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01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荧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具备第二显示部(外光源显示部)荧光显示装置,该第二显示部利用在荧光显示管的外围容器的外侧配置的外光源来显示规定的图案。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荧光显示装置在荧光显示管的外围容器的透光性基板的局部形成第二显示部,通过利用外光源照射该第二显示部来显示规定的图案(参照专利文献1)。利用图5对现有的具备第二显示部的荧光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5(a)是荧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5(b)是示出荧光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其中,图5(b)中省略前基板。在图5(a)中,荧光显示装置具备外围容器,该外围容器包括形成有阳极A等的玻璃基板(阳极基板)81、玻璃的前基板82、以及侧面部件83,在阳极基板81形成有阳极配线等配线91、绝缘层(绝缘膜)84、阳极A。阳极A在阳极电极92形成有荧光体膜(荧光体层)93。阳极电极92通过绝缘层84的通孔内的导体与阳极配线91连接。荧光体膜93利用电子源用细丝(filament) F所产生的电子而发光。在绝缘层84中形成第二显示部(外光源显示部)841,该第二显示部841将绝缘层的局部去除(除去)而形成文字、图形等图案。在外围容器的外侧配置有照射第二显示部 841的灯LP。另外,从箭头XO方向观察图5(a)的荧光显示装置。如图5(b)所示,图5的荧光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包括利用阳极A来显示规定图案的荧光体显示部(第一显示部)Dpi、Dp2、以及利用灯LP的光来显示规定图案的外光源显示部(第二显示部)Dp3。[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5-102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虽然现有的荧光显示装置的外光源显示部841将绝缘层84去除而形成文字、图形等图案,但是由于绝缘层以玻璃和颜料为主成分,因此灯LP的光也透过从外光源显示部 841的经去除而剩余的部分(未被除去的部分),还透过外光源显示部841的周围的绝缘层 84。并且,即使利用在绝缘层中添加有黑色颜料的黑色绝缘层,遮光也不充分。因此,现有的荧光显示装置无法清晰地显示外光源显示部841的文字、图形等图案。进而,由于透过的光在夜间或黑暗的场所更加显眼,因此在车载用的荧光显示装置中特别需要高遮光性。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具备外光源显示部的荧光显示装置的上述问题点。本申请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该荧光显示装置在外围容器内具备电子源以及阳极电极,其中,上述外围容器包括对置的透光性阳极基板与透光性前基板,上述阳极电极形成有利用该电子源的电子而发光的荧光体膜,上述荧光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阳极基板的内表面形成有金属的配线、金属的第一遮光膜,在上述金属的配线、上述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上形成有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有金属或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和金属或石墨的阳极电极,在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上去除该遮光膜而形成外光源显示部,上述第二遮光膜以将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与配置于该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的配线之间的间隙覆盖的方式形成。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二遮光膜的一部分为上述阳极电极。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二遮光膜及上述阳极电极包含石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或3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中,上述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以及上述金属的配线包含铝。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3或4所记载的荧光显示装置中,上述外光源显示部的光源为LED。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由于在形成有第二显示部(外光源显示部)的部分配置遮光性高的铝等金属的第一遮光膜,并将该第一遮光膜去除成规定图案从而形成第二显示部(外光源显示部),因此第二显示部的显示变得清晰。并且,由于利用金属或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对铝等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与配线和阳极电极之间的间隙进行遮光,因此该间隙的漏光不会成为显示的目视确认的障碍。因此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即使形成第二显示部也能够进行高品质的显示。并且由于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能够使用LED作为第二显示部的外光源,因此显示变得更加清晰。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通过形成金属或石墨的第二遮光膜以及金属或石墨的阳极电极,在铝等金属的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也能够配置配线及阳极电极,因此这些部件的位置的选定变得容易,并且这些部件配置的自由度也升高,从而还能够进行复杂的图案的显示。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由于还能够将在铝等金属的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配置的金属或石墨的阳极电极用作金属或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因此能够减小遮光专用的第二遮光膜的形成空间。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由于配线和形成第二显示部的第一遮光膜均由铝形成,因此能够同时形成这些部件,并且由于阳极电极和第二遮光膜均由石墨形成,因次能够同时形成这些部件。因此对于本申请发明的荧光显示装置,形成配线、阳极电极以及第一、 第二遮光膜的工序数量减少,这些部件的形成变得简单。


图1是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荧光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2是图1的荧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阳极的形状、配置与图1不同的荧光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4是外光源的安装位置与图1、图2、图3的荧光显示装置不同的荧光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5是现有的荧光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和剖视图。标号说明11…阳极基板;12…前基板;13…侧面部件;14…绝缘层;141…开口部;211、212、 213、214、215、216…阳极配线;21a…配线端部;21b…连接导体;21G1、21G2…配线组;22... 铝的第一遮光膜;221…第二显示部;31…阳极电极;321、322…石墨的第二遮光膜;41…荧光体膜;51…外光源壳体;52…LED ;53…光扩散板;Al、A2、A3、A4、A5、A6…阳极。
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图1 图4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荧光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对图1 图4中共通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首先对图1、图2进行说明。图1 (a)是荧光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1 (b)是图1 (a)的Yl-Yl部分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1(c)是阳极Al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a)是图1(a)的Y2-Y2部分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2(b)是图1(a)的TO-TO部分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2(c)是图1(a)的W_Y4 部分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图1(a)将前基板12省略,隐藏于绝缘层14内的部分也以实线来记载。并且,图2 (a)、图2 (b)将阳极A3省略,图2 (a)、图2 (b)、图2 (c)将细丝支承体省略。如图1(b)所示,图1的荧光显示装置是从箭头Y 0方向、即从前基板12侧观察的直视型的荧光显示装置,如图1(a)所示,显示区域包括利用阳极Al A3来显示规定图案的荧光体显示部(第一显示部)、以及利用LED52来显示规定图案(图1中箭头的图案)的外光源显示部(第二显示部)。在图1(a)、图1(b)中,荧光显示装置具备外围容器,该外围容器利用低熔点玻璃将形成有阳极Al A3等的玻璃基板(阳极基板)11、与阳极基板11对置的玻璃的前基板 12、以及玻璃的侧面部件13粘结在一起而形成。在阳极基板11形成有铝的阳极配线211、 212、213、铝的遮光膜(第一遮光膜)22,在铝的阳极配线211、212、213、铝的遮光膜(第一遮光膜)22形成有绝缘层(绝缘膜)14,在绝缘层14上形成有阳极Al A3、石墨的遮光膜 (第二遮光膜)321、322。在绝缘层14形成有后述的具有能够目视确认第二显示部221的大小的开口部141。如图1(c)所示,阳极Al在石墨的阳极电极31形成有荧光体膜(荧光体层)41。阳极电极31通过绝缘层14的通孔内的连接导体21b与阳极配线211的宽幅的配线端部21a 连接。阳极A2、A3也具有同样的构造。阳极Al A3的荧光体膜41利用张紧架设于2个细丝支承体之间的电子源用细丝F所产生的电子而发光。在第一遮光膜22形成有将其局部去除(除去)而形成文字、图形等图案的第二显示部(外光源显示部)221。在外围容器的外侧配置有例如由不漏光的遮光性材料构成的外光源壳体51,在外光源壳体51的内部安装有光扩散板53、和对第二显示部221进行照射的外光源用的LED52。外光源壳体51设定成小于第一遮光膜22、大于第二显示部221、且覆盖第二显示部221的大小。为了防止像后述那样地从第一遮光膜22与阳极配线211、212的间隙(缝隙)漏光,阳极配线211、212中的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内的部分,以在绝缘层14上沿着阳极配线211的配线组21G1、阳极配线212覆盖上述配线的间隙的方式形成第二遮光膜321、 322。另外,虽然对阳极配线进行了说明,但是配线也可以是阳极配线以外的配线。并且,电子源并不局限于细丝,也可以是场致发射型电子源(FEC)。接下来对图2进行说明。首先对图2(a)进行说明。由于第一遮光膜22、配线组21G1的各阳极配线211、阳极A2的阳极配线212的配线端部21a通过铝形成在阳极基板11上,因此需要使第一遮光膜22与上述各阳极配线211 及配线端部21a之间电绝缘。例如对于阳极配线组21G1,虽然在第一遮光膜22与各阳极配线211之间设置间隙来使二者绝缘,但是LED52的光会从该间隙漏出。因此为了防止该漏光,以沿着配线组21G1覆盖该间隙的方式形成第二遮光膜321。并且对于阳极A2,虽然在配线端部21a与第一遮光膜22之间设置有间隙,但是由于该间隙被阳极A2的由石墨膜构成的阳极电极31覆盖,因此利用阳极电极31能够防止从该间隙漏光。因此在该情况下,阳极31的石墨膜还具有第二遮光膜的功能。在图2(b)的情况下,虽然配线组21G1与利用图2(a)所说明的情况相同,但是对于阳极A2的阳极配线212,以将阳极配线212与第一遮光膜22之间的间隙覆盖的方式沿阳极配线212形成第二遮光膜322。在图2 (c)的情况下,由于配线组21G2的各阳极配线211、212、阳极A3的配线的端部21a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外,因此仅利用绝缘层14使上述部件电绝缘即可。此夕卜,由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外不会被LED52照射,因此不存在漏光的问题。接下来对图3的荧光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TO-Y5部分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其中, 图3(b)将阳极A6省略。图3是将在铝的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配置的石墨的阳极电极兼用作石墨的第二遮光膜的例子。在阳极A5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内的情况下,阳极A4的阳极配线214配置于被阳极A5的阳极电极31覆盖的位置。由于该情况下的石墨的阳极电极31还具有作为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内的阳极配线214的第二遮光膜的功能,因此无需设置阳极配线214专用的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并且,由于阳极电极A5的阳极配线215、阳极A6的阳极配线216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外,因此无需设置石墨的第二遮光膜。接下来对图4的荧光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4的荧光显示装置是从YOl方向、即从阳极基板11侧观察的透视型的荧光显示装置的例子。图4(a)相当于图1(a)中未设置阳极A2、第二遮光膜322、阳极配线212的荧光显示装置,图4(b)是图4(a)的Y2-Y2部分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4的荧光显示装置将外光源壳体51安装于前基板12,该外光源壳体51安装有 LED52、光扩散板53。在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内配置有阳极配线211的配线组21G1。未配置阳极。阳极A1、A3的阳极电极31在石墨膜上形成狭缝,从而形成为透光型的电极。此夕卜,绝缘层14由不含有颜料的玻璃形成。
虽然图4的荧光显示装置从YOl方向通过阳极基板11进行观察,但是也能够与图 1图3的荧光显示装置同样地利用LED52的照射来观察第二显示部221的显示。并且, 阳极A1、A3的显示也能够通过阳极基板11来观察。并且,由于阳极配线组21G1、阳极配线 211与第一遮光膜22之间的间隙被第二遮光膜321覆盖,因此能够利用第二遮光膜321来防止从该间隙漏光。虽然对通过将铝的第一遮光膜22去除成文字或图形等规定图案,形成图1 图4 的荧光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部22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还能够在外光源壳体51的光扩散板53与阳极基板11或前基板12之间配置描绘(形成)有期望的文字、形状的图案的片材或卡片,并构成为能够从第二显示部221进行目视确认。在该情况下,构成为能够更换片材或卡片,从而能够变更第二显示部221的显示内容。并且,外光源壳体51与LED52还能够更换为荧光显示管、有机EL显示装置等其它的显示装置。因此,本申请发明将包括LED 等发光源、以及荧光显示管、有机EL显示装置等在内的显示装置统称为外光源。由于图1 图4中所说明的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将遮光性高的铝用于第一遮光膜22,并将该遮光膜去除成规定图案从而形成第二显示部221,因此第二显示部221以外的部分不会因LED52的光而变得明亮(漏光)。并且,在将阳极配线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 的区域内的情况下,由于以将第一遮光膜22与阳极配线之间的间隙覆盖的方式沿阳极配线形成遮光性高的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因此能够对从该间隙漏出的光进行遮光。因此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能够清晰地显示第二显示部221的图案,并能够提高显示品质。在外光源为LED的情况下,虽然第二显示部的显示因亮度高而变得清晰,但相反地第一遮光膜22与阳极配线之间的间隙的漏光也增加,然而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能够利用石墨的第二遮光膜来防止该漏光。因此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通过将LED用作第二显示部的外光源而能够实现清晰的显示。虽然荧光显示装置必须在非常狭窄的空间内配置很多阳极配线等配线以及电极, 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通过形成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及石墨的阳极电极,还能够在铝的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配置阳极配线等配线及阳极电极,因此这些部件的配置变得容易,并且由于这些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升高,因此能够进行复杂的图案的显示。由于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还能够将配置于铝的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的石墨的阳极电极用作遮光用的第二遮光膜,因此能够减小配置遮光专用的石墨膜的空间。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由于阳极配线和形成有第二显示部的第一遮光膜均是以铝形成,因此能够同时形成阳极配线和该第一遮光膜,并且由于阳极电极和第二遮光膜均是以石墨形成,因此能够同时形成阳极电极和第二遮光膜。因此,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能够减少形成阳极配线等配线、阳极电极以及第一、第二遮光膜的工序数量,从而这些部件的形成变得简单。上述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虽然在阳极基板的内表面形成的阳极配线和形成有第二显示部的第一遮光膜的材料采用了铝(包括铝合金),但是并不局限于铝,也可以采用银、铜等各种金属(包括金属合金)。在该情况下,只要阳极配线和第一遮光膜采用相同的金属,便能够减少形成该两部件的工序数量。并且上述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虽然在绝缘层的上方形成的阳极电极和第二遮光膜的材料采用了石墨,但是并不局限于石墨,也可以采用银、铜等各种金属(包括金属合金)。在该情况下,只要阳极电极和第二遮光膜采用相同的金属,便能够减少形成该两部件的工序数量。虽然上述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将侧面部件作为单独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对前基板和侧面部件进行一体成型而成的盖部件。虽然上述实施例的荧光显示装置是包括电子源与阳极的二极管构造的荧光显示装置,但是也可以是在两者之间设置控制电极(栅极)的三极管构造的荧光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荧光显示装置,该荧光显示装置在外围容器内具备电子源以及阳极电极,其中, 所述外围容器包括对置的透光性阳极基板和透光性前基板,所述阳极电极形成有利用该电子源的电子而发光的荧光体膜,所述荧光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阳极基板的内表面形成有金属的配线、金属的第一遮光膜,在所述金属的配线、所述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上形成有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有金属或石墨的第二遮光膜和金属或石墨的阳极电极,在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上去除该遮光膜而形成外光源显示部,所述第二遮光膜以覆盖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与配置于该第一遮光膜的区域内的配线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膜的一部分为所述阳极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膜以及所述阳极电极包含石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的第一遮光膜以及所述金属的配线包含铝。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荧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光源显示部的光源为LED。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显示装置,在阳极基板形成有配线和遮光膜,在遮光膜形成有外光源显示部,能够防止外光源的漏光。在阳极基板(11)利用铝形成阳极配线(211~213)、第一遮光膜(22),在其上形成有绝缘层(14),在绝缘层(14)上形成有石墨的第二遮光膜(321、322)以及阳极电极(31),在第一遮光膜(22)形成有对规定图案进行显示的外光源显示部(221)。利用LED(52)照射外光源显示部(221)。第二遮光膜(321、322)以沿着配置于第一遮光膜(22)的区域内的配线组(21G1)、配线(212)覆盖第一遮光膜(22)与上述配线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形成。
文档编号G09F9/33GK102456299SQ20111034115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澁谷吉一, 荻原纯一, 鹫尾义明 申请人: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