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24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识别介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识别介质,其能以低成本得到的结构观察清楚的图像的切换。该识别介质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配置有:胆甾型液晶层(102),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地反射特定中心波长的特定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具有与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情况等价的反射特性,并反射与从胆甾型液晶层(102)反射的圆偏振光相同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以及显示图案(106),具有特定的显示内容。
【专利说明】识别介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能将观察内容的清楚的切换进行观察的识别介质。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通过采用层叠了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反射右圆偏振光的第一胆留型液晶层与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反射左圆偏振光的第二胆留型液晶层的结构,在使用了左右的圆偏振光滤光器的选择的观察中,能观察两个全息图图案的切换的结构。
[0003]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通过组合施行了全息图加工的胆留型液晶层与印刷层,在经由圆偏振光滤光器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能观察全息图图案与印刷图案的切换的结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特许439282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特开2009-1727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技术中,虽然能观察全息图图案的切换,但要对两层的胆甾型液晶层的每层必须施行全息图加工,制造成本变高。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中,在使用透过来自胆留型液晶层的反射光的圆偏振光滤光器的观察中,在同时看见全息图和基底的印刷层,清楚的图案的切换这样的点上存在问题。
[0010]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得到的结构观察清楚的图像的切换的识别介质。
[00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结构,即: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配置有: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地反射特定中心波长的特定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第二胆留型液晶层,具有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反射特性或与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情况等价的反射特性,并反射与从上述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反射的圆偏振光相同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以及显示图案,具有特定的显示内容。
[0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通过利用选择地透过为特定的旋转且与具有可见光全体的波长分布的情况等价的圆偏振光的第二胆留型液晶层的性质,在通过隔断来自第一胆甾型液晶层的选择反射光的圆偏振光滤光器的观察中,能不被第一胆留型液晶层的全息图妨碍而鲜明地观察显示图案的显示内容。此时,从显示图案反射并不透过第二胆留型液晶层,而在其下面再次向显示图案的方向反射的光,通过反复进行反射成为可透过第二胆甾型液晶层的偏振光,作为用于认识显示图案的光从识别介质射出。为此,隔着圆偏振光滤光器选择地辨认显示图案时的辨认性提高。[0014]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在上述第二胆甾型液晶层和上述显示图案之间设置有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透光层。
[0015]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具有: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地反射特定中心波长的特定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第二胆留型液晶层,具有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反射特性或与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情况等价的反射特性,并反射与从上述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反射的圆偏振光相同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以及粘着层,具有透光性。
[00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由于粘着层为透光性(透过可见光的性质),所以在粘贴于目标物的状态下,能得到利用目标物的表面的显示的与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情况同样的光学性能。
[0017]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具有:上述第一胆留型液晶层与一边的面接触,上述第二胆留型液晶层与另一边的面接触的环烯烃聚合物的层。
[0018]环烯烃聚合物是廉价的,另外具有当接触汽油、煤油、稀释剂、挥发油等碳化氢类的溶剂时非常容易劣化的化学性质,进而具有在接触溶剂的状态下在施加剥离力时容易发生断裂或皱褶的物理性质。为此,通过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在欲不正当地剥离识别介质的情况下,或者欲强制地从目标物剥离识别介质的情况下,识别介质的层结构被破坏,变为不能再利用的结构。该性质在防止识别介质100的不正当的再利用或者使之变得困难方面有用。
[0019]另外,环烯烃聚合物虽然有上述的优越性,但是具有由从外部的物理接触(例如用手接触)导致聚集纹理或产生裂缝的物理性质。当发生该现象时,产生光学上辨认它的问题。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由于采用通过胆留型液晶层和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从表里夹持环烯烃聚合物层的结构,所以在粘贴作业等中防止从外部向环烯烃聚合物层的接触,不发生上述的纹理或者裂缝产生的问题。
[0020]发明效果
[0021]根据本发明,能获得一种能以低成本得到的结构观察清楚的图像的切换的识别介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0023]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的剖面结构的概念图。
[0024]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原理图。
[0025]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原理图。
[0026]图5是表不实施方式的可视方式的概念图。
[0027]图6是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0028]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原理图。
[0029]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原理图。
[0030]图9是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0031]图10是实施方式的剖面图。[0032]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可视方式的概念图。
[0033]图12是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0034]符号说明
[0035]100...识别介质,101...保护层,102...胆甾型液晶层,103...全息图加工,
104...COP (环烯烃聚合物)层,105...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a...胆甾型液晶层,105b...胆甾型液晶层,105c...胆甾型液晶层,106...显示图案,107...粘着层,108...隔板,109...目标物,110...双折射层,200...识别介质,300...识别介质,
301...光学各向异性层,400...识别介质,500...识别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I)第一实施方式
[0037](结构)
[0038]在图1(A)中示出实施方式的识别介质100。识别介质100具有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层叠了保护层101、胆留型液晶层102、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显示图案
106、粘着层107、隔板108的结构。保护层101是保护观察面的层,并且是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且由不扰乱透过的光的偏振光状态的材质构成的薄膜。作为构成保护层101的材质,可以举出三醋酸纤维素、丙烯酸、环烯烃等。特别是环烯烃,由于耐油性差,所以在使用环烯烃作为保护层101的情况下,在粘贴于目标物之后,当滴下溶剂或油等欲剥离识别介质100时,保护层101崩溃,能获得不正当地剥离识别介质100的再利用变为不能的优越性。
[0039]胆留型液晶层102,采用选择地反射红色的右旋转的圆偏振光的设定,在相对观察面侧的相反侧的面(图1的情况下,为下表面)上,施行通过压上压花模形成的全息图加工
103。在观察来自胆留型液晶层102的反射光的情况下,观察到基于该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图像。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也可以是左旋转。但是,要做成该旋转方向与后述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相同。另外,也能将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中心波长与利用目的或者辨认功能配合,选择绿色等其它的颜色。
[0040]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选择地反射右圆偏振光,并且具有在自然光照射的状态下,当观察到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时其在可见光全区域的光中能看见的光学的性质。也就是说,具有不是选择反射特定的波长频带,而是反射入射的可见光频带的全部的波长的特性,或者具有与将入射的可见光频带的全部的波长进行反射的情况等价的反射特性。此外,虽然为了方便称为可见光全频带,但是不限于包含可见光的频带的全部成分的情况,也包含通过其中的多个波长峰值的组合,具有在人们辨认时在包含可见光全区域的波长的光中能看见的波谱的反射特性的情况。
[0041]此外,在采用从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左圆偏振光的设定的情况下,设定为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也选择反射左圆偏振光。也就是说,要做成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与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相同。
[0042]下面,详细说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首先,在通常的胆留型液晶层中,选择地反射特定旋转方向且红色或绿色这样的特定的中心波长的圆偏振光,不反射逆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直线偏振光、以及即使是上述特定旋转方向的光但是上述中心波长以外的波长成分的圆偏振光,使其透过。这是因为通过胆留型液晶层的间距的尺寸决定选择反射的光的波长的缘故。与此相对,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选择地反射特定旋转方向的可见光频带全体(或者是那样认为的波谱)的圆偏振光。当然,会透过直线偏振光以及逆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能通过复合化多个间距的胆留型液晶层获得该光学特性。关于可见光全区域胆留型液晶,例如记载于日本特许第3373374号公报中。
[0043]下面,说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一例。在图2中概念性地示出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剖面结构。在图2中,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由第一胆留型液晶层105a、第二胆留型液晶层105b、第三胆留型液晶层105c的三层构成。此外,在图2中,虽然这三层以分离开的方式被记载,但实际上被层叠成一体化。
[0044]这里,胆留型液晶层105a被设定成选择地反射红色(波长650±50nm)的右圆偏振光,胆留型液晶层105b被设定成选择地反射绿色(波长550±50nm)的右圆偏振光,胆甾型液晶层105c被设定成选择地反射蓝色(波长450±50nm)的右圆偏振光。
[0045]考虑自然光从图2的上面的方向入射到该三层结构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红色的右圆偏振光从第一胆留型液晶层105a被选择地反射,绿色的右圆偏振光从第二胆留型液晶层105b被选择地反射,蓝色的右圆偏振光从第三胆甾型液晶层105c被选择地反射。此时,由于第一胆留型液晶层105a将绿色和蓝色的波长成分不管其偏振光的状态而透过,第二胆留型液晶层105b将蓝色的波长成分不管其偏振光的状态而透过,所以如图2所示,红色、绿色、蓝色的右圆偏振光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向图2上面的方向反射。当同时观察红色、绿色、蓝色的光时,对于人的眼睛来说,变为被辨认为与可见光频带的全部光区域被辨认的情况等价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得到与选择地反射作为特定旋转的圆偏振光(在图2的情况下为右圆偏振光)且是可见光的全部频带的光的情况等价的光学特性。在该情况下,在用眼看的观察中,观察到白色、镜面、金属光泽色、或者银白色(似是白色的金属光泽色)。这些从外看见的不同,依赖于反射面的平滑性的不同而产生。例如,如果反射面是粗糙面,则观察到白色光,如果平滑性高,则观察到像来自镜子那样的反射光,在反射面的平滑度不能说是镜面的程度的情况下,观察到金属光泽色或者银白色。
[0046]作为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除了图2所示的层叠型之外,也可以采用将选择反射红色、绿色、蓝色的同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的特性的三种胆留型液晶以50 μ m左右的宽度形成条状、格子状、点状的结构。另外,也能使胆留型液晶的间距渐进般地连续可变,把调整为反射具有宽度的波长频带的圆偏振光的特性的胆留型液晶作为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来利用。
[0047]另外,也可以通过不是RGB而是二色或四色以上的组合,制作出在用人眼看时看起来像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那样的状态。当然,做成能得到尽量全部覆盖可见光频带全部的波谱的反射光,实质上做成可见光的全部频带被反射的特性也是可能的。此外,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厚度取0.5μπι?IOym的范围的值,优选的是取Iym?5μπι的范围的值。
[0048]返回到图1,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下表面(观察面的反对侧),通过印刷形成显示图案106。在该例中,显示图案106通过喷墨方法形成。显示图案106的内容是文字、各种图案、代码等。作为代码,能利用由从条形码、二维码、OCR码、全息图码、色彩码中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构成的显示内容。另外,印刷方法不限于喷墨方法,也能使用胶版印刷方法等的其它的印刷方法。另外,也能在树脂薄膜等的基材薄膜上设置显示图案106,并且通过将其向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上转印的方法来形成显示图案106。另外,也能通过全息图构成显示图案106。
[0049]与显示图案106相接触,配置粘着层107。粘着层107是粘着剂的层,在目标物上粘贴识别介质100时进行利用。在粘着层107的背面,粘贴作为脱模纸的隔板108。在将识别介质100粘贴在目标物上时,从粘着层107剥离隔板108,使粘着层107接触目标物。通过该粘着剂107的粘着力,把识别介质100固定在目标物上。此外,以使显示图案106与粘着层107看上去是不同颜色的方式设定配色。这是为了容易认识显示图案106的图像。
[0050]在图1 (B)中,示出作为识别介质100的变形例的识别介质100’。识别介质100’具有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层叠了作为保护层而起作用的硬涂层101a、胆留型液晶层102、COP(环烯烃聚合物)层104、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显示图案106、粘着层
107、隔板108的结构。硬涂层IOla是基于丙烯酸树脂或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等的涂层,是保护胆留型液晶层102的观察面侧的表面的树脂的层。硬涂层IOla也透过可见光,且选择不扰乱透过的光的偏振光的状态的材料。
[0051]COP层104由将环烯烃聚合物做成薄膜状来构成,并且作为胆留型液晶层102以及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基材而起作用。构成COP层104的环烯烃聚合物的薄膜具有透过可见光的性质,另外,具有不扰乱透过的可见光的偏振光的状态的性质。
[0052](光学功能:隔着左圆偏振光滤光器的观察)
[0053]图3中概念地示出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观察识别介质100的状态。此外,在图3中,记载为“右”的是右圆偏振光,记载为“左”的是左圆偏振光,记载为“其它偏振光”的是特定中心波长的右圆偏振光以外的偏振光成分。
[0054]这里,设为自然光入射达到识别介质100。在该情况下,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红色的右圆偏振光113。该被选择反射的红色的右圆偏振光113被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0隔断,不到达观察者侧。另外,入射到胆留型液晶层102的自然光中的红色以外的右圆偏振光以及主要的左圆偏振光从图的上面朝向下方向透过胆留型液晶层102。该透过光作为其它偏振光用符号a表75。
[0055]其它偏振光a入射到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此处符号b的右圆偏振光向图的上方向反射。该右圆偏振光b是红色以外的右圆偏振光,被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隔断,不到达观察者。另外,在其它偏振光a中包含的主要的左圆偏振光(符号c)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到达显示图案106,在此处被反射。此时,旋转方向反转,作为右圆偏振光d被反射。该右圆偏振光d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下表面向图的下方向反射,作为右圆偏振光e再次入射到显不图案106。右圆偏振光e在被显示图案106反射时旋转方向反转,作为左圆偏振光f被反射。左圆偏振光f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以及胆留型液晶层102,入射到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并透过此处作为被观察光114到达观察者。
[0056]这样,在隔着左圆偏振光滤光器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不能观察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2的反射光。也就是说,不能观察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另一方面,由于能观察来自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所以能辨认显示图案106的图像。这也和使用了基于照相机的图像识别方法的情况相同。也就是说,在使用照相机的图像识别中,在进行了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的摄影的情况下,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不作为图像取得,显示图案106的显示作为图像以电子方式取得。
[0057]另外,在进行显示图案106上的光的反射时,即使在发生了偏振光状态的扰乱的情况下,也产生能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偏振光成分。该光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2以及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由观察者辨认。该光具有与被观察光114相同的图像内容,有助于放大被观察光114的光量。
[0058](光学功能:隔着右圆偏振光滤光器的观察)
[0059]图4中示出隔着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在图4中,识别介质100中的光线的动作和图3的情况相同。在该情况下,从胆甾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的红色的右圆偏振光113透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作为被观察光116由观察者观察。因此,能隔着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观察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的图像。
[0060]另外,从显示图案106反射并且在图的上方向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2的左圆偏振光作为主体的光,由于被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隔断,所以不能观察。也就是说,在隔着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看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不能辨认显示图案106。这样,在隔着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看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不能辨认显示图案106,另一方面,能鲜明地辨认基于施行于胆甾型液晶层102上的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
[0061]如上所述,在隔着图3的左圆偏振光滤光器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仅能看见显示图案106。此时,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下表面侧反复进行反射,进行提高被观察光114的强度的反射光的生成。由此,显示图案106的明亮度提高。
[0062]另外,如图4所示,在通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观察的情况下,看不见显示图案106,而选择地看见起因于胆甾型液晶层102的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
[0063]此外,在直视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由于能同时看见反射的全部偏振光成分,所以能同时看见胆留型液晶层102的全息图和显示图案106。
[0064]这样,通过进行切换左右圆偏振光滤光器的观察,能切换显示图案与全息图进行观察。该切换是清楚的。进而,加上直视的情况能识别三种图案。
[0065]图5是表示上述的切换圆偏振光滤光器来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的可视方式的一例的概念图。在图5中,“GENUINE”是显示图案106的印刷图案,“Security”是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的图像。
[0066]在图5(A)中示出在通过图3所示的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图像的内容。在该情况下,如参照图3说明的那样,选择且鲜明地观察到显示图案106“GENUINE”。此时,看不见起因于胆甾型液晶层102的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 “Security”。
[0067]在图5(B)中示出在通过图4所示的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图像的内容。在该情况下,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选择地观察到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Security”。此时,看不见显示图案106 “GENUINE”。
[0068]在图5(C)中示出直接观察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的图像的内容。在该情况下,同时观察到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Security”和显示图案106 “GENUINE”。[0069]以上的观察内容,也和使用了基于照相机的图像识别方法的情况相同。也就是说,在使用了照相机的图像识别中,在进行了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的摄影的情况下,不把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Security”作为图像取得,而把显示图案106“GENUINE”作为图像以电子方式取得。另外,在进行了通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的摄影的情况下,把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Security”作为图像取得,不能取得显示图案106“GENUINE”的图像。另外,在不通过圆偏振光滤光器而进行了基于照相机的摄影的情况下,取得全息图“Security”和显示图案106 “GENUINE”的图像重叠的图像信息。
[0070]以上说明的观察的内容,即使在圆偏振光滤光器111或114从识别介质离开的情况下,还是与识别介质紧贴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另外,作为胆留型液晶,当改变观看角度时,虽然观察到色彩向短波长侧移动的颜色移动效果,但是即使在识别介质100以及100’中,通过改变观看角度(例如通过倾斜识别介质),也能观察到颜色移动。另外,图1(B)的识别介质100’的光学功能与图1(A)的识别介质100的情况相同,如果COP层104以外的结构相同,则观察到的内容也相同。
[0071](制造方法)
[0072]下面,说明获得图1(A)的识别介质100的工序的一例。首先,在未图示的基材薄膜上形成保护层101,进而在其上使胆留型液晶层102成长。然后,在胆留型液晶层102的露出面上施行基于模压的全息图加工103。
[0073]另一方面,在未图示的另外的基材薄膜上,分别单独地形成构成图2所示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第一胆留型液晶层105a、第二胆留型液晶层105b以及第三胆留型液晶层105c。然后,将单独形成的第一胆留型液晶层105a、第二胆留型液晶层105b以及第三胆留型液晶层105c在胆留型液晶层102的露出面上层叠,并通过粘接剂固定。接着,在露出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背面侧通过喷墨方法等,形成显示图案106。接着,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露出面上设置粘着层107,进而通过在粘着层107的露出面上粘贴隔板108,得到图1(A)的介质100。
[0074]在制造图1⑶的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首先在未图示的PET薄膜等的树脂薄膜上形成硬涂层101a,进而在其上形成胆留型液晶层102,并且在此处施行全息图加工103。将其向COP层104上转印,通过剥离未图示的树脂薄膜,得到COP层104与胆留型液晶层102的层叠物。另一方面,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并将其在COP层104的露出面上粘接。这样,得到从观察面侧起层叠了胆留型液晶层102、COP层
104、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层叠物。之后,经过与识别介质100同样的工序,制造识别介质100’。
[0075](优越性)
[0076]上述的功能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以外,通过使用组合了直线偏振光板以及λ/4板的圆偏振光滤光器也大体可能。但是,在使用了圆偏振光滤光器的情况下,在以印刷面反射的光中,由于由直线偏振光板吸收大约50%的光,所以显不图案106的观察状态变暗。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不使用与上述的直线偏振光板相当的吸收光的构件,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背面侧的反复的反射的过程中,生成有助于观察光的光成分,所以能更加放大来自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量。换句话说,由于能以更高的效率将来自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取出到识别介质100的外部,所以能更加放大来自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量。为此,与使用了上述的圆偏振光滤光器的情况相比,能更加明亮地看见显示图案106,并能更加清楚地看见显示图案106。
[0077]例如,在代替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而使用圆偏振光滤光器的情况下,来自上方的光首先由直线偏振光板吸收50%。进而,当以显示图案的反射扰乱直线偏振光时,进而吸收被扰乱的量。为此,与使用了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的情况相比,来自有助于辨认的显示图案的反射光的光量少,暗淡地看见显示图案。
[0078]另外,图1(B)的结构的识别介质100’,具有不正当再利用是困难的这样的优越性。也就是说,构成COP层104的环烯烃聚合物具有当接触汽油、煤油、稀释剂、挥发油等的碳化氢类的溶剂时非常容易劣化的化学性质,另外具有在接触溶剂的状态下在施加剥离力时容易发生断裂或皱褶的物理性质。为此,通过采用在胆留型液晶层102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之间夹入COP层的结构,在欲使用溶剂不正当地剥离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或者欲强制地从目标物剥离识别介质100的情况下,识别介质100的层结构被破坏,变为不能再利用。该性质在防止识别介质100的不正当的再利用或使之变得困难方面有用。
[0079]另外,虽然构成COP层104的环烯烃聚合物是廉价的,但是具有通过来自外部的物理的接触(例如通过用手接触),导致聚集纹理或产生裂缝的物理性质。当发生该现象时,会产生以光学方式辨认它的问题。根据图1(B)的结构,由于采用通过胆甾型液晶层102和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从表里夹持COP层104的结构,所以在粘贴作业等中防止从外部向COP层104的接触,在COP层104中不发生上述的聚集纹理或产生裂缝的问题。
[0080](其它)
[0081]也可以将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与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反过来设定。在该情况下,在胆甾型液晶层102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之间配置λ/2板,使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反转即可。
[0082](2)第二实施方式
[0083]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与显示图案106之间配置双折射层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在图6(A)中示出识别介质200。识别介质200,采用在图1的识别介质100中,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与显示图案106之间配置双折射层110的结构。此外,在图6(B)中,作为变形例,示出在识别介质200中的胆甾型液晶层102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之间夹持COP层104的结构的识别介质200’。在COP层104以外,由于识别介质200和200’相同,所以以下说明图6㈧的识别介质 200。
[0084]双折射层110是能得到双折射效果的光学功能层,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并且具有透过可见光的性质。在该情况下,作为双折射层Iio采用PET薄膜。作为双折射层110,能使用显示双折射效果的各种的树脂薄膜或液晶等。在该例中,通过印刷在双折射层110的粘着层107的一侧设置显示图案106。
[0085]双折射层110扰乱从观察面侧(图1的上侧)入射到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并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来的光(在该情况下主要是左圆偏振光成分)、以及来自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的偏振光状态。也就是说,具有通过双折射效果扰乱透过的光的偏振光状态的作用。通过扰乱该偏振光的状态,产生在图3的从下向上的方向上可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光成分,增加来自透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的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被观察光)的光量。通过扰乱该偏振光的状态,使从显示图案106到达观察者的反射光的光量增加的作用,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与显示图案106之间的反射反复发生的过程中发生。因此,能将到达显示图案106的光,作为识别中能利用的反射光,不浪费地有效地利用。
[0086]下面,具体说明双折射层110的功能。此外,观察到的内容与图5中例示的图1的识别介质100的情况相同。在图7中概念地示出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观察图6的识另Ij介质200的状态。此外,在图7中,记载为“右”的是右圆偏振光,记载为“左”的是左圆偏振光,记载为“其它偏振光”的是特定中心波长的右圆偏振光以外的偏振光成分,记载为“其它”的是扰乱偏振光的状态,并不能说是特定的偏振光状态的光的状态。
[0087]这里,设定为自然光入射到向识别介质200。在该情况下,胆留型液晶层102选择反射红色的右圆偏振光113。该被选择反射的红色的右圆偏振光113由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隔断,不到达观察者侧。另外,在入射到胆留型液晶层102的自然光中,红色以外的右圆偏振光以及主要是左圆偏振光从图的上面朝向下方向透过胆留型液晶层102。该透过光作为其它偏振光用符号a表75。
[0088]其它偏振光a入射到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在此处符号b的右圆偏振光向图的上方向反射。该符号b的右圆偏振光,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隔断,不到达观察者。另外,在其它偏振光a中包含的右圆偏振光以外的偏振光(符号C),入射到双折射层110,并通过双折射效果扰乱偏振光的状态。这样,成为用“其它”表示的偏振光的状态被扰乱的光线d,入射到显示图案106,并在此处反射。该反射光再次从图的下面向上透过双折射层110,进一步扰乱偏振光的状态,作为符号e的光线入射到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下面侧。
[0089]此时,符号e的光线包含扰乱偏振光的状态并能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左圆偏振光的成分。由该变更状态的扰乱产生的左圆偏振光的成分,作为用符号g表示的左圆偏振光,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用该符号g表示的左圆偏振光,也透过胆留型液晶层102,到达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并透过此处,作为被观察光114a而被观察。
[0090]另外,符号e的光线中的右圆偏振光成分,作为右圆偏振光f,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中被反射,入射到双折射层110。此时,在双折射层110中,右圆偏振光f,作为扰乱偏振光的状态,并用符号h表示的光线,在显示面106中被反射。通过该反射生成反射光j,反射光j作为在透过双折射层110的过程中进一步扰乱偏振光的状态,并用符号k表示的光线,入射到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下表面。
[0091]与符号e的光线的情况相同,符号k的光线的偏振光的状态也被扰乱,其中能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左圆偏振光的成分,作为左圆偏振光m,在图的上方向透过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另一方面,由符号k中包含的符号I表示的右圆偏振光再次在显不图案106的方向上被反射。
[0092]左圆偏振光m,透过胆留型液晶层102,进而透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111,作为被观察光114b由观察者辨认。右圆偏振光1,在透过双折射层110的过程中扰乱偏振光的状态,经过与符号f — h — j — k同样的路径,一部分成分作为左圆偏振光q成为被观察光114c,由偏振光的扰乱产生的右圆偏振光的成分,作为右圆偏振光q再次反射到显示图案106的一侧。
[0093]左圆偏振光的被观察光114a、114b以及114c是来自显示图案106的反射光,包含显示图案106的图像信息。另外,是胆甾型液晶层102的全息图中的不进行反射或衍射而透过的光,不包含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的图像信息。为此,能鲜明地看见显示图案106,而看不见胆留型液晶层102的全息图。另外,通过调和被观察光114a、114b以及114c,能更清楚鲜明地观察到显示图案106的图像。该作用,即使在符号P的光线中也能得至IJ。也就是说,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与显示图案106之间的光的反射重复的范围内,隔着上述的左圆偏振光滤光器观察到的显示图案106的光线反复生成,如符号114a?114c所示那样进行重合。由此,不浪费地利用到达显示图案106的光,能得到获得显示图案106的被观察光的功能。
[0094]图8中示出通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观察识别介质20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识别介质200的内部的光的动作与图7的情况相同。这样,从识别介质200反射的左圆偏振光,由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隔断,不能被观察。另一方面,从胆留型液晶层102反射的右圆偏振光113,透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115,作为被观察光117由观察者观察到。在该情况下,没有观察到显示图案106,而选择地观察到基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
[0095]如上所述,在隔着左圆偏振光滤光器观察到识别介质200的情况下,仅能看见显示图案106。此时,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下表面侧反复进行反射,进而在此处通过双折射层110中的双折射效果,进行提高被观察光114a的强度的反射光的生成。
[0096]以上说明的观察到的内容,即使在圆偏振光滤光器111或114从识别介质离开的情况下,还是在紧贴识别介质的情况下都相同。另外,胆留型液晶,当改变观看的角度时,虽然观察到色彩向短波长侧移动的颜色移动的效果,但是即使在识别介质200以及200’中,通过改变观看的角度(例如通过倾斜识别介质),也能观察到颜色移动。
[0097](3)第三实施方式
[0098]在图9 (A)中示出实施方式的识别介质300。识别介质300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被做成配置保护层101、施行了全息图加工103的胆甾型液晶层102、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和粘着层601的结构。在图9中,进一步示出在表面形成了显示图案602的的识别目标物(物品)603。这里,与图1共用的符号的部分,与关联于图1说明的内容相同。在该例中示出识别介质300通过粘着层601的粘着力粘贴于目标物603上的状态。在图9(B)中示出做成了使COP层104介在于图9 (A)所示的识别介质300中的胆留型液晶层102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之间的结构的识别介质300’。
[0099]粘着层601是光学上透明的材质的粘着剂。显示图案602是在目标物601的表面形成的印刷图案,是各种图案或文字、标志、花纹、条码等的代码显示等。识别介质300的光学性质与图1的识别介质100相同。识别介质300与图1的识别介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相对识别介质100具有成为识别中使用的图像的基础的显示图案106,在识别介质300中,作为识别中使用的图像使用目标物603侧的显示图案602的这一点。[0100]此外,在未粘贴于目标物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未使用识别介质300的状态下,在粘着层601的背面侧粘贴有未图示的隔板(脱模纸)。使用时从粘着层601的背面剥离该隔板,通过粘着层601对目标物的粘着功能,粘贴识别介质300。该状态的一例在图9中示出。另外,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下面侧设置双折射层,也能得到与使用图7和图8说明的情况相同的光学功能。
[0101](4)其它的公开内容I
[0102](结构)
[0103]在图10中示出识别介质400。识别介质400具有从观察一侧的面起,层叠了保护层101、光学各向异性层301、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粘着层107、隔板108的结构。这里,与图1相同的符号的部分,与图1的情况相同。
[0104]光学各向异性层301由具有双折射性的配向的高分子材料构成,使用当照射光时发生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并决定配向状态的材质的高分子材料。该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高分子具有未反应的反应性基。通过曝光,未反应的反应性基进行反应,发生高分子链的架桥,通过曝光条件不同的曝光,高分子链的架桥不同,作为其结果,延迟值进行变化,形成双折射图案。
[0105]光学各向异性层301,在20°C下延迟为5nm以上即可,优选的是,IOnm以上IOOOOnm以下,最优选的是,20nm以上2000nm以下。
[0106]在该例中,作为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制造方法,采用在将包含具有至少一种反应性基的液晶性化合物的溶液进行涂敷干燥并形成液晶相之后,照射电离放射线并聚合固定化的制作方法。关于该方法,记载于特开2009-175208号公报中。此外,在该公报中,作为其它方法,列举出将聚合固定化具有至少两种以上的反应性基的单体的层进行延伸的方法、在由高分子构成的层上使用偶合剂导入反应性基后进行延伸的方法、或者在延伸由高分子构成的层后使用偶合剂导入反应性基的方法等。另外,如后所述,也可以通过转印形成本发明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各向异性层301的厚度优选为0.1?20 μ m,最优选为0.5?10 μ m0
[0107]下面,说明光学各向异性层301的形成工序的一例。首先,在施行了配向处理的易剥离层上涂敷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组成物(例如涂敷液)。在该例中,作为液晶性化合物,使用将棒状液晶、水平配向剂、阳离子类光聚合开始剂、聚合控制剂、甲基乙基甲酮调配后的化合物。然后,在做成了表示希望的液晶相的配向状态之后,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固定该配向状态。
[0108]在该例中,通过光聚合反应,固定配向后的液晶性化合物的配向状态。光照射的照射能量,选择25?800mJ/cm2。作为照射波长,使用在250?450nm有峰值的紫外线。
[0109]此时,在图11所示的图案上进行光描画,以使在区域A中产生的透过光的相位差(双折射效果)、在区域B中产生的透过光的相位差(双折射效果)、和在区域C中产生的透过光的相位差(双折射效果)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做成在各区域中使光学各向异性成为不同的状态。此外,区域D不进行光照射,使其仅成为不产生双折射效果的透光层。
[0110]上述相位差的调整,通过改变照射的光的光量(曝光量)来进行。其后,通过用200°C的温度施加热处理,决定与光的照射光量对应的配向状态的固定化的状态,由此,能得到部分双折射的状态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层301。此外,当不照射光时,在热处理时配向状态被扰乱,该区域的双折射性消失(仅成为透光层)。上述的热处理,能在从50°C?400°C的范围选择的温度下进行。
[0111]这样,平面内的正交方向的折射率有差,而且能得到该差的状态在图11所示的区域A、区域B、区域C中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层301。在该例中,在使用了圆偏振光滤光器进行观察时,以使区域A、区域B、区域C被看成不同的颜色的方式,进行这些区域中生成的相位差的设定。此外,区域仅作为无折射率各向异性的透光区域来形成。
[0112]当得到光学各向异性层301后,从未图示的易剥离层将其剥离,并固定于保护层101上。此后,进行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层叠,进一步进行粘着层107的形成以及隔板108的粘贴,来得到图10所示的识别介质400。
[0113]识别介质400向目标物上的固定,通过剥离隔板108,使粘着层107接触目标物进行。该点与图1的识别介质100相同。此外,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不限于右旋转,也可以是左旋转。
[0114](光学功能)
[0115]在将图10的识别介质400从图的上面的方向直视的情况下,由于不能辨认区域A?C的双折射效果,另外区域D仅是透光层,所以观察不到图11所示的ABC的显示。当通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观察识别介质400时,透过区域ABC来的光,通过双折射效果被椭圆偏振光化,另外,该椭圆偏振光的状态,由于在区域ABC的各个中不同,所以区域ABC的各个被看成不同的色彩。区域D被观察到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反射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例如观察到具有金属光泽的反射光。
[0116]来自区域A、B、C的部分的反射光被看成不同的色彩是基于以下的理由。也就是说,在区域ABC的各个中,虽然在光学各向异性层301内正交的偏振光的成分中产生相位差,但是由于该产生的相位差有波长依存性,所以当着眼于某偏振光成分时,看见以与光学各向异性层301内产生的相位差对应的波长为中心的颜色。为此,根据产生的相位差的不同而观察到不同的色彩。这里,在区域A、B、C的部分中,由于以使产生的相位差成为不同的状态的方式进行设定,所以在通过圆偏振光滤光器的观察中,区域A、B、C的部分被看成不同的色彩。
[0117]另外,当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观看识别介质400时,区域A、B、C的部分被看成与使用了右圆偏振光滤光器的情况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用圆偏振光滤光器抽出的偏振光成分与使用了右圆偏振光滤光器的情况不同的缘故。另外,此时区域A、B、C的各个被看成不同的颜色。另外,来自区域D的右圆偏振光的反射光,由于由左圆偏振光滤光器隔断,所以看不见来自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反射光,而看见作为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基底的粘着层107。这里,如果给粘着层107着色,则在区域D的部分看见该色,如果粘着层107透明,则在区域D的部分看见粘着层107的更下一层的表面。
[0118]如上所述,在图10中,具有从观察的一侧起,配置了具备光学各向异性的状态不同的多个区域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的结构。
[0119](4)其它的公开内容2
[0120]在图12中示出识别介质500。识别介质500具有从观察的一侧起层叠了保护层101、施行了全息图加工103的胆留型液晶层102、λ /2板401、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粘着层107、隔板108的结构。这里,胆甾型液晶层102设定为选择反射红色的右圆偏振光,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设定为进行右圆偏振光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
[0121]当通过右圆偏振光滤光器从图的上面的方向观察识别介质500时,观察到从胆甾型液晶层102反射的例如红色的右圆偏振光。为此,观察到起因于全息图加工103的全息图。当通过左圆偏振光滤光器观察识别介质500时,不能观察到来自胆留型液晶层102的反射光。另一方面,由于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反射的右圆偏振光由λ/2板401反转,成为左圆偏振光,所以由于朝向上方原样不变地透过胆留型液晶层102,所以变为能观察到来自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的反射光。该反射光,由于是左圆偏振光,作为可见光全区域的光被观察,所以在看不见胆留型液晶层102的全息图的状态下,例如观察到具有金属光泽的反射光。
[0122]此外,在将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105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作为左旋转的情况下,能省略λ/2板401。另外也可以将胆留型液晶层102的选择反射波长设为红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另外也可以将选择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设为左旋转。
[0123]如上所述,在图12中,从观察的一侧起,具备施行了全息图加工的胆留型液晶层、λ /2板、选择反射与上述胆留型液晶层相同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的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甾型液晶层。此外,在想要省略λ/2板的情况下,将从可见光全区域反射胆留型液晶层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设为与胆留型液晶层相反。
[0124]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5]本发明能利用于用于进行真伪的识别的技术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的结构,即: 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配置有 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地反射特定中心波长的特定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 第二胆留型液晶层,具有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反射特性或与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情况等价的反射特性,并反射与从上述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反射的圆偏振光相同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以及 显示图案,具有特定的显示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胆留型液晶层和上述显示图案之间设置有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透光层。
3.一种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 从进行观察的一侧起,具有: 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全息图加工被施行并选择地反射特定中心波长的特定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 第二胆留型液晶层,具有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反射特性或与反射可见光全区域的光的情况等价的反射特性,并反射与从上述第一胆留型液晶层反射的圆偏振光相同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以及 粘着层,具有透光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上述第一胆留型液晶层与一边的面接触,上述第二胆留型液晶层与另一边的面接触的环烯烃聚合物的层。
【文档编号】G09F3/02GK103562757SQ201280014299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星野秀一, 竹内逸雄, 涩谷圣也, 井田亘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