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6833发布日期:2023-01-17 22:5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


背景技术:

2.墨盒是喷墨打印机必须的配件之一,主要包括容纳墨水的仓体、喷头芯片组件,现有墨盒内置一个整块的海绵,用以稳定地吸附容纳墨水,墨水容纳在海绵的发泡室内,这样的结构视发泡室溶量的大小和强度能够容纳一定体积的墨水,发泡间有微孔相通,墨水可以流动,为了多容纳吸附墨水,就要使用压缩型的海绵,缩小发泡内的容积,提高单个发泡的承载力,使墨水堆积高度增加,过多就会通过开放的注墨孔溢出,因为超出了海绵的吸附能力,注:容量为国际流行的40余毫升,这是限于海绵的吸附能力限制,海绵吸附是国际通用的方法,40-50毫升也是配合压缩型海绵墨盒的承载极限,安全极限是50毫升左右,过多就会通过开放的注墨孔溢出,因为超出了海绵的吸附能力。
3.蛋品喷码机的结构也因为托盘的标准尺寸限制了墨盒厚度的拓展,如图1所示,由于受海绵墨水结构和塑壳结构的影响,墨盒容量进一步受限。而海绵的沾染,通常有一个常量的余墨不能利用,但第一墨水舱的墨水则可以完全利用,这样总的有效墨水量会更容易以小于一倍的容积使墨水两增加一倍,大大地提高了墨盒商品的性价比,且墨盒上的喷头芯片的成本占比较大,因此,只有增加了墨水舱的结构容量,增加总墨水量,才可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喷墨墨盒贵,才可彻底改变使用成本高制约应用积极性的弊端。
4.因此,开发一款容量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是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使用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所述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用于蛋品喷码机,包括:墨盒本体、盖体、海绵、滤网、喷墨头芯片组件、柔性pcb组件,所述盖体密封设置在所述墨盒本体的上部,所述喷墨头芯片组件位于所述墨盒本体底部外凸设置的安装位上,所述柔性pcb组件设置在所述墨盒本体一侧的安装槽内,所述墨盒本体的内部竖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墨盒本体分隔为第一墨仓、第二墨仓,所述盖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墨仓、第二墨仓密封连接,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过墨孔,所述海绵、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墨仓内,所述盖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墨仓设有注墨孔。
8.上述结构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墨盒本体一体设置,所述隔板的顶面与所述墨盒本体的内侧顶面齐平,所述隔板、盖体将所述第一墨仓、第二墨仓构造为两个独立的储墨空间,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墨仓、第二墨仓密封连接。
9.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墨仓位于墨盒本体的前侧面,所述第一墨仓邻近所述第二
墨仓的两侧面外凸设置,所述第一墨仓与所述第二墨仓之间嵌入设有楔形定位卡槽。
10.上述结构中,所述墨盒本体的口部嵌入设有截面为u形密封槽,所述u形密封槽沿所述所述墨盒本体口部的顶面中心线周向设置。
11.上述结构中,所述盖体与所述墨盒本体相匹配,所述盖体的内侧凸出设有环状限位筋条和多个x形或十字形的顶板,多个所述顶板伸入所述第二墨仓设置,多个所述顶板与所述海绵抵接设置,所述环状限位筋条与所述u形密封槽对应设置,所述环状限位筋条与所述u形密封槽相匹配。
12.上述结构中,还包括硅胶塞,所述硅胶塞活动设置在所述注墨孔内,所述硅胶塞与所述注墨孔相匹配,所述硅胶塞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
13.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墨仓的底部贯穿设有出墨孔,所述第二墨仓的内部对应所述出墨孔设有环形围挡,所述环形围挡略高于所述第二墨仓的底面,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环形围挡的上部,所述喷墨头芯片组件对应所述出墨孔设置。
14.上述结构中,所述喷墨头芯片组件包括热发泡式喷墨头、喷墨头芯片,所述喷墨头芯片上设有多个喷墨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通过在墨盒的内部设置隔板,在隔板的下部设置了过墨孔,并将墨盒的形状及结构作改进,倍增了墨盒的储墨量,极大的增加了墨盒的打印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蛋品喷码机墨盒改进前的结构分解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实施例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21.图中,1-墨盒本体,2-盖体,3-海绵,4-滤网,5-隔板,6-第一墨仓,7-第二墨仓,8-注墨孔,9-楔形定位卡槽,10-过墨孔,1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3.如图1-4所示,一种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双墨仓热发泡式墨盒用于蛋品喷码机和其它喷印设备,包括:墨盒本体1、盖体2、海绵3、滤网4、喷墨头芯片组件、柔性pcb组件,盖体2密封设置在墨盒本体1的上部,喷墨头芯片组件位于墨盒本体1底部外凸设置的安装位上,墨盒本体1的内部竖直设有隔板5,隔板5将墨盒本体1分隔为第一墨仓6、第二墨仓7,盖体2分别与第一墨仓6、第二墨仓7密封连接,隔板5的下部设有过墨孔10,海绵3、滤网4活动设置在第二墨仓7内,盖体2上对应第一墨仓6设有注墨孔8。
2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喷墨头芯片组件的安装位位于盒本体1底部向下延伸设置的
凸块上,柔性pcb组件设置在墨盒本体1外侧设置的安装槽内,安装槽位于设有设有楔形固定卡槽9的一侧,喷墨头芯片组件和柔性pcb组件电性连接。柔性pcb组件包括柔性pcb板及设置在pcb板上的集成电路和多个金手指,多个金手指与集成电路电连接。
2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过墨孔10为圆形小孔,用于连通第一墨仓6、第二墨仓7。
2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注墨孔8兼有通气孔的作用。
27.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隔板5与墨盒本体1一体设置,隔板5的顶面与墨盒本体1的内侧顶面齐平,隔板5、盖体2将第一墨仓6、第二墨仓7构造为两个独立的储墨空间,盖体2与第一墨仓6、第二墨仓7密封连接。
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隔板5与墨盒本体1一次注塑成型设置,墨盒本体1的口部外侧周向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与墨盒本体1的内侧构造成截面为l形的装配面。
29.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墨仓6位于墨盒本体1的前侧面,第一墨仓6邻近第二墨仓2的两侧面外凸设置,第一墨仓6与第二墨仓7之间嵌入设有楔形定位卡槽9。
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楔形定位卡槽9位于第二墨仓7的外侧下部,楔形定位卡槽9与蛋品喷码机的摇臂上设置定位机构相匹配。
31.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墨盒本体1的口部嵌入设有截面为u形密封槽,u形密封槽沿墨盒本体1口部的顶面中心线周向设置,u形密封槽内活动设有密封圈。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密封圈为硅胶圈,密封圈与u形密封槽相匹配,密封圈嵌入设置在u形密封槽内,u形密封槽内设有密封胶。
33.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盖体2与墨盒本体1相匹配,盖体2的内侧凸出设有环状限位筋条和多个x形或十字形的顶板11,多个顶板11伸入第二墨仓7设置,多个顶板11与海绵3抵接,环状限位筋条与u形密封槽对应设置,环状限位筋条与u形密封槽相匹配。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x形或十字形的顶板11设置在盖体2的内侧,x形或十字形的顶板11与盖体2一体设置,x形或十字形的顶板11与海绵3抵接,使海绵3处于挤压状态。
35.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硅胶塞,硅胶塞活动设置在注墨孔8内,硅胶塞与注墨孔8相匹配,硅胶塞与盖体2密封连接。
3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注墨孔8在注墨完成即可盖上硅胶塞,硅胶塞使空间立即封闭,真空环境控制墨水不能从下部小孔流出,海绵墨水结构的隔离作用也外部使空气不能补进墨水舱。
37.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墨仓7的底部贯穿设有出墨孔,第二墨仓7的内部对应出墨孔设有环形围挡,环形围挡略高于第二墨仓7的底面,滤网4设置在环形围挡的上部,喷墨头芯片组件对应出墨孔设置。
3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喷头芯片在喷头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喷墨工作。
39.当海绵墨水舱的墨水减少到接近塑壳底部时,海绵墨水的隔离作用逐步减弱,外部空气通过注墨孔和塑壳底部小孔进入墨水舱,随即相应容积的墨水在芯片喷印产生的真空作用下,流出小孔补充到滤网下的喷头流道参加喷印过程,直至墨水全部喷尽。
4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盖体2上对应第二墨仓7设有灌装孔,灌装孔也兼通气孔。
41.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喷墨头芯片组件包括热发泡式喷墨头、喷墨芯片,喷头芯片上设有喷墨孔。
4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热发泡是喷墨打印头,是一种利用三百至四百摄氏度高温,
在微小的有限空间瞬时间加热墨水,产生一个蒸汽泡,利用膨胀力将连通的孔道里的墨水通过喷孔片上的数十微米的孔直线喷出到几毫米距离的介质上,连续喷出频率可达14k赫兹,数百个连续排列的喷孔,在电子电路的驱动下有序喷出,形成图像或文字。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墨盒本体1、盖体2均为塑胶材料制作。墨盒本体1分隔开两个空间,左侧是纯墨水空间,右侧是海绵3吸附墨水空间,中间的隔板5下部有一个过墨水的,联通两个空间的小孔,左侧墨水可以在打印工作时喷头喷墨产生的真空作用下流向海绵墨水空间,同时空气通过盖子上的通气孔也是灌墨孔回补左侧墨水空间由于墨水流出产生的真空,达到整体压力平衡,以便连续工作,空气也以同样的方式回补第一墨仓流出墨水的空间。
4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