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烫印膜及其制作方法和机动车号牌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295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防伪烫印膜及其制作方法和机动车号牌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烫印膜及其制作方法和机动车号牌。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存在的各种违法现象,如造假,套牌等,需要有效的制备便于检测又难以伪造的号牌烫印膜有效的实施防伪。

中国专利cn1950240a公开了一种压印薄膜,该压印薄膜包括透明的分离层16、不透明的装饰层18、保护层20、光变化层22、反射层14,光变化层22设置在反射层14上,保护层20设置在光变化层22上,装饰层18设置在保护层20,分离层16设置在装饰层18上。装饰层18上具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间断部36,穿过间断部36可看到光变化层22上的防伪信息。光变化层22上的防伪信息的布置面积占比需要低于压印薄膜整个面积的20%,否则会影响整体基础效果,即光变化层22上的防伪信息不能大面积排布。由于防伪信息的占比较小,对应号牌上的数字裁切压印薄膜后,其裁切出的压印薄膜很大可能不存在防伪信息,达不到防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伪烫印膜,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防伪信息,且在不光照的条件下不呈现防伪标记,不影响号牌基础功能,视觉整体性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烫印膜,包括在光照下可透光的第一颜色层、防伪信息层、光学保护层和不透光的第二颜色层,第一颜色层与第二颜色层相对设置,防伪信息层和光学保护层设置于第一颜色层与第二颜色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防伪信息层设置在第一颜色层上,光学保护层设置在防伪信息层上,第二颜色层设置在光学保护层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防伪信息层上设有多个微纳结构,微纳结构为具有防伪效果的隐形水印标记。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光学保护层的厚度为纳米级,光学保护层可透光,并能反射光线。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防伪烫印膜还包括胶层,胶层设置在第二颜色层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防伪烫印膜还包括基膜层、离型层和保护层,离型层设置在基膜层上,保护层设置在离型层上,第一颜色层设置在保护层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防伪烫印膜还包括基膜层和离型层,离型层设置在基膜层上,第一颜色层设置在离型层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伪烫印膜的制作方法,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防伪信息,且在不光照的条件下不呈现防伪标记,不影响号牌基础功能,视觉整体性好。

一种防伪烫印膜的制作方法,该防伪烫印膜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提供基膜层;

利用涂布工艺在基膜层上形成离型层;

利用涂布工艺在离型层上形成第一颜色层;

利用纳米压印工艺在第一颜色层上形成防伪信息层;

利用真空镀膜工艺在防伪信息层上形成光学保护层;

利用涂布工艺在光学保护层上形成第二颜色层,其中,第一颜色层在光照下可透光,第二颜色层不透光;以及

利用涂布工艺在第二颜色层上形成胶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号牌,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防伪信息,且在不光照的条件下不呈现防伪标记,不影响号牌基础功能,视觉整体性好。

一种机动车号牌,包括上述的防伪烫印膜。

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包括在光照下可透光的第一颜色层、防伪信息层、光学保护层和不透光的第二颜色层,第一颜色层与第二颜色层相对设置,防伪信息层和光学保护层设置于第一颜色层与第二颜色层之间。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的防伪信息层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防伪信息,达到防伪效果。而且,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在不光照的条件下不呈现防伪标记,而呈现主色不影响号牌基础功能,不会打乱整体性,视觉整体性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伪烫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伪烫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防伪烫印膜及其制作方法和机动车号牌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伪烫印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伪烫印膜10包括基膜层12、离型层13、保护层14、第一颜色层15、防伪信息层16、光学保护层17、第二颜色层18和胶层19。

基膜层12为透明薄膜。在本实施例中,基膜层12由聚酯薄膜制作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离型层13设置在基膜层12上,离型层13为透明层。

保护层14设置在离型层13上,保护层14为透明层,用于保护第一颜色层15、防伪信息层16、光学保护层17、第二颜色层18和胶层19。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14还具有离型效果,能辅助离型层13在烫印后从基膜层12上剥离下来。

第一颜色层15设置在保护层14上。第一颜色层15可透光,且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可透光(用灯直接照射),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表现为不透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5至少表现出一种颜色,即第一颜色层15可由一种颜料制作形成或者多种颜料制作形成,优选地,第一颜色层15表现为颜色较浅的黑色,即与机动车号牌上的号码颜色一致,因此,将本实施例中的防伪烫印膜10烫印在机动车号牌上时,不会打乱机动车号牌整体性。

如图1所示,防伪信息层16设置在第一颜色层15上。防伪信息层16上设有多个微纳结构162,微纳结构162为具有防伪效果的隐形水印标记;微纳结构162呈现不同的防伪效果,例如浮雕、隐形、动态立体等防伪效果。微纳结构162可制作为图案、文字、字母、字符、数字或者这些符号的组合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颜色层15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可透光,因此,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在不光照的情况下不呈现防伪标记,防伪烫印膜10表现为黑色,不影响机动车号牌的基础功能,不会打乱机动车号牌整体性,其视觉整体性更好。此外,由于防伪信息层16的微纳结构162具有隐形水印的防伪效果,因此,只有在特定角度的光照条件下可识别出微纳结构162,其辨识简便,微纳结构162的设置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微纳结构162,通过这种特殊的防伪技术能有效杜绝造假套牌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光学保护层17设置在防伪信息层16上。在本实施例中,光学保护层17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制成。光学保护层17可增加防伪信息层16效果,并且保护防伪信息层16不受破坏。光学保护层17的厚度较薄(纳米级),因此,光学保护层17即能透光又能反射光线;当光线经过防伪信息层16的微纳结构162后,光线在光学保护层17处被反射回,不仅能保护防伪信息层16,还能增强反光效果,凸显防伪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光学保护层17的粘接性,光学保护层17远离防伪信息层16的侧面进行了电晕或离子电等表面处理,使光学保护层17的该表面粗糙化。

第二颜色层18设置在光学保护层17上。第二颜色层18不透光,即第二颜色层18在光照或在不光照的情况均表现为不透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颜色层18至少表现出一种颜色,即第二颜色层18可由一种颜料或者多种颜料制作形成,优选地,第二颜色层18表现为颜色较深的黑色,即第二颜色层18的颜色比第一颜色层15的颜色深。

胶层19设置在第二颜色层18上。在本实施例中,胶层19为热熔层,即在高温的环境下可融化,方便将防伪烫印膜10烫印在机动车号牌上。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伪烫印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伪烫印膜10’包括基膜层12、离型层13、第一颜色层15’、防伪信息层16、光学保护层17、第二颜色层18和胶层19。

基膜层12为透明薄膜。在本实施例中,基膜层12由聚酯薄膜制作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离型层13设置在基膜层12上,离型层13为透明层。

第一颜色层15’设置在离型层13上。第一颜色层15’可透光,且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可透光(用灯直接照射),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表现为不透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5’是由保护材料与颜料混合制作形成,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颜色层15’不仅能保护防伪信息层16、光学保护层17、第二颜色层18和胶层19,同时第一颜色层15’还具有离型效果,能辅助离型层13在烫印后从基膜层12上剥离下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5’至少表现出一种颜色,即第一颜色层15’可由一种颜料或者多种颜料与保护材料混合制作形成,优选地,第一颜色层15’表现为颜色较浅的黑色,即与机动车号牌上的号码颜色一致,因此,将本实施例中的防伪烫印膜10’烫印在机动车号牌上时,不会打乱机动车号牌整体性。

如图2所示,防伪信息层16设置在第一颜色层15’上。防伪信息层16上设有多个微纳结构162,微纳结构162为具有防伪效果的隐形水印标记;微纳结构162呈现不同的防伪效果,例如浮雕、隐形、动态立体等防伪效果。微纳结构162可制作为图案、文字、字母、字符、数字或者这些符号的组合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颜色层15’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可透光,因此,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在不光照的情况下不呈现防伪标记,防伪烫印膜10’整体表现为黑色,不影响机动车号牌的基础功能,不会打乱机动车号牌整体性,其视觉整体性更好。此外,同时防伪信息层16的微纳结构162具有隐形水印的防伪效果,因此,只有在特定角度的光照条件下可识别出微纳结构162,其辨识简便,微纳结构162的设置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微纳结构162,通过这种特殊的防伪技术能有效杜绝造假套牌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光学保护层17设置在防伪信息层16上。在本实施例中,光学保护层17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制成。光学保护层17可增加防伪信息层16效果,并且保护防伪信息层16不受破坏。光学保护层17的厚度较薄(纳米级),因此,光学保护层17即能透光又能反射光线;当光线经过防伪信息层16的微纳结构162后,光线在光学保护层17处被反射回,不仅能保护防伪信息层16,还能增强反光效果,凸显防伪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光学保护层17的粘接性,光学保护层17远离防伪信息层16的侧面进行了电晕或离子电等表面处理,使光学保护层17的该表面粗糙化。

第二颜色层18设置在光学保护层17上。第二颜色层18不透光,即第二颜色层18在光照或在不光照的情况均表现为不透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颜色层18至少表现出一种颜色,即第二颜色层18可由一种颜料或者多种颜料制作形成,优选地,第二颜色层18表现为颜色较深的黑色,即第二颜色层18的颜色比第一颜色层15’的颜色深。

胶层19设置在第二颜色层18上。在本实施例中,胶层19为热熔层,即在高温的环境下可融化,方便将防伪烫印膜10’烫印在机动车号牌上。

图3是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提供基膜层12;具体地,基膜层12为透明薄膜,基膜层12由聚酯薄膜制作形成。

步骤s2,利用涂布工艺在基膜层12上形成离型层13;具体地,离型层13为透明层。

步骤s3,利用涂布工艺在离型层13上形成第一颜色层15’;具体地,第一颜色层15’可透光(用灯直接照射),且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可透光,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表现为不透光;第一颜色层15’由保护材料与颜料混合制作形成,因此第一颜色层15’不仅能保护下层涂层,同时第一颜色层15’还具有离型效果,能辅助离型层13在烫印后从基膜层12上剥离下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5至少表现出一种颜色,即第一颜色层15’可由一种颜料或者多种颜料与保护材料混合制作形成,优选地,第一颜色层15’表现为颜色较浅的黑色,即与机动车号牌上的号码颜色一致,因此,将本实施例中的防伪烫印膜10’烫印在机动车号牌上时,不会打乱机动车号牌整体性。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颜色层15’的保护功能可利用单独的一保护层14替代,例如利用涂布工艺在离型层13上形成保护层14;之后利用涂布工艺在保护层14上形成第一颜色层15;其中,保护层14为透明层,用于保护下层涂层,同时具有离型效果;第一颜色层15表现为颜色浅的黑色,且在光照下可透光。

步骤s4,利用纳米压印工艺在第一颜色层15、15’上形成防伪信息层16;具体地,防伪信息层16具有多个微纳结构162,微纳结构162为具有防伪效果的隐形水印标记;微纳结构162呈现不同的防伪效果,例如浮雕、隐形、动态立体等防伪效果。微纳结构162可制作为图案、文字、字母、字符、数字或者这些符号的组合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颜色层15、15’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可透光,因此,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10’在不光照的情况下不呈现防伪标记,防伪烫印膜10、10’表现为黑色,不影响机动车号牌的基础功能,不会打乱机动车号牌整体性,其视觉整体性更好。此外,由于防伪信息层16的微纳结构162具有隐形水印的防伪效果,因此,只有在特定角度的光照条件下可识别出微纳结构162,其辨识简便,微纳结构162的设置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微纳结构162,通过这种特殊的防伪技术能有效杜绝造假套牌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步骤s5,利用真空镀膜工艺在防伪信息层16上形成光学保护层17。在本实施例中,光学保护层17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制成。光学保护层17可增加防伪信息层16效果,并且保护防伪信息层16不受破坏。光学保护层17的厚度较薄(纳米级),因此,光学保护层17即能透光又能反射光线;当光线经过防伪信息层16的微纳结构162后,光线在光学保护层17处被反射回,不仅能保护防伪信息层16,还能增强反光效果,凸显防伪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光学保护层17的粘接性,光学保护层17远离防伪信息层16的侧面进行了电晕或离子电等表面处理,使光学保护层17的该表面粗糙化。

步骤s6,利用涂布工艺在光学保护层17上形成第二颜色层18,其中,第一颜色层15、15’在光照下可透光,第二颜色层18不透光;具体地,第二颜色层18至少表现出一种颜色,即第二颜色层18可由一种颜料或者多种颜料制作形成,优选地,第二颜色层18表现为颜色较深的黑色,即第二颜色层18的颜色比第一颜色层15的颜色深。

步骤s7,利用涂布工艺在第二颜色层18上形成胶层19。具体地,胶层19为热熔层,即在高温的环境下可融化,方便将防伪烫印膜10、10’烫印在机动车号牌上。

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10’包括在光照下可透光的第一颜色层15、15’、防伪信息层16、光学保护层17和不透光的第二颜色层18,第一颜色层15、15’与第二颜色层18相对设置,防伪信息层16和光学保护层17设置于第一颜色层15、15’与第二颜色层18之间。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10’的防伪信息层16不受面积占比限制,可大幅面排布防伪信息,达到防伪效果。而且,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10’在不光照的条件下不呈现防伪标记,而呈现主色不影响号牌基础功能,不会打乱整体性,视觉整体性更好。

此外,本发明的防伪烫印膜10、10’采用烫印膜烫印,比起先前的丝印冲压制作,生产效率高,无流动液体,确保高质量且环保。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号牌,该机动车号牌包括上述的防伪烫印膜10、10’,关于机动车号牌的结构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