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网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0443发布日期:2020-04-21 18:5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网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网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网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印刷过程中,有时既需要印刷物件的表面,又需要印刷物件的过孔,而现有的钢网印刷设备中,并没有对物件的表面和过孔进行同时印刷的,甚至有物件的过孔印刷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这严重影响了印刷的效率,且设备复杂,印刷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钢网印刷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钢网印刷设备,包括机架、触摸控制器、第一输送机构、产品升降装置、第二输送机构、印刷机构以及钢网框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所述产品升降装置设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印刷机构包括印刷刀组、用于驱动印刷刀组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印刷刀组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钢网框架设于印刷机构上并位于印刷机构与产品升降装置之间,所述钢网框架设有钢网印刷版,所述触摸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输送机构、产品升降装置、第二输送机构、印刷机构以及钢网框架的工作;

所述产品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台机构、钢网印刷平台以及第三输送机构,所述升降台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升降支撑台以及真空吸附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升降支撑台上升和下降,所述升降支撑台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支撑台位于第三输送机构的下方,所述升降支撑台上设有载具夹紧平台,所述真空吸附组件设于升降支撑台上并位于载具夹紧平台的下方,所述真空吸附组件用于过孔印刷工作;所述钢网印刷平台与第三输送机构连接并位于第三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钢网印刷平台可相对第三输送机构上下移动,所述钢网印刷平台设有与印刷载具匹配的钢网印刷治具,所述钢网印刷平台用于承载钢网印刷工作;所述第三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并用于输送印刷载具。

其中,所述真空吸附组件包括废料收集盒和真空吸盘,所述废料收集盒设于升降支撑台上,所述真空吸盘设于废料收集盒顶部,所述真空吸盘与外界真空泵连接;所述升降支撑台设有若干个用于顶升真空吸附组件以及使真空吸盘与载具夹紧平台密封配合的顶升组件,所述载具夹紧平台对应印刷载具还设置有通孔。

其中,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气缸、滑块以及拉簧,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升降支撑台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升降支撑台上,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与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滑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支撑台的顶部。

其中,所述载具夹紧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在所述升降支撑台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柱配合夹紧印刷载具的推边部件。

其中,所述推边部件包括推边滑台气缸和第二限位柱,所述推边滑台气缸固定在升降支撑台上,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推边滑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载具夹紧平台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为第二限位柱提供移动空间的缺口。

其中,所述钢网印刷平台包括印刷平台框架,所述钢网印刷治具设于印刷平台框架上,所述钢网印刷平台设有用于调节钢网印刷治具沿x轴方向的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用于调节钢网印刷治具沿y轴方向的第二调节组件。

其中,所述印刷平台框架包括第一印刷框架和第二印刷框架,所述第一印刷框架与第三输送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印刷框架滑动连接在第一印刷框架上,所述钢网印刷治具滑动连接在第二印刷框架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固定在第二印刷框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印刷框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固定在第二印刷框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钢网印刷治具连接;所述第一印刷框架与升降支撑台之间连接有升降导向杆,所述升降导向杆用于为升降支撑台提供导向。

其中,所述印刷刀组包括主刀架以及与主刀架并列设置的副刀架,所述主刀架的下端设有主刮刀,所述副刀架的下端设有副刮刀,所述主刀架的上端连接有主刀收起部件,所述副刀架的上端连接有副刀收起部件,所述主刀收起部件用于带动主刮刀下探和上升,所述副刀收起部件用于带动副刮刀下探和上升。

其中,所述钢网框架的一端设有供钢网印刷版滑入的开口,所述钢网框架还设有用于调节钢网印刷版沿x、y轴方向移动的调校组件,以及若干个用于固定钢网印刷版的气缸压紧组件。

其中,还包括有用于清洁钢网印刷版的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位于钢网框架与钢网印刷平台之间;所述清洁机构包括透气纸过辊组、设于透气纸过辊组上的真空腔体、用于驱动透气纸过辊组升降的清洁升降气缸以及用于驱动透气纸过辊组沿y轴方向移动的清洁驱动组件,所述真空腔体与外界真空泵连接;还包括真空切换器,所述真空切换器用于切换真空腔体和真空吸附组件与外界真空泵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升降台机构上设置真空吸附组件,而真空吸附组件利用真空吸附油墨,从而实现在印刷待印刷物表面的同时可以完成待印刷物过孔的印刷,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简化设备结构,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网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网印刷设备第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网印刷设备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产品升降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产品升降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升降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升降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升降支撑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真空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钢网印刷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三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印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印刷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钢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真空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触摸控制器;3-第一输送机构;31-第一输送支撑座;32-第一输送驱动件;33-第一输送轨道;4-产品升降装置;41-升降台机构;411-升降驱动组件;412-升降支撑台;4121-载具夹紧平台;4121a-第一限位柱;4122-顶升组件;4122a-顶升气缸;4122b-滑块;4122c-拉簧;4123-推边部件;4123a-推边滑台气缸;4123b-第二限位柱;413-真空吸附组件;4131-废料收集盒;4132-真空吸盘;42-钢网印刷平台;421-钢网印刷治具;422-印刷平台框架;4221-第一印刷框架;4222-第二印刷框架;423-第一调节组件;424-第二调节组件;425-升降导向杆;426-滑动限位器;43-第三输送机构;431-第三输送支撑座;432-第三输送驱动件;433-第三输送轨道;44-安装座;5-第二输送机构;6-印刷机构;61-印刷刀组;611-主刀架;612-副刀架;613-主刮刀;614-副刮刀;615-主刀收起部件;616-副刀收起部件;62-第一驱动组件;63-第二驱动组件;7-钢网框架;71-钢网印刷版;72-调校组件;73-气缸压紧组件;8-清洁机构;81-透气纸过辊组;82-真空腔体;83-清洁升降气缸;84-清洁驱动组件;85-真空切换器;851-切换支架;852-切换气缸;853-滑板;854-第一接口;855-第二接口;856-第三接口;86-酒精喷洒部件;9-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钢网印刷设备,包括机架1、触摸控制器2、第一输送机构3、产品升降装置4、第二输送机构5、印刷机构6以及钢网框架7,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输送机构5分别固定在机架1的两端,所述产品升降装置4设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一输送机构3与第二输送机构5之间,所述印刷机构6包括印刷刀组61、用于驱动印刷刀组61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62以及用于驱动印刷刀组61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63,所述钢网框架7设于印刷机构6上并位于印刷机构6与产品升降装置4之间,所述钢网框架7设有钢网印刷版71,所述触摸控制器2用于控制第一输送机构3、产品升降装置4、第二输送机构5、印刷机构6以及钢网框架7的工作;

所述产品升降装置4包括升降台机构41、钢网印刷平台42以及第三输送机构43,所述升降台机构41包括升降驱动组件411、升降支撑台412以及真空吸附组件413,所述升降驱动组件411用于驱动升降支撑台412上升和下降,所述升降支撑台412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座44,所述安装座44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升降支撑台412位于第三输送机构43的下方,所述升降支撑台412上设有载具夹紧平台4121,所述真空吸附组件413设于升降支撑台412上并位于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下方,所述真空吸附组件413用于过孔印刷工作;所述钢网印刷平台42与第三输送机构43连接并位于第三输送机构43的上方,所述钢网印刷平台42可相对第三输送机构43上下移动,所述钢网印刷平台42设有与印刷载具匹配的钢网印刷治具421,所述钢网印刷平台42用于承载钢网印刷工作;所述第三输送机构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座44上,并用于输送印刷载具。

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上安装触摸控制器2与第一输送机构3、产品升降装置4、第二输送机构5、印刷机构6以及钢网框架7电性连接的电性器件,印刷控制更集中、自动化;本实施例中,触摸控制器2可以采用plc控制或单片机控制器。

具体地,在印刷载具上依次放入待印刷物,然后将承载有待印刷物(如陶瓷片)的印刷载具放入第一输送机构3上,此时触摸控制器2控制第一输送机构3、产品升降装置4、第二输送机构5、印刷机构6以及钢网框架7工作,第一输送机构3将印刷载具传送至第三输送机构43上,第三输送机构43将印刷载具传送至升降支撑台412的正上方,然后升降驱动组件411带动升降支撑台412上升,升降支撑台412的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顶面与印刷载具的底面接触,在升降驱动组件411的持续带动下,升降支撑台412将印刷载具顶升,此时印刷载具从第三输送机构43过渡到载具夹紧平台4121上,直至印刷载具与钢网印刷治具421配合,使两者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升降驱动组件411继续驱动升降支撑台412上升,此时升降支撑台412会带动钢网印刷平台42一起上升,使钢网印刷平台42相对第三输送机构43移动,直至钢网印刷治具421与钢网印刷版71的底面接触,然后印刷刀组61在第一驱动组件62、第二驱动组件63的驱动下接近钢网印刷版71,并进行印刷工作,同时真空吸附组件413工作,通过真空吸附油墨,使油墨流经待印刷物的过孔,从而使过孔涂料,进而实现待印刷物的表面和过孔同时印刷,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待印刷完成后,升降驱动组件411带动升降支撑台412下降,当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高度低于第三输送机构43的高度时,印刷载具由第三输送机构43支撑,而钢网印刷平台42在自重下回位,然后第三输送机构43带动印刷载具传送至第二输送机构5,第二输送机构5将印刷载具移出,便于待印刷物进入下一道工序操作,从而完成待印刷物的表面和过孔同时印刷工作。

本实施例通过在升降台机构41上设置真空吸附组件413,而真空吸附组件413利用真空吸附油墨,从而实现在印刷待印刷物表面的同时可以完成待印刷物过孔的印刷,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简化设备结构,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与第二输送机构5的结构相同,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包括第一输送支撑座31、第一输送驱动件32以及第一输送轨道33,所述第一输送支撑座3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输送驱动件32固定在第一输送支撑座31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3设于第一输送支撑座31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3与第一输送驱动件32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一输送驱动件32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轮组和传动杆来带动第一输送轨道33转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5包括第二输送支撑座、第二输送驱动件以及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支撑座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二输送驱动件固定在第二输送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设于第二输送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与第二输送驱动件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二输送驱动件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轮组和传动杆来带动第二输送轨道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三输送机构43包括第三输送支撑座431、第三输送驱动件432以及第三输送轨道433,所述第三输送支撑座43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三输送驱动件432固定在第三输送支撑座431上,所述第三输送轨道433设于第三输送支撑座431上,所述第三输送轨道433与第三输送驱动件432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三输送驱动件432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轮组和传动杆来带动第三输送轨道433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三输送支撑座4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送支撑座31、第二输送支撑座的一端贴靠,利于印刷载具从第一输送轨道33过渡到第三输送轨道433以及从第三输送轨道433过渡到第二输送轨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411包括升降驱动电机、电机固定座以及螺杆螺母,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座上,将电机固定座固定在钢网印刷设备的机架1上,螺杆螺母的螺杆的一端与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螺杆螺母的螺母与升降支撑台412固定连接,工作时,升降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母沿着螺杆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支撑台412移动,实现升降支撑台412的上升和下降。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机械手结构来实现将印刷载具放入至第一输送机构3,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用工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真空吸附组件413包括废料收集盒4131和真空吸盘4132,所述废料收集盒4131设于升降支撑台412上,所述真空吸盘4132设于废料收集盒4131顶部,所述真空吸盘4132与外界真空泵连接;所述升降支撑台412设有若干个用于顶升真空吸附组件413以及使真空吸盘4132与载具夹紧平台4121密封配合的顶升组件4122,所述载具夹紧平台4121对应印刷载具还设置有通孔;具体地,工作时,真空吸盘4132通过真空管道(图中未显示)与外界真空泵连接,顶升组件4122顶升真空吸附组件413,使真空吸盘4132的顶部与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底面密封配合,然后在外界真空泵的作用下,涂抹在钢网印刷治具421的油墨会经过待印刷物的过孔,使过孔涂料,进而可以完成过孔的印刷,而剩余的油墨在自重下落入废料收集盒4131内,实现油墨的回收,避免污染环境,结构还简单;优选地,所述顶升组件4122的数量为四个,并呈矩形分布。

如图9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组件4122包括顶升气缸4122a、滑块4122b以及拉簧4122c,所述顶升气缸4122a固定在升降支撑台412上,所述滑块4122b滑动连接在升降支撑台412上,所述顶升气缸4122a的输出端与滑块4122b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簧4122c的一端与滑块4122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拉簧4122c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支撑台412的顶部;具体地,安装时,顶升气缸4122a下拉滑块4122b,为安装废料收集盒4131和真空吸盘4132腾出空间,然后将废料收集盒4131放入,由滑块4122b支撑废料收集盒4131,同时将真空吸盘4132盖合在废料收集盒4131的顶部,然后顶升气缸4122a顶升滑块4122b,从而将废料收集盒4131和真空吸盘4132顶升,直至真空吸盘4132的顶部与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底面密封配合,而拉簧4122c始终为真空吸盘4132和废料收集盒4131提供向上的拉力,使真空吸盘4132与废料收集盒4131保持密封配合以及使真空吸盘4132保持与载具夹紧平台4121密封配合,从而实现通过抽真空的方式进行待印刷物过孔的涂料以及废料的收集处理,结构更合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4121a,在所述升降支撑台412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柱4121a配合夹紧印刷载具的推边部件4123;工作时,第三输送机构43将印刷载具输送至升降支撑台412的正上方,然后升降支撑台412在升降驱动组件411的作用下上升,使载具夹紧平台4121顶部与印刷载具的底面接触,此时印刷载具位于第一限位柱4121a与推边部件4123之间,然后推边部件4123工作,将印刷载具推向第一限位柱4121a移动,并使印刷载具夹紧在第一限位柱4121a与推边部件4123之间,从而固定住印刷载具的位置,防止印刷载具在印刷工作中出现偏移或抖动的现象,同时便于印刷载具与钢网印刷治具421配合,使印刷载具上的待印刷物表面能够涂抹上油墨,结构更牢靠。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推边部件4123包括推边滑台气缸4123a和第二限位柱4123b,所述推边滑台气缸4123a固定在升降支撑台412上,所述第二限位柱4123b与推边滑台气缸412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载具夹紧平台412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为第二限位柱4123b提供移动空间的缺口;当载具夹紧平台4121托住印刷载具时,推边滑台气缸4123a带动第二限位柱4123b推动印刷载具朝向第一限位柱4121a移动,进而将印刷载具夹紧在第一限位柱4121a与第二限位柱4123b之间,然后在升降支撑台412的带动下,印刷载具与钢网印刷治具421配合,此时印刷载具与钢网印刷治具421结合为一体,在升降支撑台412的顶升作用下,继续上升至印刷工位,然后进行印刷工作,待印刷完成后,升降支撑台412带动印刷载具下降,直至载具夹紧平台4121与第三输送机构43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推边滑台气缸4123a带动第二限位柱4123b远离第一限位柱4121a移动,从而松开印刷载具,当升降支撑台412继续下降时,第三输送机构43托住印刷载具,使印刷载具不会继续随着升降支撑台412继续下降,如此实现印刷载具在第三输送机构43与升降支撑台412之间的过渡,然后印刷载具在第三输送机构43的带动下移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11所示,所述钢网印刷平台42包括印刷平台框架422,所述印刷平台框架422与第三输送机构43连接,所述钢网印刷治具421设于印刷平台框架422上,所述钢网印刷平台42设有用于调节钢网印刷治具421沿x轴方向的第一调节组件423以及用于调节钢网印刷治具421沿y轴方向的第二调节组件424;具体地,当印刷载具夹紧在载具夹紧平台4121上时,第一调节组件423沿x轴方向以及第二调节组件424沿y轴方向调整印刷平台框架422的位置,使钢网印刷治具421与印刷载具正对,以便于印刷载具与钢网印刷治具421精确配合,保障待印刷物的印刷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11所示,所述印刷平台框架422包括第一印刷框架4221和第二印刷框架4222,所述第一印刷框架4221与第三输送机构4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印刷框架4222滑动连接在第一印刷框架4221上,所述钢网印刷治具421滑动连接在第二印刷框架4222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23固定在第二印刷框架422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23的输出端与第一印刷框架4221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24固定在第二印刷框架4222,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24的输出端与钢网印刷治具421连接;所述第一印刷框架4221与升降支撑台412之间连接有升降导向杆425,所述升降导向杆425用于为升降支撑台412提供导向;具体地,在第一印刷框架4221底面设置四个滑动限位器426,四个滑动限位器426呈矩形分布,安装时,四个滑动限位器426分别固定在第三输送支撑座431上,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印刷框架4221上下移动,而第一印刷框架4221会带动第二印刷框架4222以及钢网印刷治具421上下移动;当沿x轴方向调整钢网印刷治具421时,第一调节组件423直接沿x轴方向推动钢网印刷治具421移动;当沿y轴方向调整钢网印刷治具421时,第二调节组件424通过带动第二印刷框架4222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调整钢网印刷治具421在y轴方向的位移,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印刷框架4222相对的两端均设置第二调节组件424,使第二印刷框架4222受力更均匀,位移更精确。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423和第二调节组件424均采用气缸,成本更低;而设置升降导向杆425,能够使升降支撑台412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更稳定,利于印刷载具与钢网印刷治具421配合,从而可以减少钢网印刷治具421的位移调整次数,效率更高;优选地,升降导向杆425的数量为四个,并呈矩形分布,升降导向杆425与滑动限位器426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印刷刀组61包括主刀架611以及与主刀架611并列设置的副刀架612,所述主刀架611的下端设有主刮刀613,所述副刀架612的下端设有副刮刀614,所述主刀架611的上端连接有主刀收起部件615,所述副刀架612的上端连接有副刀收起部件616,所述主刀收起部件615用于带动主刮刀613下探和上升,所述副刀收起部件616用于带动副刮刀614下探和上升;具体地,主刀收起部件615带动主刮刀613下探,同时主刮刀613通过第一驱动组件62和第二驱动组件63分别进行y轴和z轴方向的位移,进而第一印刷工序,当主刮刀613完成第一步印刷工序后,主刀收起部件615带动主刮刀613收回,此时副刀收起部件616带动副刮刀614下探,同时副刮刀614在通过第一驱动组件62和第二驱动组件63分别进行y轴和z轴方向的位移,将油墨扫平、刮平,完成待印刷物的表面印刷工作;本实施例采用主刮刀613和副刮刀614依次工作,使待印刷物表面的油墨厚度更均匀。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所述钢网框架7的一端设有供钢网印刷版71滑入的开口,所述钢网框架7还设有用于调节钢网印刷版71沿x、y轴方向移动的调校组件72,以及若干个用于固定钢网印刷版71的气缸压紧组件73;具体地,钢网印刷版71从开口位置滑入钢网框架7内,实现钢网印刷版71的快速拆卸和安装,将钢网印刷版71装入钢网框架7内后,气缸压紧组件73将钢网印刷版71进行压紧固定,防止钢网印刷版71在印刷过程中出现松动,保障印刷效果;待钢网印刷版71固定后,可通过调校组件72对钢网印刷版71进行x轴和y轴方向的位移调整,以便于钢网印刷版71能够更精确与钢网印刷治具421对应、配合;优选地,气缸压紧组件73的数量为四个,并呈矩形分布。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用于清洁钢网印刷版71的清洁机构8,所述清洁机构8位于钢网框架7与钢网印刷平台42之间;如图3和图18所示,所述清洁机构8包括透气纸过辊组81、设于透气纸过辊组81上的真空腔体82、用于驱动透气纸过辊组81升降的清洁升降气缸83以及用于驱动透气纸过辊组81沿y轴方向移动的清洁驱动组件84,所述真空腔体82通过真空管道(图中并未显示)与外界真空泵连接,使用时,透气纸安装在透气纸过辊组81上,并贴靠在真空腔体82的上方,当印刷工作完成后,清洁驱动组件84带动透气纸过辊组81沿y轴方向移动,并使透气纸过辊组81位于钢网印刷版71的下方,然后清洁升降气缸83工作,带动透气纸过辊组81上升,使透气纸和真空腔体82贴紧钢网印刷版71的底面,然后外界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处理,粘贴在钢网印刷版71上的油墨在气压作用下,黏连在透气纸上,而在透气纸过辊组81的带动下,黏连有油墨的透气纸部分被收集起来,如此重复进行,直至把钢网印刷版71底部清洁干净;如图3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真空切换器85,所述真空切换器85用于切换真空腔体82和真空吸附组件413与外界真空泵的连接;具体地,所述真空切换器85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真空切换器85包括切换支架851、切换气缸852以及滑板853,所述切换支架85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接口854,所述第一接口854用于与外界真空泵连接,所述滑板853滑动连接在切换支架851的另一侧,所述滑板853上连接有第二接口855和第三接口856,所述第二接口855用于与真空吸盘4132连接,所述第三接口856用于与真空腔体82连接,所述切换气缸852固定在切换支架851上,所述切换气缸852的输出端与滑板853固定连接,当进行印刷工作时,切换气缸852带动滑板853滑动,使第一接口854与第二接口855连通,使真空吸盘4132与外界真空泵连通,进行待印刷物过孔的印刷;而在印刷完成后,切换气缸852带动滑板853滑动,使第一接口854与第三接口856连通,使真空腔体82与外界真空泵连通,进行钢网印刷版71的清洁工作,如此,只需一个外界真空泵即可,进一步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在所述透气纸过辊组81上还设置有酒精喷洒部件86,所述酒精喷洒部件86包括酒精喷洒辊以及酒精托槽,所述酒精托槽设于透气纸过辊组81上,所述酒精喷洒辊设于透气纸过辊组81上并位于酒精托槽内,所述酒精托槽连接有酒精输送管以及酒精排出管,所述酒精输送管的一端伸入酒精喷洒辊内,其另一端连接在外界酒精供应源上,工作时,外界酒精供应源向酒精喷洒辊内输入酒精,酒精喷洒辊转动,此时,酒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并喷洒在透气纸上,而透气纸与钢网印刷版71接触,使酒精能够软化油墨,从而利于透气纸更加容易擦除钢网印刷版71黏连的油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机壳9,所述机壳9盖合在机架1上,所述机壳9对应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输送机构5设置有通孔,便于第一输送支撑座31和第二输送支撑座的另一端伸出;设置机壳9能够有效阻挡灰尘或异物,避免在印刷时粘有灰尘或异物;还可在机壳9上设置门扇,以便于随时观察印刷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本实施例中,还可在机架1底部四个角位置安装支撑脚和万向轮,工作时,由支撑脚支撑住整个钢网印刷设备,而需要移动钢网印刷设备时,将支撑脚收起,由万向轮支撑住整个钢网印刷设备,从而便于移动钢网印刷设备,结构更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