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等离子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40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等离子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在墙上的电视机和大尺寸监视器上的等离 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等离子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AC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面板(下文称为"PDP")是一种典型的 AC型等离子显示面板,通过配置包含玻璃基底的前面板和包含玻璃基底 的背面板,使用诸如玻璃粉等密封材料来密封周边部分,就可以构成这 种AC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面板,该前面板的玻璃基底是通过配置实 现表面放电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来形成,该背面板的玻璃基底是通过 配置反向并联的数据电极来形成,使得这些电极建立一个矩阵,并在间 隙中形成放电空间。在前面板和背面板的两个基底之间,提供了由隔板 隔开的放电单元,在这些隔板之间的单元空间中形成荧光层。在这种配 置的PDP中,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使用这种紫外线,激励红色(R)、 绿色(G)和蓝色(B)每种色彩的荧光体发射光,从而实现彩色显示。在这种等离子显示设备中,为了减少电能的消耗,提出了各种减少 电能对技术。作为一种减少电能消耗的技术,考虑到PDP是电容性负载的事实, 公开了一种所谓的功率恢复电路。通过功率恢复电路,使用谐振电路使 电感器和PDP电容性负载达到LC谐振,在谐振电路中包含有作为组成 元件的电感器,在PDP电容性负载上累积的电能被恢复到用于电能恢复 的电容,并再使用恢复的电能来驱动PDP (例如,参见专利文献l)。在这种技术中,例如,在维持时段中,从PDP恢复的电能被重新用 于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维持脉冲电压,以便减少在维持时段中消 耗的电能,从而可以减少电能消耗。就是说,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中,安装了装备有电感器的谐振电路, 也就是电力恢复电路。通过这种设置,就能恢复在PDP电容性负载(在 扫描电极中产生的电容性负载)中累积的电能,该恢复的电能被重新用 作驱动扫描电极的电能,从而减少了电能消耗。另外,在维持脉冲产生 电路中,安装了功率恢复电路。通过这种设置,就能恢复在PDP电容性 负载(在维持电极中产生的电容性负载)中累积的电能,该恢复的电能 被重新用作驱动维持电极的功率,从而减少了电能消耗。图25是装备有这种功率恢复电路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维持电极 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在该附图中,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包括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包括功率恢复电路和电压箝位电路,该功率 恢复电路具有线圈L1、恢复电容C1、开关元件S1、 S2和反向阻断二极 管Dl、 D2,该电压箝位电路具有开关元件S5、 S6和电压Vsus的恒定电 压电源V1。通过使用线圈L1作为电感元件,该功率恢复电路就能产生 在PDP 10的电容性负载与线圈Ll之间的LC谐振,并恢复和提供电能。 在电能恢复期间,通过电流反向阻断二极管D2和开关元件S2,将在扫 描电极中产生的电容性负载上累积的电能传送到恢复电容C1。在电能供 给期间,通过开关元件S1和反向阻断二极管D1,将在恢复电容C1中累 积的电能传送到PDPIO。采用这种方式,在维持时段期间驱动PDP的扫 描电极。因此,由于在功率恢复电路中1,在维持时段中通过LC谐振来 驱动扫描电极,而不需要从电源提供电能,因而在理论上,电能的消耗 变为0。在图25中,为了将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 电分离,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 路径X中插入开关元件S9和SIO,该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与复位波形 产生电路52是串联连接,并且它们每个主体(body) 二极管被定向 (direct)在相反方向上。在下文,将这种与定向在相反方向上的二极 管的连接称为"背对背连接"。通过实现这种配置,通过同时断开开关 元件S9和SIO,就可以切断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流动到复位波形产
生电路52的电流,并可以切断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流动到维持脉冲 产生电路51的电流。这样,就可以将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与复位波形 产生电路52电分离。这就意味着能防止在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的恒定电压电源V2 提供电能时,所施加的对较低电位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的恒定电压 电源V1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防止在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的负电位的 恒定电压电源V3提供电能时,对高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的箝位部分 接地电位(下文简地写成"GND")的电位的影响。另外,由于在驱动PDP 10时,可能瞬时流过几百安培的大电流, 因此,在PDP 10的驱动电路中并联地安装大量的MOSFET,以便形成能 经受(proof)这种大电流的开关元件。为了将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与 主放电路径电分离,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之 间串联插入的开关元件S9和S10中,安装了大量的MOSFET,以便采用相同的方式形成开关元件。在主放电路径上由开关元件S9和S10产生的阻抗消耗了无效电能,并产生不必要的与电能消耗相关的焦耳热,该无效电能并不有助于电流 产生光发射,该电流是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驱动扫描电极时流动。 特别是,在功率恢复电路中,通过恢复在PDP 10的电容性负载中累积 的电能,并再使用该电能,可以减少电能消耗,因此,在这些阻抗无效 地消耗电能的情况下,将减少电能恢复比,并降低电能消耗的缩减效果。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的电压箝 位电路中安装开关元件,用于代替开关元件S9和S10的技术(例如, 参见专利文献2)。图26是具有开关元件S101和S102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21的电 路图,该开关元件S101和S102被安装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和维持 电极驱动电路6的电压箝位电路中。在图26中,将开关元件S101和S102安装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21 的电压箝位电路中,用于代替图25中的开关元件S9和S10。配置的开 关元件S101是为了实现与开关元件S5的背对背连接,配置的开关元件 S102是为了实现与开关元件S6的背对背连接。
采用这种配置,通过同时切断开关元件S5和开关元件S101,就可以将恒定电压电源V1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通过同时切断开关元件S6 和开关元件S102,就可以将电压箝位电路的GND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专利文献1: JP 07 — 109542 , A***专利文献2: JP 2005 — 70787, A发明内容然而,在图26显示的配置中,没有发生变化的部分是使用大量 的M0SFET来配置开关元件S101和S102,以便在驱动PDP 10时,该开 关元件S101和S102能经受瞬时流过的几百安培的大电流,因此,并没 有解决增加元件数量和增大电路安装区域的问题,这些元件构成PDP驱 动电路。通常,与使用诸如MOSFET的开关元件相比较,存在具有较大最高 额定值的二极管,与使用N10SFET的情况相比较,使用这种大额定值的 二极管,可以配置具有较少数量元件的电路,这些电路能够经受大的电 流。因此,为了减少PDP驱动电路的安装区域,可以考虑使用这种大额 定值的二极管(称为"替换二极管")来替换开关元件S101和S102的 配置。通过采用这种配置,与图26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少驱动电路 的安装区域。然而,在这种配置下,例如,当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变为Vset时, 在替换二极管的阴极侧上的电位就变为由来自恒定电压电源V2的电能 供应的Vset,该Vset高于Vsus,同时,在替换二极管的阳极上的电位 是由恒定电压电源Vl提供的Vsus。因此,就没有电流从替换二极管的 阳极侧流入到阴极侧。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不能将电能从恒定电压 电源V1提供到主放电路径,也不能产生正常的驱动波形。为了将电能 从恒定电压电源VI提供到主放电路径,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就必须从 Vset下降到Vsiis或者更低,以使电流能够从替换二极管的阳极侧流动 到阴极侧。然而,在断开开关S6和开关S22的情况下,就切断了传送 在主放电路径中累积的电荷的路径,主放电路径的电位被保持在Vset。如上所述,在常规的技术中,使用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电压箝位 电路中安装开关元件的配置,就可以减少当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功率 恢复电路中驱动扫描电极时的阻抗,通过增加电能恢复比,就可以减少电能消耗。然而,必须使用大量M0SFET等元件来配置开关元件,以便 经受在驱动PDP 10时瞬时流动的几百安培的大电流。由于增加了配置 PDP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并增加了安装区域,因此这会产生问题。另外,为了减少PDP驱动电路的安装区域,即使通过使用大的最高 额定值的二极管来替换由M0SFET等组成的开关元件,就可以减少配置 PDP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但是仍然存在问题,这是由于对正常产生驱 动波形的转换控制非常困难,或者会产生变形的驱动电路。本发明是在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 提供一种PDP驱动电路和等离子显示设备,该等离子显示设备具有功率 恢复电路,该等离子显示设备能够减少当从功率恢复电路驱动扫描电极 时的阻抗,并提高电能恢复比。特别是,该PDP驱动电路和等离子显示 设备可以减少构成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少了安装区域,并且可 以产生具有很小变形的驱动波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下面叙述的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 面板(PDP)的驱动电路,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 电极。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等离子显示面板(PDP)驱动电路包括脉 冲电压产生电路,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 件和在低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 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操作主幵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 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扫描电极和/或维持电极;和复位电压产生电 路,用于根据来自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来产生复位电压,并将复位电压 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高于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 电压。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一二 极管用于防止由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以相反方向施加到第 一电源,该第一开关元件被并连到第一二极管。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PDP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该 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侧设
置的主开关元件,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输出电 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 板的扫描电极和/或维持电极;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 第三电源的输出电压来产生第二复位电压,所述第三电源输出低于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并将第二复位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第 二二极管,用于防止由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以相反方向 上施加到第一电源;和并连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开关元件。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PDP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 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侧 设置的主开关元件,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输出 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 面板的扫描电极和/或维持电极;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第 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来产生复位电压,该第二电源输出高于第一电源的输 出电压的电压,并将该复位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第一二极管, 用于防止由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以相反方向施加到第一电 源;第一功率恢复电路,用于使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产生谐振, 并恢复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上累积的电能;第二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恢 复的电能提供给等离子显示面板;第三二极管(D110),用于在切断从 第一电源流入到扫描电极的电流时,允许电流流入第一电源;和开关元 件,被串联到第三二极管,并且用于控制流入和切断到第一电源的电流。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PDP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该 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侧设 置的主开关元件,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输出电 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 板的扫描电极和/或维持电极;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 第三电源的输出电压来产生第二复位电压,该第三电源输出低于第一电 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并将该复位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第二二 极管,用于防止由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以相反方向施加 到第一电源;第一功率恢复电路,用于使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 产生谐振,并恢复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上累积的电能;第二功率恢复电路,
用于将恢复的电能提供给等离子显示面板;第四二极管,用于切断从第一电源流入到接地的电流;和第四开关元件,被串联到第四二极管,并 且用于控制经过第四二极管来自接地的电流的流动/切断。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PDP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高侧主开关元件(S5)和在低电压侧设置的低侧主 开关元件(S6),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VI)的 输出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加到等离子 显示面板上的扫描电极和/或维持电极;第一复位电压产生电路(V2, S21),用于根据来自第二电源(V2) 的输出电压(Vset)来产生第一复位电压,该第二电源输出高于第一电 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并将第一复位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V3, S22),用于根据来自第三电源(V3) 的输出电压(Vad)来产生第二复位电压,该第三电源输出低于第一电 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并将第二复位电压施加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二极管(Dll),被连接到高侧主开关元件(S5)的低电压侧,用于 防止由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反向施加到第一电源-,开关元件(Sll),与二极管并联;开关元件(S9),被插入在主放电路径中,用于防止由第二复位电 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在被反向施加到第一电源的参考电位;第一功率恢复电路(Cl, S2, D2, L1B),用于恢复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积的电能;第二功率恢复电路(C1, Sl, Dl, L1A),用于将恢复的电能提供给 等离子显示面板;扫描IC (IC31),作为一种用于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 的电路,该电路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该第二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连接高侧主开关元件与二极管的节 点。该第一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不与高侧主开关元件连接的二极管的 端子。该第一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被连接到扫描IC的高电压侧,该第二 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被连接到扫描IC的低电压侧。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该等离子显示
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和PDP驱动电路,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多个 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该PDP驱动电路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驱动等离子 显示面板。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功率恢复电路的PDP驱动电路和等 离子显示设备,该功率恢复电路利用了谐振电路,通过减少在从电能恢 复电路驱动扫描电极时的阻抗,该PDP驱动电路和等离子显示设备就具 有提高的电能恢复比。通过减少构成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可以减少安 装区域,同时可以产生具有很小变形的驱动波形。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示意图;图2是TOP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PDP电极配置的示意图;图4是施加到PDP电极的驱动电压波形的示意图;图5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7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8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9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0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IIA和IIB是显示功率恢复电路的其它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12是显示具有PDP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气配置的方框图;图1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示意图;图14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5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6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7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8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9是显示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20A和20B是显示功率恢复电路的其它配置实例的示意图;4图说明
图21A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PDP驱动电路中的一个电路拓扑 实例的示意图;图21B是显示扫描IC的配置的示意图;图2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PDP驱动电路中的一个电路拓扑 实例的示意图;图2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PDP驱动电路中的一个电路拓扑 实例的示意图;图24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PDP驱动电路中的一个电路拓扑 实例的示意图;图25是被装备有功率恢复电路的扫描驱动电路和维持电极驱动电 路的电路图;禾口图26是具有开关元件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 电路图,这些开关元件被装备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电压箝位电路。[参考标记的描述] 1 AD转换器 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 3子域处理电路 4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21、 522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6维持电极驱动电路 10等离子显示面板(PDP) 22扫描电极 23维持电极 32数据电极51、 61、 5101、 5102、 5103、 5104、 5105、 5106、 5107、 5108、 5109、 5110、 5111、 5112、 5113、 5114、 5121、 5122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52复位波形产生电路 53扫描脉冲产生电路Cl、 C2 恢复电容 C31 电容Ll、 L2、 L1A、 LIB 线圈Dl、 D2、 D3、 D4、 Dll、 D12、 D31、 DlOl、 D102、 DllO、 D120 二极管Sl、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IO、 Sll、 S12、 S21、 S22、 S31、 S32、 SlOl、 S102、 SllO、 S120 开关元件 VI、 V2、 V3、 V4、 V5 恒定电压电源 IC31 扫描IC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在下文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1) l-l配置图l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的配置的示意图。图 1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是这样的电路,该电路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等离 子显示面板(PDP)的电极,用于驱动PDP。在详细说明PDP驱动电路的 配置和操作之前,将对PDP的配置和操作进行叙述。1-1-1 PDP结构图2是显示PDP结构的透视图。在由玻璃制成的前面板(plane) 20上,形成多个显示电极,这些显示电极形成了一对条纹状的扫描电极 22和维持电极23,该前面板20作为第一基底。形成介电层24覆盖扫 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并在介电层24上形成保护层25。在作为第二基底的背面板30上,以多个数据电极32与扫描电极 22和维持电极23高架交叉方式,来形成由介电层33覆盖的多个条纹形 数据电极32。在介电层33上,与数据电极32平行地配置多个隔板 (bulkhead) 34,并在这些隔板34之间的介电层33上形成荧光层35。 另外,在邻近隔板34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数据电极32。以多个数据电极32与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高架交叉,并用 诸如玻璃料等之类密封材料来密封周边部分的方式,来设置这些前面板 20和背面板30,这些前面板20和背面板30彼此面对,在它们之间具 有微观的放电空间。在放电空间中,密封了例如氖气(Ne)和氙气(Xe) 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放电空间通过隔板34被划分为多个间隔部 分。对于每个间隔部分,连续地配置发射红色(R)、绿色(G)和蓝色 (B)每种色彩光的荧光层35。在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和数据电 极32相交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通过形成具有荧光层35的邻近三个 放电单元,就组成一个像素,荧光层35发射每种色彩的光。形成具有 构成这个像素的放电单元的区域,就成为图像显示区域,图像显示区域 的周边区域就成为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是诸如其中 形成玻璃料的区域等。1-1-1-1 PDP电极配置 ''图3是PDP IO的电极配置图。在行的方向上,交替配置了n行扫 描电极SC1至SCn(图2的扫描电极22)和n行维持电极SUl至SUn(图 2的维持电极23),在列的方向上,配置了m列数据电极Dl至Dm (图2 的数据电极32)。在放电空间中形成了放电单元Ci, j和一个数据电极 Dj( j = l至m),该放电单元Ci, j包含一对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l)i (i二l至n),放电单元C的总数等于(m X n)个。在采用这种配置的PDP 10中,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用于激 励R、 G和B中的每种彩色的荧光体发射光,从而实现彩色显示。另外, 在PDP 10中, 一个场时段被划分为多个子域,通过子域的组合来驱动 PDP 10,从而实现灰度显示。每个子域包括复位时段、寻址时段和维持 时段。为了显示图像数据,将信号波形施加到每个电极,该信号波形分 别根据复位时段、寻址时段和维持时段发生变化。1-2PDP的驱动电压波形图4是显示施加到PDP 10的每个电极的驱动电压波形的示意图。
如图4中所示,每个子域具有复位时段、寻址时段和维持时段。另外,除为了改变光发射时段的权重(weight),而在维持时段中改变维持脉冲的数量之外,由于相关的子域实现几乎相同的操作,并且在每个子域 中的操作原理几乎相同,因此在这段部分中,将只对一个子域的操作进 行叙述。 ''首先,在复位时段中,例如,正脉冲电压被施加到所有的扫描电极SC1至SCn,以便在介电层24的保护层25和荧光层35上累积必要的壁 电荷,该介电层覆盖了扫描电极SC1至SCn和维持电极SUl至SUn。另 外,它产生启动(priming)(放电的发爆剂=激励粒子),该启动减少 了放电的延迟,并稳定地产生寻址放电。具体来说,在前半个复位时段中,数据电极Dl至Dm和维持电极 SU1至SUn被分别保持在0(V),对于扫描电极SC1至SCn,将斜率(slope) 波形电压施加到数据电极D1至Dm,该斜率波形电压从小于放电起始电 压的电压Vil缓慢上升到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Vi2。在这种斜率波 形电压的上升过程中,在扫描电极SC1至SCn、维持电极SU1至SUn、 数据电极Dl至Dm之间分别出现第一次微弱的复位放电。在扫描电极SCl 至SCn的顶端上累积了负的壁电压,同时,在数据电极D1至Dm和维持 电极SU1至SUn的顶端上累积了正的壁电压。电极顶端的壁电压表示由 在覆盖该电极的介电层上累积的壁电荷所产生的电压。在后半个复位时段中,维持电极SU1至SUn被保持在正电压Ve, 将斜率波形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该斜率波形电压从小于维 持电极SU1至SUn的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Vi3,缓慢降低到超过所施加 的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Vi4。在这个时段中,在扫描电极SC1至SCn、 维持电极SU1至SUn、和数据电极Dl至Dm之间分别出现了第二次微弱 的复位放电。在扫描电极SC1至SCn的顶端上的负壁电压和在维持电极 SU1至SUn的顶端上的正壁电压被减少,在数据电极Dl至Dm的顶端上 的正壁电压被调整为适合于写操作的值。这就结束了复位操作(在下文, 将在复位时段中施加到每个电极的驱动电压波形称为"复位波形")。然后,在寻址时段中,通过向所有的扫描电极SC1至SCn连续地施 加负的扫描脉冲来实现扫描。基于显示的数据,在扫描扫描电极SC1至
SCn时,向数据电极D1至Dm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这样,就在扫描 电极SC1至SCn与数据电极Dl至Dm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并在扫描电极 SC1至SCn上的保护层25的表面上形成了壁电荷。具体地讲,在寻址时段中,扫描电极SCl至SCn被临时保持在电压 Vscn。然后,在放电单元Cp, l至Cp,m (p是l至n的整数)的寻址操 作中,扫描脉冲电压Vad被施加到扫描电极SCp,同时,正的写入脉冲 电压Vd被施加到数据电极Dq (Dq是基于视频信号从Dl至Dm中选择的 数据电极),该数据电极Dq对应在第p行的数据电极上显示的视频信号。 这样,就在放电单元Cp, q上产生寻址放电,该Cp, q对应在数据电极Dq 与扫描电极SCP之间的交叉部分,该数据电极Dq被施加了写入脉冲电 压,该扫描电极SCP被施加了扫描脉冲电压。通过这种寻址放电,就在 放电单元Cp, q的扫描电极SCp的顶端上累积了正电压,在维持电极SUp 的顶端上累积了负电压,并结束寻址操作。此后,对在第n行上的放电 单元Cn, q执行相同的寻址操作,从而结束寻址操作。在后面的维持时段中,在特定时段内,在扫描电极SC1至SCn与维 持电极SU1至SUn之间施加足以维持放电的电压。通过这种设置,就在 扫描电极SC1至SCn与维持电极SU1至SUn之间产生放电等离子,用于 激励荧光层在特定时段内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在寻址时段中没有施 加写入脉冲电压的放电空间中,就不产生放电,荧光层35未被激励发 射光。具体来说,在维持时段中,在扫描电极SCl至SCn被临时返回到O (V)之后,维持电极SU1至SUn被返回到O (V)。此后,正的维持脉冲 电压Vsus被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在这种情况下,在放电单元 Cp, q上的扫描电极SCp顶端与维持电极SUp顶端之间的电压,附加了在 扫描电极SCp的顶端上和在维持电极SUp的顶端上累积的壁电压,并附 加了在寻址时段中的正维持脉冲电压Vsus,该放电单元Cp, q引起寻址 放电,在扫描电极SCp顶端与维持电极SUp顶端之间的电压就变成大于 放电起始电压。这样就出现了第一次维持放电。在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 单元Cp, q上,在扫描电极SCp的顶端上累积负电压,在维持电极SUp 的顶端上累积正电压,以便在发生维持放电时,消除在扫描电极SCP与
维持电极SUp之间的电位差。这样,就结束第一次维持放电。在第一次维持放电之后,扫描电极SCl至SCn被返回到O (V),此后,Vsus被施 加到维持电极SU1至SUn。在这种情况下,在放电单元Cp, q上的扫描电 极SCp顶端与维持电极SUp顶端之间的电压,被附加了在第一次维持放 电中在扫描电极SCp的顶端上和在维持电极SUp的顶端上累积的壁电 压,并附加了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us,该放电单元Cp,q引起第一次维 持放电,在扫描电极SCp顶端与维持电极SUp顶端之间的电压就变成大 于放电起始电压。这样,就出现第二次维持放电。此后,采用相同的方 式,根据维持脉冲的倍数,通过交替地向扫描电极SCl至SCn和维持电 极SU1至SUn施加维持脉冲,就对放电单元Cp, q连续地执行维持放电, 该放电单元Cp, q引起寻址放电。1-1-2 PDP驱动电路的配置现在返回到图l,将叙述PDP驱动电路的操作。本实施例中的PDP 驱动电路被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1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扫描 电极驱动电路501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分别包括功率恢复电路。扫描 电极驱动电路501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5和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包括功率恢复电路80和电压箝位电路90。 功率恢复电路80装备有线圈L1、恢复电容C1、开关元件S1和S2、和 反向阻断二极管D1和D2。另外,电压箝位电路90具有恒定电压电源V1、开关元件S5和开 关元件S6,该恒定电压电源Vl提供维持电压Vsus,即第一功率电源, 该开关元件S5是电源箝位开关,该开关元件S6是接地箝位开关。电压 箝位电路90还装备有二极管D11、开关元件Sll、 二极管D12和开关元 件S12,该二极管Dll是与开关元件S5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它切断 流入恒定电压电源VI的电流,该开关元件Sll是第一开关,它与二极 管Dll并联连接,它能够转换是否切断或接通流入恒定电压电源VI的 电流,该二极管D12是与开关元件S6串联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它切断 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经过开关元件S6流入主放电路径X的电流,
该开关元件S12是与二极管D12并联连接的第二开关,它能够转换是否 切断或接通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经过开关元件S6流入主放电路径 X的电流。在其主体二极管切断从主放电路径X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I 的电流的方向上,配置开关元件Sll。在其主体二极管切断从电压箝位 电路90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X的电流的方向上,配置开关元件12。在下文,将作为二极管Dl的二极管和与二极管Dll并联连接的开 关Sll称为"Vset分离开关",该二极管切断流入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 流。另外,将作为二极管D12的开关称为"Vad分离开关",该二极管 D12切断从GND经过开关元件S6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流。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中,通过转换开关元件Sl、 S2、 S5和 S6,功率恢复电路80和电压箝位电路90被转换为产生维持脉冲,该维 持脉冲将被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在功率恢复电路80中,通过使 用作为电感元件的线圈L1,使PDP IO的电容性负载(在图3的扫描电 极SC1至SCn中产生的电容性负载)和线圈Ll的电感产生LC谐振,用 于恢复和提供电能。在电压箝位电路90中,电能经过开关元件S5和二 极管Dll从电压Vsus的恒定电压电源VI被提供到扫描电极SC1至SCn, 以便将扫描电极SC1至SCn箝位(clamp)到电压Vsus。另外,通过二 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6将扫描电极SC1至SCn箝位到接地电位,来驱 动扫描电极SCl至SCn。当驱动PDP 10时,可以瞬时流过几百安培的大电流。另外,与诸 如MOSFET的开关元件相比较,存在具有较大的最高额定值的二极管。 通过使用大额定值的二极管,就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元件来配置能经受 大电流的电路,该较少的数量元件是小于在使用MOSFET等形成开关元 件的情况。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大额定值的二极管Dll切断流入 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流,并使用具有大额定值的二极管12切断从电压 箝位电路90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X的电流。这样,与使用诸如 MOSFET等开关元件构成驱动电路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构成具有较少数量 元件的驱动电路。还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元件来配置开关元件Sll和 S12。其原因将在后面进行论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就可以使用少于
常规情况的元件数量来配置PDP驱动电路。这些开关元件Sll和S12的 操作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论述。另外,开关元件Sll和S12由通常已知的元件进行配置,这些公知 的元件是诸如M0SFET等实现幵关操作的元件。对于实现开关操作的部 分,以反平行(antiparallel)的方式形成主体二极管。这样,即使开 关操作处于切断状态时,也可以允许在正向流动的电流到达主体二极 管。另外,开关元件S1、 S2、 S5和S6是由通常已知的绝缘栅双极性晶 体管(IGBT)组成,即使在高电压的操作期间,该IGBT也具有低损耗 和简单控制的特性。考虑到在驱动PDP 10时会流入几百安培的大电流, 因此使用这种方案。另外,关于开关元件S5和S6,由于在IGBT中没有 产生寄生二极管,因此,就采用与开关元件S5和S6反平行的方式安装 二极管,这些二极管与M0SFET中寄生产生的主体二极管相同。在这种 情况下,在切断从恒定电压电源VI流入到主放电路径X的电流的方向 上配置二极管,该二极管采用与开关元件S5反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 并且,在切断从主放电路径X流入到GND的电流的方向上设置二极管, 该二极管采用与开关元件S6反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开关元件不限于任何特定种类的元件,而是可 以使用工GBT来配置开关元件Sll和S12,或者可以使用M0SFET来配置 开关元件S1、 S2、 S5和S6,或者可以采用使用其它通常己知元件的配 置,这些已知元件可以实现开关操作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具有开关元件S21和S22、电压Vset的恒定 电压电源V2、和负电压Vad的恒定电压电源V3,该开关元件S21和S22 是由诸如M0SFET等实现开关操作的通常已知的元件组成,该恒定电压 电源V2是具有高于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位的第二电源,该恒定电压电 源V3就是第三电源。电能通过开关元件S21从恒定电压电源V2被提供 到扫描电极SC1至SC2,作为负电位的电能通过开关元件S22从恒定电 压电源V3被提供到扫描电极SCl至SCn,从而产生复位波形。另外,在 其主体二极管切断从恒定电压电源V2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方向上设置 开关元件S21。采用使其主体二极管切断从主放电路径X流入到恒定电 压电源V3的方式来设置开关元件22。 在前半个复位时段中,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产生对数据电极Dl至Dm的斜率波形,该斜率波形从低于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Vil缓慢上 升到电压Vi2,该电压Vi2也就是超过放电起始电压的Vset。在后半个 复位时段中,它产生对维持电极SUl至SUn的斜率波形,该斜率波形从 小于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Vi3缓慢降低到电压Vi4,该电压Vi4也就是 超过放电起始电压的Vad。因此,该波形就被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具有开关元件S31、 S32、电压Vscn的恒定 电压电源V4、反向阻断二极管D31、电容C31、和实现开关操作的扫描 IC (IC31),该开关元件S31、 S32是由诸如M0SFET等实现开关操作的 通常已知的元件组成,该反向阻断二极管D31防止电流流入恒定电压电 源V4。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在寻址时段中产生负的扫描脉冲,并连续 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扫描IC(IC31)是选择扫描电极SC1至SCn 的电路,所选择的扫描电极SC1至SCn将被施加寻址放电的电压。根据在子域处理电路3中产生的子域控制信号,来控制这些开关元 件S1、 S2、 S5、 S6、 S21、 S22、 S31和S32以及扫描IC(IC31)的转换。l-2 PDP驱动电路的操作下面将论述PDP驱动电路的操作,特别强调了开关元件Sll和S12 的操作。正如图4中所示,显示了在复位时段、寻址时段、和维持时段 的期间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1-2-1复位时段首先,将叙述在复位时段期间开关元件Sll和S12的操作,复位时 段也就是当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时的时段。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的电压箝位电路90中,在切断流入恒定 电压电源V1的电流的方向上配置二极管D11,在以使其主体二极管切断 流入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流的方式的方向上,配置开关元件Sll。通过这种配置,由于开关元件S5被断开,因此,通过断开开关元 件S11,就可以切断从恒定电压电源V1流入到主放电路径X的电流以及 从主放电路径X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I的电流。这样,就可以将恒定
电压电源V1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电分离。在只切断从主放电路径X
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流时,可以接通开关元件S5,这不会产生 问题。采用这种配置,在使用恒定电压电源V2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 时,该恒定电压电源V2具有高于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位,就可以切断 从恒定电压电源V2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流,并且可以避免由此 产生的主放电路径X的电压降和驱动波形的变形。
另外,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的电压箝位电路中,在切断从电 压箝位电路的GND流入主放电路径X的电流的方向上,配置二极管D12, 并且在以使其主体二极管切断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流入主放电路 径X的电流的方式的方向上,配置开关元件S12。
通过这种配置,由于开关元件S6被断开,因此,通过断开开关元 件S12,就可以切断从主放电路径X流入到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的电 流,并且可以切断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路, 并可以将电压箝位电路80的GND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电分离。当只 切断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流入到恒定主放电路径的电流时,可以 接通开关元件S6,这不会产生问题。采用这种配置,当使用具有负电位 的恒定电压电源V3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时,可以切断从电压箝位 电路90的GND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3的电流,并且可以避免由此产生 的主放电路径的增压和驱动波形的变形。
因此,在复位时段的前半个部分中,开关元件S11是断开的,恒定 电压电源V1和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可以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并且 允许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稳定地产生斜率波形,该斜率波形从电压Vil 缓慢增加到电压Vi2,该电压Vi2也就是电压Vset。
另一方面,在通过来自恒定电压电源V2的电能供应,使主放电路 径X的电位达到电压Vset时,二极管Dll的阴极侧电位就变为高于电 压Vsus的电压Vset,而二极管Dll的阳极侧电位是由恒定电压电源V1 提供的电压Vsus,这导致电封闭状态,其中电流被阻止从二极管Dll 的阳极流入到阴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复位波形中,只要复位时 段的前半部分结束,电压就必须立刻从电压Vi2降低到电压Vi3。例如, 当电压Vi3等于电压Vsus时,通过将恒定电压电源VI与主放电路径的
电导体进行电连接,将复位波形从电压Vi2降低到电压Vi3,就可以快 速产生在与恒定电压电源VI相同的电位上的主放电路径。然而,只要
二极管Dll进入电断开状态,就不再能够使主放电路径达到与恒定电压 电源VI相同的电位,这就使产生正常的驱动波形变得困难。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要结束了复位时段的前半部分,就接通开
关元件Sll。因此,就允许恒定电压电源V1电连接到主放电路径,并且 能够通过开关元件S11和以反向平行方式与开关元件S5连接的二极管, 将在主放电路径上累积的电荷传送到恒定电压电源V1,这样,主放电路 径的电位就可以快速达到与恒定电压电源VI相同的电位。采用这种方 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关元件Sll中流动的电流主要是归因于在主放 电路径上累积的电荷,该电流形成相对小的电流。因此,开关元件Sll 可以具有能使这个电流流动的大小,并且能够使用具有相对小额定值的 减少数量的元件进行配置,该元件是诸如M0SFET。另外,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这个电流流入到以反平行方式与开关元件S5连接的二极管,因此 幵关元件S5可以是开通或断开的。
这样,在复位时段的后半个部分中,首先,开关元件S11被接通, 复位波形的电位被快速降低到电压Vi3。此后,开关元件S11或S5被断 开,开关元件S12也被断开,这样,恒定电压功率VI就与主放电路径 电分离,从而允许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稳定地产生斜率波形,该斜率 波形从电压Vi3逐渐地降低到电压Vi4,电压Vi4也就是负电压Vad。
卜2-2寻址时段
接下来的叙述将描述在寻址时段的期间开关元件Sll和S12的操 作,该寻址时段也就是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 的时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扫描电极SC1至SCn的驱动波形中,只要 复位时段的后半部分结束,电压就必须从电压Vi4上升到电压Vscn (参 见图4)。因此,扫描脉冲产生电路的开关元件S31就被接通,通过反向 阻断二极管D31和开关元件S31,将从恒定电压电源V4中提供的电压值 Vsus的电能,输送到实现开关操作的IC31的一个输入端口,该IC31
实现将电能提供给扫描电极SC1至SCn的开关操作。通过一系列这样的 操作,只要复位时段的后半部分结束,向扫描电极SC1至SCn施加的驱 动波形就从电压Vi4快速上升到电压Vscn。
另外,如图4中所示,在寻址时段中,通过向所有的扫描电极SC1 至SCn连续地施加负扫描脉冲来执行扫描。因此,在寻址时段中,复位 波形产生电路52的开关元件S22就保持接通,并且保持恒定电压电源 V3与主放电路径X的彼此电连接。另外,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的开关 元件S32被断开,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的开关元件S5被断开。这样, 恒定电压电源V1和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就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而 且,通过断开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的开关元件S21,就将恒定电压电源 V2与主放电路径X电分离。这样,主放电路径X的电位就被保持在负电 压Vad。采用这种方式,对于IC31的其它输入端口,从通过开关元件 S22提供的恒定电压电源V3输入负电压Vad的电能。在施加负扫描脉冲 的时候,通过采用从恒定电压电源V3向扫描电极SC1至SCn提供电能 的方式,IC31实现开关操作,在其它场合下,通过采用从恒定电压电源 V4向扫描电极SC1至SCn提供电能的方式,IC31实现开关操作。
l-2-3维持时段
接下来将描述在维持时段期间开关元件Sll和S12的操作,该维持 时段也就是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的时段。
如图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扫描电极SC1至SCn的驱动波形中, 当寻址时段结束时,驱动电压临时达到O (V)。
然而,当使用来自恒定电压电源V3的电能供应,使主放电路径X 的电位变为负电压Vad时,通过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使二极管D12 阴极侧的电位达到O(V),而阳极侧的电位变为小于O(V)的负电压Vad, 电断开状态导致了不允许电流从二极管D12的阳极侧流入到阴极侧。为 了使主放电路径变为O (V),电压箝位电路的GND将实现与主放电路径 X的电连接。然而,当二极管D12进入电封闭状态时,主放电路径X就 不能快速地达到O (V),因此使得产生正常的驱动波形变得困难。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要寻址时段结束,就接通开关元件S12。
通过执行这种操作,电压箝位电路的GND就被连接到主放电路径,并通
过以反平行方式与开关元件S6连接的二极管和开关元件S12,将来自电 压箝位电路的GND的电荷提供给主放电路径X,以便消除在主放电路径 X上累积的负电荷,主放电路径X的电位就快速变为0 (V)。在这种情 况下流入开关元件S12的电流就变为相对小的电流,该电流足以消除在 主放电路径X上累积的负电荷。因此,开关元件S12可以具有能够允许 这个电流流动的大小,并且可以使用具有相对小额定值的减少数量元件 进行配置,诸如使用MOSFET。另夕卜,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流入到以反平 行方式与开关元件S6连接的二极管中,这样就不需要接通开关元件S6。
在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变为0 (V)之后,通过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 控制开关元件S1、 S2、 S5和S6,当电能被恢复时,就通过反向阻断二 极管D2和开关元件S2,将在扫描电极SC1至SCn中产生的电容性负载 上累积的电能输送到恢复电容Cl。当提供电能时,可以通过开关元件 S1和反向阻断二极管D1,将在恢复电容C1中累积的电能输送到扫描电 极SCl至SCn。另外,在箝位的时侯,'电压Vsus的恒定电压电源Vl允 许通过开关元件S5和二极管Dll,使扫描电极SC1至SCn的电压保持在 VI,并且允许通过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6,使扫描电极SC1至SCn 的电压保持在GND。
在这种情况下,当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产生的维持脉冲上升被 配置为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产生的维持脉冲下降之后发生时,在维持 脉冲下降时段中开关元件S12就保持接通。这样,就通过开关元件S12 将接地电位的电荷从GND提供给PDPIO。因此,就可以允许维持电极驱 动电路6所产生的维持脉冲具有无变形的下降波形。
当它被配置为同时执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产生的维持脉冲下降, 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产生的维持脉冲上升时,在维持电极驱动电 路6所产生的维持脉冲下降时段中,就不必始终接通开关元件S12。这 是由于电荷通过开关元件Sl从恢复电容Cl被提供给PDP 10,从而使维 持电极驱动电路6所产生的维持脉冲变成无变形的下降波形。
1-3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具备二极管D11和D12的配置,能够使
恒定电压电源VI和电压箝位电路的GND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而不需 要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之间配置开关元 件,该二极管Dll和D12被提供给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1的电压箝位 电路。因此,就可以减少在从功率恢复电路80的线圈Ll到扫描电极SC1 至SCn的主放电路径X中的阻抗,从而实现功率消耗的减少。
而且,与使用MOSFET和其它开关元件的情况相比较,由于驱动电 路可以使用具有大额定值的二极管进行配置,因此,就可以减少构成驱 动电路的元件数量。
而且,由于采用了开关元件Sll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11与二极管 Dll并联,它可以切换以切断或接通从主放电路径X流入到恒定电压电 源V1的电流,或者反之亦然。因此,即使二极管D11进入电断开状态, 通过接通开关元件Sll,就可以允许电流经过开关元件Sll和以反平行 方式与开关元件S5连接的二极管,从主放电路径X传送到恒定电压电 源V1。例如,可以将在主放电路径X上累积的电压Vset的电荷快速传 送到恒定电压电源V1,并可以使主放电路径X的电位达到与恒定电压电 源V1相同的电位。
另外,由于采用了开关元件S12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12与二极管 D12并联,它可以切换以切断或通行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流入到主 放电路径X的电流,或者反之亦然。因此,即使二极管D12进入电断开 状态,通过接通开关元件S12,就可以允许电流经过以反平行方式与开 关元件6连接的二极管和开关元件S12,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传送 到主放电路径X。例如,可以快速将电荷从电压箝位电路90的GND提供 到主放电路径X,该电荷消除了在主放电路径X上累积的负电压Vad, 并可以使主放电路径X的电位达到与GND相同的电位。因此,就可以产 生电压波形,用于稳定无变形的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
在不使用负电压的恒定电压电源V3作为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时, 可以配置电压箝位电路,而不需要使用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12。
1-4 修改实例1-4-1修改实例1图5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其它实例的示意图。图5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具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2和维持电 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2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2、 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例如,如图5中所示,在不需要具有用于产生复位波形的复位电压, 以及不使用负电位的恒定电压电源作为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时,可以 配置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2的电压箝位电路91,而不需要使用图1的 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12。在这种配置中,可以获得如上所述的相同 效果。l-4-2修改实例2图6是显示在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其它实例的示意 图。图6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3和维持电 极驱动电路,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3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3、复 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6中所示,对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3的电压箝位电路92, 可以具有使用开关元件S102代替图1中的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12 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102是MOSFET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元件。采用这 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102从接通转换到断开或者反之亦然,就可 以切换是否断开或接通从电压箝位电路92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 电流。1-4-3修改实例3图7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实例 的示意图。图7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4和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4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5104、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7中所示,对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4的电压箝位电路93, 可以具有使用开关元件S101代替图1的二极管Dll和开关元件Sll的 配置,该开关元件Sll是MOSFET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元件。采用这种 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101从接通转换为断开或者反之亦然,就可以 切换是否切断或接通从主放电路径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I的电流。正如在修改实例2和3中显示的,可以使用M0SFET等开关元件S101 或S102来代替二极管Dll和开关元件Sll的组合或二极管D12和开关 元件S12的组合,采用这种配置,可以获得如上所述的相同效果。1-4-4修改实例4图8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实例 的示意图。图8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5和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5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5、 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8中所示,可以具有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5与复位波形产 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路径上安装诸如MOSFET等的开关元件S9,来代 替图1的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12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9是与现有 技术相同的元件。采用这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9从接通转换到断 开或者反之亦然,就可以切换切断或接通从电压箝位电路94的GND流 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流。卜4-5修改实例5图9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实例 的示意图。图9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6和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6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6、 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9中所示,可以具有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6与复位波形产 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路径上安装开关元件S10,来代替图1的二极管 Dll和开关元件Sll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10是诸如MOSFET等与现有技 术相同的元件。采用这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10从接通转换到断开 或者反之亦然,就可以转换是否切断或通行从主放电路径流入到恒定电 压电源VI的电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5或5106
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路径上安装开关元件,来代替二极管D11和开关元件S11的组合以及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12的组合, 该开关元件使用了MOSFET等。1-4-6修改实例6在本实施例中,只通过如图1中和图5至图9中显示的线圈Ll, 来配置在功率恢复电路中实现LC谐振的线圈的实例。然而,本发明将 并不局限于这种配置。例如,为了改变谐振频率等,在电能恢复的时侯 和在再使用时,对于功率恢复电路可以使用两个线圈,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图10是显示实施例1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 外其它实例的描述。图10中显示的配置与图1中显示的配置的区别在 于使用了两个线圈,即线圈L1A和线圈L1B,作为在扫描电极驱动电 路507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7的功率恢复电路中实现LC谐振的线 圈。在电能恢复时使用线圈L1B,在再使用电能时使用线圈L1A。例如, 即使在采用这种方式配置功率恢复电路时,也可以获得如上所述的相同 效果。顺便指出,在图IO中显示了这样的配置,其中功率恢复电路81 的线圈L1A被连接到二极管D11的阴极侧,线圈L1B被连接到二极管D12 的阳极侧。然而,例如,也可以采用另一种配置,其中线圈L1A被连接 到二极管Dll的阳极侧,或者线圈LIB被连接到二极管D12的阴极侧。 另外,在图5至图9所显示的配置中,与图10中显示的配置相同,可 以采取使用两个线圈作为功率恢复电路的配置。1-4-7修改实例7图IIA和图11B是显示功率恢复电路的其它配置实例的附图。图 11A中显示的功率恢复电路具有开关电路Ql和Q2,使用开关电路Ql和 Q2来代替在图1和图5至图9的功率恢复电路配置中的开关元件Sl和 S2。开关电路Q1是开关元件Q11和二极管Q12的并联电路。开关电路 Q2是开关元件Q21和二极管Q22的并联电路。二极管Dl和二极管Q12 以及二极管D2和二极管Q22被分别背对背地连接。开关元件Qll和Q21 是使用MOSFET、 IGBT等进行配置,根据诸如耐电压等规格来适当选择
开关元件Q11和Q21。另外,图11B中显示的功率恢复电路是使用两个线圈的配置,这与 图10的情况相同。在图IIB显示的功率恢复电路中,在图IO的配置中, 分别使用开关电路Ql和Q2来代替开关元件Sl和S2,该开关电路Ql 和Q2是由开关元件和二极管的并联电路组成。l-5等离子显示设备图12是显示结合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PDP驱动电路的等离子显示 设备的配置方框图。图12中显示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AD转换器1、视频信号处理电 路2、子域处理电路3、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维 持电极驱动电路6、和PDP 10。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具有图1中和图5至图 10中显示的配置和操作。AD转换器1将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信号。视频信 号处理电路2将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子域数据,该子域数据执行 来自第1域视频信号的每个子域的控制,以便通过组合具有变化权重 (weight)的光发射时段的多个子域来发射光,并将输入的数字视频信 号显示到PDP 10。子域处理电路3从由视频信号处理电路2准备的子域数据中,产生 对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对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和 对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并将这些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数据电 极驱动电路4、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PDP 10具有n行扫描电极SC1至SCn (图2的扫描电极22)和n 行维持电极SU1至SUn (图2的维持电极23)以及m列数据电极Dl至 Dm (图2中的数据电极32),该n行扫描电极SC1至SCn和n行维持电 极SU1至Sun是在行的方向上交替排列,该m列数据电极Dl至Dm是按 照上面叙述的方式在行的方向上排列。在放电空间中形成了 (mXn)个 放电单元Ci, j,该放电单元Ci, j包含一对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 (i二l至n)和一个数据电极Dj (j4至m),并使用三个放电单元来配 置一个像素,这些放电单元发射红色、绿色和蓝色每种彩色的光。根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独立地驱 动每个数据电极Dj。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的内部装备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用于发 射维持脉冲,在维持时段期间该维持脉冲被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 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可以分别独立地驱动每个扫描电极SC1至SCn。根 据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独立地驱动每 个扫描电极SCl至SCn。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的内部装备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用于产 生在维持时段期间施加到维持电极SU1至SlJn的维持脉冲,该维持电极 驱动电路可以大量驱动PDP 10的所有维持电极SU1至SUn。根据维持电 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驱动维持电极SU1至SUn。在下面实施例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也可以被应用于在图12中显 示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实施例2) 2-1 PDP驱动电路的配置图1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示意图。本 实施例中PDP驱动电路受驱动影响的PDP的结构和电极配置、本实施例 中PDP驱动电路向PDP 10的每个电极施加的每种驱动电压波形、和本 实施例具有PDP驱动电路和PDP IO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子配置都与实施例l中的设置相同。因此,将省略对相关配置和操作的叙述。如图13中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 电极驱动电路508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具有 功率恢复电路。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8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复 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由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 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与图1中显示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1的复 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相同,因此,将省略对相关配置和操作的叙述。图13中显示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包括功率恢复电路80b和电
压箝位电路90b,该功率恢复电路80b包含线圈Ll、恢复电容C1、开关 元件S1和S2以及反向阻断二极管D1和D2。功率恢复电路80b包括二 极管DllO、开关元件SllO、 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该二极管 D110是第三二极管,它切断从恒定电压电源V 1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 流,该开关元件S110是作为第三开关,它可以在切断和通行流入恒定 电压电源V1的电流之间进行转换,该恒定电压电源V 1与二极管D110 串联,该二极管D120是作为第四二极管,它切断从主放电路径回流到 电压箝位电路90b的GND的电流,开关元件S120是作为第四开关,它 可以在切断或通行从电压箝位电路的GND经过二极管D120流入到主放 电路径的电流之间进行转换,该电压箝位电路与二极管D120串联。另外,电压箝位电路90b包括开关元件S5、开关元件S6、电压Vsus 的恒定电压电源V1、 二极管Dll、和二极管D12,该开关元件S5是电源 箝位开关,该开关元件S6是接地箝位开关,该恒定电压电源V1是第一 电源,该二极管Dll作为第一二极管被串联连接到开关元件S5,它切断 流入恒定电压电源VI的电流,该二极管D12作为第二二极管被串联到 开关元件S6,它切断经过开关元件S6从电压箝位电路的GND流入到主 放电路径的电流。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中,功率恢复电路80b具有这样的配置, 其中串联的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被并联到开关元件S5和二极 管D11,该开关元件S5和二极管D11与在它们之间插入的线圈Ll串联, 串联的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被并联到开关元件S6和二极管 D12,该开关元件S6和二极管D12与在它们之间插入的线圈Ll串联。图13中显示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与图1中显示的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01的区别点在于分别包括了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 以及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10和Si20,来代替与二极管Dll并联的 开关元件Sll和与二极管D12并联的开关元件S12。另外,图13中显示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和图1中显示的维持 脉冲产生电路5101都实际执行相同的操作。也就是说,在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08中,通过转换开关元件S1、 S2、 S5、 S6、 S110和S120,就 转换了功率恢复电路80b和电压箝位电路90b,这样,就产生了施加到
扫描电极SC1至SCn的维持脉冲。在功率恢复电路80b中,通过使用作 为电感元件的线圈Ll,使PDP 10的电容性负载(在图3的扫描电极SCI 至SCn中产生的电容性负载)和线圈Ll的电感达到LC —谐振,用于恢 复和提供电能。在电压箝位电路90b中,电能通过开关元件S5和二极 管Dll从电压Vsus的恒定电压电源VI被提供给扫描电极SCI至SCn, 用于将扫描电极SCl至SCn箝位(clamp)到电压Vsus,并且通过借助 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6将扫描电极SCI至SCn箝位到接地电位,来 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2-2 PDP驱动电路的操作下面将论述PDP驱动电路的操作,特别是强调开关元件S110和 S120的操作。按照如图4中的显示,叙述了在复位时段、寻址时段和维 持时段中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2-2-1复位时段首先,将描述在复位时段中开关元件SllO和S120的操作,该复位 时段也就是当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驱动扫描电极SCI至SCn时的时段。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的电压箝位电路90b中,在切断流入恒 定电压电源VI的方向上配置二极管Dll,并且在采用这种使其主体二极 管切断流入恒定电压电源VI的电流的方式的方向上配置开关元件 SllO。采用这种配置,通过断开开关元件SllO,就可以将恒定电压电源 VI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电分离。通过这种配置,当使用恒定电压电 源V2来驱动扫描电极SCI至SCn时,该恒定电压电源V2具有高于恒定 电压电源V1的电位,就可以切断从恒定电压电源V2流入到恒定电压电 源V1的电流,并且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主放电路径的电压降和驱动波 形的变形。另外,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的电压箝位电路90b中,在切断 从电压箝位电路90b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流的方向上配置二极 管W2,并且在采用这种使其主体二极管切断从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 的电流的方式的方向上配置开关元件S120。采用这种配置,通过断开开关元件S120,就可以将电压箝位电路 90b的GND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电分离。这样,当使用具有负电位的 恒定电压电源V3来驱动扫描电极SCI至SCn时,就可以切断从电压箝 位电路90b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3的电流,并且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 主放电路径的增压和驱动波形的变形。因此,在复位时段的前半部分中,开关元件S110被断开,用于将 恒定电压电源V1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以便允许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 稳定地产生斜率波形,该斜率波形从电压Vil缓慢增加到电压Vi2,该 电压Vi2也就是电压Vset。另一方面,当通过来自恒定电压电源V2的电能供应,使主放电路 径的电位达到电压Vset时,当通过恒定电压电源V1,使二极管D11的 阳极侧电位等于电压Vsus时,二极管Dll的阴极侧电位就变为电压 Vset,该电压Vset高于电压Vsus。这导致了电断开状态,其中电流被 阻止从二极管Dll的阳极侧流入到阴极侧。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复 位波形中,只要复位时段的前半部分结束,电压就必须快速从电压Vi2 减低到电压Vi3。例如,当电压Vi3等于电压Vsus时,通过将恒定电压 电源V1电连接到主放电路径,就可以快速使主放电路径达到与恒定电 压电源VI相同的电位,并可以将复位波形从电压Vi2降低到电压Vi3。 然而,只要二极管D11进入电断开状态,就不再能够使主放电路径达到 与恒定电压电源VI相同的电位,这就使产生正常的驱动波形变得很困 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要复位时段的前半部分结束,就接通开关 元件S110和S5。通过执行这种操作,就将恒定电压电源VI电连接到主 放电路径,并能通过线圈Ll、开关元件S110和二极管D110将在主放电 路径上累积的电荷输送到恒定电压电源V1。这样,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就 可以快速达到与恒定电压电源VI相同的电位。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开 关元件SllO的电流主要是归因于在主放电路径上累积的电荷,该电流 形成了比较小的电流。因此,开关元件S110可以具有能使这个电流流 动的大小,并能够使用具有相对小额定值的减少数量的元件进行配置,
该元件是诸如M0SFET等。这样,在复位时段的后半部分中,首先,开关元件S110被接通, 复位波形的电位被快速降低到电压Vi3。此后,开关元件S5、 S120被断 开,恒定电压电源V1和GND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从而允许复位波形 产生电路52稳定地产生斜率波形,该斜率波形从电压Vi3缓慢降低到 电压Vi4,该电压Vi4也就是负电压Vad。2-2-2 寻址时段接下来将描述在寻址时段中的开关元件S110和S120的操作,该寻 址时段也就是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的时段。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扫描电极SC1至SCn的驱动波形中,只要 后半个复位时段结束,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的开关元件S31就接通, 电压Vscn的电能通过IC31被提供给SC1至SCn,该IC31实现切换操作。 因此,只要后半个复位时段结束,施加到扫描电极SC1至SCn的驱动波 形就从电压Vi4快速上升到电压Vscn。另一方面,在寻址时段中,为了连续地将负的扫描脉冲施加到所有 的扫描电极SC1至SCn,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的开关元件S22就被接通, 用于将恒定电压电源V3电连接到主放电路径。另外,通过断开扫描脉 冲产生电路53的开关元件S32,和断开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的开关 元件S110和S120,就将恒定电压电源VI和电压箝位电路90b的GND 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而且,通过断开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的开关元 件S21,就将恒定电压电源V2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因此,主放电路径 的电位被保持在负电压Vad。采用这种方式,在施加负的扫描脉冲时, IC31就将电能从恒定电压电源V3提供给扫描电极SC1至SCn,或者在 其它情况下,IC31将电能从恒定电压电源V4提供给扫描电极SC1至SCn。2-2-3 维持时段接下来将描述在维持时段中的开关元件S110和S120的操作,该维 持时段也就是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驱动扫描电极SC1至SCn的时段。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扫描电极SC1至SCn的驱动波形中,当寻
址时段结束时,驱动电压就临时达到0 (V)。然而,当通过来自恒定电压电源V3的电能供应,使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变为负电压Vad时,通过电位箝位电路90b的GND,使二极管D12 阴极侧上的电位达到O (V),而阳极侧的电位变为小于O (V)的负电压 Vad,并产生了电封闭状态,在该状态中不允许电流从二极管D12的阳 极侧流入到阴极侧。为了使主放电路径达到O (V),应当将电压箝位电 路的GND电连接到主放电路径,但是当二极管D12进入电封闭状态时, 主放电路径就不能快速地达到O (V),这就使产生正常的驱动波形变得 很困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要寻址时段结束,开关元件S120和开关 元件S6就被接通。通过执行这些操作,电源箝位电路90b的GND就被 电连接到主放电路径,电荷就通过二极管D120、开关元件S120和线圈 Ll,从电压箝位电路的GND提供给主放电路径,采用这种方式来消除在 主放电路径上累积的负电荷,并且使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快速变为0 (V)。 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开关元件S120的电流就变为相对小的电流,该电流 足以消除在主放电路径上累积的负电荷。因此,开关元件S120可以具 有能够允许这种电流流动的大小,并且可以釆用具有相对小额定值的减 少数量的元件进行配置,这些元件是诸如MOSFET。在主放电路径的电位变为0 (V)之后,通过使用现有技术的方法 来控制开关元件S1、 S2、 S5和S6,当电能被恢复时,就通过反向阻断 二极管D2和开关元件S2,将在扫描电极SC1至SCn中产生的电容性负 载上累积的电能输送到恢复电容Cl。当提供电能时,就通过开关元件 Sl和反向阻断二极管D1,将在恢复电容C1上累积的电能输送到扫描电 极SCl至SCn。另外,在箝位的时候,电能就通过开关元件S5和二极管 Dll,从电压Vsus的恒定电压电源Vl提供给扫描电极SCl至SCn,并且 通过二极管D12和开关元件S6,将在扫描电极SC1至SCn中产生的电容 性负载上累积的电能放电到GND。在这种情况下,当配置为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使维持脉冲下降之 后,才开始由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使维持脉冲上升时,在维持脉冲 下降时段中,至少开关元件S120被保持接通。另外,在开关元件S5接
通的维持时段中,开关元件S110被保持接通。另外,配置为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使维持脉冲上升之前,就开始由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 使维持脉冲下降,在维持脉冲的上升时段中,至少开关元件S120被保 持接通。在其它的维持时段中,开关元件S110和S120可以被接通或断 开,无论哪一种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就可以具有无变形的下降波形。 当配置为同时执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的维持脉冲下降,和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08的维持脉冲上升时,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使维持脉冲的 下降时段中,断开开关元件S120。另外,当配置为同时执行维持电极驱 动电路6的维持脉冲上升,和维持脉冲电路5108的维持脉冲下降时, 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使维持脉冲的下降时段中,就以类似方式断开开 关元件S120。在其它维持时段中的其它操作就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进 行。2-3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具有向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的 电压箝位电路90b提供二极管Dll和D12的配置,就可以将恒定电压电 源VI和电压箝位电路90b的GND与主放电路径电分离,而不需要在维 持脉冲产生电路5108和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之间配置开关元件。因此, 就可以减少在从功率恢复电路的线圈Ll到扫描电极SC1至SCn的主放 电路径中的阻抗,并可以提高在PDP 10的电容性负载中累积的电能的 恢复率,从而实现功率消耗的减少。'另外,由于可以使用具有大额定值的二极管来配置驱动电路。因此, 与使用MOSFET和其它开关元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少构成驱动电路 的元件数量。另外,由于采用了具有开关元件S110和二极管D110以及开关元件 5和二极管Dll的配置,即开关元件S110和二极管D110能够从切断或 通行中切换电流或者反之亦然,该电流是从主放电路径流入到串联的恒 定电压电源VI和二极管DllO,该开关元件5和二极管Dll是串联连接, 它们通过线圈Ll与开关元件S110和二极管D120成并联配置,因此, 即使二极管Dll被电断开时,也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开关元件S110和二
极管D110,从主放电路径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I。例如,可以将在主放电路径上累积的电源Vset的电荷快速地输送到恒定电压电源VI,以 便使主放电路径的电位达到与恒定电压电源VI相同的电位。另外,配置了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S120和二极管D120以及串联连 接的开关元件S6和二极管D12,该开关元件S120和二极管D120可以从 切断或通行电流中进行转换,该电流是从电压箝位电路90b的GND流入 到主放电路径,该开关元件S6和二极管D12通过线圈Ll被并联到开关 元件S120和二极管D120。这样,即使二极管D12进入电切断状态,也 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开关元件S120和二极管D120从GND传送到主放电路 径。例如,可以快速将电荷从电压箝位电路90b的GND提供给主放电路 径,并能够使主放电路径的电位达到与GND相同的电位,该电荷消除了 在主放电路径上累积的负电压Vad。因此,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无变形 的电压波形,用于驱动扫描电极SCl至SCn。当不使用负电压的恒定电压电源V3作为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时, 可以配置电压箝位电路,而不需要使用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2-4 修改实例 2-4-l 修改实例1图14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其它实例的 示意图。图14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具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9和维 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09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5109、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14中所示,在产生复位波形的时候不需要施加负电压,以及 不使用具有负电位的恒定电压电源作为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的情况下, 可以配置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09的电压箝位电路91b,而不需要使用图 13的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即使在这种配置中,可以获得如上 所述的相同效果。2-4-2 修改实例2图15是显示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实例的描 述。图15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0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0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10、 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15中的显示,对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10的电压箝位电路 92b,可以具有使用开关元件S102来代替图13的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 件S120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102是M0SFET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元件。 采用这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102从接通转换到断开或者反之亦然, 就可以切换是否切断或通行从电压箝位电路92b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流。2-4-3 修改实例3图16是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 实例的描述。图16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1 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1具有维持脉冲产生电 路5111、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16中所示,对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11的电压箝位电路93b, 可以具有使用开关元件S101来代替图13的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 S110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IOI是MOSFET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元件。采 用这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IOI从接通转换到断开或者反之亦然, 就可以切换是否切断或通行从主放电路径流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I的电 流。正如修改实例2和3中所示,可以使用开关元件S101或S102来代 替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组合或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 的组合,该开关元件SIOI或S102是诸如M0SFET。即使在这种配置下, 也可以获得如上所述相同的效果。2-4-4 修改实例4图17是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 实例的示意图。图17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512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2具有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12、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17中所示,可以具有使用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12和复位波 形产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路径上安装的开关元件S9,来代替图13 的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9是诸如M0SFET 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元件。采用这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9从接通 转换到断开或者反之亦然,就可以切换是否切断或通行从电压箝位电路 的GND流入到主放电路径的电流。2-4-5 修改实例5图18是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 实例的示意图。图18中显示的PDP驱动电路装备有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513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6,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3具有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13、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和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3。如图18中所示,可以具有使用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13与复位波 形产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路径上安装的开关元件S10,来代替图13 的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配置,该开关元件S10是诸如MOSFET 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元件。采用这种配置,通过将开关元件S10从接通 转换到断开或者反之亦然,就可以切换是否切断或通行从主放电路径流 入到恒定电压电源V1的电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用在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5112或5113与复位波形产生电路52之间的主放电路径上安装 的开关元件,来代替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组合或二极管D120 和开关元件S120的组合,该开关元件是MOSFET等。2-4-6修改实例6在本实施例中,只通过如图13至图18中显示的线圈Ll来配置在 功率恢复电路中实现LC一谐振的线圈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 种配置。例如,在电能恢复时和在再使用时,为了改变谐振频率等,可 以使用两个线圈作为功率恢复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同的效 果。图19是显示实施例2中的PDP驱动电路配置的另外其它实例的示 意图。图19中显示的配置与图13中显示的配置的区别在于使用了两
个线圈作为在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14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114的功 率恢复电路中实现LC谐振的线圈,这两个线圈包括线圈L1A和线圈L1B, 在电能恢复的时候使用线圈L1B,在再使用电能的时候使用线圈L1A。 例如,即使在以这种方式配置功率恢复电路时,也可以获得如上所述的 相同效果。在图19中,显示了这样的配置,其中功率恢复电路的线圈 LlA被连接到二极管Dll的阴极侧,线圈L1B被连接到二极管D12的阳 极侧。然而,例如,也可以采用将线圈LlA连接到二极管Dll的阳极侧, 或者将线圈LIB连接到二极管D12的阴极侧的配置。另外,在图14至 图18显示的配置中,也可以采用在图19和图20A和图20B中显示的功 率恢复电路的配置。2-4-7 修改实例7图20A和20B是显示功率恢复电路的其它配置实例的附图。图20A 中显示的功率恢复电路具有开关电路Ql和Q2,使用这些开关电路Ql 和Q2来代替在图13至图18的功率恢复电路配置中的开关元件S1和S2。 开关电路Ql是开关元件Qll和二极管Q12的并联电路。开关电路Q2是 开关元件Q21和二极管Q22的并联电路。二极管Dl和二极管Q12以及 二极管D2和二极管Q22被分别背对背地连接。开关元件Qll和Q21采 用MOSFET、 IGBT等进行配置,可以根据诸如耐电压等规格来适当选择 开关元件Q11和Q21。另外,图20B中显示的功率恢复电路是使用两个线圈的配置,这与 图19中的情况相同。对于在图20B中显示的功率恢复电路,在图19的 配置中,分别使用开关电路Q1和Q2来代替开关元件S1和S2,该开关 电路Ql和Q2是由开关元件和二极管的并联电路组成。在图20A和图20B中,显示了二极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串联 电路以及二极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的串联电路。然而,当使用二极 管形成Vset分离开关时,需要二极管i)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串联电 路,只有在使用二极管形成Vad分离开关时,才需要二极管D120和开 关元件S120的串联电路。也就是说,如图17所示,其中不提供二极管 D12作为Vad分离开关,在图20A和20B中,不再需要二极管D120和开
关元件S120的串联电路。另外,正如图18中所示的情况,其中不提供二极管Dll作为Vset分离开关,在图20A和20B中,就不再需要二极 管D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串联电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由PDP 10期望的驱动波形中, 显示了寻址时段的电位等于和小于0 (V),维持时段的第一电位是0 (V) 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是说,当PDP 10所期望的驱动波形等于或高于0 (V),并且在维持时段中的第一电位是0 (V)时,将不需要开关元件 S12和S120、和二极管D12。(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和下面的实施例中,将描述关于维持开关、分离开关和 功率恢复电路的连接部位的各种变化。图21A是显示在PDP驱动电路中的一个电路拓扑实例的示意图。在 附图中,维持开关、分离开关和功率恢复开关被分别适当地配置在模块 A至L的任何一个模块上。没有进行配置的模块被认为是简单连接节点。 在图21A中,该电路是由图1中显示的扫描维持产生电路53中的电源 V4、 二极管D31、电容31、和开关元件S31和S32组成,为了便于描述 省略了对该电路的民俗话,但是在图21A中的该电路也将采用与图1等 相同的连接关系被连接到扫描IC (IC31)。维持开关包括在高电压侧上配置的高侧维持开关和在低电压侧上 配置的低侧维持开关。高侧维持开关是提供维持电压Vsus的开关,它 对应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S5。低侧维持开关是提供接地电位的开关, 它对应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S6。分离开关包括Vset分离开关和Vad分离开关。Vset分离开关对应 二极管Dll、开关元件S10或开关元件S101。特别地,在实施例l的情 况下,开关元件11被并联到二极管Dll。 Vad分离开关对应二极管D12、 开关元件S9或开关元件S102。特别地,在实施例l的情况下,开关元 件S12被并联到二极管D12。功率恢复电路包括低侧功率恢复电路和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该低侧 功率恢复电路将电能从PDP IO恢复到恢复电容CI,该高侧功率恢复电
路将恢复的电能从恢复电容C1提供到PDP 10。这些特定配置是按照图1、 10、 11、 13、 19、 20等的显示。例如,低侧功率恢复电路对应包括例如在实施例1的图1等中的恢 复电容C1、 二极管D2、开关元件S2、和线圈L1的电路。在图10中, 该低侧功率恢复电路对应包括恢复电容C1、开关S2、 二极管D2、和线 圈L1B的电路。另外,在实施例2的图13等中,该低侧功率恢复电路 对应包括恢复电容C1、 二极管D2、开关元件S2、和线圈L1、以及二极 管D120和开关元件S120的电路。高侧功率恢复电路对应包括例如在实施例1的图1等中的恢复电容 Cl、 二极管D1、开关元件S1、和线圈L1的电路。另外,在图10中, 该高侧功率恢复电路对应包括恢复电容C1、开关S1、 二极管D1、和线 圈L1A的电路。另外,在实施例2的图13等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对 应包括恢复电容C1、 二极管D1、开关元件S1、和线圈L1、以及二极管 D110和开关元件S110的电路。在图21A中,模块90是一个电路模块,它在复位时段中提供正电 压Vsus,该电路模块对应包括图1等中的恒定电压电源V2和开关元件 S21的电路。模块91是一个电路模块,它在复位时段中提供负电压Vad, 该电路模块对应包括在图1等中的恒定电压电源V3和开关元件S22的扫描IC (IC31)具有如图21B中显示的配置,它是具有高电压侧 开关和低电压侧开关的串联电路,该高电压侧开关和低电压侧开关被并 联,它们的数量与扫描电极的数量相同。高电压侧开关的高电压侧端被 连接到共用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1。每个低电压侧开关的低电压侧端被全 部连接到共用的低电压侧输入端P2。在图21A的实例中,扫描IC(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1被连接 到模块90,该模块90提供电压Vsus,低电压侧开关的低电压侧输入端 P2被连接到模块91,该模块91提供电压Vad。另外,维持脉冲产生电 路的输出被连接到扫描IC (IC31)的低电压侧输入端P2。也就是说, 在维持时段中,电流将通过扫描IC (IC31)的低电压侧输入端P2被提 供给PDP 10,或者提取(draw)来自PDP 10的电流。 在如图21A所示的电路拓扑中,可以考虑具有下面设置的变形。3-1模式1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C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G、 H、 I和L的任何一 个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G、 H、 I和L的任何一个 模块中。在这个模式中,可以使用二极管来配置Vset分离电路和Vad分离 电路,从而产生可以减少安装区域的效果。3-2模式2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C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D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G、 H、和L的任何一个 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G、 H、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 中。在这个模式中,可以使用二极管来配置Vset分离电路和Vad分离 电路,从而产生可以减少安装区域的效果。3-3模式3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F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Vad分离开关被插入在主放电路径 中,因此Vad分离开关就不能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该二极管只允许电 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Vad分离开关必须使用诸如MOSFET等的开关元件进行配置,该开关元件允许电流在双向上流动,并可以控制传导性。 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 K、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 K、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 在这个模式中,可以使用二极管来配置Vset分离电路。 3-4模式4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C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 I和L的任何一个 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H、 I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 中。在这个模式中,Vset分离电路和Vad分离电路可以使用二极管进 行配置,从而产生可以减少安装区域的效果。3-5模式5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C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D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 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配设置在模块H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在这个模式中,Vset分离电路和Vad分离电路可以使用二极管进 行配置,从而产生可以减少安装区域的效果。3-6模式6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E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C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Vset分离开关被插入在主放电路径 中,因此,Vset分离开关就不能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该二极管只允许 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它必须使用诸如M0SFET的开关元件进行配置, 该开关元件允许电流在双向上流动,并可以控制传导性。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 I、 J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 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H、 I、 J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在这种模式中,Vad分离电路可以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Vset分离 电路必须使用开关元件进行配置。3-7模式7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C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E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D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Vset分离开关可以被插入在主放电 路径中,因此Vset分离开关就不能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该二极管只 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它必须使用诸如M0SFET的开关元件进行 配置,该开关元件允许电流在双向上流动,并可以控制传导性。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 J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低 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H、 J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在这个模式中,Vad分离电路可以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Vset分离 电路必须使用开关元件进行配置。3-8模式8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F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Vad分离开关被插入在主放电路径 中,因此Vad分离开关就不能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该二极管只允许电 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它必须使用诸如MOSFET的开关元件进行配置,该开关元件允许电流在双向上流动,并可以控制传导性。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G、 H、 K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 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G、 H、 K和L的任何一个模块中。在 这个模式中,Vset分离电路可以使用二极管进行配置。Vad分离电路必 须使用开关元件进行配置。作为该模式的一个实例,开关元件S5被配置在模块A中,二极管 Dll和与它并行连接的开关元件Sll被配置在模块B中,开关元件S6 被配置在模块D中,开关元件S9被配置在模块F中,高侧功率恢复电 路被配置在模块G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H中。3-9效果即使在模式1至模式8中将复位时段的正峰值电压Vset施加到PDP
10时,施加到Vset分离开关的电压将上升到从电压Vset中至多减去寻 址电压(Vscn)后获得的电压,这样,就可以减少分离开关的耐电压。 另外,由于放电电流不在Vset分离电路中或Vad分离电路中流动,因此就可以减少电路损耗。另外,在图21A中,提供电压Vsus的模块90被连接到扫描IC( IC31) 的高电压侧输入端。然而,类似于提供电压Vad的模块91,它也可以被 连接到扫描IC (IC31)的低电压侧输入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图1 等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上述的组合,消除了将功率恢复电路 配置到模块L中的组合。在上述模式1至模式8中,根据功率恢复电路的位置可以获得下列 效果。通过在模块G或I中配置功率恢复电路,就可以减少高侧功率恢 复电路的二极管或低侧功率恢复电路的开关的耐电压。另外,通过将功 率恢复电路配置到模块H、 K或L,恢复电流就不会通过分离电路,因此, 就可以减少分离电路的损耗,因而可以提高恢复效率。简而言之,在配置有功率恢复电路的模块与PDP IO之间没有设置 分离电路时(例如,在模块K或L中配置功率恢复电路时),恢复电流 就不会通过分离电路,因此,就可以减少分离电路中的损耗,因而可以 提供恢复效率(这种效果被称为"电流优点")。另外,关于配置有分离 电路的模块,当在PDP侧上配置了设置有功率恢复电路的模块时(例如, 在模块G、 H或I中配置功率恢复电路时),电能恢复电路就被应用最大 的维持电压Vsus,因此可以减少在功率恢复电路中包含的二极管或开关 的耐电压(这个效果被称为"电压优点")。前述内容与下列实施例中的 相同。例如,最佳的驱动条件需要高的初始电压(Vset、 Vad),适合使 用对电压优点提供优先级的配置。当平面电容很大,恢复的电能很高时 (恢复电流很大)和/或当允许恢复的时间很短时(当恢复电路很大 时),就适合使用对电流优点提供优先级的配置。恢复电流的大小取决 于在维持电压、平面电容、和维持电压的上升或下降时间的倒数的乘积。(实施例4)图22是显示在PDP驱动电路中的另一个电路拓扑实例的示意图。
在图22的实例中,扫描I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l被连接 到模块90,该模块90提供电压Vsus,低电压侧开关的低电压侧输入端 P2被连接到模块91,该模块91提供电压Vad。另外,维持脉冲产生电 路的高电压侧输出(Vsiis)被连接到扫描工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 Pl,低电压侧的输出(接地)被连接到低电压侧输入端P2。也就是说, 在维持时段中,电流通过扫描I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1被提供 给PDP 10,并通过低电压侧输入端P2扫描(swe印)来自PDP 10的电 流。在如图22中所示的电路拓扑中,可以考虑具有下列配置的变化。 4-1模式1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C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E、 F、 G或H的任何一 个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E、 F、 G或H的任何一个 模块中。4-2模式2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C中。高侧功率恢复鬼路被配置在模块F、 G或H的任何一个 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F、 G、或H的任何一个模块 中。4-3模式3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C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D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E、 G和H的任何一个 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E、 G和H的任何一个模块 中。4- 4模式4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C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Vad分离开关被配 置在模块D中。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G或H中,低侧功率恢 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G或H中。在上述的模式1至4中,Vset分离电路和Vad分离电路可以使用 二极管进行配置,从而产生可以减少封装区域的效果。另外,由于放电 电路不在Vset分离电路或Vad分离电路中流动,因此可以减少电路损 耗。(实施例5)图23是显示在PDP驱动电路中的其它电路拓扑实例的描述。在图 23的实例中,扫描I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1被连接到模块90, 该模块90提供电压Vset,低电压侧开关的低电压侧输入端P2被连接到 模块91,该模块91提供电压Vad。另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高电压 侧输出(Vsus)被连接到扫描IC (IC31)的低电压侧输入端P2,低电 压侧的输出(接地)被连接到高电压侧输入端P1。也就是说,在维持时 段中,电流通过扫描IC (IC31)的低电压侧输入端P2被提供给PDP 10, 并通过高电压侧输入端P1扫描(swe印)来自PDP IO的电流。在如图23中显示的电路拓扑中,可以考虑下列配置的变化。5- 1模式1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D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A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C中。没有配置Vad分离 电路。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E、 F或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 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E、 F或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5-2模式2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C中,低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
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D中。没有配置Vad分离电路。高侧功 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E或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电路 也被配置在模块E或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由于在上述模式1和2中,即使在复位时段中施加负的峰值电压 Vad时,低侧维持开关的漏极电压也保持为正,因此不需要Vad分离电 路。在这种情况下,扫描IC的高侧开关担当分离开关的作用。然而, 这对于电压V4大于电压Vad的情况很有效,该电压V4被用作选择扫描 IC的放电(在寻址操作中)。(实施例6)图24是显示在PDP驱动电路中的另一个电路拓扑实例的示意图。 在图24的实例中,扫描I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l被连接 到模块90,该模块90提供电压Vsus,低电压侧开关的低电压侧输入端 P2被连接到模块91,该模块91提供电压Vad。另外,维持脉冲产生电 路的输出被连接到扫描I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l。也就是说, 在维持时段中,通过扫描IC (IC31)的高电压侧输入端P1,将电流提 供给PDP 10,或者扫描(swe印)来自PDP IO的电流。在如图24中显示的电路拓扑中,可以考虑下列配置的变化。6-1模式1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低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D 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没有配置Vad分离电路。高侧功 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E、 F或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低侧功率恢复 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E、 F和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6-2模式2在这种模式中,高侧维持开关被配置在模块B中,低侧维持开关被 配置在模块D中,Vset分离开关被配置在模块A中。没有配置Vad分离 电路。高侧功率恢复电路被配置在模块F和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同时, 低侧功率恢复电路也被配置在模块F和H的任何一个模块中。
由于在上述模式1和2中,即使在复位时段中施加负的峰值电压Vad时,低侧维持开关的漏极电压也被保持为正,因此就不需要Vad分离电路。在这种情况下,扫描IC的高侧开关担当分离开关的功能。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很明显得到许多其它的修改实例、改变和其它使用。因此,应当认识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公开的特定内容,而是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本专利申请涉及日本专利申请No, 2005 — 149045 (2005年5月23日提交),在此结合其内容以供参考。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包含电恢复电路的PDP驱动电路和等离 子显示设备,并通过减少在主放电路径中的阻抗,能够减少无效的功率 消耗,特别是能够减少构成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少安装区域, 同时产生具有很小变形的驱动波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侧上设置的主开关元件,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加到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所述扫描电极和/或所述维持电极;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来产生复位电压,并将所述复位电压施加到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高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其中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1)和第一开关元件(S11),所述第一二极管防止由所述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以相反方向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被并联到所述第一二极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高电 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高电 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侧。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 积的电能,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和阴极 端中的任何一个。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 积的电能,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 等离子显示器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 积的电能;和 ,扫描IC,作为一种用于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 所述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输入端。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中恢复 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和阴极端中 的任何一个。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中恢复 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等离 子显示器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9.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中恢复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扫描IC,作为一种用于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 所述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 的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
10. —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 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 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 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 输出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所述脉冲电压施加到所 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所述扫描电极和/或所述维持电极;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第三电源的输出电压,产生 第二复位电压,并将所述第二复位电压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 述第三电源输出低于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第二二极管(D12),用于防止由所述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 电压被以相反方向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开关元件(S12),被并联到所述第二二极管。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低 电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低 电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 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 积的电能,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的 任何一个。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 积的电能,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 等离子显示面板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积的电能;禾口扫描IC,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所述 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电恢复电路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输入 端和低电压侧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输入端。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中恢复 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 二二极管的阳极端和阴极端中的任何一个。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恢复 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 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用于提供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恢 复的电能;禾口扫描IC,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所述 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电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低电压 侧的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输入端。
19. 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 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 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 输出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所述脉冲电压施加到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所述扫描电极和/或所述维持电极;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产生复位 电压,并将所述复位电压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高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第一二极管(Dll),用于防止由所述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 被以相反方向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源;第一功率恢复电路,用于使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产生 谐振,并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累积的电能;第二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恢复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第三二极管(D110),用于在切断从所述第一电源流入到所述扫描 电极的电流时,允许电流流入所述第一电源;和开关元件(S110),被串联连接到所述第三二极管,并且用于控制 流入和切断到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流。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低 电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侧。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低 电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侧。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中的任何一 个。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等离子显 示面板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 步包括扫描工C,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所述 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 低电压侧的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输入端。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中的任 何一个。
26.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27.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 步包括扫描IC,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所述 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低 电压侧的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输入端。
28. —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 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和在低电压 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的 输出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所述脉冲电压施加到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所述扫描电极和/或所述维持电极;和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来自第三电源的输出电压,产生 第二复位电压,并将所述复位电压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第 三电源输出低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第二二极管(D12),用于防止由所述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 电压被以相反方向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源;第一功率恢复电路,用于使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产生 谐振,并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累积的电能;第二功率恢复电路,用于将恢复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第四二极管(D120),用于切断从所述第一电源流入到接地的电流;和第四开关元件(DllO),被串联连接到所述第四二极管,并且控制 经过所述第四二极管(D120)来自接地的电流的流动/切断。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低 电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高电压侧。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低 电压侧主开关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低电压侧。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中的任 何一个。
32.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等离 子显示面板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33.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 步包括扫描IC,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所述 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 低电压侧的输入端中的任何一个输入端。
34.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中的任何一个。
35.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述 第二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等离子显 示面板之间的主放电路径。
36.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进一 步包括扫描工C,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路,所述 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恢复电路被连接到在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和低 电压侧的输入端中的任何 一 个输入端。
37. —种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多个扫描电极和 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包括 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在高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S5)和在 低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S6),所述脉冲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VI)的输出电压操作主开关元件来产生脉冲电压,并将所 述脉冲电压施加到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的扫描电极和/或维持电极; 第一复位电压产生电路(V2, S21),用于根据来自第二电源(V2) 的输出电压(Vset)来产生第一复位电压,并将所述第一复位电压施加 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高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的 电压;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V3, S22),用于根据来自第三电源(V3) 的输出电压(Vad)来产生第二复位电压,并将所述第二复位电压提供 给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三电源输出低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 压的电压;二极管(Dll),被连接到在所述高侧主开关元件(S5)的低电压侧, 用于防止由所述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反向施加到所述第一 电源;开关元件(Sll),与所述二极管并联;开关元件(S9),被插入在主放电路径中,用于防止由所述第二复 位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反向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源的参考电位; 第一功率恢复电路(Cl, S2, D2, L1B),用于恢复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容性负载上累积的电能;第二功率恢复电路(C1, Sl, Dl, L1A),用于将恢复的电能提供给 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扫描IC (IC31),作为一种选择施加寻址放电电压的扫描电极的电 路,所述扫描IC具有在高电压侧和低电压侧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连接所述高侧主开关元件与 所述二极管的节点,和所述第一功率恢复电路被连接到不与所述高侧主开关元件连接的 所述二极管的端子,所述第一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被连接到所述扫描IC的高电压侧,所 述第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被连接到所述扫描工C的低电压侧。
38.—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和根据权利要求l、 10、 19、 28或3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用于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脉冲电压产生电路(5101)和复位电压产生电路(52),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含在高电压侧和在低电压侧设置的主开关元件,通过根据来自第一电源(V1)的输出电压来操作主开关元件,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产生脉冲电压,并将脉冲电压施加到PDP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该复位电压产生电路根据来自第二电源(V2)的输出电压产生复位电压,并将该复位电压施加到PDP。该脉冲电压产生电路包含第一二极管(D11)和第一开关元件(S11),该第一二极管防止由复位产生电路输出的电压被反向施加到第一电源,该第一开关元件被并联到第一二极管。
文档编号G09G3/28GK101151648SQ20068001003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3日
发明者中田秀树, 新井康弘, 永木敏一, 池田敏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