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6079发布日期:2018-06-22 22: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属于印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涂墨板刮墨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墨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墨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板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印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印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墨板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丝网印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丝网印刷具有色彩鲜艳、保存期长、交货快的优点,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家电面板、陶瓷、玻璃面板、金属制品、墙砖、地砖、塑胶制品的印刷普遍采用丝网印刷方式。

但是在印刷过程中,因为油墨暴露在开放或半封闭(时而封闭时而敞开)状态下,油墨中的稀释剂、溶剂等易挥发成分容易挥发,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导致油墨浓度逐步变大,所以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时的添加开油水(油墨稀释剂)对油墨浓度进行调节,而在添加开油水的过程中,人工添加稀释剂时因添加量无法精确控制,且搅拌不均匀等原因,会导致油墨品质不稳定,其后果是印刷品上产生油线、重影、字迹模糊、印字浓度深浅不一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丝印产品的质量。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行业内人士采取了一些解决方案,如:

公开号为20180031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其整体悬挂于支架上,包括溶液瓶、控制阀门和导液管,溶液瓶通过导液管与油墨斗连接,两者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控制阀门,使溶液瓶内所装的稀释剂以限定的流量连续流入油墨斗中。这种方案的缺陷在于导液管中流入油墨斗中的稀释剂不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在油墨斗中的油墨中,不利于保持油墨斗中各个位置油墨品质的一致性。

公开号为20591580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点滴装置,包括点滴瓶、进液管及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印字机一侧,所述支架上端设置点滴瓶,所述点滴瓶上端设置可旋转的盖子,所述点滴瓶下侧设置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密封接头相连的中间送液管和末端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点滴瓶交接处设置阀门开关。这种方案的缺陷同样在于稀释剂不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在油墨中,不利于保持油墨品质的一致性。

公开号为20209810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线印字油墨浓度控制装置,设置于电线生产线的印字机中,用于控制印字油墨的浓度,印字机包括装有油墨的油墨盒,电线印字油墨浓度控制装置包括封闭溶剂盒、一端与封闭溶剂盒内相连通的导管、设置在导管上的控制阀,导管的另一端位于油墨盒的上方,封闭溶剂盒中盛有稀释剂,当控制阀打开时,稀释剂可经导管滴入到油墨盒内的油墨中。这种方案的缺陷同样在于稀释剂不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在油墨中,不利于保持油墨品质的一致性。

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共同缺陷在于添加到油墨中的稀释剂不能微量、快速、均匀地分布在油墨中、时间不可控制,需要通过搅拌、振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油墨浓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解决现有技术难以控制油墨品质从而导致的丝网印刷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包括丝网印刷机本体,在丝网印刷机本体安装刮墨刀的支架上设置有喷雾系统,所述的喷雾系统前端设置有喷头,所述的喷头开口朝下指向丝网印版,可不定时地以雾化状态将开油水喷在喷头下方的油墨上。

具体地,所述的喷雾系统通过管路与控制系统连通,所述的控制系统上设置有总进气管端口,通过外部气源向控制系统提供气压。

更具体地,所述的喷雾系统上设置有液体关进气管端口、液体开进气管端口和液体雾化气管端口,所述的液体关进气管端口与控制系统上的液体关进气管端口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的液体开进气管端口与控制系统上的液体开进气管端口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的液体雾化气管端口与控制系统上的液体雾化气管端口通过气管连通。

具体地,所述的喷雾系统上设置有进液体管端口,通过进液体管端口与液体容器上设置的下端口连通,所述的液体容器存储开油水,将开油水通过进液体管输送至喷雾系统。

具体地,所述的液体容器上设置的上端口与控制系统上设置的液压气管端口通过气管连通,控制系统通过气管输送气压使液体容器中的开油水通过进液体管输送至喷雾系统中。

具体地,所述的控制系统上设置有侦测开关,所述的侦测开关与设置在印刷台上的感应探头通信连接,所述的感应探头用于感应刮墨刀的移动情况,当感应到刮墨刀执行一次印刷制程时触发侦测开关开启一次,并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触发喷雾系统前端的喷嘴喷雾一次。

具体地,所述的控制系统上设置有数字显示屏,用于显示喷雾量、喷雾次数、喷雾时间、液压和气压,当控制系统监测到实际气压值低于设定的气压值时,控制系统发出报警停止丝印制程和喷雾系统的喷雾动作。

具体地,所述的控制系统上设置有上键和下键,所述的上键用于增加喷雾量,所述的下键用于减少喷雾量。

具体地,所述的控制系统上设置有液压调节阀和雾化调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实现了微量多次的雾化方式对使用中的油墨进行品质调节,确保油墨品质前后如一,不需要停止印刷设备调节油墨品质,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及相关文字描述获得其他的类似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在附图中:

图1是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体容器、喷雾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控制系统的第一面上的控制部件示意图;

图4是控制系统的第二面上的控制部件示意图。

附图标识:

1.丝网印刷机本体

101.刮墨刀安装支架、102.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3.刮墨刀;

01.液体容器

011.上端口、012.下端口;

02.喷雾系统

021.千分尺、022.液体关进气管端口、023.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24.进液体管端口、025.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26.喷头;

03.控制系统

031.液体关进气管端口、032.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33.液压气管端口、034.总进气管端口、035.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36.供电接口、037.侦测开关、041.雾化气体压力表、042.数字管显示屏、043.液体压力表、044.电源开关、045.上键、046.下键、051.雾化调气阀、052.液压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现在将参照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完全地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能以很多不同形式具体化并且不应当解释为限制于这里所阐明的具体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提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外限定,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含科技术语)应当解释为具有如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共同理解到的相同意义。还将理解到,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应当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本说明书和相关技术的内容中的意义相一致的意义,并且不应当以理想化或过度的形式解释,除非这里特意地如此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公开了可调节油墨品质的丝网印刷机结构示意图, 包括丝网印刷机本体1,在丝网印刷机本体1安装刮墨刀103的支架101上设置有喷雾系统02,所述的喷雾系统02前端设置有喷头,所述的喷头开口朝下指向丝网印版,可不定时地以雾化状态将开油水喷在喷头下方的油墨上,通过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2操作印刷机的制程。

参照图2,公开了液体容器、喷雾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连接关系图,喷雾系统02通过管路与控制系统03连通,液体容器01上设置有上端口011和下端口012,所述的液体容器01存储开油水,将开油水通过进液体管输送至喷雾系统02中。所述的喷雾系统02上设置有千分尺021、液体关进气管端口022、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23、进液体管端口024、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25和喷头026,所述液体容器的上端口011与控制系统的液压气管端口033通过液压气管连通,所述液体容器的下端口012与喷雾系统的进液体管端口024通过进液体管连通,所述喷雾系统的液体关进气管端口022与控制系统的液体关进气管端口031通过液体关进气管连通,所述喷雾系统的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23与控制系统的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32通过液体开进气管连通,所述喷雾系统的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25与控制系统的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35通过液体物化气管连通,通过控制系统03调节喷雾系统02的液压和气压,并通过喷雾系统02上的千分尺021调节喷雾颗粒大小,使喷雾系统的喷头026喷出雾化的开油水到油墨中。

较佳的实施方式之一是,所述的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总进气管端口034,通过外部气源向控制系统03和喷雾系统02提供气压。

另一较佳的实施方是,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侦测开关037,用于侦测丝网印刷机刮墨刀103的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的位置关系,当设置于丝网印刷机上的侦测探头在固定的位置侦测到刮墨刀103经过时,控制系统03根据设定的程序依次打开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25、035)、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23、032)和液压气管端口033使喷头026向油墨中喷雾一次。侦测开关037每触发一次,则控制系统03执行依次打开液体雾化气管端口(025、035)、液体开进气管端口(023、032)和液压气管端口033使喷头026向油墨中喷雾一次,如此重复,从而达到自动监控喷雾的目的,实现了微量多次向使用中的油墨添加开油水的目的,确保油墨中的挥发分达到动态平衡,保证了丝网印刷产品印刷质量的稳定。

参照图3,公开了控制系统的第一面上的控制部件示意图,所述的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液压调节阀052和雾化调气阀051,用于调节喷雾系统02的液压和气压。

参照图4,公开了控制系统的第二面上的控制部件示意图,所述的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数字管显示屏042,用于显示喷雾量,所述喷雾量以喷雾的时间、喷头的流速、施加的液压和气压等参数衡量。所述的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上键045和下键046,上键045用于增加喷雾量,下键046用于减少喷雾量,从而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所需的喷雾量。所述的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雾化气体压力表041和液体压力表043,方便观察油墨控制系统的气压和液压情况。所述的控制系统03上设置有电源开关044,用于开启或关闭控制系统的电源。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系统03上的控制按钮、显示屏及控制模块集成于丝网印刷机中,其中控制按钮、显示屏设置于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2上,控制模块与印刷机的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2上设置有侦测开关037,所述的侦测开关037与设置在印刷台上的感应探头通信连接,所述的感应探头用于感应刮墨刀103的移动情况,当感应到刮墨刀103执行一次印刷制程时触发侦测开关037开启一次,并通过控制系统03发出指令触发喷雾系统02前端的喷嘴喷雾一次,其中侦测方式包括红外感应、电磁感应等常规触发方式。

较佳的实施方式之一是,所述的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2上设置有数字显示屏042,用于显示喷雾量、喷雾次数、喷雾时间、液压和气压等参数,当控制系统监测到实际气压值低于设定的气压值时,控制系统发出报警停止丝印制程和喷雾系统的喷雾动作。

较佳的实施方式之一是,所述的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2上设置有上键045和下键046,所述的上键045用于增加喷雾量,所述的下键046用于减少喷雾量。

较佳的实施方式之一是,所述的丝网印刷机控制面板102上设置有液压调节阀052和雾化调气阀051,用于适时调节开油水压力参数值和雾化压力参数值。

虽然本实用新型在此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面、特点和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并未因此受到限制,而是延伸并且涵盖众多其他的变化、变型以及替代实施例,如基于这里的公开将给予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暗示的。相应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