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156发布日期:2018-12-18 20:4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台。



背景技术:

传统手动印刷机,需要把网版框架在网版架上,通过固定螺丝将网版框固定连接在网版架上,这种组装方式使得网版框的拆卸繁琐、效率较低,且传统手动印刷机在印刷时,每印刷一片板就需要手动揭开网版框,而抬起网版框比较费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刷机台。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印刷机台,包括印刷机台底座、网版框和省力组件;

所述网版框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件,所述印刷机台底座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件,一所述卡扣件与一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印刷机台底座具有一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待印刷基板,所述网版框与所述承载面活动抵接;

所述省力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重力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重力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件为省力砝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网版框和印刷机台底座上分别设置互相配合、可转动连接的卡接件和安装件,使得网版框直接卡入印刷机台底座上,且网版框可转动地设置在印刷机台底座上,使得网版框可以方便地抬起、拆卸,并且设置省力组件,通过重力件的作用,使得抬起网版框时更省力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印刷机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印刷机台,包括印刷机台底座100、网版框200和省力组件。所述网版框200具有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和第四侧边240,所述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和第四侧边240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侧边2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件250,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件300,一所述卡扣件250与一所述安装件300转动连接,且所述卡扣件250与所述安装件300可拆卸连接,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具有一承载面111,所述承载面111用于承载待印刷基板,所述网版框200与所述承载面111活动抵接。所述省力组件包括连接件410和重力件420,所述连接件410的第一端与所述重力件42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边21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网版框200和印刷机台底座100上分别设置互相配合、可转动连接的卡扣件250和安装件300,使得网版框200直接卡入印刷机台底座100上,且网版框200可转动地设置在印刷机台底座100上,使得网版框200可以方便地抬起、拆卸,并且设置省力组件,通过重力件420的作用,使得抬起网版框200时更省力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所述印刷机台包括印刷机台底座100、网版框200、网布500和省力组件。印刷机台底座100具有一承载面111,例如,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包括底座120和承载基材板110,所述承载基材板110设置于所述底座120上,所述承载基材板110具有一承载面111,所述承载面111用于承载待印刷基材。所述网版框200与所述网布500配合使用,所述网版框200通过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和第四侧边240依次连接形成一框架,也就是所述框架由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第四侧边240环绕形成一框架,且该框架中空,也就是所述网版框200具有一容置腔,其中,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为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第四侧边240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侧壁,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网布500,例如,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呈矩形,例如,所述网布500的形状与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相同,例如,所述网布500的形状为矩形且与所述容置腔的大小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网布500设置于所述网版框200上,例如,所述网布500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连接,例如,所述网布500上设置有印刷材料,所述印刷材料通过所述网布500印刷至承载面111上放置的待印刷基材的表面,从而完成印刷。

进一步地,所述网版框200的第一侧边2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件250,例如,两个卡扣件250分别设置于第一侧边210的两端,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件300,例如,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包括底座120和承载基材板110,所述承载基材板110设置于所述底座120上,所述承载基材板110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件300,一卡扣件250与一安装件300转动连接,例如,卡扣件250与安装件300铰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侧边210通过卡扣件250和安装件300的配合与所述承载基材板110转动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网版框200与所述承载基材板110转动连接,使得网版框200以第一侧边210为轴心可转动地设置于承载基材板110上,使得所述网版框200与所述承载面111活动抵接。当使用时,网版框200与所述承载面111抵接,也即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和第四侧边240均与承载面111抵接,而印刷完毕后,需要更换、拆卸网版框200后,可以通过转动网版框200将其抬起。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网版框200在使用完毕后能够抬起并被拆卸下来,例如,所述卡扣件250与所述安装件300转动连接,且卡扣件250与安装件300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安装件300具有一安装孔,所述卡扣件250具有一卡扣孔,且卡扣孔内穿设有一连接件410,所述连接件410穿设于所述卡扣孔与所述安装孔内且抵接于所述卡扣孔和安装孔的侧壁上,例如,所述连接件410为轴销,例如,所述卡扣孔和所述安装孔均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410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卡扣孔和安装孔内且分别与卡扣孔和安装孔的侧壁螺接,通过将连接件410从安装孔内拆卸下来,即可将网版框200从印刷机底座120上拆卸下来,使得网版框200的拆卸变得便捷、省力。

为了使得网版框200在抬起的过程中更方便、省力,例如,所述网版框200上设置有省力组件,所述省力组件包括连接件410和重力件420,所述连接件410的第一端与所述重力件42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边210连接,也就是说,所述重力件420通过连接件410与所述第一侧边210连接,所述重力件420具有一定的质量,例如,所述重力件420为省力砝码,抬起网版框200时重力件420对网版框200施加向下的力,由于力的分解作用,所述重力件420使得抬起网版框200时需要的力更少,使得抬起网版框200更省力、便捷。

例如,在印刷机使用的过程中,网版框200与印刷机台底座100的承载面111抵接,也即使得网布500设置于放置在承载面111上的待印刷基材上对基材进行印刷时,避免通过连接件410与网版框200的第一侧边210连接的重力件420对网版框200造成的转动和影响等,例如,所述连接件410为绳索,例如,所述连接件410为铁链,使得印刷机在使用过程中,重力件420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件410放置于其他位置上,例如,所述重力件420放置于所述底座120上,也就是说,所述连接件410呈松弛状态,且重力件420不对网版框200施加力,避免了使其转动、从而影响印刷的结果。

为了使得印刷底座120在更换网版框200前后能够根据网版框200的大小等进行调节,也就是保证网版框200上的各卡扣件250能够与印刷机台底座100上的安装件300组装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上设置有滑轨,例如,所述承载基材板110上设置有滑槽,各所述安装件300均设置有滑块,各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也就是说,各所述安装件300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材板110上,使得各所述安装件300可以调整位置以配合不同网版框200上的各卡扣件250,且各所述安装件300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安装件300固定于所述印刷机台底座100上,也就是固定在承载基材板110上,例如,各所述安装件300上开始有固定孔,一固定件穿设于一固定孔内且与固定孔的侧壁连接,且该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孔抵接于印刷机台底座100上,例如,该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孔抵接于承载基材板110上,且该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的侧壁为可拆卸连接。使得调整位置后的各所述安装件300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位置、不发生偏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