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43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源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中的背光源组件。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面板中仅次于彩色滤光片的第二大关键零组件,背光模块用以产生背光,而产生的背光可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所需的光源。背光模块其工作的原理简单来说是由一片导光板,导入自发性的光源(例如背光灯管、发光二极管等),以产生更大更均匀的面性光源,有时为了产生一些特殊的光学特性,会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光学膜,而导光板上也有特殊的结构图案以便将光源作进一步的处理。
棱镜片、导光板及光源为背光模块最关键的三种零组件,其中光源一般可以为冷阴极灯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ight)的背光灯管或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大尺寸的背光模块,因为冷阴极灯管具有管径细、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等特性,因此一般会使用冷阴极灯管当作背光源,而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则会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冷阴极灯管的发光原理与一般日光灯相似,随着液晶显示面板模块尺寸的增大及应用的渐广,不同的产品于应用时所需要的辉度、耗电性及灯管数目均会有所不同。
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现有冷阴极灯管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的实体图及现有冷阴极灯管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其中该灯管电源线412因为是直接与灯管311连接,因此当液晶显示面板模块生产组装后在搬运或包装时,该灯管电源线412常常因为被拉扯而造成线材的损害或断线,使得冷阴极灯管无法正常的工作,也因此造成液晶显示面板模块无法实现画面显示的功效。且当灯管电源线受到损伤后,又必须进一步的加以更换,如此一来,又将使整个生产制造的流程及成本再次的增加,也造成生产制造时许多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要改良现有的背光模块的灯管电源线直接裸露于液晶显示面板外侧,而当液晶显示面板在出厂包装或在移动搬运时,常常因背光模块的灯管电源线被不小心的拉扯而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源组件用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中,其包括一背光灯管组,设置于该背光模块中,其包含一灯管;一组灯管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灯管;以及一第一连接器,其电性连接于该组灯管导线的另一端;以及一插拔导线,其包含一第二连接器,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一对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器;以及一第三连接器,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一变流器,且电性连接于该对导线。
第一连接器可插拔的连接一插拔导线,当液晶显示面板在出厂包装或其它不需提供背光电源时,可将该插拔导线与第一连接器分离,以避免插拔导线在液晶显示面板搬运时受到拉扯而造成损害。又插拔导线用以使第一连接器与一变流器(Inverter)电性连接。
借由本发明的实施,至少可达到下列的功效一、可避免灯管电源线因拉扯而造成的损坏。
二、当插拔导线损坏时,可以快速的更换插拔导线,而改良现有需拆开背光模块且更换整支灯管的问题。


图1为现有背光灯管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的实体图。
图2为现有背光灯管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背光源组件的实施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源组件,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中的立体分解实施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源组件,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中的立体结合实施例图。
图6为一种具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一种具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10—壳体110—液晶显示面板开口120—连接器开口20—液晶显示面板30—背光模块310—背光灯管组311—灯管312—灯管导线313—第一连接器320—插拔导线321—第二连接器322—导线323—第三连接器412—灯管电源线50—变流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配合图式及相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为一种背光源组件的实施例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源组件,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中的立体分解实施例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源组件,应用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中的立体结合实施例图。图6所示为一种具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实施例示意图。图7所示,为一种具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为一种背光源组件,用于液晶显示面板20背光模块30中,其包括一背光灯管组310,设置于该背光模块30中,其包含一灯管311;一组灯管导线312,其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灯管311;以及一第一连接器313,其电性连接于该组灯管导线312的另一端;以及一插拔导线320,其包含一第二连接器321,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313;一对导线322,其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器321;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23,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一变流器50,且电性连接于该对导线322。
请参阅图3至图6,其中一背光模块30设置于一液晶显示面板壳体10内,又该背光模块30具有一背光灯管组310,借由背光灯管组310产生背光,再借由一导光板将所产生的背光均匀的投射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背光面,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20显示画面所需的光源,该背光灯管组310包括一灯管311,其为一冷阴极灯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ight);一组灯管导线312,由两条导线所构成,每一条导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灯管311的两电极,又每一条导线的另一端,则电性连接于一第一连接器313,该第一连接器313具有一对插孔,可用以与背光模块30的外界进行可插拔的电性连接。又为了使第一连接器313能顺利的与背光模块30的外界进行可插拔的电性连接,故该第一连接器313设置于壳体10的连接器开口处。
插拔导线320应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20背光模块30的背光源组件中,其包括一第二连接器321、一对导线322及一第三连接器323。第二连接器321具有一对插头,借由该插头,使第二连接器321能可插拔的与第一连接器313的插孔电性连接。一对导线322,由两条导线322所构成,每条导线322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器321,且每条导线32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三连接器323。第三连接器323也具有一对插头,借由该插头,使第三连接器323能可插拔的与一变流器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为一种背光源组件的实施例图。当背光灯管组310与插拔导线320结合后,即形成一背光源组件。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源组件,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光灯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中,其包含一灯管;一组灯管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灯管;及一第一连接器,其电性连接于所述组灯管导线的另一端;以及一插拔导线,其包含一第二连接器,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一对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一第三连接器,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一变流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该对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一冷阴极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组灯管导线由两条导线所构成,所述各导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灯管的两电极,又所述各导线的另一端,则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对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对插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具有一对插头。
7.一种背光灯管组,用于一背光源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灯管组包括一灯管;一组灯管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灯管;以及一第一连接器,其电性连接于所述该组灯管导线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一冷阴极灯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组灯管导线由两条导线所构成,所述各导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灯管的两电极,又所述各导线的另一端,则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对插孔。
11.一种插拔导线,应用于一背光源组件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连接器,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所述背光源组件的一第一连接器;一对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一第三连接器,用以可插拔的电性连接于一变流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该对导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拔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对插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拔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具有一对插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源组件,设置于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中,该背光源组件具有一背光灯管组,又该背光灯管组包括一灯管;一组灯管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灯管;以及一第一连接器,其电性连接于该组灯管导线的另一端,用以输入灯管的背光电源,且该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壳体的一开口处。该第一连接器可插拔的连接一插拔导线,当液晶显示面板在出厂包装或其它不需提供背光电源时,可将该插拔导线予以分离,以避免因插拔导线外露,而易受到拉扯造成损害。
文档编号G09F9/35GK1854854SQ2005100646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0日
发明者王玟淇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