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辊和印刷辊用弹性印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84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辊和印刷辊用弹性印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辊和安装在该印刷辊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固定至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时,可以简单地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印版夹压紧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同时可以简单地将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牵引而不发生折皱。
更详细地说明之,作为形成液晶定向膜等供电子器件用的高分子薄膜图案的装置,例如,已知一种薄膜形成装置,如图29所示,它包括具有多个着墨孔的凹版辊A;用于向着墨孔充填油墨、带有刮墨刀片B2的供墨装置B;具有将凹版辊A上的油墨进行转移的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E的印刷辊C;固定有将印刷辊C的油墨进行转移的待印刷体D2的印刷台D。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这种薄膜形成装置的印刷辊以及应用于该印刷辊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
背景技术
本案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特愿平3-348683号中公开了一种在上述薄膜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固定装置。在该固定装置中,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到或拆卸自印刷辊印版滚筒的表面上。该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弹性部分的两端上各装有印版夹,印版夹带有用以嵌入旋转式螺钉的印刷辊夹孔;而该印刷辊印版滚筒包括具有旋转式固定螺钉的钩合部和具有旋转式牵引螺钉的牵引部。
过去,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是按下述方式安装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即,用人工将上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钩合部的固定螺钉嵌入到安装在上述弹性部分的其中一个印版夹的上述印刷辊夹孔中;用人工将上述固定螺钉拧紧以将弹性印版夹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用人工将上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牵引部的牵引螺钉也嵌入到另一个印版夹的印刷辊夹孔中;用人工转动上述牵引螺钉使牵引部移动,以对弹性部分施加张力;由此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另外,在要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上卸下时,用人工转动上述牵引部的牵引螺钉使牵引部移动,以松弛施加在弹性部分上的张力;用人工松开上述固定用螺钉以解除固定;用人工将印版夹从印刷辊印版滚筒的上述钩合部和上述牵引部上抽出;由此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上卸下。
上述的过去的薄膜形成装置,存在下列的问题(1)如上所述,由装在过去的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钩合部及牵引部构成的夹紧装置,只具有固定螺钉和牵引螺钉,因此,为了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固定或从其上卸下,需要用人工拧紧或松开固定螺钉,并且要用人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牵引螺钉。这样,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固定或拆卸的操作就需要时间和人力,工作效率低。
(2)在用上述的过去的夹紧装置来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固定至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时,首先,通过人工拧紧固定螺钉来进行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压紧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操作;然后,在该操作完成之后,通过人工转动牵引螺钉来进行避免发生由于将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牵引所造成的皱折的操作。如果上述两个操作不按此顺序进行,就会造成例如在印版夹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浮动的状态下弹性印版被拉伸、或者旋转式螺钉不能被嵌入印版夹的印刷辊夹孔中的缺陷。
因此,在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时,必须考虑螺钉的旋转顺序,而且必须用人工进行转动螺钉的操作两次,使操作很麻烦,而且效率低。
此外,在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上解除固定时,首先,通过用人工转动牵引螺钉来进行松弛施加在弹性部分上的张力;在该动作完成之后,接着,通过用人工松开固定螺钉来进行将印版夹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离开的操作。如果上述两个操作不按此顺序进行,就会造成例如旋转式螺钉不能从印版夹的印刷辊夹孔中抽出的缺陷。
因此,在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上解除固定时,必须考虑螺钉的旋转顺序,并且必须用人工进行转动螺钉的操作两次。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固定至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或者从其上卸下都非常麻烦,并且效率很低。
(3)在上述过去的夹紧装置中,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固定和解除固定,都要象上述那样用人工来进行,因此,从操作者自身、操作者的衣服以及地面扬起的尘土等就会附着在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上。而且,粘在手上的尘土和油也会附着至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上。由此,使转移至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上的油墨的膜厚变得不均匀,或者使油墨受到污染。
(4)在上述过去的夹紧装置中,由于必须用人手来牵引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以及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压靠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因此存在着在上述夹紧装置与印刷辊印版滚筒之间等将人手夹伤的危险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辊以及安装在该印刷辊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能够不费很多劳力和时间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以及将其解除固定,并且不会弄污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和使操作者受到伤害。发明的揭示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按下述方式构成的。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辊,其中,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具有附着印刷用油墨的弹性部分1;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先卷绕印刷辊的前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1印版夹2,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第1印版夹的第1印刷辊夹孔80;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后卷绕印刷辊的尾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2印版夹3,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第2印版夹的第2印刷辊夹孔81;所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沿着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圆周方向、按照所述第1印版夹、所述弹性部分、所述第2印版夹的顺序进行卷绕;其中所述印刷辊包括第1夹紧机构12,它具有设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周面的一部分上的第1载置台19,用以在将所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卷绕在所述印刷辊上时,将所述第1印版夹载置在第1载置台19的表面侧上;第1夹紧构件25,它从所述第1载置台的背面侧向着所述表面侧穿过形成在所述第1载置台的通孔并且插入所述第1印版夹的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中;以及设在所述第1载置台的背面侧的第1驱动部26,用以将插入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中的所述第1夹紧构件与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相啮合,从而将所述第1印版夹安装在所述第1载置台上;第2夹紧机构13,它具有设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周面的一部分上的第2载置台190,用以在将所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卷绕在所述印刷辊上时,将所述第2印版夹载置在第2载置台190的表面侧上;第2夹紧构件15,它从所述第2载置台的背面侧向着所述表面侧穿过形成在所述第2载置台的通孔并且插入所述第2印版夹的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中;以及设在所述第2载置台的背面侧的第2驱动部16,用以将插入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中的所述第2夹紧构件与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相啮合,从而将所述第2印版夹安装在所述第2载置台上。
根据上述结构,只要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第1印版夹和第2印版夹钩接在印刷辊印版滚筒的第1夹紧构件和第2夹紧构件上,就能够通过第1驱动部和第2驱动部将具有第1印版夹和第2印版夹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自动地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或者解除其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刷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包括附着印刷用油墨的弹性部分1;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先卷绕印刷辊的前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1印版夹2,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装在机器人的臂上的机械手6进行夹持和释放的机械手夹孔7,以及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第1夹紧机构12进行夹持和释放的第1印刷辊夹孔80;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后卷绕印刷辊的层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2印版夹3,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装在机器人的臂上的机械手6进行夹持和释放的机械手夹孔7,以及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第2夹紧机构13进行夹持和释放的第2印刷辊夹孔81。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第1印版夹和第2印版夹上设置机械手夹孔和印刷辊夹孔,就能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上述机械手和印刷辊印版滚筒上进行保持或释放保持。附面的简单说明上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已经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状态;图28是显示图1所示装置的动作控制部分的构造的方框图;图29是显示过去的薄膜形成装置的斜视图。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在继续说明本发明之前,应该指出,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标示相同的零部件。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示出了弹性印版自动装卸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本实施例的印刷辊的薄膜形成装置和一个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上述印刷辊上或从其上卸下的多关节机器人4。
用以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上或从其上卸下的机械手6,安装在多关节机器人4的臂5上。多关节机器人5可水平、垂直地曲伸自如地连接在一起。即,多关节机器人4可以是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垂直型多关节机器人或正交型机器人。其结构是在集结着多个臂5的臂群的一端安装有机械手6,而另一端支撑在机器人基台上。关节50是用油压、水压或马达使臂5作多级或无级曲伸的驱动部分。机器人基台是用油压、水压或马达使臂群在垂直方向上作多级或无级驱动的部分。
下面就安装在作为这种弹性印版自动装卸装置的一种装置的本发明的印刷辊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包括转移油墨的弹性部分1;安装在弹性部分1上的第1印版夹2,用以在弹性部分1的先卷绕印刷辊的端头上将弹性部分1夹持住;以及安装在弹性部分1上的第2印版夹3,用以在弹性部分1的后卷绕印刷辊的端部上将弹性部分1
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从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最佳实施例的说明中就会变得更加明了,在附图中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弹性印版自动装卸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斜视图,该弹性印版自动装卸装置包括一个多关节机器人和一个具有本发明的印刷辊并使用装在该印刷辊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薄膜形成装置;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印刷辊的一实施例、特别是设在上述印刷辊上的第1夹紧机构部分的斜视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印刷辊的一实施例、特别是设在上述印刷辊上的第2夹紧机构部分的斜视图;图4是从图2中所示箭头XII的方向看到的印刷辊印版滚筒的斜视图;图5是图2中所示第1夹紧机构的侧视图;图6是图3中所示第2夹紧机构的侧视图;图7是图5或图6中所示第1或第2夹紧机构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中线II-II的剖视图;图9是显示设在多关节机器人的机械手上的夹紧机构的印版夹安装部的侧视图,该多关节机器人构成图1中所示弹性印版自动装卸装置;图10是图9的后视图;图11是用于显示图9中所示机械手的夹紧机构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11中线III-III的剖视图;图13是显示图11中所示夹紧机构的爪部的构造以及印版夹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4是显示图11中所示夹紧机构的爪部的构造以及印版夹的构造的剖视图,其中示出夹紧机构处于夹紧着印版夹的状态;图15是显示图2中所示第1夹紧机构的定位销的构造以及印版夹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6是显示图2中所示第1夹紧机构的定位销的构造以及印版夹的构造的剖视图,其中示出印版夹与定位销啮合的状态;图17是用以说明图2中所示第1夹紧机构的印版夹夹紧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印版夹被载置在载置台上之前的状态;图18是用以说明图2中所示第1夹紧机构的印版夹夹紧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印版夹已被载置在载置台上的状态;图19是用以说明图2中所示第1夹紧机构的印版夹夹紧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印版夹已被第1夹紧构件夹紧着而置于载置台上的状态;图20是用以说明图3中所示第2夹紧机构的印版夹夹紧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印版夹被载置在载置台之前的状态;图21是用以说明图3中所示第2夹紧机构的印版夹夹紧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印版夹已被第2夹紧构件夹紧着而置于载置台上的状态;图22是显示本发明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3是显示图22中所示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4是用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来将上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之前的状态;图25是用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来将上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开始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状态;图26是用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来将上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安装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操作的视图,其中示出图25中所示状态的下一状态;图27是用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来将夹持住。第1印版夹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穿通该1第印版夹2的长圆形状的第1印刷辊夹孔80;第2印版夹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穿通该第2印版夹3的长圆形状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第1印刷辊夹孔80和第2印刷辊夹孔81是用以通过设在后面要叙述到的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上的自动夹紧装置来进行夹持或释放的孔。并且,如图23所示,在必要时,可以在第1印版夹2上形成有一对定位孔9,使设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上的定位销14插入其中。另外,如图20所示,在第2印版夹3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内壁10的位于弹性部分1的对置方向的内壁上,形成有从后面要叙述的第2载置台190一侧向着该第2载置台的相反一侧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夹孔侧锥面11。并且,该锥面11可以位于第2印刷辊夹孔81的内壁的一部分上,也可以位于全部内壁上;该锥面11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另外,在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上形成有一对圆形形状的机械手夹孔7,用以利用装在多关节机器人的臂上的机械手来夹持或释放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机械手夹孔7的内壁554上,在与设在上述机械手上的夹持构件29的爪部553相啮合的内壁部分上,形成有从机械手一侧向着机械手的相反一侧的方向延伸的锥面554a。该锥面554a可以位于机械手夹孔7的内壁554的一部分上,也可以位于全部内壁上;并且该锥面554a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上述锥面11和锥面554a的倾斜角最好都是45°。
此外,辊夹孔80、81和机械手夹孔7的数目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数目。而且,辊夹孔80、81和机械手夹孔7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和四边形等任意形状。另外,一对机械手夹孔7可以配置在一对印刷辊夹孔80、81的外侧或内侧。
弹性部分1是由橡胶或合成树脂等构成的软质印版,可以是在表面上以要求的图案形成凸部的凸版,也可以是凹版或平版。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是由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等制成的。
下面说明本发明印刷辊的一实施例。
如图2和图3所示,印刷辊包含一大致圆柱形状的印刷辊印版滚筒503,其两端突设有转轴504。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以夹持在一对直立于基台500上的支承框架501、502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使转轴504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框架501、502上。印刷辊驱动马达505安装在例如支承框架501上,该印刷辊驱动马达505通过转轴504使印刷辊印版滚筒503沿着圆周方向转动。
如图4所示,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圆周方向的两个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沿着其轴向延伸的沟部506、507。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圆周方向上,沟部506和沟部507以顺时针方向的约270°间隔互相隔开。沟部506内装有对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1印版夹2进行装卸的第1夹紧机构12;而沟部507内装有对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2印版夹3进行装卸的第2夹紧机构13。
在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1印版夹2被第1夹持机构夹持之后,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向着相间隔270°的第2夹紧机构13移动,并沿着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周面、即在图4中以标号508标示的周面卷绕,然后第2印版夹3被第2夹紧机构13夹持住。此外,装有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印刷辊印版滚筒503,如图29所示,通过与凹版辊A及待印刷体D2相接触,将从凹版辊A的滚筒转移至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上的油墨再转移至待印刷体D2上。
下面参照图2、图5等对第1夹紧机构12进行说明。
第1夹紧机构12包括将上述第1印版夹2固定住的第1载置台19;第1夹紧构件25;以及驱动第1夹紧构件25的第1驱动部26。第1夹紧构件25和第1驱动部26的数目,与设在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1印版夹2上的第1印刷辊夹孔80的数目相应。在本实施例中,第1载置台19及第1夹紧构件25一起设置在印版辊印版滚筒的两端。
第1夹紧机构12按下述方式设置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沟部506中即,如图4和图5所示,将基板安装构件510固定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沟部506的两端面处。基板安装构件510是用于支持和固定沿着沟部506延伸的第1基板509的两端的构件,将第1基板509以预定角度转动,构成一个沿着相对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周面的切线方向顺时针转动的方向的向下倾斜面。将第1夹紧机构12安装在这样地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上的第1基板509上。
此外,作为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轴向上延伸的第2导向构件的一实例的滑动导向件201,沿着第1基板509的纵向的一侧部固定在第1基板509上。该滑动导向件201上设有第2滑动件23,第2滑动件23具有与滑动导向件201配合的导沟231并可沿着滑动导向件201滑动。第2滑动件23两端部的上面可转动地安装有凸轮随动件230。该第2滑动件23由装在例如支承框架502上的气缸和油缸之类的驱动装置的一实例的缸24的驱动轴来驱动。第2滑动件23和缸24是下面要进行说明的第1驱动部26的组成部件。
下面对第1夹紧机构12中所包含的第1载置台19、第1夹紧构件25以及第1驱动部26进行说明。
首先,第1驱动部26除了具有上述的第2滑动件23之外,还具有第2基板20、第1滑动件21以及压缩弹簧22。如图7中所示,第2基板20固定在第1基板509的两端部上的与第2滑动件23不相干涉的位置上。如图5、图7以及图8所示,在第2基板20上,固定有在与滑动件2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导向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导向件511,在该导向件511上安装有与导向件511配合并沿着导向件511滑动的第1滑动件21。第1滑动件21的上面垂直设有第1夹紧构件25,因此,第1夹构件与第1滑动件21一起,在与第2滑动件23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另外,第1滑动件21的一端延伸至第2滑动件23的上方,使之与设在第2滑动件23上的凸轮随动件230接触,并且如图7中所示,第1滑动件21的该端上形成有斜面211,使得在第2滑动件23沿着箭头V的方向移动时,第1滑动件21沿着箭头VI的方向移动。另外,在第2基板20上竖立有弹簧固定件200,在第1滑动件21上固定有弹簧固定件210,借助设在上述弹簧固定件200和210之间的压缩弹簧22的弹性力,使第1滑动件21的上述倾斜面211总是靠向凸轮随动件230的一侧上。
第1夹紧构件25具有爪部18,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1印版夹2上的第1印刷辊夹孔80上的开口缘部27向着第1载置台19的一侧施加垂直方向上的压力。
第1载置台19具有第1夹紧构件25穿过其中的通孔180,并如图4所示,第1载置台19被支承在一对置设在第1基板509或第2基板20上的支撑框架513上,使第1载置台19几乎覆盖住上述的第1滑动件21等。如图2、图15以及图16中所示,第1载置台19上面竖设有一对定位销14,用以确定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上的安装位置。
如上所述和如图5中所示,在第1夹紧机构12中,由于第1基板509倾斜安装,第1滑动件21和第1夹紧构件25等也随着倾斜,但是第1载置台19则平行于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周面的切线方向而配置。之所以使第1基板509等倾斜,但不使第1载置台19与之同样倾斜而是平行于上述切线方向那样地配置,其理由是,为了通过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在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开口缘部27上产生如图19中箭头VIII所示方向的向下的力;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其它方法使第1夹紧构件25产生上述的向下的力,第1基板509等就不必非要倾斜不可。
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第1夹紧机构12和后面要叙述到的第2夹紧机构13的图,图7和图8中所示的结构与图5中所示的结构稍有不同。在图7和图8中,第1和第2载置台19和190未被示出。
上述构造的第1夹紧构件25、第1驱动部26以及设在第1载置台19上的第1印版夹2,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说明如下(参照图17至图19)。
即,如上所述,第1滑动件21的斜面211依靠压缩弹簧22总是压靠在凸轮随动件230上。借助缸24在图7所示箭头V的方向上推压第2滑动件23,使第2滑动件23沿着滑动导向件201移动,第2滑动件23的凸轮随动件230就推压着第1滑动件21的斜面211。由于该推压力,第1滑动件21就抵抗着压缩弹簧22的回弹力、在导向件511的引导下沿着箭头VI的方向移动。由于第1夹紧构件25固定在第1滑动件21上,第1夹紧构件也随着第1滑动件21的移动而沿着箭头VI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当缸24以小的力推压第2滑动件23时,由于压缩弹簧22的回弹力的作用,使第1滑动件21沿着箭头VII的方向移动,同时第2滑动件23则沿着箭头IV的方向移动。由于第1夹紧构件25相对第1载置台19倾斜,因此第1夹紧构件25就能够向着图18中的右下方向、即相对印刷辊印版滚筒503倾斜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19所示,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就沿着箭头VIII的方向压紧第1印版夹2的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开口缘部27。箭头VIII所示的向下的压紧力与第1载置台19共同作用,成为将第1印版夹2夹持在其间的力。
当缸24再以大于压缩弹簧22的回弹力的力推压第2滑动件23时,第1滑动件21抵抗压缩弹簧22的回弹力而沿着图19中所示箭头VI的方向移动,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离开第1印版夹2的开口缘部27,解除了将第1印版夹2向着第1载置台19的夹持作用。
下面参照图3和图6等对第2夹紧机构13进行说明。
与第1夹紧机构12相同,第2夹紧机构13包括固定上述第2印版夹3的第2载置台190、第2夹紧构件15以及驱动第2夹紧构件15的第2驱动部16。第2夹紧构件15的设置,是与设在薄膜形成用弹性版512的第2印版夹3上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数目相对应。
与第1夹紧机构12相同,第2夹紧机构13按下述方式设置在印刷辊503的沟部507内。即、如图4和图6中所示,在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沟部506的两端面处固定有基板安装构件515。基板安装构件515是用以将沿着沟部507延伸的第1基板509的两端进行支持和固定的构件。在这样地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上的第1基板509上安装第2夹紧机构13。与第1夹紧机构12不同,在第2夹紧机构13中,第1基板509不倾斜。与第1夹紧机构12相同,在第1基板509上设有滑动导向件201和具有凸轮随动件230的第2滑动件23,第2滑动件23由缸筒24的驱动轴驱动。第2滑动件23和缸筒24是以下要说明的第2驱动部16的构成元件。
下面就第2夹紧构件15和第2驱动部16进行说明。
与第1驱动部26相同,第2驱动部16也是除了具有第2滑动件23之外,还具有第2基板20、第1滑动件21以及压缩弹簧22,由于其构造和配置与上述第1驱动部26的情况相同,省略对其的说明。此外,在第2夹紧机构13中,第2夹紧构件15竖设在第1滑动件21的上面,因此,第2夹紧构件15与第1滑动件21一起沿着与第2滑动件23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
第2夹紧构件15具有爪部18,该爪部18上形成有夹紧构件侧锥面17,与薄膜形成用弹性版512的第2印版夹3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锥面11相重合。锥面17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当锥面17是平面时,其倾斜角度最好是45°。
第2载置台190的构造和配置与第1夹紧机构12中的载置台的构造和配置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但是,第2夹紧机构13的第2载置台190上不设有定位销。
如图20和图21中所示,上述构造的第2夹紧构件15、第2驱动部16以及装置在第2载置台190上的第2印版夹3的作用,与上面所述第1夹紧机构12中的情况相同。因此,除了借助第2夹紧构件15将第2印版夹3固定至第2载置台190或从其上卸下的操作说明之外,省略其它详细的操作说明。
在驱动缸24以推压第2滑动件23之后,使缸24产生的推压力减弱,其结果第1滑动件21沿着图21中所示箭头VII的方向移动,第2夹紧构件15的锥面17就推压第2印版夹3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锥面11。由于被推压的部分是锥面11,因此,推压第2印版夹3的力就如图21所示,分解为由箭头X表示的向下的力和由箭头IX表示的向右的力。
由箭头X表示的向下的力,与第2载置台190配合,成为夹持第2印版夹3的力,将第2印版夹3固定在载置台190上,使印刷辊印版筒503与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在垂直方向上不致彼此脱位。由箭头IX表示的向右的力,成为将弹性部分1向右拉伸的力,将第2印版夹3固定在载置台190上,使印刷辊503与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在水平方向上不致彼此脱位。
由箭头X表示的向下的力和由箭头IX表示的向右的力的分解比例,是根据第2印版夹3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锥面11和第2夹紧构件15的锥面17的倾斜度而变化的。例如,当倾斜度大时,由箭头X表示的向下的力的比例变小,而由箭头IX表示的向右的力的比例则变大。
另一方面,当缸24的推压力比压缩弹簧22的回弹力大时,第1滑动件21抵抗压缩弹簧22的回弹力而沿着箭头VI所示方向向左移动,使第2夹紧构件15的锥面17与第2印版夹3的锥面11分离,解除了第2印版夹3向着第2载置台190的夹持作用。
下面对用于把持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的多关节机器人4的机械手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机械手6本体座的底面上突设有插入部31,与分别形成在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上的机械手夹孔7相啮合。另外,插入部31上作出锥面部31a,使之易于插入机械手夹孔7中。形成夹紧构件29的一端的爪部553配置在插入部31的内部,以便使爪部553啮合在机械手夹孔7中,将印版夹2、3把持在机械手本体座底面。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爪部553上形成有锥面553a,与形成在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的机械手夹孔7上的锥面554a相对应。另外,在上述机械手夹孔7的上述插入部31的进入侧上,形成有沿着机械手夹孔7的全周面的倾斜面554B,使插入部31的进入容易。
夹紧构件29沿着图22中所示箭头XI的方向移动。如图11和图22所示,夹紧构件29由一对轴552支承,该一对轴552可滑动地插入一对形成在机械手本体内部的导向孔551内,并且夹紧构件29的另一端与气缸555的驱动轴相连接,以使夹紧构件29沿着上述箭头XI的方向移动。导向孔551、轴552以及气缸555构成了驱动部30,而夹紧构件29和驱动部30构成了夹紧机构。另外,夹紧机构28的数目与设在薄膜形成用弹性版512上的机械手夹孔7的数目对应,设置在机械手的多个部位上。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构造的夹紧机构28,通过将插入部31插入机械手夹孔7并且由气缸555使夹紧构件29沿着箭头XIII的方向移动,就可使夹紧构件29的锥面553a与机械手夹孔7的锥面554a抵接或滑动接触,在印版夹2、3上作用着箭头XIV的方向和箭头XV的方向所示的力。通过该箭头XIV的方向的力将印版夹2、3固定至机械手6上。另外,通过利用气缸555使夹紧构件29沿着箭头XVI的方向移动,就能解除印版夹2、3在机械手6上的安装固定。
下面说明用于控制印刷辊和上述机器人4的机械手6的动作的控制装置。
如图28所示,执行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转动动作的驱动马达505、驱动第1夹紧机构12的第1驱动部26和第2夹紧机构13的第2驱动部13的缸24、以及机器人4的机械手6的气缸555,分别连接到中央控制装置560上,驱动马达505等由中央控制装置560的控制而动作。
下面对利用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印刷辊及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固定到印刷辊印版滚筒503上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下面说明的实例中,构成第1夹紧机构12的第1载置台19具有定位销14,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1印版夹2上设有与该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9。
首先,如图2 4中所示,将处于松弛状态的薄膜形成用弹性版512的第1印版夹2和第2印版夹3分别用机械手6的夹紧机构28保持住。
接着,如图17、图18以及图25中所示,通过驱动臂5,使夹在机械手6上的第1印版夹2下降,按照使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第1夹紧机构12的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不接触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内壁10的方式,使形成在第1印版夹2上的第1印刷辊夹孔80钩挂在上述爪部18上,将第1印版夹2载置在第1夹紧机构12的第1载置台19上。进行此动作的同时,如图15所示,将竖设在上述第1载置台19上的定位销14插入形成在第1印版夹2上的定位孔9中。臂5的驱动,是通过多关节机器人4的关节50使臂5适当屈伸、或是通过使机器人基台垂直移动而进行的。
然后,如图19所示,通过驱动缸24使第1夹紧构件25沿着箭头VII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使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压靠第1印版夹2的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开口缘部27。由此,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开口缘部27由于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而受到箭头VIII所示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从而将第1印版夹2压在第1载置台19上进行固定。
然后,通过驱动机械手6的气缸555解除第1印版夹2被夹紧构件29的把持,将夹紧构件29的爪部18从机械手夹孔7中抽出,使机械手6上升。
然后,驱动缸24,使第1夹紧机构12的第1夹紧构件25沿着图19中所示的箭头VI的方向移动,以便将第1印版夹2从第1夹紧构件25上解除夹紧。并且,如图26中所示,通过驱动多关节机器人4的臂5,利用插入第2印刷辊夹孔81内的第2夹紧构件15的爪部牵引弹性版1,而定位销14则与定位孔9的内壁10接触,如图16所示。
然后,再驱动缸24,使第1夹紧构件25沿着图19中所示箭头VII的方向移动,以使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18压靠第1印版夹2的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开口缘部27,从而完成了第1印版夹2在第1载置台19上的固定。
其后,一边将印刷辊印版滚筒503按照卷绕薄膜形成用弹性版512的方向慢慢转动,一边驱动多关节机器人4和臂5使机械手渐渐接近印刷辊印版滚筒503,按此方式,如图27中所示,使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第2印版夹3移动至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已设置第2夹紧机构13的位置上。
然后,如图27中所示,通过驱动臂5,使夹在机械手6上的第2印版夹3下降,按照使第2夹紧机构13的第2夹紧构件15的爪部18不与形成在第2印版夹3上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内壁10接触的方式,使上述爪部18插入上述第2印刷辊夹孔81中,由此将第2印版夹3载置在第2载置台190上。
然后,通过驱动缸24,使第2夹紧构件15沿着图21中所示箭头VII的方向移动,使第2夹紧构件15的锥面17压靠第2印版夹3的第2印刷辊夹孔81的锥面11,从而将第2印版夹3压紧在第2载置台190上进行固定。
最后,解除由机械手6的夹紧构件29对第2印版夹3的把持,将夹紧构件29的爪部553从机械手夹孔7中抽出,并使机械手6上升。
在上述的动作说明中,也可以不采用机器人4,而是由操作者来进行机器人4和机械手6所执行的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结构为,设在第2夹紧机构13中的第1滑动件21和第2夹紧构件15沿着箭头VI、VII的方向移动。但是,当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的弹性部分1产生足够的张力时,也可以采用第1滑动件21和第2夹紧构件15不进行上述移动的构造。
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由于具有上述的构造和操作,因此呈现出下列的效果(1)采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时,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固定或解除固定,可以不用人手而自动地进行,因此节省劳力和时间,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效率都非常高。
(2)在使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时,夹紧机构的爪部的锥面压靠在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印刷辊夹孔的锥面上,于是,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印版夹压靠印刷辊印版滚筒的操作,以及牵引弹性印版的操作,可以通过将夹紧机构向着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的印刷辊夹孔压靠这个单一动作来获得。因此,不需考虑旋转螺钉的顺序,也不存在用人手旋转螺钉的动作,从而,可以非常容易地并且高效率地将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512固定至印刷辊印版滚筒上,或者从其上解除固定。
(3)在采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时,可以避免人员出入去进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固定或解除固定,因此不会使尘土等扬起,也不会使手上的尘土和油等附着在弹性印版上。由此,转移到弹性部分上的油墨的膜厚能够均匀,也不会使油墨受到污染。
(4)在采用本发明的印刷辊和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时,弹性部分的牵引以及将弹性部分向着印刷辊印版滚筒的压靠,都能由设在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第1和第2夹紧机构来自动进行,因此,操作者无受到伤害的危险性。
如上面所述,虽然本发明已参照附图对最佳实施例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对其作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只要不超出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外,都应被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标号的说明1-弹性部分2-第1印版夹3-第2印版夹 4-多关节机器人6-机械手 7-机械手夹孔9-定位孔 11-锥面12-第1夹紧机构13-第2夹紧机构14-定位销 15-第2夹紧构件16-第2驱动部 17-锥面18-爪部 19-第1载置台21-第1滑动件 22-压缩弹簧23-第2滑动件 24-缸25-第1夹紧构件26-第1驱动部28-夹紧机构 29-夹紧构件30-驱动部 80-第1印刷辊夹孔
81-第2印刷辊夹孔190-第2载置台230-凸轮随动件 503-印刷辊印版滚筒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辊,其中,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具有附着印刷用油墨的弹性部分(1);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先卷绕印刷辊的前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1印版夹(2),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第1印版夹的第1印刷辊夹孔(80);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后卷绕印刷辊的尾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2印版夹(3),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第2印版夹的第2印刷辊夹孔(81);所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沿着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圆周方向、按照所述第1印版夹、所述弹性部分、所述第2印版夹的顺序进行卷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辊包括第1夹紧机构(12),它具有设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周面的一部分上的第1载置台(19),用以在将所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卷绕在所述印刷辊上时,将所述第1印版夹载置在第1载置台(19)的表面侧上;第1夹紧构件(25),它从所述第1载置台的背面侧向着所述表面侧穿过形成在所述第1载置台的通孔并且插入所述第1印版夹的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中;以及设在所述第1载置台的背面侧的第1驱动部(26),用以将插入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中的所述第1夹紧构件与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相啮合,从而将所述第1印版夹安装在所述第1载置台上;第2夹紧机构(13),它具有设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周面的一部分上的第2载置台(190),用以在将所述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卷绕在所述印刷辊上时,将所述第2印版夹载置在第2载置台(190)的表面侧上;第2夹紧构件(15),它从所述第2载置台的背面侧向着所述表面侧穿过形成在所述第2载置台的通孔并且插入所述第2印版夹的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中;以及设在所述第2载置台的背面侧的第2驱动部(16),用以将插入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中的所述第2夹紧构件与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相啮合,从而将所述第2印版夹安装在所述第2载置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辊,其中,载置在所述第2载置台上的所述第2印版夹(3)的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81)上具有从所述第2载置台一侧向第2载置台的相反一侧延伸而成的夹孔侧锥面(11),而所述第2夹紧构件(15)上具有与所述夹孔侧锥面相对应的夹紧构件侧锥面(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辊,其中,所述第1驱动部(26)包括第1滑动件(21),其上竖设有所述第1夹紧构件(25),该第1滑动件由第1导向构件(511)进行导向,使所述第1夹紧构件在相对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切线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移动,以便使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与所述第1夹紧构件啮合或解除啮合;第2滑动件(23),它由固定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第2导向构件(201)进行导向,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轴向上往复移动,并且与所述第1滑动件接合,根据所述往复移动使所述第1滑动件在所述的相对切线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使所述第2滑动件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辊,其中,所述第2驱动部(16)包括第1滑动件(21),其上竖设有所述第1夹紧构件(15),该第1滑动件由第1导向构件(511)进行导向,使所述第2夹紧构件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切线方向上移动,以便使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与所述第2夹紧构件啮合或解除啮合;第2滑动件(23),它由固定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上的第2导向构件(201)进行导向,在所述印刷辊印版滚筒的轴向上往复移动,并且与所述第1滑动件接合,根据所述往复移动使所述第1滑动件在所述的切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使所述第2滑动件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辊,其中,所述第1印版夹(2)上设有一对所述第1印刷辊夹孔(80),所述第2印版夹(3)上设有一对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81),与之相对应,印刷辊上设有一对第1夹紧机构(12)和一对第2夹紧机构(1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辊,其中,所述第1载置台(19)上竖设有在载置所述第1印版夹时进行定位用的定位销(14),所述第1印版夹(2)上具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啮合的定位孔(9)。
7.一种用于印刷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包括附着印刷用油墨的弹性部分(1);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先卷绕印刷辊的前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1印版夹(2),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装在机器人的臂上的机械手(6)进行夹持和释放的机械手夹孔(7),以及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第1夹紧机构(12)进行夹持和释放的第1印刷辊夹孔(80);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后卷绕印刷辊的层端部上夹持所述弹性部分的第2印版夹(3),其上具有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装在机器人的臂上的机械手(6)进行夹持和释放的机械手夹孔(7),以及在所述弹性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用于由印刷辊印版滚筒(503)的第2夹紧机构(13)进行夹持和释放的第2印刷辊夹孔(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印刷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其中,在所述第1印版夹和所述第2印版夹的所述机械手夹孔(7)以及所述第2印版夹的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81)上,形成有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一侧向着印刷辊印版滚筒相反一侧延伸、用于机械手(6)的插入导向和第2夹紧机构(13)的啮合的锥面(554b,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印刷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其中,在所述第1印版夹(2)上,具有在用印刷辊印版滚筒的第1夹紧机构(12)进行夹持时作定位用的定位孔(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印刷辊的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其中,在所述第1印版夹和所述第2印版夹的所述机械手夹孔(7)以及所述第2印版夹的所述第2印刷辊夹孔(81)上,形成有从印刷辊印版滚筒一侧向着印刷辊印版滚筒相反一侧延伸、用于机械手(6)的插入导向和第2夹紧机构(13)的啮合的锥面(554b,11);并且,在所述第1印版夹(2)上,具有在用印刷辊印版滚筒的第1夹紧机构(12)进行夹持时作定位用的定位孔(9)。
全文摘要
一种印刷辊,固定有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该薄膜形成用弹性印版包括装在弹性部分(1)上的设有第1印刷辊夹孔(80)的第1印版夹(2)和设有带锥面第2印刷辊夹孔(81)的第2印版夹(3)。印刷辊印版滚筒(503)包括第1夹紧机构(12),它由具有爪部的第1夹紧构件(25)和将第1夹紧构件(25)的爪部与上述第1印刷辊夹孔(80)的开口缘部啮合的第1驱动部(26)构成;第2夹紧机构(13),它由具有爪部的第2夹紧构件(15)和将第2夹紧构件(15)进行移动的第2驱动部(16)构成,该爪部具有锥面,与上述第2印版夹(3)的上述第2印刷辊夹孔(81)的锥面一致。
文档编号B41F27/12GK1112360SQ94190495
公开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6日
发明者桥村康广, 野口哲, 正木健一, 赤井隆广 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