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7521发布日期:2018-11-13 22:30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数码印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打印介质驱动分导带粘贴式和摩擦驱动式。因导带粘贴式导带胶与打印介质,特别是与热转纸,存在着兼容性问题,无法长时间应用,且价格高昂;摩擦驱动式,现行应用中的,都是通过橡胶辊与打印介质的摩擦力间歇步进式推动打印介质向前,联同前置的张力辊的作用,克服吸附打印平台处的吸力驱动打印介质运动。因打印介质柔软这一特性,在驱动过程中,打印介质存在微观上的形变和与辊体摩擦力的变化而存在相对打滑,使得每次运动精度的不一致,从而导致打印输出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印介质驱动方式以及对应的结构设计无法精确控制打印介质的步进驱动精度而导致打印质量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

放卷机构,用于释放打印介质;

过渡辊,用于传送打印介质;

打印平台,用于支撑从所述过渡辊传送打印介质;

打印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打印平台上方,用于向位于所述打印平台上的打印介质喷墨;

真空主动辊,用于产生吸附力来传送从所述打印平台传送的打印介质,以便同步带动打印介质移动;以及

收卷机构,用于回收从所述真空主动辊传送的打印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平台上开设有多个细孔,以便用于对打印介质产生吸附力。

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用于调节打印介质的张力的张力控制辊,所述张力控制辊设于沿打印介质的移动路径的所述真空主动辊与所述收卷机构之间。

其中,所述过渡辊包括:第一导向辊、主动力辊、以及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用于从所述放卷机构传送打印介质,所述主动力辊用于在转动时将从所述第一导向辊传送的打印介质传送至所述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用于将打印介质传送至所述打印平台。

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支架,所述放卷机构、所述过渡辊、所述真空主动辊、所述收卷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设置于所述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机,包括:用于释放打印介质放卷机构、用于传送打印介质的过渡辊、用于支撑从过渡辊传送打印介质的打印平台、可移动地设于打印平台上方且用于向位于打印平台上的打印介质喷墨的打印头、用于产生吸附力来传送从打印平台传送的打印介质以便同步带动打印介质移动的真空主动辊、以及用于回收从真空主动辊传送的打印介质的收卷机构;实现通过风机装置吸风在真空主动辊体内产生负压,使得打印介质吸吸附在真空主动辊上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保持打印介质步进驱动精度恒定,解决了打印介质变形所导致的问题,提高了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打印机的结构简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机100,该打印机100包括:放卷机构10、过渡辊20、打印平台30、打印头40、真空主动辊50、以及收卷机构60。

放卷机构10用于释放打印介质A,该打印介质A可以是热转印纸、布料等介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放卷机构10可以是辊,打印介质A 卷绕在纸卷上,纸卷套设于该辊上。为了便于清晰地从图2中识别出打印介质A,在图2中打印介质A以虚线示出。

过渡辊20用于传送打印介质A,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过渡辊20 可以包括:第一导向辊21、主动力辊22、以及第二导向辊23,第一导向辊21用于从放卷机构10传送打印介质A,主动力辊22用于在转动时将从第一导向辊21传送的打印介质A传送至第二导向辊23,第二导向辊23用于将打印介质A传送至打印平台30。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力辊22由电机驱动而发生转动,该电机的转轴可以直接地与主动力辊22 连接,也可以间接地通过齿轮副结构与主动力辊22连接。另外,主动力辊22也可以被设计成起到控制打印介质A张力的作用。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过渡辊20也可以由一个或两个辊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过渡辊20组成做限定。

打印平台30用于支撑从过渡辊20传送打印介质A,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打印介质A从第二导向辊23传送至打印平台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印平台30上可以开设有多个细孔,通过与细孔连通的风机装置产生负压,以便对打印介质A产生吸附力,实现在打印平台30 上进行打印。

打印头40安装于打印小车上,打印小车带动打印头40在打印平台 30上方移动,便于打印头40对铺展在打印平台30上的打印介质A进行喷墨打印,例如,在打印介质A打印彩色文字、图案等。

真空主动辊50用于产生吸附力来传送从打印平台30传送的打印介质A,以便同步带动打印介质A移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印机 100还可以包括用于调节打印介质A的张力的张力控制辊70,张力控制辊70设于沿打印介质A的移动路径的真空主动辊50与收卷机构60之间,在张力控制辊70的实际应用中,通过调整张力控制辊70的位置来拉紧或收缓打印介质A的张力大小。

真空主动辊50通过风机装置吸风在真空主动辊50体内产生负压,打印介质吸A吸附在真空主动辊50上不会产生相对位移,真空主动辊 50每走一步就带动打印介质A走一步,驱动方式由现有技术中的推行变成拉动,能够保持打印平台30上的打印介质A保持步进驱动精度恒定,解决了打印介质变形所导致的问题。另外,张力控制辊70的动作也不会造成打印介质A发生褶皱等不利影响,提高了打印质量。

收卷机构60用于回收从真空主动辊50传送的打印介质A,具体的,真空主动辊50将打印介质A传送至张力控制辊70,收卷机构60回收从张力控制辊70传送的打印介质A。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收卷机构60 可以是辊,打印介质A卷绕在纸卷上,纸卷套设于该辊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得知,真空主动辊50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真空主动辊50转动,例如,该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该电机的转轴可以直接地与从真空主动辊50连接,也可以间接地通过齿轮副结构与真空主动辊50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动力机构与真空主动辊50如何进行连接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为驱动主动力辊 22和真空主动辊50转动各设置一动力机构,也可以为主动力辊22和真空主动辊50转动设置共用的一动力机构,实现所述共用的一动力机构同时主动力辊22和真空主动辊50转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起到缓冲作用,第一导向辊21和/或主动力辊22和/或第二导向辊23上可以包覆有软质层,起到减轻对打印介质 A应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该软质层可以是橡胶层或海绵层。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打印机100还可以包括热源,该热源用于对从打印平台30传送的打印介质A进行加热,即打印头40对铺展在打印平台30上的打印介质A进行喷墨打印之后,热源对从打印平台30传送的打印介质A进行加热,防止因打印介质A的力学性能不佳、厚度较薄等原因,在收卷机构60回收打印介质A的过程中,导致打印介质A发生褶皱。需要说明的是,热源的个数和分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设定。

为了起到相对密封的作用,防止外界环境的灰尘、污渍等污染打印介质A以及打印机100中各个部件,打印机100还可以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放卷机构10、过渡辊20、真空主动辊50、收卷机构60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设置于支架。以便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起到安装打印机100中各个部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机100,包括:用于释放打印介质A放卷机构10、用于传送打印介质A的过渡辊20、用于支撑从过渡辊20传送打印介质A的打印平台30、可移动地设于打印平台30上方且用于向位于打印平台30上的打印介质A喷墨的打印头40、用于产生吸附力来传送从打印平台30传送的打印介质A以便同步带动打印介质 A移动的真空主动辊50、以及用于回收从真空主动辊50传送的打印介质A的收卷机构60;实现通过风机装置吸风在真空主动辊50体内产生负压,使得打印介质吸A吸附在真空主动辊50上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保持打印介质A步进驱动精度恒定,解决了打印介质变形所导致的问题,提高了打印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