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80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显示装置之构成。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装置具备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或场发射显示面板 (FED)等薄型平面显示面板。
PDP包括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它们以互相平行且相互面对之方式被 设置,它们之间所形成的放电空间之周围被封止。
反射式交流型PDP的前面基板之内面形成着实行面放电(显示放电) 的数个行电极对、和覆盖这些行电极对的介电层,而在背面基板的与前 面基板相面对之内面形成着(排列在与行电极正交之方向、且与行电极对 中的一方之间实行选择性放电的)列电极以及覆盖这些列电极的列电极 保护层。在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之间,形成着把放电空间按放电单元来区 划的隔墙。这些放电单元中以红、绿、青3原色之顺序排列着不同颜色 的荧光层
图1是截面图,显示了安装着上述PDP等平面显示面板的现有技术 之平面显示装置。
图示之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后侧箱体1、安装在该后侧箱体上 的底盘2、借助粘结层4被固定在该底盘之前面(图中为上侧)的平面显示 面板3。
此外,框架5以环绕平面显示面板3之方式被安装在底盘2的前侧周
边上,内凸缘部5A形成在框架5的前端。再者,前侧滤色板7 (面板保护板) 挟着垫圈6被安装在内凸缘部5A的前侧,它借助金属件8被固定。 图中符号9代表显示装置的前侧箱体。
图2是侧视图,显示了上述显示装置的前侧滤色板(面板保护板)7的 构成。
如图2所示,前侧滤色板(面板保护板)7包括玻璃基板7A、形成在 该玻璃基板上的电磁波遮断层(导电性网状物)7B、形成在该电磁波遮断 层7B上的反射防止层7C、形成在玻璃基板7A之背面的红外线吸收/色调 补正层7D(例如特幵平11-219122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中,配置在平面显示面板前 侧的前侧滤色板(面板保护板)是通过在玻璃基板上帖付外光反射防止用 的薄膜或(能遮断来自平面显示面板的电磁波以及红外线的)光线遮断薄 膜来形成的,所以其价格非常高,因而造成了平面显示装置之产品价格上 升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中存在的问题。艮P,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的平面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平面显示面板的平面显 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表面上贴着光学 滤色板,上述光学滤色板通过层积外光反射防止层、红外线吸收及色调 补正层和电磁波遮断层而形成,上述电磁波遮断层以处于上述平面显示 面板这一侧的方式被贴在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表面上而形成, 上述电磁波遮断层之外缘部分,从形成在该电磁波遮断层上的红外线吸 收及色调补正层和外光反射防止层被露出,借助该被露出的部分形成了 接地连接部,在覆盖着上述接地连接部的黑色覆盖膜上形成了定位用记 号。


图1是侧面截面图,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平面显示装置之构成。 图2是侧面图,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前侧滤色片之构成。
图3是侧面截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之实施形态的一个例子。
图4是侧面图,显示了上述例子中光学滤色片之构成。
图5是上述例子中光学滤色片的平面图。
图6是其他例子中光学滤色片的平面图。
图7是其他例子中光学滤色片的平面图。
图8是其他例子中光学滤色片的平面图。
图9是上述例子中光学滤色片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3是侧面截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然而,在图3中,具有与图1所示的现有装置相同构造的部分将采用
与图1同一的符号来表示。
本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之平面显示面板3,通过由(能够吸收因装
置放热与安装时的变形且硬度在30°以下的)发泡橡胶等的发泡材料所
构成的弹性层14被支持在底盘2上。这里,光学滤色板17作为保护层被
贴付在平面显示面板3之显示侧的面上。
如图4所示,上述光学滤色板17是通过在电磁波遮断层17A上形成
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再在该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上形成
外光反射防止层17C而构成的。
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以及外光反射防止层17C之纵横方向的
尺寸比电磁波遮断层17A小一圈。如图5所示,电磁波遮断层17A的周
边部超出了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以及外光反射防止层17C之外周
部,因而使电磁波遮断层17A的金属图案层被暴露出来,从而形成了接地
线的连接部。
此处,光学滤色板17是借助滤色片粘合用的粘结剂18,通过粘贴电 磁波遮断层17A这一侧来被直接粘贴在平面显示面板3上。
在把光学滤色板17贴付至平面显示面板3时所使用的粘贴用粘结剂 18为透明的丙烯系或硅系的材料,与构成光学滤色板17或平面显示面板 3之显示面的基板(PDP之场合时,为前面玻璃基板)之一方或双方的折射 率的差为0. 2以下,例如1. 4 1. 6。
再者,在滤色板粘结用的粘结剂中,使用了其垂直剥离时的粘着力为 3kgf/inch以下的材料。
此外,包括粘贴用粘结剂18之厚度的光学滤色板17的厚度,可被设 定为0. 5mm以上。
这样,在装置显示侧的面上贴付了光学滤色板17的平面显示面板3, 借助安装在底盘2的前侧周边部的框架15的内凸缘部15A,通过挟持(与 光学滤色板17的电磁波遮断层17A之露出部分相接触的)导电性垫圈16, 以面对底盘2之方式被挟持着。
然而,作为上述垫圈的代用品,也可以使用弹簧部件。
图中的符号9代表显示装置的前侧箱体。
上述平面显示装置,因为是将光学滤色板17—体地贴付在平面显示 面板3的显示面上,所以就不必再象现有技术那样单独设置为保护平面 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保护面板,从而就可以减少零件且简化平面显示面 板的支持构造,进而可以实现产品价格低廉化之目的。
再者,在该平面显示装置中,光学滤色板17是被直接贴付在平面显 示面板3的显示面上,贴付该光学滤色板17的滤色板贴合用粘结剂18之 折射率与构成光学滤色板17或平面显示面板3之显示面的基板的折射率 的差为0. 2以下,例如基本相同于构成平面显示面板3的玻璃基板的折射 率,也就是被设定在1.4 1.6。所以,现有技术显示装置中的、因平面显 示面板与保护面板之间的空气层被形成而发生的来自平面显示面板3的 发光之反射(约8%)就能够得到避免,从而能够提高亮度,且可以防止(因 朝向非发光部的反射光的反射所造成的)对比度下降。
也就是说,在平面显示面板与保护面板之间形成了空气层的现有技 术之显示装置中, 一般是借助面对空气层的平面显示面板与保护面板的 各个界面而使得发生在平面显示面板内的8%多的光被反射至面板内。但 是,因为这种返回的光是乱反射光,所以有可能照射到邻接至面板发光部 的非发光部上去。
尤其是在PDP中,因为在面板内形成了萤光体层且该萤光体层的反
射率为大约30%左右,所以返回光(来自平面显示面板或保护面板的界面
的反射光)会被萤光体层所反射,因而造成一种似乎发光是在非发光部中 进行的。其结果是发光部的轮廓变得模糊,因而会失去被显示的图像之鲜 明感。
此外,近年来,虽然已有人试图减低平面显示面板上的黑辉度,但由 于上述返回光的反射之影响,会降低减少黑辉度之效果。
然而,在上述本发明的平面显示装置中,平面显示面板3与光学滤色 板17的界面是通过采用一种具有所定折射率(与平面显示面板3和光学 滤色板17的折射率之差为0. 2)的滤色板粘合用粘结剂来粘合的,所以其 界面上的反射受到了抑制,从而确保了图像的鲜明感。再者,因为平面显 示面板已接受了减低黑辉度之处理,所以就可以确保黑辉度的减低效果。
当平面显示面板3为PDP时,通过放电的驱动控制来减低每1次放电 强度或减少放电次数从而使得(实行为形成图像的发光的)显示放电以外 的放电(例如,与显示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设放电、触发放电、和寻址放电 等的预备放电)所产生的辉度在lcd/m2以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上述图像鲜 明感的降低防止效果和黑辉度的降低效果。
此外,通过在滤色板贴合用粘结剂18中使用丙烯系或硅系的、垂直 剥离时的粘着力为3kgf/inch以下的材料,在修补作业中就能够在不造 成破损的情况下来剥离平面显示面板3和光学滤色板17的基材。
并且,通过将包括粘结剂18在内的光学滤色板17之厚度设定在 0. lmm以上,可以保持一种对付外部冲击的缓冲性,同时也可以防止平面 显示面板的开裂。
再者,通过将光学滤色板17的电磁波遮断层17A贴付在平面显示面 板3这一侧,就能够在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含有受光和热之后容 易劣化的色素)与平面显示面板3之间形成一层比较稳定的材料层,所以 就能够缓和平面显示面板3的热和光对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所造
成的影响。
另外,通过在电磁波遮断层17A与平面显示面板3之间设置能降低透 射率的部件,能够缓和电磁波遮断层17A的黑化不均一等现象。
再者,光学滤色板17的电磁波遮断层17A比形成于其上的红外线吸 收/色调补正层1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17C大一圈,其外周边部超出红外 线吸收/色调补正层1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17C之外周,所以就能够容易 地使电磁波遮断层17A接地。
此外,在上述平面显示装置中,通过把硬度在30。以下的发泡材料 用作把平面显示面板3支持在底盘2上的弹性层14,就能够吸收和缓和 来自外部的冲击。
并且,在上述平面显示装置中,因为平面显示面板3是被固定在底 盘2上的,所以就不必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那种粘结材料层,而仅仅通过 在框架15与底盘2之间挟持导电性垫圈16,就可避免釆用现有技术中的 粘结材料层来固定平面显示面板3,所以就能够使平面显示面板的交换和 再利用变得容易。
再者,因为在光学滤色板17之外缘形成的接地连接部是通过导电性 垫圈16被挟持着的,所以可同时实行借助框架15的面板固定以及与光学 滤色板17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可减少零件的数目,进而实现产品的低廉 化。
然而,虽然上述的例子已介绍了光学滤色板17中的电磁波遮断层、 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外光反射防止层的层积顺序,但各层的层积顺 序可不必局限于图4所示之例子。事实上,也可以采用红外线吸收/色调 补正层、电磁波遮断层、外光反射防止层这样的顺序来实行层积。
此外,虽然图3的例子表明面板3是通过在框架15与底盘2之间挟 入垫圈16且被挟持于两者之间来被固定在底盘2上的,但也可以通过在 构成弹性层14的发泡材之两面形成粘结层来把该面板固定在底盘上。
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光学滤色板的平面图。
此例的光学滤色板27的电磁波遮断层27A之纵方向的幅度大于红外 线吸收/色调补正层27B以及外光反射防止层27C的纵方向之幅度,其上
侧以及下侧的外缘分别超出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27B和外光反射防止 层27C,而其横方向的幅度则相同于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27B和外光反 射防止层27C的横方向之幅度。
此外,在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2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27C的左右 侧外缘部之中央形成了缺口 27Ba和27Ca,这些缺口 27Ba和27Ca内分别 暴露着电磁波遮断层27A的外缘部。
再者,光学滤色板27的接地处理,是在电磁波遮断层27A的上下侧 突出的外缘部al以及缺口 27Ba和27Ca内露出的部分bl中进行的。
通过使平面显示装置的光学滤色板27具有上述构成,可以象图6中 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全都被形成带状且被巻起来的电磁波遮断层27A、红 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2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27C,能够以带状且通过相 互间层叠被制造(此时,带状的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27B和外光反射 防止层27C,预先接受为形成缺口 27Ba和27Ca的打洞加工),所以能大幅 度下降光学滤色板27的制造成本。
在此例中,虽然缺口 27Ba和27Ca是被形成在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 层2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27C之上缘部和下缘部中各二处,这种缺口 27Ba, 27Ca也可以被各形成一处或三处以上。
图7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光学滤色板的平面图。
此例中的光学滤色板37之电磁波遮断层37A的纵方向幅度相同于红 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3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37C的纵方向之幅度,不过 其横方向的幅度则被设定为小于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37B和外光反射 防止层37C的横方向之幅度,而其右侧及左侧缘部则超出红外线吸收/色 调补正层3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37C。
并且,在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3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37C的上下 侧缘部分别形成了缺口 37Ba和37Ca,而在这些缺口 37Ba, 37Ca内则分别 暴露着电磁波遮断层37A之缘部。
然而,在此例中,虽然缺口 37Ba和37Ca是被形成在红外线吸收/色 调补正层3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37C之上缘部和下缘部中各二处,这种缺 口 37Ba, 37Ca也可以被各形成一处或三处以上。
此光学滤色板37的接地处理是在电磁波遮断层37A的缺口 37Ba, 37Ca内之露出部分a2以及在左右突出的边缘部b2中进行的。
图8和图9表示第4实施例的光学滤色板的平面图。
此例的光学滤色板47与上述例子中的光学滤色板17的情况相同, 其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4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47C的纵横方向之尺 寸,比电磁波遮断层47A小一圈,而其电磁波遮断层47A的周边部则超出 红外线吸收/色调补正层47B和外光反射防止层47C的外缘,从而可使电 磁波遮断层47A的金属图案层暴露出来,进而形成了接地连接部s。
再者,在光学滤色板47的电磁波遮断层47A之表面又形成了黑色金 属膜或经黑化处理的覆盖膜47D,而在电磁波遮断层47A之外周边部将形 成的接地部s则构成了所谓的全面电极。
然后,在接地连接部的任意位置上形成偶数个(在此例中,于光学滤 色板47的下缘部两侧位置上的二个)平面显示面板贴付用的定位记号M。
这种定位用记号M可通过对电磁波遮断层47A实行圆形或十字形的 开孔加工来形成。
再者,因为在光学滤色板47的电磁波遮断层47A上形成了黑色的覆 盖膜47D,所以能抑制来自电磁波遮断层47A的外光之反射,从而能够改 善图像的对比度。
并且,因为在光学滤色板47上形成了定位用记号M,所以在制造过 程中,在根据图像处理等的手法把光学滤色板47贴付到平面显示面板上 时,可实现容易且正确的定位。
根据上述实施形态的平面显示装置之特征是,在具有平面显示面板 的平面显示装置中,在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面上贴付了保护层。
在本发明的平面显示装置中,因为保护层被一体地贴付到平面显示 面板的显示侧的面上,所以就不必再象现有技术那样单独设置为保护平 面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保护面板,从而就可以减少零件且简化平面显示 面板的支持构造,进而可以实现产品价格低廉化之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平面显示面板的平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表面上贴着光学滤色板,上述光学滤色板通过层积外光反射防止层、红外线吸收及色调补正层和电磁波遮断层而形成,上述电磁波遮断层以处于上述平面显示面板这一侧的方式被贴在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表面上而形成,上述电磁波遮断层之外缘部分,从形成在该电磁波遮断层上的红外线吸收及色调补正层和外光反射防止层被露出,借助该被露出的部分形成了接地连接部,在覆盖着上述接地连接部的黑色覆盖膜上形成了定位用记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支持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底盘部件,平面显示面板经由发泡材料被安装 在底盘部件上。
全文摘要
一种平面显示装置。一种具有平面显示面板的平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表面上贴着光学滤色板,上述光学滤色板通过层积外光反射防止层、红外线吸收及色调补正层和电磁波遮断层而形成,上述电磁波遮断层以处于上述平面显示面板这一侧的方式被贴在上述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表面上而形成,上述电磁波遮断层之外缘部分,从形成在该电磁波遮断层上的红外线吸收及色调补正层和外光反射防止层被露出,借助该被露出的部分形成了接地连接部,在覆盖着上述接地连接部的黑色覆盖膜上形成了定位用记号。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354995SQ20081013395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堀田明彦, 大石利治, 福岛隆介 申请人:日本先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