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5360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功能教学板包括包括书写板,书写板背面设置有机箱体,机箱体设置有位于书写板一侧的储藏槽,储藏槽的内壁通过第一滑槽轨道推拉结构连接有PC主机,储藏槽的内壁通过第二滑槽轨道推拉结构连接有扫描设备,PC主机以及扫描设备均能伸出储藏槽,亦能缩入至储藏槽内。虽然该系统实现了自带投影功能,但是该系统存在的缺点为:

1)由于PC主机与扫描设备未连接在一起,导致需要在书写板上开两个储藏槽,导致生产工作繁琐;

2)再加上由于工作时PC主机以及扫描设备均要被从书写板中拉出,以便于后续使用,PC主机与扫描设备未连接在一起导致拉出工作麻烦,且投影仪位于书写板上方,需要通过位于机箱体内的连接电路板将扫描设备连接至投影仪,PC主机以及扫描设备均需要连接至位于机箱体内的电源电路板,且PC主机与扫描设备还需要连接,因此PC主机相对扫描设备可以移动导致连接电线外漏,进而导致整个结构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PC主机能相对扫描设备移动而导致连接电线外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包括:书写板,书写板背面设置有机箱体,且机箱体位于书写板的左侧或右侧,机箱体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储藏槽,储藏槽内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地设置有存放箱,且存放箱能从书写板的左侧或右侧拉出;存放箱内设置有PC主机以及扫描设备,在储藏槽内壁上安装有电源电路板以及连接电路板,电源电路板以及连接电路板均位于存放箱的上方,电源电路板通过第一连线组连接至存放箱顶部,连接电路板通过第二连线组连接至存放箱顶部,以实现电源电路板为PC主机以及扫描设备供电,PC主机通过连接电路板连接至位于书写板顶部的投影仪。

优选的是:在储藏槽内设置有第一卷线组件以及第二卷线组件,第一卷线组件用于卷积第一连线组的中部,第二卷线组件用于卷积第二连线组的中部;第一卷线组件以及第二卷线组件均包括:转动杆,转动杆一端与储藏槽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连线组或第二连线组缠绕在转动杆上,转动杆另一端固定于一齿轮中心;存放箱顶面上安装有齿条,齿条所在方向与存放箱的拉动方向平行,第一卷线组件的齿轮以及第二卷线组件的齿轮均与齿条啮合。

优选的是:在储藏槽出口处设置有位于存放箱上方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接触辊,接触辊与存放箱的拉动方向垂直,接触辊能转动地安装在一安装架上,安装架顶面上固定有一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悬吊杆,机箱体开设有与储藏槽出口处连通的容纳孔,悬吊杆顶部穿入至容纳孔内,悬吊杆穿过有一弹簧,弹簧一端与机箱体固定,弹簧另一端与安装架固定,在未受到挤压时接触辊到存放箱顶面之间有距离;当接触辊受到第一连线组和第二连线组排挤时能竖直向上移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PC主机和扫描设备均存放在一个存储箱内,实现了将拉动PC主机和扫描设备整体拉进或拉出,且不会影响PC主机和扫描设备的电路连接,通过电源电路板以及连接电路板的设置方位,使得第一连线组和第二连线组不会设置太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PC主机能相对扫描设备移动而导致连接电线外漏的问题,使得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的机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的机箱体内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储藏槽出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的存放箱被拉出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多媒体无尘书写电子板结构,包括:书写板10,书写板10背面设置有机箱体1,且机箱体1位于书写板10的左侧或右侧,机箱体1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储藏槽11,储藏槽11内设置有滑轨12,滑轨12上滑动地设置有存放箱2,且存放箱2能从书写板10的左侧或右侧整体推进或者拉出;存放箱2内设置有PC主机3以及扫描设备4,在储藏槽11内壁上安装有电源电路板5以及连接电路板6,电源电路板5以及连接电路板6均位于存放箱2的上方,电源电路板5通过第一连线组71连接至存放箱2顶部,连接电路板6通过第二连线组72连接至存放箱2顶部,以实现电源电路板5为PC主机3以及扫描设备4供电,PC主机3通过连接电路板6连接至位于书写板10顶部的投影仪。图中滑轨12为四个,当然还可以一个或其他个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为了避免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阻碍存放箱2的移动,且保证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不会随意乱动,增加设置了第一卷线组件以及第二卷线组件;为了避免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在储藏槽11出口处受到的储藏槽11内壁给的摩擦过大而损坏,本实施例增加设置了弹性组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储藏槽11内设置有第一卷线组件以及第二卷线组件,第一卷线组件用于卷积第一连线组71的中部,第二卷线组件用于卷积第二连线组72的中部;第一卷线组件以及第二卷线组件均包括:转动杆,转动杆一端与储藏槽11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连线组71或第二连线组72缠绕在转动杆上,转动杆另一端固定于一齿轮81中心;存放箱2顶面上安装有齿条82,齿条82所在方向与存放箱2的拉动方向平行,第一卷线组件的齿轮81以及第二卷线组件的齿轮81均与齿条82啮合。实现在拉出存放箱2时放出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避免第一连线组71或第二连线组72脱落;在推入存放箱2时收卷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使得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一直处于半绷紧状态。

如图4所示,在储藏槽11出口处设置有位于存放箱2上方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接触辊91,接触辊91与存放箱2的拉动方向垂直,接触辊91能转动地安装在一安装架92上,安装架92顶面上固定有一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悬吊杆93,机箱体1开设有与储藏槽11出口处连通的容纳孔,悬吊杆93顶部穿入至容纳孔内,悬吊杆93穿过有一弹簧94,弹簧94一端与机箱体1固定,弹簧94另一端与安装架92固定,在未受到挤压时接触辊91到存放箱2顶面之间有距离;当接触辊91受到第一连线组71和第二连线组72排挤时能竖直向上移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