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40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闪烁发生的同时,实现低耗电化的显示装置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控制部;液晶显示面板在同电位施加于液晶层的状态下为黑显示;驱动电路根据图像信号切换向透明电极及反射电极施加使液晶显示面板成为黑显示或者白显示的电压;控制部切换以第一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驱动电路、使用反射电极所反射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一模式和以比第一频率高的第二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驱动电路、使用通过反射电极的开口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二模式。
【专利说明】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兼备反射部和透过部的半透过型的显示装置。此外,本公开涉及一种具备上述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对于面向便携式电话机或电子纸等的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增加。在面向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中,从在外界光下的可视性、低耗电化的观点来看,反射型的显示装置备受关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此外,作为兼顾外界光可视性和暗处可视性的显示装置,有兼备透过型显示装置和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特长的半透过型显示装置。该半透过型显示装置例如在一个像素内具有透过显示区域(透过显示部)和反射显示区域(反射显示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边界形成有高度差,将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设定为反射显示区域的约两倍,而设计为使光经透过通过液晶层一次、经反射通过液晶层两次时的相位差相同。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特许第2771392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特开2009-93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对于面向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要求确保外界光可视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耗电。透过型显示装置中,背光源消耗其耗电的一半以上。与此对比,半透过型显示装置在太阳光下的外界光可视性优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半透过型显示装置,由于将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设定为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的约两倍,因此其透过开口部、以及透过和反射的边界部成为反射的无效区域,反射显示区域的开口率降低。因此,在室内等环境中仅以反射显示进行显示的话则画面变暗,需要点亮背光源进行透过显示,因此没有充分发挥反射显示时的低耗电性能。
[0009]这里,为了驱动电力的低耗电化,例如,想到以低于反转频率30Hz (换算为帧频的话为60fps)进行低速驱动。但是,以低于反转频率30Hz (换算为巾贞频的话为60fps)进行低速驱动的情况下,由于会产生闪烁,给使用者以不愉快的感觉,因此不能采用。
[0010]本公开鉴于如上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闪烁发生的同时,实现低耗电化的显示装置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0011](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2]如上所述,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之一中,包括:液晶层、配置于环境光射入所述液晶层侧的透明电极、以及配置于所述液晶层的所述透明电极侧的相反侧、反射从所述液晶层到达的光的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成为分割的像素电极,由所述像素电极、所述透明电极、以及被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所夹持的液晶层形成像素,于所述像素电极周边形成有开口。此外,设计为: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反射电极部不积极地形成高度差,不损失反射电极面积。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具有:驱动电路,其通过控制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透明电极的电压,而控制施加于所述各像素的液晶层的电压,以及从而驱动各像素;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动作。所述各像素在同电位施加于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状态(于所述反射电极(即,像素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未施加产生电位差的电压的状态,施加同电位的状态)下为黑显示,在规定的电压差施加于所述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之间的状态下为白显示,所述驱动电路根据图像信号进行切换,使得成为黑或者白的电压施加于所述各像素。
[0013]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之一中,以面积色阶(面積諧調)和常黑模式进行图像显示。这里,面积色阶不使用中间色阶,而是以白黑2值进行色阶,常黑模式为在白显示时,即使在施加于液晶的电压在帧期间内发生一定程度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稳定的辉度。从而,例如,在进行帧反转驱动、IH反转驱动、IV反转驱动以及点反转等时,即使在施加于各像素的液晶层的电压在帧期间内发生一定程度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稳定的辉度。此外,由于如上能够得到稳定的辉度,因此在以第一模式(反射显示)进行图像显示时,使驱动频率为低频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
[0014]在重视反射开口率设计中,在未使透过的液晶层的厚度最适宜化的情况下,透过白显示电压被设定为VT曲线中存在倾斜的部分(参照图20),存在白显示电压稍一变动就存在辨识出闪烁的可能性。
[0015]为了回避上述问题点,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之一中,控制部切换以第一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所述驱动电路、使用所述反射电极所反射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一模式和以比所述第一频率高的第二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所述驱动电路、使用通过所述反射电极的开口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二模式。
[0016]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中,能够通过使用所述反射电极所反射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一模式、和使用反射电极所反射的光和通过反射电极的开口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二模式,以分别对应于各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在画面上显示。如此,通过调整液晶反转频率,能够进行分别对应于各模式的控制,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此外,在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中,以第二模式(透过显示)进行图像显示的情况下,以低频率驱动的话,难以回避闪烁,通过使以第二模式(透过显示)进行图像显示时的液晶反转频率比第一模式高,能够适当地抑制使用通过反射电极开口的光使图像显示的情况下的闪烁。
[0017]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之一中,在使用反射电极所反射的环境光显示图像的第一模式和使用反射电极所反射的光和透过反射电极的光而进行画面显示的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切换液晶反转频率、并且以面积色阶及常黑模式进行图像显示,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此外,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由于没有牺牲反射特性,在大部分的环境下能够以不使用背光源的第一模式显示图像,能够降低液晶反转频率的频率,因此,能够减少耗电。此外,通过在以使用背光源的第二模式进行图像显示时提高液晶反转频率,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从而,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的同时,实现低耗电化,并且确保暗处可视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示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0019]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块和光源模块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0020]图3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反射电极的配置图案的一例的俯视图。
[0021]图4A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各像素的构成的一例的俯视图。
[0022]图4B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各像素的构成的一例的俯视图。
[0023]图4C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各像素的构成的一例的俯视图。
[0024]图5A为示出图2的光扩散层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0025]图5B为示出图2的光扩散层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0026]图6为示出图2的光扩散层的视野角特性的一例的图。
[0027]图7A为示出从图像显示面侧观察显示装置时的各构成要素的透过轴、光学轴、散射中心轴、摩擦方向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28]图7B为显示装置为图7A的构成时的闪烁显著的方向的一例的图。
[0029]图8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极的构成的一例的电路图。
[0030]图9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驱动波形的一例的波形图。
[0031]图10为示出时间频率和闪烁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32]图11为为了说明图2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0033]图12为显示常黑型的显示模式中的施加电压和反射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34]图13为显示反射率和亮度的一例的图。
[0035]图14为显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中的施加电压和反射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36]图15为省略了图2的光扩散层时的施加电压和显不辉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37]图16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施加电压和显示辉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38]图17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的构成的其他例的电路图。
[0039]图18为说明图2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动作的时序图。
[0040]图19为示出供给至MIP的电压的波形的图表。
[0041]图20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的电压和透过率及反射率的关系的图。
[0042]图21为图20的部分放大图。
[0043]图22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0044]图23是为了说明显示装置的其他例的说明图。
[0045]图24为示出一适用例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附图对于实施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说明以如下顺序进行。
[0047]1、实施方式(显示装置)
[0048]能够根据驱动模式切换液晶反转频率
[0049]面积色阶、常黑模式、低液晶反转频率
[0050]2、适用例(电子设备)
[0051 ]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例子[0052]〈1、实施方式〉
[0053]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具有反射电极和设置于各像素的屏蔽器和背光源的平板型(平面型)的显示装置。作为这种平板型的显示装置,例如使用液晶显示(LCD)面板的显示装置、使用MEMS (微机电系统(Λ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的显示装置等。
[0054]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黑白显示对应的显示装置、彩色显示对应的显示装置的任一种。这里,例如为彩色显示对应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形成彩色像素的单位的一个像素(单位像素),由多个副像素(sub pixel)构成。更具体而言,在彩色显示对应的显示装置中,一个像素例如由显示红色(Red ;R)的副像素、显示绿色(Green ;G)的副像素、显示蓝色(Blue ;B)的副像素这三个副像素构成。
[0055]一个像素不局限于RGB这三原色的副像素的组合,也能够进一步将单色或多色的副像素加入RGB这三原色的副像素而构成一个像素。具体而言,例如为了提高辉度而加入表示白色(White ;ff)的副像素而构成一个像素;为了扩大色再现范围而加入表示补色的至少一个副像素而构成一个像素。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就使显示装置为彩色显示对应的显示装置(三个副像素对应于一个像素的显示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0056]图1为示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块和光源模块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图2为模式化地表示的视图,实际尺寸、形状并不限于与此相同。此外,显示装置I为相当于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具体例。显示装置I为半透过型的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例如具备:液晶模块2、光源模块3、驱动液晶模块2及光源模块3的驱动电路40、控制驱动电路40的控制部42、检测显示装置I所关联的状态的状态检测部44。如图2所示,液晶模块2具有:下侧基板10、上侧基板20、被夹持于下侧基板10及上侧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光源模块3具有配置于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 相反侧的面的背光源单元31。此外,液晶层30相当于本公开的“液晶层”的一具体例。此外,控制部42相当于本公开的“控制部”的一具体例。
[0057]显示装置I中,上侧基板20 (例如后述的偏光板29)的上面为图像显示面,下侧基板10的后面(背後)配置有背光源单元31。即,显示装置I为能够以如下两种方式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通过反射从图像显示面侧射入的光而显示图像的反射型、和通过透过从下侧基板10的后面射入的光而显示图像的透过型。
[0058](液晶层30)
[0059]液晶层30例如包含向列型(Nematic)液晶而构成。液晶层30对应图像信号而被驱动,具有如下调制功能:通过被施加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电压,而于每个像素透过或者遮断射入液晶层30的光。
[0060](下侧基板10)
[0061]例如图2所示,下侧基板10具有:形成有TFT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等的驱动基板11、覆盖TFT等的绝缘层12、与TFT等电连接的反射电极层13、形成于反射电极层13的上面的取向膜14、1/4 λ板15、1/2λ板16、偏光板17。此外,反射电极层13相当于本公开的“多个像素电极”的一具体例。下侧基板10从与液晶层30接触的面起,按照取向膜14、反射电极层13、绝缘层12、驱动基板11、1/4 λ板15、1/2 λ板16、偏光板17的顺序层叠。[0062]驱动基板11,例如,在由玻璃基板等构成的透明基板上,具有包含TFT或电容元件等而构成的像素电路。透明基板可以以玻璃基板外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以透光性的树脂基板、石英基板等构成。
[0063]反射电极层13通过与上侧基板20侧的后述的透明电极层22之间的电位差而驱动液晶层30。图3为示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反射电极的配置图案的一例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反射电极层13的对应于一个像素60的像素电极62呈二维配列。反射电极层13中,一个像素电极62对应于一色的副像素,一个像素60中包含多个像素电极62。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分别通过TFT连接于配线64、66。配线64与配线66为信号线或栅极线。此外,配线64在相对于配线66正交的方向上而延伸存在。此外,在本例中,作为形成于像素部的配线例示了配线64及66,但并不限定于此。S卩,驱动(控制)像素电极62时所必须的驱动线(控制线)的全部均包含于上述的配线中。
[0064]反射电极层13中,在像素电极62与邻接的像素电极62之间形成有开口(也称为空间、间隙)68、69。开口 68沿着像素列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列方向(图的上下方向)而延伸存在。开口 69沿着像素行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行方向(图的左右方向)而延伸存在。即,开口 68与如下的边相邻接:与邻接于开口 69的像素电极62的边正交的边。此外,开口 68和开口 69分别与如下的两边相邻接:各个像素电极62的外形的相对的两边。从而,像素电极62的周围被开口 68和开口 69所包围。
[0065]这里,配线64、66被配置于不阻塞开口 68、69的位置。S卩,配线64、66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其在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方向中的位置与像素电极62重合。反射电极层13以不使配线64、66阻塞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间的开口 68、69的方式而形成,将该空间作为透过显示区域使用,从而能够进行透过显示。
[0066]此外,“不阻塞空间”,并不排除配线64、66相对于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之间的开口 68、69重叠的区域的存在。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沿列方向被配线的配线64与沿行方向延伸存在的开口 69重叠的状态、沿行方向被配线的配线66与沿列方向延伸存在的开口 68重叠的状态,包含于“不阻塞空间”的概念中。
[0067]此外,配线64与沿列方向延伸存在的开口 68 —部分或部分地重叠的状态,配线66与沿行方向延伸存在的开口 69 —部分或部分地重叠的状态,也包含于“不阻塞空间”的概念中。任一种情况下均可以将配线64或配线66与开口 68、69不重叠的区域作为透过显示区域使用。
[0068]此外,在以不阻塞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之间的开口 68、69的方式形成配线时,优选将该配线避开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之间的开口 68、69而形成。这里,所谓“避开空间”是指,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之间的开口 68、69中不存在配线(即,在该开口 68、69中不存在配线所重叠的区域)的状态。
[0069]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对于配线64而言,优选避开沿列方向延伸存在的开口 68,即,使重叠区域(部分)不存在于与开口 68之间而配线。此外,对于配线66而言,优选避开沿行方向延伸存在的开口 69,S卩,使重叠区域不存在于与开口 69之间而配线。由于不存在配线64及配线66重叠于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之间的开口 68、69中的区域,因此,能够将该开口 68、69的区域整体作为透过显示区域而使用,因此能够得到更高的透过显示性能。[0070]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之间的开口进行透过显示,SP,将该开口的区域作为透过显示区域,则在像素电极62内不再有另外确保透过显示区域的必要。由此,在将像素电极62的尺寸设为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反射电极层13的大小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小相同,因此能够保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同时,实现透过显示。
[0071]这里,像素电极62及透明电极层22被构成为:当通过驱动电路40而被施加电压时,使得在像素电极62和透明电极层22之间产生对应于像素电极62及透明电极层22之间的电位差的电场,对应该电场的大小而驱动液晶层30。显示装置I中,与像素电极62和透明电极层22彼此相对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成为通过施加于像素电极62及透明电极层22之间的电压而能够部分地驱动液晶层30的基本单位。该基本单位相当于像素。此外,反射电极层13具有作为将通过液晶层30而射入的环境光反射至液晶层30侧的反射层的功能。反射电极层13由反射可见光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Ag或Al等的金属材料构成。反射电极层13的表面例如为镜面。
[0072]各像素电极62可以具有多个部分电极。多个部分电极分别通过不同的TFT连接于配线62、64,而能够进行面积色阶显示。例如,像素电极62通过使多个部分电极的面积比为2:1,而能够进行0、1、2、3的两位的面积色阶。图4A所示的像素电极62通过并列配置部分电极13A和具有约其两倍面积的部分电极13B而构成。13A、13B分别通过不同的TFT连接于配线62、64。此外,例如图4B所示的像素电极62,例如也可以由具有开口的部分电极13C、和配置于部分电极13C的开口内的部分电极13D而构成。此外,例如图4C所示,像素电极62可以将面积彼此相等的三个部分电极13E、13F、13G配列成一列而构成。图4C所示的像素电极62的情况下,三个部分电极中,13E、13G电连接,通过一个TFT连接于配线62、64,剩余的13F通过另外的TFT连接于配线62、64,从而能够进行确保重心的两位的面积色阶。
[0073]取向膜14是使液晶层30内的液晶分子按照规定的方向取向,与液晶层30直接地接触。取向膜14例如由聚酰亚胺等的高分子材料构成,例如,通过对涂布的聚酰亚胺等实施摩擦处理而形成。
[0074]1/4 λ板15例如为单轴延伸树脂膜。其光程差为例如0.14 μ m,相当于可见光中视敏感度最高的绿色光波长的约1/4。1/4 λ板15具有将射入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或者将射入的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1/4λ板15将从偏光板17侧、即背光源单兀31侧射入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1/2 λ板16例如为单轴延伸树脂膜。其光程差为例如0.27 μ m,相当于可见光中视敏感度最高的绿色光波长的约1/2。1/2 λ板16具有使射入的光的偏振面旋转90度的功能。这里,1/4 λ板15和1/2 λ板16,将1/4 λ板15及1/2 λ板16作为整体,具有将从偏光板17侧射入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的功能,对于广范围的波长作为(广带域的)圆偏光板而发挥作用。偏光板17具有吸收规定方向的直线偏振光成分、透过与其正交方向的偏振光成分的功能。偏光板17具有将从背光源单元31侧射入的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
[0075](上侧基板20)
[0076]例如,如图2所示,上侧基板20从液晶层30侧顺序地具有取向膜21、透明电极层
22、滤光片(CF)层23、透明基板24。[0077]取向膜21是使液晶层30内的液晶分子按照规定的方向取向,与液晶层30直接地接触。取向膜21例如由聚酰亚胺等的高分子材料构成,例如,通过对于涂布的聚酰亚胺等实施摩擦处理而形成。
[0078]透明电极层22与各像素电极相对而配置,例如,为形成于面内整体的片状的电极。透明电极层22由于与各像素电极相对而配置,因此具有作为各像素中的共同电极的作用。透明电极层22由对于环境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ITO (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氧化铟锡)构成。
[0079]CF层23在与像素电极相对的区域具有滤光片23A。滤光片23A使滤光片对应于像素而配列,所述滤光片为为了将通过液晶层30的光例如分别色分离为红、绿、蓝这三原色的滤光片。透明基板24由对环境光透明的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等构成。
[0080]上侧基板20在透明基板24的上面,例如,如图2所示,从液晶层30侧开始顺序地具有:光扩散层25、光扩散层26、1/4 λ板27、1/2 λ板28及偏光板29。光扩散层25、光扩散层26、1/4 λ板27、1/2 λ板28及偏光板29例如通过粘合层或接合层与邻接的其他层接合。此外,1/4 λ板15及1/2 λ板16和1/4 λ板27及1/2 λ板28,相当于本公开的“相位差层”的一具体例。此外,偏光板17、29相当于本公开的“偏光板”的一具体例。
[0081]光扩散层25、26为前方散射多、后方散射少的前方散射层。光扩散层25、26为将从特定方向射入的光进行散射的各向异性散射层。光扩散层25、26由于与上侧基板20的关系,当光从偏光板29侧的特定方向射入的情况下,其射入光基本不经散射而透过,将反射电极层13所反射回来的光大幅地散射。
[0082]例如如图5Α所示,光扩散层25由于与上侧基板20的关系,当外界光LI从规定方向射入时,使该外界光L透过,使该透过的光中的反射电极层13所反射的光L2以散射中心轴AXl为中心在规定的范围内散射。此外,例如,图5Β所不,光扩散层26由于与上侧基板20的关系,当外界光LI从规定方向射入时,使该外界光L透过,使该透过的光中的反射电极层13所反射的光L2以散射中心轴ΑΧ2为中心在规定的范围内散射。这里,外界光LI为射入上侧基板20的偏光板29的平行光。外界光LI既可以为无偏振光,也可以为偏振光。
[0083]例如,如图5Α所不,光扩散层25包括折射率互不相同的两种区域(第一区域25Α、第二区域25Β)而构成。同样地,例如,如图5Β所示,光扩散层26包括折射率互不相同的两种区域(第一区域26Α、第二区域26Β)而构成。此外,图5Α和图5Β为表不光扩散层25、26的截面构成的一例。光扩散层25、26的折射率互不相同的两种区域可以为百叶窗构造,也可以为柱状构造。
[0084]光扩散层25例如通过第一区域25Α及第二区域25Β在厚度方向延伸存在的同时向规定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光扩散层26例如通过第一区域26Α及第二区域26Β在厚度方向延伸存在的同时向规定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光扩散层25、26例如使紫外线从斜向照射于树脂片而形成,所述树脂片为折射率互不相同的两种以上的能够光聚合的单体或者低聚物的混合物。此外,光扩散层25、26可以为与上述不同的构造,也可以为以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制造的物质。光扩散层25、26既可以为彼此相同的构造,也可以为互不相同的构造。
[0085]光扩散层25、26的散射中心轴AXl、2优选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例如,优选朝向主视角方向。此外,散射中心轴ΑΧ1、2也可以不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例如可以为散射中心轴AXl、2中的一方的轴朝向主视角方向,散射中心轴AXl、2中的另一方的轴朝向与主视角方向不同的方向。此外,例如可以为散射中心轴AX1、2都朝向与主视角方向不同的方向。任一种情况下,使用光扩散层25、26时,根据光扩散层25、26的效果,以主视角方向的辉度成为最明亮(换言之,反射率成为最高)的方式,设定散射中心轴AX1、2的朝向即可。
[0086]这里,所谓主视角,在显示装置I的用户使用显示装置I时,与注视图像显示面的方向相对应,图像显示面为方形状的情况下,与图像显示面的一边中正交于距离用户最近的边的方向相对应。
[0087]例如如图6所不,由光扩散层25、26生成的散射光以图的上下方向为主视角时,在主视角方向从极角O度至90度呈带状分布。此外,图6为表示光扩散层25、26的视野角特性的一例的图,图6中表示为“散射光L3”的地方相当于由光扩散层25、26生成的散射光的分布。
[0088]1/4 λ板27为与1/4 λ板15相同的部件,例如为单轴延伸树脂膜。1/4 λ板27具有将从偏光板29侧射入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的功能。1/2 λ板28为与1/2 λ板16相同的部件,例如为单轴延伸树脂膜。这里,1/4 λ板27及1/2 λ板28中,将1/4 λ板27及1/2 λ板28作为整体,具有将从偏光板29侧射入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的功能,对于广范围的波长作为(广带域的)圆偏光板而发挥作用。此外,以液晶的0N/0FF的相位差为λ /4的方式设计,由于反射板所反射的光两次通过液晶,因此,以ON时和OFF时的相位差为2/λ的方式设计。由此,当进入液晶的圆偏振光反射回来时,依存于液晶的ON/OFF状态,而成为右/左的圆偏振光,并且,当通过1/4 λ板27、1/2 λ板28时,依存于液晶的0N/0FF状态,而成为与偏振光的吸收轴平行/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偏光板29具有吸收与偏振光吸收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成分、透过正交的偏振光成分的功能。偏光板29具有将从外部射入的外界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依存于液晶的0N/0FF状态,而透过/遮断反射板所反射的光的功能。
[0089]另外,由下侧基板10、上侧基板20及液晶层30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被构成为:未设置有光扩散层25、26时,闪烁最显著的方向为与主视角不同的方向。例如,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被构成为:未设置有光扩散层25、26时,闪烁最显著的方向为偏离主视角数十度的方向。例如,从图像显示面侧观察显示装置I时,偏光板29的透过轴ΑΧ29、1/2λ板28的光学轴ΑΧ28、1/4 λ板27的光学轴ΑΧ27、光扩散层26的散射中心轴ΑΧ2、光扩散层25的散射中心轴ΑΧ1、取向膜21的摩擦方向ΑΧ21、以及取向膜14的摩擦方向ΑΧ14被设计为如图7Α所示。此时,如图7Β所示,虽然在偏离主视角的区域α闪烁显著,但是在主视角方向闪烁不显著。
[0090](背光源单元31)
[0091]背光源单元31为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即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的相反侧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照明部。背光源单元31具有:光源32和导光板34。光源32为射出光的光源,例如,能够使用LED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荧光管等。导光板34与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的相反侧的面相对而配置。导光板34使从光源32射出而射入内部的光从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的相反侧的面射出。这里,导光板34使从光源32射出而射入内部的光发生散射反射。由此,导光板34能够使面内均一性高的光射入至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的相反侧的面。此外,背光源单元31不限于此实施方式。背光源单元31除了光源32、导光板34之外,还能够使用棱镜片、扩散片等周知的部件。[0092](像素)
[0093]图8为表示下侧基板10内的电路构成的一例。下侧基板10具有:配置为行状的多根扫描线WSL、配置为列状的多根信号线DTL,而且对应于像素电极而具有像素62。例如图8所示,各像素62对应于多根扫描线WSL和多根信号线DTL彼此交叉之处而设置。进一步地,下侧基板10例如具有按照每个像素行共同而逐个设置的多根带状的共同连接线COM。此外,扫描线WSL相当于图3中的配线66,信号线DTL相当于图3中的配线64。
[0094]例如图8所示,各像素62具有一个晶体管Tr和液晶元件CL。晶体管Tr例如为电场效果型的TFT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晶体管),由控制通道的栅极、和设置于通道两端的源极及漏极构成。晶体管Tr既可以为P型晶体管,也可以为η型晶体管。液晶元件CL例如由液晶层30、设置于液晶层30的一方的反射电极层13、设置于液晶层30的另一方的透明电极层22构成。
[0095]透明电极层22连接于共同连接线C0M,反射电极层13连接于晶体管Tr的源极或者漏极。晶体管Tr的栅极连接于扫描线WSL,晶体管Tr的源极及漏极中的未连接于反射电极层13的一个连接于信号线DTL。这里,属于一水平线的多个像素62中,例如,晶体管Tr的栅极连接于共同的扫描线WSL。S卩,连接于一根扫描线WSL的多个像素62沿着一根扫描线WSL配置为一列。
[0096]在本公开中,适用图8的驱动电路的情况下,优选使液晶为常黑的2值显示的同时,使用低泄漏特性的晶体管作为晶体管。通过使液晶为常黑的2值表示,在反射显示时即使进行低频率驱动时,也能够使闪烁难以发生。此外,通过使用低泄漏特性的晶体管,能够使起因于晶体管泄漏的闪烁难以发生。作为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优选使用氧化物半导体IGZO (铟镓锌氧化物,In-Ga-ZnO4)。从而,能够兼顾低泄漏和写入特性、生产性。
[0097](驱动电路40)
[0098]下面,对于驱动电路40进行说明。例如,虽未图示,驱动电路40具有:图像信号处理电路、时序生成电路、信号线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电路以及共同连接线驱动电路、光源驱动电路。驱动电路40的配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40的一部分配置于液晶模块2的内部。
[0099]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对于从外部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校正,并且将其变换为适当的电压Vsig而输出至信号线驱动电路。时序生成电路以信号线驱动电路及扫描线驱动电路联动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时序生成电路例如对应于从外部输入的同步信号(与其同步),而对于这些电路输出控制信号。
[0100]信号线驱动电路,将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输入的图像信号变换为适当的电压Vsig,施加于各信号线DTL,写入选择对象的像素62。例如图9所示,信号线驱动电路能够输出对应于图像信号的信号电压Vsig。例如图9所示,信号线驱动电路能够进行如下驱动:通过与基准电压(即,对置电位Vcom)的关系,以极性按照每个一帧期间反转的方式,将信号电压Vsig施加于各信号线DTL,写入选择对象的像素62并保持。如此使施加于液晶的电压极性反转,是为了抑制液晶元件CL的劣化,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这里,显示装置I中,在信号线驱动电路进行IH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可以在对应于滤光片23的开口 69的部分设置黑矩阵。显示装置I在对信号线驱动电路IH反转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阻塞无助于光的透过的开口 69。由此,能够使液晶的应答稳定。[0101]扫描线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的控制信号的输入(与其同步),将选择脉冲施加于扫描线WSL66,以一根扫描线66为单位,选择连接于该扫描线的多个像素62。扫描线驱动电路例如能够输出:使晶体管Tr导通时施加的电压Von和使晶体管Tr断开时施加的电压Voff。这里,电压Von为晶体管Tr的导通电压以上的值(一定值)。电压Voff为比晶体管Tr的导通电压低的值(一定值)。多根扫描线WSL,通过错开选择(施加Tr导通电压以上的电压)各个扫描线的时间点,被选择的时间点的信号线64的电压通过晶体管Tr而被写入被选择的像素电极。写入像素电极的电荷被保持至下一次写入数据,通过由该电荷产生的像素电极电位与相对电极电位的电位差而驱动液晶层。写入数据间隔的频率为帧频。在图8的电路中,进行像素电位写入及Vcom电压施加,以实现液晶的每帧的极性反转。
[0102]例如图8所示,共同连接线驱动电路在各帧期间,将规定的电压Vcom施加于各共同连接线COM。例如,VcomDC驱动的情况下,在进行帧反转驱动或IH反转驱动等时,共同连接线驱动电路不驱动各共同连接线COM,而持续施加一定的电压。这里,特别优选对液晶的实效电压。因此,优选的是,共同连接线驱动电路基于与晶体管Tr的耦合,设定信号电压Vsig和规定的电压Vcom的关系。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写入各像素的电荷以每个帧期间反转时,能够使实效值和电压V2时施加于液晶的实效值为实质上相等的值,能够抑制闪烁。调整Vcom电压,使得施加于液晶的实效电压(Vsig和Vcom的差分的积算值,由图9的Vsig和Vcom所包围的面积)在正和负极性为相同。
[0103]进一步地,进行图像显示时,驱动电路40能够基于控制部42的控制切换液晶反转频率。具体而言,驱动电路40能够切换以第一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的第一模式、和以比所述第一频率高的第二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的第二模式。这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显示图像时主要使用的光不同。具体而言,第一模式为主要使用反射电极层13的像素电极62所反射的光而显示图像的模式(反射显示模式)。第二模式为主要使用从背光源单元31侧通过反射电极层13的开口 68、69、到达液晶层30的光而显示图像的模式(透过显示模式)。这一点将于后述。
[0104]驱动电路40能够使第一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为不足30Hz (或者60fps)。更具体而言,在进行图像显示时,驱动电路40使第一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为0.05Hz以上、不足30Hz的范围内的值。有关能够使第一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降低的内容,具体而言,能够使液晶反转频率不足30Hz的内容,将于后述。此外,驱动电路40优选使第二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为临界闪烁频率(CFF)以上的频率。此外,驱动电路40优选使第二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为20Hz以上。
[0105]这里,图10为表示时间频率和闪烁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10中,将横轴作为时间频率(Hz),将纵轴作为闪烁识别的绝对敏感度。图10中,将达到视网膜的光的量(光子)作为变量使用。画面越暗,达到视网膜的光的量(光子)越少。此外,(画面辉度)X (虹膜的张开度)相当于(光子)。这里,时间频率对应于液晶反转频率。图10示出使辉度调制情况下的辨别阈值(弁別閾)的时间频率特性。此外,调制光可被视为稳定光(定常光)的临界闪烁频率(CFF: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Fe 为:Fc = aX log (I)+b。这里,I 为视听平均辉度,a、b为常数。如Fc = aXlog (I)+b所示,视听平均辉度、即从显示装置射出的光的辉度变大的话,则临界闪烁频率(CFF) Fe也变大。
[0106]如图10及上述Fe式所述,显示装置I通过使液晶反转频率为临界闪烁频率(CFF)以上的频率,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此外可知,显示装置I通过使液晶反转频率为30HZ以上,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此外,通过使液晶反转频率为20Hz以上,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闪烁的发生。特别是降低画面辉度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50cd/m2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使液晶反转频率为20Hz以上,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闪烁的发生。
[0107](控制部42)
[0108]控制部42控制驱动电路40的动作。控制部42基于状态检测部44所检测的结果,切换是由第一模式驱动驱动电路40还是由第二模式驱动驱动电路40。此外,控制部42将图像信号输送至驱动电路40,控制显示装置I所显示的图像。此外,控制部42也控制背光源单元31的点亮和熄灭。
[0109](状态检测部44)
[0110]状态检测部44检测显示装置I及设置有显示装置I的电子设备的状态。状态检测部44检测对应于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基准的参数。本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部44检测背光源单元31是点亮还是熄灭。状态检测部44既可以检测作为背光源单元31的点亮、熄灭的触发的条件,也可以检测切换点亮、熄灭时输出的控制信号。本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部44用于检测背光源单元31的点亮、熄灭,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显示装置I对应于周围的光的强度、外部光的强度而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将检测外部光的强度的光传感器用于状态检测部44。状态检测部44将检测的结果传送至控制部42。控制部42基于状态检测部44的检测结果,决定驱动驱动电路40的模式。此外,显示装置I也可以将状态检测部44的功能引入控制部42。
[0111][作用、效果]
[0112]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113]图11为为了说明图2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如图11所示,例如,从特定方向射入的环境光72,通过上侧基板20,射入液晶层30。具体而言,环境光72通过上侧基板20的偏光板29被变换为直线偏振光,进而通过1/2 λ板28及1/4 λ板27被变换为圆偏振光后,射入液晶层30。射入液晶层30的光在液晶层30对应于图像信号被调制,并且被反射电极层13反射。被反射电极层13反射的光通过上侧基板20,作为图像光74被输出至外部。具体而言,被反射电极层13反射的光通过1/4λ板27及1/2 λ板28被变换为直线偏振光,透过偏光板29,作为图像光74被射出至外部。
[0114]此外,在显示装置I中,从背光源单元31朝向下侧基板10而被输出的光通过下侧基板10射入反射电极层13。显示装置I中,射入反射电极层13的光中的通过反射电极层13的开口 68、69的光射入液晶层30。射入液晶层30的光在液晶层30对应于图像信号被调制后,通过上侧基板20,作为图像光76被输出至外部。具体而言,通过开口 68、69后通过液晶层30的光由1/4λ板27及1/2λ板28被变换为直线偏振光,透过偏光板29,作为图像光76被射出至外部。
[0115]显示装置I将以图像光74为主成分而使图像显示的模式作为第一模式,将以图像光76为主成分而使图像显示的模式作为第二模式,能够以两个模式使图像显示。控制部42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切换驱动电路40的动作。具体而言,使液晶反转频率为不同的频率。
[0116]在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42使背光源单元31的光源32熄灭,使光不从背光源单元31输出。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42使背光源单元31的光源32点亮,使光从背光源单元31输出。由此,在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显示装置I能够以图像光74为主成分,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以图像光76为主成分。此外,显示装置I,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完全没有环境光72,即只要不是完全黑暗,也能够将图像光74输出至外部。
[0117]图12为模式化地显示常黑型的显示模式中的施加电压V和反射率Y的关系的图。图13为模式化地显示反射率Y和辉度L*的关系的图。图14为作为参考例,模式化地显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中的施加电压V和反射率Y的关系的图。
[011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从而,例如,在驱动电路40将电位差Vl作为使图像显示面成为白显示的定电压施加于液晶元件CL的情况下,施加有电位差Vl的液晶元件CL的反射率变为规定的反射率Ya。
[0119]此外,由于光学设计,存在反射率的差Λ Y无法成为近似于零的大小的情况。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3所示,与反射率Y的大小无关,反射率的差ΛΥ成为规定的值(一定值)时,反射率Y越大(辉度越大),考虑到视敏感度的亮度差AL*越小。即,如图13所示,与考虑到对应于反射率10%附近的反射率的差Λ Y的视敏感度的亮度差AL*1相t匕,考虑到对应于反射率30%附近的反射率的差ΛΥ的视敏感度的亮度差AL*2变小。此外,与考虑到对应于反射率30%附近的反射率的差ΛΥ的视敏感度的亮度差AL*2相比,考虑到对应于反射率70%附近的反射率的差Λ Y的视敏感度的亮度差AL*3变小。从而,在液晶显示面板为常黑型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即使反射率的差△ Y无法成为近似于零的大小,白显示的辉度参差也小。因此,即使共同连接线COM的电压参差不齐,也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
[0120]但是,如图14 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则并非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面板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照顾了黑显示的视敏感度的亮度会参差不齐。在照顾了黑显示的视敏感度的亮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其成为闪烁,则显示质量劣化。
[01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图像显示时,液晶反转频率为不足30Hz(或60fps)。由此,能够抑制耗电。这里,由于如上所述抑制了白辉度的参差,即使液晶反转频率不足60Hz,也不会因此而产生引人注目程度的闪烁。
[0122]综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面积色阶及常黑模式进行图像显示。这里,面积色阶为不使用中间色阶而通过白黑2值进行色阶,常黑模式中,即使白显示时所施加的电压存在参差,也能够得到稳定的辉度。从而,例如,在进行帧反转驱动或IH反转驱动等时,施加于各像素62的液晶层30的电压即使在帧期间中下降,也能够得到稳定的辉度。此外,由于如此得到稳定的辉度,因此在使驱动频率为低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实现在抑制闪烁发生的同时,实现低耗电化。
[0123]图15为模式化地表不省略了光扩散层25、26时的施加电压和显不辉度的关系的图。图16为模式化地表示光扩散层25、26被配置于上述位置时的施加电压和显示辉度的关系的图。图15及图16中的实线为在主视角方向以45度以上的极角注视图像显示面时的结果。此外,图15及图16中的单点划线为在偏离主视角60度的方向以45度以上的极角注视图像显示面时的结果。
[0124]由图15及图16可知,由于设置有光扩散层25、26,主视角方向的辉度从Lcl增大至Ldl。进一步,由图15及图16可知,由于设置有光扩散层25、26,在与主视角不同的方向,帧期间中的白显示的辉度下降从AL4减少至AL5。由如上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光扩散层25、26,与省略了光扩散层25、26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主视角方向的辉度,进而,使在与主视角不同的方向产生的闪烁不再引人注目。
[0125]通过如上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光扩散层25、26,能够增大主视角方向的辉度的同时,使在与主视角不同的方向产生的闪烁不再引人注目。
[0126]接下来,对于显示装置I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执行处理进行说明。这里,在以下说明中,就显示装置I在像素电极的部分电极的每个中具备存储功能、具体而言为存储内置技术(Memory in Pixel:MIP)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7及图18,对于像素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图17为显示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的构成的其他例的电路图。具体而言,图17为显示MIP的像素的电路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图18为说明图2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动作的时序图。
[0127]如图17所示,像素20A为除液晶元件(液晶电容、液晶单元)CL外,具有三个开关元件54、55、56以及存储部57的、带有SRAM功能的像素构成。这里,液晶元件CL意味着:在像素电极和与其相对而配置的相对电极(透明电极)之间产生的液晶电容。
[0128]开关元件54其一端连接于配线64,通过扫描信号GATE从驱动电路40施加至栅极线66而成为导通(开)状态,导入从驱动电路40经由配线64而供给的数据SIG。存储部57为闩锁电路,由彼此逆向地并列连接的逆变器构成,保持(闩锁)与由开关元件54导入的数据SIG相对应的电位。
[0129]与公共电位(- ? >電位)VCOM逆相的控制脉冲XFRP及同相的控制脉冲FRP分别施加至开关元件55、56的各自一方的端子。开关元件55、56的各自另一方的端子相连接,其连接节点成为本像素电路的输出节点。对应于存储部57的保持电位的极性,开关元件55、56的某一方成为导通状态。对于公共电位VCOM被施加于相对电极(透明电极层22)的液晶元件CL,控制脉冲FRP或者控制脉冲XFRP被施加于像素电极62 (更具体而言,为了分别驱动部分电极,而施加于部分电极的各位成分的每个)。
[0130]如从图18中清楚得知,本例的情况下,当存储部57选择FRP时,由于液晶元件CL的像素电位与公共电位VCOM同相,因此为黑显示,当存储部57选择XFRP时,由于液晶元件CL的像素电位与公共电位VCOM逆相,因此为白显示。这里,黑显示为对应于像素20Α的液晶层30的区域遮断光(不能透过)的状态。白显示为对应于像素20Α的液晶层30的区域透过光的状态。
[0131]在本实施方式的于每个像素电极62具备MIP电路的显示装置I中,对应于通过配线64而写入存储部57的电位(数据SIG),开关元件55、56的某一方成为导通状态,从而控制脉冲FRP或者控制脉冲XFRP被施加于液晶元件CL的像素电极62。由此,像素电极62上始终被施加有一定电压。
[0132]并且,在显示装置I中,通过在像素内具有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的MIP电路中加入能够模拟显示的电路,能够实现通过模拟显示模式的显示、和通过存储显示模式的显示。这里,模拟显示模式为模拟地显示像素的色阶的显示模式。此外,存储显示模式为基于像素内的存储器所存储的2值信息(逻辑“ I ” /逻辑“0”),数字地显示像素的色阶的显示模式。在显示装置I中,在适用模拟显示的情况下,通过以上述第二频率驱动能够回避闪烁。[0133]存储显示模式的情况,由于使用存储器保持的信息,因此没有必要以帧期间执行反映色阶的信号电位的写入动作。因此,存储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与需要以帧期间执行反映色阶的信号电位的写入动作的模拟显示模式的情况相比,耗电少,换言之,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低耗电化。
[0134]此外,这里,例举说明了使用SRAM作为像素电极62所内置的存储器的情况,但是SRAM仅是一例而已,其他构成的存储器,可以采用例如使用DRAM的构成。
[0135]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中,根据驱动模式,变更供给至像素电极62的电压的波形的液晶反转频率(时间频率)。图19为表示供给至MIP的电压的波形的图表。此外,图19中,以第一模式驱动,其后,在时间tl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后,在时间t2从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一模式。
[0136]在范围80期间,控制部42以第一频率的方波形的脉冲使VCOM、FRP、XFRP驱动。此外,如上所述,FRP和XFRP的相位彼此逆相。第一频率例如为0.5Hz。此外,在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42关闭背光源单元(图19中Back Light) 31。
[0137]控制部42在时间h通过状态检测部44检测作为移行至第二模式的触发的信息。作为触发的信息的检测,例如检测对于对应于显示装置I的操作部的操作信息。具体而言,为检测按键的按下、或在显示装置I为触摸板时通过触摸传感器检测触摸、以及通过外界光传感器检测外界光照度。控制部42通过状态检测部44检测操作的情况下,移行至第二模式。在移行到了第二模式的范围82的期间,控制部42以第二频率的方波形的脉冲使VC0M、FRP、XFRP驱动。此外,如上所述,FRP和XFRP的相位彼此逆相。第二频率例如为60Hz。此夕卜,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42接通背光源单元(图19中背光)31。由此,显示装置I中,从背光源单元31射出的光成为通过下侧基板10、液晶层30、上侧基板20的图像光,从而射出。此外,在范围82期间,显示装置I的液晶反转频率为60Hz。
[0138]控制部42在时间t2通过状态检测部44检测作为移行至第一模式的触发的信息。状态检测部44例如在从时间tl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出了作为移行至第一模式的触发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在一定时间之内未检测操作为条件。此外,还可以以通过外界光传感器检测外界光照度为条件。在时间t2后的范围84,控制部42与范围80同样地以第一模式控制显示装置I。
[0139]图20为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电压和透过率及反射率的关系的图表。图21为图20的部分放大图。并且,图20及图21表示电压透过率(VT)曲线及电压反射率(VR)的曲线。此外,在显示装置I中,如图20及图21所示,当以相位差对于反射变小的方式决定像素的电压(驱动电压)时,能够得到透过率变化的区域。具体而言,当使驱动电压为3.3V时,如图21所示,反射率的变动小,但是透过率的变动增大。即,成为电压透过率(VT)曲线具有倾斜的范围。此外,如图20及图21所示,通过提高电压,虽然能够维持反射率和透过率这双方,但是如果提高驱动电压的话,则耗电增加。
[0140]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中,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使比第一模式的第一频率高的第二频率为液晶反转频率。由此,显示装置I在易于产生闪烁的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液晶反转频率为高频率,能够抑制在第二模式产生闪烁。此外,在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使其为常黑,即使为低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也能够抑制闪烁的产生。这里,优选使第二频率为临界闪烁频率(CFF)以上的频率。由此,能够抑制第二模式的闪烁的发生。此外,如上所述,临界闪烁频率(CFF)为由于画面辉度等条件而变化的值。另,第二频率优选为40Hz以上。由此,能够抑制第二模式的闪烁的发生。
[0141]如上可知,显示装置I在以两个模式显示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切换各个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也在能够降低耗电的同时,抑制闪烁的发生。并且,由于能够以两个模式显示图像,因此能够根据环境光的强度切换使其显示的模式。由此,在昏暗的场所也能够视听图像,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环境光。
[014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中,在反射电极开口,具体而言,将被分割的反射电极的周围作为开口使用,在第二模式(透过模式)中使用通过该开口的光,从而能够在维持反射电极大小的同时,能够进行通过透过模式的图像显示。即,通过在第二模式(透过模式)中使用通过该开口的光,从而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能够使用相同区域的液晶,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像素的区域,能够增大反射电极。并且,通过将被分割的反射电极的周围作为开口使用,能够有效地利用为了配置反射电极的像素所必要的空间。由此,在第一模式中,能够扩大反射电极反射光的区域,能够更加降低成为图像可见界限的周围的光的强度。即,在更昏暗的环境下也能够识别图像。
[0143]此外,在显示装置I中,在以反射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图7B说明的液晶角度依存性进行光学设计,使得闪烁显著的角度中的反射率变低,从而能够进行透过模式(第二模式)所不能实现的低频驱动。即,在反射模式(第一模式)中,即便使液晶反转频率为低频,也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此外,显示装置I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液晶反转频率为高频,即便使用根据反射模式而调整的液晶等,也能够良好地抑制闪烁的发生。
[0144]此外,在显示装置I中,优选使施加于像素电极的电压在两个模式中为相同电压。由此,能够使电路构成简单。并且,不再有使用超出需要的高耐压晶体管等的必要。在显示装置I中,即便使施加于像素电极的电压在两个模式中为相同电压,也能够通过切换液晶反转频率而抑制闪烁的发生。
[0145]图22为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显示装置I通过基于控制部42在各部取得的信息、主要基于状态检测部44所检测的信息控制各部的动作而能够被实现。此外,图22显示基于背光源(背光源单元31)的点亮、熄灭,而决定模式的情况的控制。图22中,将如下作为条件进行设定:背光源熄灭的情况下为第一模式;背光源点亮的情况下,为第二模式。
[0146]作为步骤S10,控制部42检测状态。具体而言,取得状态检测部44的检测结果。此外,控制部42也可以取得目前执行的控制的信息(是否使背光源点亮)。通过步骤SlO检测状态后,作为步骤S12,控制部42判定是否为背光源点亮状态。即,判定现状背光源单元31是否为正在点亮的状态。通过步骤S12判定背光源正在点亮(步骤S12为Yes)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3,控制部42判定是否使背光源熄灭。即,在现状背光源单元31为正在点亮的状态,进而判定是否检测使其熄灭的触发的信息。控制部42当通过步骤S13判定使背光源熄灭(步骤S13为Ye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控制部42当通过步骤S13判定不使背光源熄灭(步骤S13为No)、即维持点亮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8。
[0147]控制部42当通过步骤S12判定背光源没有点亮(步骤S12为No)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4,判定是否使背光源点亮。即,判定现状背光源单元31为熄灭的状态,进而判定是否检测使其点亮的触发的信息。控制部42当通过步骤S14判定使背光源点亮(步骤S14为Ye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8。
[0148]控制部42当通过步骤S14判定不使背光源点亮(步骤S14为No),即维持熄灭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当判定步骤S13为Yes的情况,或者判定步骤S14为No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6,控制部42以第一模式控制驱动电路40。即,控制部42设定为把液晶反转频率控制为第一频率,结束本处理。
[0149]当判定步骤S12、S14为Yes的情况,作为步骤S18,控制部42以液晶反转频率比第一模式高的第二模式控制驱动电路40。即,控制部42设定为把液晶反转频率控制为频率高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结束本处理。
[0150]显示装置I通过重复执行上述控制,能够使其成为对应于显示图像模式的液晶反转频率,能够在各个模式抑制闪烁的发生。此外,通过状态检测部44检测的信息、切换模式的触发不限定于背光源的点亮、熄灭,能够作为各种的设定。例如,在周围昏暗、环境光的光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为使用第二模式。
[0151][变形例]
[0152]图23为为了说明显示装置的其他例的说明图。在图23所示的显示装置中,除了将透过电极19配置于下侧基板10a、形成有开口 70的位置以外,与上述的显示装置I为同样的构成。开口 70形成于像素电极62的中央。此外,在像素电极62的周围进一步形成有开口 68、69。即便为在像素电极62的中央形成开口 70的情况,由于没有积极地设置高度差,因此与设置高度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像素电极62的反射电极的大小的牺牲,即使在昏暗状态下仍然能够以第一模式辨识图像。
[0153]接着,将透过电极19配置于开口 70。透过电极19为由使光透过的透明的材料、例如ITO (透明导电膜、氧化铟锡(掺锡氧化铟))形成的电极。透过电极19配置于反射电极层13中的未配置有电极的部分、即开口 70,能够使反射电极层13的表面中的电场稳定。由此,能够对于液晶层30以更高的精度控制对应于各像素的区域的取向。通过配置透过电极19,能够使形成有开口 70的区域的电场稳定。
[0154]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中,将背光源单元31配置于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的相反侧,使从背光源单元31输出的光射入下侧基板10,但并不限定于此。显示装置I中,可以使射入下侧基板10的光、即可以使第二模式(透过显示模式)中使用的光为射入下侧基板10的环境光。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I构成为:使框体等为透明,环境光从下侧基板10的与液晶层30的相反侧的面射入。如此,即使不使用光源,也能够以两个模式使图像显示。并且,这种情况下,由于显示装置I不具备背光源单元31,能够使装置构成简化,能够抑制发光所带来的能源消耗。
[0155]〈2、适用例〉
[0156]下面,对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I的一个适用例进行说明。图24为表示本适用例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0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电子设备100为便携式电话机,例如图24所示,具备:主体部111、相对于主体部111能够开合地设置的显示体部112。主体部111具有:操作按键115、话筒部116。此外,电子设备100内置有负责电子设备100的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120。显示体部112具有:显示装置113、和听筒部
117。显示装置113将有关电话通信的各种显示显示于显示装置113的显示画面114。电子设备100具备用于控制显示装置113的动作的控制部(未图示)。该控制部作为控制装置120的一部分或者区别于控制装置120的其他部分,设置于主体部111或者显示体部112的内部。负责电子设备100的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120将图像信号供给至显示装置113的控制部。即,控制装置120决定电子设备100所显示的图像,将决定的图像的图像信号输送至显示装置113的控制部,从而使显示装置113显示决定的图像。
[0157]显示装置113具备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I的相同的构成。由此,在显示装置113中,能够抑制闪烁的发生的同时,实现低耗电化。
[0158]此外,作为能够适用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I的电子设备,除以上说明的便携式电话机等外,还能够例举出带有显示装置的时钟、带有显示装置的手表、个人计算机、液晶电视、取景型或者监控直视型录像机、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机、POS终端器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 液晶层; 透明电极,其配置于环境光射入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反射电极,其配置于所述液晶层的与所述透明电极侧相反的一侧,反射从所述液晶层到达的光,构成逐个像素分割的像素电极,由所述像素电极、所述透明电极以及夹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形成像素,于对应于所述像素的所述像素的周边形成有开口 ;以及 驱动电路,其控制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透明电极的电压,驱动各像素;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动作, 所述像素在同电位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状态下为黑显示,在规定的电压差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状态下为白显示,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图像信号进行切换,使得成为白或者黑的电压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 所述控制部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模式中,以第一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所述驱动电路并使用所述反射电极所反射的光来进行画面显示,在所述第二模式中,以比所述第一频率高的第二频率的液晶反转频率驱动所述驱动电路并使用通过所述反射电极的开口的光来进行画面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多个部分电极,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图像信号而分别驱动所述部分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率为临界闪烁频率以上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率为20Hz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30Hz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0.05Hz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有配置于所述反射电极的与所述液晶层相反一侧的背光源单元, 所述控制部切换所述背光源单元的点亮和熄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背光源单元熄灭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模式驱动所述驱动电路;在使所述背光源点亮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模式驱动所述驱动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形成于与邻接的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像素具备存储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 相位差层,其配置于较所述液晶层偏向所述环境光的射入侧;以及 偏光板,其配置于较所述液晶层偏向所述环境光的射入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 各向异性散射层,其配置于较所述液晶层偏向所述环境光的射入侧, 所述各向异性散射层的散射中心轴与主视角方向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层、所述相位差层以及所述偏光板在未设有所述各向异性散射层时,闪烁最明显的方向与主视角方向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电极连接于邻接的像素的透明电极, 所述驱动电路使施加于所述反射电极的电压发生变化,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各像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至少一部分连接于邻接的像素的反射电极, 所述驱动电路使施加于所述透明电极的电压发生变化,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各像素。
16.—种电子设备,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将所述图像信号供给至所述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
【文档编号】G09G3/36GK103714790SQ20131045997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福永容子, 玉置昌哉, 中西贵之, 寺西康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