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41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和印刷技术的改进。
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3202027.5)公开了一种凸版胶印机,它综合了凸版印刷机和平版印刷机的一些优点,在结构上将凸版印刷机的直接压印形式改进为间接压印形式,通过将胶皮滚筒压滚过凸板,将凸版上的图文转移到胶皮滚筒上,胶皮滚筒再滚过纸张将图纹转印在纸张上,这样结构的凸版胶印机,可以克服凸版印刷机的一些缺点,提高印刷质量和减少繁琐的工艺过程,但这种结构的凸版胶印机,匀墨传墨装置还是比较简单,涂墨很难均匀,造成印刷质量差、效率低,特别是印刷大细图文时更严重,且没有水斗装置,只能采用树脂凸版,功能单一,分辨率及印刷品幅面同采用PS版的平版印刷机相比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存在着图纹边缘的失真度大等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涂墨均匀,印刷效果好的印刷机,在此基础上再设置有水斗装置,从而既可以进行有水的平版印刷,又可以比较方便的拆除水斗进行无水胶印,成为一种适用范围广的两式印刷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支撑脚、主电机、减速机构、传动机构、匀墨传墨装置、胶印装置、版台、压印台、支架装置等,其中胶印装置由胶皮滚筒、滚动齿轮、偏心轮升降臀、升降拔叉、企夹板等组成;支架装置由支架、滚动齿条、固定档板、活动档板等组成,其特点在于匀墨传墨装置由辅助电机、带轮、匀墨辊、串墨辊、着墨辊、尾胶辊、墨斗组成,辅助电机通过带轮带动匀墨辊、串墨辊、着墨辊转动,着墨辊安装在企夹板上并可随企夹板沿支架作往复运动。
上述印刷机匀墨传墨装置与胶印装置之间设有水斗装置,该水斗装置由水斗、水辘、水辊、摆板、顶杆、水辊导轨组成,水辊通过摆板安装在企夹板上,顶杆一端铰接在摆板上,另一端通过滚轮支撑在水辊导轨上。
上述传动机构由曲柄、连杆、摆杆、小摆杆组成,其中连杆前端与曲柄铰接在摆杆中段位置,摆杆一端与企夹板铰接,另一端与小摆杆自由端铰接,小摆杆另一端铰接在支撑脚下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有辅助电机的匀墨传墨系统的结构及附加有水斗装置,充分保证了印刷过程的涂墨均匀和操作的简单、方便,大大提高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减小图文边缘的失真度,同时扩大了适用印版的种类和承印物的范围,在印版方面既可以使用柔性的树脂凸版,又可以使用通用的PS版,在承印物方面,既能够印制精小的名片等柔性物又可以印制较大的玻璃、塑料、硬纸等厚薄硬性物,是可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的新型印刷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1、支撑脚2、主电机3、减速机构4、传动机构5、匀墨传墨装置6、水斗装置7、胶印装置8、版台9、压印台10、支架装置11等,其中传动机构5由曲柄12、传动连杆13、摆杆14、小摆杆15组成,其中连杆13前端与曲柄12铰接,后端铰接在摆杆14中段位置,摆杆14一端与企夹板铰接,另一端与小摆杆15自由端铰接,小摆杆15另一端铰接在支撑脚2下部;匀墨传墨装置6由辅助电机16、带轮17、匀墨辊18、串墨辊19、着墨辊20、尾胶21、墨斗22组成,其中辅助电机16、匀墨辊18、串墨辊19、尾胶辊21、墨斗22固定安装在支架34上,辅助电机16通过带轮17传动匀墨辊18、串墨辊19及着墨辊20转动,着墨辊20安装在企夹板33上,并可随企夹板33作往复运动。水斗装置7由水斗23、水辘24、水辊25、摆板26、顶杆27、水辊导轨28组成;水斗23、水辘24固定安装在支架34上,水辊25通过摆板26安装在企夹板33上,顶杆27一端铰接在摆板26上,另一端通过滚轮支撑在水辊导轨28上,水辊导轨28设置在支架34下方,其中段对应版台9位置设有一段浅凹槽。胶印装置8由胶皮滚筒29、滚动齿轮30、偏心轮升降臂31、升降拔叉32、企夹板33等组成,其中胶皮滚筒29与偏心轮升降臂31同轴安装在企夹板33上,滚动齿轮30固定在胶皮滚筒29两端,它可沿滚动齿条35滚动并带动胶皮滚筒29滚动,升降拨叉32的一端与偏心轮升降臂31的偏心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滑轮,其中段铰接在企夹板上,升降拨叉32与偏心轮升降臂31之间有拉力弹簧连接,以保持升降拨叉32的摆动复位的弹力。支架装置11由支架34、滚动齿条35、固定档板36、活动档板37、手掣38、拉杆39等组成,固定挡板36、活动档板37设置在支架34两端(运动行程的两端),手掣38通过拉杆39控制活动挡板37的活动。版台9、压印台10分别用来放置印版和承印物,印版可采用PS版或柔性印板,承印物可以是纸张、玻璃等物,版台9、压印台10顺序安装在工作台1上。
下面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工艺原理过程如
图1所示,图中位置是胶皮滚筒29到达右边端点,并处于准备压印状态。首先,辅助电机16通过带轮17带动匀墨辊18、串墨辊19转动,尾胶辊21将墨斗22的油墨送到串墨辊19、匀墨辊18上充分搅匀,当主电机3开始工作后辅助电机16自行停止,主电机3通过减速机构输出轴A轴上的链轴来传动匀墨辊18的轴运动,从而带动匀墨辊18及匀墨传墨装置的工作,主电机3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企夹板33向右移动,胶皮滚筒29沿支架34上的滚动齿条35向前滚动,在版台9上滚过时,将版台9上印版的油墨图文转移到胶皮滚筒29的胶皮上,胶皮滚筒29继续向前滚动到压印台10上并与纸张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胶皮滚筒29上的油墨图文转印在纸张上,完成了印刷过程,同时,水辊25和着墨辊20随着企夹板33的左移动滚过版台9,分别完成第一次涂水和涂墨工作,胶皮滚筒29继续滚至左边端点,升降拨叉32下部碰到固定挡板36,升降拨叉32带动偏心轮升降臂31转过一个角度,使胶皮滚筒29上升了一个高度,离开压印状态,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企夹板33改变方向向右移动,带动胶皮滚筒29回到右边端点,升降拔叉32碰到活动档块37,升降拔叉32带动偏心轮升降臂31转过一个角度,使胶皮滚筒29下降一个高度,回复原位,同时着墨辊20回到原位,和串墨辊19可充分接触,使着墨辊20上的油墨得到充分的补给;水辊25和水辘24接触将水辊25洗干净,完成一次印刷的往复周期。在整个印刷周期中,胶皮滚筒29都是在升降拨叉32的控制下进行周期性的升降,如不需要压印,可通过手掣38将活动挡板37拉下,升降拨叉32碰不到它,胶皮滚筒29即处于非压印状态。在印刷过程中,水辊25是在顶杆27的控制下进行周期性的升降,企夹板33带动水辊25向左移动到达版台9位置时,顶杆27下端滚轮到达水辊导轨28的凹槽位置处,顶杆27上端牵动摆板26向下转位偏移,水辊25即下降一个高度,接触到印版,当企夹板33继续向左移动,水辊25滚过印版,离开版台时,顶杆27的滚轮脱离凹槽段又上升到水辊导轨28平面上,水辊25即上升一个高度,再前行时不会与压印台接触,当利用树脂凸版进行凸版印刷时,可将水辘拆掉,并将顶杆27固定在企夹板上,使本结构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无水胶印机。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它包括工作台(1)、支撑脚(2)、主电机(3)、减速机构(4)、传动机构(5)、匀墨传墨装置(6)、胶印装置(8)、版台(9)、压印台(10)、支架装置(7)等,其中胶印装置(8)由胶皮滚筒(29)、滚动齿轮(30)、偏心轮升降臂(31)、升降拔叉(32)、企夹板(33)等组成;支架装置(11)由支架(34)、滚动齿条(35)、固定档板(36)、活动档板(37)组成,其特征在于匀墨传墨装置由辅助电机(16)、带轮(17)、匀墨辊(18)、串墨辊(19)、着墨辊(20)、尾胶辊(21)、墨斗(22)组成,辅助电机(16)通过带轮(17)带动匀墨辊(18)、串墨辊(19)、着墨辊(20)转动,着墨辊(20)安装在企夹板(33)上并可随企夹板(33)沿支架(34)作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匀墨传墨装置(6)与胶印装置(8)之间设有水斗装置(7),该水斗装置(7)由水斗(23)、水辘(24)、水辊(25)、摆板(26)、顶杆(27)、水辊导轨(28)组成,水辊(25)通过摆板(26)安装在企夹板(33)上,顶杆(27)一端铰接在摆板(26)上,另一端通过滚轮支撑在水辊导轨(28)上,水辊导轨(28)设置在支架(34)下方,其中段对应版台(9)位置设有一段浅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机构(5)由曲柄(1 2)、连杆(13)、摆杆(14)、小摆杆(15)组成,其中连杆(13)前端与曲柄(12)铰接,后端铰接在摆杆(14)中段位置,摆杆(14)一端与企夹板(33)铰接,另一端与小摆杆(15)自由端铰接,小摆杆(15)另一端铰接在支撑脚(2)下部。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印刷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匀墨传墨装置由辅助电机、带轮、匀墨辊、串墨辊、着墨辊、尾胶辊、墨斗组成,辅助电机通过带轮带动匀墨辊、串墨辊、着墨辊转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有辅助电机的匀墨传墨系统的结构及附加有水斗装置,充分保证了印刷过程的涂墨均匀和操作的简单、方便,大大提高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扩大了适用印版的种类和承印物的范围。
文档编号B41F7/00GK2288837SQ9720902
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5日
发明者谭仪 申请人:谭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