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05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例如在作为电光学装置的一种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数据线驱动电路中,使用了数字/模拟转换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是将对应于作为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通过数据线提供给像素电路而构成的。(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提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的数字图像数据,是在信号生成电路被转换为具有γ特性的数据的灰度数据。如果详细说明,则信号生成电路,将例如5比特的数字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γ特性的例如8比特的数字图像数据后,输出到数据线驱动电路。
另一方面,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除了转换为具有γ特性的数据之外,有时还需要对图像电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进行亮度校正。此时,在信号生成电路进一步校正数字图像数据,除了使信号生成电路变得复杂,还增大了信号生成电路的负载,实际上实现困难。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226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数字/模拟转换中能够用简单的电路构成容易校正转换后的模拟电流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中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电流,包括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1数字数据,将该第1数字数据转换为第1模拟电流;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2数字数据,根据该第2数字数据,校正上述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
由此,因为具有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所以第1数字/模拟转换部的第1模拟电流,不需复杂的事先处理,能够根据第2数字数据进行校正。
在该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中,上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第1晶体管,其具有第1控制端子,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2晶体管,其具有第2控制端子,该第2控制端子与上述第1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3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上述第1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3控制端子,同时与上述多个第2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1电流路径,其根据上述多个第3晶体管的基于上述第1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2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上述第1模拟电流,从一个第1输出端子向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
由此,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因为输出与输入的第1数字数据成比例的第1模拟电流,所以能将具有γ特性的第1数字数据,以保持其γ特性的状态,作为第1模拟电流输出。
在该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中,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第4晶体管,其具有第4控制端子,输入从上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上述第1模拟电流,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5晶体管,其具有第5控制端子,该第5控制端子与上述第4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6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数字信号线连接的第6控制端子,同时与上述多个第5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上述多个第6晶体管的基于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5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上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
由此,通过由第4晶体管和多个第5晶体管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能很容易地校正由第1数字数据转换的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
在该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中,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第1电容器,其与上述第4晶体管的第4控制端子连接,根据上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上述第4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7晶体管,其具有第7控制端子,当向该第7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上述第4晶体管供给上述第1模拟电流;和第8晶体管,其具有第8控制端子,当向该第8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上述第4晶体管连接成二极管。
由此,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中包括的第1电容器由于保持了与输出的第2模拟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能够共用一个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具有较高面积占有率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的数量。
在该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中,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多个第9晶体管,其具有第9控制端子,通过连接成二极管,输入从上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上述第1模拟电流;多个第10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10控制端子,同时与上述多个第9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上述多个第10晶体管的基于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9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上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多个第2电容器,其分别与上述第9晶体管的第9控制端子连接,根据上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上述第9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11晶体管,其具有第11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1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上述多个第9晶体管供给上述第1模拟电流;和多个第12晶体管,其具有第12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2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上述第9晶体管分别连接成二极管。
由此,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中具备的第2电容器由于保持了与输出的第2模拟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能够共用一个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具有较高面积占有率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的数量。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在这些各扫描线和各数据线之间的交叉部分别设置的电光学元件、向上述各数据线供给模拟电流的数据线驱动电路,上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包括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1数字数据,将该第1数字数据转换为第1模拟电流;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2数字数据,根据该第2数字数据,校正上述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
由此,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因为具有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所以对于电光学装置的发光亮度无需进行复杂的事先处理,能根据第2数字数据进行校正。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第1晶体管,其具有第1控制端子,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2晶体管,其具有第2控制端子,该第2控制端子与上述第1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3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上述第1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3控制端子,同时与上述多个第2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1电流路径,其根据上述多个第3晶体管的基于上述第1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2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上述第1模拟电流,从一个第1输出端子向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
由此,电光学装置的数据线驱动电路中配置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因为输出与输入的第1数字数据成比例的第1模拟电流,所以能将作为具有γ特性的第1数字数据的灰度数据,以保持其γ特性的状态,作为第1模拟电流的灰度数据输出。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第4晶体管,其具有第4控制端子,输入从上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上述第1模拟电流,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5晶体管,其具有第5控制端子,该第5控制端子与上述第4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6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数字信号线连接的第6控制端子,同时与上述多个第5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上述多个第6晶体管的基于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5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上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
由此,通过由第4晶体管和多个第5晶体管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能很容易地校正由第1数字数据转换的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第1电容器,其与上述第4晶体管的第4控制端子连接,根据上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上述第4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7晶体管,其具有第7控制端子,当向该第7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上述第4晶体管供给上述第1模拟电流;和第8晶体管,其具有第8控制端子,当向该第8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上述第4晶体管连接成二极管。
由此,数据线驱动电路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中包括的第1电容器,由于保持了与输出的第2模拟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能够共用一个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结果能够减少具有较高面积占有率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的数量,简化了数据线驱动电路,设备的小型化也成为可能。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也可以包括多个第9晶体管,其具有第9控制端子,通过连接成二极管,输入从上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上述第1模拟电流;多个第10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10控制端子,同时与上述多个第9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上述多个第10晶体管的基于上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9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上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多个第2电容器,其分别与上述第9晶体管的第9控制端子连接,根据上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上述第9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11晶体管,其具有第11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1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上述多个第9晶体管供给上述第1模拟电流;和多个第12晶体管,其具有第12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2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上述第9晶体管分别连接成二极管。
由此,数字线驱动电路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中包括的第2电容器,由于保持了与输出的第2模拟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能够共用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结果能够减少具有较高面积占有率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的数量,简化了数据线驱动电路,设备的小型化也成为可能。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第1数字数据以及上述第2数字数据中的一方是基于图像数据的数字灰度数据;另一方是基于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动作环境状态和来自外部装置的控制信号之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数字校正数据。
由此,因为以图象数据为基准的数字灰度数据至少是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动作环境状态或者外部装置的控制信号中的任一个为基准所决定的数字校正数据进行校正的,所以根据情况得到最适当的发光亮度是可能的。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也可以包括检测传感器,其检测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动作环境状态中的至少任一个;和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动作环境状态的至少任一个,根据该判断结果生成数字校正数据。
由此,由于是以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和动作环境状态为基准决定数字校正数据,所以根据情况得到最适当的发光亮度是可能的。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检测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外部光传感器和劣化传感器之中的任一个。
由此,根据电光学装置的周围温度、周围的明亮程度、发光元件的劣化状况,使其得到最适当的亮度而进行校正是可能的。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第1数字数据以及上述第2数字数据中的一方是根据图像数据的数字灰度数据;另一方是根据图像数据计算的基于1帧的总亮度的数字校正数据。
由此,能够根据此1帧的总亮度得到最适当的发光亮度。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也可以包括存储器,其存储1帧量的图像数据;和控制电路,根据在上述存储器中存储的1帧量的图像数据计算1帧的总亮度,根据所计算的1帧的总亮度生成数字校正数据。
由此,据此1帧的总亮度,能够得到最适当的发光亮度。
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上述控制电路输入上述图像数据,变换为具有γ特性的数字灰度数据。
由此,电光学装置能将输入的图象数据以正确的彩色再现显示。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光学装置。
由此,电光学装置的亮度无须复杂的事先处理,能以第2数字数据为基准进行校正。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框图。
图2是表示像素区域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像素电路的内部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像素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a)是为使图像数据具有γ特性的LUT,(b)是其图表。
图6是表示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b)是其时序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b)是其时序图。
图10是表示移动电话机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中10-作为电光学装置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20-显示面板部,30-像素区域,31-像素电路(像素),41-作为检测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42-作为检测传感器的外部光传感器,43-作为检测传感器的劣化传感器,50-扫描线驱动电路,60-数据线驱动电路,6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2-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70-信号生成电路,110-作为第1晶体管的转换晶体管,120-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30-公用栅线,140-作为第1电流路径的输出线,151~158-作为第2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161~168-作为第3晶体管的开关型晶体管,210、310、410-输入线,220-作为第4晶体管的转换晶体管,230、340-公用栅线,240-作为第2电流路径的输出线,251~258-作为第5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261~268-作为第6晶体管的开关型晶体管,320-转换晶体管,331、332-开关型晶体管,350、461~463-保持电容器,360、420-输出线,371~373-驱动晶体管,381~383-开关型晶体管,430-开关型晶体管,441~443、451~453-驱动晶体管,471~473-开关型晶体管,500-作为电子设备的移动电话机,540-显示部,T1-作为第1输出端子的输出端子,T2-作为第2输出端子的输出端子,Xm-数据线,Yn-扫描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电光学装置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的框图。
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包括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面板部20,显示面板部20中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呈矩阵状排列的像素区域30。另外显示面板部20中还包括检测区域40,其检测区域40中包括作为检测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41、外部光传感器42以及劣化传感器43。
另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包括驱动像素区域30的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电路50、驱动像素区域30的数据线的数据线驱动电路60。数据线驱动电路60中包括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包括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
进一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中包括作为控制电路的信号生成电路70,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各种信号、图像数据、时钟以及来自上述各传感器41~43的信号,产生发送到扫描线驱动电路50和数据线驱动电路60的各种信号。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部20、扫描线驱动电路50、数据线驱动电路60、信号生成电路70也可以分别采用独立的部件(例如,1个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构成。另外,显示面板部20、扫描线驱动电路50、数据线驱动电路60、信号生成电路7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采用集成的部件构成。例如,显示面板部20中,扫描线驱动电路50和数据线驱动电路60采用集成的构成。扫描线驱动电路50、数据线驱动电路60、信号生成电路7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可编程的IC芯片构成,其功能是由写入IC芯片的程序以软件实现。进一步,各传感器41~43并非仅限定在显示面板部20上,也可以放置在其它位置。
图2是表示像素区域30的内部构成的电路图。
像素区域30包括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31,各像素电路31分别包括作为电光学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像素电路31配置于沿其列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Xm(m=1~M)和沿着行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Yn(n=1~N)之间的交叉部,分别与其相连接。还有,在本说明书中,像素电路31也称为“像素”。
扫描线驱动电路50对上述多条扫描线Yn中的一条选择地驱动,进而选择1行的像素电路群。在数据线驱动电路60中,与上述多条数据线Xm相对应,设计了多个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这样,数据线驱动电路60经由各数据线Xm向被选择的像素电路群的各像素电路31提供数据信号。
图3是表示像素电路31的内部构成的电路图。
像素电路31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第1~第4晶体管33~36、保持电容器37。保持电容器37保持经由数据线Xm提供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所对应的电荷,因此其是调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发光亮度的电容器。第1~第3晶体管33~35是n沟道型FET,第4晶体管36是p沟道型FET。因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是和发光二极管同样的电流驱动型的发光元件,所以此处采用二极管的记号来描述。
第1晶体管33的源极和第2~第4晶体管34~36的漏极分别相连,第1晶体管33的漏极和第4晶体管36的栅极相连。保持电容器37连接在第4晶体管36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第4晶体管36的源极也和电源电压VOEL相连。
第2晶体管34的源极经由数据线Xm和数据线驱动电路60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相连,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其阳极和第3晶体管35的源极相连,其阴极接地。
第1晶体管33和第2晶体管34的栅极,共同连接到构成扫描线Yn的第1子扫描线V1n上,输入来自扫描线驱动电路50的扫描信号SC1n。另外,第3晶体管35的栅极与构成扫描线Yn的第2子扫描线V2n相连,输入来自扫描线驱动电路50的扫描信号SC2n。
第1晶体管33和第2晶体管34是在向保持电容器37充电时所使用的开关型晶体管。第3晶体管35是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发光期间保持导通状态的开关型晶体管。第4晶体管36是用于控制流经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电流的驱动型晶体管。第4晶体管36的电流由保持电容器37上所积累的电荷量控制。
图4是表示像素电路31的动作的时序图。此处,表示了经由第1子扫描线V1n输入的扫描信号SC1n、经由第2子扫描线V2n输入的扫描信号SC2n、经由数据线Xm输入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和流经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电流IEL。
Tc是1帧期间,是将全部的扫描线全部选择一次结束的期间。Tpr是编程期间,是在像素电路31内设定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发光亮度的期间,根据经由第1子扫描线V1n输入的扫描信号SC1n决定。Tel是发光期间,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发光的期间,根据经由第2子扫描线V2n输入的扫描信号SC2n决定。
在编程期间Tpr中,数据线驱动电路60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输出对应于数据线Xm上图像数据(灰度数据)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的同时,扫描线驱动电路50将第1子扫描线V1n上的扫描信号SC1n的值置为H电平。这样,第1以及第2晶体管33、34成为导通状态。此时,数据线驱动电路60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作为其电流为对应于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out的恒电流源发挥功能。然后,保持电容器37中保持对应于模拟电流Iout的电荷,编程期间Tpr结束。其结果是在第4晶体管36的源/栅极间,保持了保持电容器37中所存储的电压。
编程期间Tpr结束之后,扫描信号SC1n值变为L电平,第1晶体管33和第2晶体管34变为截止状态。数据线驱动电路60停止供给用于像素电路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
接着,在发光期间Tel,扫描线驱动电路50维持扫描信号SC1n的值为L电平,第1以及第2晶体管33、34仍然保持截止状态,第2子扫描线V2n上的扫描信号SC2n的值置为H电平,设定第3晶体管35为导通状态。
保持电容器37中,由于预先保持了对应于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的电荷,所以第4晶体管36的电流是和模拟电流Iout大致相同的电流,其电流(电流IEL)通过第3晶体管35流向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即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在发光期间Tel,以对应于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的亮度发光。
接着对检测区域40中包括的作为检测传感器的各个传感器41~43加以说明。
温度传感器41具有热敏电阻,根据作为动作环境状态的温度的变化检测电压的变化,将其作为温度检测信号传送到信号生成电路70。外部光传感器42具有光敏二极管,作为动作环境状态的外部光的光强度作为电流值检测,将其作为外部光检测信号传送到信号生成电路70。劣化传感器43与虚设像素相连,检测随着作为虚设像素的动作状态的劣化的进行引起的电压的变化,将其作为劣化检测信号传送到信号生成电路70。还有,虚设像素是与上述像素区域30上所形成像素31以相同的条件在显示板部20上形成的像素,与像素区域30的像素31以相同的条件驱动。
下面对信号生成电路70进行说明。
信号生成电路70输入来自上述各传感器41~43的各种检测信号的同时,还输入图中未表示的来自外部装置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入灰度数据)、时钟、节能模式信号。
信号生成电路70输入上述数字图像数据(输入灰度数据),为使其能在显示面板部20上正确地彩色重现,将其变换为具有γ特性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出灰度数据)。在信号生成电路70的内部,具有LUT(Look Up Table查找表),利用该LUT到具有γ特性的图像数据的变换。
图5(a)是表示上述LUT的一例的变换表,图5(b)是其图表(γ曲线)。图像数据作为5比特(32灰度)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入灰度数据)输入,依据此LUT,变换为γ值为2.2的具有γ特性的8比特(256灰度)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出灰度数据)。信号生成电路70将变换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出灰度数据)输出到数据线驱动电路6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变换后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出灰度数据)也简单地称为“数字灰度数据”。
另外,信号生成电路70输入时钟,以时钟信号为基准,产生依次选择1行像素电路群的扫描线驱动信号,将此扫描线驱动信号提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50。信号生成电路70以时钟信号为基准,产生决定给各数据线Xm提供数据信号的时间的数据线驱动信号,将此数据线驱动信号提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60。
进一步,信号生成电路70输入来自上述各传感器41~43的各种检测信号以及来自外部装置的节能模式信号,以这些检测信号以及节能模式信号为基准产生8比特的电流校正数据。
信号生成电路70以来自温度传感器41的温度检测信号为基准,获知显示面板部20的温度,产生对应于显示面板部20的温度的温度校正数据。在显示面板部20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具有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发光亮度的温度特性。也就是说,即使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中所流动的电流IEL一定,如果温度不同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发光亮度也不同。
因此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显示面板部20(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温度进行发光亮度的补偿。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检测出的温度产生校正由数据线驱动电路60向各数据线Xm分别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温度校正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校正数据是在事先划分的每个温度范围内确定的,作为8比特的数字数据,存储在信号生成电路70内部的存储器内。然后选择对应于检测的温度的数据。
信号生成电路70以来自外部光传感器42的外部光检测信号为基准,获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周围的亮度,产生对应于周围亮度的外部光校正数据。例如,周围较暗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亮度比通常的发光亮度低(暗),能抑制刺眼容易看见。相反,当周围非常明亮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亮度比通常的发光亮度高(亮)容易看见。
因此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周围的亮度校正为容易看见的发光亮度。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周围的亮度,产生校正由数据线驱动电路60向各数据线Xm分别输出的数据信号的外部光校正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光校正数据是以事先划分的每个亮度确定的,作为8比特的数字数据,存储在信号生成电路70内部的存储器内。然后选择对应于检测的亮度的数据。
信号生成电路70以来自劣化传感器43的劣化检测信号为基准,获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劣化状态,产生对应于劣化状态的劣化状态校正数据。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随着劣化状态的推进,发光亮度降低。即即使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中所流动的电流IEL一定,如果劣化状态推进的话,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发光亮度也降低。
因此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2的劣化状态进行发光亮度的补偿。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检测出的劣化状态,产生校正由数据线驱动电路60向各数据线Xm分别输出的数据信号的劣化校正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劣化校正数据是根据事先划分的每种劣化状态确定的,作为8比特的数字数据,存储在信号生成电路70内部的存储器内。然后选择对应于检测的劣化状态的数据。
信号生成电路70以来自外部装置的节能模式数据为基准,产生降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发光亮度的节能校正数据。节能模式信号是为了降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功率消耗,是由外部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
因此信号生成电路70对应节能模式信号,产生校正由数据线驱动电路60向各数据线Xm分别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节能校正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节能校正数据是事先确定的,作为8比特的数字数据,存储在信号生成电路70内部的存储器内。
因此信号生成电路70如果输入这些检测信号以及节能模式信号,分别以这些信号为基准,判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各种状态。信号生成电路70根据其判断的状态,读出各自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各种校正数据,作为8比特的电流校正数据(数字校正数据)输出到数据线驱动电路60上。
接着对数据线驱动电路60参照附图6以及图7加以说明。数据线驱动电路60在各数据线Xm的每条都具有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包括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
图6是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的电路图。
电源电位和接地电位之间串联连接了转换晶体管110(第1晶体管)和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20,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20由控制电压Vref控制。转换晶体管110连接成二极管,转换晶体管110的栅极(第1控制端子)与公用栅线130相连接。另外,电源电位和与输出端子T1(第1输出端子)相连的输出线140(第1电流路径)之间,有8条电流线IU1~IU8并联连接,公用栅线130和与8条电流线IU1~IU8分别相连的8个驱动晶体管151~158(第2晶体管)的栅极(第2控制端子)相连接。也就是说,转换晶体管110和8个驱动晶体管151~158的每个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8个驱动晶体管151~158和输出线140之间串联连接了开关型晶体管161~168(第3晶体管)。在8个开关型晶体管161~168的各个栅极(第3控制端子)输入经由信号输入线传送的由信号生成电路70产生的具有γ特性的数字灰度数据(第1数字数据)的各比特D0~D7。
还有,在图6的例子中,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20、开关型晶体管161~168是n沟道型FET,转换晶体管110和驱动晶体管151~158是p沟道型FET。
8个驱动晶体管151~158的放大系数β的比K设定为1∶2∶4∶8∶16∶32∶64∶128。这里放大系数β定义为β=Kβ0=(μCW/L),K为相对值,β0为规定的常数,μ为载流子的漂移度,C为栅电容,W为沟道宽度,L为沟道长度。因为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与放大系数β成比例,所以8个驱动晶体管151~158的电流驱动能力的比为1∶2∶4∶8∶16∶32∶64∶128。即各驱动晶体管151~158的放大系数的相对值K分别设定为数字灰度数据的各比特D0~D7的权重所对应的值。
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如果在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20的栅极上输入控制电压Vref,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20对应于控制电压Vref的电压值,成为导通状态。即恒电流源用晶体管120将对应于栅/源间电压(控制电压Vref)的参考电流Iref流向变换晶体管110。然后,如果输入来自信号生成电路70的8比特的数字灰度数据,以其灰度数据为基准变为导通状态的开关型晶体管的电流线上,流动对应于驱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的电流。各电流线上流动的电流的总和与输入的数字灰度数据成比例,作为模拟电流Id(第1模拟电流)经由输出线140从输出端子T1输出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另外,因为输入的数字灰度数据具有γ特性,所以输出的模拟电流Id也同样具有γ特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转换晶体管110的放大系数和与电流线IU1相连的驱动晶体管151具有相同的放大系数(K=1)。因为转换晶体管110和8个驱动晶体管151~158的每个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所以输出的模拟电流Id是最大参考电流Iref的255倍的电流值。
图7是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的电路图。
输入线210与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的输出端子T1相连。输入线210和接地电位之间,转换晶体管220(第4晶体管)连接成二极管。转换晶体管220的栅极(第4控制端子)与公用栅线230相连。另外,接地电位和与输出端子T2(第2输出端子)相连的输出线240(第2电流路径)之间有8条电流线IA1~IA8并联连接,公用栅线230和与8条电流线IA1~IA8分别相连的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第5晶体管)的栅极(第5控制端子)相连接。也就是说,转换晶体管220和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的每个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和输出线240之间串联连接了开关型晶体管261~268(第6晶体管)。在8个开关型晶体管261~268的栅极(第6控制端子)输入经由信号输入线传送的由信号生成电路70产生的8比特电流校正数据(第2数字数据)对应的各比特Dc0~Dc7。
在图7中,所有晶体管都是n沟道型FET,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的放大系数β的比K设定为1∶2∶4∶8∶16∶32∶64∶128。因为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与放大系数β成比例,所以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的电流驱动能力的比为1∶2∶4∶8∶16∶32∶64∶128。即各驱动晶体管251~258的放大系数的相对值K分别设定为电流校正数据的各比特Dc0~Dc7的权重所对应的值。
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以从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经由输入线210输入模拟电流Id的状态,输入由信号生成电路70输入的8比特电流校正数据。根据此电流校正数据而处于导通状态的开关型晶体管的电流线上流动着对应于驱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的电流。各电流线上流动的电流的总和成为按照电流校正数据对模拟电流Id进行校正的模拟电流Iout(第2模拟电流),经由输出线240从输出端子T2作为数据信号输出到数据线上。
本实施方式中,转换晶体管220的放大系数和与电流线IA8相连的驱动晶体管258具有相同的放大系数(K=128)。另外如上所述,转换晶体管220和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的每个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所以8比特的电流校正数据如果取值范围为1~255,那么就能产生对应于数字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d的值在1/128~约2倍(255/128倍)的范围校正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
因为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是由以上说明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所构成的,如下发挥作用。
首先由信号生成电路70向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输入具有γ特性的数字灰度数据(第1数字数据),以各传感器41~43检测的各种信息为基准的数字的电流校正数据(第2数字数据)向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入。如此,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将输入的数字灰度数据转换为模拟电流Id(第1模拟电流),将其输出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将输入的模拟电流Id以上述数字的电流校正数据为基准进行校正,并将其作为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第2模拟电流)输出到数据线。由此,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根据周围温度和外部光、劣化状况等,使其能得到最适当的发光亮度那样,输出对输入的数字灰度数据进行校正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是可能的。
正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各数据线Xm设置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设置了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即数字灰度数据变换为模拟电流Id后,无需复杂的事先处理,根据数字的电流校正数据,能将其模拟电流Id校正为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
(2)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设置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以镜像电流源电路构成。即由数字灰度数据变换的模拟电流Id能够容易地校正为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
(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光学装置,因为对应于具有γ特性的图像数据(数字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d是在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进行校正,不需复杂的处理,可以在保持γ特性的情况下进行灰度校正。
(4)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各传感器41~43得到的信息为依据,决定灰度的校正率(电流校正数据),所以可以得到根据状况的最适当的发光亮度。
(第2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为方便说明,只对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进行说明。
图8(a)是本实施方式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的电路图,图8(b)是其时序图。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校正数据是3比特的数字数据。
图8(a)中,输入线310与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的输出端子T1相连,提供模拟电流Id(第1模拟电流)。在接地电位和输入线310之间转换晶体管320(第4晶体管)和开关晶体管331(第7晶体管)串联连接,转换晶体管320的栅极(第4控制端子)和漏极通过开关型晶体管332(第8晶体管)相连。开关型晶体管331的栅极(第7控制端子)和开关型晶体管332的栅极(第8控制端子)连接在一起,输入控制信号Ido。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生成电路70对各数据线Xm上设置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出而形成,以预先确定的顺序对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出。
转换晶体管320的栅极(第4控制端子)和公用栅线340相连,与接地电位之间连接了保持电容器350(第1电容器)。接地电位和与输出端子T2(第2输出端子)相连的输出线360(第2电流路径)之间有3条电流线IB1~IB3并联连接,其3条电流线IB1~IB3分别连接了驱动晶体管371~373(第5晶体管),各驱动晶体管371~373的栅极(第5控制端子)经由上述公用栅线340与转换晶体管320的栅极相连。
即通过上述控制信号Ido使开关型晶体管331、332成为导通状态,转换晶体管320的栅极和漏极导通,转换晶体管320和3个驱动晶体管371~373的每个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在3个驱动晶体管371~373和输出线360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了开关型晶体管381~383(第6晶体管)。在3个开关型晶体管381~383的栅极(第6控制端子)上,经由信号输入线,输入从信号生成电路70传送的电流校正数据(第2数字数据)的各比特Dc0~Dc2。
在图8(a)中,所有晶体管都是n沟道型FET,3个驱动晶体管371~373的放大系数β的比K设定为1∶2∶4。因为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与放大系数β成比例,所以3个驱动晶体管371~373的电流驱动能力的比为1∶2∶4。即各驱动晶体管371~373的放大系数的相对值K分别设定为电流校正数据的各比特Dc0~Dc2的权重所对应的值。
如图8(b)所示,如果向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输入H电平的控制信号Ido,2个开关型晶体管331、332成为导通状态,此时,对应于数字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d由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提供给输入线310。与此同时,在保持电容器350中保持与转换晶体管320中的模拟电流Id相对应的栅电压。由此,3个驱动晶体管371~373也保持能够驱动与模拟电流Id成比例的电流的状态。
随后,如图8(b)所示,控制信号Ido下降到L电平,2个开关型晶体管331、332成为截止状态,来自信号生成电路70的电流校正数据的各比特Dc0~Dc2分别输入到开关型晶体管381~383的栅极。如此,由此电流校正数据成为导通状态的开关型晶体管的电流线上,流动着对应于驱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的电流。各电流线上流动的电流的总和作为按照电流校正数据校正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第2模拟电流),经由输出线360从输出端子T2分别输出到对应的数据线上。
本实施方式中,转换晶体管320的放大系数和与电流线IB3相连的驱动晶体管373具有相同的放大系数(K=4)。另外如上所述,转换晶体管320和3个驱动晶体管371~373的每个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所以如果电流校正数据取值范围为1~7,对应于数字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d的值在1/4~7/4倍的范围的校正成为可能。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从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出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需要在从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写入模拟电流Id期间的间隙输出。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保持电容器350,其保持电容器350在保持对应于模拟电流Id的电压的时刻能停止模拟电流Id的供给。
即在各数据线Xm上设置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与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相连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按顺序产生对于在各数据线Xm上设置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的模拟电流。然后,如果对于一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产生了模拟电流Id,对其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出控制信号Ido,提供其模拟电流Id。之后,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产生对于下一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的模拟电流,和前面同样,对其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出控制信号Ido,能提供其模拟电流Id。以后通过重复同样的动作,以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能够对在各数据线Xm上设置的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提供模拟电流Id。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1)~(4)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5)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能够公用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所以能够减少具有较高面积占有率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的数量。其结果简化了数据线驱动电路60,装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
(第3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为方便说明,只对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进行说明。
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中作为校正电路部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的电路图,图9(b)是其时序图。本实施方式也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电流校正数据是3比特。
图9(a)中,输入线410与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的输出端子T1相连,提供模拟电流Id(第1模拟电流)。接地电位和与输出端子T2(第2输出端子)相连的输出线420(第2电流路径)之间,有3条电流线IC1~IC3并联连接,输入线410经由开关型晶体管430(第11晶体管)与3条电流线IC1~IC3连接,这些连接点P1、P2、P3和接地电位之间,分别连接了驱动晶体管441~443(第9晶体管),驱动晶体管441~443的栅极(第9控制端子)经由开关型晶体管451~453(第12晶体管)分别与各自的漏极相连,与接地电位之间连接了保持电容器461~463(第2电容器)。
开关型晶体管430的栅极(第11控制端子)和开关型晶体管451~453的栅极(第12控制端子)互相连接,输入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控制信号Ido。3条电流线IC1~IC3上的3个连接点P1、P2、P3和输出线420之间,设置了3个开关型晶体管471~473(第10晶体管),分别相对于驱动晶体管451~453串联连接。在这3个开关型晶体管471~473的栅极(第10控制端子)上,经由信号输入线,输入从信号生成电路70传送的电流校正数据(第2数字数据)的各比特Dc0~Dc2。
在图9(a)中,所有晶体管都是n沟道型FET,3个驱动晶体管441~443的放大系数β的比K设定为1∶2∶4。因为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与放大系数β成比例,所以3个驱动晶体管441~443的电流驱动能力的比为1∶2∶4。即各驱动晶体管441~443的放大系数的相对值K分别设定为电流校正数据的各比特Dc0~Dc2的权重所对应的值。
如图9(b)所示,如果向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入H电平的控制信号Ido,4个开关型晶体管430、451~453成为导通状态。如果4个开关型晶体管430、451~453成为导通状态,对应于数字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d由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提供给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的输入线410。模拟电流Id根据3个驱动晶体管441~443电流驱动能力的比例分配,同时3个保持电容器461~463中保持对应于分别分配的电流的栅电压。
随后,如图9(b)所示,控制信号Ido如果变成L电平,4个开关型晶体管430、451~453成为截止状态,如果4个开关型晶体管430、451~453成为截止状态,从信号生成电路70输入电流校正数据的各比特Dc0~Dc2。
这样,由电流校正数据成为导通状态的开关型晶体管的电流线上,流动着与分别分配的电流大致相等的电流。各电流线上流动的电流的总和作为按照电流校正数据校正的数据信号(模拟电流)Iout(第2模拟电流),经由输出线420从输出端子T2输出到数据线上。此时,对应于数字灰度数据的模拟电流Id的值在1/7~1倍的范围的校正是可能的。
由此,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各数据线Xm上设置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与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相连,能够从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以控制信号Ido为基准,对各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按顺序提供模拟电流Id。
正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和上述实施方式的(1)、(3)、(4)、(5)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用于电子设备的情况参照附图10加以说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能适用于移动电话机、便携式信息设备、数字照相机等各种电子设备。
图10是表示移动电话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0中,移动电话机5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510、收听口520、讲话口530、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的显示部540。此时由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构成的显示部54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发挥同样的效果。其结果,移动电话机500能够得到保持γ特性的原样灰度校正可能的图像显示。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作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数字数据的数字校正数据是根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动作状态、动作环境或者来自外部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据。作为此第2数字数据的数字校正数据,也可以将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的峰值亮度的控制的数字校正数据。即,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至少包括存储1帧量的存储器,例如信号生成电路70由此存储器中所存储的1帧量的图像数据计算1帧的总亮度。然后,当计算的总亮度超过事先设定的参考值时,信号生成电路70将相对于第1模拟电流(模拟电流Id)作为第2模拟电流的模拟电流Iout变小那样产生数字校正数据。相反,当计算出的总亮度小于事先设定的参考值时,信号生成电路70将相对于第1模拟电流(模拟电流Id)作为第2模拟电流的模拟电流Iout变大那样产生数字校正数据。即对于基于图像数据的峰值亮度控制也非常有用。
·上述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中设置了8个驱动晶体管251~258,驱动晶体管251~258的放大系数β的比K设定为1∶2∶4∶8∶16∶32∶64∶128,然后8比特的电流校正数据的取值范围为1~255。例如将驱动晶体管的数量设置为4个,其5个驱动晶体管的放大系数β的比K为1∶2∶4∶8∶128。放大系数β的比K为128的驱动晶体管处于常导通状态,剩下的4个放大系数β的比K为1∶2∶4的驱动晶体管也可以使其为导通、截止状态。此时,电流校正数据的取值范围为128~143。即输出电流(模拟电流Id)的校正不需要在较大的范围进行的情况下,在实际一定的限定的范围能高精度地校正即可的情况下,具有以较小的面积能达到目的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灰度数据作为第1数字数据,电流校正数据作为第2数字数据,但第1数字数据以及第2数字数据并非仅限定于此。例如,将电流校正数据作为第1数字数据,灰度数据作为第2数字数据也可以。另外,在其他的组合下,将第1数字数据的一部分或者第2数字数据的一部分作为电流校正数据,剩余的数字数据作为灰度数据也可以。与此相反也可以。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流部63的转换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单纯地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但也可以构成级联型、威尔逊型、或者宽振幅型等的镜像电流源电路。
·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了作为检测传感器的各个传感器41~43,但检测传感器也可以是虚设的。例如,存储累计的发光时间,由此预测劣化推进的程度,将其作为劣化信息也是可以的。由此,即使作为检测单元不包括新的部件或电路,也可以进行根据状况的校正。
·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流校正数据是对所有的像素采用同一数据,但也可以根据像素采用不同的数据。例如,根据发光颜色,各种特性不同时,也能对每种发光颜色采用不同的电流校正数据。由此,根据发光颜色和像素的位置等进行细微的校正是可能的。另外,每个像素的初始特性各不相同,例如也能够补偿电致发光元件的电流特性的无序偏差、对于输入到像素电路(TFT)的输入电流向电致发光元件的注入电流的无序偏差等。每个像素的劣化的无序偏差也能进行补偿。此时,对每个像素有必要对劣化状态通过传感器等进行监控。
·上述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所有的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连接了一个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也可以包括多个与多个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相连的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电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1数字数据,将该第1数字数据转换为第1模拟电流;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2数字数据,根据该第2数字数据,校正所述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第1晶体管,其具有第1控制端子,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2晶体管,其具有第2控制端子,该第2控制端子与所述第1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3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所述第1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3控制端子,同时与所述多个第2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1电流路径,其根据所述多个第3晶体管的基于所述第1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2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所述第1模拟电流,从一个第1输出端子向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第4晶体管,其具有第4控制端子,输入从所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所述第1模拟电流,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5晶体管,其具有第5控制端子,该第5控制端子与所述第4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6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数字信号线连接的第6控制端子,同时与所述多个第5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所述多个第6晶体管的基于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5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所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第1电容器,其与所述第4晶体管的第4控制端子连接,根据所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所述第4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7晶体管,其具有第7控制端子,当向该第7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所述第4晶体管供给所述第1模拟电流;和第8晶体管,其具有第8控制端子,当向该第8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所述第4晶体管连接成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多个第9晶体管,其具有第9控制端子,通过连接成二极管,输入从所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所述第1模拟电流;多个第10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10控制端子,同时与所述多个第9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所述多个第10晶体管的基于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9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所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多个第2电容器,其分别与所述第9晶体管的第9控制端子连接,根据所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所述第9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11晶体管,其具有第11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1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所述多个第9晶体管供给所述第1模拟电流;和多个第12晶体管,其具有第12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2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所述第9晶体管分别连接成二极管。
6.一种电光学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在这些各扫描线和各数据线之间的交叉部分别设置的电光学元件、向所述各数据线供给模拟电流的数据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包括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1数字数据,将该第1数字数据转换为第1模拟电流;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其输入第2数字数据,根据该第2数字数据,校正所述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第1晶体管,其具有第1控制端子,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2晶体管,其具有第2控制端子,该第2控制端子与所述第1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3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所述第1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3控制端子,同时与所述多个第2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1电流路径,其根据所述多个第3晶体管的基于所述第1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2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所述第1模拟电流,从一个第1输出端子向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第4晶体管,其具有第4控制端子,输入从所述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所述第1模拟电流,连接成二极管;多个第5晶体管,其具有第5控制端子,该第5控制端子与所述第4控制端子连接;多个第6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数字信号线连接的第6控制端子,同时与所述多个第5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和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所述多个第6晶体管的基于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5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所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第1电容器,其与所述第4晶体管的第4控制端子连接,根据所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所述第4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7晶体管,其具有第7控制端子,当向该第7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所述第4晶体管供给所述第1模拟电流;和第8晶体管,其具有第8控制端子,当向该第8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所述第4晶体管连接成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包括多个第9晶体管,其具有第9控制端子,通过连接成二极管,输入从所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输出的所述第1模拟电流;多个第10晶体管,其具有与用于输入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多条信号线连接的第10控制端子,同时与所述多个第9晶体管分别串联连接;第2电流路径,其根据所述多个第10晶体管的基于所述第2数字数据的导通动作,将分别从对应的第9晶体管输出的电流作为所述第2模拟电流,从一个第2输出端子输出;多个第2电容器,其分别与所述第9晶体管的第9控制端子连接,根据所述第1模拟电流,保持施加在所述第9控制端子上的电压;第11晶体管,其具有第11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1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向所述多个第9晶体管供给所述第1模拟电流;和多个第12晶体管,其具有第12控制端子,当向该第12控制端子输入控制信号时成导通状态后,将所述第9晶体管分别连接成二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数字数据以及所述第2数字数据中的一方是基于图像数据的数字灰度数据;另一方是基于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动作环境状态和来自外部装置的控制信号之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数字校正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传感器,其检测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动作环境状态中的至少任一个;和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动作环境状态的至少任一个,根据该判断结果生成数字校正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外部光传感器和劣化传感器之中的任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数字数据以及所述第2数字数据中的一方是根据图像数据的数字灰度数据;另一方是根据图像数据计算的基于1帧的总亮度的数字校正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其存储1帧量的图像数据;和控制电路,根据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1帧量的图像数据计算1帧的总亮度,根据所计算的1帧的总亮度生成数字校正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者15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输入所述图像数据,变换为具有γ特性的数字灰度数据。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1),由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和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构成。向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输入第1数字数据(图象数据),向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输入第2数字数据(电流校正数据)。第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2)将图象数据转换为第1模拟电流之后,第2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部(63)以电流校正数据为基准校正上述第1模拟电流,作为第2模拟电流输出。由此,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电流之后,无须复杂的处理,根据数字电流校正数据,可以校正电流值。
文档编号G09G3/32GK1577454SQ200410063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7日
发明者城宏明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