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矫正器及包含器的运笔助力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5755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执笔矫正器及包含器的运笔助力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执笔矫正器,包括相连接的绑带和定位块,绑带用于捆绑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或者用于捆绑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定位块设有多个凹部,凹部与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第三指节相配合。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执笔矫正器的运笔助力装置,还包括拇指套和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拇指套连接,另一端与绑带连接,执笔时弹簧位于掌心内。执笔矫正器将食指和中指或者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捆绑,采取借力的方法,增强执笔手指的第二股力量。运笔助力装置的弹簧能够将掌心撑开,运笔时能产生节奏感。
【专利说明】执笔矫正器及包含器的运笔助力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矫正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执笔矫正器及包含器的运笔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毛笔书写执笔讲究指实掌虚,中国古代不少书法名家对毛笔执笔有大致的定论:五指平实,四指靠拢,掌心要虚而宽。执笔时,除了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要靠拢,特别是第二、三指节要紧密靠拢,手掌心要尽量空虚。当按五指执笔法进行执笔时,拇指和食指一前一后夹着笔杆。拇指将笔杆往右上推;中指的第二、三指节紧贴着食指的第一、第二指节,将笔杆往左下压;小指和无名指在下方将笔杆往上顶,这样三股力量的强度相当。
[0003]第一股力量由外则群肌提供。拇指力度强,是因为其有发达的大鱼际肌群即四组外侧群肌,分别是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它们负责拇指外展、屈曲、对掌和内收。
[0004]第二股力量由中间群肌提供。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有蚓状肌和骨间肌,主要负责二至五掌指关节的伸展。当书写毛笔时,食指和中指作为第二股力量的主要部分。
[0005]第三股力量由内侧群肌提供,即无名指和小指。内侧群肌的力度较强,因为其有较发达的内侧小鱼际,有小指展肌和小指短屈肌。作用是小指屈、外展和对掌。
[0006]这三股力量中,最容易受影响的是中间四指群肌及第二股力量。因为毛笔书写执笔时,将无名指让给了小名指(内侧群肌)。中间群肌就只剩余了食指和中指。力量会显得单薄。为此,毛笔书写时,让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第二、第三指关节紧密地相靠,同时,又从无名指、小指的第三指节中借得了蚓状肌和骨间肌的力量,从而形成互相之间可以借力的状态。这样中间群肌和内侧群肌便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极佳的工作状态。当掌心空虚时,则给运指、运掌、运腕提供了运动的空间。
[0007]如果在书写毛笔时,食指的第一指节与中指分离,抵在笔杆上端,则分散了食指中间群肌的力量,造成四个手指力量分散。如果掌心过于密实,指掌则运化不开。因此,中国古代先哲们提出的执笔要指实掌虚具有科学性。
[0008]当前,人们一般执笔钢笔、铅笔书写,大都是拇指和食指夹笔杆,中指在下方托着笔杆。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动手劳作的机会越来越少,造成了手指的肌肉功能退化。将古人的指实掌虚执笔方法与当前硬笔书写的执笔方法,可发现五指的三股力量出现严重的不匹配、不均衡。第二股力量的食指蚓状肌和中间群肌力量不足,从而使食指在执笔运笔时力不从心。当前硬笔书写的执笔方法或选择了逃避,将食指让开、拱起;或选择了挣扎,食指的第一关节严重凹陷、变形,只剩余两股力在执笔。
[0009]现有的执笔矫正器大都矫正握笔时拇指与食指的位置,而对于上述执笔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起到改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矫正执笔时手部力量及执笔姿势的执笔矫正器。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执笔矫正器,包括相连接的绑带和定位块,绑带用于捆绑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或者用于捆绑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定位块设有多个凹部,凹部与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第三指节相配合。
[0012]绑带捆绑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能够建立执笔手指坚强的第二股力量。执笔时,食指第三指节和中指第三指节嵌入凹部,在绑带的作用下,中指的第二、第三指节与食指靠拢,使中指的蚓状肌和骨间肌和食指的蚓状肌和骨间肌形成合力。中指和食指的第三指节分别嵌入凹部,使手指的蚓状肌和骨间肌产生“聚力”,因此食指的力量大大增强。进而有足够的力量与来自拇指方向的强大力量平衡,达到力量均衡。
[0013]执笔时,右手拇指从左下向右上顶笔杆,这是第一股力量。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拼拢后增强了食指的力量,笔杆由中指的第一关节支撑,食指第一指节抵触笔杆,形成了第二股力量。来自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三个手指拼拢,形成了第三股力量。执笔的五指分工合作、达到指实掌虚状态时,三股力量获得了均衡的状态。
[0014]当执笔的两指或三指拼拢时,大致四指自然弯曲,一般情况下能自然地将掌心撑开,这样中指托笔到笔尖的距离大致是2.5至3.5厘米。这种执笔方法自然地将“手指到笔尖为一寸”的要求轻松地实现了。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绑带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使绑带形成环状。由此,连接件便于使绑带捆绑手指,且便于调节绑带形成的环状的大小。
[0016]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执笔矫正器的运笔助力装置,还包括拇指套和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拇指套连接,另一端与绑带连接,执笔时弹簧位于掌心内。
[0017]执笔时,使弹簧位于掌心内,弹簧能够撑开掌心,达到掌心空虚的效果。当执笔的手适度放松时,只要使用适度的力量,弹簧的弹力能使运笔时产生节奏感,从而体会书写的美感和乐趣。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簧设有用于放置笔杆的空位。弹簧将掌心撑开,使掌心空虚,同时固定笔杆的方向,进一步矫正执笔动作。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簧与绑带的背离定位块的一侧连接,弹簧与绑带的连接处与定位块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由此,执笔时弹簧可以位于拇指与中指或无名指之间,即位于掌心内的中部;弹簧还可以位于食指与拇指之间,即位于掌心内靠近虎口处,以便于放置笔杆。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簧为鼓形弹簧。由此,当执笔矫正器在使用时,鼓形弹簧的两端不会阻碍执笔手指发力,方便使用。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执笔矫正器将食指和中指或者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捆绑,采取借力的方法,增强执笔手指的第二股力量。运笔助力装置的弹簧能够将掌心撑开,运笔时能产生节奏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执笔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执笔矫正器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执笔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运笔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3所示运笔助力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运笔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所示运笔助力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执笔矫正器,包括相连接的绑带I和定位块2。定位块2设有两个凹部21,两个凹部21之间形成凸起22。绑带I为塑胶材料。定位块2为软橡胶材料。定位块2粘接在绑带I的侧面的中部。绑带I用于捆绑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的指腹分别嵌入凹部21。
[0032]绑带I设有连接件3,连接件3使绑带I形成环状。连接件3为魔术贴。魔术贴的细小柔软的纤维的一面为公面,带有较硬带钩刺毛的一面为母面。公面缝于绑带I的背离定位块2的一侧面,公面长度较大,以便于调节绑带I的松紧。母面缝于绑带I的端部,并与定位块2位于同一侧面。
[0033]如图2所示,书写前,将凸起22的软胶夹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间,双指拼拢,使凹部21紧贴指腹,然后将绑带I的两端在手掌背面用连接件3连接,双指紧拼在一起。
[0034]当执笔时,食指和中指紧紧地拼拢后,无名指、小指自然跟随拼拢,四指形成一个弓型,将整个掌心自然撑开。书写时,由于食指借用了中指的力,当写竖画、撇画等各种笔画时,自然而轻松。
[0035]实施例2
[0036]本实施例的执笔矫正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块2设有三个凹部21,三个凹部2两两之间形成两个凸起22。绑带I用于捆绑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的指腹分别嵌入凹部21。
[0037]书写前,将两个凸起22分别夹在食指和中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间,三指拼拢,三个凹部21紧贴指腹,然后将的两端在掌背面用连接件3连接,三指紧拼在一起。
[0038]当执笔时,食指和中指和无名指紧紧拼拢后,小指自然跟随拼拢,四指形成一个弓型,将整个掌心自然撑开。书写时,由于食指借用了中指、无名指的力,当写竖画、撇画等各种笔画时,自然而轻松。
[0039]实施例3
[004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运笔助力装置包括执笔矫正器、拇指套4和弹簧5。弹簧5的一端与拇指套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执笔矫正器的绑带I固定连接。执笔时弹簧5位于掌心内。拇指套4为橡胶材质。弹簧5为鼓形弹簧。
[0041]弹簧5与绑带I的背离定位块2的一侧连接,弹簧5与绑带I的连接处与定位块2端部的位置相对。
[0042]本实施例的运笔助力装置应用实施例1的执笔矫正器。书写前,将绑带I捆绑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使弹簧5与绑带I的连接处位于中指的第三指节。将拇指套4套于拇指的第二指节,使弹簧5位于掌心内。书写时,除了将食指、中指捆绑外,掌心增设弹簧5,整个书写的手掌成一个撑开的“拳”,从而达到了 “指实掌虚”的效果。
[0043]以下是本实施例的运笔助力装置在使用时,弹簧助力及手掌力量配合的情况。
[0044]1.当书写长横画时,以第一股力量为主,拇指向右边压去,力量从左向右边推进。第二股力量辅助(食指、中指)。第三股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顶住拇指来的压力。此时,弹簧5横向收缩,收缩的距离便是书写长横的长度。
[0045]2.当书长竖画或撇画时,第一股力量为辅助(拇指)。第二股力量为主,食指、中指聚集力量从上往下压。第三股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顶住食指、中指来的压力。此时,弹簧5向下收缩并弯曲,收缩、弯曲的距离便是书写长竖的长度。
[0046]3.当书长捺画或长点画时,第一股力量(拇指)和第二股力量(食指、中指聚集力量)合成一股力量从左上向右下推进。第三股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顶住拇指、食指、中指来两股力量的压力。此时,弹簧5向下收缩并稍有弯曲,收缩、弯曲的距离便是书写长捺的长度。
[0047]4、书写长横、中竖、长斜钩等长笔画时,往往要求中间部位提笔。当起笔下按后,执笔的手指顺势向右(下或右下)作自然放松的提起,这样中间的笔画必然产生轻盈的形态,这种提笔是前面按笔后自然产生的轻快的节奏。长横下按后,弹簧5产生一股反弹的力量手被引导至右边。当执笔的手向右行笔时,稍作放松,感受到弹簧5—股向上的力和向右的力形成合力。
[0048]5、当书写长捺、挑点等笔画时,要求中间部位按笔。为了强化按笔,初学写字的练习者,可以在按笔处借助弹簧5的回弹力,引导执笔的手作反复多次的回挫动作,从而增强了力量感和节奏感。是长捺在捺脚处强化了笔画的重量感和质感,需要在此处作强化回挫的处理。
[0049]实施例4
[0050]本实施例的运笔助力装置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簧5设有用于放置笔杆的空位51。
[0051]本实施例的运笔助力装置应用实施例2的执笔矫正器。书写前,将绑带I捆绑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使弹簧5与绑带I的连接处位于食指的第三指节。将拇指套4套于拇指的第二指节,使弹簧5位于掌心内靠近虎口的位置。书写时,除了将食指、中指、无名指捆绑外,掌心增设弹簧5,弹簧5设置用于放置笔杆的空位51。笔杆便和桌面形成45度的夹角,手掌、手腕、手臂形成自然的平行状态,从而实现了正确的执笔姿态。在书写时手掌在弹簧5的作用下成一个撑开的“拳”,达到“指实掌虚”的书写状态。
[005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执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绑带(I)和定位块(2),所述绑带(I)用于捆绑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或者用于捆绑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三指节,所述定位块(2)设有多个凹部(21),所述凹部(21)与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第三指节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I)设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使绑带(I)形成环状。
3.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执笔矫正器的运笔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拇指套(4)和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一端与拇指套(4)连接,另一端与绑带(I)连接,执笔时所述弹簧(5)位于掌心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笔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设有用于放置笔杆的空位(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笔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与绑带(I)背离定位块(2)的一侧连接,所述弹簧(5)与绑带(I)的连接处与定位块(2)端部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笔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为鼓形弹簧。
【文档编号】B43K23/008GK203995245SQ20142048140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丘荣泰 申请人:丘荣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