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7572发布日期:2020-12-11 21:0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



背景技术:

热转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印刷工艺,主要应用在服装,陶瓷,金属等物品的领域;其印刷出来的产品图案精美,且立体感强,被越来越多的服装加工企业应用。

硅胶热转印特别适合制作多样的个性化及定制类商品、以及印制包含全彩图像或照片的图案。其原理是先将硅胶、转印胶水、和热熔胶先通过网版丝印到转印胶片上并形成图案,然后用硅胶热转印设备将转印胶片上的图案转印到布料等承载物的表面,完以成商品印制。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硅胶热转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效率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服装生产领域,需要进行热转印的服装数量大,迫切需要一种生产效果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旨在解决目前市面上的硅胶热转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效率有待提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包括压印组件和2个服装输送组件;所述服装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对、第二支撑杆对、支撑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一电机和输送带;

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均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一辊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的顶部;所述第二辊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对的顶部;所述输送带同时绕设于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且所述输送带呈绷直状态;所述输送带包括彼此相对且均水平设置的第一带壁和第二带壁,所述第一带壁位于所述第二带壁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转动以驱动所述输送带移动;

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对之间;所述支撑架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架板和连接于2个所述架板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架板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带壁和所述第二带壁之间;2个所述架板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

2个所述服装输送组件的所述输送带彼此平行设置;

所述压印组件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侧向支撑件、第一导杆、直线滑台模组、连接板、第二导杆、液压缸、压印框板和加热铝板;

所述侧向支撑件包括支撑柱和支撑侧板;支撑柱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侧板;2个所述输送带均位于2个所述侧向支撑件之间;

所述第一导杆连接于2个所述支撑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导杆的数量为至少2个,且所述第一导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杆横跨2个所述输送带,且位于2个所述输送带的上方;

所述第一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直线滑台模组固定于2个所述支撑侧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块;所述直线滑台模组的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直线滑台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一导杆水平移动;

所述压印框板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导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压印框板的上侧面;所述第二导杆竖直滑动穿设于所述连接板;所述液压缸的底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下侧面;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连接于所述压印框板的上侧面;

所述加热铝板连接于所述压印框板的下侧面,且所述加热铝板水平设置;所述加热铝板能与所述输送带贴合接触。

优选的,所述加热铝板内部嵌设有电阻丝;所述电阻丝连接电源;所述电阻丝呈蛇形迂回布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带壁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为橡胶输送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板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导孔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导孔和所述第一导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杆滑动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杆的数量为2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杆竖直滑动穿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杆的数量为4个;所述压印框板为矩形板;4个所述第二导杆分别连接于所述压印框板的四角位置;

所述第二导孔的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导孔与所述第二导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杆滑动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孔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杆的顶部固定套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转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一辊筒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一槽轮和所述第二槽轮之间绕设有呈绷直状态的皮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通过设置两条服装输送组件,两条输送带同时输送待进行热转印的服装,提高了压印组件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本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的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

具体的,开始转印时,将服装分别依次铺设于两条输送带上,启动其中一个服装输送组件的第一电机,该服装输送组件的输送带将服装输送至支撑板的正上方后停止第一电机,然后启动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加热铝板移动至位于支撑板的正上方,然后将转印胶片放置到服装的上表面,然后启动液压缸,使得加热铝板压在转印胶片上以使得转印胶片和服装的上表面压紧(此时第一带壁和支撑板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5-8秒),从而使得转印胶片上的图案转印至服装上;然后启动液压缸,加热铝板提升,取走转印胶片,然后启动该服装输送组件的第一电机,从而使得已经转印的服装继续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移动,便于取走已经转印的服装,同时使得下一个相邻的未转印的服装移动至支撑板的正上方,以便于下次转印。

在加热铝板对其中一个服装输送组件上的服装进行转印的同时,另一个服装输送组件将待转印的服装移动至其支撑板的正上方,然后加热铝板对其中一个服装输送组件上的服装完成转印后,启动液压缸,提升加热铝板,然后启动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加热铝板至位于另一个服装输送组件的支撑板的正上方,然后再次启动液压缸,对另一个服装输送组件上的服装进行转印;如此循环工作,即可充分利用加热铝板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其工作等待间隙时间,大大提升转印效率;同时,由于将服装通过服装输送组件进行输送,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细节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细节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2个,例如2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2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2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

如附图1-附图5所示,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包括压印组件和2个服装输送组件;服装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对110、第二支撑杆对120、支撑架、第一辊筒130、第二辊筒140、第一电机(未示出)和输送带150。

第一支撑杆对110和第二支撑杆对120均与地面接触;第一辊筒130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对110的顶部;第二辊筒140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杆对120的顶部;输送带150同时绕设于第一辊筒130和第二辊筒140,且输送带150呈绷直状态;输送带150包括彼此相对且均水平设置的第一带壁151和第二带壁152,第一带壁151位于第二带壁152的上方;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辊筒130转动以驱动输送带150移动。

支撑架设置于第一支撑杆对110和第二支撑杆对120之间;支撑架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架板210和连接于2个架板210顶部的支撑板220;架板210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撑板220水平设置;支撑板220位于第一带壁151和第二带壁152之间;2个架板210分别位于输送带150的两侧。2个服装输送组件的输送带150并列且彼此平行设置。

压印组件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侧向支撑件、第一导杆250、直线滑台模组260、连接板270、第二导杆280、液压缸310、压印框板290和加热铝板320。

侧向支撑件包括支撑柱230和支撑侧板240;支撑柱230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撑柱230的顶部连接支撑侧板240;2个输送带150均位于2个侧向支撑件之间。

第一导杆250连接于2个支撑侧板240之间;第一导杆250的数量为至少2个,且第一导杆250水平设置;第一导杆250横跨2个输送带150,且位于2个输送带150的上方。

第一导杆250滑动穿设于连接板270;直线滑台模组260固定连接于2个支撑侧板240之间;连接板270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块261;直线滑台模组260的滑轨平行于第一导杆250;直线滑台模组260用于驱动连接板270沿第一导杆250水平移动。

压印框板290水平设置且位于连接板270的正下方;第二导杆280垂直连接于压印框板290的上侧面;第二导杆280竖直滑动穿设于连接板270;液压缸310的底座固定于连接板270的下侧面;液压缸310的伸缩杆连接于压印框板290的上侧面。

加热铝板320连接于压印框板290的下侧面,且加热铝板320水平设置;加热铝板320能与输送带150贴合接触。加热铝板320用于将转印胶片(未示出)压紧至服装的上表面。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通过设置两条服装输送组件,两条输送带150同时输送待进行热转印的服装,提高了压印组件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本服装硅胶热转印设备的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

具体的,开始转印时,将服装分别依次铺设于两条输送带150上,启动其中一个服装输送组件的第一电机,该服装输送组件的输送带150将服装输送至支撑板220的正上方后停止第一电机,然后启动直线滑台模组260,驱动加热铝板320移动至位于支撑板220的正上方,然后将转印胶片放置到服装的上表面,然后启动液压缸310,使得加热铝板320压在转印胶片上以使得转印胶片和服装的上表面压紧(此时第一带壁151和支撑板220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5-8秒),从而使得转印胶片上的图案转印至服装上;然后启动液压缸310,加热铝板320提升,取走转印胶片,然后启动该服装输送组件的第一电机,从而使得已经转印的服装继续向远离支撑板220的方向移动,便于取走已经转印的服装,同时使得下一个相邻的未转印的服装移动至支撑板220的正上方,以便于下次转印。

在加热铝板320对其中一个服装输送组件上的服装进行转印的同时,另一个服装输送组件将待转印的服装移动至其支撑板220的正上方;加热铝板320对其中一个服装输送组件上的服装完成转印后,启动液压缸310,提升加热铝板320,然后启动直线滑台模组260,驱动加热铝板320至位于另一个服装输送组件的支撑板220的正上方;然后再次启动液压缸310,对另一个服装输送组件上的服装进行转印;如此循环工作,即可充分利用加热铝板320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其工作等待间隙时间,大大提升转印效率;同时,由于将服装通过服装输送组件进行输送,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升。

此外,加热铝板320内部嵌设有电阻丝(未示出);电阻丝连接电源;电阻丝呈蛇形迂回布置。以此完善加热铝板320的结构,电阻丝加热效果好,升温快。

同时,支撑板220和第一带壁151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为8mm,为了保证当加热铝板320压紧转印胶片时,支撑板220对于第一带壁151的支撑效果,支撑板220和第一带壁151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本实施例优选为8mm。

此外,输送带150为橡胶输送带150,橡胶输送带150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对服装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服装在转印过程中被损坏。

同时,上述第一导杆250滑动穿设于连接板270的具体结构为:连接板270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孔(未示出);第一导孔的数量和第二导孔的数量一致;第一导孔和第一导杆250一一对应;第一导杆250滑动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导孔。

且第一导杆250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导杆250对于连接板270的支撑和限位效果更佳,使得连接板270只能水平移动。

此外,第二导杆280竖直滑动穿设于连接板270的具体结构为:连接板270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导孔(未示出);第二导杆280滑动穿设于第二导孔。

同时,第二导杆280的数量为4个;压印框板290为矩形板;4个第二导杆280分别连接于压印框板290的四角位置;这样第二导杆280对于压印框板290的支撑效果更好,同时使得压印框板290的竖直移动更佳精准。

第二导孔的数量为4个;第二导孔与第二导杆280一一对应;第二导杆280滑动穿设于对应的第二导孔中。

同时,第二导杆280的顶部固定套设有限位挡板281;限位挡板281的外径大于第二导孔的直径。通过设置限位挡板281,能够防止第二导杆280从第二导孔中脱离。

此外,上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辊筒130转动的具体结构为:第一辊筒130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未示出);第一电机固定于第一支撑杆对110;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二槽轮(未示出);第一槽轮和第二槽轮之间绕设有呈绷直状态的皮带(未示出)。

同时,如附图1-附图4所示,还包括胶片输送组件;胶片输送组件包括支撑台410、第二电机(未示出)、第一转轴420、连接臂430和胶片框440组件;胶片框440组件包括胶片框440、套筒450、第二转轴460、底板470、第三电机480、第一齿轮490和第二齿轮510。

支撑台410设置于2个输送带150之间并与地面接触;第一转轴420竖直转动连接于支撑台410的顶部;第二电机设置于支撑台410的内部并用来驱动第一转轴420转动;连接臂430水平设置;连接臂4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转轴420;连接臂430的另一端连接胶片框440。

胶片框440包括依次连接且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壁441、第二侧壁442、第三侧壁443和第四侧壁444;胶片框440上下贯通;套筒450竖直连接于第一侧壁441和第二侧壁442的相交处;第二转轴460竖直设置,且第二转轴460转动穿设于套筒450。

底板470水平设置;底板470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460的底端;第二转轴460的顶端伸出于套筒450;第二转轴460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490;第三电机480固定于第二侧壁442;第三电机480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510;第一齿轮490和第二齿轮510啮合,且第二齿轮510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490的齿数,以实现减速增矩。

第一侧壁441与第三侧壁443相对;第二侧壁442与第四侧壁444相对;底板470的上表面能与第一侧壁441的底侧、第二侧壁442的底侧和第三侧壁443的底侧滑动接触;第一侧壁441的底侧低于底板470(以便于第一侧壁441对底板470进行限位);第一侧壁441的底侧高于输送带150;胶片框440组件能转动至支撑板220和加热铝板320之间;底板470能挡住胶片框440的下方敞口。底板470用于放置转印胶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自动于服装的上表面放置转印胶片,具体的,开始时,底板470位于初始位置,即底板470挡住胶片框440的下方敞口,此时,底板470与第一侧壁441接触,胶片框440组件位于初始位置(即如附图2所示);将转印胶片放置于底板470的上表面并位于胶片框440内,然后启动第二电机,使得胶片框440组件转动至位于支撑板220和加热铝板320之间(此时,待转印服装位于支撑板220的正上方),然后启动第三电机480,底板47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的方向转动,转印胶片掉落至服装的上表面,然后再次启动第三电机480和第二电机,底板470转动至初始位置(即挡住胶片框440的下方敞口),胶片框440架组件回到初始位置,工作人员再次将转印胶片放置于底板470的上表面并位于胶片框440内,以此循环,即可实现放置转印胶片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