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几何辅助制图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8749发布日期:2019-08-27 20:3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几何辅助制图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教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几何辅助制图教具。



背景技术:

几何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几何数学解题又是几何教学中的必须要求。传统的几何作图工具一般为直尺、圆规和三角尺,用这些工具要想作出准确达意,工整规范的图形,往往很费时间。而尤其在解几何证题时,学生常常需要在稿纸上画各种常用的几何图形,例如各种立方体、多边形以及各种坐标系,快速地绘出规范的图形可激发证题灵感,启迪思路,所以规范而快速地作好几何图形,是几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各种尺具想要快速作图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每解一题均需要再另行作图解下一题目,一方面搭配各种尺具辅助画图使用不便,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宝贵的解题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几何辅助制图教具,能方便学生在做几何数学题目时根据需要快速作图,提高学习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几何辅助制图教具,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盖与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的上下两个表面中的其中一面或两面刻有几何图形;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安装上盖与下盖的印体,所述印体与上盖和下盖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印泥槽,所述印泥槽内放置有印泥。

本技术方案中,几何辅助制图教具可通过盖印几何图形的方式,快速作图,提高几何作图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在几何解题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具体的,在上盖与下盖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刻有各种常用的几何图形,学生在几何解题时,上盖或下盖直接采用盖印的方式即可将几何图形印到稿纸上,上盖与下盖之间设置的印体可用于安装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安装在印体的上下表面,印体的上下表面上设有印泥,印泥放置在印泥槽内,上盖与下盖安装在印体上时,刻有几何图形的一面可通过印泥上色,上盖和下盖从印体上取下即可将几何图形盖印至相应的稿纸上,完成快速作图,有效提高作图效率。

进一步,所述印体与上盖和下盖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嵌入安装上盖或下盖的安装槽。

这样,印体与上盖和下盖相对的表面设置的安装槽可使上盖和下盖嵌入安装槽内,使上盖和下盖能够稳定镶嵌在印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排水平并列布置的卡接槽,所述上盖与下盖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上下两排可与卡接槽相卡接的弹性卡接凸起。

这样,上盖与下盖安装进安装槽后可以卡接的方式稳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槽侧壁上的卡接槽可与上盖或下盖的上下两排中的任意一排卡接凸起相卡接,由于上盖和下盖的侧面设有上下两排卡接凸起,因此,上盖和下盖在安装时,可选取相应一面嵌入安装进安装槽内,方便将上盖和下盖刻有几何图形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行上色,当上盖和下盖取下时,即可将图形盖印在相应的稿纸上。

进一步,在所述上盖与下盖远离卡接凸起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有拿持把手I。

这样,上盖和下盖以卡接的方式安装在印体上时,由于卡接槽与卡接凸起相适配卡接,上盖与下盖不易从印体上取下,通过拿持把手I不仅便于取下上盖和下盖,并且便于使用者手持上盖和下盖将几何图形盖印在相应的稿纸上。

进一步,所述印体对应拿持把手I的侧面上设有拿持把手II。

这样,拿持把手II便于使用者拿持印体,同时使用者可配合拿持把手I取下上盖或下盖。

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底面对应印泥槽的边部设有环绕印泥槽布置的密封圈。

这样,密封圈可密封上盖或下盖与安装槽底面的间隙,避免印体内的印泥从印泥槽中流失。

进一步,所述印泥槽的其中一个侧壁内设有可水平滑动的印泥挡板,印泥挡板可滑出印泥槽侧壁并封闭印泥槽的槽口。

这样,印泥挡板可从印泥槽的侧壁中滑如印泥槽中,印泥挡板可封闭印泥槽的槽口,避免印泥槽中的印泥掉落,当印泥需要为上盖和下盖的表面上色时,将印泥挡板滑入印泥槽的侧壁内,使印泥与上盖和下盖的表面相贴合,即可对上盖和下盖刻有几何图形的表面上色。

进一步,所述上盖与下盖上下两个表面上雕刻的几何图案包括立方体、坐标系、多边形等几何图形。

这样,各种立方体、坐标系、多边形等几何图形可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需要盖印相应的图形,从而无需用尺规作图,有效提高作图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何辅助制图教具可通过盖印几何图形的方式,快速作图,在上盖与下盖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刻有各种常用的几何图形,学生在几何解题时,可使用上盖或下盖可将几何图形印到稿纸上,提高几何作图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在几何解题过程中的学习效率,整个教具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盖印各种图形,使用范围广,能够广泛适用于几何数学教学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提供的几何辅助制图教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2-印体,201-安装槽,202-卡接槽,3-下盖,4-印泥挡板,5-印泥,6-拿持把手I,7-卡接凸起,8-拿持把手II。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几何辅助制图教具可通过盖印几何图形的方式,快速作图,提高几何作图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在几何解题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具体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盖1与下盖3,上盖1与下盖3的上下两个表面中的其中一面或两面刻有几何图形;上盖1与下盖3之间设有安装上盖1与下盖3的印体2,所述印体2与上盖1和下盖3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印泥槽,印泥槽内放置有印泥5。在上盖1与下盖3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刻有各种常用的几何图形,学生在几何解题时,上盖1或下盖3直接采用盖印的方式即可将几何图形印到稿纸上,上盖1与下盖3之间设置的印体2可用于安装上盖1和下盖3,上盖1与下盖3安装在印体2的上下表面,印体2的上下表面上设有印泥5,印泥5放置在印泥槽内,上盖1与下盖3安装在印体2上时,刻有几何图形的一面可通过印泥5上色,上盖1和下盖3从印体2上取下即可将几何图形盖印至相应的稿纸上,完成快速作图,有效提高作图效率。

如图1所示,印体2与上盖1和下盖3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嵌入安装上盖1或下盖3的安装槽201。印体2与上盖1和下盖3相对的表面设置的安装槽201可使上盖1和下盖3嵌入安装槽201内,使上盖1和下盖3能够稳定镶嵌在印体2表面。

如图1所示,安装槽20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排水平并列布置的卡接槽202,上盖1与下盖3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上下两排可与卡接槽202相卡接的弹性卡接凸起7。上盖1与下盖3安装进安装槽201后可以卡接的方式稳定安装在安装槽201内,安装槽201侧壁上的卡接槽202可与上盖1或下盖3的上下两排中的任意一排卡接凸起7相卡接,由于上盖1和下盖3的侧面设有上下两排卡接凸起7,因此,上盖1和下盖3在安装时,可选取相应一面嵌入安装进安装槽201内,方便将上盖1和下盖3刻有几何图形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行上色,当上盖1和下盖3取下时,即可将图形盖印在相应的稿纸上。

如图1所示,在上盖1与下盖3远离卡接凸起7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有拿持把手I6。上盖1和下盖3以卡接的方式安装在印体2上时,由于卡接槽202与卡接凸起7相适配卡接,上盖1与下盖3不易从印体2上取下,通过拿持把手I6不仅便于取下上盖1和下盖3,并且便于使用者手持上盖1和下盖3将几何图形盖印在相应的稿纸上。

如图1所示,印体2对应拿持把手I6的侧面上设有拿持把手II8。拿持把手II8便于使用者拿持印体2,同时使用者可配合拿持把手I6取下上盖1或下盖3。

如图1所示,安装槽201底面对应印泥槽的边部设有环绕印泥槽布置的密封圈。密封圈可密封上盖1或下盖3与安装槽201底面的间隙,避免印体2内的印泥5从印泥槽中流失。

如图1所示,印泥槽的其中一个侧壁内设有可水平滑动的印泥挡板4,印泥挡板4可滑出印泥槽侧壁并封闭印泥槽的槽口。印泥挡板4可从印泥槽的侧壁中滑如印泥槽中,印泥挡板4可封闭印泥槽的槽口,避免印泥槽中的印泥5掉落,当印泥5需要为上盖1和下盖3的表面上色时,将印泥挡板4滑入印泥槽的侧壁内,使印泥5与上盖1和下盖3的表面相贴合,即可对上盖1和下盖3刻有几何图形的表面上色。

如图1所示,上盖1与下盖3上下两个表面上雕刻的几何图案包括立方体、坐标系、多边形等几何图形。各种立方体、坐标系、多边形等几何图形可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需要盖印相应的图形,从而无需用尺规作图,有效提高作图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