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84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下文中称作“PDP”),并且尤其涉及一种PDP,及驱动该PDP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PDP适合于通过发光的荧光物质使用在惰性混合气体譬如He+Xe或Ne+Xe的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来显示图像。这种PDP很容易制造得薄并且大,而且由于近来相关技术的发展,该PDP能提供显著改进的图像质量。特别是,由于在放电时壁电荷被集聚在表面上并且电极被保护防止由于放电发生的溅射,3电极AC表面放电型PDP具有低电压驱动和寿命长的优点。
图1是表示传统的3电极AC表面放电型PDP的放电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现在参照图1,该3电极AC表面放电型PDP包括形成在上基板10的底面上的多个扫描电极Y和多个维持电极Z,及形成在下基板18上的编址电极X。
该PDP的放电单元形成每个横越扫描电极Y、维持电极Z和编址电极X,并被排列成矩阵形状。
每个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包括一个透明电极12,和一个具有比透明电极12的线宽小并被设置在该透明电极一侧的金属电极11。
通常由ITO(铟锡氧化物)制成的该透明电极12形成在上基板10的底面上。通常由金属制成的该金属总线电极11形成在透明电极12上并用于减少由具有高阻抗的透明电极12引起的电压降。其中设置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基板10的底面上被上绝缘层13和保护层14覆盖。该上绝缘层13集聚着在等离子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壁电荷。该保护层14用于防止由于等离子放电过程中引起的溅射损伤电极Y和Z及上绝缘层13,并提高二次电子发射的效率。氧化镁(MgO)通常被使用作为保护层14。
该编址电极X在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相交的方向上形成在下基板18上。荧光层16被涂覆在下绝缘层17和隔板15上。该荧光层16被等离子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以产生红色、绿色和蓝色可见光线中的任意一种。
用于放电的惰性混合气体譬如He+Xe,Ne+Xe或He+Xe+Ne被注入到设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10、18和隔板15之间的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内。
图2表示在用于驱动传统的PDP的方法中一个传统的包含八个子域的帧。
参照图2,这种3电极AC表面放电型PDP以这样一种方式被驱动,即为了实现图像的灰度级将一个帧分成几个不同发射次数的子域。如图2所示,如果使用256灰度级表示图像,相当于1/60秒的帧周期(16.67ms)被分成8个子域SF1到SF8。子域SF1到SF8中的每一个被分成用于初始化放电单元的复位期,用于选择放电单元的编址期,及用于根据放电数实现灰度级的维持期。SF1到SF8的每个子域的复位期和编址期是相同的,然而每个子域的维持期和它的放电数以2n(n=0,1,2,3,4,5,6,7)的比率增加。
然而,很难任意地减少PDP的编址期。因此,如果增加子域以增大分辨率或减少动画中的噪声轮廓,那么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充分地保证维持期。
例如,如果用于编址放电的时间是3μs,VGA 640×480的分辨率的一个子域必需的编址期是3μs×480=1.44ms。此外,如果每个子域所需要的复位期大约为300到600μs并且八个子域如图2所示被包括在一个帧周期(16.67ms)内,VGA等级的分辨率的一个帧内所必需的复位期和编址期的总和是(1.44ms×8)+((0.3到0.6ms)×8)=13.92到16.32ms。因此,除去复位期和编址期,维持期是16.67ms-(13.92到16.32ms)=0.35到2.75ms,这仅相当于一个帧周期的2.09到16.5%。
如果分辨率变成XGA 1024×768,那么一个子域所必需的编址期是3μs×768=2.3ms。如果用于一个子域的复位期大约是300到600μs并且八个子域被包括在XGA分辨率的一个帧周期内,那么一个帧周期内的复位期和编址期的总和是2.3ms×8+((0.3到0.6ms)×8)=20.8到23.2ms。因此,除了复位期和编址期之外,维持期是16.67ms-(20.8到23.2ms)=-6.53到-4.13ms。如果八个子域被分配到XGA等级的一个帧内,那么在不减少用于编址放电的时间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维持期。
为了解决驱动时间的不足,有人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PDP被分成上部和下部,并且该上部和下部都是双重扫描(double-scanned)的。这个双重扫描方法具有一个缺点,即由于数据必须分别提供给PDP的上部和下部,所以需要大约2倍的数据驱动电路。
因此,传统的PDP因为编址期很长难于保证维持期。从而,存在因为亮度低并且子域的数量不能被扩展所以对动画中的噪声轮廓敏感的问题。
下面参照图1对传统的井型隔板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3,5和7是表示传统的表面放电型AC等离子显示板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4,6和8是表示当包括图3,5和7的隔板结构时总线电极刚好被放置在水平隔板上的平面图。
首先参照图3对井型隔板进行描述。该隔板包括多个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隔板211a,211b和211c及多个按垂直方向形成的垂直隔板212a,212b和212c,以防止在邻近单元213a,213b和213c中产生错误放电,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被设置在下玻璃基板(未示出)上。换言之,该井型隔板具有单元213a,213b和213c被水平隔板211a,211b,211c和垂直隔板212a,212b和212c包围的形状。
参照图4,透明电极215a和215b被设置在单元上。总线电极214a和214b与水平隔板211a,211b和211c的顶部间隔一段距离并一个接一个地被设置在该水平隔板211a,211b和211c的两侧。
然而,在具有上述井型隔板结构的表面放电型AC PDP中,光能通过的区域占各个单元213a,213b和213c的面积的比率,这是决定亮度的一个重要要素,即,孔径比,相当低。因此,该PDP具有亮度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如图5或6所示的井型隔板结构的PDP被提出。也即,在图5或6中,水平隔板221a,221b和221c的宽度比图3或4中所示的水平隔板211a,211b和211c厚。
然而,在具有如图5或图6中所示隔板结构的PDP中,由于数据电极(未示出)和上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增加所以无效电功增加。由于这个原因,存在整个面板的功耗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如图7或图8所示隔板结构的PDP被提出。在图7或图8中,具有给定宽度和高度的水平凹槽236a,236b和236c按水平方向形成在图5或图6中所示的水平隔板231a,231b和231c上。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图6和图8以参照图4中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包括总线电极和透明电极,同时具有如图5和图7所示的隔板结构。
在具有如图7或图8所示的隔板结构的PDP中,由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减少从而无效电功减少。此外,因为凹槽作为排出通道(exhaust passage)所以排出性能也被提高了。然而,由于总线电极被设置在隔板上从而下部电极和上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仍保持很高。
而且,这种PDP的典型隔板结构包括如图9所示的条形和如图10所示的连接型。如图11所示的鱼骨(Fish Bone)型目前也已经被开发了。
如图9所示的条形隔板15仅在编址电极X的方向上形成在编址电极X之间,从而物理地分隔在水平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条形隔板15具有由于在垂直方向的邻近单元之间的空间没有被关闭从而能容易地在PDP的排出过程中进行排出的优点。然而,条形隔板15具有因为涂覆荧光体的面积很小而降低了PDP的亮度和效率的缺点。
相反,如图10所示的连接型隔板45按照与编址电极相同的方向形成在编址电极X之间。连接型隔板45包括物理地分隔在水平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的垂直隔板45b,和形成在垂直隔板45b之间以物理地分隔在垂直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45a。
该连接型隔板45具有涂覆荧光体的区域比条形隔板宽的优点,但由于隔板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几乎关闭了排出通道从而具有在PDP的排出过程中排出很困难的缺点。
如图11所示的鱼骨型隔板55包括按照与编址电极X相同的方向在编址电极X之间形成的垂直隔板55b,以物理地分隔在水平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和在垂直隔板55b的垂直方向上在各个垂直隔板55b内形成的水平隔板55a,从而使排出通道形成在中心处,因而物理地分隔在垂直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
该鱼骨型隔板55具有荧光体的涂覆面积比条形隔板15宽并且与连接型隔板45相比容易保证排出通道的优点。
然而,虽然采用如图9到11所示的隔板结构,但是前述的PDP存在其效率达不到满意的水平的问题。而且,如果在放电气体中Xe的量增大以提高分辨率或效率,那么就会有编址放电被延迟,即编址抖动值增加以使得驱动时间缩短的问题。如果编址放电延迟时间变长,那么编址期变长并且维持期变短那么多。因此很难分开或增加子域以减少降低图像质量譬如噪声轮廓的因素。
而且,前述的PDP由于金属总线电极11越过在放电单元内的有效显示表面,从而由于金属总线电极11的原因,存在孔径比低并且亮度被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和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缩短编址时间的PDP,以及驱动PDP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放电型AC型PDP,其具有数据电极和上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减小的井型隔板结构,从而降低无效电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且可高速驱动编址的PDP,以及驱动该PDP的装置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其中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及其中形成编址电极、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的下基板,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彼此相交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并且放电单元包括上面涂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以及上面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相交形成多个放电单元,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在放电单元内其上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产生起动放电;使其上涂有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被导入其中的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产生编址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相交形成多个放电单元,该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包括彼此相交的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放电单元分为上面涂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和上面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以及在辅放电单元内产生起动放电且利用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在主放电单元中产生编址放电的驱动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表面放电型AC型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在下基板上形成的分隔各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以及在上基板下形成的总线电极,其中等离子显示板具有水平隔板宽于垂直隔板宽度的隔板结构,其中分隔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上单元和下单元的水平隔板中形成具有预定宽度和高度的水平凹槽,并且当上基板和下基板被结合时,总线电极正好设置在水平方向的水平凹槽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主放电单元;与主放电单元相邻的辅放电单元,具有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多个水平隔板和连接到水平隔板的多个垂直隔板的隔板;及穿过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将从辅放电单元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导到主放电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有主放电单元;与主放电单元相邻的辅放电单元;具有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多个水平隔板和连接到水平隔板的多个垂直隔板的隔板;穿过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将从辅放电单元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导到主放电单元,该方法包括利用辅放电单元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引起主放电单元发生放电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有主放电单元;与主放电单元相邻的辅放电单元;具有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多个水平隔板和连接到水平隔板的多个垂直隔板的隔板;穿过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将从辅放电单元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导到主放电单元,该装置包括利用辅放电单元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引起主放电单元发生放电的驱动单元。


参照下列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对于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为传统的3电极AC表面放电型PDP的放电单元结构的立体图;图2所示为传统的PDP驱动方法中一个传统的包含八个子域的帧;图3,5和7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表面放电型AC PDP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4,6和8所示为总线电极刚好设置水平隔板上同时包括图3,5和7示出的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9所示为传统的条形隔板的平面图;
图10所示为传统的连接型隔板的平面图;图11所示为传统的鱼骨型隔板的平面图;图1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PDP的上板和下板的分隔状态;图1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PDP的电极和隔板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为图13中沿I-I’线切割的局部剖面图;图15所示为图13中沿X-X’线切割的局部剖面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PDP的装置;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PDP的方法;图18所示为在辅放电单元涂和不涂氧化镁的情况下离子数量的图表;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表面放电型AC PDP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20为总线电极直接地设置在水平凹槽上同时包括图19中隔板结构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例的表面放电型AC PDP的并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22为总线电极刚好设置在水平凹槽上同时包括图21中隔板结构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例的表面放电型AC PDP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
图24为总线电极刚好设置在水平凹槽上同时包括图23中隔板结构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图26所示为图25中示出的PDP的电极和隔板的排列的平面图;图2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以及驱动该PDP的装置;图2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波形,由图27中所示的驱动装置产生;图29为说明辅放电单元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的运动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见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一个上基板,其中形成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和一个下基板,其中形成有编址电极、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且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互相交叉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放电单元包括一个其上涂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和一个其上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
如上所述,水平隔板包括第一水平隔板来分隔放电单元和放电单元,和第二水平隔板来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
另外,在第二水平隔板中形成有一个孔穴部来连接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
扫描电极形成在第一水平隔板上。
维持电极形成在第二水平隔板上。
改善对比度的黑底形成在辅放电单元上。
荧光体涂在辅放电单元的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在该面板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交叉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该方法包括步骤使放电单元中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产生起动放电;以及使其上涂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产生编址放电,其中由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被引入荧光体。
另外,在主放电单元产生编址放电的同时,由水平隔板分隔的辅放电单元产生起动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交叉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包括多个互相交叉的放电单元,其中放电单元被分为其上涂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和其上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以及一个驱动电路,在辅放电单元内产生起动放电,并利用通过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在主放电单元内产生编址放电。
再者,驱动电路包括一个扫描驱动电路来顺序地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一个数据驱动电路来向编址电极提供与扫描脉冲同步的数据脉冲;以及一个维持驱动电路,与扫描驱动电路交替运行来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脉冲。
图1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PDP的一个上板和一个下板的分隔状态。图1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PDP电极和隔板结构的视图。图14为表示图13中沿线I-I′的部分剖视图。图15表示图13中沿线X-X′的部分剖视图。
参见图12至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PDP包括一个具有形成在其底部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基板1和一个其上形成有编址电极X、水平隔板8a和8b及垂直隔板8c的下基板7。在下基板7中,主放电单元32和辅放电单元31由水平隔板8a和8b以及垂直隔板8c形成。主放电单元32具有荧光体30涂在其上,辅放电单元31具有氧化镁(MgO)29涂在其上。尽管图中未示出,荧光体30可以涂在辅放电单元31的侧面。
另外,混合气体He+Xe,Ne+Xe,He+Xe+Ne等被注入由上基板1、下基板7和隔板8a、8b和8c形成的放电空间中。
红、绿和蓝色荧光体30形成在主放电单元32中并由放电产生的紫外光激发以发出红、绿和蓝波长的光。
而且,辅放电单元31被用来产生起动带电粒子33(带电粒子和激发粒子),从而在主放电单元32内的编址放电更快地产生。如上所述,氧化镁(MgO)29是一种加速起动带电粒子33的放电的材料,并且被涂在辅放电单元31上。辅放电单元31是在第一水平隔板8a和第二水平隔板8b之间的放电空间,并且用来向主放电单元32提供由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33。
PDP的结构将得到更详细的描述。扫描电极Y形成在上基板1中并包括一个位于主放电单元32之上的ITO(锡铟氧化物)的透明电极图形2Y,和一个位于第一水平隔板8a之上的金属总线电极3Y。另外,维持电极Z包括一个透明电极图形2Z,其位于对应扫描电极Y的透明电极图形2y处,和一个位于第二水平隔板8b之上的金属总线电极3Z。
水平隔板8a和8b用来分隔主放电单元32和辅放电单元31。更确切地说,第一水平隔板8a用来分隔上下相邻的主放电单元32和辅放电单元31,从而防止单元之间的对比度下降。第二水平隔板8b其中形成有一个孔穴部9以便起动带电粒子33移动到主放电单元32。同样,垂直隔板8c在水平隔板8a和8b的垂直方向上形成并且分隔排列在水平方向的红、绿和蓝色的主放电单元32和辅放电单元31。
另外,在辅放电单元31上的上基板中形成有一个黑底34。黑底34形成于第一绝缘层4和第二绝缘层5之间。在第二绝缘层5前形成有氧化镁(MgO)做成的保护层6。
黑底34用于防止当辅放电单元31内扫描电极Y的金属总线电极3Y和维持电极Z的金属总线3Z之间的放电发生时产生的光线向外泄漏,从而防止对比度下降。
以下,按照本发明如上构造的PDP的操作将通过用于驱动PDP的方法和装置来描述。
图1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
参见图16,按照本发明的用于驱动PDP 64的装置包括一个向编址电极X1到Xm提供视频数据的数据驱动器61,一个向扫描电极Y1到Yn提供初始信号、扫描脉冲和维持脉冲的扫描驱动器62,和一个向维持电极Z1到Zn提供维持脉冲的维持驱动器63。
扫描电极Y1到Yn和维持电极Z1到Zn与编址电极X1到Xn相交。单元65以矩阵形排列在交叉点。每一单元65包括其上形成有荧光体30的主放电单元32,和其上形成有氧化镁29的辅放电单元31,如图3-6所示。
数据驱动器61用于向编址电极X1到Xn提供视频数据以便数据与顺序提供到扫描电极的扫描脉冲同步。扫描驱动器62用于在一个复位期内向扫描电极Y1到Yn提供初始化整个屏幕的斜上波形和斜下波形。另外,扫描驱动器62在一个编址期内向扫描电极Y1到Yn提供扫描脉冲,并且然后在一个维持期内向扫描电极Y1到Yn提供维持脉冲。
此外,维持驱动器63在某些复位期和编址期内向维持电极Z1到Zn提供一个正极性的DC偏压。维持驱动器63然后与扫描驱动器62一起在维持期内交替地运行以向维持电极Z1到Zn提供维持脉冲。接着维持驱动器63向维持电极Z1到Zn提供清除信号以清除残留在单元65中的电荷。
图17表示一种用于驱动按照本发明的PDP的方法。
参见图17,在复位期,斜向上的斜上波形和斜向下的斜下波形被同时应用于扫描电极Y1到Yn。依靠斜上波形在整个屏幕的单元内产生弱放电。结果,在整个屏幕的单元内产生壁电荷。而斜下波形促使弱清除放电在单元内产生,从而在由斜上波形所产生的壁电荷和空间电荷中清除对于编址放电不必要的电荷。因此,壁电荷均匀地保留在整个屏幕的单元内。
在编址期,负极性的扫描脉冲-scan被连续应用于扫描电极Y1到Yn。同时,正极性的数据脉冲data被应用于编址电极X1到Xm以便其与扫描脉冲-scan同步。
这时,由于扫描脉冲-scan和数据脉冲data之间的电压差,在主放电单元32内的扫描电极Y1到Yn和编址电极X1到Xm之间出现编址放电。同时,在扫描电极Y1到Yn和维持电极Z1到Zn之间出现弱起动放电。因此,由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33通过第二水平隔板8b的孔穴部9被移向主放电单元31。
以下,如果产生扫描脉冲-scan,扫描脉冲-scan和数据脉冲data之间的电压差和复位期产生的壁电压被叠加。因为电压和起动带电粒子33的起动效应被叠加,在主放电单元32内的扫描电极Y1到Yn和编址电极X1到Xm之间产生编址放电。
在一个编址放电选定的开单元(on-cell)中,正极性的壁电荷积聚在扫描电极Y1到Yn上而负极性的壁电荷积聚在编址电极X1到Xm上。另外,维持电极Z1到Zn上壁电荷的分布几乎就在复位期后保持了壁电荷的状态。
其上涂有氧化镁29的辅放电单元31的起动放电将通过编址放电过程来描述。如果扫描脉冲-scan被应用于第一扫描电极Y1,在第二线中的辅放电单元31内的第一扫描电极Y1和第二扫描电极Z2之间出现起动放电(图13中41)。接着,如果扫描脉冲-scan被应用于第二扫描电极Y2,在起动放电造成的起动效应的帮助下,在第二条线中的主放电单元32内的第二扫描电极Y2和编址电极X1到Xm之间产生编址放电(图13中42)。
依靠辅放电单元31中产生的起动放电和由其产生的起动效应,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编址放电。结果,当PDP的放电气体中Xe的量增多时产生的抖动值被增加,即,编址放电的延迟被减到最小。
同时,在加有斜下波形的周期和在编址期内,正极性的DC电压Zdc被应用于维持电极Z1到Zn。
此外,在维持期中,维持脉冲sus被交替地应用于扫描电极Y1到Yn和维持电极Z1到Zn。在一个编址放电选定的开单元中,只要加上维持脉冲sus,具有表面放电形式的维持放电在扫描电极Y1到Yn和维持电极Z1到Zn之间产生,因为单元内的壁电压和维持脉冲sus的电压被叠加。
另外,在维持期后的清除期中,斜波形式的清除信号ers被提供,用于擦除单元内由维持放电产生的残余电荷。
图18为一个图表,表示在辅放电单元涂有和没有涂氧化镁的情况中的离子数。
由图18可见,在辅放电单元中涂有氧化镁(MgO)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从而使编址放电快速出现。
如上所描述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二水平隔板被提供以形成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在其上涂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内产生起动放电后,产生编址放电。因此,编址放电能够迅速产生。
<第二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表面放电型AC型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形成在下基板上来分隔各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和在上基板下形成的总线电极,其中等离子显示板具有一个其中水平隔板在宽度上厚于垂直隔板的隔板结构,其中具有预定宽度和高度的水平凹槽在分隔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上单元和下单元的水平隔板中形成,并且当上基板和下基板结合时,总线电极正好安置在水平方向的水平凹槽上。
另外,正好设置在水平凹槽上的总线电极中的维持总线电极集成为一体,以使得电压同时加到上单元和下单元。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表面放电型AC PDP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20为总线电极直接地设置在水平凹槽上且同时包括图19中隔板结构的状态的平面图;参照图19,各单元313a、313b以及313c被水平隔板311a、311a’、311b、311b’、311c和311c’以及垂直隔板312a、312b和312c分隔开。水平隔板的宽度宽于水平隔板。在水平方向的水平隔板中形成具有预定宽度和高度的水平凹槽315a,315b和315c。
在根据本发明的PDP中,如上所述水平隔板形成较厚。因此与传统的PDP相比可增加亮度和效率(见图3至图8)。通过形成水平凹槽315a,315b和315c还可以减小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
如图20所示,总线电极316a和316b正好在水平凹槽315a上形成且沿水平方向形成在凹槽的两边缘。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总线电极315a,315b和315c是位于水平隔板上,而该实施例中正好位于水平凹槽315a上。很明显附图标记314a和314b表示ITO电极。
如上所述的总线电极316a和316b正好设置在水平凹槽315a上的PDP具有比总线电极设置在水平隔板的PDP低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见图3至图8)。这是由于若总线电极正好设置在水平凹槽上,在数据电极和上部电极之间形成一定空间。如上所述若电容量减小,则无效电功也减小。因此PDP产品本身的功耗也减小。
在上板中形成的电极包括总线电极,ITO电极等。在下板中形成的电极包括编址电极。总线电极包括维持总线电极和扫描总线电极。图21和图24显示总线电极(维持总线电极和扫描总线电极)正好设置在水平凹槽上。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例的表面放电型AC PDP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22为总线电极正好设置在水平凹槽上同时包括图21中隔板结构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1中的隔板结构与图19中的隔板结构相同。因此,为避免累赘在此不对图21的隔板结构进行描述。
参照图22,正好在水平凹槽形成总线电极。总线电极中的维持电极316d和316d’分别设置在顶段和底段的水平凹槽(下面称作“维持凹槽”)315a和315c上。扫描总线电极316e和316e’设置在中段的水平凹槽(下面称作“扫描凹槽”)315b上。应注意的是维持总线电极和扫描总线电极的位置不作特别限制。换句话说,扫描总线电极可位置在顶段和底段而维持总线可位于中段。很明显附图标记A和A’表示维持凹槽的宽度以及B表示扫描凹槽的宽度。
扫描总线电极316e和316e’在如图19和图20所示的总线电极相同的位置形成。也就是,扫描总线电极316e和316e’以水平方向设置在水平凹槽315b两边缘上。
维持总线电极316d和316d’结合在一起并分别设置在水平凹槽315a和315c的中心,并同时将维持电压加到彼此相邻的上单元314a和下单元314b。若如上所述将两个维持总线电极结合为一体,与具有图19和图20所示的隔板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相比其结构得到简化。另外,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可以进一步减小。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例的表面放电型AC PDP的井型隔板结构的平面图。图24为总线电极正好设置水平凹槽上且同时包括图23中隔板结构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3所示的隔板将通过与图21所示的隔板的比较进行说明。该隔板具有缩短维持凹槽的宽度C和C’的结构。这是为了使维持总线电极316d和316d’所在的维持凹槽之间的缝隙最小,如图24所示。通过如上所述使维持凹槽的宽度C和C’最小化,可使放电单元的尺寸最小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表面放电型AC型PDP的井型隔板中,水平隔板被分成两部分,从而可减小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电容量。更具体地说,由于维持总线电极被结合为一体并且维持总线电极设置在维持凹槽上,可以进一步减小电容量,从而使得无效电功最小化。另外,通过将维持凹槽最小化,与先前技术相比,放电单元的尺寸可进一步地小型化。
<第三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板,包括主放电单元;邻接于主放电单元的辅放电单元;隔板,隔板具有多个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多个连接到水平隔板的垂直隔板;和穿透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引导从辅放电单元生成的带电粒子到主放电单元。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还包括形成在上基板上以在在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的上部电极,形成在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上的荧光体,和沿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相交的方向形成在与上基板相对的下基板上的下部电极。
每一个上电极包括一个透明电极,和一个形成在透明电极的一侧的金属总线电极。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其中,PDP包括主放电单元,邻接于主放电单元的辅放电单元,隔板,隔板具有多个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多个连接到水平隔板的垂直隔板;和穿透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引导从辅放电单元生成的带电粒子到主放电单元,该方法包括利用由辅放电单元生成的起动带电粒子使得放电发生在主放电单元中的步骤。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中,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主放电单元,邻接于主放电单元的辅放电单元,具有多个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多个连接到水平隔板的垂直隔板的隔板,和穿透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引导从辅放电单元生成的带电粒子到主放电单元,该装置包括利用由辅放电单元生成的起动带电粒子使得放电发生在主放电单元中的驱动装置。
图25是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分解透视图,和图26是说明如图25所示的PDP的电极和隔板的布置的平面图。
参考图25和26,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包括产生有效显示的主放电单元70,为主放电单元70提供起动带电粒子的辅放电单元71,和穿透主放电单元70和辅放电单元71的排出/充电通道72。
主放电单元70和辅放电单元71由隔板65隔离,隔板65具有水平隔板65a和垂直隔板65b。由在等离子放电时生成的紫外线激励和转换以生成可见射线的荧光体(图中未示出),被形成在主放电单元70中。辅放电单元71在等离子放电时生成带电粒子。由辅放电单元71生成的带电粒子是起动带电粒子,起动带电粒子使得在主放电单元70中的等离子放电容易,并且,被提供到主放电单元70。He、Xe、Ne、Kr、Ar等被混合其中的惰性气体被注入到主放电单元70和辅放电单元71。
在PDP的上基板60上被形成多个扫描电极Y和多个维持电极Z。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交叉的地址电极X被形成在下基板68上。
每一个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包括透明电极62,和金属总线电极61,金属总线电极61具有窄于透明电极61的线的宽度并且被形成在透明电极62的一个边缘处。使用透明导电金属材料例如ITO,透明电极62被形成在上基板60上。使用低电阻的金属,金属总线电极61被形成在透明电极62的一侧,用于减少由高阻抗的透明电极62引起的电压降。
用于覆盖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绝缘层(图中未示出)被形成在上基板60上。MgO保护膜(图中未示出)被形成在绝缘层上。
隔板65被形成在下基板68上。隔板65的水平隔板65a从垂直隔板65b起被形成在放电单元的水平方向,其长度小于的放电单元的1/2的水平宽度。水平隔板65a位于在水平方向互相邻接的主放电单元70和辅放电单元71之间的边界线上,并且,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金属总线电极61交叠。排出/充电通道72被形成在相互对着的水平隔板65a之间。
垂直隔板65b沿着具有介入它们之间的地址电极X形成。垂直隔板65b位于在相互邻接的主放电单元70和辅放电单元71之间的边界线上。
在按照本发明的PDP中,金属总线电极61与水平隔板65a交叠。因此,由于在主放电单元70中的金属总线电极61,孔径比没有降低。而且,在按照本发明的PDP中,与常规的PDP相比较主放电单元的垂直放电空间能够被减少和辅放电单元一样多,但发射效率增加。这是因为如果放电单元的垂直放电空间增加,而因为荧光体形成在紧密靠近放电显著增加的放电空间的水平隔板65b中,荧光体的发射效率被改善,则发射效率没有显著改变。
图27表示用于驱动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和驱动PDP的装置。
参考图27,用于驱动按照本发明的PDP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提供数据到PDP的编址电极X1到Xm的驱动器82,一个用于驱动扫描电极Y1到Yn的扫描驱动器83,一个用于驱动维持电极Z的维持驱动器84,一个用于控制各驱动器82、83和84的计时控制器81,和一个用于为各驱动器82、83和84生成必要的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发生器85。
数据驱动器82响应由计时控制器81生成的计时控制信号CTRX采样和获取数据,并且,提供该数据到编址电极X1到Xm。
在复位期间,在计时控制器81的控制下,扫描驱动器83提供初始化波形到扫描电极Y1到Yn。扫描驱动器83在编址期间顺序地提供扫描脉冲到扫描电极Y1到Yn,在维持期间提供维持脉冲sus到扫描电极Y1到Yn,并且,在维持放电被完成以后提供清除信号到扫描电极Y1到Yn。
在计时控制器81的控制下,维持驱动器84与扫描驱动器83一起交替地运行以提供维持脉冲sus到维持电极Z。
计时控制器81接收垂直/水平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并且,生成各驱动器必需的计时控制信号CTRX、CTRY和CTRZ。此外,通过提供计时控制信号CTRX、CTRY和CTRZ给相应的驱动器82、83和84,计时控制器81控制各驱动器82、83和84。数据控制信号CTRX包括一个用于数据采样的采样时钟、一个获取控制信号和一个切换控制信号,切换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能量恢复电路和驱动切换设备的开/关时间。扫描控制信号CTRY包括一个切换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在扫描驱动器83内的能量恢复电路和驱动切换设备的开/关时间。又,维持控制信号CTRZ包括一个切换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在维持驱动器84内的能量恢复电路和驱动切换设备的开/关时间。
驱动电压发生器85生成初始化波形的复位电压Vsetup,扫描电压-Vy,扫描摆动电压Vsc,维持电压Vs,数据电压Vd等。按照放电气体的组成或放电单元结构,这些驱动电压可以被改变。
图28表示按照本发明PDP的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驱动波形,它由在图27中的驱动装置产生。
参考图28,在复位期间斜上波形Ramp-up被提供到所有的扫描电极Y作为初始化波形以后,斜下波形Ramp-dn被提供。通过斜上波形Ramp-up,复位放电作为在整个屏幕的单元内扫描电极Y和编址电极X之间以及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弱放电被产生。通过复位放电,正极性(+)的壁电荷被累积在编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上。负极性(-)的壁电荷被累积在扫描电极Y上。当斜下波形Ramp-dn被提供到扫描电极Y时,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被提供到维持电极Z并且0V被提供到编址电极X。当斜下波形Ramp-dn如此被提供时,发生作为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和在扫描电极Y和编址电极X之间的弱放电的初始(set-down)放电。
在在复位放电时形成的壁电荷中的编址放电不必要的多余壁电荷通过初始放电被清除。在这一复位期间中壁电荷的变化现在将被说明。在编址电极X上的壁电荷几乎没有变化。在复位放电时被形成的在扫描电极Y上的负极性(-)的壁电荷中的一些,被初始放电减少。相反地,虽然在复位放电时正极性的壁电荷被形成在维持电极Z上,但是,与初始放电时被减少的扫描电极Y的负极性的壁电荷的量一样多的负极性的壁电荷被累积在维持电极Z上,负极性的壁电荷被累积。
在编址期间,具有扫描摆动电压Vsc的摆动幅度的扫描脉冲scp被按序施加到扫描电极Y,其中扫描脉冲的电压被降低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同时,与扫描脉冲scp同步的正极性的数据电压Vd的数据脉冲,被提供到编址电极X。当在扫描脉冲scp和数据脉冲之间的电压差和在复位期间生成的壁电压被叠加时,编址放电被生成在数据脉冲被提供的主放电单元70中。当维持电压Vs被提供时可以产生放电的水平的壁电荷被形成在由编址放电选择的主放电单元70内。
图29是说明由辅放电单元生成的起动带电粒子的移动的平面图。与编址放电同时,辅助放电发生在辅放电单元71里的扫描电极Y和编址电极X之间和/或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如在图29中所示。由辅助放电生成的起动带电粒子,通过排出/充电通道72,被提供到主放电单元70。如果通过从包括在前一扫描线中的辅放电单元如此生成的起动带电粒子,扫描脉冲scp和数据脉冲被施加到下一扫描线的主放电单元,那么,由于起动带电粒子,在该单元中的壁电压被增加。因此编址放电迅速和安全地发生。因此,在按照本发明的驱动PDP的方法和装置中,高速驱动是可能的,因为编址时间被减少。
在维持期中,维持电压Vs的维持脉冲sus被交替地提供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在通过编址放电选择的主放电单元70中,由于在单元里的壁电压和外加维持电压Vs被叠加,每一个维持脉冲sus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生成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
在维持放电被完成以后,清除期开始。在清除期中,其电压逐渐增加到维持电压Vs的清除斜波形ers被提供到维持电极Z。清除斜波形ers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生成清除放电。因此,残留在整个屏幕的主放电单元70和辅放电单元71中的壁电荷被清除。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以及用于驱动该PDP的方法和装置,金属总线电极与水平隔板交叠,使得由于金属总线电极引起的孔径比的减少最小化。通过把水平隔板的位置朝着放电发生的放电空间移动,形成在水平隔板上的荧光体的发射效率能够被增加。
此外,在扫描时间中等离子放电被生成在辅放电单元里以生成起动带电粒子。起动带电粒子被提供到将被扫描的下一项的主放电单元,因此,编址放电迅速和安全地发生。结果,使得排出便利,PDP的发射效率被增加,并且,编址的高速驱动是可能的。
本发明如此被描述,这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按许多方法对本发明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所有这样的修改将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里。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其中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和其中形成编址电极、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的下基板,其中该水平隔板和该垂直隔板彼此相交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并且该放电单元包括一个其上涂覆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和一个其上涂覆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水平隔板包括用于分隔放电单元和放电单元的第一水平隔板,和用于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第二水平隔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用于连接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孔穴部形成在第二水平隔板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扫描电极形成在第一水平隔板上。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维持电极形成在第二水平隔板上。
6.如权利要求1和3中任一个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用于提高对比度的黑底形成在辅放电单元上。
7.如权利要求1和3中任一个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荧光体涂覆在该辅放电单元的侧面。
8.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相交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在放电单元内的其上涂覆有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产生起动放电;及使其上涂覆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产生编址放电,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被引入该荧光体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主放电单元产生编址放电的同时,由水平隔板分隔的辅放电单元产生起动放电。
10.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中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相交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该水平隔板和该垂直隔板包括多个彼此相交的放电单元,其中该放电单元被分成其上涂覆有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和其上涂覆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及在辅放电单元内产生起动放电和使用起动放电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在主放电单元内产生编址放电的驱动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一个用于为扫描电极顺序地提供扫描脉冲的扫描驱动电路;一个用于为编址电极提供与扫描脉冲同步的数据脉冲的数据驱动电路;及一个与扫描驱动电路交替运行以为维持电极提供维持脉冲的维持驱动电路。
12.一种表面放电型AC型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形成在下基板上以分隔各个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和形成在上基板下面的总线电极,其中该等离子显示板具有该水平隔板在宽度上比垂直隔板厚的隔板结构,其中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水平凹槽形成在分隔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的水平隔板内,并且当上基板和下基板结合时,总线电极刚好设在水平方向的水平凹槽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放电型AC型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刚好设在该水平凹槽上的该总线电极中的维持总线电极被结合成一个,从而电压被同时施加到该上部单元和该下部单元上。
14.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主放电单元;与主放电单元相邻的辅放电单元;隔板,其具有多个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多个与该水平隔板相连接的垂直隔板;及穿过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将辅放电单元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导到主放电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进一步包括上部电极,其形成在上基板上用以在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内产生放电;形成在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上的荧光体;及下部电极,其按照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相交的方向形成在与上基板相对的下基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个上部电极包括一透明电极;及一形成在该透明电极一侧的金属总线电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金属总线电极与该水平隔板重叠。
18.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主放电单元;与该主放电单元相邻的辅放电单元;隔板,其具有多个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多个与该水平隔板相连接的垂直隔板;及穿过该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将从辅放电单元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导到主放电单元,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辅放电单元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使放电发生在主放电单元内。
19.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主放电单元;与该主放电单元相邻的辅放电单元;隔板,其具有多个分隔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的水平隔板和多个与该水平隔板相连接的垂直隔板;及穿过该水平隔板的排出/充电通道,用于将从辅放电单元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导到主放电单元,该装置包括使用辅放电单元产生的起动带电粒子用于使放电发生在主放电单元内的驱动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中编址所必需的时间被缩短的等离子显示板,及用于驱动该PDP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其中形成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和其中形成有编址电极、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的下基板,其中该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彼此相交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并且该放电单元包括其上涂覆荧光体的主放电单元,和其上涂覆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二水平隔板被设置以形成主放电单元和辅放电单元。在涂覆氧化镁的辅放电单元内产生起动放电和产生编址放电。编址放电发生很迅速。
文档编号G09G3/291GK1581409SQ2004100584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6日
发明者金廷勋, 尹圣珠, 闵丙国 申请人:Lg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