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2969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操作人性化、简洁化的发展,带有触摸屏的触控 液晶显示装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用户可 以直接用手或者其它物体接触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以输入信息,从 而减少甚至消除用户对其他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遥控器等) 的依赖,大大方便用户的操作。
当前,触摸屏通常包括电阻型、电容型、声波型、红外线型 等多种类型,其一般为矩形透明面板形式,采用堆叠的方式设置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 一 侧,并通过软性电路板等连接液晶显 示装置和相应的控制装置,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但是,上述堆叠结构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触摸屏与液晶 显示装置需要分别制作,然后再通过一黏合层将该触摸屏黏合在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该触摸屏和翁合层使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的厚度和重量增加。同时,由于该触摸屏和黏合层对光具有吸收、 折射和反射等光学作用,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光穿透率降低,且易 产生光学干扰现象,造成显示图像变形或变色,降低其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厚度大、穿透率低和显 示效果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小、穿透率高和显示效果 好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 一和该第一基 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一夹在该第 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该第一基板邻近该液晶层一侧设置一第一传感线、 一第二传感线、相互串联的一参考电容和一可变电容,该参考电 容和该可变电容的连接点电连接该第 一 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 该可变电容响应外界压力而改变其电容值。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公共电极、 一第一传感线、 一垂直于该第一传感线的第二传感线、 一和该公共电极相对的参 考电容和一夹在该公共电极和该参考电容之间的液晶层。该参考 电容包括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邻近该公共电极 一侧,且当该公共电极和该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时,该第二 电极输出 一 电信号至该第 一 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 一第一基板,并在该第 一基板上形成一第 一电极和一第 一传感线; 形成 一 覆盖该第 一 电极和该第 一 传感线的第 一 绝缘层;在该第一 绝缘层上形成 一 和该第 一 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和 一 第二传感线; 形成一覆盖该第二电极和该第二传感线的第二绝缘层;形成一 电 连接该第二电极、该第一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的连接件;提供
一具有一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该公共电极和该第二电极相对, 从而定义一可变电容。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 一第一基板,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一传感线; 形成 一 覆盖该第 一 电极和该第 一 传感层上第 一 绝缘层;形成 一 第 二传感线;形成一覆盖该第二传感线的第二绝缘层;形成一相对 该第 一 电极的第二电极,且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 一传感线和该 第二传感线;提供一具有一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该公共电极和 该第二电极相对,从而定义一可变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内部设置第一、第二 传感线、参考电容及可变电容,利用该可变电容的电容变化而探 测该点的电信号变化,从而根据电信号的变化实现触控定位的功 能。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自身可实现触控功能,而不需要额外之 触控面板,其厚度薄、重量轻,有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 展。同时,由于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减少使用触控面板和黏合层等元件,光线不必穿过触控面板及黏合层等元件,减少光吸收、 折射、反射和干涉等不良光学现象,有效提高该触控液晶显示装 置的透光率及显示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中,利用光 刻工艺将该第一、第二传感线、该参考电容及可变电容制作于液 晶显示装置内,从而实现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具有 步骤少、工艺简单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结 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任意一像素单元的平面
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所示in-in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任意一像素单元触控部分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6是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至图16是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每一步骤的结 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任一像素 单元的平面放大结枸示意图。
图18是沿图17所示xvin-xvin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0至图24是图1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部分步骤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 电路结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数据驱动电路101、 一扫描驱动电路102、 一第一读取电路103、 一第二读 取电路104、多条数据线105、多条扫描线106、多条第一传感线 107和多条第二传感线108。
该多条数据线105相互平行且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多条扫 描线106相互平行且沿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从而 界定多个像素单元150。该多条第 一传感线107和该多条扫描线 106数目相等,且和该多条扫描线106分别对应相邻并平行设置。 该多条第二传感线108和该多条数据线105数目相等,且和该多 条数据线105分别对应相邻并平行设置。
该数据驱动电^各IOI和该多条数据线105相电连接,为该多 条数据线105提供数据信号。该扫描驱动电路102和该多条扫描 线106相电连接,为该多条扫描线106提供扫描信号。该第一读 取电路103和该多条第一传感线107相电连接,以从该多条第一 传感线107读取触控信号。该第二读取电路104和该多条第二传 感线108相电连4妻,以从该多条第二传感线108读取触控信号。
请参阅图2,其是图1所示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任意一 像素单元150的平面放大结构示意图。该像素单元150包括一晶 体管160、 一像素电极168、 一参考电容170、 一参考电极线174 和一连接件175。
该晶体管160设置在该数据线105和对应的扫描线106的相 交处。该晶体管160包括一源极161、 一栅极162和一漏极163。 该源才及161电连4姿至该数据线105以接收凄t据信号。该4册才及162 电连接至对应的扫描线106以接收扫描信号。该漏极163电连接 至该像素电极168以向该像素电极168提供数据信号。
该参考电容170设置在该第 一传感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 的相交处,其包括一第一电极171和一第二电极172。该参考电 极线174和该第 一传感线107平行,且和该第 一 电极171连接为 一体。该参考电容170的第二电极172设置在该第一电极171之 上,且该第二电极172通过该连接件175分别电连接该第 一传感 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
请一并参阅图3,其是沿图2所示的III-I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一第 一基板110、 一和 该第一基板110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0和一夹在该第一 基板110和该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
该第一基板IIO是一透明玻璃基板。该扫描线106、该晶体 管160的栅极162、该参考电容170的第一电极171、该参考电极 线174和该第一传感线107都设置在该第一基板110邻近该液晶 层130 —侧。 一第一绝缘层111覆盖该扫描线106、该晶体管160 的栅极162、该参考电容170的第 一 电极171、该参考电极线174 和该第一传感线107。该第一绝缘层111是一氮化硅(SiNx)层。一 包含一轻掺杂非晶硅层165和一重掺杂非晶硅层166的半导体层. 167设置在该第 一绝缘层111对应该栅极162的位置。该源极161 和该漏极163设置在该半导体层167上。该参考电容170的第二 电极172设置在该第 一绝缘层111对应该第 一电极171的位置。 该第二传感线108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111上。一第二绝缘层112 覆盖该源极161、该半导体层167、该漏极163、该第一绝缘层111、 该第二电极172和该第二传感线108。该第二绝缘层112是一氮 化硅层,其对应该漏极163、该第二电极172、该第一传感线107 和该第二传感线108的位置分別设置一连接孔113、 114、 115、 116。 该像素电极168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层112上,且通过该连接孔113 和该漏极163电连接。该连接件175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层112对 应该第二电极172和该第 一传感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相邻 的区域,且通过该连接孔114、 115、 116电连接该第二电极172、 该第一传感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
该第二基板120是一弹性透明基板,可响应外界压力作用而 产生弯曲形变。该第二基板120邻近该液晶层130的表面依次层 叠设置一彩色滤光层121、 一平坦化层122和一/>共电极123。该 彩色滤光层121包括红、绿、蓝等滤光单元用以实现彩色显示。 该/>共电才及123由透明导电材质制成,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其外接一公 共电压Vcom。该公共电极123相对于该参考电容170的位置设置一柱状间隙子125,该间隙子125是由绝缘材料制成。该间隙子 125 —端(未标示)连接该公共电极123,另一端(未标示)和该参考 电容170的第二电极172间隔 一 间隙d,该间隙d内充满液晶材 料,且该间隙d的大小可在该第二基板120受到手指或触笔等外 界压力作用时而被改变,直至该间隙子125和该第 一基板110上 的第二绝缘层112相接触,如图4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3所示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10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 的触控部分的等效电路示意图。由于该间隙子125和该液晶层130 是绝缘材料,该公共电极123、该参考电容170的第二电极172、 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间隙子125和液晶层130构成一可变电容 Cv。该可变电容Cv的电容值随该间隙d的大小而改变,该间隙d 存在时,该可变电容Cv的电容值较小,记为Cvl,该间隙d消失 时,该可变电容Cv的电容值较大,记为Cv2。
该公共电极123和该参考电极171分别连接不同的电压Vcom 和Vref,由于该可变电容Cv和该参考电容170共享该第二电极 172,则该可变电容Cv和该参考电容170等效为串联连接关系。
其中,Vcom是参考电压,Vref是参考电压。该可变电容Cv 和该参考电容170串联连接,且两者之间的一结点D分别电连接 至该第一传感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
根据电容分压的原理,该结点D的电压Vd可由如下7>式表

1
Ffif - F"com + ~^~Cv i——— Fcom ) (i)
其中
L是该可变电容Cv的电抗; Cv
l是该参考电容107的电抗。
10当无任何压力作用于该第二基板120时,该间隙d保持定值, 该结点D的电压可表示为
1
FJ1 =+〗Cvl〗(Pre/ —) (2)
该电压Vdl通过该第一传感线107和第二传感线108分别传 送至该第 一读取电路103和该第二读取电路104。
当一触控动作作用于该第二基板120时,该间隙d消失,该 结点D的电压可表示为
1
2 = Fcom + i Cv2 }(Pre/ - Fcom ) (3)
该电压Vd2通过该第一传感线107和第二传感线108分别传 送至该第一读取电路103和该第二读取电路104。
从该/>式(2)和公式(3)比较触控动作前后,该节点D的电压 Vd由Vdl变化为Vd2,该第一读取电路103和该第二读取电路 104根据电压的变化,则可判定此时存在一触控动作。同时,该 电压信号Vd2经由该第 一读取电路103和该第二读取电路104解 析后,可确定该触控动作沿该第一传感线107和第二传感线108 方向的坐标,即可获得该触控点的二维坐标。该触控液晶显示装 置100根据该触控坐标进行相应的操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任一像素单元 150内设置一第一传感线107、一第二传感线108和相互串联的一 参考电容170和一可变电容Cv,通过测量该参考电容170和该可 变电容Cv之间的结点D的电压变化,/人而在任一^f象素单元150 受到触控动作时,都可以对应来确定该触控点的位置,实现内嵌 式触控面板的功能,从而避免因外挂式触控面板引起的厚度大、 透光率低和显示效果差的缺点,而具有轻薄、透光率高、显示效 果良好的优点。请参阅图6,是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ll:形成第一金属层;
请参阅图7,提供一第一基板110,在其上依序形成一第一金 属层131和一第一光刻胶层141,该金属层131可以为一单层结 构,也可为一多层结构,其材料可为铝(A1)是金属、钼(Mo)、铬(Cr)、 钽(Ta)、或铜(Cu)等。
步骤S12:形成栅极、参考电极和第一传感线;
请一并参阅图8,提供一第一光罩(图未示)并对该第一光刻胶 层141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第一 金属层131进行刻蚀,以去除未被光刻胶图案覆盖的第一金属层 131,从而形成一栅极162、 一参考电极171和一第一传感线107 的图案,然后移除该第 一光刻胶层141。
步骤S13:形成第一绝缘层、非晶硅薄膜和重掺杂非晶硅薄
膜;
请一并参阅图 9,在该第一基板110上用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Phase Deposition, CVD)方法沉积 一 氮化硅薄膜,从而形 成该第一绝缘层lll;再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该绝缘层111上形 成一非晶硅材料;再进行一道掺杂工艺,对该非晶硅材料进行掺 杂,以形成一轻非晶硅薄膜132和一重掺杂非晶硅薄膜133;在 该重掺杂非晶硅薄膜133上沉积一第二光刻胶层142。
步骤S14:形成轻掺杂非晶硅层和重掺杂非晶硅层;
请一并参阅图10,提供一第二光罩(图未示)并对该第二光刻 胶层142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重 掺杂非晶硅薄膜133和该轻掺杂非晶硅薄膜132进行刻蚀,移除 该重掺杂非晶硅薄膜133和该轻掺杂非晶硅薄膜132未被光刻胶 图案覆盖的部分,形成一轻摻杂非晶硅层165和一重掺杂非晶硅 层166,该轻掺杂非晶硅层165和重掺杂非晶硅层166共同定义 一半导体层167;然后移除该第二光刻胶层142。
步骤S15:形成第二金属层;
请一并参阅图11,在该第 一绝缘层111和该重掺杂非晶硅层166上依次形成一第二金属层134和一第三光刻胶层143。 步骤S16:形成源极、漏极、第二电极和第二传感线; 请一并参阅图12,提供一第三光罩(图未示)对该第三光刻胶 层143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第二 金属层134进行刻蚀,进而形成一源极161、 一漏极163、 一第二 电极172和一第二传感线108;然后移除该第三光刻胶层143。 步骤S17:形成第二绝缘层;
请一并参阅图13,在该源极161、漏极163、该第二绝缘层 111、该第二电极172和该第二传感线108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沉积一氮化硅薄膜,从而形成一第二绝缘层112;在该第二绝缘 层112上沉积一第四光刻力交层144。
步骤S18:形成第二绝缘层的连接孔;
请一并参阅图14,提供一第四道光罩(图未示)对该第四光刻 胶层144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第 二绝缘层112进行刻蚀,进而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112的连接 孔113、 114、 115、 116,以暴露该漏才及163、该第二电极172、该 第一传感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的部分区域;然后移除该第 四光刻"交层144。
步骤S19:形成透明导电层;
请一并参阅图15,在该第二绝缘层112上依序形成一透明导 电层135和一第五光刻月交层145,该透明导电层135可以为铟锡 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
步骤S110:形成像素电极和连接件。
请一并参阅图16,提供一第五道光罩(图未示)对该第五光刻 胶层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透明导 电层135进行刻蚀,进而形成该像素电极168和该连接件175; 移除第五光刻胶层145,从而形成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中, 采用和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五道光罩制程,可同时制作该参 考电容170、该第一传感线107和该第二传感线108,从而将触控 结构制作在液晶显示装置内部,形成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其具有光罩少、制程简单的优点。
请一并参阅图n和图18,图17是本发明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任意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沿图17所 示的XVIII-XVI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200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 于该参考电容270的笫二电极272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层212对 应该参考电极271的位置,且该第二电极272具有一凸出部分(未 标示)。该第二电极172通过该凸出部分、该第一传感线207和第 二传感线208对应位置的连接孔215、 216电连接该第一传感线 207和该第二传感线208。
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200中,利用第二电极272的凸出部分 电连接该第一传感线207和该第二传感线208,可减少该第二电 极272上的连接点,提高其电连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9,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200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该流程图19所列的步骤S21-S25和上一 实施方式的流程图6所列 的步骤S11-S15相同,此处不再重复介绍,直接从步骤S26开始 介绍
步骤S26:形成源才及、漏极和第二传感线;
请一并参阅图20,提供一第三光罩(图未示)对该第三光刻胶 层(图未示)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图案;对该第二金属 层(图未示)进行刻蚀,进而形成一源极261、 一漏极262、和一第 二传感线208;然后移除该第三光刻力交层。
步骤S27:形成第二绝缘层;
请一并参阅图21,在该源极261、漏极263、该第二绝缘层 211、和该第二传感线208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沉积一氮化硅薄 膜,从而形成一第二绝缘层212;在该第二绝缘层212上沉积一 第四光刻胶层244。
步骤S28:形成第二绝缘层的连接孔;
请一并参阅图22,提供一第四道光罩(图未示)对该第四光刻 胶层244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第 二绝缘层212进行刻蚀,进而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212的连接孔213、 215、 216,以暴露该漏极263、该第一传感线207和该第 二传感线208的部分区域;然后移除该第四光刻胶层244。 步骤S29:形成透明导电层;
请一并参阅图23,在该第二绝缘层212上依序形成一透明导 电层235和一第五光刻胶层245,该透明导电层235可以为铟锡 氧化物或锌氧化物。
步骤S210:形成像素电极和第二电极。
请一并参阅图24,以一第五道光罩(图未示)对该第五光刻胶 层245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的光刻胶图案;对该透明 导电层235进行刻蚀,进而形成该^象素电极268、该第二电极272 和连接该第二电极272、该第一传感线207和该第二传感线208 的凸出部分(未标示);移除该第五光刻胶层245,从而形成该触控 液晶显示装置200。
另外,本发明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0、 200的间隙子125、 225 还可以设置在该第二电极172、 272上,而和该公共电极123、 223 之间保持一定间隙d,利用该间隙d的变化形成可变电容效应, 从而利用该可变电容效应实现触控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和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一夹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邻近该液晶层一侧设置一第一传感线、一第二传感线、相互串联的一参考电容和一可变电容,该参考电容和该可变电容的连接点电连接该第一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该可变电容响应外界压力而改变其电容值。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参考电容包括一第一电极、 一第二电极和夹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 二电极之间的绝缘层,该可变电容包括 一 设置在该第 一 基板邻近 该液晶层一侧的公共电极、该第二电极和夹在该公共电极和该第 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 一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
4.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一公共电极、 一第一传感线、 一垂直于该第一传感线的第二 传感线、 一和该公共电极相对的参考电容和一夹在该公共电极和 该参考电容之间的液晶层,该参考电容包括 一 第 一 电极和 一 第二 电极,该第二电极邻近该公共电极一侧,且当该公共电极和该第 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时,该第二电极输出 一 电信号至该第 一传 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公 共电极、第二电极和夹在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定义一可变电容,该 可变电容的电容值随该液晶层厚度的改变而改变。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 步包括一第一读取电路和一第二读取电路,该第一读取电路电连 接该第一传感线,该第二读取电路电连接该第二传感线。
7. —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l,提供一第一基板,并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 电极和一第 一传感线;步骤S2,形成一覆盖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一传感线的第一绝 缘层;步骤S3,在该第一绝缘层上形成一和该第一电极相对的第 二电极和一第二传感线;步骤S4,形成一覆盖该第二电极和该第二传感线的第二绝 缘层;步骤S5,形成一电连接该第二电极、该第一传感线和该第 二传感线的连接件;和步骤S6,提供一具有一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该公共电极 和该第二电极相对,从而定义一可变电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S1中,同时形成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步骤S2中,进一步形成一位于该第一绝缘层对应该栅极位 置的半导体层;步骤S3中,同时形成位于该半导体层的一源极和一漏极; 步骤S4中,该第二绝缘层同时覆盖该源极和该漏极;和 步骤S5中,同时形成一电连接该漏极的像素电极。
9.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l,提供一第一基板,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电 极和 一 第 一 传感线;步骤S2,形成一覆盖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一传感层上第一绝 缘层;步骤S3,形成一第二传感线;步骤S4,形成一覆盖该第二传感线的第二绝缘层;步骤S5,形成一相对该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且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 一 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步骤S6,提供一具有一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该公共电极和该第二电极相对,从而定义一可变电容。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Sl中,在该基板上同时形成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步骤S2中,进一步形成一位于该第一绝缘层对应该栅极位 置的半导体层;步骤S3中,同时形成位于该半导体层的一源极和一漏极; 步骤S4中,该第二绝缘层同时覆盖该源极和该漏极; 步骤S5中,同时形成一电连接该漏极的像素电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液晶显示装置。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一夹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邻近该液晶层一侧的一第一传感线、一第二传感线、相互串联的一参考电容和一可变电容。该参考电容与该可变电容的连接点电连接该第一传感线和该第二传感线,该参考电容响应外界压力而改变其电容值。该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厚度薄、重量轻、穿透率高和显示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上述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598862SQ20081006767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洪肇逸, 谢雨霖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