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79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和闭合环 部件、以及用于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一起的改进的环形夹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将例如打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它具有用于保持纸 张的环部件。环部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以添加或取出活页纸,或者闭合以保持活页纸同时 使活页纸沿环部件运动。环部件安装在绕枢转轴线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相邻的铰接板上。细 长壳体将铰接板松动地支撑在壳体内并将铰接板保持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对壳体枢转。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180° )时,未变形的壳体比连接的铰接板略窄。这样,当 铰接板枢转经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壳体中产生弹力,迫使铰接板枢转而 离开所述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或者闭合环部件。因此,当环部件闭合时,弹力抵抗铰接板 运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同样地,当环部件打开时,弹力使它们保持分开。操作者通常 通过手动拉开环部件或将它们推在一起可以克服这个力。在壳体一端或两端可以设有控制 柄或其他致动器,用于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环部件。但是这些已知的环形夹机 构的缺点是,当环部件闭合时,它们不是可靠地锁在一起。因此如果此机构意外掉落时,环 部件可能无意地打开。一些环形夹机构已经被改进以包括锁紧结构,从而当环部件闭合时,阻挡铰接板 枢转。锁紧结构可靠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一起,在环机构意外掉落时防止环部件无意地 打开。锁紧结构还使壳体弹力减小,因为不需要强的弹力将闭合的环部件夹在一起。因此, 打开和闭合这些机构的环部件所需的操作者作用力小于传统的环机构。这些环机构中的一些将锁紧结构结合到与控制柄连接的控制滑块上。控制柄移动 控制滑块(及其锁紧结构),以便或阻挡铰接板的枢转、或允许其转动。但是,这些机构的一 个缺点是操作者必须在将环部件闭合之后可靠地移动控制柄,使锁紧结构定位成阻挡铰接 板并锁住闭合的环部件。没有执行这个过程将使铰接板意外地枢转并打开环部件,特别是 在机构意外掉落时。—些锁紧环形夹机构在环部件闭合时使用弹簧将锁紧结构移动到阻挡铰接板 的位置。这些例子可参见美国专利申请10/870801 (Cheng等)、10/905606 (Cheng)和 11/027550 (Cheng)。这些机构使用单独的弹簧来锁紧环机构。锁紧结构的运动通常是线性的或平移的,但所述运动是通过控制柄的枢转或通过 合适致动器的其它运动来实现。因此,需要仅将控制柄运动的平移分量传递给锁紧结构。已 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参见共有的美国专利申请No. 10/870801。然而,需要用制造低 廉、整体结构简单、且重复操作可靠的结构来实现运动的传递。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所述壳体 运动的环支撑部、和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 述第一环部件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 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 页纸沿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 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便相对 于所述壳体运动,从而所述致动器的运动使所述环支撑部枢转,以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位 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移动杆包括至少一个锁紧元件、且可以在所述环部件被锁定在所述闭 合位置的锁紧位置与所述环部件能够被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的未锁位置之间移动。中间连 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于所述致动器。偏压部件可与所述中间连接器以及至少所 述移动杆和所述致动器之一接合,以便将所述移动杆向锁紧位置偏压。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 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环支撑部、和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 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 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允许由 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 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安装在所述 壳体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从而使所述环支撑部枢转运动,以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 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锁紧元件将所述环部件锁在闭合位置。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 锁紧元件连接于所述致动器。致动器构造成用于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器枢转运动,而不会 移动所述中间连接器。在又一方面,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 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环支撑部、和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 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 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允许由 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 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安装在所述 壳体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从而使所述环支撑部枢转运动,以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 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移动杆包括至少一个锁紧元件、且可以在所述环部件被锁定在闭合 位置的锁紧位置与所述环部件能够被移动到打开位置的未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移动杆包 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至少一个较窄部分、和在所述移动杆上向内与所述较窄部分间 隔的较宽部分。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所述中间连接器的 一部分被所述移动杆上的安装槽的较宽部分捕获。所述中间连接器的所述一部分可在安装 槽的较宽部分中移动,使得所述中间连接器可相对所述移动杆移动。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部分地将在下面指出。


图1是装有环形夹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的透视图2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一松驰 位置;图3是图1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其底侧透视图;图5是图2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示内部 结构;图6是其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7是类似于图4的底侧透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闭合未锁位置,且控制柄处于
第一变形位置;图8是类似于图6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闭合未锁位置,且控制柄 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9是处于打开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二变形位 置;图10是其底侧透视图;图11是类似于图6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图12A和12B是类似于图11的侧视图,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 动以及中间连接器和铰接板的同时运动;图13A和13B分别是图12A和12B的顶视平面图;图14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15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图14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17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18是类似于图17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19是类似于图18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20A和20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21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22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3是图21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24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25是类似于图24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26是类似于图25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27A和27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28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29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0是图28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31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32是类似于图31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33是类似于图32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34A和34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35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五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36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7是图35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38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39是类似于图38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40是类似于图39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41A和41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42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六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43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4是图43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45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46是类似于图45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47是类似于图46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48A和48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49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七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50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51是图49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
图52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53是类似于图52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54是类似于图53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55A和55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56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八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57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58是图56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59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60是类似于图59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61是类似于图60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62A和62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63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九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64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65是图63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66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67是类似于图66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68是类似于图67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 图69A和69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图70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十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 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71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72是图70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73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74是类似于图73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75是类似于图74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76A和76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顶视平面图77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 制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78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79是图77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80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81是类似于图80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82是类似于图81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83A和83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放大立体图;图84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 制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图85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86是图84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以便显 示内部结构;图87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图88是类似于图87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图89是类似于图88的放大局部侧视图,但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且控制柄处
于第二变形位置;图90A和90B是示出了控制柄朝向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同 时运动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图91是具有第十三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图1-13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1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机构1示为安 装在笔记本3上。具体地,机构1示为安装在笔记本3的脊部5上,脊部5位于在铰接地装 在其上的前封皮7和后封皮9之间。前封皮7和后封皮9移动而选择性地覆盖或暴露在笔 记本3内由机构1保持的活页纸(未示出)。以其他方式安装在笔记本上、或除了笔记本之 外的例如文件夹的表面上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如图1所示,壳体11支撑三个环(每个示为13)和控制柄(广义地,“致动器”,示 为15)。环13将活页纸保持在笔记本3内的环形夹机构1上,而控制柄15可以打开和闭 合环,以便添加或取出纸张。现在还参照图2和3,壳体11的形状为细长的矩形形状、具有 均勻的大致弧形的横截面,在其中心具有大致平坦的平顶部17。壳体11的第一纵向端部 10(图3的右侧)通常是敞开的,而相对的第二纵向端部12(图3的左侧)通常是闭合的。 弯折底边21 (图4)沿壳体11的纵向边缘纵向地从壳体的第一纵向端部10延伸至第二纵 向端部12。具有包括不规则形状的其他形状的壳体、或与文件夹或笔记本成一体的壳体的 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环形夹机构1的三个环13基本上相同,且每个是圆形形状(例如图2)。如图3所 示,每个环13包括两个大致半圆形的环部件23a,23b,环部件由适合材料(例如钢)的常规 圆柱棒制成。环部件23a、23b分别包括自由端25a、25b,它们形成为在环部件闭合在一起时 (见图2)防止环部件横向错位(相对于环部件的纵向轴线)。具有不同材料制成、或者具 有不同横截面形状例如椭圆形的环部件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还如图3所示,环形夹机构1包括两个大体相同的铰接板(广义地,“环支撑 部”)27a、27b,它们分别支撑环部件23a、23b。每个铰接板27a、27b大体是细长的、平坦矩 形形状,并且每个铰接板的长度比壳体11的长度稍短。在每个铰接板27a、27b上沿铰接板 内边缘形成4个相应的切口 29a-d。指状部31远离每个铰接板27a、27b的第一端纵向延伸 (即,向图3的右侧)。指状部31的宽度比相应的铰接板27a、27b窄,并且它们定位成使它 们的内纵向边缘大致与铰接板的内纵向边缘对齐。切口 29a-d和指状部31的用途将在下 面说明。控制柄15和铰接板27a、27b广义地称作“致动系统”。参照图2和3,控制柄15包括把手33、装在把手上的主体35、和装在主体上的上唇 部36和下唇部37。把手33的尺寸和形状有助于抓握控制柄15以及施加作用力而移动控 制柄。在图示的环形夹机构1中,主体35与把手33形成为一体,以便基本上与把手一起运 动。实际上,整个控制柄15形成一体。控制柄15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单独制成并装在其 上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再次参照图3,环形夹机构1包括细长的移动杆45。移动杆包括在第一端(图3 的右侧)的安装槽47和沿底面的三个锁紧元件49。移动杆45上的安装槽47在移动杆的 端部附近具有较窄部分47a、并在所述端部内侧具有较宽部分47b。锁紧元件49沿移动杆 45纵向间隔开,靠近移动杆的每个纵向端部具有一个锁紧元件、以及一个锁紧元件位于接 近移动杆中心的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移动杆45可具有其他形状或多于或少于三个的 锁紧元件。移动杆和锁紧元件可以广义地称作“锁紧系统”。图示的移动杆45的锁紧元件49基本上形状相同。如图6所示,每个锁紧元件49 包括窄的平坦底部53、倾斜前边缘55、和后边缘5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锁紧元件49 都基本上是楔形形状。锁紧元件49的倾斜边缘55可以与铰接板27a,27b接合,从而有助 于铰接板向下枢转。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锁紧元件49与移动杆45例如通过模制工艺形成 一体。但是锁紧元件49也可以与移动杆45单独形成且装在移动杆上,而不脱离本发明的 范围。此外,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块状,(例如,没有倾斜边缘)的锁紧元件也在本发明的范 围内。现在将参照图4-6描述组装形式的环形夹机构1,其中所述机构示为环部件23a, 23b处于闭合位置,控制柄15处于直立位置。如图4所示,控制柄15通过具有安装臂59的 控制柄架57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1的第一、敞开端。在每个安装臂59上的安装开口(未 示出)与控制柄15上的通道41对齐。至少一个铰链销61穿过对齐的开口 60和通道41, 而将控制柄15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1上。图示的结构使用两个铰链销61来安装控制柄15。 控制柄架57示为与壳体11成一体,但它可以与壳体单独形成并装在壳体上,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范围。如图5所示,移动杆45设置在壳体11内位于壳体平顶部17的下方。移动杆45 沿壳体11的纵向延伸,大致沿与壳体的纵向轴线LA(图2)平行的方向,使锁紧元件49朝向铰接板27a,27b延伸。参照图5和6,移动杆45通过中间连接器67可操作地连接于控制 柄15。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67示为扁平的细长板,在第一端具有U形切口 69,在第 二端具有细长突出部71。中间连接器的第一端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开的自由端73,所述自由 端形状形成为装配在控制柄15的上唇部36的相对侧上且通过铰链销75固定在上唇部以 形成枢转连接。突出部71具有较大的窄颈部77和在颈部自由端的宽头部79。突出部71 装配在移动杆45的安装槽47内,使得颈部77穿过较窄部分47a延伸,头部79容纳在较宽 部分47b内。安装槽47的较宽部分47b比中间连接器67的突出部71的头部79更长,使 得突出部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于移动杆45线性移动的空间。突出部71可操作地将中间连 接器67固定在移动杆45上,使得突出部可以拉移动杆。突出部71还允许中间连接器67 相对于移动杆45枢转,以调节当控制柄15枢转时发生的中间连接器的轻微垂直运动。如图4、7和10所示,铰接板27a,27b沿其侧向内边缘以平行布置方式相互连接 在一起,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中心铰链81。这是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常规方式实现的。如 将要描述的,铰接板27a,27b可以绕铰链81向上和向下枢转。在两个单独的铰接板27a, 27b的每一个上的四个切口 29a-d(图3)对齐以便在相互连接的铰接板上形成四个开口 29a-d (图4)。壳体11将互相连接的铰接板27a,27b支撑于壳体内,位于移动杆45的下方。 铰接板27a,27b的外纵向边缘松动地装配在壳体11的弯折底边21后面,以便当铰接板枢 转时允许铰接板在所述底边内移动。如图5和6所示,铰接板27a,27b的指状部31在控制 柄15的下唇部37和上唇部36之间延伸,使得铰接板的下表面可被下唇部接合,且铰接板 27a,27b的上表面可被上唇部接合。弹簧85 (广义地称作“偏压部件”)在沿铰接板的内边 缘设置的钩87(图4)处连接于铰接板27a,27b、且在移动杆的棘爪(未示出)处连接于移 动杆45。由弹簧85提供的偏压迫使移动杆45远离控制柄15移动(即,朝向锁紧位置)。 这使中间连接器67的突出部71的头部79靠在移动杆45的安装槽47的较宽部分47b的 外端上,且使控制柄15保持在直立位置。如图3所示,环部件23a,23b以大致相对的方式分别安装在铰接板27a,27b的相 应一个的上表面上,使自由端25a,25b互相面对。如图4和5所示,环部件23a,23b穿过沿 壳体11侧部的相应开口 89延伸,使得环部件的自由端25a,25b可以在壳体上方啮合。如 本领域所知,环部件23a,23b刚性地连接于铰接板27a,27b,且当铰接板枢转时随铰接板运 动。虽然在所示的环形夹机构1中,每个环13的两个环部件23a,23b分别安装在两个铰接 板27a,27b之一上,且随铰接板的枢转运动而运动,但每个环具有一个可动环部件和一个 固定环部件的机构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其中每个环的环部件中的仅仅一个安装在 铰接板上,另一环部件安装在例如壳体上的机构)。如图4所示,两个安装柱91a,9Ib (见图3)固定在所示的环形夹机构1上,以将环 形夹机构1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安装在例如笔记本3上(例如,图1)。柱91a,91b在朝向壳 体的纵向端部10,12设置的平顶部17的安装柱开口 93a,93b (图3)处装在壳体11上。两 个安装柱中的一个安装柱91b (图4的右侧)穿过中间连接器67的U形切口 69、穿过相互 连接的铰接板27a,27b上的一个开口 29d、且穿过两个安装柱开口中的一个安装柱开口 93b 延伸。另一安装柱91a穿过相互连接的铰接板27a,27b上的一个开口 29a、且穿过壳体11 上的另一安装柱开口 93a延伸。移动杆45在它到达安装柱91a之前在壳体11的第二纵向 端部12附近终止。
如图3所示,两个细长的开口 95延伸穿过移动杆45,且与壳体的平顶部17的两个 铆钉开口 97对齐。带凹槽铆钉99在铆钉开口 97处固定在壳体的平顶部17上,且延伸穿 过移动杆45的相应细长开口 95,将移动杆45垂直地支撑在壳体11内,以便相对于壳体运 动。移动杆45装配在铆钉99的凹槽内,允许移动杆沿壳体11的平移纵向滑动。现在将描述该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操作。图4-6示出了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机 构1,其中控制柄15处于直立位置。为了解锁环形夹机构1、且打开环部件23a,23b,操作人 员向外且向下枢转控制柄15(如图8中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控制柄15的下唇部37最 初与铰接板27a,27b的下表面间隔开(图6)。这为控制柄15的上唇部36提供了拉中间 连接器67的时间,中间连接器同时拉移动杆45,使锁紧元件49朝向控制柄15运动,并在 上唇部与铰接板接合之前与铰接板27a,27b上的开口 29a,29b,29c对齐。弹簧85延伸且 趋于迫使移动杆45和锁紧元件49返回锁紧位置,使锁紧元件在铰接板27a,27b后面。如 图7和8所示,控制柄15的下唇部37随后运动而与铰接板27a,27b (在图8中仅示出了一 个铰接板)的下表面接合,且开始将它们向上推向壳体的平顶部17。一旦铰接板27a,27b 经过共面位置,壳体11的弹力使铰接板充分向上枢转越过锁紧元件49,环部件23a,23b打 开,如图9-11所示。伸长的弹簧85稍稍回弹,并使锁紧元件49靠在铰接板27a,27b的开 口 29a,29b,29c的前边缘上。弹簧85仍然张紧,但锁紧元件49保持在开口 29a,29b,29c 内,因为壳体11的弹力阻挡铰接板27a,27b向下运动。为了闭合环部件23a,23b且使机构1返回锁紧位置,操作人员将控制柄向上且向 内枢转,如图12A中箭头所示。控制柄15的上唇部36将中间连接器67向前推。中间连接 器67的突出部71上的头部79在移动杆45的安装槽47的较宽部分47b内从槽的外端向 槽的内端移动。移动杆45不随控制柄15运动,而突出部71的头部79在安装槽47内运动 (图13A)。随着控制柄15的继续枢转,控制柄15的上唇部36运动而与铰接板27a,27b的 上表面接合,并使它们向下枢转经过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23a,23b。只要铰接板27a,27b越过锁紧元件49的底面,拉伸弹簧85就拉移动杆45,并使 它和锁紧元件移动返回锁紧位置,使锁紧元件位于铰接板后面。移动杆45相对于中间连接 器67运动较短距离,直到突出部71的头部79再次接触移动杆45的安装槽47的较宽部分 47b的外端(图13B)。移动杆45随后拉中间连接器67和控制柄15,并使控制柄返回其直 立位置(图12B)。在该实施例中,当环部件23a,23b闭合时,控制柄15的下唇部37与铰接板27a, 27b的下表面间隔开。这为下唇部37提供了枢转空间,以便在开始使铰接板向上枢转之前, 将锁紧元件49从铰接板27a,27b后面的锁紧位置拉至与铰接板的开口 29a,29b,29c对齐 的未锁位置。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67和移动杆45形成为使得移动杆可滑动地容纳 中间连接器的突出部71,允许连接器相对于移动杆沿移动杆的纵向轴线在线性方向运动。 中间连接器67最初相对于移动杆45定位,使得控制柄15的打开运动拉中间连接器,同时 使移动杆和锁紧元件49朝向控制柄运动并离开锁紧位置。中间连接器67随后可以相对于 移动杆45运动,使得控制柄15的闭合运动推中间连接器,但最初不使移动杆45运动。替 代地,中间连接器67相对于移动杆45运动,使得控制柄15可以首先使铰接板27a,27b向 下枢转,以闭合环部件23a,23b。然后,弹簧85将移动杆45和锁紧元件49拉至锁紧位置,这又将控制柄15拉至直立位置。图14-20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10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中间连接器167包括一对弯 曲成细长的、大致半矩形的金属丝167a,167b。每根金属丝167a,167b在控制柄的上唇部 136上的开口 116处连接于控制柄115、且在移动杆的安装槽147上的细长开口 147a,147b 处连接于移动杆145。细长开口 147a,147b将金属丝167a,167b固定在移动杆145上,但仍 然允许金属丝相对于移动杆沿移动杆的纵向轴线在线性方向运动。该实施例的操作基本上与前面描述的图1-13B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当环部件 123a,123b处于闭合位置时,金属丝167a,167b位于移动杆145上的安装槽147的细长开 口 147a,147b的后端(图16、17、和20B)。当控制柄1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123a,123b时 (图18),金属丝167a,167b立即将移动杆145和锁紧元件149从铰接板127a,127b后面的 锁紧位置拉至与铰接板的开口 129a,129b,129c对齐的未锁位置(图19)。当控制柄115枢 转以闭合环部件123a,123b时(图20A),金属丝167a,167b在细长开口 147a,147b内相对 于移动杆145向前运动。当铰接板127a,127b向下枢转且越过锁紧元件149时,拉伸弹簧 185 (广义地,“偏压部件”)迫使移动杆145和锁紧元件149回到锁紧位置,使锁紧元件位于 铰接板后面。图21-27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201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中间连接器267包括杯状部 279以及具有增大的头部267b的金属丝267a。金属丝267a在控制柄的上唇部236 —侧的 开口 216处连接于控制柄215。杯状部279位于移动杆245的安装槽247的较宽部分247b 内。安装槽247的较窄部分247a容纳由其穿过且进入较宽部分247b内的金属丝267a,使 得当环部件223a,223b闭合时增大的头部267b位于杯状部279内(图24和27B)。金属 丝267a在杯状部279后面卷曲,而将杯状部固定在金属丝上。结果,杯状部279随金属丝 267a 一起运动。操作仍然基本上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相同。当控制柄2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 223a, 223b时(图25),金属丝267a立即拉杯状部279和移动杆245,并将移动杆的锁紧元 件249移动到未锁位置。当控制柄215枢转以闭合环部件223a,223b时,金属丝267a和 杯状部279相对于移动杆245向内运动(图27A)。一旦安装环部件223a,223b的铰接板 227a, 227b向下枢转且越过锁紧元件249,拉伸弹簧285 (广义地,“偏压部件”)迫使移动杆 245和锁紧元件回到锁紧位置。图28-34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301的第四实施例,其中中间连接器367包括弯曲而 形成一对间隔开的环圈部371a,371b (广义地,“阻挡部”)的金属丝371。金属丝371在控 制柄的上唇部336 —侧的开口 316处连接于控制柄315。第一个环圈部371a位于移动杆 345的安装槽347的较宽部分347b内,第二个环圈部371b在安装槽的外侧。更具体地,第 二个环圈部371b位于移动杆345的端部附近。结果,移动杆345在其端部和安装槽347之 间的一部分被环圈部371a,371b捕获,从而将中间连接器367固定在移动杆上。当环部件 323a, 323b闭合时,在安装槽347内的第一个环圈部371a位于安装槽的外端附近(图30、 31和34B)。操作仍然基本上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相同。当控制柄3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 323a, 323b时,金属丝371的端部环圈部371a同时拉移动杆345,使锁紧元件349移动到未 锁位置(图32和33)。当控制柄315枢转以闭合环部件323a,323b时,金属丝371的环圈 部371a在安装槽347内相对于移动杆345向前运动(图34A)。一旦铰接板327a,327b向下枢转且越过锁紧元件349,拉伸弹簧385 (广义地,“偏压部件”)迫使移动杆345和锁紧元 件349回到锁紧位置(图30和31)。图35-41B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401。该实施例的机构401类似于前 面描述的实施例,且有下面的例外。如图35所示,该实施例的环部件423a,423b协同形成 闭合时有倾斜D形形状的环413。如图36所示,该实施例的中间连接器467是弯曲成细长 的、大致矩形的金属丝。中间连接器467的第一端是敞开的、且包括两个自由端467a,自由 端467a装配在控制柄415的上唇部436上的开口 416内以形成枢转连接。中间连接器467 的第二、闭合端变窄、并包括装配在移动杆445的安装槽447内的向下弯曲端467b。弯曲端 467b在安装槽447内将中间连接器467固定在移动杆445上,从而拉动移动杆,同时仍然允 许中间连接器沿移动杆的纵向轴线在线性方向相对于移动杆运动。当环部件闭合时弯曲端 467b位于安装槽447的内端附近(图37和38)。安装槽447为大致U形,具有容纳中间连 接器467的弯曲端467b的相应部分的“U”臂。弯曲端467b还允许中间连接器467相对于 移动杆445枢转,以调节控制柄415枢转时发生的中间连接器的轻微垂直运动。参照图36和37可以看出,两个压缩弹簧485 (广义地,“偏压部件”)位于中间连 接器467的变窄部分467c的区域上。当中间连接器467连接于移动杆445时,弹簧485位 于移动杆的端部和中间连接器的凸肩467d之间。弹簧485的偏压迫使移动杆445远离控 制柄415和中间连接器467。当环部件423a,423b闭合时,这使中间连接器467的弯曲端 467b靠在移动杆445的安装槽447的外端上(图37和38)。该实施例的机构401的操作也基本上类似于上面提供的实施例的所述操作。图37 和38示出了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机构401,其中控制柄415处于直立位置。为了解锁环形 夹机构401并打开环部件423a,423b,操作人员将控制柄415向外且向下枢转(如图39中 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如图39所示,控制柄415的下唇部437接触铰接板427a,427b 的下表面,且立即在铰接板上向上推,使它们在邻近控制柄的端部向上挠曲。铰接板427a, 427b挠曲,因为锁紧元件449仍然在铰接板后面,阻挡铰接板的向上运动。铰接板427a, 427b的向上挠曲允许上唇部436拉中间连接器467和移动杆445,并将锁紧元件449从铰 接板后面移动到与铰接板427a,427b上的开口 429a,429b,429c对齐。控制柄415的下唇 部437将铰接板427a,427b推至共面位置,在该点壳体的弹力使它们充分向上枢转越过锁 紧元件449,环部件423a,423b打开,如图40所示。为了闭合环部件423a,423b且使机构401返回锁紧位置,操作人员将控制柄415 向上且向内枢转,如图40中的箭头所示。控制柄415的上唇部436将中间连接器467向前 推。中间连接器467的弯曲端467b在移动杆445的安装槽447内从安装槽的外端朝向槽的 前端运动(图41A)。压缩弹簧485在中间连接器467的凸肩467d和移动杆445的外端之 间压缩,而将移动杆向前推。然而,移动杆445阻挡这一运动,因为锁紧元件449位于铰接 板427a,427b的开口 429a,429b, 429c内靠着铰接板的边缘。随着控制柄415继续枢转,上 唇部436移动而与铰接板427a,427b的上表面接合,且将它们向下枢转经过共面位置,打开 环部件423a,423b。只要铰接板427a,427b越过锁紧元件449的底面,它们就移动而与控制 柄415的下唇部437接合,将它移动到其直立位置。然后压缩弹簧485迫使移动杆445和 锁紧元件449返回锁紧位置,使锁紧元件位于铰接板427a,427b后面。移动杆445运动,直 到中间连接器467的弯曲端467b移回到与移动杆的安装槽447的外端接触(图41B)。压缩弹簧485推靠的反作用表面是中间连接器467的凸肩467d,它们通过处于直立位置的控 制柄415保持在位。控制柄415通过与控制柄的下唇部437接触的铰接板427a,427b保持
在其直立位置。图42-48B示出了基本上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图35-41B)的环形夹机构501的第 六实施例,除了单个压缩弹簧585 (广义地,“偏压部件”)位于中间连接器567的变窄的第
二端上。图49-55B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601,其中单个压缩弹簧685 (广义地, “偏压部件”)位于中间连接器667的变窄的第二端的弯曲端667b内侧。弹簧685位于移动 杆645的安装槽647内,在中间连接器667的弯曲端667b和安装槽的前端之间(图51和 52)。当控制柄6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623a,623b时,中间连接器667同时拉移动杆645,并 将锁紧元件649移动到未锁位置(图53)。当控制柄615枢转以闭合环部件623a,623b时, 中间连接器667相对于移动杆645向前运动,且压缩在安装槽647内的压缩弹簧685 (图54 和55A)。一旦铰接板627a,627b向下枢转且越过锁紧元件649,控制柄615就运动到直立 位置,且压缩弹簧685将移动杆645和锁紧元件649推至锁紧位置(图52和55B)。图56-62B示出了基本上类似于第五、第六和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701的第八 实施例。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当环部件723a,723b闭合时,使用多个弹簧785a,785b (广义 地,“偏压部件”)来迫使移动杆745到达锁紧位置。两个压缩弹簧785b位于中间连接器 767的变窄端的区域上,在中间连接器的凸肩767d和移动杆745的后端之间,且单个压缩弹 簧785a位于中间连接器的弯曲端767b前面,在移动杆的安装槽747内。图63-69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801的第九实施例,其中两个压缩弹簧885 (广义地, “偏压部件”)位于中间连接器867的自由端867a附近,用于当环部件823a,823b闭合时迫 使移动杆到达锁紧位置。更具体地,每个压缩弹簧885容纳在控制柄845上的开口内,且通 过螺纹插栓886固定在其中。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867的弯曲端867b容纳在移 动杆845的安装槽847内,并阻止相对于移动杆的运动。中间连接器867的自由端867a容 纳在控制柄815的上唇部836上的细长开口 816内,使得控制柄可以相对于中间连接器运 动。在所述变体中,当环部件823a,823b如图63、65和66所示闭合时,中间连接器867 的自由端867a位于控制柄815上的细长开口 816的前端。当控制柄8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 823a,823b时,控制柄同时拉中间连接器867和移动杆845,并将锁紧元件849移动到未锁 位置(图67和69B)。当控制柄815枢转以闭合环部件823a,823b时,控制柄枢转,但中间 连接器867保持不动(图68)。锁紧元件849位于铰接板827a,827b上的开口 829a,829b, 829c内,且靠在铰接板开口的前边缘上,从而阻挡中间连接器867的向前运动。随着控制柄 815继续枢转,它相对于中间连接器867运动,将紧靠螺纹插栓886压缩所述压缩弹簧885。 控制柄815的上唇部836与铰接板827a,827b接合,且使它们朝共面位置枢转。一旦铰接板 827a, 827b枢转且越过锁紧元件849,控制柄815就运动到直立位置,且将中间连接器867、 移动杆845和锁紧元件849移动到锁紧位置。压缩弹簧885延伸并迫使中间连接器867到 达控制柄815的上唇部836上的细长开口 816的前端。这将移动杆845和锁紧元件849推 至锁紧位置(图69A)。图70-76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901的第十实施例。如图71所示,该机构901包括形成有下唇部937的控制柄915,下唇部具有I形结构938。从图72可以看出,当控制柄 915安装在壳体911上时,该I形结构938穿过一对铰接板927a,927b延伸,使得铰接板被 所述I形结构捕获在上突出部938a与下唇部937之间。如图71所示,该实施例的控制柄 915还包括一对相对的上部臂926。臂926如下所述地容纳中间连接器967 ;所述臂不操作 以与铰接板927a,927b接合、或产生铰接板的枢转运动。所述控制柄915没有如在前面实 施例中描述的上唇部。该实施例的移动杆945通过中间连接器967可操作地连接于控制柄915。中间连 接器967示为弯曲成细长的、大致矩形的金属丝。中间连接器967的第一端敞开、且包括两 个自由端967a,自由端967a装配在控制柄915的上部臂926的相应开口 916内以形成枢转 连接。中间连接器967的第二、闭合端967b变窄、且装配在移动杆945的第一锁紧元件949 的细长开口 946内(图73)。为了使中间连接器967连接于锁紧元件949,中间连接器的自 由端967a之一穿过细长开口 946,且中间连接器被操纵直到闭合端967b位于细长开口内。 中间连接器967保持在锁紧元件949上,以便允许中间连接器朝向控制柄915拉锁紧元件 和移动杆945,同时仍然允许中间连接器相对于锁紧元件以及移动杆沿远离控制柄的向前 线性方向运动。中间连接器967也可以相对于锁紧元件949以及移动杆945枢转,以调节 当控制柄915枢转时发生的中间连接器的轻微垂直运动。如图72所示,该机构901还包括拉伸弹簧985 (广义地,“偏压部件”),它在沿铰接 板之一的内边缘的钩987处连接于铰接板927a,927b,且在移动杆上的向下伸出钩988处连 接于移动杆945。弹簧985的偏压迫使移动杆945远离控制柄915朝向锁紧位置运动。这 也使中间连接器967的窄端967b靠在移动杆945的第一锁紧元件949上的细长开口 946 的外端上,帮助将控制柄915保持在直立位置(图73)。现在将描述该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操作。图70,72和73示出了处于闭合锁紧 位置的机构901,其中控制柄915处于直立位置。为了解锁环形夹机构923a,923b并打开环 部件,操作人员将控制柄915向外且向下枢转(如图74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控制 柄915的下唇部937最初与铰接板927a,927b的下表面间隔开(图73)。这为上部臂926 提供了拉中间连接器967的时间,这同时拉移动杆945,使锁紧元件949朝向控制柄915运 动并在下唇部937与铰接板接合之前与铰接板927a,927b上的开口 929a,929b, 929c对齐。 弹簧985延伸且趋于将移动杆945和锁紧元件949拉回锁紧位置,使锁紧元件位于铰接板 927a,927b后面。如图74所示,控制柄915的下唇部937运动而与铰接板927a,927b的下 表面接合(仅示出了一个铰接板927a),且开始将它们向上推。一旦铰接板927a,927b通 过共面位置,壳体911的弹力使铰接板充分向上枢转越过锁紧元件949,环部件923a,923b 打开,如图75所示。弹簧985稍稍回弹,使锁紧元件949靠在铰接板927a,927b上的开口 929a, 929b, 929c的内边缘上。弹簧985仍然张紧,但锁紧元件949保持在开口 929a,929b, 929c内,且阻挡弹簧的拉伸。壳体911的弹力防止锁紧元件949在拉伸弹簧985的作用下 使铰接板927a,927b向下作凸轮运动。为了闭合环部件923a,923b且使机构901返回锁紧位置,操作人员将控制柄915 向上且向内枢转。控制柄915的上部臂926将中间连接器967向前推。中间连接器的窄端 967b在移动杆945的第一锁紧元件949上的细长开口 946内从细长开口的后端朝向细长 开口的前端运动(图76B)。因此,移动杆945最初是不动的。随着控制柄915继续枢转,I形结构938的上突出部938a运动而与铰接板927a,927b的上表面接合,且使铰接板向下枢 转经过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923a,923b。锁紧元件949的倾斜内边缘955允许移动杆945 随着铰接板927a,927b向下枢转而稍稍运动。只要铰接板927a,927b越过锁紧元件949的 底面,拉伸弹簧985拉移动杆945且使它和锁紧元件回到锁紧位置,使锁紧元件位于铰接板 后面。移动杆945相对于中间连接器967移动较短距离,直到中间连接器的窄端967b再次 接触移动杆945上的细长开口 946的外端。然后,移动杆945拉中间连接器967和控制柄 915,使控制柄返回其直立位置(图73)。在该实施例中,当环部件923a,923b闭合时,控制柄915的下唇部937与铰接板 927a,927b的下表面间隔开。这样为下唇部937枢转提供了空间,从而在开始使铰接板向 上枢转之前将锁紧元件949从铰接板927a,927b后面的锁紧位置拉至与铰接板上的开口 929a,929b,929c对齐的未锁位置。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967和移动杆945的第一锁紧元件949形成为使 得锁紧元件可滑动地容纳中间连接器,允许中间连接器相对于锁紧元件和移动杆沿移动杆 的纵向轴线方向在线性方向运动。中间连接器967最初相对于锁紧元件949定位成,使得 控制柄915的打开运动拉连接器,同时使移动杆945和锁紧元件朝向控制柄运动并离开锁 紧位置。中间连接器967随后可以相对于锁紧元件949和移动杆945运动,使得控制柄915 的闭合运动推中间连接器,但最初不使移动杆运动。替代地,中间连接器967相对于移动 杆945运动,使得控制柄915可以首先使铰接板927a,927b向下枢转以闭合环部件923a, 923b。弹簧985随后将移动杆945和锁紧元件949拉至锁紧位置,这又将控制柄915拉至 直立位置。可以想到,该实施例的控制柄915由比如金属板的刚性材料制成。在本发明的范 围内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图77-83B示出了环形夹机构1001的第i^一实施例,其中使用弹簧板1085和扭簧 1086 (广义地,“偏压部件”)将移动杆1045和锁紧元件1049向锁紧位置偏压、以及将控制 柄1015向直立位置偏压。前一实施例的拉伸弹簧在该实施例中省略。而且,在该实施例中, 中间连接器1067连接于移动杆1045,使得中间连接器不相对于移动杆滑动。替代地,控制 柄1015的上部臂1026形成有细长开口 1016,使得中间连接器1067可以沿线性方向在所述 开口内相对于控制柄滑动(图83B)。如图78所示,弹簧板1085是具有第一臂1085a和第二臂1085b的U形。第二臂 1085b包括用于容纳将弹簧板连接于控制柄1015内侧的铆钉1092的开口 1085c。具体地, 弹簧板1085在控制柄的上部臂1026之间并在下唇部1037上方连接于控制柄1015。扭簧 1086与控制柄1015的外侧接合。尤其是,弹簧1086的主体在控制柄1015的外侧周围延 伸。弹簧1086上的螺旋1086a与控制柄1015上的安装开口 1041对齐,使得连接控制柄和 壳体1011的安装销1061还将扭簧连接于控制柄。扭簧1086的自由端1086b设置成与壳 体1011的下侧接合,从而限制它们绕安装销106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如图80所示)运 动。在这一变体中,当环部件1023a,1023b如图77、79和80所示闭合时,中间连接器 1067的自由端1067a位于控制柄1015的上部臂1026上的细长开口 1016的内端。弹簧板 1085的第一臂1085a与中间连接器1067的自由端1067a接合,并迫使它们到达这个位置。当控制柄10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1023a,1023b时,如图81中的箭头所示,控制柄同时把 中间连接器1067和移动杆1045拉向控制柄,且使锁紧元件1049运动到与铰接板1027a, 1027b上的开口 1029a,1029b, 1029c对齐的未锁位置。在控制柄1015的外侧周围延伸的扭 簧1086随着控制柄的运动而张紧和弯曲,趋于迫使控制柄回到直立位置。如果控制柄1015 在环部件1023a,1023b打开且铰接板1027a,1027b经过共面位置之前被释放,扭簧1086将 把控制柄推回直立位置,连带地使移动杆1045和锁紧元件1049运动回到锁紧位置。一旦 环部件1023a,1023b打开(图82和83A),且锁紧元件1049位于铰接板1027a,1027b上的 开口 1029a,1029b,1029c内,锁紧元件通过壳体1011的弹力阻挡移动杆1045和中间连接 器1067的运动(壳体的弹力阻挡可能趋于使铰接板向下枢转的锁紧元件的凸轮运动力)。 这也抵抗趋于使控制柄1015向上和向内枢转的扭簧1086的偏压。当控制柄1015枢转以闭合环部件1023a,1023b时,控制柄向上和向内摆动,但中 间连接器1067保持不动(图83B)。锁紧元件1049位于向上枢转了的铰接板1027a,1027b 上的开口 1029a,1029b,1029c内,且靠在铰接板开口的前边缘上,阻挡移动杆1045和中间 连接器1067的向前运动。随着控制柄1015继续枢转,它相对于中间连接器1067运动,中 间连接器在控制柄的上部臂1026上的细长开口 1016内滑动。这可以在图83B内看出。弹 簧板1085的第一臂1085a被中间连接器1067推向弹簧板的第二臂1085b,弹簧板靠在中间 连接器1067的自由端1067a上保持相对不动。这使弹簧板1085挠曲和张紧。控制柄1015 的I形结构1038的上突出部1038a与铰接板1027a,1027b接合,并使它们朝向共面位置枢 转。锁紧元件1049的倾斜内边缘1055允许移动杆1045随着铰接板1027a,1027b向下枢 转而稍稍运动。一旦铰接板1027a,1027b枢转越过锁紧元件1049,控制柄1015就运动到直 立位置,并使中间连接器1067、移动杆1045和锁紧元件1049运动到锁紧位置。张紧的弹簧 板1085将中间连接器1067推至上部臂1026上的细长开口 1016的前端,确保移动杆1045 和锁紧元件1049充分运动至锁紧位置。大约在同时,拉伸弹簧1086向上推在控制柄1015 上,确保它充分移动到直立位置。图85-90B示出了具有第十二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101。在该机构中,扭簧 1186 (广义地,“偏压部件”)定位成使弹簧的闭合端在一对铰接板1127a,1127b下方。弹簧 1186的自由端1186b向内弯曲,且穿过控制柄1115的上部臂1126上的细长开口 1116装 配,并靠在中间连接器1167的自由端1167a上(在连接器端部外侧)。当控制柄1115枢转以打开成对的环部件1123a,1123b时,控制柄将中间连接器 1167拉向它(图88)。控制柄1115还将弹簧1186的自由端1186b拉离弹簧的闭合端,在弹 簧中产生张力,该张力趋于迫使控制柄1115回到直立位置。当控制柄1115枢转以闭合环 部件1123a, 1123b时,中间连接器1167最初通过位于铰接板1127a, 1127b上的开口 1129a, 1129b,1129c内的锁紧元件1149保持基本上不动。随着控制柄1115继续枢转,控制柄相对 于中间连接器1167运动。中间连接器1167的自由端1167a朝向控制柄1115的上部臂1126 上的细长开口 1116的后端滑动(图90B)。中间连接器1167将弹簧1186的自由端1186b 推向细长开口 1116的外端,从而使弹簧张紧。一旦铰接板1127a,1127b枢转越过锁紧元件 1149,弹簧1186就立即将中间连接器1167向内推,且将移动杆1145和锁紧元件1149推至 锁紧位置。图91示出了环形夹机构1201的第十三实施例,该机构基本上与图85-90B的第十二实施例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然而,控制柄1215的形状不同,且由塑料材料制成。控制 柄1215以基本上与相对于前面的环形夹机构1101的控制柄1115描述的相同方式操纵机 构1201以打开和闭合环部件1223a,1223b。在此所述和所示的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部件由比如金属(例如,钢)的适当刚 性材料制成。但具有非金属材料,特别是包括塑料制成的部件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当在介绍环形夹机构的零件时,冠词“一个、“该”以及“所述”的含义是具有一个或 多个零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其各种变化是指包括在内的,其含义是可以 存在除了列出的零件以外的其它零件。此外,使用术语“前”和“后”以及这些术语的变体, 或使用其他方向和方位性术语,是为了方便,但这些组成部分不需要任何特别的定位。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描述中做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在上 面描述中包括的以及在附图中表示的所有内容都应所述认为是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性 的。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环支撑部;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从而使所述环支撑部枢转运动,以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将所述环部件锁在闭合位置的锁紧元件;以及中间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锁紧元件连接于所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构造成用于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器枢转运动,而不会移动所述中间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适于相对于所述壳体 运动,以使所述环支撑部枢转运动,从而使所述环部件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适于使所述环支撑部 在所述锁紧元件之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可运动以使所述环支 撑部运动,同时所述中间连接器保持不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至少一个细长开 口,用于容纳所述中间连接器的一部分,使得所述致动器可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器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主体和从所述主 体向外延伸的一对臂,所述细长开口形成在所述臂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锁紧元件偏压至 锁紧位置的偏压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部件包括金属丝形弹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部件包括大致U形的弹簧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支撑部包括一对铰接板。
1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环支撑部;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安 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 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 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 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从而使所述环支撑部枢转运动,以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包括至少一个锁紧元件、且可以在所述环部件被锁定在闭合位置 的锁紧位置与所述环部件能够被移动到打开位置的未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移动杆包括安 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至少一个较窄部分、和在所述移动杆上向内与所述较窄部分间隔的 较宽部分;中间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所述中间连 接器的一部分被所述移动杆上的安装槽的较宽部分捕获,所述中间连接器的所述一部分可 在安装槽的较宽部分中移动,使得所述中间连接器可相对所述移动杆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和第 二端,所述第二端包括颈部和在所述颈部的自由端的头部,所述头部被所述移动杆上的安 装槽的较宽部分捕获,且所述颈部由所述较窄部分容纳。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具有自由端 的一对弯曲金属丝,且安装槽的较宽部分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弯曲金属丝的自由端的一对细 长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具有增大头 部的金属丝。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还包括容纳所述 金属丝的增大头部的杯状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对间 隔开的环圈部的金属丝。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支撑部包括一对铰接板。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环支撑部、和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致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便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移动杆具有至少一个锁紧元件,且可以在所述环部件被锁在闭合位置的锁紧位置与所述环部件能够被移动到打开位置的未锁位置之间移动。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到所述致动器。偏压部件可与所述中间连接器和至少所述移动杆和所述致动器之一接合,以便将所述移动杆向锁紧位置偏压。
文档编号B42F3/04GK101885280SQ20101023947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泽域, 杜振源, 皮金彪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