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装置、清洗装置以及清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521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液体喷出装置的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的技术。



背景技术:

当在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的情况下需要实施从液体喷出装置上拆下液体喷出头的作业时,会在液体喷出头的清洗上花费较多的时间。

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了一种通过保持着将液体喷出头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上的状态而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从而缩短清洗时间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液体喷出装置使液体喷出头向初始位置移动并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液。此时从液体喷出头被排出的流体向设置在初始位置处的废液罐被排出。

此外,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公开了一种通过保持着将液体喷出头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上的状态而使清洗液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来进行清洗从而缩短清洗时间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能够使油墨也循环,因此构成为使兼作油墨循环用和清洗液循环用的墨盒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而可拆装的结构。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2中,在一个墨盒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油墨用的循环流道(供给油墨室、回收油墨室、和与两者连通的流道等)和清洗液用的循环流道(清洗液室和与其连通的流道)。

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通过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液而将从液体喷出头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的情况下,只能实施与废液罐的容量相对应的清洗。例如,无法向液体喷出头供给废液罐的容量以上的清洗液来进行清洗,也无法使清洗液循环来进行清洗。虽然也考虑到增大废液罐的容量即可,但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会造成液体喷出装置大型化。

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将兼作油墨循环用和清洗液循环用的墨盒设为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而可拆装的结构中,由于在一个墨盒的内部分别具备油墨用的循环流道和清洗液用的循环流道,因此会造成墨盒大型化。进而造成安装有这样的墨盒的液体喷出装置也大型化。并且,即使在仅要更换油墨和清洗液中的一方的情况下,也必须更换墨盒整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35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958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时间的缩短、液体喷出装置的小型化、或者清洗装置用墨盒的小型化中的至少一个。

方式1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框体;液体喷出头,其具有喷出从框体内的液体供给源被供给的液体的喷嘴;排出口,其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框体外,所述液体喷出装置满足以下的条件1或条件2,条件1为:还具备废液罐,所述废液罐在框体内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收纳,并且能够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出至框体内的废液罐内,而是从排出口排出至框体外,条件2为:还具备泵,所述泵在框体内,且用于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输送,并且不使用框体内的泵,便能够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向框体外排出。

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具备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框体外的排出口,因此能够将通过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从而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至框体外。由此,无论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的量如何,均能够使液体喷出装置小型化。

此时,作为流体,能够使用清洗液、油墨、空气等。因此,在将这些流体用于清洗的情况下,无论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的量如何,均能够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即,也能够通过多量的流体而强力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

此外,由于具备排出口,因此不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便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框体外。例如,在将流体用于清洗的情况下,与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使用了流体的清洗所需的时间。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而使从喷嘴被排出、且从排出口被排出至框体外的流体向液体喷出头进行循环。例如,在将流体用于清洗的情况下,与不使流体循环的结构相比,能够高效地实施使用了流体的清洗。

而且,在满足条件1的情况下,既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中并收纳于框体内,也能够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至框体外。因此,在用于清洗的流体从喷嘴被排出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排出口排出至框体外。即,也可以不使废液罐大型化。

此外,在满足条件2的情况下,既能够使用框体内的泵而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输送,也能够不使用框体内的泵而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输送。因此,例如,也可以代替框体内的泵而使用框体外的泵(清洗装置的泵等)来进行输送。即,也可以不使框体内的泵大型化。

方式2

在方式1的优选例(方式2)中,具备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被设置在从喷嘴起至废液罐为止的废液流道的中途并与排出口连通,且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或是向排出口排出进行切换。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切换阀,从而能够切换为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不会向框体内的废液罐排出,而是从排出口排出至框体外。由此,既能够选择使用废液罐也能够选择不使用废液罐,因此能够延长废液罐的寿命。此外,在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的情况下和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排出口的情况下,能够共用从喷嘴起至切换阀为止的流道。

方式3

在方式1的优选例(方式3)中,具备:废液罐,其被设置于框体内;切换阀,其被设置在从喷嘴起至废液罐为止的废液流道的中途并与排出口连通,且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或是向排出口排出进行切换。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切换阀,从而能够切换为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不会向框体内的废液罐排出,而是从排出口排出至框体外。由此,既能够选择使用废液罐也能够选择不使用废液罐,因此能够延长废液罐的寿命。此外,在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的情况下和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排出口的情况下,能够共用从喷嘴起至切换阀为止的流道。

方式4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4)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其具有喷出从液体供给源被供给的液体的喷嘴;废液流道,其将喷嘴与废液罐进行连通;排出口,其能够排出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切换阀,其被设置在废液流道的中途并与排出口连通,且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或是向排出口排出进行切换,所述液体喷出装置满足以下的条件1或者条件2,条件1为:还具备泵,所述泵用于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输送,并且不使用泵,便能够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条件2为:废液罐能够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收纳。

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具备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或是向排出口排出进行切换的切换阀,因此能够代替废液罐而使通过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而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由此,能够使废液罐及液体喷出装置小型化。

此时,作为流体,能够使用清洗液、油墨、空气等。因此,在将这些流体用于清洗的情况下,无论废液罐的大小如何,均能够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即,通过多量的流体,也能够强力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

此外,由于具备排出口,因此不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便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例如,在将流体用于清洗的情况下,与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使用了流体的清洗所需的时间。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使从喷嘴被排出、且从排出口被排出的流体向液体喷出头循环。例如,在将流体用于清洗的情况下,与不流体循环的结构相比,能够高效地实施使用了流体的清洗。

而且,在满足条件1的情况下,既能够使用泵而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输送,也能够不使用泵而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输送。因此,例如,也可以代替液体喷出装置的泵而使用清洗装置的泵来进行输送。即,也可以不使液体喷出装置的泵大型化。

此外,在满足条件2的情况下,既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来进行收纳,也能够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因此,在用于清洗的流体从喷嘴被排出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排出口排出。即,也可以不使废液罐大型化。

方式5

在方式1至方式4的优选例(方式5)中,具备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能够在相同的部位处更换安装用于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与用于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连接部。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具备能够在相同的部位处更换安装用于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与用于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连接部的安装部,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安装部来兼作两者的连接。因此,与将各自的连接部分别连接在不同的部位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安装部的结构。

方式6

在方式2至方式5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6)中,将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切换阀连通的排出流道的直径至少大于所述废液流道的直径。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将排出口与切换阀连通的排出流道的直径至少大于废液流道的直径,因而能够从排出口有效地排出清洗液等多量的流体,因此能够有效地实施液体喷出头的清洗。

方式7

在方式2至方式6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7)中,具备通信部,所述通信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而与液体供给源进行通信,切换阀基于通信部的通信结果而被切换为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或是向排出口排出中的某一个。根据以上的方式,例如,由于根据通信部的通信结果而知晓液体供给源是否被连接,因此在液体供给源被连接的情况(非清洗时)下,以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的方式对切换阀进行切换。此外,在液体供给源未被连接的情况(清洗时)下,以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排出口的方式对切换阀进行切换。如此,由于由液体喷出装置侧自动地对切换阀进行切换,因此与由使用者对切换阀进行切换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使用者实施的切换阀的误操作。

方式8

在方式2至方式7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8)中,切换阀能够向大气开放。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使切换阀向大气开放,从而也能够有效地排出清洗后残留于排出口的流体。由此,能够对清洗后残留于排出口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9

在方式1至方式8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9)中,具备泵,所述泵用于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排出口进行输送。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具备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向排出口输送的泵,因而能够提高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的输送效率,因此与未使用泵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此外,作为本方式的泵,也能够将液体喷出装置所具备的现有的泵(例如,被设置在密封喷嘴的盖上并对喷嘴进行抽吸的泵等)用于液体喷出头的清洗中。

方式10

在方式1至方式9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10)中,泵以对喷嘴进行抽吸的方式进行工作,与从所述喷嘴对从液体供给源被供给的液体进行抽吸的情况相比,在从喷嘴对所排出的流体进行抽吸的情况下,泵以抽吸力较强力的方式进行工作。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与从喷嘴对从液体供给源被供给的液体进行抽吸的情况相比,在从喷嘴对所排出的流体进行抽吸的情况下,泵以抽吸力较强力的方式进行工作,因此,例如即使在将液体喷出装置所具备的现有的泵用于液体喷出头的清洗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

方式11

在方式1至方式12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11)中,具备罩,所述罩覆盖排出口。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利用罩对排出口进行覆盖,从而能够防止灰尘侵入排出口内。

方式12

一种清洗装置,其对方式1至方式11中的任意一个液体喷出装置的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所述清洗装置具备:供给流道,其向被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中的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回收流道,其对从排出口被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从清洗装置的供给流道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从而使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被排出,进而能够穿过清洗装置的回收流道而对该流体进行回收。因此,不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且不使用废液罐,便能够使清洗所使用的流体较多量而强力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并且也能够使清洗所使用的流体循环而高效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因此,与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时间,并且即使不使框体内的废液罐大型化也能够进行强力的清洗,因此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自身的小型化。如此,根据本方式,能够在缩短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时间的同时,使液体喷出装置小型化。

方式13

在方式12的优选例(方式13)中,具备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供给流道与液体喷出头连接,连接部能够在为了将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与液体喷出头连接而在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设置的安装部的相同的部位处,与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更换而进行安装。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能够在液体喷出装置所具备的安装部的相同的部位处,以与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进行更换的方式安装供给流道的连接部,因此与将各自的连接部连接在不同的部位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安装部的结构。

方式14

在方式13的优选例(方式14)中,具备泵,所述泵被设置在回收流道的中途,并且用于将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经由排出口而向回收流道进行输送。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清洗装置的泵,从而不加压而利用抽吸将从液体喷出头的喷嘴被排出的流体经由排出口而向回收流道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液体喷出头内的异物、气泡等排出。

方式15

在方式12至方式14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15)中,具备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用于从回收流道向供给流道输送流体。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能够使在回收流道中被回收的流体通过循环流道向供给流道返回,因此能够将该流体再次供给至液体喷出头。由此,由于能够实施使清洗所使用的液体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的循环清洗,因此即使清洗所使用的液体并不多量也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

方式16

在方式12至方式15中的任意一优选例(方式16)中,作为对流体进行贮留的罐,至少具备被设置于循环流道的第一罐以及被设置于供给流道的第二罐。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至少具备被设置于循环流道上的第一罐以及被设置于供给流道上的第二罐,因此也能够将第一罐用于循环清洗,而将第二罐用于非循环清洗。此外,通过改变第一罐和第二罐中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种类,从而也能够在循环清洗与非循环清洗中通过不同种类的流体来进行清洗。而且,也能够不对在非循环清洗中所使用的第二罐进行加温,而对在循环清洗中所使用的第一罐进行加温。由此,能够提高循环清洗的清洗效果。

方式17

在方式12至方式16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19)中,具备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供给流道的中途。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通过过滤器而将穿过供给流道的流体中所含有的异物去除。因此,例如液体喷出头的循环清洗中,能够使通过过滤器而去除了异物流体穿过供给流道而返回至液体喷出头。由此,能够减轻由清洗造成的液体喷出装置内的过滤器的负担,因此能够延长液体喷出装置内的过滤器的寿命。

方式18

在方式12至方式17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18)中,具备大气开放阀,所述大气开放阀被设置在供给流道的中途,并且能够切换为向大气开放。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使大气开放阀向大气开放,从而也能够有效地将清洗后残留于供给流道的流体排出。由此,例如从液体喷出头的安装部中拆下与供给流道连通的连接部时,能够对残留于供给流道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19

在方式12至方式18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18)中,还具备开闭阀,所述开闭阀被设置在供给流道的中途。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将开闭阀关闭,从而能够对残留于供给流道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20

在方式12至方式19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20)中,还具备负压产生机构,所述负压产生机构被设置在供给流道的中途。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利用负压产生机构而使供给流道内产生负压,从而能够对残留于供给流道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21

作为方式1至方式20中的任意一个液体喷出装置中的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方法的优选例(方式21),具备:第一工序,通过向被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中的液体喷出头供给用于清洗的流体,从而将流体从液体喷出头的喷嘴排出;第二工序,经由液体喷出装置的排出口而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实施利用向被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中的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而从液体喷出头的喷嘴排出流体的第一工序、和经由液体喷出装置的排出口而对从喷嘴被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的第二工序,从而能够保持着将液体喷出头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上的状态而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因此,与将液体喷出头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来进行清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时间。并且,由于能够不使用液体喷出装置内的废液罐来进行清洗,因此能够即使不使液体喷出装置内的废液罐大型化也能够实现强力的清洗。由此,也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自身的小型化。如此,根据本方式,能够缩短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时间的同时,使液体喷出装置小型化。

方式22

在方式21的优选例(方式22)中,具备第三工序,所述第三工序为,将在第二工序中所回收的流体向液体喷出装置进行供给,并从液体喷出头的喷嘴排出的工序。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实施将在第二工序中所回收的流体向液体喷出装置进行供给并从液体喷出头的喷嘴排出的第三工序,从而能够在保持着将液体喷出头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上的状态下实施使清洗所使用的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的清洗(循环清洗)。

方式23

在方式21或方式22的优选例(方式23)中,在液体喷出头的清洗后,利用空气而将液体喷出装置的排出口的流体排出。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液体喷出头的清洗后利用空气而将排出口的流体排出,因此能够对残留于排出口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24

在方式21至方式23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26)中,将液体喷出头的清洗历史预先存储于存储部中,并基于该清洗历史而实施下次的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将液体喷出头的清洗历史预先存储于存储部中,并基于该清洗历史而实施下次的液体喷出头的清洗,因此例如在直至前次为止的液体喷出头的清洗中发生清洗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延长清洗时间而实施下次的液体喷出头的清洗。

方式25

在方式22的优选例(方式25)中,具备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具备:供给流道,其将清洗所使用的流体供给至液体喷出头;回收流道,其对从排出口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循环流道,其用于从回收流道向供给流道输送流体;作为对流体进行贮留的罐,至少具备被设置于循环流道的第一罐以及被设置于供给流道的第二罐,所述清洗方法具备:循环清洗工序,使用第一罐内的流体,并通过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而使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从而实施清洗;非循环清洗工序,使用第二罐内的流体,并通过第一工序至第二工序而使流体不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从而实施清洗。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分别设置循环清洗工序中所使用的流体、和非循环清洗工序中所使用的流体。此外,通过在第一罐和第二罐中使用不同种类的流体,从而也能够在循环清洗工序和非循环清洗工序中改变清洗所使用的液体的种类。

方式26

在方式25的优选例(方式26)中,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之后,实施循环清洗工序。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首先,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使来自第二罐的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流动来进行清洗,接下来,在循环清洗工序中使来自第一罐的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来进行清洗。由此,由于能够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清除液体喷出头内的污垢之后实施循环清洗工序,因此能够提高循环清洗的清洗效果。此外,能够仅将循环清洗所使用的第一罐内的流体作为加温对象,从而能够毫无浪费地将该热量用于清洗中。

方式27

在方式25的优选例(方式27)中,在循环清洗工序之后,实施非循环清洗工序。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首先,在循环清洗工序中使来自第一罐的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循环来进行清洗,接下来,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使来自第二罐的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流动来进行清洗。由此,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能够使与实施了循环清洗的流体不同的流体在液体喷出头中流动。因此,例如能够在循环清洗中使用清洗效果较高的流体,而在非循环清洗中使用液体的填充性较好的流体,因而能够在提高由循环清洗实现的清洗效果的同时,提高非循环清洗后的液体的填充性。

方式28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28)所涉及的清洗装置为对液体喷出装置的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具备:供给流道,其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回收流道,其用于从液体喷出装置的排出口对从液体喷出头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循环流道,其用于使流体从回收流道向供给流道移动,循环流道经过贮留流体的拆装自由的墨盒的内部流道。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从液体喷出装置的排出口对从液体喷出头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因此不从液体喷出装置中拆下液体喷出头便能够对液体喷出头进行清洗。并且,通过使从液体喷出头利用回收流道而被回收的流体从供给流道经由循环流道而返回至液体喷出头,从而能够实施循环清洗。此外,经过本方式的墨盒是循环流道会经过其内部流道的墨盒,而未设置油墨用的循环流道。因此,与例如不仅具备清洗液用的循环流道还具备油墨用的循环流道的墨盒相比,能够使墨盒小型化。此外,由于清洗装置和液体喷出装置分别设置,因此与安装有油墨用的墨盒和清洗液用的墨盒的液体喷出装置相比,能够使液体喷出装置小型化。

方式29

在方式28的优选例(方式29)中,具备通信部,所述通信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出装置进行通信。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具备利用有线或无线而与液体喷出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因此能够通过通信部而在其与液体喷出装置之间交换各种的信息。

方式30

在方式29的优选例(方式30)中,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用于显示在液体喷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部上的信息。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用于显示在液体喷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部上的信息,因此无需在清洗装置侧设置显示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方式31

在方式29或方式30的优选例(方式31)中,具备剩余量检测部,所述剩余量检测部对墨盒内的流体的剩余量进行检测,并且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由剩余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流体的剩余量的信息。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由剩余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流体的剩余量信息,因此能够实施与墨盒的流体的剩余量相对应的工作。例如能够根据墨盒内的所述流体的剩余量而催促使用者实施墨盒的更换,或者中断清洗工作。

方式32

在方式29至方式32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32)中,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关于液体喷出头的清洗的进展状况的信息。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关于液体喷出头的清洗的进展状况的信息,因此能够实施与清洗的进展状态相对应的工作。例如,在发生某种异常而在清洗工作的中途中断了的情况下,通过将该进展状况预先存储,从而也能够在异常解除后再次开启从中断之后起的清洗工作。

方式33

在方式28至方式32的优选例(方式33)中,具备异常检测部,所述异常检测部对异常进行检测,并且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由异常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息。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通过通信部而向液体喷出装置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由异常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息,因此能够实施与所检测出的信息相对应的工作。例如液体泄漏、过度加热、电机的超负载等被检测出时,能够向使用者告知异常,或者中断清洗工作。

方式34

在方式28至方式33的优选例(方式34)中,具备电源供给部,所述电源供给部被供给有来自液体喷出装置的电力。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通过电源供给部而向清洗装置的各部供给来自液体喷出装置的电力。由此,无需在清洗装置侧设置电源,因此能够使清洗装置小型化。

方式35

在方式28至方式34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35)中,墨盒具备被供给电力的电源端子。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墨盒具备被供给电力的电源端子,因此即使在例如墨盒具备需要电力的部件(加热器等)的情况下,也无需在墨盒侧设置向这些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因此能够使墨盒小型化。

方式36

在方式28至方式35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36)中,具备:废液罐,其对流体进行收纳;切换阀,其被设置在回收流道与循环流道之间,并对将回收流道与废液罐连通或是将回收流道与循环流道连通进行切换。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利用切换阀而将回收流道与废液罐连通,从而能够将循环流道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根据本方式,例如能够通过切换阀而将回收流道与废液罐连通从而将循环流道的流体向废液罐排出之后,通过切换阀而将回收流道与循环流道连通从而以崭新的清洗液来再次开启循环清洗。如此,能够在循环清洗的中途以崭新的清洗液来进行清洗。

方式37

在方式28至方式36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37)中,当将墨盒设为第一墨盒时,除了第一墨盒以外,具备对流体进行贮留的第二墨盒,第一墨盒为相对于循环流道而可拆装的墨盒,第二墨盒为相对于供给流道或循环流道而可拆装的墨盒。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实施使用了第一墨盒和第二墨盒的各自的流体的清洗。例如能够将第一墨盒和第二墨盒的各自的流体设为清洗性不同的流体。此外,也能够将第一墨盒和第二墨盒的各自的流体划分为,以液体喷出头的清洗为主要目的的流体、和以提高油墨向液体喷出头的充填性为主要目的的流体。

方式38

在方式28至方式37的优选例(方式38)中,具备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供给流道与液体喷出头连接,并且能够在为了将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与液体喷出头连接而在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设置的安装部的相同的部位处,以与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更换的方式而安装对供给流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能够在为了将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与液体喷出头连接而在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设置的安装部的相同的部位处,以与液体供给源的连接部更换的方式而安装对供给流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因此能够简化用于连接清洗装置中的供给流道的结构。

方式39

作为方式28至方式38中的任意一个清洗装置的墨盒,具备:供给口,其向供给流道供给流体;回收口,其对来自回收流道的流体进行回收;贮留室,其将供给口与回收口连通而构成内部流道,并对流体进行贮留。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墨盒具备向供给流道供给所述流体的供给口、对来自回收流道的流体进行回收的回收口、和将供给口与回收口连通而构成内部流道并对流体进行贮留的贮留室,因此能够通过供给口和回收口而简单地安装在清洗装置的流道中。

方式40

在方式39的优选例(方式40)中,在供给口与回收口之间具备过滤器。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过滤器,从而能够将从供给口向供给流道供给的流体中所含有的异物去除。因此,例如在液体喷出头的循环清洗中,即使异物混入到从回收口被回收的流体中,也能够使通过过滤器而去除了异物的流体穿过供给流道而返回至液体喷出头。

方式41

在方式39或方式40的优选例(方式41)中,具备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用于对贮留室内的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根据以上的方式,通过温度调节部,既可以对贮留室内的液体的温度进行加温,也可以对贮留室内的液体的温度进行冷却。能够设定为适合于液体喷出头的清洗或油墨的填充性的温度。例如,将贮留室内的液体加温至与常温相比较高的预定的温度。由此,能够提高使用了墨盒内的流体的循环清洗的效果。

方式42

在方式41的优选例(方式42)中,具备围绕部,所述围绕部以与贮留室之间隔开间隙的方式而围绕贮留室,并且间隙通过热介质而被填满,温度调节部通过对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而对贮留室内的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通过对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而对贮留室内的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利用热介质而从贮留室的外侧间接地对贮留室内的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

方式43

在方式39或方式42的优选例(方式43)中,在与配置有供给口以及回收口的面相同的面上,配置有被供给电力的电源端子。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与配置有供给口以及回收口的面相同的面上配置有被供给电力的电源端子,因此电源端子的拆装较为容易,从而能够提高墨盒侧的电源端子与清洗装置侧的端子的接触性。

方式44

在方式39至方式43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44)中,贮留室至少一个部分由透明的部件而形成。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贮留室至少一部分由透明的部件而形成,从而可以看到贮留室的内部,因此能够确认出贮留室内的流体的量和颜色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液体喷出部的剖视图。

图3为用于对液体喷出头的清洗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表示墨盒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墨盒的v-v剖视图。

图6为表示液体喷出头的清洗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局部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为,向印刷用纸等介质12喷出作为液体的示例的油墨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装置10具备框体11。框体11为典型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但是,框体11的形状并不限于长方体。在框体11内,设置有控制装置20、输送机构22、移动机构23、滑架24、液体喷出头26、液体供给源14和维护单元30。虽然在图1中例示了将一个液体喷出头26搭载于滑架24上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多个液体喷出头26搭载于滑架24上。

液体供给源14为,由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0的主体而可拆装的箱状的容器构成的油墨罐型的墨盒。另外,液体供给源14并不限于箱状的容器,也可以是由袋状的容器构成的油墨袋型的墨盒。在液体供给源14中被贮留有油墨。油墨既可以为黑色油墨,也可以为彩色油墨。被贮留于液体供给源14中的油墨通过泵(省略图示)而被压送至液体喷出头26。液体供给源14具备用于与液体喷出头26连通的连接部142。连接部14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液体喷出头26所具备的安装部262上。具体而言,连接部142为,具备用于与安装部262的油墨供给针或油墨供给孔连通的孔的连接器。

控制装置20被构成为包括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的控制部202和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部203,并且,通过控制部202执行被存储于存储部203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总括性地对液体喷出装置10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表示应形成在介质12上的图像的印刷数据从主机等外部装置(省略图示)而被供给至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20对液体喷出装置10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以使由印刷数据所指定的图像形成在介质12上。

输送机构22基于由控制装置20实施的控制而在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对介质12进行输送,而移动机构23基于由控制装置20实施的控制而使滑架24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返。另外,输送机构22以及移动机构2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以上的示例。液体喷出头26被搭载于大致箱状的滑架24上,并基于由控制装置20实施的控制而向介质12喷出从液体供给源14被供给的油墨。控制装置20使滑架24沿着与y方向交叉的x方向而往返。通过以由输送机构22实施的介质12的输送与滑架24的反复地往返并行的方式而使液体喷出头26向介质12喷出油墨,从而在介质12的表面上形成所需的图像。另外,也能够将液体供给源14与液体喷出头26一起搭载于滑架24上。

在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头26的喷出面(介质12的对置面)上配置有两个喷嘴列l1、l2。各喷嘴列l1、l2为,沿着y方向而排列成直线状的多个喷嘴n的集合。从各喷嘴列l1、l2的喷嘴n喷出从液体供给源14被供给的油墨。另外,被供给至各喷嘴列l1、l2的油墨既可以是相同的颜色,也可以是不同的颜色。此外,喷嘴n的结构并不限于所例示的结构,在液体喷出头26的喷出面上,既可以配置三个以上的喷嘴列,也可以将各个喷嘴列设为多列(例如锯齿状排列或者交错状排列)。

液体喷出头26具备液体喷出部264。液体喷出部264从多个喷嘴n向介质12喷出从液体供给源14被供给的油墨。液体喷出部264包含与不同的喷嘴n相对应的多个喷出部。来自液体供给源14的油墨被供给至各喷出部。基于印刷数据的驱动信号(驱动脉冲)从控制部202被供给至各喷出部。各喷出部根据驱动信号而从喷嘴n喷出油墨。

图2为着眼于任意一个喷出部266的液体喷出部264的剖视图。图2所示的液体喷出部264为,在流道基板71的一侧配置有压力室基板72、振动板73、压电元件74和支承体75并且在另一侧配置有喷嘴板76的结构体。流道基板71、压力室基板72和喷嘴板76例如由硅的平板材料而形成,支承体75例如由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而形成。多个喷嘴n被形成在喷嘴板76中。在图2的结构中,喷嘴板76中的与介质12对置的面构成液体喷出头26的喷出面260。

在流道基板71上形成有开口部712、分支流道(节流流道)714和连通流道716。分支流道714及连通流道716为针对每个喷嘴n而形成的贯穿孔,开口部712为跨及多个喷嘴n而连续的开口。使形成在支承体75中的收纳部(凹部)752与流道基板71的开口部712相互连通的空间,作为对从液体供给源14经由支承体75的导入流道754而被供给的油墨进行贮留的共用液室(贮液器)sr而发挥功能。

在压力室基板72中,针对每个喷嘴n而被形成有开口部722。振动板73为,被设置在压力室基板72中的与流道基板71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可弹性变形的平板材料。在压力室基板72的各开口部722的内侧被振动板73和流道基板71夹着的空间,作为填充有从共用液室sr经由分支流道714而被供给的油墨的压力室(空腔)sc而发挥功能。各压力室sc经由流道基板71的连通流道716而与喷嘴n连通。由压力室sc和共通液室sr、将它们连通的开口部712以及分支流道714、连通流道716构成的空间构成液体喷出头26的内部空间sd。

在振动板73中的与压力室基板7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针对每个喷嘴n而形成有压电元件74。各压电元件74为,使压电体744介于第一电极742与第二电极746之间的驱动元件。驱动信号被供给至第一电极742及第二电极746中的一方,而预定的基准电位被供给至另一方。当通过驱动信号的供给而使压电元件74发生变形从而使振动板73发生振动时,压力室sc内的压力将会变动而使压力室sc内的油墨从喷嘴n喷出。具体而言,与驱动信号的振幅相对应的喷出量的油墨从喷嘴n被喷出。图2所例示的一个喷出部266为,包含压电元件74、振动板73、压力室sc和喷嘴n的部分。另外,压电元件74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图1的维护单元30被配置在例如在x方向上成为滑架24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的非印字区域h。维护单元30在滑架24处于非印字区域h时实施液体喷出头26的维护。维护单元30具备通过控制部202而被控制的压盖机构32和对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清洗液、油墨等)进行收纳的废液罐34。在废液罐34内,设置有例如对油墨、清洗液进行保持的吸收材料。

压盖机构32是为了对液体喷出头26的喷出面260进行压盖而使用的。压盖机构32具备对喷出面260的喷嘴n进行密封的盖322。盖322被形成为z方向的负侧开口了的箱状。通过盖322的开口缘部与喷出面260抵接,从而使喷出面260的喷嘴n被密封。盖322通过电机(省略图示)而能够向与喷出面260接触的z方向的负侧或者远离喷出面260的z方向的正侧移动。控制装置20以使盖322与喷出面260抵接的方式对喷嘴n进行密封。此时,通过利用后述的图3的泵35而从喷嘴n抽吸增粘油墨和气泡,从而能够使它们向盖322排出。被排出至盖322的油墨经由后述的图3所示的废液流道33而被废弃在废液罐34中。

另外,在这种液体喷出头26中,通过代替油墨而供给清洗液等清洗所使用的流体来实施清洗,以消除喷嘴n的堵塞等。在该情况下,假设从液体喷出装置10中拆下液体喷出头26来进行清洗,则会非常耗费工夫和时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被构成为,不从液体喷出装置10中拆下液体喷出头26便能够清洗。

以下,对这种清洗液体喷出装置10及其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3的清洗装置40为,与液体喷出装置10分体,并且在清洗作业时被使用者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10中的装置。在图3中,图示出了在使液体喷出头26移动至非印字区域h的状态下将清洗装置40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10中的情况。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具备排出口38,所述排出口38能够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出至框体11内的液罐34中,而是排出至框体11外。由此,通过使清洗所使用的流体(清洗液或空气等)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26,从而能够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清洗液、油墨、空气等)不会排出至框体11内的废液罐34中,而是从排出口38排出至框体11外。因此,不从液体喷出装置10中拆下液体喷出头26,且不使用废液罐34,便能够以多量的清洗液而强力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此外也能够使清洗液循环而高效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

因此,由于与从液体喷出装置10中拆下液体喷出头26而进行清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时间,并且即使不使框体11内的废液罐34大型化也能够实施强力的清洗,因此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10自身的小型化。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缩短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时间的同时,使液体喷出装置10小型化。

另外,液体喷出装置10具备覆盖排出口38的罩381。罩381以可开闭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框体11上。能够在使用排出口38时打开罩381,并且在不使用排出口38时关闭罩381。由此,能够防止灰尘向排出口38内的侵入。

在废液罐34上设置有废液流道33。废液流道33的一端与盖322连接,而废液流道33的另一端与废液罐34连接。由此,废液罐34通过废液流道33并经由盖322的内部空间而与喷嘴n连通。

在废液流道33的中途设置有切换阀36。切换阀36经由排出流道382而与排出口38连通。切换阀36通过控制部202而被控制,从而能够对使从喷嘴n被排出流体向废液罐34排出或是向排出口38排出进行切换。因此,通过切换阀36,从而能够切换为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不会向框体11内的废液罐34排出而是从排出口38排出至框体11外。由此,能够选择使用废液罐34也能够选择不使用废液罐34,因此能够延长废液罐34的寿命。此外,在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废液罐34的情况和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排出至排出口38的情况下,能够共用废液流道33中的从喷嘴n起至切换阀36为止的流道。

另外,将排出口38与切换阀36连通的排出流道382以及排出口38的直径,至少大于废液流道33的直径。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有效地将清洗液等的多量的流体从排出口38排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实施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此处的“直径”为管道的内径,假如在排出流道382、排出口38和废液流道33的任何一个中存在“直径”不同的部分的情况下,“直径”为该管道的平均直径,并且更优选为该管道的最小直径。

而且,在切换阀36上连接有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流道362。通过以将废液流道33或者排出流道382与大气开放流道362连通的方式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从而使空气被导入至废液流道33或者排出流道382,进而能够向大气开放。通过使切换阀36向大气开放,从而也能够将清洗后残留于排出口38的油墨或清洗液等流体有效地排出。由此,能够对清洗后残留于排出口38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废液流道33中盖322与切换阀36之间设置有泵35。通过对泵35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从盖322对油墨或清洗液进行抽吸而排出至盖322内,进而从盖322穿过废液流道33而朝向废液罐34或排出口38进行输送。此外,也能够使用框体11内的泵35而将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38排出至框体11外。另外,也能够不使用框体11内的泵35,而使用框体11外的泵(例如后述的清洗装置40的泵45)而从排出口38排出至框体11外。据此,由于即使不使框体11内的泵35大型化也能够通过框体11外的强力的泵而实施强力的清洗,因此也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10的小型化。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40从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清洗液、空气等),从而能够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38向框体11外排出。通过使用这种清洗装置40,从而能够保持着液体喷出头26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10中的状态而进行清洗。

清洗装置40具备框体41。在框体41内,设置有控制装置50、第一罐t1、第二罐t2、废液罐d、切换阀43、切换阀47和泵45。控制装置50对包含切换阀43、切换阀47和泵45的清洗装置40的各部进行控制。第一罐t1对第一清洗液进行贮留,第二罐t2对第二清洗液进行贮留。废液罐d对被废弃的流体进行贮留。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罐t1、第二罐t2和废液罐d各自以能够通过可拆装的墨盒来进行更换的方式构成。

清洗装置40具备电源供给部56,所述电源供给部56被供给有来自液体喷出装置10的电力,并将该电力供给至各部。例如,通过在被设置于液体喷出装置10侧的接口上连接清洗装置40的电源供给部56,从而从液体喷出装置10供给电力。据此,由于无需在清洗装置40侧设置电源,因此能够使清洗装置40小型化。但是,也可在清洗装置40侧设置电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罐t1被用于使第一清洗液在液体喷出头26中循环的同时进行清洗的后述的循环清洗工序中,第二罐t2被用于不使第二清洗液在液体喷出头26中循环而进行清洗的后述的非循环清洗工序中。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分别采用在循环清洗工序中所使用的流体、和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所使用的流体。第一清洗液和第二清洗液为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具体例,第一清洗液和第二清洗液既可以是相同种类的清洗液,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清洗液。通过在第一罐t1和第二罐t2中使用不同种类的流体,从而能够在循环清洗工序和非循环清洗工序中改变清洗所使用的液体的种类。而且,也能够使非循环清洗中所使用的第二罐t2不加温,而对循环清洗中所使用的第一罐t1进行加温。由此,能够提高循环清洗的清洗效果。另外,第一罐t1和第二罐t2的使用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示例。

清洗装置40具备:供给流道42,其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第一清洗液、第二清洗液等);回收流道44,其对从排出口38被排出的流体进行回收;循环流道46,其用于将流体从回收流道44向供给流道42进行输送。上述第一罐t1被设置于循环流道46上,第二罐t2被设置于供给流道42上。

供给流道42为,将液体喷出头26与第一罐t1连通的管道。供给流道42通过切换阀43也能够与第二罐t2连通。即,在供给流道42的中途设置有切换阀43,并且切换阀43与第二罐t2的供给流道434连通。切换阀43能够对经由供给流道42而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来自第一罐t1的第一清洗液或是经由供给流道42而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来自第二罐t2的第二清洗液进行切换。

供给流道42的一部分向框体41外延伸,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液体喷出头26连接。具体而言,在供给流道42向框体41外延伸的部分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将供给流道42与液体喷出头26连接的连接部422。连接部422以能够与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进行更换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上。如此,由于能够利用一个安装部262使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和供给流道42的连接部422在相同的部位上进行更换而连接,因此与将各自的连接部142、422分别连接在不同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安装部262的结构。

具体而言,连接部422为与连接部142相同的形状,并且为具备用于与安装部262的油墨供给针或油墨供给孔连通的孔的连接器(清洗液供给用的夹具)。在存在向安装部262导入不同颜色的油墨的多个油墨供给针或油墨供给孔的情况下,在连接部422和连接部142上也形成有与各油墨供给针或油墨供给孔相对应的孔。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从安装部262观察到的连接部422的形状成为非对称(例如左右非对称)。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以相同的油墨供给针或油墨供给孔通常与相同的连接部422的孔连通的方式来安装,因此即使在相对于安装部262而反复实施连接部422的安装与拆下时,也能够防止不同颜色的油墨混合的情况。

如图3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0具备通信部204,所述通信部204利用有线或无线而与液体供给源14进行通信。切换阀36基于通信部204的通信结果,而对将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排出的流道与废液罐34连通或是与排出口38连通进行切换。由这种通信部204实施的通信以及切换阀36的切换控制,通过液体喷出装置10的控制部202而被实施。

例如,控制部202通过通信部204而取得被设置在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或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22上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标签)或者rf(radiofrequency:射频)芯片(标签)等信息(液体供给源14或清洗装置40的识别信息等)。例如,在能够取得液体供给源14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与安装部262连接(处于非清洗时)。另一方面,在无法取得液体供给源14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与安装部262未连接(处于清洗时)。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能够取得清洗装置40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22与安装部262连接(处于清洗时),而在无法取得清洗装置40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22与安装部262未连接(处于非清洗时)。在控制部202判断为处于非清洗时的情况下,以将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34排出的方式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另一方面,在控制部202判断为处于清洗时的情况下,以将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向排出口38排出的方式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如此,由于在液体喷出装置10侧自动地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因此与使用者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使用者实施的切换阀36的误操作。

另外,在切换阀43上连接有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流道432,切换阀43也作为大气开放阀而发挥功能。通过利用切换阀43而切断第一罐t1与第二罐t2的连通而与大气开放流道432连通,从而能够经由供给流道42而将来自大气开放流道432的空气送向液体喷出头26。由此,能够利用空气而将残留于液体喷出头26内的流体排出。因此,此处的空气被包含在清洗所使用的流体中。此外,通过使切换阀43向大气开放,从而也能够有效地排出在清洗后残留于供给流道42的流体。由此,例如能够在中拆下供给流道42的连接部422时对残留于供给流道42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供给流道42的中途设置有对供给流道42进行开闭的开闭阀424。开闭阀424也可以由可改变开阀的程度的节流阀(chokevalve)等构成。根据该结构,例如通过在从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中拆下连接部422时将开闭阀424关闭,从而能够对残留于供给流道42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也可以在供给流道42的中途设置例如自密封阀等负压产生机构。通过利用负压产生机构而使供给流道42内产生负压,从而例如能够在中拆下供给流道42的连接部422时对残留于供给流道42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在供给流道42的中途,既可以设置负压产生机构和开闭阀424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设置负压产生机构和开闭阀424这两方。

在供给流道42的中途设置有过滤器f。通过过滤器f而能够将穿过供给流道42的流体所含有的异物去除。因此,例如能够在液体喷出头26的循环清洗中,使通过过滤器f而去除了异物的流体穿过供给流道42而返回至液体喷出头26。由此,能够减轻由清洗造成的液体喷出装置10内的过滤器的负担,因此能够延长液体喷出装置10内的过滤器的寿命。另外,虽然对在供给流道42中设置了过滤器f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回收流道44或者循环流道46中设置过滤器f。此外,过滤器f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回收流道44为,将液体喷出装置10的排出口38与废液罐d连通的管道。回收流道44的一部分向框体41外延伸,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排出口38连接。具体而言,在回收流道44中的向框体41外延伸的部分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排出口38连接的连接部442。例如,连接部442为相对于排出口38而可拆装的接头。在将连接部442与排出口38连接的情况下,以打开排出口38的罩381的方式进行连接。由此,排出口38与回收流道44经由连接部442而连通。

在回收流道44的中途设置有切换阀47,并且切换阀47与循环流道46连通。切换阀47能够对将排出口38与废液罐d连通或是与循环流道46连通进行切换。在回收流道44的中途设置有泵4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切换阀47与连接部442之间设置有泵45的情况进行例示。通过清洗装置40的泵45,从而不加压而利用抽吸将从液体喷出头26的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经由排出口38向回收流道44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液体喷出头26内的异物、气泡等排出。

清洗装置40的泵45能够设为与液体喷出装置10的泵35相比较强力的抽吸力(输送力)。根据这样的泵45,能够不使用液体喷出装置10的泵35而使用与泵35相比较强力的清洗装置40的泵45,将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经由排出口38向回收流道44进行输送。因此,即使不使液体喷出装置10的泵35大型化也能够进行强力的清洗,故此能够使液体喷出装置10小型化。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切换阀47与连接部442之间设置泵45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配置泵45的部位并不限于此。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时使用液体喷出装置10所具备的现有的泵35,而将从喷嘴n被排出的清洗液等流体输送至排出口38。据此,能够提高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的输送效率,因此与不使用泵35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此外,如果以此方式使用液体喷出装置10所具备的现有的泵35,也能够从喷嘴n对所排出的流体进行抽吸而将其排出。在从喷嘴n而对所排出的流体进行抽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提高转速等而使泵35工作,以使与从喷嘴n对从液体供给源14被供给的油墨进行抽吸的情况相比,在从喷嘴n对所排出的清洗液等流体进行抽吸的情况下抽吸力成为较强力。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从而即使在将液体喷出装置10所具备的现有的泵35用于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另外,在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中,既可以并用泵35和泵45,也可以使用任意一个。

循环流道46为,经由第一罐t1而将回收流道44与供给流道42连通的管道。通过设置循环流道46,从而能够使回收流道44中被回收的流体通过循环流道46而向供给流道42返回,因此能够将该流体再次供给至液体喷出头26。由此,能够实施使清洗所使用的液体在液体喷出头26中循环的循环清洗,因此即使清洗所使用的液体并不多量也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循环流道46与回收流道44的切换阀47和第一罐t1连接,并经由第一罐t1的内部流道。在此,将从切换阀47起至第一罐t1的内部流道为止设为循环流道46。

以下,对第一罐t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3所示,第一罐t1通过图4及图5所示的墨盒60而构成。图5为表示墨盒60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墨盒60以相对于清洗装置40而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如图3、图4及图5所示,第一罐t1(墨盒60)具备:贮留室t1,其对流体进行贮留;供给口62,其向供给流道42供给被贮留于贮留室t1中的流体;回收口64,其在贮留室t1中对来自回收流道44的流体进行回收。供给口62和回收口64各自与贮留室t1连通,并且供给口62和回收口64与贮留室t1一起构成循环流道46所经过的第一罐t1(墨盒60)的内部流道。在将第一罐t1用于循环清洗的情况下,被贮留于贮留室t1中的流体在清洗开始前仅为第一清洗液,但是当清洗开始时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26,从而成为在第一清洗液中混杂了残留油墨等的流体而从排出口38被排出,并经由回收流道44而从回收口64被回收至贮留室t1中。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罐t1设为墨盒60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墨盒60构成对清洗所使用的流体进行循环的循环流道46所经过的内部流道,并且为对流体进行贮留的可拆装的墨盒,因此与例如不仅具备清洗液用的循环流道46而且也具备油墨用的循环流道的墨盒相比,能够使墨盒60小型化。此外,墨盒60能够通过供给口62和回收口64而简单地安装在清洗装置40的流道上。

在供给口62设置有过滤器f’。通过过滤器f’,从而能够将从供给口62向供给流道42供给的流体中所含有的异物去除。因此,例如在液体喷出头26的循环清洗中,即使异物混入到从回收口64被回收的流体中,也能够使通过过滤器f’而去除了异物的流体穿过供给流道42而返回至液体喷出头26。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仅在供给口62设置过滤器f’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在回收口64设置过滤器f’的方式,或者还可以采用在供给口62和回收口64这两方设置过滤器f’的方式。

在第一罐t1中,设置有对被贮留于贮留室t1中的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部65。如图3所示,第一罐t1具备围绕部t2,所述围绕部t2以与贮留室t1的壁面之间隔开间隙q的方式而围绕贮留室t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贮留室t1形成为大致箱状,并将围绕部t2形成为与贮留室t1相比稍大的大致箱状,从而在贮留室t1与围绕部t2之间形成有间隙q。另外,贮留室t1通过围绕部t2内的肋材(省略图示)等而被固定。间隙q通过热介质而被填满,温度调节部65通过对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对贮留室t1内的液体的温度进行调节。作为热介质而使用水浴器用的液体。但是,也可以使用空气或氮等气体来作为热介质。据此,能够利用热介质而从贮留室t1的外侧间接地对贮留室t1内的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能够设定为适合于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液或油墨的填充性(提高流道内的润湿性从而易于供给油墨)的温度。例如,将贮留室t1内的液体加温至与常温(例如15℃~25℃)相比较高的预定的温度(例如40℃~70℃)。由此,能够提高使用了第一罐t1的循环清洗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虽然如上文所述那样也可以通过温度调节部65对贮留室t1内的液体进行加温,但也可以进行冷却。另外,贮留室t1和围绕部t2至少一部分由透明的部件而形成。由此,可以看到贮留室t1的内部,因此能够确认出贮留室t1内的流体的量和颜色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贮留室t1和围绕部t2不仅一部分而是全部由透明的部件来构成。

如前文所述,在将第一罐t1设为墨盒60的情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墨盒60也可以具备被供给有电力的电源端子66。当在清洗装置40中安装有墨盒60时,电源端子66与被连接于电源供给部56的清洗装置40侧的端子(省略图示)接触并电连接。由此,来自电源供给部56的电力被供给至上述的温度调节部65。据此,由于无需在墨盒60侧设置向温度调节部65供给电力的电源,因此能够使墨盒60小型化。

如图4及图5所示,墨盒60的电源端子66被配置在与配置有供给口62及回收口64的面c相同的面上。由此,使电源端子66的拆装较为容易,并且能够提高墨盒60侧的电源端子66与清洗装置40侧的端子(省略图示)的接触性。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罐t1由墨盒60来构成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是第二罐t2或废液罐d也能够由墨盒来构成。当将构成第一罐t1的墨盒60设为第一墨盒且将构成第二罐t2的墨盒设为第二墨盒时,第一墨盒相对于循环流道46而可拆装,且第二墨盒相对于供给流道42而可拆装。但是,也可以将第二墨盒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在循环流道46上。此外,大气开放孔68贯穿围绕部t2而被形成在贮留室t1上,大气开放孔68由通气的密封部件682而被堵塞,以使异物不会混入。

如图3所示,清洗装置40具备通信部52,所述通信部52利用有线或无线而与液体喷出装置10的通信部204进行通信。能够通过通信部52而在与液体喷出装置10之间交换各种的信息。例如,在通过通信部52而向液体喷出装置10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用于显示在液体喷出装置10所具备的显示部15上的信息。据此,无需在清洗装置40侧设置显示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个数。但是,也可以在清洗装置40侧设置显示部,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显示。此外,在通过通信部52而向液体喷出装置10发送的信息中,包含关于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的进展状况的信息。据此,液体喷出装置10能够实施与清洗的进展状态相对应的工作。例如,在发生某种异常而在清洗工作的中途中断了的情况下,通过将该进展状况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03中,从而也能够在异常的解除后再次开启从中断之后起的清洗工作。

如图3所示,清洗装置40具备对异常进行检测的异常检测部54。异常检测部54能够实施例如来自墨盒60、其他的罐、各个流道等的露液的检测、由墨盒60的温度调节部65引起的过度加热的检测、泵45的电机的超负载等的检测。在通过通信部52而向液体喷出装置10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由异常检测部54所检测出的信息。据此,例如液体泄露、过度加热、电机的电源超负载等通过异常检测部54而被检测出时,能够向使用者告知异常,或者中断清洗工作。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墨盒60上设置对贮留室t1内的流体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剩余量检测部67,并且在通过通信部52而向液体喷出装置10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由剩余量检测部67所检测出的流体的剩余量的信息。由此,液体喷出装置10能够实施与墨盒60的流体的剩余量相对应的工作。例如,也能够根据墨盒60的流体的剩余量而催促使用者实施墨盒60的更换,或者中断清洗工作。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流体的剩余量的信息显示在液体喷出装置10的显示部15上。

此外,也可以在墨盒60中设置锁止机构(省略图示),所述锁止机构将向清洗装置40的安装状态设为锁止状态或者非锁止状态。锁止机构能够采用例如通过被设置在墨盒60上的挂钩而挂在清洗装置40上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通过在清洗装置40上设置对锁止机构的状态进行检测的锁止检测部(省略图示),从而控制装置50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对清洗装置40进行控制。例如,控制装置50在锁止检测部检测出锁止状态时,判断为墨盒60被安装,从而能够开始实施清洗工作。另一方面,在锁止检测部检测出非锁止状态时,判断为墨盒60被拆下,从而无法开始实施清洗工作。另外,也可以在连接部422和连接部442的各自上设置锁止机构以及锁止检测部。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洗装置40来清洗液体喷出头26的方法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洗装置40的控制装置50所实施的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处理的流程图。在实施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的情况下,从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上拆下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并如图3所示那样将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22与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连接并且将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42与液体喷出装置10的排出口38连接。此时,在第一罐t1等为墨盒60等的情况下,在清洗装置40中,分别安装第一罐t1的墨盒60、第二罐t2、废液罐d的墨盒。

通过以此方式将清洗装置40与液体喷出装置10连接,从而在保持着液体喷出头26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10中的状态下以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出至废液罐34而是排出至排出口38的方式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并且利用清洗装置40而开始实施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切换阀36的切换,既可以如上文所述那样由液体喷出装置10侧的控制部202自动地实施,也可以基于来自液体喷出装置10的操作面板(省略图示)的使用者的指示而由控制部202来实施。

如图4所示,首先,在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50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作为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空气而使油墨排出。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将切换阀43切换为向大气开放,并且以回收流道44与废液罐d连通的方式对切换阀47进行切换,从而以预定时间(例如,大约10秒)对泵45进行驱动。以此方式,通过将来自切换阀43的空气经由供给流道42而向液体喷出头进行供给,从而将残留于液体喷出头26内的油墨从喷嘴n排出(第一工序)。从喷嘴n被排出的油墨经由排出口38而在回收流道44中被回收(第二工序),并被排出至废液罐d中。在此,通过泵45而从喷嘴n对油墨进行抽吸,从而能够向回收流道44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提高油墨的排出效率。

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50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作为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第二清洗液来实施非循环清洗(非循环清洗工序)。通过非循环清洗,从而对第二清洗液所穿过的流道和盖322内进行清洗。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以使供给流道42与第二罐t2连通的方式对切换阀43进行切换,并且以预定时间(例如,大约15秒)对泵45进行驱动。以此方式,通过将第二罐t2的第二清洗液经由供给流道42而向液体喷出头进行供给,从而将由清洗产生的废液、空气等流体从喷嘴n排出(第一工序)。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38被排出并在回收流道44中被回收(第二工序),并且被排出至废液罐d中。

接下来,在步骤s103中,控制装置50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作为清洗所使用的流体的第一清洗液来实施循环清洗(循环清洗工序)。通过利用循环清洗而使第一清洗液循环,从而进一步对第二清洗液所穿过的流道和盖322内进行清洗。据此,也能够消除喷嘴n的堵塞等。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以使供给流道42与第一罐t1连通的方式对切换阀43进行切换,且以使回收流道44与循环流道46连通的方式对切换阀47进行切换,并且以预定时间(例如大约10秒)对泵45进行驱动。

以此方式,通过将第一罐t1的第一清洗液从供给口62经由供给流道42而向液体喷出头26进行供给,从而将由清洗产生的废液、空气等流体从喷嘴n排出(第一工序)。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38被排出并在回收流道44中被回收(第二工序)。在回收流道44中被回收的流体并不被排出至废液罐d,而是从回收口64经由循环流道46而返回至第一罐t1,并再次从供给口62经由供给流道42而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26,从而使流体从喷嘴n被排出(第三工序)。通过反复实施这些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从而实施液体喷出头26的循环清洗。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保持着液体喷出头26安装在液体喷出装置10中的状态下实施液体喷出头26的循环清洗。在循环清洗中,如上文所述,由于贮留在第一罐t1中的流体被加温至与常温相比较高的预定的温度,因此能够提高循环清洗的效果。

接下来,在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50将通过循环清洗而残留于液体喷出头26等的清洗液(此处为第二清洗液)向废液罐d排出,从而结束一系列的清洗处理。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将切换阀43切换为向大气开放,并且以使回收流道44与废液罐d连通的方式对切换阀47进行切换,并以预定时间(例如,大于10秒)对泵45进行驱动。以此方式,通过将来自切换阀47的空气经由供给流道42而向液体喷出头26进行供给,从而将液体喷出头26内的第二清洗液从喷嘴n排出。此时,由于残留于排出口38的流体也通过空气而被排出,因此能够如后文所述那样在从液体喷出装置10的排出口38中拆下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42时对残留于排出口38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图4所示的清洗装置40的清洗处理的结束后,从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中拆下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22,并且从液体喷出装置10的排出口38中拆下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42,从而关闭罩381。此时,通过在关闭开闭阀424之后拆下清洗装置40的连接部422,从而能够对残留于供给流道42内的流体滴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接下来,在液体喷出头26的安装部262上安装液体供给源14的连接部142,并以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向废液罐34排出的方式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从而在液体喷出头26内填充油墨。也可以在油墨的充填后实施测试印刷。

如以上所详述的内容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既不使用液体喷出装置10所具备的泵35也不使用废液罐34,而是以通过利用清洗装置40而向液体喷出头26供给清洗液等流体从而使从喷嘴n被排出的流体从排出口38排出的方式,对切换阀36进行切换。因此,不从液体喷出装置10中拆下液体喷出头26,便能够通过清洗装置40以多量的清洗液来强力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并且也能够以使少量的清洗液循环来高效地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清洗。因此,与将液体喷出头26从液体喷出装置10中拆下来进行清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时间。并且,由于既不使用液体喷出装置10所具备的泵35也不使用废液罐34,因而即使不使其大型化也能够实施强力的清洗,因此也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10自身的小型化。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缩短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时间的同时,使液体喷出装置10小型化。

此外,在图4的清洗处理中,由于在由第二清洗液实现的非循环清洗工序(步骤s102)之后,实施由第一清洗液实现的循环清洗工序(步骤s103),因而能够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利用第二清洗液来清除液体喷出头26内的污垢之后,利用其他的第一清洗液来实施循环清洗工序,因此能够提高循环清洗的清洗效果。此外,能够仅将循环清洗所使用的第一罐t1内的第一清洗液作为加温对象,从而能够毫无浪费地将该热量用于清洗中。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图4的清洗处理中,在循环清洗工序(步骤s103)之后实施非循环清洗工序(步骤s102)。具体而言,能够采用如下方式,即,首先,在循环清洗工序中使来自第一罐t1的第一清洗液在液体喷出头26中循环来进行清洗,接下来,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使来自第二罐t2的第二清洗液在液体喷出头26中流动来进行清洗。由此,在非循环清洗工序中,能够使与实施了循环清洗的清洗液不同的清洗液在液体喷出头26中流动。因此,例如能够在循环清洗中使用清洗效果较高的清洗液,而在非循环清洗中使用油墨的填充性(润湿性)较好的清洗液,因而能够在提高由循环清洗实现的清洗效果的同时,提高非循环清洗后的油墨填充性。例如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量或者改变粘性,从而提高清洗液的油墨填充性,因此作为在非循环清洗中所使用的第二清洗液,可以使用以此方式能够提高油墨的填充性的清洗液。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历史(例如,清洗的日期和时间、清洗处理的内容、清洗期间等)预先存储在例如存储部203中,并基于该清洗历史而实施下次的液体喷出头26的清洗。例如在上次的清洗的日期和时间长于预定的日期和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下次的清洗期间设为长于上次的清洗期间。

改变例

以上所例示的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多样地改变。具体的改变的方式既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1至29中的示例,也可以采用在下文中所例示的示例。从这些示例任意地选择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合并。

(1)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使搭载有液体喷出头26的滑架24沿着x方向而反复地往返的串行头进行了例示,但也能够在跨及介质12的整个宽度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排列的行式头中应用本发明。

(2)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了向压力室施加机械性的振动的压电元件的压电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6进行了例示,但也能够采用利用了通过加热而使压力室的内部产生气泡的发热元件的热式的液体喷出头。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液体喷出装置除了专门用于印刷的设备以外,还可以采用传真机或复印机等各种的设备中。但是,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印刷。例如,喷出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会作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器的制造装置来利用。此外,喷出导电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会作为形成配线基板的配线或电极的制造装置来利用。

符号说明

10…液体喷出装置;11…框体;12…介质;14…液体供给源;142…连接部;15…显示部;20…控制装置;202…控制部;203…存储部;204…通信部;22…输送机构;23…移动机构;24…滑架;26…液体喷出头;260…喷出面,262…安装部;264…液体喷出部;266…喷出部;30…维护单元;32…压盖机构;322…盖;33…废液流道;34…废液罐;35…泵;36…切换阀;362…大气开放流道;38…排出口;381…罩;382…排出流道;40…清洗装置;41…框体;42…供给流道;422…连接部;424…开闭阀;43…切换阀;432…大气开放流道;434…供给流道;44…回收流道;442…连接部;45…泵;46…循环流道;47…切换阀;50…控制装置;52…通信部;54…异常检测部;56…电源供给部;60…墨盒;62…供给口;64…回收口;65…温度调节部;66…电源端子;67…剩余量检测部;68…大气开放孔;682…密封部件;71…流道基板;712…开口部;714…分支流道;716…连通流道;72…压力室基板;722…各开口部;73…振动板;74…压电元件;742…第一电极;744…压电体;746…第二电极;75…支承体;754…导入流道;76…喷嘴板;d…废液罐;f、f’…过滤器;h…非印字区域;l1、l2…喷嘴列;n…喷嘴;q…间隙;sc…压力室;sd…内部空间;sr…共用液室;t1…第一罐;t2…第二罐;t1…贮留室;t2…围绕部;c…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