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97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



背景技术:

过滤机械在化工、冶金、选矿、石油、食品、造纸、制糖、化纤等工业部门以及工业三废处理污泥脱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处理高粘性物料的介质,经常需要使用加压过滤设备,而目前广泛应用的板框式压滤机、加压叶滤机、管式压滤机、微孔管加压过滤器等这类设备均不能连续操作,有的甚至密闭性能很差,在处理有毒物料时,会引起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为了解决上述一些问题,六十年代前后出现了加压真空圆盘过滤机、加压真空转鼓过滤机。其中西德bhs-fest型过滤机就是加压真空转鼓过滤机的一种,该机能够连续运转,真空连续抽吸过滤液,但过滤介质脱水分离仅靠压力为2.94×105pa的压缩空气的气压作用形成滤饼,得到的滤饼含湿率较高,因而卸落滤饼时除了反吹气外,还要靠机械方式取出,并且水洗滤饼占过滤面积的30%左右,影响过滤效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过滤机中存在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以解决浆料过滤过程中,过滤能力小,滤饼含湿率高,压滤机适应范围小等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内设有转鼓,所述转鼓通过轴与大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大齿轮通过小齿轮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电机安装台固定连接,所述转鼓的左侧设有分配头,所述分配头的径向和轴向分别设有分配头出液口和分配头反吹气口,所述分配头上设有多组通气管和通液管,所述转鼓上设有多个过滤板,所述下壳体的斜下侧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的下方设有输料传送带,所述输料传送带通过主动辊和传动辊分别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大带轮固定连接,所述大带轮通过传动带与小带轮固定连接,所述小带轮与主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下壳体的下部与滤布喷淋装置污水排出管和滤布喷淋装置清水进水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通过螺钉与转鼓固定连接,且过滤板上铺有金属板网再覆以滤布包紧,滤布采用涤纶130反260各一层,过滤板均布在转鼓圆周面上的纵横垂直交叉的分格圈和分格条之间,形成许多的滤饼空室。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壁呈倒阿基米德螺旋渐开线,且下壳体和上壳体内衬不锈钢片,与逆时针旋转的转鼓圆周面组成从大到小的间隙,对在滤饼空室中形成的滤板进行机械挤压。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一端有一个出滤液孔,另一端有一个进压滤气孔,且出滤液孔和进压滤气孔分别通过通液管和通气管密封联接汇总于分配头。

优选的,所述下料管道、滤布喷淋装置污水排出管和滤布喷淋装置清水进水管均穿过下壳体与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端中间及侧面设有滤饼水洗装置。

优选的,所述分配头包括一对接触圆平面密封的静摩擦片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由螺钉固定安装在分配头外壳内圆平面上,动摩擦片螺纹联接在分配头中心轴一端并由螺钉固定安装在转鼓的一侧,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密封圆平面依靠压缩弹簧压紧密封,动摩擦片上设有反吹气孔和真空抽液孔,反吹气孔和真空抽液孔分别插入通气管和通液管并密封连接,静摩擦片上设有差位反吹气孔和压力下自封密封条,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分别由不锈钢ierniti和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安装高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且滤饼空室的高度可以根据所滤介质浆料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由于对浆料经加压进料、真空抽吸、形成滤饼后受到机械挤压所排卸的滤饼含湿率低,滤饼能方便地由反吹气自卸,提高了工效,通过在下料通道的下方设置输料传送带,可以对排出的滤饼进行自动运输,避免积聚而影响后续生产过程,从而使机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提高过滤效率,滤饼的厚度可按物料种类的不同而调节,对粒质小、粘度大的难过滤浆料的固液分离适应性强,且对有挥发、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过滤是在全密闭的条件下脱水分离,不会污染环境,滤饼受到一至二次的加压水洗,使滤饼中的溶液得到进一步回收,因此,本发明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滤布连续清洗效果好,损耗低,维修费用小,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去掉上壳体、通气管和通液管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动摩擦片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静摩擦片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壳体、3上壳体、4转鼓、5轴、6大齿轮、7小齿轮、8第一电机、9电机安装台、10分配头、11分配头出液口、12分配头反吹气口、13通气管、14通液管、15下料通道、16输料传送带、17第一安装架、18第二电机、19大带轮、20传动带、21小带轮、22主动辊、23传动辊、24第二安装架、25进料口、26滤布喷淋装置污水排出管、27滤布喷淋装置清水进水管、28过滤板、29动摩擦片、30静摩擦片、31进压滤气孔、32出滤液孔、33反吹气孔、34真空抽液孔、35差位反吹气孔、36压力下自封密封条、37阿基米德螺旋渐开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渐开线式转鼓偏心挤压压滤机,底座1,所述底座1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2与上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2和上壳体3内设有转鼓4,所述转鼓4通过轴5与大齿轮6传动连接,所述大齿轮6通过小齿轮7与第一电机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与电机安装台9固定连接,所述转鼓4的左侧设有分配头10,所述分配头10的径向和轴向分别设有分配头出液口11和分配头反吹气口12,所述分配头10上设有多组通气管13和通液管14,所述转鼓4上设有多个过滤板28,所述下壳体2的斜下侧设有下料通道15,所述下料通道15的下方设有输料传送带16,所述输料传送带16通过主动辊22和传动辊23分别与第一安装架17和第二安装架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17与第二电机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8与大带轮19固定连接,所述大带轮19通过传动带20与小带轮21固定连接,所述小带轮21与主动辊22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一侧设有进料口25,所述下壳体2的下部与滤布喷淋装置污水排出管26和滤布喷淋装置清水进水管27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28通过螺钉与转鼓4固定连接,且过滤板28上铺有金属板网再覆以滤布包紧,滤布采用涤纶130反260各一层,过滤板28均布在转鼓4圆周面上的纵横垂直交叉的分格圈和分格条之间,形成许多的滤饼空室,所述下壳体2和上壳体3内壁呈倒阿基米德螺旋渐开线37,且下壳体2和上壳体3内衬不锈钢片,与逆时针旋转的转鼓4圆周面组成从大到小的间隙,对在滤饼空室中形成的滤板进行机械挤压,所述过滤板28一端有一个出滤液孔32,另一端有一个进压滤气孔31,且出滤液孔32和进压滤气孔31分别通过通液管14和通气管13密封联接汇总于分配头10,所述下料管道15、滤布喷淋装置污水排出管26和滤布喷淋装置清水进水管27均穿过下壳体2与内部连通,所述上壳体3顶端中间及侧面设有滤饼水洗装置,所述分配头10包括一对接触圆平面密封的静摩擦片30和动摩擦片29,静摩擦片30由螺钉固定安装在分配头10外壳内圆平面上,动摩擦片29螺纹联接在分配头10中心轴一端并由螺钉固定安装在转鼓4的一侧,动摩擦片29与静摩擦片30密封圆平面依靠压缩弹簧压紧密封,动摩擦片29上设有反吹气孔33和真空抽液孔34,反吹气孔33和真空抽液孔34分别插入通气管13和通液管14并密封连接,静摩擦片30上设有差位反吹气孔35和压力下自封密封条36,动摩擦片29和静摩擦片30分别由不锈钢ier18ni9ti和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过滤板28的安装高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且滤饼空室的高度可以根据所滤介质浆料进行调整。

工作原理:工作时,料浆在压力进料下从进料口注满压滤机,滤液通过滤布毛细孔,经过滤板28的出滤液孔32汇总于分配头10,由真空泵抽吸排出压滤机外,含湿量较高的滤饼随着转鼓4的连续运转,进入加压水洗滤饼和机械挤压区,过滤板28上形成的滤饼,随着转鼓4的转动受到加压水洗滤饼,使滤饼中溶液得到进一步回收或排放,洗涤水和料浆受到密封装置隔离,使洗涤滤饼的洗涤既可控制水洗用量,又可达到洗涤滤饼中含溶液要求,经水洗后,由于下壳体2和上壳体3的内壁是渐开线形状,滤饼受到越来越大的机械挤压,滤饼继续脱水,形成了含湿率很低的滤饼,在挤压过程中,某些料浆形成滤饼需要进一步水洗,因此在上壳体3的顶端安装有二次加压水洗装置,经过挤压后的滤饼,通过出口密封板则进入卸落及滤布洗涤区域,滤饼在3.92×104~3.92×105pa反吹气反吹下自行卸落,滤饼卸落后,滤饼空室通过下壳体2上的隔离板,进入滤布再生洗涤区域,滤布受到6.86×104~1.47×105pa压力清水的喷淋洗涤后通过进口密封板又进入增浓过滤区,进行连续周期性运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