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展示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8754发布日期:2019-08-27 20:39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立体几何展示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学教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几何展示工具。



背景技术:

高中数学课程中,立体几何占据着重要的部分,立体几何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空间构建思维,现有的很多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对立体几何的整体把握差,很容易影响学习进度,学校常用的几何模型种类少,形状固定,功能单一,对学生的立体几何的学习启迪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由组合使用的立体几何展示工具,该立体几何展示工具可以组装与展示多种立体几何模型,组装的立体几何模型稳定,功能性与启迪性强,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几何展示工具,包括连接球,用作几何模型的端点;钢杆,用作几何模型的连线;橡皮绳,用作几何模型的分割线;连接球中心为磁铁球,磁铁球的外部套接橡胶套,橡胶套的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通孔,钢杆的端部为可吸合在通孔内的插接端,橡皮绳的两端设有尖嘴铁夹,用于夹固在钢杆上或者插装在连接球内。

其中,钢杆上套接有限位皮筋,用于限位尖嘴铁夹。

其中,钢杆包括的中间段为伸缩段,伸缩段包括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内套接有与第一滑杆螺纹连接的第二滑杆。

其中,伸缩段与插接端之间的部分为橡胶柱,橡胶柱的厚度为0.5~1.5mm。

其中,立体几何展示工具还包括支撑脚,支撑脚包括圆台底座,圆台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柱,螺柱的顶端固结有弧形钢板,弧形钢板的顶面内凹与连接球形成配合。

其中,立体几何展示工具还包括放置箱,放置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顶部的箱盖,箱体内置杆类放置区、球类放置区、支撑脚放置区以及其他物品放置区。

其中,放置箱为圆柱箱体,放置箱外侧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转动环,转动环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上套接第一滑套,第一滑套的侧壁上径向固结有摆臂,摆臂上套接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的侧壁上径向安装有预装臂,预装臂的外端与磁铁球磁极相反的磁性端,且与通孔插装配合,第一滑套、第二滑套上均径向螺纹连接有锁紧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立体几何展示工具包括用作几何模型端点的连接球、用作几何模型连线的钢杆、用作几何模型分割线的橡皮绳,连接球中心为磁铁球,磁铁球的外部套接橡胶套,橡胶套的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通孔,钢杆的端部插装在通孔内,并且被吸附固定在磁铁球上,从而实现了连接球与钢杆的稳定的可拆卸的连接,均匀布置的通孔可以实现连接球与多个钢杆的连接,保证了可组装立体几何模型数量的充足。

由于橡皮绳的两端设有尖嘴铁夹,可以方便快捷的连接在钢杆或者在连接球上,实现在立体几何骨架上快捷的加装分割线或者截面模型,进一步提升了模型操作的功能性以及操作便利性。

由于钢杆上套接有限位皮筋,用于限位尖嘴铁夹,使得尖嘴铁夹与钢杆的连接更加的稳定。

由于伸缩段与插接端之间的部分为橡胶柱,从而实现插接端与伸缩段之间的轴偏移,二者的轴线角度可以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立体几何的构建更加的方便,有效避免了立体几何模型构建出现卡死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学立体几何模型功能单一、启迪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立体几何展示工具可以组装与展示多种立体几何模型,操作简便,组装的立体几何模型结构稳定、启迪性强,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几何展示工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球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橡皮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球,11-磁铁球,12-橡胶套,121-通孔,2-钢杆,21-插接端,22-伸缩段,221-第一滑杆,222-第二滑杆,23-限位皮筋,24-橡胶柱,3-橡皮绳,31-尖嘴铁夹,4-支撑脚,41-圆台底座,42-螺柱,43-弧形钢板,5-放置箱,51-箱体,52-箱盖,511-杆类放置区,512-球类放置区,513-支撑脚放置区,514-其他物品放置区,53-转动环,54-支撑柱,55-第一滑套,56-摆臂,57-第二滑套,58-预装臂,581-磁性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立体几何展示工具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几何展示工具,包括展示组件与辅助组件,展示组件包括连接球1、钢杆2、橡皮绳3,其中,连接球1用作几何模型的端点,钢杆2用作几何模型的连线,钢杆2的端部连接在连接球1上形成立体几何的点与线的结构,从而构成几何模型,橡皮绳3的两端分别连接钢杆2与钢杆2、连接球1与连接球1、连接球1与钢杆2,从而用作几何模型的分割线,便于立体几何模型的分割展示,多个橡皮绳3可以组合成立体几何模型的切割面,方便学生直观的认识几何模型,提高学习效率,连接球1、橡皮绳3、钢杆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采用可拆卸连接,如粘接、磁性吸合、活动扣连接。

辅助组件包括放置箱5与支撑脚4,支撑脚4用于从底部支撑立体几何模型的端点,支撑脚4包括圆台底座41,圆台底座4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柱42,通过扭动螺柱42,即可实现螺柱42高度的调整,螺柱42的顶端固结有弧形钢板43,弧形钢板43的顶面内凹与连接球1形成配合,即弧形钢板43的顶面为内球面,在放置连接球1后,磁铁球11会紧紧吸附弧形钢板43。

放置箱5包括箱体51与箱盖52,箱体51为圆柱箱,箱体51的外围一圈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安装转动环53,使得转动环53可以围绕箱体51转动,转动环53相对于箱体51的锁止通过在转动环53的侧壁上螺纹连接固定螺栓来实现,转动环53的一侧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插孔,支撑柱54插装在插孔内,支撑柱54上安装的第一滑套55可以沿着支撑柱54上下滑动,并且通过径向螺纹连接的锁紧栓进行锁止,第一滑套55沿着径向安装有摆臂56,摆臂56的安装有沿着摆臂56自由滑动的第二滑套57,第二滑套57同样通过径向螺纹连接的锁紧栓进行锁止,第二滑套57侧壁上安装有预装臂58,预装臂58在第二滑套57上的安装部为上部转动连接与下部铰接摆动,以此提升预装臂58的自由度,方便预装臂58与连接球1的连接,预装臂58的端部为磁性端581,可以与连接球1内的磁铁球11进行吸合,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定性,立体几何模型上部的连接球1通过预装臂58固定,下部的连接球1通过支撑脚4固定,从而实现立体几何模型的展示。

如图2所示,连接球1中心为磁铁球11,磁铁球11的外部套接橡胶套12,橡胶套12的表面均匀布置6~14个通孔121,优选通孔121数量为14个,钢杆2的端部插入通孔121后,会被吸附在磁铁球11上,从而形成连接球1与钢杆2的牢固连接。

如图3所示,钢杆2包括的中间段为伸缩段22,两端为与连接球1表面通孔121插配的插接端21,插接端21会被吸附在磁铁球11的表面上,伸缩段22与插接端21之间的部分为橡胶柱24,橡胶柱24的厚度为0.5~1.5mm,橡胶柱24用于实现插接端21与伸缩段22之间的轴偏移,二者的轴线角度可以存在0°~15°的偏差,使得立体几何的构建更加的方便。

伸缩段22包括第一滑杆221,第一滑杆221内套接有与第一滑杆221螺纹连接的第二滑杆222,通过转动第一滑杆221或者第二滑杆222可以改变钢杆2的长度。

如图3和4共同所示,橡皮绳3的两端设有尖嘴铁夹31,尖嘴铁夹31用于夹装在钢杆2上,使得橡皮绳3固定在钢杆2上,钢杆2上套接有限位皮筋23,用于限位尖嘴铁夹31,避免因为拉紧后的橡皮绳3的弹力使得尖嘴铁夹31沿着钢杆2滑动偏移;尖嘴铁夹31在合拢状态时,尖嘴铁夹31的尖嘴端可以插装在连接球1的通孔121内,实现橡皮绳3与连接球1之间的安装。

如图5所示,箱体51内置杆类放置区511、球类放置区512、支撑脚放置区513以及其他物品放置区514,杆类放置区511用于放置钢杆2、支撑柱54、摆臂56、预装臂58、橡皮绳3,球类放置区512用于放置连接球1,支撑脚放置区513用于放置支撑脚4,其他物品放置区514放置擦拭布等杂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