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326发布日期:2018-06-19 21:0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订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



背景技术:

而现有技术中,自动装订机设置有钻孔装置以及压铆装置,钻孔装置和压铆装置间或上下分布设置,或平行排列设置,钻孔装置以及压铆装置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装置驱动,也可以通过同一驱动装置驱动,在考虑设备的整体结构以及整体体积后,现有技术中一般都采用同一驱动装置驱动钻孔装置以及压铆装置运行。如专利号为:201410425546.1、专利名称为:管铆式自动装订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管铆式自动装订机结构中包括机架、定位在机架上的钻孔机构和热铆机构,其关键在于:设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以上两执行机构之间的压轮摆盘与定位在钻孔机构的推板、以及定位在热铆机构上的复式推杆组成的中间传动机构,中间传动机构借助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分别形成对钻孔机构和热铆机构的下压驱动,在上述专利机构中,热铆机构通过中间传动机构驱动下移,热铆头和压针是同步移动的,热铆头移移动的距离,相当于压针的移动距离,热铆头和压针之间不能分离移动,使热铆头移动的距离较大,那么机架内预留的移动空间也较大,影响了设备的整体体积,并且导致压针移动位移不够精准。

再者,现有技术中的装订机是双工位设置的,但是钻孔装置及压铆装置之间是通过手动切换的,如专利号:2011205082993,“一种改良结构的装订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改良结构的装订机,包括机架、钻孔装置、钻孔齿条、压铆装置、铆接齿条、进给电机和齿轮;钻孔装置和压铆装置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钻孔齿条固定于钻孔装置;所述进给电机安装于机架,进给电机连接齿轮,齿轮分别啮合钻孔齿条和铆接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齿条与压铆装置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压铆装置设置有复位装置,在铆接齿条向下移动时,传动装置连接铆接齿条与压铆装置,铆接齿条驱动压铆装置下移压铆;在铆接齿条向上移动时,传动装置断开铆接齿条或压铆装置,复位装置驱动压铆装置向上复位。此专利中亦是双工位设置,在文件通过钻孔装置打孔完毕后,是需要手动将文件放入压铆装置上,手工放置效率低,并且对位不准确。

最后,全自动钻孔装订机,如专利号为200610150287.1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在该专利中,其对胶管的切割以及移动是通过于输送胶轮的下方设置有一切刀,切刀的一侧设置有推头,切刀的推头与传动配合面配合,在驱动杆经过推头时推头沿传动配合面的倾斜过渡面滑动而产生一用于实现切管动作的位移;而在专利号200610150287.1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对于胶管切割后的运输不能实现精确的定位,对后续的压铆加工产生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人对装订机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包括机架、钻孔装置、切管装置和压铆装置,机架上设置有装订平台,钻孔装置和压铆装置左右并排安装于机架,齿轮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钻孔装置和压铆装置,切管装置设置压铆装置的旁侧,还包括有自动夹管移管装置和导向针驱动机构;自动夹管移动装置包括夹头以及驱动夹头摆动的夹头驱动装置,夹头至少具有接管位置和脱管位置,接管位置位于切管装置的下方,脱管位置位于上压铆头的下方,夹头驱动装置连接夹头,夹头驱动装置驱动夹头分别移动至接管位置和脱管位置;导向针驱动机构连接压铆装置的导向针的上部,在压铆时导向针驱动机构驱动导向针下行,导向针在穿过夹头的胶管后再插入到下方待装订文件的圆孔中,在上压铆头下行时上压铆头推动套设在导向针的胶管向下移动并插入到文件的圆孔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插入胶管的料管,切管装置设置于料管下方;自动夹管移管装置位于切割装置下方,夹头具有弹片夹,弹片夹的一端形成安装端,另一端形成夹持端,夹持端上形成夹持孔,

胶管由上而下插入夹持孔内夹紧,通过夹头驱动装置驱动,夹头将胶管从接管位置送至脱管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切管装置包括刀台、滑动安装于刀台的切割刀,刀台上开设有用于供胶管穿过的切管孔,夹头的夹持端对应于切管孔正下方;一托管架设置于刀台下方,托管架下端设置有限位板,托管架限制胶管的切割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铆装置包括:上压铆头、下压铆头、所述导向针以及连接杆,下压铆头安装于装订平台,下压铆头位于上压铆头的正下方,连接杆第一端传动连接导向针驱动机构、第二端传动连接导向针的上部,导向针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杆传动带动导向针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针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顶部,导向针驱动机构具有安装架、摇臂及连杆电机,连杆电机安装于安装架,摇臂第一端连接于连杆电机的输出轴,第二端设置有短轴,连接杆上成型有条形槽,短轴嵌入条形槽中使摇臂与连接杆间导向移动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的升降电机、传动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升降电机传动连接传动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安装于传动齿轮的相对两则,第三齿条重叠在第一齿条的背面;第一齿条上半部设置有锯齿,下半部光面设置,传动齿轮与第一齿条上半部啮合,传动齿轮全时段啮合传动第二齿条、第三齿条,钻孔装置固定于第一齿条,压铆装置固定于第二齿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传动齿轮的背部固定有与传动齿轮同步旋转的分齿轮板,分齿轮板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分齿轮板外边沿设置有连通环形滑槽的槽口,第一齿条设置有销轴,第一齿条上移至传动齿轮抵住第一齿条的销轴,销轴经槽口进入环形滑槽,第一齿条被挂起不再与传动齿轮齿合,保持高度不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三齿条上对应设置有滑槽和导柱,导柱嵌入滑槽中,使第一齿条和第三齿条间导向滑移设置,第三齿条下行拉动销轴脱离环形滑槽,第一齿条与传动齿轮重新啮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订平台具有至少左右两个定位位置,装订平台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平移,完成钻孔后工作台从第一位置自动移动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钻孔装置包括:钻孔马达、导向座以及钻刀;机架上设置有引导钻孔装置下移的导杆,导向座套设于导杆上;机架上对应于钻刀的下方设置有导电胶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齿轮驱动装置同时驱动钻孔装置以及压铆装置,节省了设备的空间;齿轮驱动装置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三齿条滑移设置,传动齿轮的背部固定有分齿轮板,第一齿条上移至传动齿轮抵住第一齿条的销轴,销轴经槽口进入环形滑槽,第一齿条被挂起不再与传动齿轮齿合,保持高度不变,有效降低设备的高度;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自动移管夹管装置,胶管通过传动转盘带动送料并送入夹头中,夹头夹紧胶管,胶管被切割后通过夹头驱动装置驱动通过夹头摆动至压铆装置的下方,对于胶管切割后的运输实现精确的定位,不会对后续的压铆加工产生影响;

3、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针和上压铆头是通过不同的驱动件驱动的,上压铆头通过齿轮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导向针通过导向针驱动机构传动,导向针下移穿设于胶管中,能够对胶管进行限位,确保胶管能够插入文件的圆孔中;

4、本实用新型中平台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左右移动,能够实现钻孔工位和压铆工位之间的自动切换,实现自动化传输,减少人工操作,增加效率;

5、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感应开关,通过感应开关控制工位的运行,实现自动化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孔装置下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除压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拆除压铆装置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传动齿轮正转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订平台右移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夹管移管装置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针机构驱动导向针下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夹管移管装置复位的机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压铆头下行压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3所示,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钻孔装置2、切管装置3、自动夹管移管装置4、压铆装置5和齿轮驱动装置7,钻孔装置2、切管装置3和压铆装置5并排设置,自动夹管移管装置4安装于切管装置3下方。机架1上对应于钻孔装置2、切管装置3和压铆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装订平台6,装订平台6通过驱动机构61驱动水平往复移动,将文件在钻孔工位和压铆工位之间切换。

钻孔装置2包括:压板21、钻孔马达22、钻刀23以及导向座24,机架1上对应于钻孔装置2设置有导杆11,导杆11上设置有弹簧12,压板21安装于导杆上,压板21是在弹簧12的压力作用下移压设于文件上,在钻孔时对文件起固定作用。钻刀23是通过钻孔马达22驱动转动,装订平台6上设置有导电胶垫20,导电胶垫20与钻孔装置2搭配,当钻刀23下移触碰到导电胶垫20后,触发控制钻孔马达22停止运行。

压铆装置5包括:上压铆头51、下压铆头52、导向针53以及连接杆55,导向针53通过导向针驱动机构54驱动上下移动,下压铆头52安装于上压铆头51的正下方,导向针驱动机构54连接导向针53的上部;导向针驱动机构54安装于机架1顶部,导向针53的一端连接于导向针驱动机构54,另一端穿过上压铆头51;导向针驱动机构54包括:安装架542、摇臂543及连杆电机544,连杆电机544安装于安装架542上,摇臂543一端连接于连杆电机544的输出轴,另一端设置有一短轴5431,连接杆55一端枢接于安装架542,另一端连接于导向针53顶部,连接杆55上成型有条形槽551,短轴5431嵌入条形槽551中沿槽移动,摇臂543通过连杆电机544驱动摆动时带动连接杆55绕枢接处摆动,连接杆55前端设置有长滑槽,导向针53顶端通过限位件限位于长滑槽中,通过连接杆55的摆动带动导向针53上下往复移动。在压铆时导向针驱动机构54驱动导向针53下行,导向针53在穿过胶管8后再插入到下方待装订文件的圆孔中,在上压铆头51下行时上压铆头51推动套设在导向针53的胶管8向下移动并插入到文件的圆孔中。

齿轮驱动装置7包括:安装于机架1的升降电机74、传动齿轮75、第一齿条71、第二齿条72和第三齿条73,升降电机74传动连接传动齿轮75,第一齿条71、第二齿条72安装于传动齿轮75的相对两则,第三齿条73重叠在第一齿条71的背面,第一齿条71上半部设置有锯齿,下半部光面设置,传动齿轮75与第一齿条71上半部啮合,传动齿轮75全时段啮合传动第二齿条72、第三齿条73,钻孔装置2固定于第一齿条71,压铆装置5固定于第二齿条72。传动齿轮75的背部固定有与传动齿轮75同步旋转的分齿轮板76,分齿轮板76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761,分齿轮板76外边沿设置有连通环形滑槽761的槽口762,第一齿条71设置有销轴711,第一齿条71上移至传动齿轮75抵住第一齿条71的销轴711,销轴711经槽口762进入环形滑槽761,第一齿条71被挂起不再与传动齿轮75齿合,保持高度不变。

本设备中具有钻孔装置2和压铆装置5,钻孔装置2下行进行钻孔动作,压铆装置5下行进行压铆,齿轮驱动装置7分别驱动两者下行运作。

见图4所示,在进行钻孔动作时,升降电机74驱动传动齿轮75逆时针转动,第一齿条71、第二齿条72、第三齿条73同时与传动齿轮75啮合,第一齿条71、第三齿条73同步下移,带动钻孔装置2下移钻孔,第二齿条72上移带动上压铆头51上移;钻孔后复位,传动齿轮75顺时针转动,第一齿条71、第三齿条73同步上移带动钻孔装置2上移复位,第二齿条72下移带动上压铆头51下移复位。

钻孔后进行压铆动作,传动齿轮75顺时针转动,第一齿条71和第三齿条73同时上移,如图5所示,当分齿轮板76转动至抵住第一齿条71上的销轴711时,销轴711通过槽口762进入环形滑槽761中,第一齿条71下半部为光面,第一齿条71不与传动齿轮75啮合,销轴711挂于环形滑槽761中,传动齿轮75继续顺时针转动时第一齿条71停止不再上移;见图6-7所示,在压铆过程中,传动齿轮75顺时针转动,上压铆头51在第二齿条72带动下移压铆,第一齿条71停止不动,第三齿条73上移。压铆后复位,传动齿轮75逆时针转动,第二齿条72上移,第三齿条73下移,在销轴711脱离环形轨道451前第一齿条71不动,在达到初始位置前,销轴711从槽口762脱出,第一齿条71与传动齿轮75重新啮合,第一齿条71、第三齿条73同步下移复位,等待下一次的钻孔动作进行。

第一齿条71和第三齿条73上对应设置有滑槽730和导柱710,导柱710嵌入滑槽730中,使第一齿条71和第三齿条73间导向滑移设置,第三齿条73对第一齿条71起辅助作用,在压铆后复位时,遇到销轴711未脱出的情况,在下一次执行钻孔动作时,传动齿轮75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75带动第三齿条73向下运动,第一齿条71上的导柱710滑动至滑槽730的顶端,第三齿条73继续下移时拉动第一齿条71下移,使销轴711从槽口762处脱出,第一齿条下移重复钻孔动作。

机架1设置有用于插入胶管8的料管9,切管装置3设置于料管9下方,切管装置3包括:刀台31、设置于刀台31上的切割刀32以及托管架34,刀台31上开设有用于胶管穿过的切管孔310,料管9通过料管电机驱动传输胶管8,切管装置3的刀台31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料管电机设置于电机支架上,胶管8竖直插入料管9中且从料管9的下端穿出并进入刀台31的切管孔310中,托管架34顶端穿过刀台31,托管架34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板341,限位板341支撑胶管8,以限制胶管8的切割长度;托管架34通过拉绳与钻孔装置2连接,通过钻孔装置2带动托管架34移动,以调整被切割胶管的长度。见图9-10所示,图9中胶管8位于料管9内,通过料管电机传输至刀台31然后切割,图10中,切割后胶管8夹紧于夹头41上。

自动夹管移管装置4位于切割装置3下方,自动夹管移动装置4包括:夹头41以及驱动夹头41摆动的夹头驱动装置42;夹头41至少具有接管位置和脱管位置,接管位置位于切管装置3的下方,脱管位置位于上压铆头51的下方。夹头41具有弹片夹,弹片夹具有安装端411以及夹持端412,夹持端412上形成夹持孔,胶管8由上而下插入夹持孔内夹紧,通过夹头驱动装置42驱动,夹头41将胶管8从接管位置送至脱管位置;夹头驱动装置42包括:传动轮421、从动轮422、设置于两者间的传动皮带423以及驱动电机,夹头41的安装端411通过连接件安装于从动轮422上,且随从动轮422转动,夹持端412呈C型,具有侧开口,夹头41的夹持端412设置于切管孔310的下方,通过从动轮422转动带动夹持端412从刀台31下方移动至上压铆头51下方。

装订平台6具有至少左右两个定位位置,装订平台6通过驱动机构61驱动平移,完成钻孔后工作台从第一位置自动移动到第二位置。驱动机构61包括:齿条611、齿轮612以及电机613,齿条611沿钻孔装置2和压铆装置5的排列方向设置,齿条61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电机驱动齿轮612转动与齿条611啮合移动,使文件钻孔后通过装订平台6移动至上压铆头51下方,准备进行压铆动作。

本设备运行分为五个大步骤进行,打孔---切管----移管----传输---压铆。

这里以图9所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将文件放置于装订平台6上(文件于图中并未显示),通过装订平台6上的夹纸器夹紧文件,升降电机74驱动传动齿轮75逆时针转动,第一齿条71和第三齿条73同时下移,下移过程中导向座24对弹簧12进行压缩,压板21在弹簧力作用下,下移压设于文件上,升降电机74继续逆时针转动,钻孔装置2随第一齿条71同步下移,钻孔马达22驱动钻刀23对文件钻孔;托管架34通过拉绳与钻孔装置2连接,钻孔装置2下移的距离为胶管8切割的长度。在第一、第三齿条下移时,第二齿条72是上移的。在钻孔的同时,胶管8穿过切管孔310下移插入夹持端412中,并且底部触碰限位板341,限制胶管继续下移;钻刀23触碰导电胶垫20,钻孔完成后,升降电机74顺时针转动,第一齿条71和第三齿条73同步上移,钻孔装置2上移。

见图4所示,在钻孔装置2运行时,切割刀32切割胶管8,被切割的胶管8夹紧于夹头41上。

见图9-10所示,驱动机构61的电机613带动齿轮612转动,转动时齿轮612与齿条611啮合,齿条611固定于机架1,装订平台6相对于机架1向右移动,带动已经钻孔的文件从钻孔工位到达压铆工位下方。

见图11所示,夹头41通过夹头驱动装置42驱动摆动至脱管位置,即上压铆头51下方;

见图12所示,连杆电机544驱动摇臂543摆动,摆动时连接杆55摆动,连接杆55下压推动导向针53向下移动,移动时导向针53穿过夹头41中胶管8并插入文件的圆孔中。

见图13所示,夹头驱动装置42驱动夹头41复位,胶管8从夹持端412的侧开口退出。

见图14所示,传动齿轮75顺时针转动,第二齿条72下移,上压铆头51随第二齿条72下移,胶管8被夹持于上压铆头51和下压铆头52之间,且上压铆头51和下压铆头52发热对胶管8进行热熔,对文件进行压铆。

见图13和图14所示,钻孔装置2在第二齿条72驱动上压铆头51下移的过程中,高度不会上升,有限降低设备的高度。

压铆完成后上压铆头51复位,将文件取出,装订平台6通过驱动机构61复位,等待再一次装订工作。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完成装订机对文件的自动压铆;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感应开关,通过感应开关触发升降电机以及钻孔马达的运行,控制设备的自动运行。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