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升华转印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8144发布日期:2018-07-07 14:3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印纸,尤其涉及一种热升华转印纸。



背景技术:

热升华转印是将人像、风景、文字等图文使用装有热升华转印墨水的喷墨打印机以镜象方式打印在热升华转印用喷墨纸上,再经过热转印设备加热到200℃左右,使热升华纸上的热转印墨升华渗入到承印物,从而把纸上的彩色图象逼真地转印到纺织品、瓷杯、瓷盘、瓷板、金属等材质上的一种工艺。其中,热升华转印纸的质量对转印的图案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热升华转印纸存在存在吸收性差,容易造成颜料堆积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升华转印纸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升华转印纸,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粘胶层、基材层、吸收层、第一渗透层、中间层、第二渗透层以及第二离型层;

所述吸收层固定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所述第一离型层通过所述粘胶层固定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面,所述第一渗透层固定于所述吸收层的一面,所述中间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渗透层和第二渗透层之间,所述中间层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一渗透层的一面,所述中间层的另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渗透层的一面,所述第二离型层固定于所述第二渗透层的另一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的改进,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为有机硅离型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的改进,所述基材层为丙烯酸树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的改进,所述吸收层中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孔洞,各通孔之间保持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的改进,所述第二渗透层的渗透率大于所述第二渗透层的渗透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的改进,所述中间层的渗透率介于所述第一渗透层和第二渗透层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吸附能力强,能够适应多种油墨的吸收以及转印,避免了油墨的堆积,有效保证了热转印图案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1、粘胶层2、基材层3、吸收层4、第一渗透层5、中间层6、第二渗透层7以及第二离型层8。

所述基材层3具有正面和底面,其正面形成承载面,其用于承载位于其上的吸收层4、第一渗透层5、中间层6、第二渗透层7以及第二离型层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3为丙烯酸树脂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1和粘胶层2对所述基材层3的底面进行保护。所述第一离型层1通过所述粘胶层2固定于所述基材层3的另一面。所述第二离型层8固定于所述第二渗透层7的另一面,其用于对所述第二渗透层7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使用时,可将所述第二离型层8撕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型层1和第二离型层8为有机硅离型薄膜。

所述吸收层4用于吸收经所述第一渗透层5、中间层6、第二渗透层7渗透而来的颜料。其中,所述吸收层4固定于所述基材层3的一面。此外,所述吸收层4中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孔洞,各通孔之间保持相互连通,从而提高所述吸收层4的吸附能力。

所述第一渗透层5固定于所述吸收层4的一面,所述中间层6设置于所述第一渗透层5和第二渗透层7之间,所述中间层6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一渗透层5的一面,所述中间层6的另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渗透层7的一面。其中,所述第二渗透层7的渗透率大于所述第二渗透层7的渗透率。所述中间层6的渗透率介于所述第一渗透层5和第二渗透层7之间。从而,通过设置第一渗透层5、中间层6、第二渗透层7之间梯度化的渗透率,有利于能够适应多种油墨的吸收,避免了油墨的堆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热升华转印纸吸附能力强,能够适应多种油墨的吸收以及转印,避免了油墨的堆积,有效保证了热转印图案的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