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包装盒印刷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661发布日期:2019-04-29 15:12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包装盒印刷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印刷技术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包装盒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油墨的乳化、残渣等对印刷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印刷行业中,轻微的乳化是胶印顺利进行所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但过度乳化对印刷质量影响很大,在印版表面不起脏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减小油墨的乳化程度。过度乳化会造成彩色复制质量降低,油墨的透明度下降,对彩色印刷来说,会影响三原色网点的减色混合而使色彩不能正确还原等一系列问题,过度乳化是印刷行业都在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另外,即便生产优化已经十分合理,也难以避免残剩油墨的问题,这些残剩油墨扔了可惜,再用却又不好用,也用不了多少,造成资金的积压与浪费。生产中,这些残剩油墨可以通过添加到新油墨中、印刷到低端产品上等手段再次利用,但有时候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次品率上升等问题,反而得不偿失,多数厂家为了保证印刷质量、降低次品率、避免增加工艺复杂程度,不得已将残剩油墨丢弃;更有甚者,有些效益好的大印刷厂将开封后只用了一点的油墨原料(非残剩油墨),在其过了一定的使用期限后,全部丢弃,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残剩油墨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油墨皮和颗粒状残渣,以及部分的润版液,并且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油墨乳化。油墨乳化问题是在生产中产生的,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纸张;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胶版纸、铜版纸,大都会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及连接料填充物,在包装盒的印刷中尤甚,在印刷过程中经润版液的浸湿和橡皮布的剥离以及无数次的碾压,使那些表面活性物通过印版转移到墨辊上、水槽里,无形之中加快了油墨的乳化速度。胶版纸的影响相比较要大一些,特别是那些施胶差、封孔不好的纸质虚松的极易掉粉。纸粉通过印版传到墨辊上,在墨斗里与油墨相混合,降低了油墨的粘度,增加了油墨的吸水性,结果油墨的乳化加剧。(2)油墨粘度;油墨粘度大,抗水性强,乳化值就小;如果油墨粘度小,流动性强,分子间聚合力减小,就容易乳化。(3)润版液;润版液有普通润版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版液,酒精润版液等。酒精润版液挥发快,从而大大降低了油墨的乳化度。而普通润版液在使用过程中一定得常用试纸检测润版液的ph值,将其控制在3。(4)温湿度;车间内的温湿度,同时还有机器的速度这些因素,都对油墨乳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如车间温度越高,油墨流动性越强,粘度变小,抗水性减弱,加上机器速度快,相互作用增大,墨辊表面温度升高。因此,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车间必须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目前,防止油墨的过度乳化的常用方法是在油墨中添加抗乳化剂(又称抗水剂、水墨平衡剂)。这样添加的抗乳化剂只有少部分吸附于颜料表面,大部分助剂在油墨中处于游离状态,不仅造成抗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且游离的抗乳化剂还会产生影响油墨表面张力和印刷适性等副作用,并且,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将油墨的乳化值降到60%左右,但对于高速印刷而言,油墨的乳化值往往需要控制在40%以下甚至更低。另外,部分油墨,如uv磨砂油墨等在印刷时有残渣,这是令很多印刷厂家头痛的问题,因为大量的残渣不仅使印刷厂家成本大增,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在配制uv磨砂油墨时,必须对所用到的原材料进行仔细考察,但即便如此,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印刷材料上的微粒、环境温度的变化、不同组分间颗粒物的结合等仍会造成油墨内颗粒残渣的聚合生成。如果能在印刷阶段有效减少油墨印刷时润版液等物的混入,防止过度乳化和油墨中影响印刷效果的大颗粒物质生成,则不仅可以保证印刷质量,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还能使印刷后的残剩油墨在较长时间内可正常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油墨过度乳化的包装盒印刷工艺。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油墨内残渣、使印刷残剩油墨能在较长时间内正常使用的包装盒印刷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包装盒印刷工艺,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与纸张脱离后,用第一送风装置吹拂印版滚筒表面;所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挂墨时刚与油墨接触的交界处,用第二送风装置吹拂油墨表面;所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挂墨后与油墨脱离处,用第三送风装置吹拂油墨表面;所述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都包括并列设置的送风管和回风管,所述送风管吹出干燥冷风,所述回风管设于送风管两侧或四周;以及,在印刷机的墨池中投入可铺满墨池内底部的若干转子,在墨池外侧底部用磁力搅拌器驱动转子转动。优选的是,所述转子为梭状、哑铃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优选的是,还包括与转子同时投入墨池的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为陶瓷或玻璃材质。优选的是,所述转子外包裹有陶瓷层。优选的是,所述转子和球状陶瓷颗粒最大长度不超过1cm。优选的是,所述转子的最大转速不超过20r/min。优选的是,所述在印刷机每一个墨区的润版系统中还安装有轴流风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送风装置的送风温度为10℃-20℃,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的送风温度为20℃-30℃。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的最大送风速度不得导致油墨飞溅。本发明的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包装盒印刷工艺,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送风装置可以吹去印刷时印版滚筒表面上沾染的纸张杂质,还可以起到对印版滚筒冷却的效果。2.通过大量实践观察,发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挂墨时刚与油墨接触的交界处,以及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挂墨后与油墨脱离处是润版液最多、最容易进入油墨的地方,且进入油墨的润版液会暂时停留在油墨表面,在这两处通过风干方式尽量多的吹干暂时留在油墨表面的润版液,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油墨的乳化,从而有效保证印刷,尤其是高速印刷的效果。3.转子和球状颗粒间大量碰撞,有效扰动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印刷时油墨中产生的残渣。4.多个微小转子的转动,使油墨在多个微小局部空间内保持均一,甚至可以取代墨池内原有的油墨搅拌器,避免了原有油墨搅拌器所带来的加速油墨乳化的副作用。5.通过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形成,不仅有力保证了印刷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印刷后的残剩油墨,其正常使用时限也较普通残剩油墨更长,可以添加到新油墨中使用甚至直接使用,避免了大量油墨的不必要浪费,节约了成本,环保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二、三送风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实施例1如图1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印版滚筒1的旋转方向;一种防止油墨过度乳化和残渣的包装盒印刷工艺,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1与纸张脱离后,用第一送风装置2吹拂印版滚筒表面;所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1挂墨时刚与油墨接触的交界处,用第二送风装置3吹拂油墨表面;所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1挂墨后与油墨脱离处,用第三送风装置4吹拂油墨表面;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第二送风装置3和第三送风装置4都包括并列设置的送风管a和回风管b,所述送风管a吹出干燥冷风,所述回风管b设于送风管a两侧或四周;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的干燥冷风有时会带来油墨溶剂的过度挥发,必要时,可补充少量溶剂,防止油墨粘度过大;回风管能及时抽取油墨附近气体,防止车间内空气被过度污染。以及,在印刷机的墨池5中投入可铺满墨池内底部的若干转子(未在图中示出),在墨池外侧底部用磁力搅拌器驱动转子转动。所述转子为梭状和哑铃状1:1混合。梭状和哑铃状,可增加碰撞几率,扰动或粉粹残渣。还包括与转子同时投入墨池的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为玻璃材质。球状颗粒可增加碰撞几率,并且可有效防止因转子抱团而停止转动。所述转子外包裹有陶瓷层。陶瓷层可防止转子对油墨产生化学影响。所述转子和球状陶瓷颗粒的长度为0.5-1cm。转子过大,会导致其在粘稠的油墨中自传困难,且转子过大还会导致可导致乳化的物质被快速分散到周围空间内,从而加重乳化。所述转子的转速为15r/min。转速过大反而有可能会加重乳化。所述在印刷机每一个墨区的润版系统中还安装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是印刷机中配置的较为先进的装置,可使本区域内印版滚筒等装置上多余的润版液很快挥发,降低油墨过度乳化的几率。所述第一送风装置的送风温度为10℃-20℃,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的送风温度为20℃-30℃。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的送风温度稍高可保证对油墨表面润版液尽可能多的干燥。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的最大送风速度不得导致油墨飞溅。实施例2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之处在于,去掉第二送风装置。实施例3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之处在于,去掉第三送风装置。实施例4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之处在于,去掉第二、三送风装置。实施例5生产车间温度控制在20℃左右,采用弱酸性的润版液,与胶印轮转油墨(太原产)配合使用,测试连续高速印刷1h和2h时油墨的乳化率,结果如下:项目1h时乳化率(%)2h时乳化率(%)实施例13236实施例23540实施例33639实施例43841由测试结果可知,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挂墨时刚与油墨接触的交界处,以及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挂墨后与油墨脱离处通过风干方式尽量多的吹干暂时留在油墨表面的润版液,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油墨的乳化率,从而有效保证印刷效果。实施例6生产车间温度控制在20℃左右,采用弱酸性的润版液,与胶印轮转油墨(太原产)配合使用,连续高速印刷2h后,分别测试实施例1方法、去掉实施例1中转子和球状颗粒后的方法中,油墨上层样品的10微米以上杂质含量,发现实施例1方法比去掉转子和球状颗粒后的方法杂质含量减少40%以上。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保持油墨品质,并且对于延长残剩油墨的正常使用期,有一定效果。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