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91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显示像素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与显示像素之间形成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配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大画面电视等高性能显示装置不断普及。在这些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图像中发生的不均给画质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适当地校正不均。在显示图像中发生的不均中,除了由显示亮度、显示色度在每一显示像素中不同而造成的亮度不均、色不均以外,与显示亮度的灰度级依存性即Y特性的视觉依存性相伴的不均的问题显著化。作为抑制与Y特性的视觉依存性相伴的不均的技术,公开了多像素驱动法(参照专利文献1、2)。根据该技术,将I个显示像素分割为多个副像素,对与各副像素形成辅助电容的多条辅助电容配线供给相互不同的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在多像素驱动法中,与各副像素对应的辅助电容被分别控制,由此能改变各副像素中的Y特性的视觉依存性,能抑制与Y特性的视觉依存性相伴的不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12853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9-145470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多像素驱动法中,供给到辅助电容配线的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种类少,需要将各辅助电容驱动信号供给到显示装置所包含的较多的辅助电容配线。因此,发生如下问题:对被供给同一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辅助电容配线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干配线的负荷(配线电阻和配线电容)增大,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另外,发生在各辅助电容配线中出现延迟差的问题。在发生了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延迟差的情况下,无法适当地控制与副像素对应的辅助电容,会发生显示不良。可以考虑以大宽度设置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配线,由此能减小配线电阻,能抑制显示不良。但是,在以大宽度设置这些配线时,发生没有形成显示像素的区域即边框区域的窄小化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显示装置中能实现显示不良的抑制和边框区域的窄小化两者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包括各自分割而成的多个副像素的多个显示像素;与上述副像素之间形成辅助电容的多条辅助电容配线;以及对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来驱动上述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在该显示装置中,在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中设有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多个第I连接端子,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到相互不同的上述第I连接端子。在该显示装置中,各辅助电容配线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单独地连接,就辅助电容驱动信号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直接供给到各辅助电容配线。由此,能抑制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能抑制显示不良。另外,在该显示装置中,无需为了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而在辅助电容配线之间设置干配线,也无需为了抑制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的发生而以大宽度设置该干配线。由此能使显示像素以外的区域即边框区域窄小化。也可以是,构成I个显示像素的多个副像素与相互不同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之间形成辅助电容。根据上述显示装置,能分别控制与构成I个显示像素的各副像素对应的辅助电容,能得到由此带来的显示上的效果,例如与Y特性的视觉依存性改善相伴的视野角扩大等效果。也可以是,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对上述多条辅助电容配线所包含的第I辅助电容配线群供给第I辅助电容驱动信号,上述第I辅助电容配线群由第I干配线连接。根据上述显示装置,能通过设置第I干配线来使供给到第I辅助电容配线群的第I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同步。由此,能抑制第I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差异的发生,能提高显示特性。第I干配线是用于使第I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同步的干配线,无需传输第I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因此与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现有的干配线相比,能以小宽度设置第I干配线,能使边框区域窄小化。也可以是,还具备:连接到上述显示像素的多条扫描线;和对上述扫描线供给扫描线驱动信号来驱动上述显示像素的扫描线驱动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扫描线和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均在第I方向延伸,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显示像素配置在上述第I方向的第I端部侧。根据上述显示装置,能使将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与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边框区域和将扫描线驱动装置与扫描线连接的边框区域共用化,能使边框区域窄小化。也可以是,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显示像素配置在上述第I方向的两端部侧。根据上述显示装置,能从两侧对辅助电容配线和扫描线供给各驱动信号,能抑制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也可以是,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形成在同一显示像素驱动装置内。根据上述显示装置,能使对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扫描线驱动装置共用地供给电源电位等信号等的配线实现共用化,能使边框区域窄小化。另外,在制造显示装置时,能简化将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及扫描线驱动装置与辅助电容配线及扫描线连接的操作。也可以是,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还具备与上述扫描线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第I连接端子和上述第2连接端子在与上述第I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基于分别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扫描线在上述第2方向的排列来配置。根据上述显示装置,在用配线等将第I连接端子与辅助电容配线以及第2连接端子与扫描线连接时,能抑制这些配线彼此重叠,能使边框区域窄小化。也可以是,还具备连接装置、多条第I连接线以及多条第2连接线。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设有与上述扫描线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上述连接装置设有:经由上述第I连接线连接到上述第I连接端子的多个第3连接端子;经由上述第2连接线连接到上述第2连接端子的多个第4连接端子;连接到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并且在上述连接装置内连接到上述第3连接端子的多个第5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到上述扫描线并且在上述连接装置内连接到上述第4连接端子的多个第6连接端子。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第3连接端子和上述第4连接端子在与上述第I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基于分别连接的上述第I连接端子和上述第2连接端子在上述第2方向的配置来配置,上述第5连接端子和上述第6连接端子基于分别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扫描线在上述第2方向的排列来配置。根据上述显示装置,使用连接装置,由此在用连接线将第I连接端子与第3连接端子以及第2连接端子与第4连接端子连接时,抑制这些连接线彼此重叠。另外,在用配线等将第5连接端子与辅助电容配线以及第6连接端子与扫描线连接时,抑制这些配线彼此重叠。由此能使边框区域窄小化。也可以是,还具备配置在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辅助电容驱动装置之间而连接到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辅助电容驱动装置的多条第2干配线和多条第3连接线。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第I连接端子经由上述第3连接线分别连接到上述第2干配线,上述第3连接线连接到上述第2干配线的第I位置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到上述第2干配线的第2位置相互不同。根据上述显示装置,在第I连接端子的配置与辅助电容配线的排列不对应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利用第I位置和第2位置的差异来用第3连接线改变任一方的并排顺序,第I连接端子与辅助电容配线的连接变得容易。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限于各辅助电容配线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单独地连接的情况,只要连接有基准条数内的辅助电容配线的辅助电容配线群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单独地连接,就能得到同等效果,上述基准条数例如根据由辅助电容配线的配线材料等算出的配线电阻等来决定。也可以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包括各自分割而成的多个副像素的多个显示像素;与上述副像素之间形成辅助电容的多条辅助电容配线;对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来驱动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以及多条第3干配线。在该显示装置中,对于上述多条辅助电容配线,由上述第3干配线连接预先决定的基准条数的辅助电容配线而设有多个第2辅助电容配线群,在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中,设有连接到上述各辅助电容配线的多个第I连接端子,上述各第2辅助电容配线群连接到相互不同的上述第I连接端子。在该显示装置中,上述基准条数例如是2条。在该显示装置中,各第2辅助电容配线群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单独地连接,将辅助电容驱动信号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直接供给到各第2辅助电容配线群。由此,能抑制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能抑制显示不良。另外,在该显示装置中,第3干配线只要仅对预先决定的基准条数的辅助电容配线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即可,适当地包括由以成为根据基准条数决定的基准宽度以下的方式以小宽度设置所带来的窄小化效果和由减小将第3干配线与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连接的配线数所带来的窄小化效果,由此能适当地使边框区域窄小化。也可以是,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利用过冲驱动输出上述辅助电容驱动信号。根据该显示装置,能缩短连接到各辅助电容配线的辅助电容被充电的时间,能使副像素的驱动高速化。由此,在因为辅助电容配线的增加而使对各辅助电容配线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时间变短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得到显示上的效果,例如视野角扩大等效
果O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在显示装置中能实现显示不良的抑制和边框区域窄小化两者。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显示装置10的构成的图。图2是示出像素40的等价电路的图。图3是示出辅助电容信号的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液晶面板20的构成的图。图11是示出利用过冲驱动输出的辅助电容信号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 >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1.显示装置的构成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控制电路12、显示部14以及背光源控制电路16。显示部14包括液晶面板20和背光源单元90而构成。控制电路12根据从外部装置(未图示)供给的输入图像G驱动液晶面板20。背光源控制电路16驱动背光源单元90。背光源控制电路16可以与控制电路12连动地驱动背光源单元90,也可以相对于控制电路12独立地驱动背光源单元90。在液晶面板20中,边框区域24在设有多个像素40的显示区域22的周边扩展。在液晶面板20的外周部,以COF (chip on film:薄膜上芯片)方式安装有:对信号线28施加显示信号的源极驱动器26、对扫描线32施加扫描线驱动信号(扫描线信号)的栅极驱动器(扫描线驱动装置的一例)30、对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辅助电容驱动信号(辅助电容信号)的辅助电容驱动器(辅助电容驱动装置的一例)34。信号线28、扫描线32、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到对应的驱动器26、30、24的输出端子,并且经过边框区域24延伸到显示区域22,连接到各像素40。在图2中,示出像素40的等价电路。在显示区域22中,多条扫描线32和多条辅助电容配线36在纸面上的左右方向(以后称为第I方向)延伸,信号线28在纸面上的上下方向(以后称为第2方向)延伸,像素40沿着这些配线28、32、36形成。在像素40中,分别形成有2个副像素42,各副像素42包括开关装置44、像素电极46以及电容电极52。在开关装置44中,设有开关电极44A和数据电极44B、44C。开关电极44A连接到对应的扫描线32。一方数据电极44B连接到对应的信号线28。另一方数据电极44C连接到像素电极46和电容电极52。像素电极46隔着封入到液晶面板20的液晶分子与相对电极48相对配置,与相对电极48之间形成像素电容50。电容电极52与连接到对应的辅助电容配线36的相对电极54相对配置,与相对电极54之间形成辅助电容56。在副像素42中像素电容50和辅助电容56并联连接。因此对各副像素42的与像素电极46相对的区域的液晶分子施加的电压随着经由开关装置44施加到像素电极46 (电容电极52)的显示信号、施加到相对电极48的相对电位Vcom以及施加到相对电极54的辅助电容信号而变化。即,该液晶分子的偏转基于辅助电容信号变化,由此使像素40 (副像素42)的光透射率和视野角变化。像素40A、40B连接到同一信号线28,另一方面,连接到相互不同的扫描线32A、32B。扫描线32A连接到像素40A所包含的副像素42A、42B的各开关装置44,并且连接到栅极驱动器30的输出端子60A。扫描线32B连接到像素40B所包含的副像素42C、42D的各开关装置44,并且连接到栅极驱动器30的输出端子60B。扫描线32A、32B连接到栅极驱动器30的相互不同的输出端子60。副像素42A 42D连接到相互不同的辅助电容配线36A 36D。辅助电容配线36A连接到副像素42A的相对电极54,并且连接到辅助电容驱动器34的输出端子64A。辅助电容配线36B连接到副像素42B的相对电极54,并且连接到辅助电容驱动器34的输出端子64B。即,I个像素40A所包含的副像素42A、42B与相互不同的辅助电容配线36A、36B之间形成辅助电容56。另外,辅助电容配线36A、36B连接到辅助电容驱动器34的相互不同的输出端子64。此外,像素40B所包含的副像素42C、42D也是同样的,省略重复说明。背光源单元90配置在液晶面板20的背面。背光源单元90具备:扩散板92、作为光源的LED94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LED94与扩散板92的背面相对地配置。扩散板92配置成其主面与液晶面板20相对。在扩散板92中,来自LED94的光从背面入射,该入射的光伴随扩散而透射,将该扩散的光从与液晶面板20相对的主面照射到该液晶面板20。背光源单元90设为在其进深侧的背面部配置LED64,在其前面配置扩散板92而成的所谓的直下型。2.显示装置的控制控制电路12在驱动显示部14的液晶面板20时,控制栅极驱动器30,对扫描线32输出扫描线信号,并且控制源极驱动器26,对信号线28输出显示信号。在各像素40中,在开关装置44根据扫描线信号切换为导通的期间输入显示信号时,经由开关装置44对像素电极46和电容电极52输入显示信号。而且,控制电路12控制辅助电容驱动器34,并与扫描线信号的输出同步地对辅助电容配线36输出辅助电容信号,对相对电极54输入辅助电容信号。由此,在副像素42中,根据显示信号、辅助电容信号、像素电容50与辅助电容56的电容比等决定施加到液晶分子的电压,使液晶分子的偏转变化。由此,将像素40设定为所期望的光透射率。
另外,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12使得在从辅助电容驱动器34对辅助电容配线36输出辅助电容信号时,对各辅助电容配线36输出不同的辅助电容信号。由此,在构成I个像素40的各副像素42中,对液晶分子施加不同的电压。由此,各副像素42被设定为不同的视野角,整个像素40被设定为期望的视野角。3.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各辅助电容配线36与辅助电容驱动器34单独地连接,将辅助电容信号从辅助电容驱动器34直接供给到各辅助电容配线36。由此,能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能抑制显示不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在辅助电容配线之间传输辅助电容信号,所以无需在边框区域24中设置干配线。由此,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2)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分别控制与构成I个像素40的各副像素42对应的辅助电容56,能得到由此带来的显示上的效果,例如能得到与Y特性的视觉依存性改善相伴的视野角扩大等效果。<实施方式2>用图4说明实施方式2。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液晶面板20的边框区域24中设有干配线66方面与实施方式I的显示装置10不同。施加到辅助电容配线36的辅助电容信号在能在各像素40中设定期望的光透射率和视野角的情况下,无需对全部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不同的辅助电容信号,例如对每一定条数的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同一辅助电容信号,由此能简化生成辅助电容信号的辅助电容驱动器34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用干配线(第I干配线的一例)66将被施加同一辅助电容信号的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由此,同步地输出从辅助电容驱动器34施加的同一辅助电容信号。1.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通过设置干配线66来同步地输出同一辅助电容信号。由此,能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差异的发生,能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特性。此外,干配线66是用于使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同步的干配线,无需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因此与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现有的干配线相比,能以小宽度设置干配线66,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实施方式3>用图5说明实施方式3。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栅极驱动器30和辅助电容驱动器34相对于液晶面板20的显示区域22配置在第I方向的同一侧方面与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10不同。1.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使得用于将栅极驱动器30与扫描线32连接的边框区域24和用于将辅助电容驱动器34与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的边框区域24共用化,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实施方式4>用图6说明实施方式4。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栅极驱动器30和辅助电容驱动器34相对于液晶面板20的显示区域22配置在第I方向的两侧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不同。1.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从两侧对辅助电容配线36和扫描线32施加各驱动信号,能抑制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实施方式5>用图7说明实施方式5。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代替栅极驱动器30和辅助电容驱动器34而兼具这些驱动器30、34的功能的显示像素驱动器(显示像素驱动装置)38安装在液晶面板20的外周部方面与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不同。此外,显示像素驱动器38可以相对于液晶面板20的显示区域22仅配置在第I方向的单侧,也可以配置在第I方向的两侧。1.显示装置的构成显示像素驱动器38兼具栅极驱动器30和辅助电容驱动器34的功能,具备用于对扫描线32施加扫描线信号的输出端子60和用于对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辅助电容信号的输出端子64。输出端子60、64在第2方向并排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端子60、64在第2方向的顺序与安装有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液晶面板20所对应的扫描线32和辅助电容配线36在第2方向的顺序相同。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使从控制电路12供给到栅极驱动器30和辅助电容驱动器34的电源电位等信号等的配线共用化,能使设有这些配线的边框区域24窄小化。(2)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抑制将输出端子60与扫描线32连接的配线70和将输出端子64与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的配线74重叠。由此,能缩短这些配线70、74的距离,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另外,能抑制由配线70、74的重叠造成的信号电位的起伏等的发生,能提高显示特性。<实施方式6>用图8说明实施方式6。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显示像素驱动器38和显示区域22之间以COG (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方式安装有连接芯片(连接装置的一例)82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10不同。1.显示装置的构成在显示像素驱动器38中,如实施方式5所示,优选输出端子60和输出端子64在第2方向的顺序与安装有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液晶面板20所对应的扫描线32和辅助电容配线36在第2方向的顺序相同,但因为期望实现驱动器的小型化,有时无法一定如上述那样配置输出端子60和输出端子64。例如图8是显示像素驱动器38中的、输出端子60集中配置在第2方向的一方侧(上侧),输出端子64集中配置在第2方向的另一方侧(下侧)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边框区域24的窄小化、提高显示特性,也希望抑制配线彼此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显示像素驱动器38和显示区域22之间配置连接芯片82,经由该连接芯片82将输出端子60与扫描线32连接,并且将输出端子64与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在连接芯片82中,形成有输入端子76、78和输出端子80、84。
在将连接芯片82安装到液晶面板20的状态下,输入端子76、78配置在连接芯片82的显示像素驱动器38侧。输入端子76经由配线70连接到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输出端子60。另外,输入端子78经由配线74连接到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输出端子64。输入端子76、78在第2方向的顺序与输出端子60、64在第2方向的顺序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20在显示像素驱动器38和连接芯片82之间抑制了配线70、74重叠。在将连接芯片82安装到液晶面板20的状态下,输出端子80、84配置在连接芯片82的显示区域22侧。输出端子80经由配线70连接到扫描线32。另外,输出端子80经由配线74连接到辅助电容配线36。输出端子80、84在第2方向的顺序与液晶面板20所对应的扫描线32和辅助电容配线36在第2方向的顺序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20在连接芯片82和显示区域22之间抑制了配线70、74重叠。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在上述连接芯片82中,与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输出端子60、64对应地配置有输入端子78、80,与扫描线32和辅助电容配线36对应地配置有输出端子84、80,通过使用连接芯片82来抑制配线70、74重叠,与没有使用连接芯片82的情况相比,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并且能提高显示特性。<实施方式7>用图9说明实施方式7。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代替连接芯片82而经由干配线(第2干配线的一例)86将输出端子64与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6的显示装置10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端子60和扫描线32经由配线70直接连接。1.显示装置的构成干配线86在第I位置LI与连接到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输出端子64的配线74连接,在第2位置L2连接到辅助电容配线36。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配线70、74的重叠而将输出端子60与扫描线32经由配线70直接连接。因此,如图9所示,根据输出端子60、64在第2方向的顺序,有时第I位置LI和第2位置L2相对于配线70和扫描线32配置在第2方向的不同侧。S卩,在干配线86中,有时第I位置LI和第2位置L2成为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干配线86在第I位置LI和第2位置L2之间传输辅助电容信号。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干配线86在第2方向传输辅助电容信号方面,与用于取得辅助电容信号的同步的实施方式2的干配线66不同。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输出端子64和辅助电容配线36按I对I对应方面与实施方式I 6的显示装置10相同。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将第I位置LI和第2位置L2配置在干配线88的不同位置,由此在将输出端子60与扫描线32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抑制配线70、74重叠,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并且能提高显示特性。(2)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需要经由干配线86在第2方向传输辅助电容信号,与实施方式2的干配线66相比宽度大,但输出端子64和辅助电容配线36按I对I对应,无需经由干配线86从I个输出端子64对多条辅助电容配线36传输辅助电容信号。因此,与从I个输出端子64对多条辅助电容配线36传输辅助电容信号的现有的干配线相t匕,能以小宽度设置干配线86,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实施方式8>用图10说明实施方式8。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在I个输出端子64与液晶面板20的2条辅助电容配线36对应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7的显示装置10不同。1.显示装置的构成在显示装置10中,辅助电容配线36与显示像素驱动器38单独地连接,由此能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但是,能否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根据辅助电容配线36的配线电阻、所传输的辅助电容信号的电位电平等而不同,有时不仅在输出端子64和辅助电容配线36按I对I对应的情况下,而且在输出端子64和辅助电容配线36按I对N (N= 2、3...)对应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辅助电容配线36的配线电阻、所传输的辅助电容信号的电位电平等来决定能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的辅助电容配线36的基准条数N(在本实施方式中,N = 2),从I个输出端子64对该基准条数为N的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辅助电容信号。当然,在从I个输出端子64对基准条数为N以下的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了辅助电容信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辅助电容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但是,从I个输出端子64对N条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辅助电容信号,由此能减少将输出端子64与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的配线74的条数,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另外,由同一输出端子64施加辅助电容信号的基准条数为N的辅助电容配线36,经由干配线(第3干配线的一例)88相互连接,经由连接到干配线88的配线74连接到输出端子6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干配线88在第2方向传输辅助电容信号方面与实施方式7的干配线86相同,但在传输辅助电容信号的辅助电容配线36是多条方面与实施方式7的干配线86不同。也可以认为,干配线88对多条辅助电容配线36传输辅助电容信号,因此与对单条辅助电容配线36传输辅助电容信号的干配线86相比宽度大,边框区域24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干配线86仅对预先决定的基准条数为N的辅助电容配线36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将干配线86的线宽设定为根据基准条数N来决定的基准宽度W以下,由此抑制边框区域24由于干配线86的大宽度化而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边框区域24由于干配线86的大宽度化而增大,并且通过减少配线74的数量来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由此整体上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显示像素驱动器38的输出端子64连接到由液晶面板20等决定的基准条数为N的辅助电容配线36,辅助电容驱动信号从显示像素驱动器38直接供给到基准条数为N的辅助电容配线36。按能抑制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的条数来决定基准条数N,因此在从I个输出端子64对多条辅助电容配线36施加了辅助电容信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延迟差的发生。
(2)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干配线88仅对预先决定的基准条数为N的辅助电容配线传输辅助电容驱动信号即可,干配线86的线宽被控制在基准宽度W以下。由此,能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3)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需要设置规定线宽的干配线86,但将干配线86限制为规定的线宽来设置,并且减少将输出端子64与干配线86连接的配线74的数量,由此能适当地使边框区域24窄小化。<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电容信号也可以利用过冲驱动来输出。图11示出利用过冲驱动输出的辅助电容信号的波形。在该辅助电容信号中,在从信号的上升到经过规定期间Tl后为止的期间,施加比第I到达电平VH高几V的电位,并且在从信号的下降到经过规定期间T2后为止的期间,施加比第2到达电平VL低几V的电位。即,在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上升中,暂时输出比要输出的电位高的电位,之后输出目标电位。同样地,在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下降时,暂时输出比要输出的电位低的电位,之后输出目标电位。由此,能将辅助电容56的充电时间提前,能使副像素42的驱动高速化。并且,由此在对辅助电容配线36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的时间变短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得到施加辅助电容信号的效果,例如视野角扩大等效果。附图标记说明10…显不装置、12...控制电路、14…显不部、16...背光源控制电路、20...液晶面板、22…显不区域、24...边框区域、26...源极驱动器、28...信号线、30...栅极驱动器、32...扫描线、34...辅助电容驱动器 、36…辅助电容配线、38…显示像素驱动器、40...像素、42...副像素、46…像素电极、50…像素电容、52...电容电极、56…辅助电容、60、64、80、84…输出端子、66、86、88…干配线、76、78…输入端子、82…连接芯片、90...背光源单元、92…扩散板、92...LED、LI…第I位置、L2...第2位置、N…基准条数、W…基准宽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包括各自分割而成的多个副像素的多个显示像素; 与上述副像素之间形成辅助电容的多条辅助电容配线;以及 对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来驱动上述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 在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中设有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多个第I连接端子, 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到相互不同的上述第I连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I个显示像素的多个副像素与相互不同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之间形成辅助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对上述多条辅助电容配线所包含的第I辅助电容配线群供给第I辅助电容驱动信号 , 上述第I辅助电容配线群由第I干配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到上述显示像素的多条扫描线;和 对上述扫描线供给扫描线驱动信号来驱动上述显示像素的扫描线驱动装置, 上述扫描线和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均在第I方向延伸, 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显示像素配置在上述第I方向的第I端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显示像素配置在上述第I方向的两端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和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形成在同一显示像素驱动装置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具备与上述扫描线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 上述第I连接端子和上述第2连接端子在与上述第I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基于分别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扫描线在上述第2方向的排列来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装置、多条第I连接线以及多条第2连接线, 上述扫描线驱动装置设有与上述扫描线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 上述连接装置设有:经由上述第I连接线连接到上述第I连接端子的多个第3连接端子;经由上述第2连接线连接到上述第2连接端子的多个第4连接端子;连接到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并且在上述连接装置内连接到上述第3连接端子的多个第5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到上述扫描线并且在上述连接装置内连接到上述第4连接端子的多个第6连接端子, 上述第3连接端子和上述第4连接端子在与上述第I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基于分别连接的上述第I连接端子和上述第2连接端子在上述第2方向的配置来配置,上述第5连接端子和上述第6连接端子基于分别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扫描线在上述第2方向的排列来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辅助电容驱动装置之间而连接到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辅助电容驱动装置的多条第2干配线和多条第3连接线, 上述第I连接端子经由上述第3连接线分别连接到上述第2干配线, 上述第3连接线连接到上述第2干配线的第I位置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到上述第2干配线的第2位置相互不同。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包括各自分割而成的多个副像素的多个显示像素; 与上述副像素之间形成辅助电容的多条辅助电容配线; 对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来驱动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以及 多条第3干配线, 对于上述多条辅助电容配线,由上述第3干配线连接预先决定的基准条数的辅助电容配线而设有多个第2辅助电容配线群, 在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中,设有连接到上述各辅助电容配线的多个第I连接端子, 上述各第2辅助电容配线群连接到相互不同的上述第I连接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条数是2条。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线驱动装置利用过冲驱动输出上述辅助电容驱动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具备包括各自分割而成的多个副像素(42)的多个像素(40);与副像素(42)之间形成辅助电容(56)的多条辅助电容配线(36);以及对辅助电容配线(36)供给辅助电容驱动信号来驱动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驱动器(34)。在该显示装置(10)中,在辅助电容驱动器(34)中设有与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的多个输出端子(64),各辅助电容配线36连接到相互不同的输出端子(64)。
文档编号G09G3/20GK103189791SQ20118005149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中沟正彦, 下敷领文一, 铃木贵光, 桥本理史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