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籍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928阅读:20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书籍外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籍防护套壳,特别涉及一种书籍外壳。



背景技术:

书本装入在书籍套壳,书籍套壳对书本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图书馆内,图书架上通过将同一系列的书本放入同一个书籍套壳内,达到整齐、清楚摆放书本的目的。

现有的一种书籍外壳如附图4所示,主要为一个壳体,壳体包括有上板11、下板12、左板13、右板14和后侧板,后侧板位于后侧,图中未显示,五者构成一个具有书本置物口3的半封闭结构。

现有价格昂贵的壳体,其五块板大部分采用高级材质的硬纸板支撑,在五块板的外面在编织一层高昂的皮革套,同时在皮革套的外表进行烫金处理以得到文字和图案,达到美观的效果,其制作成本较高。而当壳体内的硬纸板折损形变导致壳体不能再使用后,由于未损坏的皮革套和硬纸板编织在一起,编织时内外两层皮革将包裹后硬纸板进行编织,所以将皮革套单独拆卸下来比较麻烦;相反若皮革套被刮擦磨损导致壳体外表不美观而不能再使用,将未损坏硬纸板单独拆卸下来也比较麻烦,因此大多就当作废品回收了,一定程度上利用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书籍外壳,板纸结构和皮革套呈可拆卸连接,其中之一损坏可以进行更换,达到提高书籍外壳利用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书籍外壳,包括具有置物口的纸板结构和套接在纸板结构外的皮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皮革套开设有具有置板口的置板腔,所述纸板结构插接于置板腔内,且所述皮革套位于所述置板腔处设有用于启闭置板口的启闭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纸板结构折损形变或者是皮革套刮擦磨损导致书籍套壳无法使用,可以通过启闭部件将置板口打开,并将纸板结构将置板腔内取出,保留未损坏的(例如纸板结构),对应地更换损坏的(皮革套),从而达到未损坏的(纸板结构)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编织结构未设置有置板口,启闭部件启闭置板口区别于编织结构,拆卸方便,一定程度上利用率较高。

作为优选地,所述启闭部件为设置于置板口处的第一链牙带、第二链牙带和实现第一、第二链牙带相互咬合或者脱开的链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链头使得第一、第二链牙带相互咬合实现封闭置板口,反之则开启置板口。

作为优选地,所述纸板结构包括上板、下板、位于上板与下板之间的左板和右板、以及位于后侧的后侧板,所述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形成所述置物口;所述皮革套包括依照所述纸板结构设置的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右板套和后侧板套;所述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右板套和后侧板套均设有一启闭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和后侧板任意一块板损坏时,可以对应地通过启闭部件开启置板口,进而不需要更换整个纸板结构,进一步提高利用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纸板结构包括上板、下板、位于上板与下板之间的左板和右板、以及位于后侧的后侧板,所述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形成所述置物口;所述皮革套包括依照所述纸板结构设置的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右板套和后侧板套;所述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和右板套之间设有一启闭部件;所述后侧板套设有一启闭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和右板套之间的启闭部件,可以更换上板或下板或左板或右板;该技术方案减少使用启闭部件,减少链头的设置,增加美观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纸板结构的顶角为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纸板结构并不是编织在皮革套内的,纸板结构的顶角容易位移进而抵触皮革套内部,而将其设置为圆角继而增大抵触面积以减小对皮革套内部的损坏。

作为优选地,所述皮革套位于靠近置物口处的顶角外表面设有金属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边主要用于加强皮革套位于顶角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增添套壳的美感。

作为优选地,所述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和右板套之间设有的启闭部件位于所述纸板结构的内侧;所述后侧板套设有的启闭部件位于所述纸板结构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板套、下板套、左板套和右板套之间的启闭部件位于内侧则不容易被误操作,同时也不会影响美感;后侧板套上的启闭部件位于内侧达到便于放置后侧板的目的。

作为优选地,所述皮革套设置有与置板口相对应的软织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织带便于皮革套进行翻折,即先翻折皮革套再需要更换的纸板结构插入到置板腔内,接着往回翻折皮革套,最后可以将纸板结构包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为通过纸板结构的分体可拆卸设置在皮革套内,继而实现达到损坏可更换、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其二为通过链头、第一、第二链牙带实现方便开启或者封闭置板口,操作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去除启闭部件后爆炸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纸板结构;11、上板;12、下板;13、左板;14、右板;15、后侧板;2、皮革套;21、上板套;22、下板套;23、左板套;24、右板套;25、后侧板套;3、置物口;4、置板腔;5、置板口;6、启闭部件;61、链头;62、第一链牙带;63、第二链牙带;7、金属边;8、软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参见图1与图3,一种书籍外壳,包括纸板结构1和皮革套2,皮革套2用于包裹在纸板结构1的外侧。

纸板结构1包括独立设置的上板11、下板12、左板13、右板14和后侧板15,左板13和右板14位于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后侧板15位于前四块板的后侧,五块板通过皮革套2实现连接在起来。皮革套2对应纸板结构1包括有顶角均为圆角的上板套21、下板套22、左板套23、右板套24和后侧板套25。

参见图2,后侧板套25上开设有置板腔4,置板腔4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置板口5,置板口5位于较上方处,并且皮革套2上设置有用于启闭置板口5的启闭部件6,启闭部件6为拉链组,其包括设置在置板口5处的上下两条第一链牙带62和第二链牙带63,以及设置在两条链牙带之间且用于驱动两者咬合或者脱开的链头61。

参见图1与图3,同时在上板套21、下板套22、左板套23、右板套24的内侧也设置有置板腔4、置物口3和启闭部件6,即通过一个链头61实现四边的第一链牙带62和第二链牙带63进行咬合或者松开,设置在内侧的原因是启闭部件6不容易被误操作,也不会影响美感。一共设置的两个启闭部件6,使得当操作上板套21、下板套22、左板套23和右板套24之间的启闭部件6,或者操作后侧板套25上的启闭部件6,可以更换上板11或下板12或左板13或右板14或后侧板15。

在后侧板套25的内侧编织有软织带8,而在上板套21、下板套22、左板套23、右板套24的外侧也编织有软织带8,软织带8与各自的置板口5呈对应位置,软织带8具有柔软的特点,当纸板结构1中的其中一块板(例如左板13)折损时,可以操作对应的启闭部件6继而打开对应置板口5,将软织带8上部的皮革套2向外翻折,达到容易取出折损的板(左板13)的目的,再放入完整的板(左板13),接着将软织带8上部的皮革套2再向内翻折,可以将板(左板13)的上方包裹住。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的边角不容易发生磨损现象,在皮革套2位于置物口3的顶角处均镶嵌有金属边7,金属边7具有一定的硬度,提高了皮革套2顶角处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2:一种书籍外壳,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板套21、下板套22、左板套23、右板套24和后侧板套25的内侧均设置上述的置板腔4、置物口3和启闭部件6,一共设置有五个启闭部件6,可以通过对应地启闭部件6开启对应的置板口5,也能够达到针对性地更换损坏的板,而不需要更换整个纸板结构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