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638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对普通型智能移动终端的需求,柔性屏移动终端是未来移动终端的一个趋势。现有柔性屏的照明灯为点光源且安装位置固定,在柔性屏弯折过程中,柔性屏的照明灯可能会被弯折的柔性屏完全或部分遮挡,以至于照明灯的照明亮度小、照明范围窄,甚至不能发挥照明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在柔性屏弯曲状态下仍具有照明亮度大及照明角度广的发光装置及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屏弯折时,柔性屏的照明灯被弯折的柔性屏完全或部分遮挡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柔性屏及面光源,所述柔性屏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入光面,所述面光源贴附于所述入光面,所述面光源发射的光线穿过所述入光面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弯曲感应芯片和主板,所述弯曲感应芯片和所述主板均固定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所述弯曲感应芯片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主板还电连接所述面光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柔性屏,通过在柔性屏之下设置面光源,增大了柔性屏照明光源的发光面积,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点光源照明的柔性屏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柔性屏在弯曲过程中光源被遮挡而造成的出射光线亮度弱和光照范围小的问题,实现了柔性屏的形状变化过程不影响其照明功能,且柔性屏在弯折过程中使得面光源形成曲面光源,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和移动终端的照明范围,进而增加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面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弯折后的发光效果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弯折后的发光效果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弯折后的发光效果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面光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面光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面光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柔性屏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卡合件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柔性屏101、柔性屏支撑件102和面光源103。所述柔性屏101包括出光面1011及与所述出光面1011相对设置的入光面1012,所述面光源103贴附于所述入光面1012,所述面光源103发射的光线穿过所述入光面1012并从所述出光面1011射出,以实现照明。所述柔性屏101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优选地,所述柔性屏101为透明材质,以便于所述柔性屏101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将所述面光源103发出的光线透射出去,增强发光装置的发光亮度。

请参阅图1,所述面光源103夹设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与所述柔性屏101之间。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与所述柔性屏10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柔性屏101的形状随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的形状变化而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通过在柔性屏101之下设置面光源103,增大了柔性屏101照明光源的发光面积,解决了在柔性屏在弯曲过程中光源被遮挡而造成的出射光线亮度弱和光照范围小的问题,实现了柔性屏101的形状变化过程不影响其照明功能,且柔性屏101在弯折过程中使得面光源103形成曲面光源,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屏的照明范围,进而增加柔性屏101的应用场景,适用于照度不良环境下照明,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

可以理解地,所述面光源103可以随所述柔性屏101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一起弯曲,且该弯曲过程使得所述柔性屏101形成曲面发光屏,从而增加了所述柔性屏101上照明光源的照射角度。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可以实现任意形状的弯折,所以所述发光装置也可以实现任意形状的弯折,且不同的弯折形状可以调节发光装置的光照角度和亮度。本申请列举出如下三种实施例,用以说明。

第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所述发光装置向外弯曲,具体为,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两端相靠拢,使得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中间区域朝向所述出光面所在的一侧延伸,且所述柔性屏101、所述面光源103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一并弯曲,使得所述发光装置为凸面光源,出射的光线向四周扩散,从而增大了照射角度。

第二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所述发光装置向内弯曲,具体为,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两端相靠拢,使得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中间区域朝向所述入光面所在的一侧延伸,且所述柔性屏101、所述面光源103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一并弯曲,使得所述发光装置为凹面光源,出射的光线聚集,从而增加了光照的亮度。

第三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所述发光装置呈S形弯曲,且所述柔性屏101、所述面光源103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一并弯曲,使得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凹面和凸面的发光面,从而使得出射的光线一部分聚集一部分发散,在增大了光照角度的同时,也使得光照亮度增加。

可以理解地,所述发光装置还可以呈其他的弯曲方式,以控制发光装置的照射亮度和照射角度,从而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对于所述发光装置的弯曲方式不做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屏101在朝向所述面光源103方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面光源103内,以便于整个所述柔性屏101的出光面1011均为发光面,从而增加所述柔性屏101的发光面积。

请参阅图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面光源103包括柔性电路板104及贴附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的多个LED灯贴片105,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靠近所述柔性屏101的一侧,以使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柔性屏101射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面光源103还可以是其他半导体发光元件、发光薄膜等。

请参阅图1,所述面光源103还包括导光板106,所述导光板106设于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与所述柔性屏101之间,以使所述柔性屏101发出的光线照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106和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均为散热材质,以便于将所述面光源103产生的热量扩散出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发光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时,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面光源103周围的散热件,该散热件连接于所述面光源103与移动终端外壳,以促进所述面光源103散热。

请参阅图3,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均匀铺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以使所述柔性屏101发出的光线照度更加均匀。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可以以阵列方式排布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LED灯贴片还可以绕所述柔性电路板中心区域环绕排列,或者无规律铺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如多个LED灯贴片组合成LED灯带,并将所述LED灯带贴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等。

请参阅图4-1,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之间还设有反光层107,以使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的部分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光层107,经所述反光层107反射后从所述柔性屏101射出。所述反光层107可以为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的金属涂层,所述反光层107可以涂覆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的部分区域,以避开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的电子线路和LED灯贴片105,以防止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的电子线路和LED灯贴片短路。

请参阅图4-2,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104可以为透明材质,所述反光层107可以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背离所述多个LED灯贴片105的表面。

请参阅图5及图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21和第二端1022,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弯曲过程使得所述第一端1021和所述第二端1022相互靠近,所述第一端1021和所述第二端1022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卡合件1023,以使所述第一端1021和所述第二端1022相卡合。具体为,所述卡合件102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1021的卡扣1024和设于所述第二端1022的卡勾1025,所述卡扣1024与所述卡勾1025相卡合,以便于所述发光装置可佩戴至手腕上,以免手拿所述发光装置时,遮挡所述柔性屏101上部分发光面。同时将所述发光装置可佩戴至手腕以照亮,无需手持,增加该发光装置便携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件1023还可以是磁吸结构或其他的卡合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弯曲感应芯片(未图示)和主板(未图示)。所述弯曲感应芯片和所述主板均固定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1,且所述弯曲感应芯片和所述面光源103均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弯曲感应芯片贴设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上,可以贴设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与所述面光源103相对的表面,或贴设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与所述面光源103相背的表面。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感应芯片还可以设于所述柔性屏101或所述柔性电路板104上。所述弯曲感应芯片用以感应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2的弯曲程度,并调节至所述主板的电信号强弱,所述主板根据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强弱来调节所述面光源103的亮度。具体而言,当柔性屏支撑件102弯曲程度加大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面光源103的光线亮度增强,当柔性屏支撑件102弯曲程度减小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面光源103的光线亮度减弱。也可以地,当柔性屏支撑件102弯曲程度加大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面光源103的光线亮度减弱,当柔性屏支撑件102弯曲程度减小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面光源103的光线亮度增强。这样的设计让用户通过柔性屏支撑件102弯曲程度即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发光亮度,既增加用户体验,又使得亮度调节的操作便捷。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摄像模组(未图示),所述摄像模组固定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101,并电连接于所述主板。在所述摄像模组运行时,若当前摄像环境光线较暗,所述主板可控制所述面光源103发光,为摄像环境提供亮度,满足用户自拍或摄像的光照亮度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