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电流产生电路、有机el驱动电路和采用该有机el驱动电路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66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准电流产生电路、有机el驱动电路和采用该有机el驱动电路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准电流产生电路、有机EL驱动电路和采用该有机EL驱动电路的有机EL显示装置,尤其涉及R(红)、G(绿)、B(蓝)三原色的像素排列(色点(dot)排列)在显示画面上如对角线排列、三角形状排列、矩形状排列等那样,与一条水平线的行(row)侧的线扫描(linescanning) (一条水平线的垂直方向的扫描)对应而一条水平线的R、G、B色点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在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设置切换电路,以使容易进行与变化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列线(column line)驱动切换,这里即使追加这种切换电路也几乎不增加IC中的电流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这样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再有,即使追加用于与R、G、B色点排列所对应的列线驱动切换的切换电路也可以减小IC中的电流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这样的适于彩色显示的有机EL驱动电路和有机EL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便携式电话机、PHS、DVD播放器、PDA(便携式终端装置)等中搭载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机EL显示面板,提出了QVGA的全色(full color),并且正在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在QVGA中,列方向的管脚(pin)数为R、G、B各120管脚的360管脚,但是在TV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的情况下端子管脚数进一步增多,成为高分辨率的有机EL面板。另外,即使在便携式电话机的有机EL面板的情况下也强烈地要求在装置中搭载更高分辨率的有机EL面板。
在全色显示中R、G、B的3个像素与单色(monochrome)的一个像素对应。当在高分辨率下提高画质时,有机EL显示装置使R、G、B色点排列(子像素(sub pixel)排列)成为在现在的液晶显示器中所采用的对角线排列、三角形状排列、矩形状排列等的R、G、B色点排列,而不是象现在那样的将R、G、B按顺序分配给各列线的固定型的条纹(stripe)排列,从而需要与此相伴的动态的电流驱动(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液晶显示器制造装置用语辞典(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编辑)。
由于在R、G、B中存在发光灵敏度差,因此在对角线排列、三角形状排列、矩形状排列等中,即使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级别(level)相同,对相同的列线而言也需要产生根据色点排列决定的对应R、G、B的驱动电流。该驱动电流应当与一条水平线的行侧的线扫描(一条水平线在垂直方向上的扫描)对应地动态产生。
因此考虑的是,在输出管脚的跟前设置切换R、G、B的多路转换器,并且根据一条水平线的行侧线扫描来切换并产生R、G、B的驱动电流。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时,需要与各输出管脚对应的多路转换器。因此,电流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增加与此对应的份额,从而存在不能增大每一个IC的驱动管脚数的问题。如果为了高分辨率化而使用这种IC驱动器,则存在需要多个IC驱动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基准电流产生电路设置切换电路,以使容易地进行与变化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列线驱动切换,并且即使追加这种切换电路也实现几乎不增加IC中的电流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即使追加用于与R、G、B色点排列对应的列线驱动切换的切换电路,也能够减小IC中的电流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的适于高分辨率的全色显示的有机EL面板的有机EL驱动电路或者有机E1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的第一发明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的结构为,具备第一、第二及第三D/A转换块,其由多个开关电路和电流镜电路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构成,并且与显示三原色R、G、B对应地设置而分别产生模拟转换电流作为基准电流;第一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基准电流之中的一个;第二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基准电流之中的其他一个;第三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基准电流之中的剩余的一个;和控制电路,其进行如下控制,即按照与各端子管脚对应地产生的各所述驱动电流与所述有机EL面板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根据对显示画面的线扫描依次切换由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进行的基准电流的选择。
第二发明的有机EL驱动电路或采用该有机EL驱动电路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为,与有机EL面板的多个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分别生成驱动电流来对有机EL面板进行电流驱动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具备分别产生与显示三原色R、G、B对应的基准电流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与多个各端子管脚对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D/A转换块,其由多个第一开关电路和这些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每一个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构成,并且产生模拟转换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或者成为所述驱动电流的根源的电流;第一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一个并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第二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另一个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第三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剩余的一个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和控制电路,其进行根据对显示画面的线扫描依次切换由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进行的所述基准电流的选择的控制,与各所述端子管脚对应地产生的各所述驱动电流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切换控制按照与所述有机EL面板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输出到各所述端子管脚。
发明效果第一发明在一个电流镜电路中,将由多个开关电路和电流镜电路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构成的D/A转换块与R、G、B对应地设置3个,并由D/A转换块分别产生R、G、B的基准电流。由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选择所产生的这些基准电流,并且控制电路按照与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根据对显示画面的线扫描(相当于对应一条水平线的行侧的线扫描)对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进行切换控制,使基准电流的选择与有机EL面板上的R、G、B色点排列对应地动态进行,与此相应地产生驱动电流。
此外,驱动电流的生成,例如也可对与R、G、B的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分别设置的电流镜电路结构的D/A转换电路供给由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选择的各个基准电流。
在该情况下,第一发明中由一个电流镜电路的3个D/A转换块来实现作为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与R、G、B对应地由三个电流镜电路分别产生R、G、B各基准电流。
虽然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但是它们通常也可分别由3个左右的多个开关晶体管(传输门或者其他模拟开关)来构成。由于基准电流是微小的电流,因此即使开关晶体管的占有面积小也可实现。这些多个开关晶体管的占有面积的增加份额,通过将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作为一个电流镜电路以使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减少2个,由此在实质上可以抵消。
这是因为,对微小的基准电流进行导通/截止的例如9个份的开关动作的晶体管,即使其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短也可实现。对应与此,电流输出晶体管一般与开关动作的晶体管相比沟道宽度宽,而且沟道长度也长。电流输出的晶体管的占有面积远远大于开关动作的晶体管的占有面积。
其结果,对R、G、B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整体而言,即使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也几乎不增加实质性的占有面积,能够实现适于高分辨率的显示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
第二发明,在产生R、G、B的基准电流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的后级设置与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具有D/A转换块的三个电流镜电路的D/A转换电路。并且,由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选择性地切换对应R、G、B的各个基准电流并提供给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而分别进行驱动,在各端子管脚对应的D/A转换块中与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将驱动电流或成为该驱动电流的根源的电流与有机EL面板上的R、G、B色点排列对应地动态生成。
在该情况下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也可为由与R、G、B对应地设置三个电流镜电路来分别产生R、G、B的基准电流的电路。也可由公共使用如上所述的输入侧晶体管的一个电流镜电路构成。接下来说明的实施例是后者的情况下的示例。
在第二发明中,由于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中与R、G、B对应且与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分别设置第一D/A转换块,因此能够减小D/A转换电路的占有面积。
对应各端子管脚的各第一D/A转换块,分别由这些第一~第三电流镜电路中的各个多个输出侧晶体管和多个第一开关电路构成。并且,从各第一D/A转换块分别获得驱动电流或成为该驱动电流的根源的电流。控制电路与上述同样,按照使R、G、B的基准电流的选择与有机EL面板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根据对显示画面的线扫描切换控制所述切换电路。
由此,第一及第二发明,切换电路是通过仅仅按照与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选择R、G、B的基准电流的个数的开关电路来实现,因此占有面积比与各端子管脚对应地设置的情况小也可。
再有,在第二发明中,必须与端子管脚对应地分别设置电流镜电路的电流切换式D/A,与端子管脚对应地产生模拟转换电流,由于设置对应R、G、B的三个电流镜电路,在各电流镜电路的每一个中输入侧晶体管公共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的D/A转换块作为第一D/A转换块来与端子管脚对应地设置,因此与所述第一发明同样能够减小这些电路的占有面积。
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与R、G、B色点排列对应的R、G、B的列线的切换,IC中的电流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减小,能够实现适于高分辨率显示的有机EL驱动电路和有机EL显示装置。


图1是以采用了本发明的有机EL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对角线色点排列的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的列驱动器为中心的框图。
图2是对角线排列中的像素排列(色点排列)的说明图。
图3是在对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进行驱动时的列驱动器的时序图。
图中1-基准电流源;2-电流反转电路;3、3R、3B、3G-白平衡调整电路;4-RGB切换电路;5-D/A转换电路(D/A);6-复位电压产生电路;10-列IC驱动器;11-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12-控制电路;13-MPU;30R、30G、30B-D/A转换块;31-寄存器;32R、32G、32B-基准电流的输出端子;41a~41c、42a~42c、43a~43c、51a~51n、52a~52n、53a~53n、54、55-模拟开关;56a~56n-显示数据寄存器;T1~T5、Ta~Tm-N沟道MOS晶体管;Taa、Trb~Trn、Tgb~Tgn、Tbb~Tbn-P沟道MOS晶体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以采用了本发明的有机EL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对角线色点排列的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的列驱动器为中心的框图,图2是对角线排列中的像素排列(色点排列)的说明图,并且图3是在驱动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时的列驱动器的时序图(timing chart)。在图1中10是作为驱动有机EL面板的有机EL驱动电路的列IC驱动器(以下为列驱动器)。该列驱动器10包括公共设置于R、G、B的基准电流源1、电流反转电路2、白平衡调整电路3、RGB切换电路4、D/A转换电路(D/A)5、复位电压产生电路6等。而且,显示装置包括该列驱动器10、对角线色点排列的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11、控制电路12和MPU13等。
白平衡调整电路3是由通过多个开关电路对多个输出侧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进行切换选择的电流镜(current mirror)电路构成的电流切换式的D/A。白平衡调整电路3成为与R、G、B对应地设置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具有R的白平衡调整电路3R、G的白平衡调整电路3G、B的白平衡调整电路3B。而且,介由电流反转电路2接受来自基准电流源1的基准电流Iref,并且与R、G、B对应地分别产生与进行过白平衡调整的R、G、B对应的基准电流Ir、Ig、Ib。
此外,作为R、G、B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不限于该白平衡调整电路3,也可为将包括了基准电流源1、电流反转电路2和白平衡调整电路3的整体电路作为产生基准电流Ir、Ig、Ib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
白平衡调整电路3R、白平衡调整电路3G和白平衡调整电路3B,分别由与R、G、B对应地设置的电流切换式的8位D/A转换块30R、30G、30B和公共设置在这些8位D/A转换块的寄存器31构成。
D/A转换块30R、30G、30B,分别由一个电流镜电路的输出侧晶体管和多个开关电路构成,并且该各个多个输出侧晶体管由多个P沟道输出侧晶体管Trb~Trn、多个P沟道输出侧晶体管Tgb~Tgn、多个P沟道的输出侧晶体管Tbb~Tbn构成。此外,D/A转换块30R、30G、30B分别具有多个用于切换输出侧晶体管的电流的开关电路SW。
针对这些D/A转换块30R、30G、30B的输出侧晶体管公共设置的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Taa,从基准电流反转电路2接受基准电流Iref而被驱动。各D/A转换块30R、30G、30B按照设定在寄存器31中的对应R、G、B的各个设定数据和基准电流Iref进行D/A转换,并且在各个输出端子32R、32G、32B产生各个基准电流Ir、Ig、Ib作为转换模拟转换电流。
此外,当装置的电源接通时从MPU13将与R、G、B的基准电流值相关的设定数据送出到寄存器31并存储在其中。由此,在白平衡调整电路3R、白平衡调整电路3G、白平衡调整电路3B分别产生进行过白平衡调整的规定值的基准电流Ir、Ig、Ib。
电流反转电路2由包括N沟道输入侧MOS晶体管TN1和输出侧MOS晶体管TN2的电流镜电路构成。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TN1,其漏极与基准电流源1的输出连接,从这里接受到基准电流Iref。其源极则接地。晶体管TN2,其漏极与白平衡调整电路3的晶体管Taa的漏极连接,其源极接地。基准电流源1,与设备的电源线+VDD连接而获得供电。从基准电流源1输出的基准电流Iref是产生对应R、G、B的各个基准电流的根源的电流。
由此,从基准电流源1流出(discharge)的基准电流Iref,被输入到电流反转电路2而电流方向变为与流出时的方向相反,从而作为镜像电流(mirror current)被输入到白平衡调整电路3。将该反向电流(sink current)提供给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Taa的漏极,从而由基准电流Iref驱动输入侧晶体管Taa。
RGB切换电路4由设置于白平衡调整电路3与D/A5之间的9个模拟开关(传输门(transmission gate))41a、41b、41c、42a、42b、42c、43a、43b、43c)构成。
D/A5由3个D/A51、D/A52、D/A53构成。D/A51、D/A52、D/A53分别为由电流镜电路构成的电流切换式的D/A。这些D/A的D/A转换块51a、52a、53a~D/A转换块51n、52n、53n是,分别由针对N沟道输入侧MOS晶体管Ta1~Ta3与各输出端子管脚Xa、Xb、…Xn(各输出端子管脚,与有机EL面板11的列侧的各端子管脚Xa、Xb、…Xn对应并分别连接)分别对应地设置的输出侧晶体管Tb~Tn构成的n个(其中,n为总管脚数)8位D/A转换块。
D/A转换块51a、51b、…51n(未图示)的各输出侧晶体管Tb~Tn,与公共的输入侧晶体管Ta1电流镜连接;D/A转换块52a、52b、…52n(未图示)的各输出侧晶体管Tb~Tn,与公共的输入侧晶体管Ta2电流镜连接;D/A转换块53a、53b(未图示)、…53n的各输出侧晶体管Tb~Tn,与公共的输入侧晶体管Ta3电流镜连接。各输入侧晶体管Ta1~Ta3的源极分别接地。D/A转换块51a~51n的各输出端子5a,介由与此对应地分别设置的模拟开关54,按顺序与各输出端子管脚Xa~Xn(以下端子管脚Xa~Xn)之中的第3i+1(其中,i为0到n/3之间的整数)个端子管脚连接。D/A转换块52a~52n的各输出端子5a,同样地介由分别设置的模拟开关54,按顺序与各端子管脚Xa~Xn之中的第3i+2个端子管脚连接;D/A转换块53a~53n的各输出端子5a,同样地介由分别设置的模拟开关54,按顺序与各端子管脚Xa~Xn之中的第3i+3个端子管脚连接。
即,D/A转换块51a~51n的各输出端子5a每隔2根与端子管脚Xa~Xn交替连接。
对D/A5的D/A51、D/A52、D/A53的各D/A转换块,分别供给从MPU13向各个显示数据寄存器56a~56n送出而所保存的与端子管脚对应的显示数据。由此与显示数据对应的模拟转换电流在各D/A转换块51a、52a、53a~D/A转换块51n、52n、53n的输出端子5a产生。
此外,在电源接通时进行从MPU13向显示数据寄存器56a~56n的显示数据的传输。
RGB切换电路4的模拟开关41a、41b、41c,它们的一端共同地与输入侧晶体管Ta1的漏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白平衡调整电路30R、30B、30G的各自的输出端子32R、32B、32G连接。模拟开关42a、42b、42c,它们的一端共同地与输入侧晶体管Ta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子32G、32R、32B连接;模拟开关43a、43b、43c,它们的一端共同地与输入侧晶体管Ta3的漏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子32B、32G、32R连接。
附图右侧所示的复位电压产生电路6是可编程恒定电压产生电路,由电压型D/A转换电路60和寄存器61构成。接受在寄存器61中设定的设定数据并对其进行D/A转换后,在复位电压产生电路6的输出端子6a产生复位电压Vr。输出端子6a介由与各端子管脚Xa~Xn对应地设置的各个模拟开关55,与各端子管脚Xa~Xn连接。
此外,当装置的电源接通时,从MPU13送出与复位电压Vr相关的设定数据并存储在寄存器61中。由此,在复位电压产生电路6产生规定值的复位电压Vr。
各模拟开关54和各模拟开关55,分别从控制电路12接受写入脉冲Wr(参照图3(d))和行时钟RCKL(参照图3(b))而被导通/截止(ON/OFF)。
RGB切换电路4的各模拟开关41a~43c,从控制电路12分别接受选择脉冲SELa、SELb、SELc而被导通/断开(ON/OFF)。
此外,针对RGB切换电路4的各模拟开关(传输门)的各控制脉冲,分别具有时钟φ和介由反相器而生成的该时钟φ的反转时钟*φ,各模拟开关接受这些脉冲而被导通/断开(ON/OFF)。但是,在图中对各模拟开关41a~43c省略反转时钟*φ侧的布线。
图2表示有机EL面板11的各像素电路7的进行R、G、B发光的有机EL元件的色点排列(对角线色点排列)。对角线色点排列在垂直方向上按照相邻的3条水平线的R、G、B的顺序来进行交替,并且以该3条水平线为单位在垂直方向上各水平线重复排列。
参照图3的时序图,说明以针对图2所示的这种有机EL面板11(具有对角线色点排列的像素(色点)的有机EL面板)的基准电流切换动作为中心的像素电路的驱动动作。此外,图3的各控制脉冲在控制电路12中产生。
图3(a)是行扫描(row scan)开始脉冲RSTP。对应它的上升沿,以与视频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对应的周期产生图3(b)所示的行时钟RCLK,并且与此相应而在垂直方向上依次扫描行侧的一条水平线。由此,逐步进行在垂直方向上的线扫描(line scanning)。图3(c)是划分一条水平线的扫描期间和回扫期间(flyback time)的复位控制脉冲RS。该“H”为复位期间RT,“L”为有机EL发光期间D。
模拟开关55,接受行时钟RCLK并在它的上升沿时刻(timing)导通,将各端子管脚Xa~Xn与复位电压产生电路6的输出端子6a连接,将介由各端子管脚Xa~Xn连接的像素电路7的电容器C设定为复位电压Vr,并将电容器C的充电电压设定为黑级别(black level)的电压。
如果在复位期间RT的途中的行时钟RCLK的下降沿时刻模拟开关55成为OFF,则产生写入脉冲Wr(参照图3(d))。模拟开关54在该写入脉冲Wr的上升沿时刻导通,将D/A5的各D/A转换块的输出端子5a分别与各端子管脚Xa~Xn连接。由此介由各端子管脚Xa~Xn连接的像素电路7的电容器C被充电为与驱动电流值对应的电压。
如果复位控制脉冲RS下降而复位期间RT结束,则写入脉冲Wr下降,进而模拟开关54截止。在复位控制脉冲RS的下降沿时刻像素电路7的电容器C与栅极连接,串联连接了有机EL元件(未图示)的驱动晶体管Tr导通,并且在复位控制脉冲RS的“L”期间也就是在发光期间D对各像素电路7的有机EL元件进行驱动。
图3(e)~(g)是表示作为根据行时钟RCLK从控制电路12输出的切换信号的、分别导通/截止RGB切换电路4的模拟开关41a~43c的3个选择脉冲SELa、SELb、SELc。这些选择脉冲SELa、SELb、SELc,与图2的R、G、B色点排列对应且与行侧线扫描(垂直方向扫描)对应地以水平扫描频率的周期的3倍的周期按规定顺序依次产生,并且进行从D/A转换块的输出端子5a输出的模拟转换电流(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流)的R、G、B对应的切换。
此外,选择脉冲SELa、SELb、SELc,分别从根据水平频率的周期对设置在控制电路12中的位“1”进行移位的3位环形计数器的各位数中获得。这些脉冲为,以3条份的水平扫描线的垂直方向扫描作为单位按行时钟RCLK周期(水平扫描期间)依次成为“H”的信号。
选择脉冲SELa,在“H”期间使模拟开关41a、42a、43a导通;选择脉冲SELb,在“H”期间使模拟开关41b、42b、43b导通;选择脉冲SELc,在“H”期间使模拟开关41c、42c、43c导通。
由此,当行线1的情况下,由于选择脉冲SELa成为第一条水平扫描期间+回扫期间成为“H”,因此白平衡调整电路30R与D/A51连接,白平衡调整电路30G与D/A52连接,白平衡调整电路30B与D/A53连接。其结果,对各D/A51~53的晶体管Ta1~Ta3分别供给各基准电流Ir、Ig、Ib,从而这些晶体管Ta1~Ta3分别被驱动。
当该第一条水平线的行侧的线扫描时,向端子管脚Xa~Xn输出的模拟转换电流(用于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流的向电容器的写入电流),在相对于端子管脚Xa~Xn以R、G、B、R、G、B、…的顺序被排列(参照图2的第一条水平线)的状态下被输出。由此,图2的第一条水平线的行侧线扫描中与R、G、B、R、G、B、…色点排列对应的电流驱动从列驱动器10输出到有机EL面板11的端子管脚Xa~Xn。
同样地,当行线2的情况下,选择脉冲SELb在下一水平扫描期间+回扫期间成为“H”,从而白平衡调整电路30B与D/A51连接,白平衡调整电路30R与D/A52连接,白平衡调整电路30G与D/A53连接。其结果,对各D/A51~53的晶体管Ta1~Ta3分别供给各基准电流Ib、Ir、Ig,从而这些晶体管Ta1~Ta3分别被驱动。
因此,当该第二条水平线的行侧的线扫描时,向端子管脚Xa~Xn输出的模拟转换电流,相对于端子管脚Xa~Xn以B、R、G、B、R、G、…的顺序被排列。由此,图2的下一水平线的扫描中与B、R、G、B、R、G、…色点排列(参照图2的第二条水平线)对应的电流驱动从列驱动器10输出到有机EL面板11的端子管脚Xa~Xn,并进行驱动电流的切换。
同样地,当行线3的情况下,选择脉冲SELc在其下一水平扫描期间+回扫期间成为“H”,从而白平衡调整电路30G与D/A51连接,白平衡调整电路30B与D/A52连接,白平衡调整电路30R与D/A53连接。其结果,对各D/A51~53的晶体管Ta1~Ta3分别供给各基准电流Ig、Ib、Ir,从而这些晶体管Ta1~Ta3分别被驱动。当该第三条水平线的行侧线扫描时,向端子管脚Xa~Xn输出的模拟转换电流,相对于端子管脚Xa~Xn以G、B、R、G、B、R、…的顺序被排列(参照图2的第三条水平线)。由此,图2的第一条水平线的扫描中与G、B、R、G、B、R、…色点排列对应的电流驱动从列驱动器10输出到有机EL面板11的端子管脚Xa~Xn,并进行驱动电流的切换。
以上的线1~线3的水平线的驱动电流切换扫描根据行侧线扫描按每三条水平线扫描重复进行。
其结果,以3条份的水平扫描线的垂直方向的扫描为单位,以R、G、B和B、R、G和G、B、R的顺序交替地依次选择基准电流Ir、Ig、Ib,并且将这些基准电流分别施加到D/A51、D/A52、D/A53,根据按每一条水平线的垂直扫描,与图2所示的有机EL面板11的对角线色点排列的有机EL元件的R、G、B对应地产生各自对应的驱动电流,分别驱动有机EL元件。
但是,在实施例中,将复位电压产生电路6针对R、G、B公共设置了一个,但是也可与R、G、B对应地分别设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与R、G、B对应地设置3个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这些3个复位电压产生电路,其输出端子介由与RGB切换电路4同样的切换电路分别每隔2根与端子管脚Xa~Xn交替连接。并且,将R、G、B的模拟转换电流作为驱动电流(用于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流的向电容器的写入电流),通过RGB切换电路4的切换,各端子管脚Xa~Xn的复位电压与此对应地选择性地被切换。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虽然以上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R、G、B的模拟转换电流作为驱动电流(用于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向电容器的写入电流)直接输出到端子管脚Xa~Xn,但是也可介由输出级电流源进行输出。该输出级电流源可以设置在各个输出端子5a与模拟开关54之间或者在模拟开关54与端子管脚Xa~Xn之间。另外,这种输出级电流源通常输出电流为流出(discharge)电流,因此也可适用于无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
另外,实施例的端子管脚Xa~Xn也可构成为设置多个列驱动器10后分别进行分配。在该情况下,一个列驱动器10负责端子管脚Xa~Xn之中的一部分的多个端子。
再有,在实施例中,举出了显示画面中的色点排列为对角线排列的示例,但是即使为三角形状排列、矩阵状排列等也可设置与此对应的R、G、B的基准电流的切换电路。从而,即使为三角形状排列、矩阵状排列等也可采用本发明是理所当然的。
将实施例的各晶体管以MOS晶体管构成,但是当然也可用双极性晶体管构成。
再有,在实施例中,举出了驱动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的实施例,但是即使对无源型有机EL面板进行驱动时也可采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为与有机EL面板的多个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分别生成驱动电流来对所述有机EL面板进行电流驱动的有机EL驱动电路中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所述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具备第一、第二及第三D/A转换块,其由多个开关电路和电流镜电路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构成,并且与显示三原色R、G、B对应地设置而分别产生模拟转换电流作为基准电流;第一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一个;第二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另一个;第三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剩余的一个;和控制电路,其进行下述控制,即按照与各所述端子管脚对应地产生的各所述驱动电流与所述有机EL面板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根据对显示画面的线扫描依次切换由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进行的所述基准电流的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电路为1个,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D/A转换块设置在该一个所述电流镜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电路构成由所述多个开关电路对所述多个输出侧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进行切换而选择的D/A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D/A转换块是分别对显示画面上的R、G、B的白平衡进行调整的与R、G、B对应地设置的白平衡调整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平衡调整电路是,分别接受设定数据,并对该设定数据进行D/A转换,产生与R、G、B对应地调整后的各个所述基准电流的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基准电流源和电流反转电路,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分别由为了通过来自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依次选择对应R、G、B的所述基准电流而被导通/截止的三个开关晶体管构成,所述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介由所述电流反转电路接受来自所述基准电流源的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晶体管是传输门,所述控制信号是为了选择所述基准电流而周期为水平扫描频率的周期的3倍的脉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D/A转换块的各所述多个开关电路,根据所述设定数据被导通/截止,所述电流镜电路由P沟道MOS晶体管构成。
8.一种有机EL驱动电路,与有机EL面板的多个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分别生成驱动电流来对所述有机EL面板进行电流驱动,所述有机EL驱动电路具备分别产生与显示三原色R、G、B对应的基准电流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与多个各端子管脚对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D/A转换块,其由多个第一开关电路和这些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每一个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构成,并且产生模拟转换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或者成为所述驱动电流的根源的电流;第一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一个并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第二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另一个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第三切换电路,其选择对应R、G、B的各所述基准电流之中的剩余的一个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和控制电路,其进行根据对显示画面的线扫描依次切换由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进行的所述基准电流的选择的控制,与各所述端子管脚对应地产生的各所述驱动电流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切换控制按照与所述有机EL面板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方式输出到各所述端子管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分别由为了通过来自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依次选择对应R、G、B的所述基准电流而被导通/截止的三个开关晶体管构成,所述基准电流产生电路还具有多个第二开关电路和第四电流镜电路,所述多个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四电流镜电路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与R、G、B对应地形成第二、第三及第四D/A转换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流镜电路构成由所述多个第二开关电路对所述第四电流镜电路的所述多个输出侧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进行切换而选择的D/A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第三及第四D/A转换块是分别对显示画面上的R、G、B的白平衡进行调整的与R、G、B对应地设置的白平衡调整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平衡调整电路是,分别接受设定数据,并对该设定数据进行D/A转换,产生与R、G、B对应地调整后的各个所述基准电流的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第三及第四D/A转换块的各所述多个第二开关电路,根据所述设定数据被导通/截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具有基准电流源和电流反转电路,所述第四电流镜电路的输入侧晶体管介由所述电流反转电路接受来自所述基准电流源的电流,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切换电路分别由为了通过来自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依次选择对应R、G、B的所述基准电流而被导通/截止的三个开关晶体管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晶体管是传输门,所述控制信号是为了选择所述基准电流而周期为水平扫描频率的周期的3倍的脉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A转换块接受显示数据并产生所述模拟转换电流,所述有机EL面板是有源矩阵型,所述色点排列是对角线色点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流镜电路由N沟道MOS晶体管构成,所述第四电流镜电路由P沟道MOS晶体管构成,各所述端子管脚介由第三开关电路与产生复位电压的恒定电压电路连接。
17.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的有机EL驱动电路和所述有机EL面板。
18.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EL驱动电路和所述有机EL面板。
全文摘要
将由多个开关电路和电流镜电路的多个输出侧晶体管构成的D/A转换块(3)与R、G、B对应地设置三个,用这些D/A转换块(3)生成对应R、G、B的基准电流,在其后级设置与各端子管脚对应地具有D/A转换块(5)的电流镜电路,将对应R、G、B的各个基准电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切换电路(4)选择性地切换,在对应各端子管脚的D/A转换块(5)中与各端子管脚对应且与有机EL面板上的R、G、B色点排列对应地动态生成驱动电流或成为该驱动电流的根源的电流。这样,通过在基准电流产生电路设置切换电路(4),使得与变化的R、G、B色点排列对应的列线驱动切换变得容易。
文档编号G09G3/20GK101065792SQ2005800401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4日
发明者阿部真一, 矢熊宏司 申请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