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830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容器、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纳体的制作方法

于2016年8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58443号、和于2016年10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203331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援引的方式被合并于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置有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的容器、安装有容器并喷射从液体收纳体被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收纳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存在有通过从头(液体喷射部)向介质喷射油墨(液体)来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该印刷装置具备能够对收纳油墨的油墨袋单元(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托盘(容器)。而且,当由油墨袋单元和托盘所构成的墨盒被插入到插槽中时,将从油墨袋单元向印刷装置供给油墨。

另外,在这种印刷装置中,油墨被消耗了的油墨袋单元会从托盘上被拆下,并更换为新的油墨袋单元。但是,在将油墨袋单元向托盘进行装拆的情况下,油墨袋单元的姿态并不稳定,从而不易进行装拆。

另外,这种课题并不限定于能够对收纳油墨的油墨袋单元进行装拆的托盘、安装有托盘的印刷装置以及油墨袋单元,在载置有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的容器、安装有容器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收纳体中,这种课题成为大致共同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98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地对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而进行装拆的液体收纳体。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容器为,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而载置有具有把手部的液体收纳体的容器,该容器具有多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在引导方向上对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体上的被引导部进行引导,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在所述液体收纳体被载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状态下,所述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连结至少两个所述引导部而得到的线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位于连结引导部而得到的线上,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而对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

优选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容器;安装部,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安装有该容器;液体喷射部,其喷射从被载置于所述容器中的所述液体收纳体所供给的液体。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容器相同的效果。

此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收纳体为,被载置于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容器中的液体收纳体,所述液体收纳体具备:液体收纳部,其能够对液体进行收纳;液体供给部,其用于将该液体收纳部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进行供给;把手部,其被设置在该液体供给部上,所述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液体收纳体被载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液体供给部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液体供给部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很容易地引导用户对把手部进行把持。而且,通过对把手部进行把持,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而对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

优选为,上述液体收纳体还具备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被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引导部所引导,所述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液体收纳体被载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被引导部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被引导部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来对把手部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进行引导并向容器进行装拆。

优选为,上述液体收纳体具备多个所述被引导部,所述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连结至少两个所述被引导部而得到的线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位于连结被引导部而得到的线上,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进行引导并向容器进行装拆。

优选为,在上述液体收纳体中,所述把手部由与所述液体供给部分体的部件构成,并且所述把手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供给部而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与液体供给部被分开构成,因此能够提高把手部的形状或移动范围等的设计自由度。

优选为,在上述液体收纳体中,所述把手部与所述液体供给部被一体构成,并且能够进行位移。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与液体供给部被一体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优选为,上述液体收纳体具备多个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通过被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引导部而在引导方向上被引导,所述把手部能够通过以被设置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上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进行移动,所述转动轴被配置于连结至少两个所述被引导部而得到的线上。

根据该结构,转动轴被配置于连结被引导部而得到的线上。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进行引导并向容器进行装拆。

此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收纳体为,被载置于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容器中的液体收纳体,所述液体收纳体具备:液体收纳部,其能够对液体进行收纳;液体供给部,其用于将该液体收纳部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进行供给;把手部,其被设置在该液体供给部上;被引导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引导部所引导,所述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液体收纳体被载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状态下,能够移动至与所述被引导部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移动至与被引导部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易于对把手部进行把持,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而对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

此外,优选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为,具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而载置有上述结构的液体收纳体的容器的液体喷射装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液体收纳体被载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状态下从所述容器的开口突出。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手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容器的开口突出,因此易于引导用户对把手部进行把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安装部中的插入口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安装部具备的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被安装于图2的安装部中的第一安装体的立体图。

图6为构成图5的第一安装体的第一液体收纳体和第一容器的立体图。

图7为图5的第一安装体的仰视图。

图8为从其他角度观察图5的第一安装体时的立体图。

图9为图5的第一安装体、和与第一安装体宽度不同的第二安装体的主视图。

图10为第三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11为第二安装体的仰视图。

图12为图11的第二安装体的立体图。

图13为构成图11的第二安装体的第二液体收纳体和第二容器的立体图。

图14为图5的第一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1的第二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16为安装体的剖视图。

图17为图5的第一安装体的侧视图。

图18为图11的第二安装体和图10的第三安装体的侧视图。

图19为在第二容器上载置了第一液体收纳体的俯视图。

图20为第一改变例的安装体的立体图。

图21为第二改变例的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22为第二改变例和第三改变例的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23为第二改变例和第三改变例的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24为第三改变例的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25为第四改变例的安装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为,例如通过向纸张等的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装体12。在外装体12的前表面部分上,从底部侧朝向上方而依次配置有覆盖安装部14的可转动的前盖15、和安装有盒16的安装口17,其中,所述安装部14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安装有容器13,所述盒16能够对介质(省略图示)进行收纳。而且,在安装口17的上侧处,配置有供介质排出的排出托盘18、和用于实施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的操作面板19。另外,外装体12的前表面是指,具有高度和宽度且主要实施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的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14中,能够以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形态而安装有宽度不同的多个容器13。例如,将作为多个容器13而包括第一容器13s、与第一容器13s相比宽度的长度较长的第二容器13m在内的三个以上的容器13安装在安装部14中。而且,在这些容器13中以可拆卸的方式而载置有液体收纳体20。即,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以可装拆的方式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上的容器13中。容器13为,即使在未保持液体收纳体20的单体的状态下也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被安装在安装部14上的部件,且为液体喷射装置1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

此外,在外装体12内设置有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1、和沿着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扫描方向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22。液体喷射部21与滑架22一起进行移动,并通过将从被载置于容器13中的液体收纳体20所供给的液体朝向介质进行喷射,从而在该介质上进行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容器13向安装部14实施安装时的移动路径交叉(优选为正交)的方向成为宽度方向,移动路径所延伸的方向成为纵深方向。此外,宽度方向与纵深方向实质上是在水平面上延伸的。在附图中,设为外装体12被放置在水平面上,并以z轴来表示重力方向,以y轴来表示容器13向安装部14实施安装时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有时也表示向安装部14进行安装的安装方向或者向收纳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还有时将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表示为取出方向。此外,宽度方向通过与z轴以及y轴正交的x轴来表示。即,宽度方向、重力方向以及安装方向相互交叉(优选为正交),并且分别成为表示宽度、高度以及纵深的长度时的方向。

如图1、图2所示,安装部14具有框体24,所述框体14形成能够对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容器13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在框体24中,形成从成为前盖15侧的靠前侧与收纳空间连通的插入口25。并且,优选为,在框体24中,为了对容器13的装拆时的移动进行引导而具有多组由在纵深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形形状或者凹形形状构成的线状的导轨26。

而且,容器13通过穿过插入口25而向收纳空间内插入并沿着朝向里面延伸的移动路径而移动,从而被安装于安装部14中。另外,在图2中,关于框体24,仅在形成插入口25的前板附近处以实线来进行图示。

如图3所示,框体24被形成为,插入口25中的构成铅直上方侧的面的顶面27成为在取出方向(从里侧朝向靠前侧)上向下的下斜面。

如图2所示,在收纳空间的里侧,以与容器13单独对应的方式而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连接机构29。并且,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从与容器13一起被安装在安装部14上的液体收纳体20朝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的供给流道30、和以将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向供给流道30进行输送的方式而被构成的供给机构31。

供给流道30针对液体的每个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颜色)而设置,所述供给流道30包括成为上游端并与液体收纳体20连接的连接部32、和具有可挠性的供给管33。在连接部32与供给管33之间设置有泵室(省略图示)。连接部32的下游端和供给管33的上游端与泵室连通。泵室与未图示的变压室经由可挠膜(省略图示)而被划分开来。

供给机构31具备变压机构34以及变压机构34的驱动源35、和对变压机构34与上述的变压室进行连接的变压流道36。而且,当变压机构34利用驱动源35(例如电机)的驱动而通过变压流道36来对变压室进行减压时,可挠膜将向变压室侧进行挠曲位移,从而泵室的压力会下降。随着该泵室的压力下降,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通过连接部32而被抽吸到泵室中。将上述情况称为抽吸驱动。之后,当变压机构34通过变压流道36而解除了变压室的减压时,可挠膜将向泵室侧进行挠曲位移,从而泵室的压力会上升。于是,随着泵室的压力的上升,泵室内的液体将以被加压了的状态而向供给管33流出。将上述情况称为喷出驱动。而且,供给机构31通过交替地重复抽吸驱动与喷出驱动,从而从液体收纳体20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

接下来,对连接机构29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4所示,连接机构29在于宽度方向上夹着连接部32的两侧处,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机构29f与第二连接机构29s。第一连接机构29f具备在与连接部32相比靠铅直下方处向取出方向突出的臂38,并且在该臂38的顶端处设置有卡止部39。臂38被构成为,顶端侧能够以基端侧为中心而进行转动。卡止部39以例如从臂38起向铅直上方突出等方式被配置于,向安装部14(参照图2)实施安装时的容器13的移动路径上。

而且,第一连接机构29f具备被配置在与连接部32相比靠铅直上方处并向取出方向突出的端子部40。端子部40经由扁平电缆等的电线41而与控制装置42相连接。优选为,端子部40以上端与下端相比向取出方向突出且朝向斜下方的方式而配置。此外,优选为,在宽度方向上,于端子部40的两侧处配置有向宽度方向突出并且沿着安装方向而延伸的一对引导凸部40a。

优选为,第二连接机构29s具备在与连接部32相比靠铅直上方处向取出方向突出的用于防止误插入的块体44。块体44具有朝向下方而配置的凹凸形状,该凹凸的形状针对每个连接机构29而有所不同。

连接机构29具备一对定位突部45、46、以包围连接部32的方式而配置的推出机构47、和在连接部32的下方处向取出方向突出的液体承接部48。一对定位突部45、46以分别被包含于第一连接机构29f与第二连接机构29s中的方式夹着连接部32而在宽度方向上并排。定位突部45、46能够设为例如呈相互平行且向取出方向突出的棒状的突部。优选为,定位突部45、46的向取出方向突出的突出长度长于连接部32的向取出方向突出的突出长度。

推出机构47具备包围连接部32的基端部分的框部件47a、从框部件47a向取出方向突出的按压部47b、和经由按压部47b而向取出方向对容器13进行施力的施力部47c。施力部47c能够设为例如被插装于框部件47a与按压部47b之间的螺旋弹簧。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体50由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形的容器13、和被载置于容器13中的液体收纳体20构成。如果将在安装体50向安装部14(参照图2)实施安装时在先进入的一方设为顶端,并将顶端的相反侧的端部设为基端,则所述安装体50在顶端部分处具备连接结构51。连接结构51在于宽度方向上夹着供给口52的两侧处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结构51f和第二连接结构51s。

第一连接结构51f具备被配置在与供给口52相比靠铅直上方处的连接端子53。连接端子53被设置在例如电路基板的表面上,该电路基板包括对与液体收纳体20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液体收纳体20的种类或液体的收纳量等)进行存储的存储部。

优选为,连接端子53以朝向斜上方的姿态而被配置在以向上方以及安装方向开口的形态被设置的凹部53a内。此外,优选为,在宽度方向上,于连接端子53的两侧处配置有在安装方向上延伸的引导凹部53g。

优选为,第二连接结构51s具备被配置在与供给口52相比靠铅直上方处的用于防止误插入的识别部54。识别部54具有与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连接机构29的块体44(参照图4)相嵌合的形状的凹凸,以便实施连接。

连接结构51具备一对定位孔55、56、承受施力部47c(参照图4)的施力的施力承受部57、和向供给口52的下方延伸的插入部58。定位孔55、56以分别被包含于第一连接结构51f和第二连接结构51s中的方式隔着供给口52而在宽度方向上并排。优选为,被包含于第一连接结构51f中的第一定位孔55采用圆形的孔,相对于此,被包含于第二连接结构51s中的第二定位孔56采用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状的长孔。

如图6所示,在容器13的顶端处,形成有与液体收纳体20的插入部58卡合的切口65a。而且,在切口65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处形成有第一孔55a与第二孔56a,在液体收纳体20的顶端处形成有第一孔55b与第二孔56b。而且,当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容器13中时,第一孔55a、55b彼此在纵深方向上并排,第二孔56a、56b彼此在纵深方向上并排,通过第一孔55a、55b从而构成了第一定位孔55,通过第二孔56a、56b从而构成了第二定位孔56。

在此,液体收纳体20具备:液体收纳部60,其能够收纳液体;液体供给部61,其具有用于将液体收纳部60的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11进行供给的供给口52;把手部62,其被设置在液体供给部61上。把手部62由与液体供给部61分体的部件构成,并且能够相对于液体供给部61而进行移动。具体而言,把手部62能够通过以被设置在液体供给部61上的转动轴63为中心转动从而进行移动。转动轴63以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开口的方式而被形成,且其有底的半圆筒状的部分从液体供给部61的上表面上突出。

把手部62具有供用户把持的把持部62a。把持部62a位于与被轴支承在转动轴63上的轴部62b相比,在纵深方向上远离液体供给部61的基端侧处。而且,把手部62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姿态为,把持部62a与转动轴63位于相近的高度的姿态,所述第二姿态为,把持部62a相对于转动轴63而位于与第一姿态相比较高的位置的姿态。例如,在第一姿态下,把持部62a与转动轴63可以处于相同高度,把持部62a可以位于与转动轴63相比较低的位置处,把持部62a也可以位于与转动轴63相比略高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部60中,通过将两张长方形形状的薄膜材料重叠在一起并将其四边接合从而形成袋体,并且在顶端侧的短边上安装有液体供给部61。

容器13在顶端部分处具有能够与液体收纳体20的液体供给部61卡合的卡合接受部65。液体收纳体20的液体供给部61包括连接端子53、凹部53a、引导凹部53g、识别部54、第一孔55b以及第二孔56b。此外,容器13的卡合接受部65包括施力承受部57、第一孔55a以及第二孔56a。液体供给部61在与卡合接受部65卡合时,位于容器13的顶端部。

接下来,参照图4和图5来对安装体50所具备的连接结构51的相对于连接机构29的连接进行说明。

当安装体50被插入到收纳空间中且顶端靠近连接机构29时,首先,向取出方向突出的突出长度较长的定位突部45、46的顶端将以进入安装体50的定位孔55、56的形态进行卡合,从而对安装体50的向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由于第二定位孔56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椭圆形状的长孔,因此进入到圆形形状的第一定位孔55中的定位突部45成为定位的基准。

在定位突部45、46与定位孔55、56卡合之后,当安装体50进一步向里面前进时,施力承受部57将与按压部47b接触并承受施力部47c的施力,从而液体收纳体20的供给口52与连接部32相连接。如此,优选为,定位突部45、46在连接部32与供给口52连接之前,进行安装体50的定位。

在安装体50被插入到正确的位置上的情况下,识别部54与连接机构29的块体44恰当地嵌合。与此相对,在欲将安装体50安装在错误的位置上的情况下,由于识别部54不会与块体44嵌合,因此安装体50将无法进一步向里面前进,从而能够防止误安装。

此外,当安装体50向安装方向前进时,端子部40将进入到安装体50的凹部53a内,并通过引导凹部53g对引导凸部40a进行引导从而对位置实施调节,进而与连接端子53接触。由此,连接端子53与端子部40电连接,从而能够在电路基板与控制装置42之间实施信息的授受。如此,优选为,将成为定位的基准的第一定位孔55配置在第一连接结构51f与第二连接结构51s中的、包括连接端子53的第一连接结构51f这一方上。

在液体收纳体20的供给口52被连接成能够相对于连接部32而供给液体的状态,且连接端子53与端子部40接触而电连接时,连接结构51的相对于连接机构29的连接结束。

接下来,对液体收纳体20以及容器13的优选的结构、和液体收纳体20与容器13的卡合构造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将安装体50向安装部14(参照图2)进行安装时的姿态设为安装姿态,对于液体收纳体20而言,则将液体供给部61与成为安装姿态的容器13的卡合接受部65卡合时的姿态设为安装姿态。在液体收纳体20为安装姿态时,插入部58成为与供给口52相比向铅直下方突出的形态。

如图6所示,容器13具备:底板67,其构成底面;侧板68,其从底板6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向铅直上方直立设置;前板69,其从底板67的基端起向铅直上方直立设置;顶端板70,其从底板67的顶端起向铅直上方直立设置。

在容器13中,底板67、侧板68、前板69以及顶端板70构成了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形成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容器13具有用于供液体收纳体20在收纳空间中出入的开口13a。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13的开口13a向着与容器13向安装部14实施安装时的前进的方向(安装方向)不同的方向(在安装姿态下朝向铅直上方的方向)开口。此外,也可以在底板67与侧板68交叉的容器13的内侧部分处设置对液体收纳体20的外缘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凸部13b。

在第一液体收纳体20s的液体供给部61上,设置有以在安装姿态下向宽度方向开口的方式而凹陷设置的多个被引导部7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形成有两个被引导部72。

此外,在第一容器13s的卡合接受部65上,设置有在与安装方向交叉的引导方向(在安装姿态下为铅直方向)上延伸并且从侧板68朝向容器13的内侧突出的多个引导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形成有两个引导部73。另外,引导方向是指,与底板67或者开口13a交叉(优选为正交)且沿着侧板68的方向。

被设置于容器13上的引导部73在引导方向上对被设置于液体收纳部60上的被引导部72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被设置于液体收纳体20上的被引导部72通过被设置于容器13上的引导部73而在引导方向上被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73为呈大致半圆柱形状的凸形形状,沿着引导方向的引导部73的侧面具有位于顶端侧的平面状的限制部73a、和与限制部73a相比靠基端侧的曲面部73b。

而且,被引导部72以沿着引导部73的形状的方式而被形成为具有限制部72a与曲面部72b的凹形形状。限制部72a、73a对被载置于容器13中的液体收纳体20的脱离或旋转进行限制。另外,引导部73和被引导部72的形状也可以变更为如下形状,即,将容器13的引导部73设为凹形形状,并将液体收纳体20的被引导部72设为凸形形状。

另外,在液体供给部61的顶端面上,形成有至少引导方向上的角被实施了倒角的例如圆顶型的突起部75。此外,在容器13的顶端板70上,形成有与突起部75卡合的卡合孔76。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在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容器13上时,给予用户一种容器13与液体收纳体20的卡合已结束的感觉或感触(连接感)。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75和卡合孔76以隔着液体供给部61的供给口52和容器13的切口65a而分别在宽度方向的两侧成对地排列的方式而被形成。

接下来,对容器13的向安装部14进行装拆的装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图8所示,在容器13的底面上,凹陷设置有从顶端朝向取出方向延伸的卡合槽78。优选为,卡合槽78构成连接结构51,且与成为定位基准的第一定位孔55相同,也被包含于第一连接结构51f与第二连接结构51s中的第一连接结构51f一方中。

卡合槽78能够设为如下的心形凸轮槽,所述心形凸轮槽例如具有:从底面的顶端起朝向取出方向延伸的第一倾斜槽78a、从第一倾斜槽78a的终止端起向宽度方向延伸的卡止槽78b、和从卡止槽78b的终止端起朝向第一倾斜槽78a的起始端延伸的第二倾斜槽78c。而且,当容器13接近向安装部14实施安装时的移动路径的终止端时,被突出设置在臂38的顶端上的卡止部39将与卡合槽78卡合。

在此,通过使第一倾斜槽78a、卡止槽78b以及第二倾斜槽78c分别以槽从起始端趋向于终止端而变浅的方式倾斜,从而在各个交叉部分处形成高低差。因此,在卡止部39与第一倾斜槽78a的起始端卡合之后,当容器13沿着安装方向进行移动时,卡止部39将沿着倾斜而依次地与第一倾斜槽78a、卡止槽78b、第二倾斜槽78c卡合,从而不会从卡止槽78b返回到第一倾斜槽78a,或从第二倾斜槽78c返回到卡止槽78b。

卡止槽78b具有起始端与终止端的之间的部分朝向顶端侧弯曲的形状,并且所述卡止槽78b在该弯曲的部分处具有位于卡止部39的安装方向里侧且与卡止部39卡合的卡合壁部78d。而且,当卡止部39与卡合壁部78d卡合时,容器13将受到施力部47c的施力并且向取出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从而其被安装在安装部14上的状态得以维持。

通过容器13被卡止部39所卡止,从而结束了容器13的向安装部14的安装。此外,与容器13卡合的液体收纳体20的、从安装部14脱离的向取出方向的移动,通过容器13被卡止部39卡合从而受到限制。

如此,由于卡止部39所卡止的对象为容器13,因此不仅作为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收纳的安装体50能够安装在安装部14上,即使是容器13单体也能够安装在安装部14上。与此相对,在液体收纳体20以未与容器13卡合的单体的状态被插入到收纳空间中的情况下,由于液体收纳体20不会被卡止部39卡止,因此按压部47b将与液体供给部61的顶端接触从而通过施力部47c的施力而将其推回去。因此,液体收纳体20无法以单体的方式被安装在安装部14上。

此外,在容器13未与液体收纳体20卡合,而以单体的方式被安装在安装部14上时,由于连接端子53未与端子部40连接,因此控制装置42能够判断出液体收纳体20未被连接在连接部32上。

另外,在插入到收纳空间中的容器13被用户向安装方向按压,从而卡止部39与卡合槽78卡合并沿着第一倾斜槽78a进行相对移动时,容器13会受到施力部47c的施力。因此,在卡止部39从第一倾斜槽78a转移到卡止槽78b中之后,在至与卡合壁部78d卡合为止的期间内,容器13将因施力部47c的施力而稍稍向取出方向移动。

如果预先设为在向该取出方向进行移动的终止端处,卡止部39与卡合壁部78d接触等会产生“咔哒”这样的接触声(连接声),则能够带给用户一种容器13的安装结束了的感觉或感触(连接感)。由此,能够对因容器13的插入不够等所造成的安装不良的产生进行抑制。

在卡止部39与卡合壁部78d卡合时,当容器13被用户向安装方向按压时,卡止部39将沿着卡止槽78b的倾斜而转移到第二倾斜槽78c中,接着,沿着第二倾斜槽78c的倾斜并且通过施力部47c的施力而朝向第二倾斜槽78c的终止端移动,从而使与卡合槽78的卡合脱落。于是,通过施力部47c的施力而使容器13向取出方向移动,从而使容器13的基端部分从插入口25向框体24以及外装体12的外部伸出。

此时,如果液体收纳体20与容器13卡合,则随着容器13通过施力部47c的施力而向取出方向移动,而使供给口52远离连接部32从而解除液体收纳体20的连接,并且使连接端子53远离端子部40从而解除液体收纳体20的向安装部14的安装。

优选为,在容器13的底部上设置沿着导轨26的凹凸的导轨卡合部13c。通过导轨26,从而明确了向安装部14实施安装时的容器13的移动路径,并且即使在于一个收纳空间中插入有多个安装体50或者容器13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相邻并排的容器13在不发生无谓的接触的条件下进行移动。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导轨26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或构成数,针对每个被安装的容器13的宽度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宽度相同的容器13中能够统一导轨卡合部13c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部件共同化。或者,如果在多组导轨26中,采用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或者构成数互不相同的结构,则能够抑制容器13的误安装。

此外,优选为,在容器13的底部上突出设置将容器13的姿态保持为水平的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脚部13d。由此,由于能够进行容器13的铅直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恰当地对液体收纳体20与连接部32进行连接。此外,由于能够正确地保持容器13的姿态,因此能够恰当地维持液体收纳体20与连接部32的连接。

接下来,对宽度不同的液体收纳体20、容器13以及安装体50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体50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第一安装体50s和第二安装体50m。此外,液体收纳体20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液体的收纳量不同的第一液体收纳体20s和第二液体收纳体20m。第一安装体50s由第一容器13s与第一液体收纳体20s构成,第二安装体50m由第二容器13m与第二液体收纳体20m构成。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作为液体收纳体20的第三液体收纳体20l与第三容器13l组合在一起来作为第三安装体50l。第三液体收纳体20l为,与小容量的第一液体收纳体20s以及中容量的第二液体收纳体20m相比液体的收纳量较多的大容量的液体收纳体20。此外,第三容器13l为,与小型的第一容器13s以及中型的第二容器13m相比宽度较宽的大型的容器13。另外,在对第三安装体50l进行安装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图2所示的安装部14的整个收纳空间。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与图2所示的安装部14在铅直方向上重叠的形态来设置另外的安装部14,并在该另外的安装部1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处配置一个连接部32以及连接机构29,从而对第三安装体50l进行安装。

如图9、图10所示,第一安装体50s、第二安装体50m、第三安装体50l的高度(铅直方向上的长度)和纵深(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分别相等。而且,与第一安装体50s相比第二安装体50m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长,与第二安装体50m相比第三安装体50l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长。

三个第一液体收纳体20s分别对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彩色油墨进行收纳,一个第二液体收纳体20m对黑色油墨进行收纳。大容量的第三液体收纳体20l例如对黑色油墨进行收纳,从而能够用于单色印刷。

在安装体50中,即使容器13的宽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在以供给口52为基准的情况下,构成连接结构51的连接端子53、识别部54、定位孔55、56及施力承受部57的配置和形状、以及卡合槽78的位置也能够被统一。而且,第二安装体50m和第三安装体50l的引导部73与被引导部72的配置以及形状也能够被统一。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第二安装体50m进行说明,并通过在图10中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对第三安装体50l的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构成第二安装体50m的第二容器13m中,卡合槽78的形状和图7所示的第一容器13s的卡合槽78的形状被统一。

如图12、图13所示,在第二液体收纳体20m的液体供给部61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在引导方向上贯穿形成的大致圆孔状的被引导部72。此外,在第二容器13m的卡合接受部65上设置有从底板67起向引导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引导部73。第二容器13m的引导部73和第二液体收纳体20m的被引导部72与第一容器13s以及第一液体收纳体20s相同,也具有限制部72a、73a和曲面部72b、73b。

如图14、图15所示,转动轴63被配置连结两个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在附图中以单点划线来表示)线a上。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轴部62b)在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容器13上的状态下被配置于连结至少两个引导部73而得到的线a上。此外,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连结两个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a上。两个引导部73与两个被引导部72在与引导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与转动轴63的至少一部分并排的位置处。另外,更优选为,线a的延伸方向与转动轴63的轴向相一致。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3与液体收纳体20被设置为,在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容器13中的状态下,引导部73与被引导部72在宽度方向上夹着把手部62或者转动轴63的至少一部分。

在安装姿态下,转动轴63以及轴部62b位于与把持部62a相比靠顶端侧处。因此,在将被安装于安装部14中的安装体50从安装部14取出的情况下,与转动轴63相比把持部62a先出现。

优选为,引导部73和被引导部72的大小(纵深方向上或者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姿态的把手部62的引导方向、纵深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把手部62的厚度相比较大。此外,优选为,引导部73和被引导部72的大小与引导方向、纵深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转动轴63的大小相比较大。而且,优选为,俯视观察时的引导部73和被引导部72与从顶端进行观察时的连接端子53、供给口52、定位孔55、56、突起部75、卡合孔76中的至少一个相比较大。另外,第一容器13s的引导部73的大小为第二容器13m的引导部73的大小的大致一半。

如图16所示,在液体收纳部60中,所收纳的液体越多则中央部分越鼓起,并且越靠近外边缘则越变薄。因此,在液体收纳部60中,中央部分具有最大高度,并且从中央部分起越靠近液体供给部61侧则高度越变低。此外,液体供给部61与液体收纳部60的端部相比更具高度,并且在液体收纳部60的中央部分与液体供给部61之间形成有凹陷部80。而且,对于把手部62而言,优选为,以把持部62a位于液体收纳部60的上方的方式来设置,更优选为,以把持部62a位于凹陷部80的上方的方式来设置。由此,将易于对把手部62进行把持,并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13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另外,液体收纳部60的高度随着所收纳的液体减少而降低,从而凹陷部80也发生変化。

如图16至图18所示,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在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容器13中的状态下,位于与液体供给部61、被引导部72以及引导部73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并且从容器13的开口13a突出。另外,较高的位置是指,从容器13的底面离开的、成为引导部73的顶端侧的位置,且为引导部73开始对被引导部72进行引导的一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3中,前板69的高度与侧板68以及顶端板70相比较高,侧板68以及顶端板70的上端成为容器13的开口13a的高度。而且,在安装姿态的安装体50中,第一姿态的把手部62的上端与前板69的上端成为相同高度。而且,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供给口52、引导部73、被引导部72、连接端子53、识别部54、定位孔55、56、突起部75相比较高的位置处(也参照图9)。

如图19所示,也能够使第一液体收纳体20s的液体供给部61与第二容器13m或第三容器13l的卡合接受部65卡合,从而将其安装在安装部14(参照图2)上。即,即使是宽度不同的容器13,其引导部73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也大致相等,即使是宽度不同的液体收纳体20,其被引导部72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也大致相等。

此外,所谓由引导部73实施的引导,只要能够限制液体供给部61的与引导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宽度方向或安装方向)上的移动即可,在被引导部72与引导部73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因此,也可以将第二容器13m的引导部73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设为与第一容器13s的引导部73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相比较宽。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液体收纳体20s的被引导部72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设为与第二液体收纳体20m的被引导部72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相比较窄。

接下来,对以上述方式而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用于将液体喷射部21所喷射的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11进行供给的液体收纳体20在被收纳于容器13的收纳空间中的状态下,随着容器13的移动而向安装部14实施安装。

液体收纳体20在所收纳的液体变少时,存在基端侧上翘的情况。因此,如果例如在插入口25的顶面27上存在有高低差,则有可能发生液体收纳体20被卡住的情况。在这一点上,由于顶面27被设为斜面,因此安装体50将以上翘的液体收纳体20的基端沿着顶面27的方式从安装部14被拆卸下来(参照图3)。

由于容器13即使在未伴有液体收纳体20的单体的状态下也能够安装在安装部14中,因此在未安装有液体收纳体20时,能够将容器13以空着的状态而预先安装在安装部14中。此外,即使是宽度不同的液体收纳体20和容器13,也能够通过使液体供给部61以及卡合接受部65的结构共同化,从而改变组合来进行安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1)由于把手部62位于连结引导部73而得到的线a上,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73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62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13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

(2)由于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液体供给部61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易于引导用户对把手部62进行把持。而且,通过对把手部62进行把持,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13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

(3)由于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被引导部72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73而对把手部62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引导并向容器13进行装拆。

(4)由于把手部62位于连结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a上,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73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62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引导并向容器13进行装拆。

(5)由于把手部62与液体供给部61被分开构成,因此能够提高把手部62的形状或移动范围等的设计自由度。

(6)转动轴63被配置在连结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上。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73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62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引导并向容器13进行装拆。

(7)由于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从容器13的开口13a突出,因此易于引导用户对把手部62进行把持。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下文所示的改变例的方式进行变更。此外,也可以将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各个结构要素和各个改变例、还有构成改变例的各个结构要素进行相互组合。

·如图20所示,把手部62也可以与液体供给部61一体构成,并且能够进行位移(第一改变例)。把手部62具有相对于把持部62a而言厚度较薄且易于弯曲的薄壁部82。而且,把手部62以薄壁部82为转动轴而进行转动。根据该第一改变例,由于把手部62与液体供给部61被一体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此外,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引导部73与被引导部72的结构。

·如图21至图23所示,引导部73与被引导部72也可以在纵深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第二改变例)。引导部73与被引导部72也可以形成有三个以上。而且,把手部62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来配置,即,该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结被形成于顶端侧的至少一个引导部73或者被引导部72和被形成于基端侧的至少一个引导部73或者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a上。线a为连结多个引导部73中的至少两个引导部73而得到的线,也为连结多个被引导部72中的至少两个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由此,能够通过引导部73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62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13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

·如图22至图24所示,把手部62也可以以转动轴63的轴线和连结引导部73彼此而得到的线a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第三改变例)。

·如图25所示,液体收纳体20也可以具备多个把手部62(第四改变例)。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均能够通过引导部73而平衡性良好地对把手部62被把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13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

·把手部62也可以形成为环状。此外,把手部62也可以一端被悬臂支承在液体供给部61上。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形成从底板67起而突出的肋材,并通过肋材来对引导部73彼此进行连接。

·容器13也可以具备用于对开口13a进行开闭的开闭罩,其中,所述开口13a用于供液体收纳体20出入。开闭罩既可以覆盖开口13a的整体,也可以仅覆盖一部分。在容器13具有对开口13a进行开闭的开闭罩的情况下,能够在开闭罩打开的状态下使液体收纳体20穿过开口13a而出入于收纳空间,并能够在将容器13向安装部14进行装拆时通过关闭开闭罩而避免液体收纳体20从开口13a飞出。

·当容器13具备开闭罩时,在开闭罩被拆掉的状态、或者开闭罩仅覆盖了开口13a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在把手部62进行转动而成为第二姿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位于与开口13a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引导部73并不限定于大致圆柱状,也可以采用圆台、棱台。此外,引导部73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也可以任意变更为椭圆形、半圆形、方形、星形、心形、花形、十字形、对多个相同直径或者不同直径的圆进行组合而成的例如雪人形状等。此外,被引导部72的形状只要是能够被引导部73引导的形状即可,可以为与引导部73相同的形状或者为与引导部73不同的形状。而且,多个引导部73与被引导部72的各自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也可以具备对把手部62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施力部件也可以向使第一姿态的把手部62向第二姿态转动的方向施力。

·被引导部72并不限定于在液体供给部61的底面和上表面上贯穿的贯穿孔,也可以为从底面侧凹陷的凹部。

·在安装体50中,将液体收纳体载置于容器13上的载置姿态和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安装部14中的安装姿态也可以不同。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相对于一个容器13而能够载置多个液体收纳体20。

·液体收纳体20以及容器13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小型、中型以及大型这三种,能够变更为任意的大小。

·向安装部14插入的插入口25并不一定要设置在外装体12的前表面上,也可以将插入口25设置在例如向外装体12的纵深方向延伸的侧面上。即,安装体50的安装方向并不限定于外装体12的纵深方向,也可以使外装体12的宽度方向成为安装体50以及容器13的安装方向。在该情况下,外装体12的纵深方向与安装部14的纵深方向(安装方向)成为不同的方向。

·在安装姿态下,被引导部72与引导部73也可以位于与开口13a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把手部62通过系绳或链子等的连接部件而与液体供给部61连接并能够进行移动。此外,把手部62也可以相对于液体供给部61而进行滑动。

·把手部62也可以不进行转动。即,把手部62也可以被固定在液体供给部61上。

·转动轴63也可以不被配置在连结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a上。例如,转动轴63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设置,即,转动轴63的轴线和连结被引导部72而得到的线a交叉或者一致。

·在如图16所示的安装姿态中,把手部62也可以位于与开口13a、引导部73、被引导部72、液体供给部61相比较低的位置处,并且不从开口13a突出。而且,把手部62也可以在以转动轴63为中心进行转动而成为第二姿态的情况下,位于与开口13a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即,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在液体收纳体20被载置于容器13中的状态下,能够移动至与被引导部72或引导部73、开口13a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如果采用该结构,则能够易于对把手部62进行把持,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容器13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

·把手部62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即,在成为第二姿态的情况下,所述把手部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结被引导部72或者引导部73而得到的线a上。

·液体喷射部所喷射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也可以为例如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出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而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

·介质并不限定于纸张,既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较薄的板材等,也可以为用于印染装置等的布帛。此外,介质也可以不是被切割为预定的尺寸的单页纸,所述介质既可以为例如被卷绕成卷筒状的介质,也可以为t恤等的任意形状的衣物等,还可以为餐具或者文具这样的任意形状的立体物。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外装体;13…容器;13a…开口;13b…支承凸部;13c…导轨卡合部;13d…脚部;13s…第一容器;13m…第二容器;13l…第三容器;14…安装部;15…前盖;16…盒;17…安装口;18…排出托盘;19…操作面板;20…液体收纳体;20s…第一液体收纳体;20m…第二液体收纳体;20l…第三液体收纳体;21…液体喷射部;22…滑架;24…框体;25…插入口;26…导轨;27…顶面;29…连接机构;29f…第一连接机构;29s…第二连接机构;30…供给流道;31…供给机构;32…连接部;33…供给管;34…变压机构;35…驱动源;36…变压流道;38…臂;39…卡止部;40…端子部;40a…引导凸部;41…电线;42…控制装置;44…块体;45…定位突部;46…定位突部;47…推出机构;47a…框部件;47b…按压部;47c…施力部;48…液体承接部;50…安装体;50s…第一安装体;50m…第二安装体;50l…第三安装体;51…连接结构;51f…第一连接结构;51s…第二连接结构;52…供给口;53…连接端子;53a…凹部;53g…引导凹部;54…识别部;55…第一定位孔;55a…第一孔;55b…第一孔;56…第二定位孔;56a…第二孔;56b…第二孔;57…施力承受部;58…插入部;60…液体收纳部;61…液体供给部;62…把手部;62a…把持部;62b…轴部;63…转动轴;65…卡合接受部;65a…切口;67…底板;68…侧板;69…前板;70…顶端板;72…被引导部;72a…限制部;72b…曲面部;73…引导部;73a…限制部;73b…曲面部;75…突起部;76…卡合孔;78…卡合槽;78a…第一倾斜槽;78b…卡止槽;78c…第二倾斜槽;78d…卡合壁部;80…凹陷部;82…薄壁部;a…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