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开线齿轮产生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258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渐开线齿轮产生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渐开线齿轮产生仪。



背景技术:

渐开线齿轮是机械传动中最常用的零件之一,在大学本科和职业教育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业,渐开线齿轮传动技术是必修知识。课堂教学时,学生们根据实际要求设计不同规格的齿轮时,用计算公式很容易求得齿轮的齿顶圆、齿根圆、基圆等齿轮基本数据,但是却无法根据这些数据快速准确地画出齿轮的齿廓形状,往往只能画出一个大概图形,特别是对于变位齿轮,正变位和负变位后齿轮轮廓形状变化很大,不借助计算机进行解析式计算并绘图,很难得到其准确图形。由于齿廓图形不准确,对于通过改变齿廓形状将齿轮应用到不同场合的理解缺乏直观认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渐开线齿轮产生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渐开线齿轮产生仪,包括底座、基圆环、成形杆;所述基圆环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成形杆横向水平布置,并通过一滑动连接件与基圆环的外圆贴紧配合;所述滑动连接件与基圆环、成形杆滑动配合;所述成形杆的一端设有固定画笔的第一笔套。

所述基圆环外圈设有一圈第一齿,所述成形杆一侧设有与第一齿适配的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相啮合。

所述基圆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基圆环设有多种不同直径大小的规格。

所述底座设有多个同圆心、不同直径的环形滑槽;每个所述环形滑槽分别能与其中一个基圆环相适配;所述基圆环插入环形滑槽内,能沿环形滑槽滑动,实现旋转运动。

所述基圆环与环形滑槽配合的一端的外圈与内圈均设有一圈限位凸台,所述环形滑槽的侧壁向内对称倾斜,并与限位凸台轴向限位配合。

所述基圆环与底座上对应设置能观察基圆环旋转角度的尺寸刻度。

所述第一笔套采用弹性伸缩环。

还包括中心转轴、横杆、划扣;所述中心转轴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上,且其旋转中心与基圆环的旋转中心同心设置;所述中心转轴另一端连接横杆,所述横杆与中心转轴垂直;所述划扣滑移设置在横杆上,且其侧边设有固定画笔的第二笔套。

所述横杆上设有长度尺寸刻度。

所述第二笔套均采用弹性伸缩环。

渐开线齿轮的具体画法:画笔固定在第一笔套5上,固定底座1与基圆环2,通过操作滑动连接件4沿基圆环2的外圆滑动,带动成形杆3运动,成形杆3则带动画笔运动,画笔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渐开线齿廓;当画好一条渐开线,根据已确定的齿间距、角度,将旋转基圆环2,转过指定角度后停止并固定,然后操作滑动连接件4,滑出下一条渐开线;当画好其中一侧的全部渐开线后,改变成形杆3的方向位置,按上述步骤,滑出对应的另一侧的全部渐开线;最后根据已知的齿顶圆直径,滑出齿顶圆,如此便绘制出了渐开线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准确地画出渐开线齿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渐开线齿轮产生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渐开线齿轮产生仪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渐开线齿轮产生仪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卡扣,2-基圆环,21-第一齿,22-限位凸台,3-形成杆,31-第二齿,4-滑动连接件,5-第一笔套,6-中心转轴,7-横杆,8-划扣,9-第二笔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渐开线齿轮产生仪,包括底座1、基圆环2、成形杆3;所述基圆环2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成形杆3横向水平布置,并通过一滑动连接件4与基圆环2的外圆贴紧配合;所述滑动连接件4与基圆环2、成形杆3滑动配合;所述成形杆3的一端设有第一笔套5。

渐开线齿轮的具体画法:画笔固定在第一笔套5上,固定底座1与基圆环2,通过操作滑动连接件4沿基圆环2的外圆滑动,带动成形杆3运动,成形杆3则带动画笔运动,画笔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渐开线齿廓;

当画好一条渐开线,根据已确定的齿间距、角度,将旋转基圆环2,转过指定角度后停止并固定,然后操作滑动连接件4,滑出下一条渐开线;

当画好其中一侧的全部渐开线后,改变成形杆3的方向位置,按上述步骤,滑出对应的另一侧的全部渐开线;

最后根据已知的齿顶圆直径,滑出齿顶圆,如此便绘制出了渐开线齿轮。

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准确地画出渐开线齿轮。

其中,第一笔套5采用弹性伸缩环,可以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画笔,保证其稳定效果。

所述基圆环2与底座1上对应设置能观察基圆环2旋转角度的尺寸刻度,可以更直观的观察,控制基圆环2的旋转角度,确保画的更准确。

如图1-2及图4所示,所述基圆环2外圈设有一圈第一齿21,所述成形杆3一侧设有与第一齿21适配的第二齿31,所述第一齿21与第二齿31相啮合,成形杆3与基圆环2之间通过齿轮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在形成渐开线时,成形杆3与基圆环2出现相对滑移的问题,有效避免出现渐开线不准确的问题。

另外,所述基圆环2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基圆环2设有多种不同直径大小的规格,只需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基圆环,就能够对应滑出更多不同齿数不同形状的渐开线齿轮。

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1设有3个同圆心、不同直径的环形滑槽11;所述基圆环2同样设有3个,并分别与3个环形滑槽11相适配,所述基圆环2插入环形滑槽11内,能沿环形滑槽11滑动,实现旋转运动;当需要画渐开线齿轮,取对应的一个基圆环2并对应插入环形滑槽11内即可,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

当然,环形滑槽11与基圆环2规格的数量不局限于3个,也可以是4个、5个或其他数量。

如图3、图4所述基圆环2与环形滑槽11配合的一端的外圈与内圈均设有一圈限位凸台22,所述环形滑槽11的侧壁向内对称倾斜,并与限位凸台22轴向限位配合,通过限位凸台22与环形滑槽11的结构特征保证在不施加旋转基圆环的力时,基圆环2不会出现滑移,保证画渐开线时不会偏移,确保画的更准确。

在画好全部渐开线后,齿顶圆可以采用圆规画出,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渐开线齿轮产生仪上设置画齿顶圆的结构。

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中心转轴6、横杆7、划扣8;所述中心转轴6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1上,且其旋转中心与基圆环2的旋转中心同心设置;所述中心转轴6另一端连接横杆7,所述横杆7与中心转轴6垂直;所述划扣8滑移设置在横杆7上,且其侧边设有第二笔套9。

在画好全部渐开线之后,画笔固定在第二笔套9上,根据已知的齿顶圆半径,直接将划扣8滑移至指定位置,旋转中心转轴,通过横杆带动画笔转动,便可画出齿顶圆。

其中,所述第二笔套9均采用弹性伸缩环,可以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画笔,保证其稳定效果。

所述横杆7上设有长度尺寸刻度,可以更直观的观察,控制划扣8的位置,确定齿顶圆半径,确保画的更准确。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