方区域中的另一方用于其他的用途。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侧方区域在隔着所述输送区域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所述转换部分别被配置于两个所述侧方区域内。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两个侧方区域的双方内配置供给流道的转换部,从而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处实施供给流道的方向转换。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当将与所述液体供给体随着向进深方向的移动而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时的移动路径交叉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时,在铅直方向上与所述框体并排的位置处,使配置有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区域和成为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排列,在所述侧方区域内,与所述供给流道以可拆装的方式而连接的接头部被配置于所述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侧方区域的近前侧配置接头部,从而能够高效地实施随着供给流道的拆装而进行的维护作业。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在铅直方向上与所述框体并排的位置处,使配置有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区域和成为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排列,在所述侧方区域内,于所述供给流道的中途配置有能够贮留液体的液体贮留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成为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内配置液体贮留部,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输送路径的侧方的空间。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供给机构,所述供给机构被构成为,从所述液体供给体向所述供给流道输送所述液体,在铅直方向上与所述框体并排的位置处,使配置有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区域和成为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所述供给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侧方区域内。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用于送出液体的供给机构配置于成为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内,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输送路径的侧方所成形的空间。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中的容器,所述液体供给体以被保持在所述容器中的状态而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被拆装。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将液体供给体保持在容器中的状态而使液体供给体相对于安装部进行拆装,从而能够在反复使用容器的同时,对液体供给体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一改变例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二改变例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三改变例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为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外装体12,在液体喷射装置11被设置于使用场所的状态下,作为所述外装体12的高度、进深以及宽度而分别具有预定的长度。在外装体12的前面部分,从底部侧朝向上方而依次配置有前盖17、安装口18、排出托盘19以及操作面板20。另外,外装体12的前面是指,具有高度和宽度,并且主要实施针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的侧面。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外装体12的内部,于成为前盖17、安装口18、排出托盘19及操作面板20的各自的里侧的位置处,收纳有安装部13、介质收纳部14、输送部15及记录部16。此外,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任意的位置处,具备对记录部16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0。

如图2所示,安装部13具有形成可收纳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安装体50的收纳空间的框体21、被配置于收纳空间的深处的连接部36。此外,框体21形成从近前侧与收纳空间连通的插入口22。而且,安装体50穿过插入口22而进入到收纳空间内,并且沿着朝向深处而延伸的移动路径向进深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被安装于安装部1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安装体50向安装部13安装时的移动路径交叉(优选为正交)的方向成为宽度方向,而移动路径所延伸的方向成为进深方向。此外,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实质上是沿着水平面的。在附图中,设为外装体12被放置于水平面上的情况,由z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由y轴来表示安装体50向安装部13被安装时的移动方向。有时也会将移动方向表述为向安装部13进行安装的安装方向或向收纳空间进行插入的插入方向,并且有时会将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表述为取出方向。此外,宽度方向由与z轴及y轴正交的x轴来表示。即,宽度方向、重力方向及安装方向相互交叉(优选为正交),并且分别成为表述宽度、高度及进深的长度时的方向。

优选为,外装体12具备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对构成安装部13的框体21进行支承的支承部12a。支承部12a从外装体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沿着底板部12b而朝向内侧突出设置即可。此外,优选为,在框体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从外缘突出且被配置于支承部12a上的支承突部21a。

在该情况下,更优选为,通过外装体12的支承部12a经由支承突部21a而对框体21进行支承,从而在框体21的底部与外装体12的底板部12b之间形成间隙。如此,即使在例如笔等较小的物品被夹在底板部12b之下的情况下底板部12b的一部分以翘起的方式而发生了变形时,该变形也不易对框体21造成影响。也可以将支承突部21a螺纹固定在支承部12a上,从而将框体21固定在外装体12上。

作为由框体21所形成的收纳空间,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于铅直方向上的长度,当从插入口22侧进行观察时,由框体21所形成的收纳空间呈扁平的横长形状。虽然在向安装部13安装多个安装体50的情况下,收纳空间既可以针对每个安装体50而进行划分,也可以设为可收纳多个安装体50的一个空间,但优选为,所划分出的各个收纳空间也是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于铅直方向上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体50包括液体供给体60和供液体供给体60放入的容器70,所述液体供给体60具有成为液体的流出口的供给口51及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部61。在液体供给体60被保持于容器70中而构成了安装体50的状态下,液体供给体60随着容器70向进深方向的移动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部13中。由于容器70即使在未对液体供给体60进行保持的单体的状态下,也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部13中,因此容器70为液体喷射装置11所具备的构成要素。

优选为,在容器70及液体供给体60被安装于安装部13中时的安装姿态下,容器70及液体供给体60的高度、进深及宽度的各个长度之中,与高度相比宽度的长度较长。关于容器70的形状,则设为可收纳液体供给体60的如抽屉那样的形态即可。但是,容器70并不是必须采用能够对液体供给体60的整体进行收纳的形态,例如采用能够载置液体供给体60的如托盘那样的形态等、只要能够对液体供给体60进行保持并使之移动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部61由具有挠性的袋体构成,供给口51与液体收纳部61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液体供给体60的液体收纳部61分别对不同种类(例如,黑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等颜色不同的油墨)的液体进行收纳。液体供给体60以被保持在容器70中的状态而从插入口22被插入到收纳空间内。被保持在容器70中的液体供给体60在容器70向安装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的末端处,使供给口51与连接部36连接。

连接部36针对在记录部16所使用的液体的每个种类而设置。而且,当液体供给体60的供给口51与连接部36连接时,会成为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61中的液体通过连接部36而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状态。

宽度不同的多个容器70能够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13中,并且多个液体供给体60能够与这些容器70一起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13中。例如,能够将包括第一容器70s、与第一容器70s相比宽度的长度较长的第二容器70m在内的三个以上的容器70作为多个安装部70而安装于安装部13中。此时,宽度的长度较长的第二容器70m被安装于与第一容器70s相比靠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处。在向安装部13安装宽度不同的容器70的情况下,优选为,将插入口22形成为与各容器70相对应的宽度。此外,连接部36被配置为,以与被安装的容器70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而在宽度方向上排列。

优选为,框体21具有多组在进深方向上延伸的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形状或凹形状构成的线状的导轨23,以对容器70的拆装时的移动进行引导。对应于此,优选为,在容器70的底部上设置沿着导轨23的凹凸的导轨卡合部70a。通过导轨23而使容器70向安装部13进行安装时的移动路径明确,从而即使在向一个收纳空间内插入多个安装体50或容器7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相邻排列的容器70彼此在不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的条件下进行移动。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导轨23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或构成数量针对被安装的容器70的宽度的每种宽度而不同。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宽度相同的容器70中能够使导轨卡合部70a的形状统一,因此能够使部件共用。或者,当在多组导轨23中采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或构成数量互为不同的结构时,能够对容器70的误安装进行抑制。

此外,优选为,在容器70的底部上突出设置将容器70的姿态保持为水平的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脚部70b。由此,能够实施容器70的铅直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恰当地对液体供给体60与连接部36进行连接。此外,由于能够正确地保持容器70的姿态,因此能够恰当地维持液体供给体60与连接部36的连接。

介质收纳部14具有对介质s进行收纳的抽屉型的介质收纳体26和对介质收纳体26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框27。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13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介质收纳部14相比较长。

输送部15具有对介质s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28。输送部15将被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中的介质s从介质收纳部14中一张一张地取出并向前方进行输送,并且配置在介质支承部28之上。此时,介质s从介质收纳部14中以朝向后方并向斜上方的方式被取出,而且在其后方侧的顶端以朝向上方弯曲的方式被翻转至前方之后,被输送至介质支承部28之上。因此,介质s的输送路径在铅直方向上至少被配置在从介质收纳部14起至介质支承部28的上方的空间的区域内,在宽度方向上至少被配置在包括介质s的最大宽度在内的区域内,在进深方向上被配置在从介质收纳部14的后方的空间起至排出托盘19的区域内。

优选为,介质收纳体26及介质支承部28被配置于在铅直方向上与框体21并排的位置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收纳体26被配置在框体21的铅直上方,介质支承部28被配置中介质收纳体26的铅直上方。

优选为,将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设为短于框体2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在铅直方向上与框体21并排的位置处,使配置有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区域fd和成为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sd在水平方向(优选为宽度方向)上排列。进一步优选为,侧方区域sd在宽度方向上于隔着输送区域fd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在宽度方向上于隔着输送区域fd的位置处配置有两个侧方区域sd(sd1、sd2)的情况下,优选为,介质收纳部14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外装体12的中央附近。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侧方区域sd作为在宽度方向上与输送区域fd区分的空间来表示,并且在铅直方向上与框体21并排即可,关于侧方区域sd的铅直方向上的范围,并不特别地进行规定。

也可以在安装部13上设置位于介质收纳部14的铅直下方并对收纳空间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分隔的分隔壁21b。在安装部13上设置导轨23的情况下,分隔壁21b至少被设置于进深方向上直至容器70与导轨23卡合为止的区间内即可(一并参照图3)。如果以此方式而将分隔壁21b的配置限制在插入口22附近,则能够使安装部13的结构简化或轻量化。但是,在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介质s进行收纳的介质收纳部14并且安装部13具有形成可收纳多个容器70的收纳空间的框体21的情况下,如果将分隔壁21b配置到收纳空间的里侧,则能够提高对介质收纳部14等进行支承的框体21的强度。

记录部16具备液体喷射头32和滑架33,所述液体喷射头32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嘴31,所述滑架33对液体喷射头32进行保持。在外装体12的内侧架设有沿着宽度方向而延伸的引导轴34。滑架33沿着引导轴34并沿着宽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并通过在其往复移动的中途使液体喷射头32相对于介质支承部28上的介质s喷射液体从而实施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头32的沿着宽度方向的移动区域内,将图2中的右侧设为初始侧,将左侧设为初始相反侧。在该情况下,液体喷射头32在不移动时于初始侧的端部待机。此外,将两个侧方区域sd中的初始侧的一方设为侧方区域sd1,将初始相反侧的一方设为侧方区域sd2。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从安装部13朝向液体喷射头32供给液体的供给流道35、和以使被收纳于液体供给体60的液体收纳部61中的液体通过供给口51而向供给流道35输送的方式被构成的供给机构41。而且,液体喷射头32朝向介质s喷射从液体供给体60通过供给流道35而被供给的液体。

如图3所示,安装部13具备在收纳空间的深处以与连接部36单独对应的方式而配置的连接机构80。连接机构80为用于对安装体50(参照图2)进行连接的机构。

供给机构41具备例如被配置在侧方区域sd2的变压机构42以及变压机构42的驱动源43、和被配置在连接部36的里侧的变压室(省略图示);对变压机构42与变压室进行连接的变压流道45。另外,在图3中,对于框体21而仅在形成插入口22的前板附近由实线来图示。

供给流道35针对液体的每一个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颜色)而设置,并包括成为上游端的连接部36、具有挠性的供给管37、以可拆装的方式而与供给管37的下游端连接的接头部38、从接头部38延伸至滑架33的位移部39(参照图2)。位移部39例如为由流通有不同种类的液体的多个流道排列而成的柔性管,并且优选被构成为,以追随于滑架33(参照图2)的移动而发生挠曲位移。

在连接部36与供给管37之间设置有泵室(省略图示)。连接部36的下游端和供给管37的上游端与泵室连通。泵室通过上述的未图示的变压室和挠性膜(省略图示)而被划分出。

而且,当通过驱动源43(例如电机)的驱动而使变压机构42经由变压流道45而对变压室进行减压时,挠性膜将会向变压室侧挠曲位移,从而泵室的压力将会下降。随着该泵室的压力低下,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61中的液体通过连接部36而被抽吸至泵室内。将此称为抽吸驱动。之后,当变压机构42经由变压流道45而解除变压室的减压时,挠性膜将会向泵室侧发生挠曲位移,从而泵室的压力将上升。于是,随着泵室的压力上升,泵室内的液体以被加压了的状态而向供给管37流出。将此称为喷出驱动。而且,供给机构41通过交替地反复实施抽吸驱动和喷出驱动,从而从液体供给体60(参照图2)向供给流道35供给液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室及泵室以与液体的种类单独对应的方式而设置有多个,变压机构42及驱动源43经由变压流道45而使压力的变动波及多个变压室。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变压机构42利用驱动源43的驱动而经由变压流道45将加压后的气体送出至变压室,从而使挠性膜向泵室侧进行挠曲位移,由此进行喷出驱动。

接头部38具有例如向铅直下方开口的多个连接管38a,并且能够构成为可相对于连接管38a而对多个供给管37进行拆装的结构。优选为,将接头部38配置在侧方区域sd1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此外,优选为,供给流道35在侧方区域sd1内包括将液体的流动方向从水平方向转换为铅直方向的转换部35a。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接头部38具有在水平方向(例如进深方向)上开口的连接管38a和在铅直方向(例如铅直上方)上开口的连接管38a,从而构成转换部35a。

供给管37及变压流道45包括沿着框体21的上表面而配置的部分。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口22的里侧配置有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四个连接部36,与各个连接部36连接的四个供给管37沿着框体21的上表面而向水平方向上被扯引,并汇集至侧方区域sd1中。而且,所汇集的四个供给管37的下游侧部分在铅直上方转换了方向之后,与被配置在侧方区域sd1内的接头部38连接。此外,变压流道45在侧方区域sd2内沿着框体21的上表面部分在进深方向上延伸,并且其顶端的部分进行弯曲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四个变压室连通。

如图4所示,当利用从框体21突出的卡止部21c而预先将沿着框体21的上表面而配置的供给管37及变压流道45卡止时,在从接头部38上取下供给管37之时,能够使供给管37及变压流道45与框体21一起移动。由此,能够使供给管37及变压流道45与框体21单元化,从而作为一体来进行拆装和更换。

此外,优选为,供给管37包括被配置于框体21与介质收纳部14之间的部分。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供给管37中的除了初始侧的一个以外的三个供给管37的沿着框体21的上表面而弯曲的部分被配置在框体21与介质收纳部14之间所成形的间隙中,以实现向初始侧被扯引。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与前盖17一体或者分体而形成的罩以可拆卸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接头部38的前方,当从外装体12卸下该罩时,实施供给管37相对于接头部38的拆装作业。同样地,当预先将构成供给机构41的变压机构42及驱动源43配置于侧方区域sd2的近前侧并利用可拆装的罩来覆盖时,易于实施更换或维护等作业。而且,当预先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侧方区域sd中的一方的侧方区域sd1内配置接头部38及转换部35a而在另一方的侧方区域sd2内配置供给机构41时,能够在侧方区域sd1、sd2内分别独立地实施维护等作业。

接下来,对以如上方式被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由于对液体供给体60进行收纳的框体21与其他的构成要素相比进深较长,因此当使供给流道35在连接机构80的里侧向宽度方向上被扯引时,会导致装置的进深进一步加长。

对于这一点,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供给流道35从安装部13所包含的连接部36延伸至框体21的上表面并沿着框体21而被扯引至接头部38,因此放置所需的地板面积不易在进深方向上扩大。此外,通过在铅直方向上且在与位于记录部16和安装部13之间的介质收纳部14邻接的侧方区域sd1内配置接头部38及转换部35a并在侧方区域sd2内配置供给机构41,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外装体12内的空间。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安装部13具有形成液体供给体60的收纳空间的框体21,因此为了放置液体喷射装置11而需要框体21所占用的量以上的地板面积,但是液体的供给流道35沿着该框体21而配置,因此能够对放置所需的地板面积的扩大进行抑制。

(2)通过在介质收纳部14与框体2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配置供给流道35,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3)由于与高度相比宽度的长度较长的多个液体供给体60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安装部13中,因此能够抑制安装部13的高度。由此,即使在安装有多个液体供给体6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

(4)由于供给流道35的转换部35a将液体的流动方向从水平转换为铅直,因此为了进行配置而需要预定的高度,但是通过将所述转换部35a配置在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sd内,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输送路径的侧方所成形的空间。

(5)通过仅在两个侧方区域sd中的一方的侧方区域sd1内配置供给流道35的转换部35a,从而能够将两个侧方区域sd中的另一方的侧方区域sd2用于其他的用途。

(6)通过在侧方区域sd的近前侧配置接头部38,从而能够高效地实施随着供给流道35的拆装而进行的维护作业。

(7)通过将用于送出液体的供给机构41配置于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sd内,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输送路径的侧方所成形的空间。

(8)通过以将液体供给体60保持在容器70中的状态而使液体供给体60相对于安装部13进行拆装,从而能够在反复使用容器70的同时,对液体供给体60进行更换。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改变例的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下述改变例进行任意地组合。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侧方区域sd之中的一方的侧方区域sd1内配置接头部38及转换部35a而在另一方的侧方区域sd2内配置供给机构41,但是也可以在侧方区域sd2内配置接头部38及转换部35a而在侧方区域sd1内配置供给机构41。

或者,也可以在两个侧方区域sd的双方内分别配置转换部35a。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两个侧方区域sd的双方内分别配置接头部38。而且,例如,分别与初始侧的两个液体供给体60连接的两条供给流道35汇集于侧方区域sd1的一方且经由转换部35a而与接头部38,而分别与初始相反侧的两个液体供给体60连接的两条供给流道35汇集于侧方区域sd2的一方且经由转换部35a而与接头部38连接即可。如此,通过在两个侧方区域sd的双方内配置供给流道35的转换部35a,从而即使在对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液体供给体60进行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供给流道35进行扯引的长度抑制为较短,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恰当的位置处实施供给流道35的方向转换。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5所示的第一改变例那样,在水平方向(例如宽度方向)上并排地配置安装部13和介质收纳部14。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位移部39的图示。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宽度方向上隔着介质收纳部14而并排的两处配置安装部13(13r、13l),并且在一方的安装部13l中安装多个(例如三个)液体供给体60,而在另一方(例如初始侧)的安装部13r中安装一个液体供给体60。

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安装部13r与介质收纳部14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配置供给流道35的一部分,或者沿着安装部13r的外侧面而配置供给流道35的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在两个侧方区域sd内分别配置接头部38及转换部35a。另外,供液体供给体60收纳的收纳空间既可以如安装部13r那样宽度与高度相等,也可以如安装部13l那样与宽度相比高度的一方较长。

·侧方区域sd也可以设置在输送路径的初始侧或初始相反侧中的任意一方。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6所示的第二改变例那样,在安装部13中,供液体供给体60收纳的收纳空间以在铅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位移部39的图示。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6所示的第二改变例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宽度不同的介质s进行收纳的多个介质收纳部14(14s、14l)。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介质收纳部14s、14l以在铅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配置,并且在铅直方向上与宽度较宽的一方的介质收纳部14l并排的区域即宽度较窄的一方的未配置有介质收纳部14s的侧方区域sd(sd3)内,配置安装部13或供给流道35。

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侧方区域sd3内于供给流道35的中途配置能够贮留液体的液体贮留部40。另外,液体贮留部40也能够配置在侧方区域sd1或侧方区域sd2内。而且,通过在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侧方区域sd内配置液体贮留部40,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输送路径的侧方所成形的空间。在该情况下,液体贮留部40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能够对构成供给流道35的供给管37进行拆装的连接部,从而兼作接头部38或转换部35a。通过以此方式而以其他的部件兼作接头部38或转换部35a,从而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7所示的第三改变例那样,安装部13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36,以使液体供给体60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3上。在该情况下,使用载着液体供给体60而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托盘91和载着第一托盘91而沿着进深方向移动的第二托盘92。而且,在使载着液体供给体60及第一托盘91的第二托盘92向进深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收纳空间内之后,使载着液体供给体60的第一托盘91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将液体供给体60连接在连接部36上。并且,如此在向收纳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第二托盘92的移动方向)与液体供给体60的安装方向(第一托盘91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供给流道35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实施方向转换,并在沿着框体21而被扯引之后与接头部38连接。

·安装部13、介质收纳部14及记录部16的铅直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可以任意变更。例如,也可以在与记录部16相比靠铅直上方处配置安装部13,或者在与介质收纳部14相比靠铅直上方处配置安装部1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沿着框体21的下表面(底面)而配置供给流道35。此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在供给流道35的转换部35a中,使液体的流动方向从水平方向转换为铅直下方。另外,也可以在外装体12的铅直上方安装图像读取装置等其他的装置。

·液体供给体60也可以在不被保持于容器70中的状态下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部13。例如,液体供给体60具备具有刚性的壳体,并且既可以采用在该壳体之中收纳有供液体收纳的具有挠性的液体收纳部6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具有刚性的壳体之中直接收纳液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供给机构41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向壳体之中送出已加压的气体,并将处于壳体内的液体向供给流道35送出。

·液体供给体60也可以不具备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61,而是具备与供给口51连通的供给流道的接合器(adapter)。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供给流道与被配置在外装体12的外部的液体收纳部(对液体进行收纳的罐等)连接,从而能够从处于外装体12之外的液体收纳部经由供给流道35而向液体喷射头32供给液体。根据该结构,由于液体收纳部的大小并不被外装体12的容积所限制,从而能够使液体收纳部大型化,进而能够连续喷射更多的液体。

在液体供给体60为不具备液体收纳部61的接合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容器70或液体供给体60在安装姿态下,高度、进深及宽度的各个长度之中的、进深与宽度相比较短。此外,也可以在安装部13中安装不具备液体收纳部的作为接合器的液体供给体60和作为液体收纳体的液体供给体60双方。

·液体收纳部61也可以是不具有挠性的袋体,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刚性的箱体(罐)。在该情况下,既可以在箱体上设置可注入液体的注入孔,并通过该注入孔而向液体收纳部61补给液体,也可以在注入孔上连接管而向液体收纳部61补给液体。

·液体喷射部所喷射出的液体并不限于油墨,例如也可以是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在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射如下的液状体而实施记录的结构,所述液状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而含有被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

介质s并不限于纸张,既可以是塑料薄膜或较薄的板材等,也可以是印染装置等所使用的布帛等。此外,介质s可以不是被切断为预定的尺寸的单页纸,例如既可以是被卷绕为圆筒状的卷筒状的介质,也可以是t恤衫等任意的形状的衣物等,还可以是餐具或文具之类的任意的形状的立体物。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外装体;12a…支承部;12b…底板部;13、13l、13r…安装部;14、14l、14s…介质收纳部;15…输送部;16…记录部;17…前盖;18…安装口;19…排出托盘;20…操作面板;21…框体;21a…支承突部;21b…分隔壁;21c…卡止部;22…插入口;23…导轨;26…介质收纳体,27…引导框,28…介质支承部;31…喷嘴,32…液体喷射头;33…滑架;34…引导轴;35…供给流道;35a…转换部;36…连接部;37…供给管;38…接头部;38a…连接管;39…位移部;40…液体贮留部;41…供给机构;42…变压机构;43…驱动源;45…变压流道;50…安装体;51…供给口;60…液体供给体;61…液体收纳部;70…容器;70a…导轨卡合部;70b…脚部;70m…第二容器;70s…第一容器;91…第一托盘;92…第二托盘;100…控制装置;s…介质;fd…输送区域;sd、sd1、sd2、sd3…侧方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