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灯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0898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灯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日益发达,移动电话(mobilephone)、数码相机(digitalcamera)、数码摄像机(digitalvideocamera)、笔记本电脑(notebook)、桌面计算机、电视机等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然而,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机和电视机的显示屏幕是不可或缺的人机沟通界面,透过上述产品的显示屏幕将可以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更多的便利。近年来,大部分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桌面计算机和电视机上的显示屏幕都以液晶显示器面板为主流。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须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功能。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及框架,光源是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导光板引导光源发出光线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发出的光线化为均匀的平面光出射以照亮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框架用于固定该背光模组的各组件。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器1包括一液晶面板11、一背光模组12及一外框13,该外框13收容并固定液晶面板11及背光模组12。该背光模组12包括一胶框121、一反射片122、一导光板123、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4、一软性电路板125、一扩散片126、两增光片127及一遮光带128。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24和该软性电路板125连接,该软性电路板125向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提供发光所需电流,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24位于该导光板123的入光面附近,使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发出光线经该导光板123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123内部。该导光板123内部的光线经底面网点的散射及置于该导光板123底面的反射片122反射,由该导光板123的出光面均匀射出。该扩散片126及两增光片127依次放置在该导光板123的出光面,通过扩散及聚光作用,以改善输出光线的品质,进而提供液晶面板11显示用的面光源。该遮光带128位于液晶面板11和增光片127之间,防止漏光。该胶框121和该外框13相互卡扣配合,以此固定背光模组12的各组件。

现有led背光液晶面板使用寿命大概为30000小时左右,其测试基准为led灯的亮度降到初始亮度一半的时间。到达使用寿命后led光源亮度降低,使用户看到的画面发暗,无法达到正常观看的效果,其中液晶面板部分仍工作正常。而led灯为一次性组装,一旦打开会造成灰尘进入液晶面板,导致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短路造成坏点,所以现有液晶面板组装后不能再打开。这样仅因为led灯的亮度降低就必须更换整个led背光液晶面板,甚至因为后期厂家停产导致无相应面板可换。这样造成非常大的浪费,并给用户造成较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长寿命的电子显示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组及一外框,该外框收容并固定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胶框、一反射片、一led模块、一导光板、一扩散片、两增光片及一遮光带,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经底面网点的散射及置于该导光板底面的反射片反射,由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射出,所述led模块包括恒流单元、led单元、控制单元、光强检测单元,其中led单元包括主led单元和副led单元,恒流单元包括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第一恒流单元与主led单元连接,向主led单元提供发光所需电流,第二恒流单元与副led单元连接,向副led单元提供发光所需电流,主led单元、副led单元均位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附近,使该主led单元、副led单元所发出光线经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内部,光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led单元、副led单元所发出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连接,其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分别向主led单元、副led单元提供的电流大小,其中主led单元、副led单元分别位于导光板的两边侧,光强检测单元位于导光板的中间部位。

进一步的,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控制单元均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

进一步的,控制单元分三种阶段对恒流单元进行控制,其中在第一阶段,控制恒流单元仅向主led单元提供电流,在第二阶段,控制恒流单元仅向副led单元提供电流,在第三阶段,控制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和副led单元都提供电流。

进一步的,在第一阶段,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恒流单元提高向主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主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二阶段。

进一步的,当电流值提高至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二阶段。

进一步的,在第二阶段,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二恒流单元提高向副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副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三阶段。

进一步的,当电流值提高至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三阶段。

进一步的,在第三阶段,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在额定功率下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若检测结果高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若检测结果低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

进一步的,主led单元与副led单元为相同的led单元。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灯控制方法,包括:

ss1: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恒流单元提高向主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主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ss2。

ss2: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二恒流单元提高向副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副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ss3。

ss3: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在额定功率下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若检测结果高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若检测结果低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

通过增加驱动电流的方式以及切换主、副led的方式来提高led的亮度,确保led光源亮度,即使使用一段时候后,用户也能看到正常的画面。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led模块的电性连接图。

图3示出本发明led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灯控制方法,通过增加驱动电流的方式以及切换主、副led的方式来提高led的亮度,确保led光源亮度,即使使用一段时候后,用户也能看到正常的画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组及一外框,该外框收容并固定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胶框、一反射片、一led模块、一导光板、一扩散片、两增光片及一遮光带,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经底面网点的散射及置于该导光板底面的反射片反射,由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射出。

图2示出本发明led模块的电性连接图。

如图2所示,led模块包括恒流单元、led单元、控制单元、光强检测单元,其中led单元包括主led单元和副led单元,恒流单元包括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第一恒流单元与主led单元连接,向主led单元提供发光所需电流,第二恒流单元与副led单元连接,向副led单元提供发光所需电流,主led单元、副led单元均位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附近,使该主led单元、副led单元所发出光线经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内部,光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led单元、副led单元所发出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连接,其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分别向主led单元、副led单元提供的电流大小。

图3示出本发明led模块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主led单元、副led单元分别位于导光板的两边侧,光强检测单元位于导光板的中间部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控制单元均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控制单元分三种阶段对恒流单元进行控制,其中在第一阶段,控制恒流单元仅向主led单元提供电流,在第二阶段,控制恒流单元仅向副led单元提供电流,在第三阶段,控制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和副led单元都提供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第一阶段,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恒流单元提高向主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主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二阶段。

优选的,当电流值提高至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二阶段。这样可以避免主led单元长时间工作于led极限电流状态,提高主led单元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第二阶段,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二恒流单元提高向副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副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三阶段。

优选的,当电流值提高至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时,控制单元切换至第三阶段。这样可以避免副led单元长时间工作于led极限电流状态,提高副led单元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第三阶段,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在额定功率下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若检测结果高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若检测结果低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主led单元与副led单元为相同的led单元。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灯控制方法,包括:

ss1: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恒流单元提高向主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主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主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ss2。

ss2: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恒定电流,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根据光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二恒流单元提高向副led单元供给的电流,通过增加流经副led的电流的方式使得副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当电流值提高至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时,控制单元切换至ss3。

ss3:光强检测单元检测副led单元在额定功率下发出的光线强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单元,若检测结果高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副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若检测结果低于副led单元的初始亮度值的60%时,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恒流单元向主led单元提供主led可承受最大电流值的85%,并控制第二恒流单元向副led单元提供补偿电流,以使得主led单元及副led单元共同发出的光线强度达到初始亮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增加驱动电流的方式以及切换主、副led的方式来提高led的亮度,确保led光源亮度,即使使用一段时候后,用户也能看到正常的画面。

尽管在装置的上下文中已描述了一些方面,但明显的是这些方面也表示对应方法的描述,其中块或设备与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特征相对应。类似地,在方法步骤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各方面也表示对应的块或项目或者对应装置的特征的描述。可以通过(或使用)如微液晶显示控制器、可编程计算机、或电子电路之类的硬件装置来执行方法步骤中的一些或所有。可以通过此类装置来执行最重要的方法步骤中的某一个或多个。

所述实现可以采用硬件或采用软件或可以使用例如软盘、dvd、蓝光、cd、rom、prom、eprom、eeprom、或闪存之类的具有被存储在其上的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字存储介质,所述电子可读控制信号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配合(或能够与其配合)以使得执行相应的方法。可以提供具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据载体,所述电子可读控制信号能够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配合以使得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方法。

所述实现还可以采用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程序代码进行操作以执行该方法。可以在机器可读载体上存储程序代码。

以上所描述的仅是说明性,并且要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布置和细节的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因此,意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不是由通过以上描述和解释的方式所呈现的特定细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