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81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 具,是对现有中学物理教学用具品种的补充,属于文教用品范畴。
技术背景目前,中学教学用具品种很多,但都功能单一,只是针对各自需要展示的 内容而设计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制取气体的知识,是 物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然而又是物理课的重要且难于理解的课程之一,学生和教师都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用具,现有教学用的制取气体的 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加热,效果又不明显,很难使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气 体的全过程,从而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影响到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通过研究改进, 给出一种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这种新型的教学用具结构简单,可操作 性强,可直观的演示制取气体的全过程,既便于教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又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 有帮助。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其特点 是有两个并列摆放的透明容器,左侧的容器内装有二氧化锰颗粒,其上端的 敞口中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长颈漏斗,另一个通 孔中插有连通导管,该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右侧容器内,右侧的容器内装有水溶液,其上端的敞口中也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与 右侧容器相通的连通导管,另一个通孔中插有排放管,连通导管和排放管上 均设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可 直观的演示制取气体的全过程,既便于教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 助。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给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这种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有两个并列摆放的透明容器, 左侧的容器5内装有二氧化锰颗粒6,其上端的敞口中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 塞7,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长颈漏斗1,另一个通孔中插有连通导管2,该导 管2的另一端插入右侧的容器8内,右侧的容器8内装有水溶液9,其上端的 敞口中也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10,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与左侧容器5相 通的连通导管2的另一端,另一个通孔中插有排放管11,连通导管2上设有 阀门3,排放管11上设有阀门4。演示制取气体时,先把双氧水沿长颈漏斗1倒入左侧的容器5内,并与左 侧的容器5内的二氧化锰颗粒6发生化学反应,此时可见右侧的容器8内有 气泡冒出,打开阀门3和阀门4,排出左侧的容器5内的空气,过一会待左侧 的容器5内的空气排净后,将右侧的容器8倒置,此时可见气泡在右侧的容 器8内上升,而容器8内水溶液9由排放管11向外排放,等容器8内水溶液9放完后,立刻将阀门3和阀门4关闭,并拔下与左侧的容器5相通的连通导 管2,将右侧的容器8正立过来,就制得了一瓶氧气。
权利要求1.一种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有两个并列摆放的透明容器,左侧的容器内装有二氧化锰颗粒,其上端的敞口中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长颈漏斗,另一个通孔中插有连通导管,该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右侧容器内,右侧的容器内装有水溶液,其上端的敞口中也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与右侧容器相通的连通导管,另一个通孔中插有排放管,连通导管和排放管上均设有阀门。
专利摘要一种演示制取气体的教学用具,其特点是有两个并列摆放的透明容器,左侧的容器内装有二氧化锰颗粒,其上端的敞口中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长颈漏斗,另一个通孔中插有连通导管,该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右侧容器内,右侧的容器内装有水溶液,其上端的敞口中也堵有带两个通孔的瓶塞,其中的一个通孔中插有与右侧容器相通的连通导管,另一个通孔中插有排放管,连通导管和排放管上均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可直观的演示制取气体的全过程,既便于教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文档编号G09B23/00GK201126681SQ20072001653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0日
发明者宇 王 申请人:宇 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