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可移除定位装置的框体、背光模块、显示模块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11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可移除定位装置的框体、背光模块、显示模块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不模块、背光模块及其框体;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显不模块、背光模块及其具有可移除定位装置的框体。
背景技术
为了缩小手持式显示装置的尺寸,以达到轻便使用的需求,如何将显示面边框的尺寸窄化并保持产品良率一直是设计上的重点。传统上将显示装置的尺寸变小的作法通常是将其外缘的组成元件缩小或是整体移除。然而以目前的作法,可能会影响工艺质量,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传统显示模块1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传统显示模块10的外缘主要包含框体22及背板30,框体22外侧另有文件块26供显示面板12定位之用。为了提供窄化的设计,将会把原来设置在支撑顶面24上,位于框体22外缘处的定位档块26移除,且包覆在框体22外侧的背板30也会朝框体22内侧退缩,以省去外缘处占去的空间,使背板30两侧尺寸变短。然而,采用上述作法的传统显示模块10虽可达到边缘窄化的目的,但是在缺少定位档块的情形下,将使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块20对位困难,造成组装不良的情况增加。连带地,重工的机率也随的提高,且工艺的花费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体,可提高显示面板对位的准确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体,可在显示装置组装后移除定位装置,以缩小整体尺寸。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上述的框体以增加组装便利性。显示模块包含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及背板。背光模块则包含框体及设置于框体内的光源模块。框体包含一体成形的侧壁以及与侧壁外侧面连接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含定位部及悬臂部,定位部具有连接部与外侧面连接,而悬臂部自定位部朝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延伸,且悬臂部延伸方向与外侧面垂直。其中,该悬臂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外侧面。其中,该悬臂部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面的宽度。其中,该悬臂部自该定位部相背于该定位面的一端延伸而出,该定位部的宽度自该定位面朝该悬臂部逐渐收束。其中,该定位面垂直于该支撑顶面,并突于该支撑顶面上。其中,该连接部为垂直该定位面的一凸肋,并突设于该定位部下方;该凸肋的一端连接该外侧面及该支撑顶面至少其一,且该凸肋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面的宽度。其中,该凸肋延伸至该悬臂部的下方。
其中,该定位面位于该外侧面之内。其中,该定位面相较该连接部朝该侧壁内部推进。其中,该定位面的部分底缘与该支撑顶面间夹有一间隙。其中,该连接部与该定位面的高度比为1:3。其中,该连接部与该定位面的宽度比为1:2。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设置光源模块于框体内;设置显示面板于框体上,以显示面板的侧边端面与定位面抵触;剥离定位装置,最后装上背板完成组装。


图1为传统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2A为本发明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2B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的正面图;图3A为本发明框体的立体图;图3B与图3C为本发明框体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4A为本发明框体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4B为使用图4A所示框体的显示模块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图6A至图6C为框体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显示模块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8为组装本发明显示模块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显示模块102-显示面板104-底面106-侧边端面108-胶材210-光源模块212-顶面220-框体221-侧壁222-支撑顶面224-外侧面231-定位装置232-定位部233-定位面234-连接部235-底缘236-悬臂部237-连接位置
238-间隙300-背板11,12-宽度hi, h2-高度D-长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框体及包含其的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框体整体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制作,较佳配合直下式光源的背光模块;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包含侧光式光源的背光模块。图2A为本发明显示模块100的剖视图。如图2A所示,显示模块100包含显示面板102、背光模块及背板300。背光模块则包含框体220及设置于框体220内的光源模块210。此处的光源模块210包含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等元件。框体220 (斜线标示处)包含侧壁221以及与侧壁221 —体成型,连接于外侧面224的定位装置231。定位装置231包含定位部232及悬臂部236,其中,定位部232具有与外侧面224连接的连接部234,因此侧壁221与定位装置231共同形成一整体结构。悬臂部236自定位部232朝向远离侧壁221的方向延伸,且悬臂部236延伸方向较佳与外侧面224垂直。另一方面,侧壁221以支撑顶面222支撑显示面板102,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102设置于背光模块上,而显示面板102的底面104周缘为支撑顶面222所支撑,并贴附于胶材108,且显示面板102侧边端面106抵触定位装置231的定位面233。定位面233立于支撑顶面222上且垂直于支撑顶面222。请进一步参考图2B。图2B为本发明定位装置231的正面图。如图2B所示,虚线表示支撑顶面222的水平面。定位面233垂直于支撑顶面222,并突于支撑顶面222上。换言的,定位面233的部分底缘235与支撑顶面222间夹有间隙238。因此,连接部234与外侧面连接的部分即为虚线下方的连接位置237。藉此,可避免射出成型的框体在侧壁与定位装置交界处连接在一起的区域太大而不易剥离,同时又可以兼顾定位的效果。定位装置231与框体220较佳是以射出成形方式一体制成,两者间连接的部分也可包含至定位面233底缘235以下的全部部分,即支撑顶面222的水平面与底缘235齐平,连接位置237为连接部234上朝外侧面的整体面积。此时底缘235与框体220侧壁221间仍会有细微间隙,并不会影响定位完成后的剥离。在定位装置231的尺寸设计方面,如图2B所示,连接部234的宽度12小于定位面233的宽度11,且连接部234的高度h2小于定位面233的高度hi。在此实施例中,连接部234与定位面233的高度比较佳为1:3,而连接部234与定位面233的宽度比较佳为1:2,但不以此为限。请配合参考图3A,图3A为本发明框体220的立体图。如图3A所示,连接部234即为突设于定位部233下方且垂直于定位面233的凸肋。凸肋的一端连接侧壁221,另一端延伸至悬臂部236的下方,且凸肋的宽度(即连接部的宽度12)小于定位面233的宽度11。悬臂部236自定位部232相背于定位面233的一端延伸而出,如图3A所示,定位部232的宽度自定位面233朝悬臂部236逐渐收束,呈现悬臂部236的宽度小于定位面233的宽度。具体来说,定位装置231的定位面宽度11较佳为4mm,定位面233高度hi较佳为
0.6mm。以预设所需力矩0.6 (N.mm)为条件,悬臂部236长度D较佳为1.5mm,但定位装置231的尺寸并不以此为限,其尺寸也可视需求调整为其它形式,例如制造框体220的材料不同时,为因应不同材料所具有的连结强度不同,而改变悬臂部236的长度,或是改变定位装置231与侧壁221的接触面积。如图3B与图3C所示框体220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B所示,悬臂部236自定位部232相背于定位面233的一端延伸而出,且悬臂部236的宽度与定位面233的宽度相等。定位装置231的变化另如图3C所示,以定位面233朝悬臂部236以相同宽度延伸,悬臂部236的宽度则略大于连接部234的宽度,使定位装置231整体呈一 T字型结构。采用图3B所示的定位装置231,悬臂部236具有较大的施压面积,而采用图3C所示的定位装置231,则具有施力集中的效果。另一方面,连接部234可因应选择材料的不同,调整连接部234与外侧面224的接触面积。除了调整接触面积的方式外,定位装置231还可进一步利用双料射出制造一体成型但材质不同的定位部232与连接部234,藉此来控制连接部234与外侧面224的连接强度。就显示面板102的定位位置而言,除了图2A所介绍的实施方式外,框体220还可以设计如图4A的形式。图4A为本发明框体220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4B为使用图4A所示框体220的显示模块100剖视图。如图4A所示,当显示面板102的定位位置变更,或是采用较小尺寸的显示面板102时,可采用定位面233向侧壁221内推进的方式设计不同的框体220结构。请配合参考图4B,显示面板102的底面104周缘为支撑顶面222所支撑,并贴附于胶材108,且侧边端面106与定位面233抵触的位置向外侧面224退缩。连接部234与侧壁221的外侧面224及支撑顶面222连接,定位面233则位于外侧面224之内且相较连接部234朝侧壁221内部推进。藉此设计,定位装置231可视显示面板102的定位位置不同或视尺寸上的变更而与侧壁221共同形成相应的框体220,以方便组装。除了上述所采一体成型的框体与显示面板组装的方式,框体本身也可以在射出成型后,依工艺需求另外以贴附的方式加装可拆卸的定位装置。图5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图5所示是一个倒置的定位装置231,突设于定位部232底缘235的连接部234呈阶梯状设计。连接部234接近定位面233的一端的高度小于连接部234接近悬臂部236 —端的高度。此一另外贴附的定位装置231可视定位位置改变连接位置237处的阶梯状的尺寸,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若需要额外装设在侧壁角落时,连接部234的形状也可以相应变更为具有弧形的形式。图6A至图6C为框体220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A所示,框体220较佳在侧壁221长边的两侧各设置两个定位装置231。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将以侧壁221的两长边对位。如图6B所示,定位装置231也可设置在侧壁221的一长边及一短边上各设置两个定位装置231。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则以侧壁221上有定位装置231的其中一组长边与短边进行对位。若采用较少的定位装置231,可以图6C所示将定位装置231分别设置于长边两侧的斜对角位置上。图7为本发明显示模块100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8为组装本发明显示模块的流程图。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S102设置光源模块于框体内。首先将光源模块210设置于框体220内,使光源模块210的顶面212不高于支撑顶面222。S104设置显示面板于框体上,以显示面板的侧边端面与定位面抵触。接着将显示面板102设置于框体220上,使支撑顶面222支撑显示面板102的底面104周缘,而显示面板102的侧边端面106则与定位面233抵触,以定位显示面板102。S106剥离定位装置。于完成显示面板102的设置后,施力于悬臂部236,使定位装置231自连接部234与侧壁221连接处剥离。其中,当显示面板102完成定位,定位装置231自侧壁221剥离并于连接部234与侧壁221的连接处产生剥离点。请参考图2B,侧壁221上的剥离点即对应连接位置237。S108组装背板。最后,装上背板300,完成组装。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框体,供一背光模块使用,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包含: 一侧壁,具有一支撑顶面及一外侧面; 一定位装置,包含: 一定位部,具有一定位面立于该支撑顶面上,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外侧面及该支撑顶面至少其一;其中,该连接部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面的宽度;以及一悬臂部,自该定位部朝向远离该侧壁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悬臂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悬臂部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悬臂部自该定位部相背于该定位面的一端延伸而出,该定位部的宽度自该定位面朝该悬臂部逐渐收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面垂直于该支撑顶面,并突于该支撑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为垂直该定位面的一凸肋,并突设于该定位部下方;该凸肋的一端连接该外侧面及该支撑顶面至少其一,且该凸肋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面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凸肋延伸至该悬臂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面位于该外侧面之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面相较该连接部朝该侧壁内部推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面的部分底缘与该支撑顶面间夹有一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与该定位面的高度比为1: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与该定位面的宽度比为1:2。
13.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框体;以及 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框体内,且该光源模块的顶面不高于该支撑顶面。
14.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上;该显示面板的底面周缘为该支撑顶面所支撑,且侧边端面与该定位面抵触定位; 其中,当该显示面板完成定位,该定位装置自该侧壁剥离并于该连接部与该侧壁的连接位置产生剥离点。
15.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供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块,包含下列步骤: 设置该光源模块于该框体内,使该光源模块的顶面不高于该支撑顶面; 设置该显示面板于该框体上,以该支撑顶面支撑该显示面板的底面周缘; 以该显示面板的侧边端面与该定位面抵触以定位该显示面板; 于完成该显示面板的设置后,施力于该悬臂部自该连接部与该侧壁连接位置剥离该定位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及其包含具可移除定位装置的框体。显示模块包含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及背板;背光模块则包含框体及设置于框体内的光源模块。框体包含一体成形的侧壁以及与侧壁外侧面连接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含定位部及悬臂部,定位部具有连接部与外侧面连接,而悬臂部自定位部朝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延伸,且悬臂部延伸方向与外侧面垂直。本发明也提供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定位装置定位显示面板,并于完成显示面板定位后自框体上剥离定位装置。
文档编号G09F9/30GK103148463SQ2012105706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黄嘉修, 陈鸿志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