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油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832发布日期:2019-02-01 20:22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气动油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板印刷机配套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凹板印刷的气动油墨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印刷机上墨主要使用气动膈膜泵将油墨泵入油墨盘,再上墨。而这种用气动膈膜泵上墨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气动膈膜泵利用产生负压将油墨吸入油墨腔,然后利用正压将油墨推进墨盘。由于油墨的粘性较大,流动时阻力较大,因此需要较大的动力方能将油墨推出,这就导致耗电量大;二是气动膈膜泵工作时噪音大,对工人在车间有序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三是由于气动膈膜泵在泵墨的过程中本身对油墨的搅拌和混合作用很有限,很难达到油墨混和均匀的效果,因此,印刷产品容易出现色差问题,产生废品;四是由于气动隔膜泵在运作时,当油墨被抽到油墨盘时,容易产生喷溅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202623485U公开了一种印刷机油墨泵,包括气马达、泵体、传动轴和传动轴外的连接管,泵体和气马达通过传动轴连接,泵体包括泵外壳、油墨腔和油墨腔中的叶轮,油墨腔为圆柱体空间,所述叶轮为双面叶轮,在叶轮径向边缘端相对位置的油墨腔壁设有一油墨出口。这种结构的印刷机油墨泵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种印刷机油墨泵还存在下述缺陷:一是该油墨泵外接油墨管,使用时油墨管也伸入油墨中,不便于清洗维护;二是组件多装配复杂,有异形件成本昂贵;三是传动轴容易松动以至于上下不同心,容易卡;四是油墨泵的油墨腔与叶轮之间容易堵塞,且限制了出墨流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油墨管不便于清洗维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墨管便于清洗维护的气动油墨泵。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气动油墨泵。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轴不会松动的气动油墨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动油墨泵,包括气动马达、泵体和传动轴,泵体和气动马达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泵体包括泵外壳、油墨腔和油墨腔中的受气动马达驱动的叶轮,在油墨腔壁上设有叶轮边缘切向且与叶轮转动方向一致的油墨出口,所述油墨出口与油墨出墨管连接,所述油墨出墨管的上端与气动马达相连接,所述油墨出墨管既是油墨导流管又是气动马达的支撑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油墨出口为两个以上的油墨出口,每个油墨出口与在油墨腔壁上均匀布置,每个油墨出口连接一根油墨出墨管,所有油墨出墨管在上端汇成一根油墨出墨总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油墨腔内壁与叶轮的外缘之间的间距在2.6 mm -5mm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油墨腔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在68-85mm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叶轮为单面叶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叶轮的直径在62-75 mm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叶轮的轴向宽度在16-20 mm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叶轮的单面高度在14-18 mm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油墨出口的直径在17-25 mm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传动轴直接与所述叶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油墨出墨管便于清洗维护、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转动轴不会松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图1的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揭示的是一种气动油墨泵,包括气动马达1、泵体2和传动轴3,泵体2和气动马达1通过传动轴3连接,所述泵体2包括泵外壳21、油墨腔22和油墨腔22中的受气动马达1驱动的叶轮23,在油墨腔壁上设有叶轮边缘切向且与叶轮转动方向一致的油墨出口24,所述油墨出口24与油墨出墨管25连接,所述油墨出墨管25的上端与气动马达1的连接板11相连接,所述油墨出墨管25既可以是油墨导流管,又可以是气动马达1的支撑管。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马达1设在连接板11上,所述气动马达1包括马达主体12、设在马达主体12外的马达外壳13,以及设在马达外壳13上的进气管14和排气管15。如此结构,不仅可以达到油墨出墨管25便于清洗维护,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了保证出墨量,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油墨出口24为两个以上的油墨出口,每个油墨出口24在油墨腔壁上均匀布置,每个油墨出口24连接一根油墨出墨管25,所有油墨出墨管25在上端汇成一根油墨出墨总管(未画图),这样,无论叶轮23转到哪一个油墨出口24都可以将油墨排出,多个油墨出口24排出油墨,不仅可以加大供墨量,而用还可以即使在有个别油墨出口24被堵塞时,也不会影响气动油墨泵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油墨腔内壁与叶轮23的外缘之间的间距在2.6 mm -5mm之间选择,可以有效地防止油墨腔内壁与叶轮23之间卡死。

优选的,所述油墨腔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可在68~85mm之间选择。所述叶轮23为单面叶轮。所述叶轮23的直径可在62-75 mm之间选择。所述叶轮23的轴向宽度可在16-20 mm之间选择。所述叶轮的单面高度在14-18 mm之间选择。叶轮23的叶轮片的数量可以在4-6片之间选择。上述参数的选择,可以更好提高供墨效率。

优选的,所述油墨出口24的直径在17-25 mm之间选择。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3直接与所述叶轮23连接,此种结构可以保证转动轴不会松动,且同心工作。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板11与泵体2之间还至少设一根支撑管16,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16为两根,与所述油墨出墨管25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显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