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850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显示技术在满足用户对显示图像的多样化应用需求方面略显不足。随着用户对显示图像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基于传统显示技术的改进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显示器阵列、光场显示等技术可通过传统显示技术类似的硬件结构,实现如光场重构、视力纠正显示等相对灵活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申请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申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申请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申请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中每个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分别发出的光线,经所述显示系统中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一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所述二个方向包括分别平行所述显示单元且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显 示系统包括一光场显示器,所述光场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显示阵列和一子透镜阵列,所述子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显示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显示单元。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之一所包括的多个像素分别进行显示。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的至少之二分别进行显示。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显示器阵列,所述显示器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所述显示单元和一所述透镜。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分别经多个所述透镜传输。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包括:调整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以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调整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以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包括:控制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之前,还包括: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 素数量增加。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之前,还包括: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包括: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包括:至少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包括: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包括: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根据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和参考方向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对应的参考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包括: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所述内容进行采样处理;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采样处理后的所述内容。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包括: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内容相应部分的驱动信息;根据改变后的驱动信息控制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一像素比改变模块,用于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中每个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分别发出的光线,经所述显示系统中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一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所述二个方向包括分别平行所述显示单元且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一显示控制模块,用于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光场显示器,所述光场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显示阵列和一子透镜阵列,所述子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显示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显示单元。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之一所包括的多个像素分别进行显示。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的至少之二分别进行显示。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显示器阵列,所述显示器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所述显示单元和一所述透镜。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分别经多个所述透镜传输。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像素比改变模块包括:一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以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包括:一变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还包括:一旋转控制单元,用于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 像素数量增加。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还包括:一有效区域增大单元,用于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单元包括:一光学参数调整子单元,用于至少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单元包括:一透镜移动子单元,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单元包括:一显示单元移动子单元,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像素比改变模块包括:一旋转控制子模块,用于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一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用于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包括:一光学参数调整单元,用于至少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包括:一透镜移动单元,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 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模块包括:一显示单元移动单元,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还包括:一方向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包括:一水平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包括:一垂直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包括:一第一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包括:一运动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运动方向确定子模块包括:一方向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和参考方向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对应的参考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显示控制模块包括:一采样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所述内容进行采样处理;一第一显 示控制子模块,用于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采样处理后的所述内容。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可选的,所述显示控制模块包括:一驱动信息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内容相应部分的驱动信息;一第二显示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改变后的驱动信息控制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一处理器、一通信接口、一存储器以及一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指令;所述至少一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中每个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分别发出的光线,经所述显示系统中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一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所述二个方向包括分别平行所述显示单元且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内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同,二者像素比不等于1,这样,经包括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可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这些以及其它的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本申请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和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场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像素比改变前的像素分布示例;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像素比改变后的像素分布示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旋转示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场显示等效光路示例;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显示原始图像的示例;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经像素比改变前的光场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效果示例;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样处理后的待显示图像的示例;

图7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经像素比改变后的光场显示器显示的采样处理后的图像的显示效果示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框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中的元件仅仅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而示出的,而且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例如,附图中某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放大了,以便有助于提高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申请,在附图和说明中仅仅描述了与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对与本申请关系不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若干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为某一显示控制装置,所述 显示控制装置可在但不限于涉及内容呈现、视频播放等应用过程中通过执行该显示控制方法进行内容的显示控制。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的设备表现形式不受限制,例如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可为某一独立的部件,该部件与包括有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配合通信;或者,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可作为某一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包括有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中。具体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S101: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中每个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分别发出的光线,经所述显示系统中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一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所述二个方向包括分别平行所述显示单元且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S102: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对于具有如光场重构或视力纠正显示等功能的显示系统而言,通常每个显示单元并非所有像素都参与内容的实质显示:显示单元中部分像素发出的光线经与该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传输到该显示系统的某一视角范围内,这些像素位于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而该显示单元的其他部分像素发出光线即便经与该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改变方向也无法传输到该视角范围,这些像素位于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之外,不妨称为该显示单元的无效区域。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践本申请实施例过程中发现,常见的,显示单元的形状为方形,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为方形内的一圆形区域,该显示单元位于圆形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为无效区域,位于该圆形区域(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所发出的光线经与该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后可传输到该显示系统的一视角范围内。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有效区域内不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相等,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不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的比值(即像素比)为1,如所述有效区域内沿分别与所述法线垂直且相互正交的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 量相等、像素比等于1,所述有效区域为所述二方向的视角信息显示提供了相同比重的像素数量,所述有效区域显示的视角信息中所述二方向的信息量比重相等。

然而,在某些情形下,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对实际应用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或作用。例如,在利用所述显示系统进行光场重构的场景中,由于人眼对水平方向的显示细节较为敏感,期望得到较高的水平方向的角度分辨率,而对垂直方向的显示细节较不敏感,等等。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内容显示,可获得不同方向相同比重的视角信息,该显示方式未能充分利用显示单元的像素资源来满足对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比重的差异化显示需求。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内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同,二者像素比不等于1,这样,经包括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可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的显示系统,具有采用多个像素显示待显示内容中相同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觉信息特点,根据具体显示系统的不同,用于显示待显示内容中相同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多个像素,可集中分布在某个显示单元,或者,可分散分布在不同的显示单元等。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包括一个显示单元和多个显示单元的情形。可选的,如果用于显示相同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多个像素集中分布在某个显示单元,则可改变该显示单元沿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的像素比,由此改变该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 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该显示单元对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或者,可选的,如果用于显示相同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多个像素集中分散在多个显示单元,则可确定出多个显示单元,改变确定的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各自沿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的像素比,由此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各自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各自对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或者,也可分别改变显示系统中的各显示单元沿所述二个方向的像素比,实现所述各显示单元各自对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

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光场显示器,如图2所示,所述光场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显示阵列和一子透镜阵列,所述子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显示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基于光场显示器进行内容显示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待显示的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之一所包括的多个像素分别进行显示,换而言之,待显示内容中某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同一显示单元包括的多个像素进行显示。基于光场显示器进行内容显示的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的至少之二分别进行显示,换而言之,待显示内容中某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至少二个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所述至少二个显示单元实际显示的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基于上述任一种实现显示方式的光场显示器均可以实现光场重构、视力矫正显示等显示效果,子透镜阵列包括的每个透镜传输出的光线至少包含了某一对象的多视角信息。该方案通过改变光场显示器包括的至少一显示单元沿相互正交的二个方向的像素比,可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 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显示器阵列,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器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所述显示单元和一所述透镜。基于显示器阵列进行内容显示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分别经多个所述透镜传输,换而言之,待显示内容中某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多个显示器各自的显示单元分别进行显示,各显示单元的光线经各自相应的透镜改变方向后在空间中重构成包括多视角信息的光场。该方案通过改变显示器阵列包括的多个显示单元各自沿相互正交的二个方向的像素比,可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的具体实现方式非常灵活,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一)可选的,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包括:调整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以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

该方案中,显示系统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且像素分布可调,如可通过控制显示单元的至少局部变形来调整至少部分像素之间的间距,由此改变显示单元中的像素分布。例如: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示系统包括的显示部件可为一个整体,该显示部件可划分为多个显示区域,每个显示区域与显示系统中的一透镜对应,显示区域即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单元,像素分布可调,显示单元至少部分像素发出的光线经与该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 使得用户在该视角范围内可以看到相应光线,也即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线在用户眼底成像;或者,显示系统包括的显示部件还可包括阵列分布且相对独立且像素分布可调的多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与显示系统中的透镜对应设置。所述显示单元像素分布可调,其器件的具体结构和形态并不限制。

例如,所述显示单元可为柔性显示单元,柔性显示单元在某些显示设备中已经有所应用,本申请通过外力等作用可将所述柔性显示单元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变形,由此改变所述柔性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

又例如,所述显示单元可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至少二个像素之间通过弹性部件或可控变形材料部(如光致变形材料部、磁致变形材料部、压电材料部等等)等可变形连接部件连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显示面。可通过外力或外场等作用上述可变形的连接部件,来控制相应连接部件的变形,达到调整所述至少二个像素之间的间距,改变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的目的。

可以理解,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上述阵列分布的显示单元和柔性显示单元也可结合使用,形成一像素分布可调的显示单元。在显示器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形,所述显示器和上述显示单元也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不再赘述。

该方案充分利用显示单元像素分布可调的特性,通过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使所述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不同,也就是说,通过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可使得所述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同,像素比不等于1,这样,经包括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可改变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 用需求。

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所述有效区域的像素分布特点,与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的调整方式有关,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可灵活调整,如可控制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以使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所述有效区域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例如,可至少减小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某方向(如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的间距,以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该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和/或,可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某方向(如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的间距,以减少所述有效区域内沿该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等等。下面举例说明显示单元调整其像素分布后可能产生的有效区域的像素分布特点。

一种可选的情形,可控制显示单元变形以减小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由此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而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变,由此改变了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该情形可增加所述第一方向的视觉信息显示量,实现所述二个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差异化显示。此外,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像素,通常,所述有效区域包括了所述显示单元的部分像素,也就是说,所述显示单元分布在所述有效区域之外的无效区域的像素在图像显示过程中没有实际记录光线信息,由此使得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该情形可使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显示单元可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减少了所述显示单元的无效像素比重,由此提高了所述显示单元像素的实际利用率。

另一种可选的情形,可控制显示单元变形以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由此减小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 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而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变,由此改变了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该情形可减少所述第二方向的视觉信息显示量,实现所述二个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差异化显示,减少所述第二方向的视觉信息的输出和处理数据量,在如对第二方向的视觉信息关注或需求度较低等场景中,该情形可节省处理所述第二方向的视觉信息所需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实际利用率。

再一种可选的情形,可控制显示单元变形以减小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并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由此增加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变,由此改变了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不妨以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某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平行于该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为例,对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调整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调整之前,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均匀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比等于1。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后,如图4b所示,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非均匀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且密集了、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且稀疏了。有效区域通常为以所述显示单元的中心为圆心的某一圆形区域,对应图4a(像素分布调整前)所示的情形,所述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比等于1,对应图4b(像素分布调整后)所示的情形,所述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大于1,即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像素比重相对垂直方向大。可见,通过对显示单元像素分布的调整,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不同方向像素分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和沿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同,使得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不等于1,这样,基于包括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 所述显示单元实际显示的内容中沿水平的视角信息和垂直的视角信息比重不尽相同,由此实现对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的内容呈现出水平方向角度分辨率较高、垂直方向角度分辨率较低等差异化角度分辨率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情形还可包括,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显示单元中,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都增加但增加数量不同而导致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发生改变,或者,可选的情形还可包括,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显示单元中,所述有效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都减少但较少数量不同而导致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发生改变,等等,由此通过像素比的改变实现二个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差异化显示。

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可改变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像素分布,而有效区域内可实际改变的像素数量和显示单元的像素数量及相对位置有关。

可选的,经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待摄场景的图像之前,还包括: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例如,如图5所示,显示单元为方形,可将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45度,使得旋转后的显示单元相对显示单元旋转之前,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了,这使得通过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的变形来改变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的可控制余地增加了,有利于在显示单元的现有像素中将更多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调整到所述有效区域内,进而有利于增加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内容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方向视觉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视觉信息显示,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实际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显示单元的操作,可在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之前进行,也可在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之后进行,实现方式非常灵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可选的,经调整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之前,还可增大 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该方案可提高显示单元像素的实际利用率,还使得通过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的变形来改变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的可控制余地增加了,更有利于实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视觉信息显示。

不妨以光场显示器为例,根据光学成像原理,用户经子透镜阵列观看显示阵列显示的图像时在该用户的视网膜所成的像,与该等效的作为待显示的内容的图像按一定比例对应,因此,根据视网膜的成像信息可推导出等效的所述图像与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考图6,根据成像公式及三角几何关系,可得到以下关系式:

<mrow> <mfrac> <mn>1</mn> <mi>U</mi> </mfrac> <mo>+</mo> <mfrac> <mn>1</mn> <mi>V</mi> </mfrac> <mo>=</mo> <mfrac> <mn>1</mn> <mi>F</mi>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mrow> <mfrac> <mn>1</mn> <mi>v</mi> </mfrac> <mo>+</mo> <mfrac> <mn>1</mn> <mrow> <mi>L</mi> <mo>-</mo> <mi>v</mi> </mrow> </mfrac> <mo>=</mo> <mfrac> <mn>1</mn> <mi>f</mi>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mrow> <mfrac> <mi>H</mi> <mi>h</mi> </mfrac> <mo>=</mo> <mfrac> <mi>U</mi> <mi>V</mi>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3</mn> <mo>)</mo> </mrow> </mrow>

<mrow> <mfrac> <mrow> <mi>h</mi> <mo>-</mo> <msub> <mi>d</mi> <mi>i</mi> </msub> </mrow> <mrow> <msup> <mi>h</mi> <mo>&prime;</mo> </msup> <mo>+</mo> <msub> <mi>d</mi> <mi>i</mi> </msub> </mrow>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L</mi> <mo>-</mo> <mi>V</mi> </mrow> <mi>v</mi>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4</mn> <mo>)</mo> </mrow> </mrow>

其中,U、V、L分别为眼球透镜到视网膜,到显示成像,以及到子透镜阵列的距离,F,f分别为眼球和子透镜的焦距,v为子透镜到显示单元像素的距离,H,h,h’分别为某对象在视网膜上,虚拟成像面,以及第i个子透镜对应成像区域上的成像大小,di为第i个子透镜到参考点的距离,该参考点可为作为待显示内容的图像中的任一点,此处参考点以眼球透镜光轴与显示单元交点为例以简化计算,根据公式(1)至(4),可得:

<mrow> <msup> <mi>h</mi> <mo>&prime;</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f</mi> <mrow> <mo>(</mo> <msub> <mi>d</mi> <mi>i</mi> </msub> <mi>U</mi> <mo>-</mo> <mi>LH</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U</mi> <mrow> <mo>(</mo> <mi>v</mi> <mo>-</mo> <mi>f</mi>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frac> <mi>H</mi> <mi>Uv</mi>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5</mn> <mo>)</mo> </mrow> </mrow>

对于视网膜上成像的任一点(假设该点到眼球透镜光心距离为H,该点相当于对应等效的所述待显示的图像的某个点,H相当于对应的该点相对等效的所述待显示的图像与所述眼球透镜光心对应的参考 点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计算得到其在第i个子透镜对应成像区域上的h’,即可以映射得到其在第i个子透镜对应成像区域上的成像点位置。因此,根据公式(5)可知,当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时,调整v和f,可以调整h’,同时保证公式(1)依然成立。也就是说,可通过合理调整透镜的焦距和/或透镜和显示单元之间的距离,使第i个子透镜对应成像区域上的h’增大,h’反映了有效区域的大小,h’增大,也即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增大。

具体而言,可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所述透镜的光学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透镜的焦距。和/或,可通过移述透镜的位置,如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和/或,还可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通过上述至少一种方法,可使得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这样,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各显示单元中分别有更多像素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可传输到显示系统的视角范围,即可进入用户眼睛进行成像,由此提高各显示单元像素的实际利用率。此外,通过配合显示单元像素分布的调整和/或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的方案,还可进一步提高相应显示单元像素的实际利用率,为改变显示单元分别沿所述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提供更多的可控制余地,更有利于实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视觉信息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增大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的操作,可在旋转显示单元的操作和/或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之前进行,也可在旋转显示单元的操作和/或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之后进行,实现方式非常灵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二)可选的,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包括: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 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例如,如图6所示,显示单元为方形,可将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45度,使得旋转后的显示单元相对显示单元旋转之前,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了、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减少了,此外,增大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这样,该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相对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多,即改变了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方形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可比原有效区域大,可选的,可调整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使得圆形的有效区域的直径尽可能逼近甚至等于该方形的显示单元的为该方形的显示单元的对角线长度,由此尽可能提高该显示单元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

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的实现方式非常灵活。例如,可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所述透镜的光学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透镜的焦距;和/或,可通过移述透镜的位置,如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和/或,还可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通过上述至少一种方法,可使得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这样,配合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旋转操作之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由此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分别沿所述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经包括像素比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可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 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增大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的操作,可在旋转显示单元的操作之前进行,也可在旋转显示单元的操作和之后进行,实现方式非常灵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选的,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方向。确定了所述第一方向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相互关系,也就确定了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实现差异化的视角信息显示。该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待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方向,实现方式灵活,可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将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作为待增强或削弱显示视角信息的所述第一方向。研究表明,人眼(左眼和右眼)呈水平分布,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眼视觉对水平方向的视角信息较为敏感、而对垂直方向的视角信息较不敏感,这使得在内容显示过程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视觉信息对如在光场重构等场景应用中对人眼视觉影响不同。通常,对水平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关注度或需求量,比对垂直方向的视觉信息的关注度或需求量来得到大,而将平行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将平行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可实现显示单元不同方向视觉信息的差异化显示,在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信息中增加第一方向(水平方向)视觉信息的比重,和/或,在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信息中减少第二方向(垂直方向)视觉信息的比重,由此提高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相应的,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 为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将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作为待增强或削弱显示视角信息的所述第一方向,由此满足对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需要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显示系统的大小可通过显示系统的显示阵列的横向长度和/或纵向高度来表示。本申请发明人在实践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某些情形下,显示系统的大小可能影响用户对显示内容的观看行为。例如,经显示系统重构的光场在空间中呈现一定的立体分布,用户通过左右移动头部可看到沿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同视角信息,如看到某一对象的左视图或右视图等;通过上下移动头部可看到沿垂直方向分布的不同视角信息,如看到某一对象的俯视图或仰视图等。如果所述显示系统的纵向高度较高,用户上下移动头部观看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左右移动观看不同视角信息的方式相对而言更为自然,因此,可确定水平方向为第一方向,对第一方向的视角信息进行增强显示,以提高水平方向的角度分辨率;还可对垂直方向的视角信息进行削弱显示,以减少用户较不关注或较不敏感的垂直方向的视角信息显示所需的数据处理量。该方案可根据显示系统的大小确定待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方向,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方向。本申请发明人在实践本申请实施例过程中发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和用户的观看习惯、操作、人机交互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某些游戏操作中,可能涉及到用户对如智能手机等显示系统进行不同方向倾斜的操作,以实现人机交互控制等等,因此,可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待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方向,使得较为关注、重要或敏感的方向实际显示的视角信息较为丰富,以提高角度分辨率。进一步可选的,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根据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和 参考方向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对应的参考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可确定与显示系统处于相对其水平方向倾斜的运动信息对应的参考方向为水平方向,确定与显示系统处于相对其垂直方向倾斜的运动信息对应的参考方向为垂直方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但不限于重力传感器等部件获取显示系统当前的运动信息,并确定与显示系统当前的运动信息对应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方向的视角信息进行增强显示,以提高所述第一方向的角度分辨率,还可对所述第二方向的视角信息进行削弱显示,以减小对用户而言较不关注、重要或视觉敏感的方向内容显示所需的数据处理量。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改变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进行后,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灵活的显示控制技术根据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控制,以改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对根据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系统的具体显示控制技术并不限制。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包括: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所述内容进行采样处理;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采样处理后的所述内容。该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根据调整后的像素的实际位置信息对待显示的内容进行图像采样的适配处理。如果需要,则可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所述内容进行采样处理,使得在实际显示内容的至少部分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实现差异化显示的基础上,还可使得显示系统实际显示内容不同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与原始内容相应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匹配等显示效果,由此有利于改善显示质量和用户体验,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不妨以光场显示器为例进一步说明。

待显示的原始图像(即采样前的图像)通常是一模糊图像,如图 7a所示,该模糊图像被“分割”为多个子图像,每个子图像(不妨称光场子图像)在所述显示器的至少一显示区域上显示,某些情形下,相邻显示单元显示的光场子图像在靠近边界处一定范围的区域内的显示内容有局部的重叠,这些重叠的内容是为了消除不同光场子图像经不同子透镜改变显示光线传播方向而汇聚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像差,使得实际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在屏幕前后一定范围内调整,以使得人眼经子透镜阵列看显示器显示的光场图像是一副清晰、内容连续的图像。如果不改变光场显示器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比,经该光场显示器显示的图像从子透镜阵列一侧来看如图7b所示,图7b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度分辨率相似。

通过调整光场显示器包括的各显示单元各自的像素分布,以改变各显示单元各自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改变之后,各显示单元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比重不同,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多而沿垂直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少,由此来满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差异化角度分辨率的显示效果呈现。如果待显示的图像没有根据各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进行采样处理,则可能导致经像素比改变后的光场显示器实际显示的图像的局部发生变形(如像素密集的水平方向对应显示的图像的局部可能出现放大的情形等),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像素比改变后的各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待显示的图像进行采样处理,因此,可在实现实际显示的图像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视角信息呈差异化显示的效果基础上,尽量减小因显示单元的像素位置调整对实际显示的图像不同部分显示比例等变形的影响,由此改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例如,根据光场显示器各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如图7a所示的待显示的原始图像进行采样处理,得到采样后的待显示图像,如图7c所示,如图7c所示的图像经像素比改变后的光场显示器实际显示的图像如图7d所示,图7d的水平方向相对垂直方向的角度分辨较高。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包括: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内容相应部分的驱动信息;根据改变后的驱动信息控制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该方案可根据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相应显示单元的扫描驱动方式进行驱动适配调整,使得在实际显示内容的至少部分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实现差异化显示的基础上,还可使得显示系统实际显示内容不同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与原始内容相应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匹配等显示效果,由此有利于改善显示质量和用户体验,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任一方法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框图。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可包括:一像素比改变模块81和一显示控制模块82。

像素比改变模块81用于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中每个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分别发出的光线,经所述显示系统中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一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所述二个方向包括分别平行所述显示单元且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显示控制模块82用于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内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比,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 量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同,二者像素比不等于1,这样,经包括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可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的设备表现形式不受限制,例如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可为某一独立的部件,该部件与包括有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配合通信;或者,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可作为某一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包括有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中。

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光场显示器,所述光场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显示阵列和一子透镜阵列,所述子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显示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可选的,经所述光场显示器显示内容的实现方案中,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之一所包括的多个像素分别进行显示,或者,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通过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其中的至少之二分别进行显示。该方案通过改变光场显示器包括的至少一显示单元沿相互正交的二个方向的像素比,可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一显示器阵列,所述显示器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所述显示单元和一所述透镜。可选的,经所述显示器阵列显示内容的实现方案中,所述内容中至少一对象多方向的视角信息分别经多个所述透镜传输。该方案通过改变显示器阵列包括的多个显示单元各自沿相互正交的 二个方向的像素比,可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像素比改变模块81包括:一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811。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811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以改变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该方案充分利用显示单元像素分布可调的特性,通过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使所述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间距不同,也就是说,通过调整显示单元的像素分布,可使得所述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不同,像素比不等于1,这样,经包括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进行内容显示,可改变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实际显示的视差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视角信息的差异化显示,使得实际显示内容呈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角度分辨率,由此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811包括:一变形控制单元8111。变形控制单元8111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减少。该方案通过对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灵活的变形控制来进行像素分布调整,以使像素分布调整后的所述有效区域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811还包括:一旋转控制单元8112。旋转控制单元8112用于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该方 案使得旋转后的显示单元相对显示单元旋转之前,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了,这使得通过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的变形来改变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的可控制余地增加了,有利于在显示单元的现有像素中将更多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调整到所述有效区域内,进而有利于增加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内容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方向视觉信息的比重,实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视觉信息显示,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实际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像素分布调整子模块811还包括:一有效区域增大单元8113。有效区域增大单元8113用于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该方案可提高显示单元像素的实际利用率,还使得通过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的变形来改变所述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的可控制余地增加了,更有利于实现不同方向差异化的视觉信息显示。

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单元8113包括:一光学参数调整子单元81131。光学参数调整子单元81131用于至少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所述光学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焦距、曲率等参数。该方案通过对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调整,可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单元8113包括:一透镜移动子单元81132。透镜移动子单元81132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该方案通过将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沿其光轴移动,可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单元8113包括:一显示单元移动子单元81133。显示单元移动子单元81133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 域增大。该方案通过将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其相应的法线移动,可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可选的,所述像素比改变模块81包括:一旋转控制子模块812和一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813。旋转控制子模块812用于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绕其法线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813用于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该方案使得旋转后的显示单元相对显示单元旋转之前,显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增加了、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减少了,此外,增大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这样,该有效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相对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多,即改变了该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方形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可比原有效区域大,可选的,可调整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使得圆形的有效区域的直径尽可能逼近甚至等于该方形的显示单元的为该方形的显示单元的对角线长度,由此尽可能提高该显示单元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像素数量。

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813包括:一光学参数调整单元8131。光学参数调整单元8131用于至少调整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所述光学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焦距、曲率等参数。该方案通过对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的光学参数调整,可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子模块813包括:一透镜移动单元8132。透镜移动单元8132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分别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该方案通过将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对应的透镜沿其光轴移动,可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可选的,所述有效区域增大模块813包括:一显示单元移动单元8133。显示单元移动单元8133用于至少将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分别沿其法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增大。该方案通过将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沿其相应的法线移动,可增大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区域。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控制模块82包括:一采样处理子模块821和一第一显示控制子模块822。采样处理子模块821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所述内容进行采样处理;第一显示控制子模块822用于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采样处理后的所述内容。该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根据调整后的像素的实际位置信息对待显示的内容进行图像采样的适配处理。如果需要,则可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所述内容进行采样处理,使得在实际显示内容的至少部分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实现差异化显示的基础上,还可使得显示系统实际显示内容不同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与原始内容相应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匹配等显示效果,由此有利于改善显示质量和用户体验,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显示控制模块82包括:一驱动信息处理子模块823和一第二显示控制子模块824。驱动信息处理子模块823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内容相应部分的驱动信息;第二显示控制子模块824用于根据改变后的驱动信息控制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所述内容。该方案可根据像素比改变后的显示单元的像素实际位置信息对相应显示单元的扫描驱动方式进行驱动适配调整,使得在实际显示内容的至少部分对象不同方向的视角信息实现差异化显示的基础上,还可使得显示系统实际显示内容不同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与原始内容相应区域的大小、形状等显示比例匹配等显示效果,由此有利于改善显示质量和用户体验, 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显示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方向确定模块83。方向确定模块83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待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方向,实现方式灵活,可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83包括:一水平方向确定子模块831。水平方向确定子模块831用于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将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作为待增强或削弱显示视角信息的所述第一方向,由此满足对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水平方向需要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83包括:一垂直方向确定子模块832。垂直方向确定子模块832用于确定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将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作为待增强或削弱显示视角信息的所述第一方向,由此满足对平行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垂直方向需要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83包括:一第一方向确定子模块833。第一方向确定子模块833用于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根据显示系统的大小确定待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方向,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方向确定模块83包括:一运动方向确定子模块834。运动方向确定子模块834用于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根据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确定待增强或削弱视角信息显示的方向,使得较为关注、重要或敏感的方向实际显示的视角信息较为丰富,以提高角度分辨率。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运动方向确定子模块834包括:一方向确定单元8341。方向确定单元8341用于根据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和参考方向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显示系统的运动信息对应的参考方向为 所述第一方向。该方案可确定与显示系统当前的运动信息对应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方向的视角信息进行增强显示,以提高所述第一方向的角度分辨率,还可对所述第二方向的视角信息进行削弱显示,以减小对用户而言较不关注、重要或视觉敏感的方向内容显示所需的数据处理量。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显示控制装置1200的具体实现方式做限定。如图12所示,显示控制装置1200可以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12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220、存储器(Memory)1230、以及通信总线1240。其中:

处理器1210、通信接口1220、以及存储器1230通过通信总线12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220,用于与比如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外部光源等通信。

处理器1210,用于执行程序1232,具体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显示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例如,程序12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12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230,用于存放程序1232。存储器1230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210通过执行程序1232可执行以下步骤:改变一显示系统的至少一显示单元各自的有效显示 区域内沿二个方向分布的像素比;所述至少一显示单元中每个显示单元的有效区域内的各像素分别发出的光线,经所述显示系统中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一透镜传输到一视角范围内;所述二个方向包括分别平行所述显示单元且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经改变后的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210通过执行程序1232还可执行上述其他任一实施例提及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程序123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模块、子模块、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序号和/或先后顺序仅仅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有关装置、设备或系统实施例的实施原理或过程的相关描述,可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 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装置、方法、系统等实施例中,显然,各部件(系统、子系统、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等)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同时,在上面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申请的范畴,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