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3D打印伪造的匹配人工智能识别的防伪印章系统及印章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11339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3D打印伪造的匹配人工智能识别的防伪印章系统及印章制作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印章系统及印章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匹配人工智能辅助识别系统的可抗3d打印伪造的防伪印章系统及印章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时代在进步,造假也在进步。

目前,随着3d打印机,尤其是激光三维扫描(在模具领域已经广泛使用。)、高精度平面扫描仪和高精度3d打印机的普及,以及塑料表面镀金属成膜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用于雕刻的微雕电动工具,磨平工具可以任意购买,标量图像转矢量图像的cad技术广泛普及。已经出现了使用上述方法伪造的印章的案例!其精美和高仿真程度,让现有的防伪印章失效。经过分析造假者主要是利用了“3d打印机+金属镀膜增厚+印刷电路刻蚀技术+微雕电动工具修复”。这些伪造的印章,让银行系统无法应付,导致了很多公司在银行的存款,突然丢失。(主要是,伪造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方式划转。当然,空白支票是真的,印章是假的。只不过这些印章伪造的太高级了,银行系统根本无法识别。)而伪造印章贷款的案子,伪造印章合法侵占私人公司财产的案例,已经很触目惊心。而黑市上,这种“精品”防伪印章,也仅仅是1万元一只。有没有更高仿的伪造印章,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知道,在后期修复的方面,每个造假团伙各有绝招。其加工精度,已经超过了0.1毫米的级别。已经达到了误差0.02毫米之内。(相当于放大10倍之后,还在0.2毫米,人肉眼识别范围之内!),而相同的印章,在不同的纸面上,使用不同的油墨,沾墨多少,这之间就会出现0.2毫米的误差!

这就导致了,你手上的防伪印章和造假者手上的防伪印章,盖出来的效果完全一致,银行、法院等体系,根本无法识别。

作为背景技术,国内已经有大量的防伪印章的技术,根据数量,大致可分为五大类。

其中,第一类,防止非授权使用(印章是真的!)类;这类背景技术与本发明的目的无关。与其说这也是防伪印章,不如称之为,防非授权使用印章,更合适。其技术特征基本与阻止造假为目的防伪造行为,无本质关联。

如授权公告:cn205970438u《一种远程控制按印时间的智能防伪印章》

其中,第二类,搞不清楚防伪措施是对抗何种造假模式的。也就是增加芯片类,我搞不明白绝大部分伪造印章都是为了在纸上盖好印鉴,只要伪造的印鉴能够让关键人(如银行人员,)无法识别真假就可以了,不明白造假者为什么要伪造里面的芯片;难道造假者使用假印章时,还需要被监督使用;难道造假者使用假印章时,还需要到银行备案。对于造假者,这是完全没有伪造意义的一件事。更搞不明白,什么情况下,造假者会用到里面的芯片。因为,企业在银行开户时,留下印章印鉴档案时,银行是要求法人代表亲自到场的,很难理解法人代表用假印章在银行开户这类事件。这一类,是不知道防止造假者的目的类别,或仅限于对抗法人代表自身制造假印章骗取银行开户这一极端事件;(如果确有法人代表是造假者本身,则牵扯利益一定巨大,恐怕一个芯片是顶不住10万美金,甚至百万美金的造价成本的。何况法人代表是有办法通过合法渠道伪造自己企业的印章的或绕过去的。具体方式是:企业法人代表先用合法的有芯片的印章在某一银行开户;待办完手续,再挂失所有印章,再办理新的印章,再用新的印章再在其它银行开户,而不告知这家已经开户的银行,更换印鉴。这是个简单而无法对抗的造假思路。何况在目前阶段,使用假印章、再办假执照,在银行开户的事件是太离奇了。但,这是国内目前应用的防伪印章的标准配置。

这也是,一个有20年以上防伪技术经验的工作者不明白的事。要知道增加并升级印章芯片,浪费了多少财力和物力。),增加芯片是增加了伪造难度,但是,却没有伪造的必要性,造假者不需要伪造其中的芯片就达到了造假的目的,这种技术的改进,与防伪效果没有直接关系。个人持有保留意见。

如专利申请公告:

cn204278781u《一种rfid防伪印章》

cn203920059u《一种防伪印章》

cn202702908u《带电子标签的金属防伪印章》

cn202319316u《一种带有信息存储装置的防伪印章》

其中,第三类,增加随机的信息类;(如数字、如变换图案等)这一类。我真不明白,如何做到让远程的识别者,识别真假。你每次都变化信息;(看来银行的人,每次还要打电话核实变化的图案或数字的内容;)除了增加识别者的困难,很难会给造假者带来新的麻烦。这种技术的改进,目的是好的,并未改善其防伪效果,却增加了成本。同时增加了,伪造数据库中检验特征的新的需要防范的弱点。而真正需要防护的印面部分的制造难度并未增加。

如专利申请公告:

cn104647924a《一种变码防伪印章以及变码防伪方法》

cn106042685a《一种防伪印章系统及防伪方法》

cn106042684a《一种物联网防伪印章系统及防伪方法》

其中,第四类,是对抗造假者伪造印章行为的技术发明。我们挑选2010年之后申请的,在2010年之前申请的,造假者几乎不知道3d打印。

如专利申请公告,cn204641108u《一种防伪印章》所述,用随机的点作为防伪特征。简单的凹坑,在3d的cad软件上很容易人工“拉”出来;再经过“金属镀膜增厚+抛平”凹坑的自然边缘更是“清晰、自然”。而且,凹坑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不用工具,是很难实现所述凹坑的制作。而使用工具,则很容易被相同的工具或替代性工具,克隆性伪造的。这一点尤其是在金属材质印章上格外明显。天然的“凹坑”,如何获得和制造,本身就是个技术难题!而机械性“凹坑”,则容易被克隆。

如专利申请公告,cn103802512b《一种防伪印章及其防伪技术的制作方法》所述,用微缩文字图案防伪、图形二维码等作为防伪特征。存在着使用3d打印伪造后,再贴“印刷电路刻蚀技术”伪造的印面问题;何况对于高价值的伪造品,购买微缩文字图案制作工具、租用电火花也是易事。

其中,第五类,也是对抗造假者伪造印章行为的技术发明。但是更多的选择的技术改进路线是增加油墨或自带各种油墨(印泥)等非改善印章的印面结构和制作方法的。这一类,花样繁杂。有共同的缺点是,一旦印章的印面被造假者伪造成功,增加的专利申请的各种技术手段,都很容易找到临时的替代解决方案的。比如,人工找到类似油墨,人工添加在印面上。反正伪造印鉴时,只有造假者自己在现场,没有人监督。

如专利申请公告,

cn204641108u《一种防伪印章》所述,

cn106904009a《一种智能防伪印章和验证管理方法》

cn106335296a《一种防伪印章》

综上所述,针对印面的直接伪造,是造假者的最终目的所在,也是对于印章本身最需要防伪的部分。而可以对抗“3d打印机+金属镀膜增厚+印刷电路刻蚀技术+微雕电动工具修复”的新一代方式直接造假印面的技术改进,却是空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系统,解决造假者使用“3d打印机+金属镀膜增厚+印刷电路刻蚀技术+微雕电动工具修复”的新一代造假技术,直接克隆型仿造假印面的印章防伪问题。让造假者的能工巧匠的伪造产品,在系统的综合防伪力面前,现出原形或根本无法仿制(,自行退出造假队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了一种抗3d打印伪造的匹配智能识别的防伪印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识别终端设备和智能识别的远程服务端组成;匹配有特殊挫痕的宽边印章。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远程服务端包含但不限于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识别印章图像系统,图像识别比对系统,还包含印鉴数据库,通讯系统;通讯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是互联网网络、移动通讯网、固定通讯网络、专线通讯网络;每一枚制造完毕、并开始使用的印章的原始信息,都被采集并保存在远程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识别终端设备至少包含放大设备和照相及通讯设备、(专用)灯光设备;识别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通讯装置。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印章边缘的宽度至少是现在的常用印章边缘的1.5倍;达到3毫米之上。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印章材质是金属铜及合金、金属银及合金、金属铝镁及合金、金属不锈钢及铁合金、硬塑料、硬树脂及含树脂制品、硬橡胶、动物的角或牙、石头、玉、硬木、竹子、水晶玻璃、陶瓷等材料。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印章增加定位点是“打孔、攻丝、拧螺丝”制作的坐标点特征,螺丝是金属的,可与印章材质不同,螺丝是(用改锥类、内角扳手类工具)镙接固定在印章上的,在固接时可使用粘合剂或固化剂,包括但不限于是铅油、ab胶、环氧树脂胶、可固化密封胶。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螺丝固接在印章的宽边上;螺丝帽可以突出于印章的宽边;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螺丝帽的直径可以不同,可以有大有小。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印章增加用钢印打出凹坑或用钢印打出凹坑出厂数字或字母编号;由于钢印的特征不同划痕,又增加了新的制造难度,增加了新的定位坐标。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印章上还增加有用机械冲压或激光雕刻的二维码图形;或金属划针划出、硬金属撞击、激光雕刻、用3d打印机局部(金属)打印、电火花局部雕刻制造的文字、图案、符号、图形、线条。

所述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是制作印章料;

第二步,是在章料平面上打孔,攻丝;

第三步,是在螺孔内加胶、并镙接固定螺丝;

第四步,用粗挫挫章料平面;

第五步,在章料平面上刻字,制成印章;

或实施步骤循序的颠倒。

所述实施步骤循序的颠倒,是上述加工步骤的顺序可以打乱,先后次序可以颠倒,一般不改变其加工结果,只是实施成本略有不同。

进一步说明:

传统的加工设备。例如钻床打孔,可能导致随机的公差范围内的偏差;正是防伪措施之一。

人工上紧螺丝的螺丝表面,是高低不平的,甚至个别螺丝的表面是“歪斜”的(钻孔并不完全垂直或手工攻丝发生偏差。);而形成的独特风格的“痕迹”;(拧上螺丝,螺丝孔里边加铅油一样的密封胶;)力度不一,螺丝的深度不一致,螺丝帽上的缺口、凹槽的方向也不同。正是防伪措施之一。

多个螺丝,多个孔径,螺丝人工上螺丝;螺丝孔处留下很圆的细边!形成的尖锐图形;螺丝与螺孔之间形成了非同心圆;具有放大后仔细观察,“一个边缘粗糙、一个边缘坚韧清晰。”的特殊特征。(黄铜加工后,边缘“软”而粗糙、而不锈钢螺丝边缘“硬”而细致。)正是防伪措施之一。

行挫工序,当然可以使用专门的机械了。

但是,用人工挫平力度很难保持一致;加上“平挫”本身的挫齿的天然缺陷,导致挫痕的的剖面并非完整的“半圆”的圆剖面。而是像“沟壑”一样的,内部“凹凸”不平的,是“多排线条平行推进、共同深浅”的特殊轨迹;是有“行挫方向”的由深及浅的渐变,这种渐变是可以看出当时加工者的加工点和终止点的,正是防伪措施之一。

当“平挫”的齿牙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黄铜和不锈钢等软硬金属过渡时,会产生明显的痕迹深浅的“跳跃”;而该痕迹却是“连贯”特征的;人眼可以清晰判别,其是“一条线”;由于每条挫痕,都有周围的如“螺丝孔、螺丝表面的拧螺丝的凹槽、螺丝表面的加工挤压花纹”其它“挫痕”作为参照物;一点点的伪造偏差;都会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辨”。

而“打孔、攻丝、拧螺丝”制作坐标点,和可留下“复杂挫痕”的“人工平挫”;其形成的痕迹的“轨迹”,却是可控的!可以从宏观方面,控制加工者的“行挫”方向和角度;形成特殊的“路径”;可以形成线条烦乱却可辨识的特殊“图形、文字”等新的轨迹信息特征。

上述精细而渐变的机械工具加工的天然矢量3d特征;原因是3d打印机“标量模拟矢量”的本质加工工艺,无法模拟出来。如果要模拟这种天然的矢量3d特征;必须使用机械工具进行加工!而这些造假者是无法到的。

由“打孔、攻丝、拧螺丝”制作的坐标点特征,和“人工平挫”留下的深浅不均但连续的众多“复杂挫痕”形成的线条特征;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特征。而这些特征,都会随着印油而转印到纸面上的!要浅都浅、要深都深的。并有规律可以判别。也就是“具有可识别性”。加上其它特征,综合而成的印面,是无法精致仿制。

从放大图样看,其加工工艺的特征明显,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细节”。

当然,传统的加工手段也是包含的,例如激光打孔或切割,半切割边缘等操作。

螺丝的材质与铜章不同;比如不锈钢;这样挫痕的深浅不一致,形成新的防伪特征。不同的螺丝的材质也不同;有硬一些如不锈钢;有铜制、软的例如铝制螺丝,材质不同在同样压力下的划痕或挫痕,明显不同。

压痕是由于螺丝的拧的松紧不同,以及螺孔的深浅不同;螺孔垂直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高点;这些高点肉眼可能判别不清楚;而在放大图样上;可以看到它的不同。

制造的防伪印章与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识别工具组成系统、匹配使用。才能达到本发明的预期效果。

在标准状况下(使用识别终端设备),获取的放大的图片,上传至远程的人工智能的识别中心;即使很细小的差别,并在较大的干扰因素,例如有签字、纸面背景原有图案、盖章的深浅不同、印油多少不同等等环境下。也会被识别清楚。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其中,1-印章把手,2-印面,3-印章边缘,4-印面的刻字区,5-螺丝帽,6-加工的螺丝孔,7-挫痕

图1是防伪印章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防伪印章的印面特征概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由图1和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防伪印章,是圆铜印章;印章的圆形印面的外侧是宽边的印章边缘3,内侧是印面的刻字区4。在印章边缘3之内,打有五个孔径不等的螺孔6。在螺孔6处匹配镙接固定有螺帽外径尺寸不等的螺丝5(显示的是螺丝帽5。);在宽边的印章边缘3的表面有人工的挫痕7。螺丝5为不锈钢螺丝,所以螺丝帽5上面的挫痕7不明显。

该防伪印章的出厂印面盖章的图片,经过放大后,保留在智能识别的远程服务端,以供人工智能系统学习和识别其加工痕迹特征,并保留对该印章的印后图像的放大后的识别和比对判别。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揭示的结构,只要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教导而得到的印章,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